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30T10:36:49.0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王小龙
[导读] 本文从施工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问题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宝鸡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721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为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造成裂缝的因素很多,本文从施工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问题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的主体材料——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譬如混凝土裂缝问题,裂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有很多,怎么解决好钢筋混凝土中存在的裂缝,防止和减轻裂缝对结构物的损害,已经成为当前混凝土结构物设计、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施工裂缝的因素分析
混凝土结构形成可见裂缝的原因错综复杂,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结构设计欠妥、混凝土原材料缺陷、施工质量差、使用维护不当、偶然外力作用等,其中施工因素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方面,现从施工角度对结构裂缝进行分析。
1、原材料、配合比、搅拌工艺因素
1)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方面。
水泥:水泥强度越高,细度越小,则凝固时间越短,发热量越大,体积收缩也大,高强度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砂石:石子良好的级配及大粒径有利于控制收缩,但是和易性差,不利于泵送和振捣密实,配以良好的砂率可以提高密实度,增加强度,提高保水性,但砂石材料含泥量不宜过大,而影响骨料与水泥之间的粘结锚固,容易引起裂缝。
掺合料:粉煤灰等掺合料掺量过大可能引起不良效果。
外加剂:不同的外加剂功效不同,盲目添加适得其反。
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对于C40及以上高强度的混凝土,强度高可减少因荷载作用而引起的裂缝,但是发生收缩裂缝的可能性却也同时增加。对于水灰比,若水灰比较大,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还加大了其收缩性,混凝土易分层离析、泌水,进而导致引起裂缝。
3)搅拌工艺及运输
搅拌前因计量仪器数值的偏差过大,造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失控,
拌合物因计量而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因水化热而使拌合物的工作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裂缝。
搅拌时间应该充足,使拌合物搅拌均匀,避免搅拌不均匀,水泥水化不充分而引起裂缝。
2、施工浇筑过程因素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某个环节和细节的操作失当,都可能造成质量缺陷,进而引起结构裂缝的发生。
1)施工流程不合理
施工过程中,未按照经过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留置了过多的施工缝,浇筑顺序不合理,超厚体积混凝土未分块、分层、分段施工,极易引起裂缝。
2)钢筋发生移位
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工人踩踏严重,泵管布料冲击,易引起钢筋移位,受弯构件负弯矩钢筋下移就会直接降低截面积抗力引发裂缝,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板面负弯矩钢筋向下移位,易引起板边裂缝或板角斜裂缝。
3)浇筑振捣失当
施工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入模后需要充分振捣,快插慢拔,严格按照振捣棒操作规程振捣,若因振捣原因产生不均匀、蜂窝、空洞、分层、接槎不良等缺陷,会引起各种形式的裂缝。
4)管线预埋未采取措施
现如今混凝土中需提前预埋之管线越来越多,在剪力墙或板面中密布排放,由于管线(塑料管或铁制管)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较差,管线处未采取铺设钢筋网片等措施,极易产生裂缝,影响观感和工程的耐久性。
3、混凝土养护因素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度重视此后养护工作,浇筑完成后的2~3天,水泥的水化反应逐渐达到峰值,混凝土水化热较大,内外的温度梯度差易引起裂缝,同时还有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因离析、失水、沉降、干缩等也很容易因养护不当而开裂。
4、模板验收质量及支撑体系因素
现如今混凝土不仅要结构强度高,外在的表观质量也很重要,故对模板质量要求也比较高,一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也比较常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验算必不可少。
1)模板验收质量
模板表面粘结水泥浆未清理、模板内含垃圾杂物,未刷隔离剂,拼模不严密,模板破旧且刚度不足,因振捣失当极易产生裂缝。 2)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特别是高大模板支撑稳定性要求高,支撑体系必须能承担一定的施工荷载。模板支撑体系刚度不足、支撑体系发生沉降或者在较大的施工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会发生跑模、变形等状况,从而形成裂缝。
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者拆模过程中野蛮拆除,造成结构损伤导致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技术解决措施
1、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浇筑前,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控制混凝土裂缝有专门的技术措施,并将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向班组进行交底存档。
2、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控制在1%~1.5%以下,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塌落度,合理掺配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外加剂需经掺配试验确定掺配量。
3、夏季高温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再次插捣形成冷缝。
4、浇筑过程中,振捣要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操作,漏振或过振会使混凝土离析和泌水,表面形成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可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二次振捣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前的1h~3h进行,尤其是在混凝土初凝前1h效果最理想。对于水泥初凝时间的确定要认真试验,其主要受气温、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塌落度和水灰比等因素影响。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避免超重堆载,造成模板变形引起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分块、分段浇筑,必要时布置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
5、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0℃,拆模强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6、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时钢筋的移位,预埋管线应布置固定在钢筋内侧,保护层较厚时宜设置防裂的钢筋网片。
7、对于高强混凝土,应掺入适量粉煤灰代替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并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同时可使用低热微膨胀水泥,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使总孔隙率降低,毛细孔径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防止收缩开裂。
8、模板内无杂物、垃圾、油污,支撑体系具有足够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刚度不足,引起模板发生挠曲过大,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变形沉陷。
9、结构中容易引起裂缝的部位,宜掺入纤维以控制裂缝。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洒水、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期间禁止人员踩踏和施加外力。
结束语:混凝土结构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其实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牵涉到结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商混供应单位、实验单位等各方。通过观察、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明白其中的机理,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措施,并进行不断总结,逐步完善防治的方法措施,提高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治指南》[2004]
[2] 罗国强《略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J]中国科技,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