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一种状态。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之间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调解和解决,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良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真正实现。

社会和谐是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社会和谐的意义第一,社会和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如果长久处于不和谐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第二,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感的表现。

和谐社会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得到更好的满足,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三,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的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环境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

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1.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2.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义,坚决打击腐败,加大贫富差距的调整力度,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

建立起包容性社会的机制,促进各个群体之间的融合和协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4. 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5.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和各级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效能,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和谐的现实挑战:在社会和谐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现实的挑战。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和谐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稳定、安全、公正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生活水平、幸福感、满意度的提高。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共享、绿色发展、全球共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和追求。

然而,和谐社会并不等于没有矛盾。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利益格局之间都存在矛盾。

而和谐社会的建设是要以正确的方式解决矛盾,减少矛盾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利益的平衡。

首先,和谐社会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如经济分配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利益矛盾等。

这些矛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和谐社会正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来化解这些矛盾,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其次,和谐社会还需要处理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领土争端、经济竞争和文化冲突等,而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涉及到民族认同、民族地位和民族关系等问题。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通过和平外交、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促进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此外,和谐社会还需解决社会大众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纳入考虑,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存在,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式,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发展。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须秉持多元共生、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法治、民主、自由、公平、公正、诚信等价值观的引导,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推动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成员的福祉与幸福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字数:581)。

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6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题思路】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

【答案要点】1.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我们应该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他强调,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应专政的方法。

毛泽东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2.新时期以来,尽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变,所以,第一,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之问的矛盾.(1)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只能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来解决。

和谐社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

(2)第三,3以民生问题为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也是根本途径。

第四,4党群关系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焦点问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勤政廉洁反****,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政治矛盾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矛盾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矛盾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矛盾的普遍性政治矛盾原理认为,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在任何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斗争。

例如,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际矛盾、国际斗争是国际政治生活的基本矛盾,国际政治斗争贯穿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阶段;党内矛盾、党内斗争是党的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党的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贯穿整个党的历史阶段。

政治矛盾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每一个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斗争。

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特征之一,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动的根本原因。

二、政治矛盾的斗争性政治矛盾原理认为,政治矛盾具有斗争性。

政治矛盾是实际的,不是抽象的。

政治矛盾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是人的自由和自然规律之间的矛盾,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矛盾。

政治矛盾不能仅仅通过口头上的批评和控诉来解决,必须通过实际的斗争来解决,斗争是政治矛盾的本质和特征。

政治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政治矛盾的根本性、尖锐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政治变动的基础,是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根本原因。

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尖锐矛盾,是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复杂矛盾,是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动的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矛盾。

政治矛盾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深刻矛盾,是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动的深层次的矛盾。

政治矛盾的斗争性是政治矛盾的特征之一,是政治矛盾的本质之一,是政治矛盾的动力和原因之一,是政治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政治矛盾的相对不可调和性政治矛盾原理认为,政治矛盾具有相对不可调和性。

政治矛盾是存在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政治矛盾是由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所构成的。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吗?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睦、相互协调的社会状态。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享有平等、公正、安全、自由的社会环境,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管理和解决。

然而,我们是否能说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呢?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做到完全没有矛盾。

矛盾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难以避免。

因此,在和谐社会中,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和谐社会与其他社会不同之处在于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中的矛盾。

和谐社会的目标在于通过协商、沟通、调和等方式,有效解决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和谐社会中,矛盾是通过合理的分配资源、公正的法律制度以及民主的决策过程来解决的。

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在经济方面,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解决贫富差距等不平等问题。

在政治方面,要建立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在文化方面,要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享,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社会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此外,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政府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功能,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参与慈善事业和志愿者活动等,共同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

总体来说,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宁的目标。

虽然矛盾在社会中难以避免,但和谐社会强调的是在处理矛盾时采取合理、公正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一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否则,就会因矛盾的积累甚至激化,影响和干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好了,和谐稳定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犯罪分子和敌对势力就没有可乘之机。

只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在维护稳定工作中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才能牢牢掌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动权。

化解社会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当前的一些社会矛盾,表面上看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最终往往会发展演化到群众对党和政府公平协调利益关系的诉求上来。

我国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关键看如何对待和处理矛盾。

处理得当,社会矛盾就会成为我们党改进工作、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契机和动力;处理不当,社会矛盾就会成为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削弱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缺口,甚至造成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对立。

二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现出以下值得注意的新趋势、新动向、新特点:利益矛盾是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因。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经济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范本模板】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范本模板】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为什么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有诸多社会矛盾特别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内矛盾需要处理,需要协调。

正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正因为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充满辩证法的,矛盾和辩证法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的本来客观面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来面貌。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决矛盾,是科学的方法论.面对今天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一定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诸多社会矛盾。

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反经验表明,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就和谐,一、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和利益矛盾是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利益分析是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说到底,就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有五个特点:第一是根源性.利益矛盾也是一切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总根源。

第二是主导性.利益矛盾制约、影响着人民内部其他各类矛盾,是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第三是群体性。

人民内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往往是以群体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是非对抗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第五是转化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非对抗性利益矛盾可能转化成对抗性。

二、领导与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始终保持领导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所在.刘少奇认为:“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一切没有办好的事情,领导上都有责任,人民会来责问我们国家、党、政府、经济机关的领导人,而我们对这些问题应该负责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利益矛盾的关系研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利益矛盾的关系研究

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 努力营造公平 的社会环境 , 保证人民 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 利 , 不断促进社会 和谐 。和谐社会应
是 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 即构成社会 的各部分、各种
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交融、彼此适应 、相辅相成的状态之中。 ¨ 针对我国现状 ,就是要实现经济和社会 、城市和乡村、东
社会成为必然选择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社会概括为
全体人 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 的社会 , 就是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9 一l 0
与 自然 的和谐实质是和谐社会对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 , 生产力
反映的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 , 传统 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经济 的
源、人 口相适应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相协调。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 与 自然 的和
党 的十七 大报告将科 学发展和社会 和谐 作为 内在 统一 体紧密结合起来 , 指出没有科 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 没有 社会 和谐也难 以实现科 学发展 。这 是在 我 国经过 改革 开放
会状态。 构 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与 当前我国的人 民内部利益矛盾之间存在 紧密的关系, 积极协调利益矛盾有助 于维护社会 稳 定促 进社会和谐 ,利益 矛盾的妥善处理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 目标 ,调 节利益 矛盾可促 进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 词 :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 和 谐 社会 ; 利 益 矛盾 中图 分 类 号 D 6 1 6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2 2 1 9( 2 0 1 3 )1 0 - 0 0 7 4 — 0 4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各位读者,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广受瞩目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所生活的社会。

但是,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呢?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和谐稳定,各种矛盾和冲突得到有效处理和调解,社会安定有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各项制度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状态。

然而,我们可能会觉得“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这个说法似乎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真正做到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

人们之间的利益、观念、习俗等方方面面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我认为和谐社会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而是指当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出现时,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式予以解决,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利益、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社会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而产生的。

这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需要寻求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共识,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再次,需要建设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相互监督、协同合作的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

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增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指能够在矛盾和冲突产生时,通过协调、调解和合理解决,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但矛盾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和谐,因为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的。

但不正视矛盾,不正确而有效地解决矛盾,必然要导致不和谐。

在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不是没有了,而是更错综复杂。

所以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所造成的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也不是人为的矛盾,而是指辨证矛盾。

辨证矛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这种矛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主观随意地制造本来不存在的某种矛盾,也不能主观随意地抹杀本来客观存在的某种矛盾,只能正视矛盾。

二是矛盾的性质、地位、作用也是客观的。

谁也不能想当然地混淆矛盾的不同性质,颠倒矛盾的主次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通往和谐的正确路径是按唯物主义的原则去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辨证矛盾,分析这些辨证矛盾,从而解决这些辨证矛盾。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一事物和它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同一的,统一与和谐总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中西方一些哲学家就已从对立统一中思考和谐问题。

赫拉克利特提出:自然是“以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

”毕达哥拉斯虽然是从“数”来说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但他的和谐思想中也包含了矛盾的观点,他认为“数”的发展是依据十大矛盾而展开:有限与无限、动与静、曲与直、方与圆、明与暗、善与恶、一与多、雌与雄、奇与偶、左与右。

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和”,主要讲差异中如何包含多样性统一。

公元前806年至770年之间的史伯对郑公论和同就非常典型:“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还是在政治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各种形式的社会矛盾。

然而,与社会矛盾相对的是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社会矛盾的存在,代表着社会的不完美和不平衡。

当社会中出现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时,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满和诉求就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这些矛盾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需要和改革的迫切性,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存在。

相反,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化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当社会中存在深层次的矛盾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如社会不稳定、冲突激化和不公平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解决和化解矛盾,才能够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制定公正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以及提供公正的社会服务,社会矛盾才能逐渐化解,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再者,社会矛盾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治理。

社会矛盾的产生与社会管理和治理的不足密切相关。

社会管理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及时解决社会乱象的问题,以减少矛盾的激化,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氛围。

最后,社会矛盾的存在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社会和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关注社会矛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等方式,让自己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综上所述,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必要性和重要性和谐政治的必要性

政治必要性和重要性和谐政治的必要性

政治必要性和重要性和谐政治的必要性一、研究和谐政治的必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时提出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冲突与矛盾、和谐与稳定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和特征,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以及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1.政治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首先,政治生活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为了生存,早期的人类靠采摘植物果实为生,但这种生活方式无法保证长期的生活需要。

火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围猎周围的小动物,人们在实践中渐渐地学会了集体围猎的方法。

弓箭的发明带来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样一来,食物的来源进一步增多。

人类的发展史表明,人们逐渐懂得了组织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有组织的氏族社会和对氏族、部落的公共权力进行运用的原始民主。

这样,人类的生活便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无组织走向有组织,由一般的社会生活走向氏族社会的政治生活。

其次,虽然人类的经济生活是政治生活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却离不开政治的反作用。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任何政治现象都能在经济中找到原因。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建筑。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当时的原始民主制度。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增多以及交换的发展,特别是商人阶层的产生,人们的私有观念开始出现。

这时,一些人开始在和交换的过程中把公物据为己有。

攫取财富的群体为了保住其财富,就设立法院,建立新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使其财富合法化;另一些群体则竭力想维持旧有的财产平等以及原始民主的生活方式。

在两者之间发生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一种崭新的政治组织———国家产生了。

从此,以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生活成了社会生活的核心。

社会财富私有化的过程就是国家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学说,其中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理论有着重要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一、社会矛盾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是由于社会各阶级之间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上的矛盾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了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二、社会矛盾的表现社会矛盾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包括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在社会中不断激化,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挑战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社会和谐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这就需要进行革命和社会变革,建立起一个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和谐的内涵社会和谐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平等和公正,更重要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结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理论,为我们深刻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只有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意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意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意义人民内部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矛盾的社会,人民之间因为阶级、利益、习惯等原因会产生各种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因为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不断实现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人民的幸福。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它既是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团结,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还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

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合力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进步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积极倾听人民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繁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政治社会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政治社会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1、一。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2)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2、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的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强烈的问题意思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3、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思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真呢更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2.二、社会系统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3三、谈谈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1)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具体方法P42-4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

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

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在政治理论中,矛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各种政治理论之中,对于政治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政治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政治学中,矛盾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矛盾的阶级和阶级关系;二是矛盾的形式和内容。

1. 矛盾的本质和特点矛盾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不同事物和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政治学中,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的矛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矛盾。

在一国的政治领域中,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内部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同的矛盾又存在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矛盾的核心是对立。

矛盾是由相对事物的对立矛盾构成的。

矛盾的对立关系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能够加强人们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促进社会的进步。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的基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进步的源泉。

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 矛盾的发展规律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规律是矛盾运动和矛盾斗争的规律。

矛盾运动是矛盾的消长和变化过程。

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是矛盾运动和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的发展规律表现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矛盾之间的矛盾分化;矛盾的新的对立面和新的对立方的出现;矛盾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矛盾的曲折发展和变化过程;矛盾的解决和发展的阻碍和进展等。

矛盾的发展规律是矛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的规律。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规律是政治生活发展的基本规律。

3. 矛盾的调和与发展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发展和变革的根本规律。

政治生活的发展和进步,要靠矛盾调和和发展来实现。

矛盾的调和和发展,也是政治生活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调和和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调和和发展方式。

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领导者正确处理矛盾和改善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姓名:徐永江学号:201201490022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从和谐社会的自生性和能动性角度来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得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参考价值,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社会和谐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

学界对此已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目标和价值归属,二者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也就是说,和谐是以差别、差异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协调与和谐。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双方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而整个社会就在诸多矛盾的平衡中发展变化了。

第一.毛泽东、邓小平的矛盾观,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一部系统阐述矛盾问题的著作。

毛泽东在著作中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

并且对矛盾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

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灵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在汲取毛泽东“矛盾规律”认识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

邓小平在时代的背景下辨证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让中国的经济走向了腾飞。

(二)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从古至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所有社会中。

社会也在其矛盾变化中发展了。

要么前进,要么倒退。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但是,1936年的苏联却错误地认为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方面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社会和谐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还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社会和谐是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当人们不再为糊口而担忧,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社会的和谐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的平等性。

二、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可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政治的稳定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政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测和应对,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

三、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可以创造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注。

文化的和谐有助于打破社会的分裂与壁垒,增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团结。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促进社会的文化和谐。

四、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质量的社会可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

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同时,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总之,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和谐则是人们追求共同利益的目标。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和矛盾。

无论是阶级矛盾、经济矛盾还是文化矛盾,都是社会运动的推动力量。

这些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例如,在经济领域,供需矛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政治领域,权力与权益的矛盾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因此,社会矛盾可以被视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然而,社会矛盾的存在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激化。

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合理化解,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历史上的一些暴力反抗和革命运动,正是由于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社会矛盾视为积极因素,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矛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的结果。

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共同发展。

要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权益,提供公正的机会和平等的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信任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矛盾激化却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社会和谐需要通过合理化解矛盾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社会矛盾的存在,并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矛盾,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力量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来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

公众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冲突与政治妥协:社会和谐的内在张力

社会冲突与政治妥协:社会和谐的内在张力

作者: 俞睿[1]
作者机构: [1]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盐城224002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65-69页
主题词: 社会冲突;政治妥协;社会和谐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冲突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景观。

让矛盾与冲突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分水岭。

承认冲突的客观存在并设计出各种灵活的制度、体制对冲突加以引导、调节,是现代社会当然的理性选择。

政治妥协在对多元性的尊重中展示某种共识,在不同的诉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是化解社会冲突、实
现“多元一致”的合理路径。

现代社会是冲突与妥协两种形式良好互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和动力。

以妥协化解冲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将使我国政治发展更富开放性和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1)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2)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2、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的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强烈的问题意思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3、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思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真呢更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2.二、社会系统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3三、谈谈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1)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具体方法
P42-4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

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

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内因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

二是依据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两个对立面。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把握和运用,对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在量上变化的激励与控制,
把不和谐因素控制在一个社会矛盾可以接受的限度和范围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求积极的动态平衡,在相对平衡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使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

科学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三是依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对我国社会复杂矛盾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区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

2)
4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联系具体实际或典型实例,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重点突出,有自己的观点)。

5五、社会科学研究者如何培养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方法和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多进行社会调查
认真学习不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与研究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