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39例临床分析_侯西倩

合集下载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

临床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学会1990
1. 2. 3. 4. 5. 6.
起病年龄小于40岁 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 肱动脉搏动减弱 双上肢动脉收缩压之差大于10mmHg 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四肢近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 的影像学证据 具备其中三条的患者即可确诊
B超

血管狭窄:累及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为多,多为双侧性 病变血管壁弥漫增厚,内膜光滑,一般无斑块形成 横切面管壁环形弥漫增厚,包围狭窄管腔,形似 “通心粉” 状

评分法
美国国立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评分 临床表现、血沉及动脉造影等基本信息分为4 个方面,每一方面新发的或加重的表现记为1 分,累计2分或以上判定疾病处于活动期 Sivakumar教授—DEI-TAK:包括了涉及11 个器官系统的59个评分项目,目前正在一些 临床中心进行观察和研究

疾病活动判断
1. 2. 3. 4. 5. 6.

血沉( E S R ) 白细胞( WB C ) 计数 球蛋白( α2和γ球蛋白) C反应蛋白( C R P )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A S O ) 血清抗主动脉抗体 以上6项检查中,如果有5项( 特别是后5 项) 结果增高,即 提示疾病正处于活动期。在瘫痕期,血清抗主动脉抗体大 多转为阴性 有少数病例可以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 I g A和I g m及C I C ( 循环免疫复合物) 增加
晚期临床表现
动脉病变部位 动脉狭窄及局部缺血程度 侧支循环多少 是否合并高血压

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狭窄





无脉症: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或自觉一侧或两侧 上肢无力、 发凉、 酸麻或疼痛等上肢缺血症状 一侧或两侧上肢脉搏微弱或扪不到,血压低或测不 到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下肢血压正常或稍高 颈部在锁骨上及胸锁乳突肌外侧可听到收缩期或来 回性血管杂音, 或伴有收缩期震颤 升主动脉扩张可导致主动脉瓣返流; 扩张型心肌病、 主动脉瓣返流和高血压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2例临床分析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2例临床分析
沙帮武 , 李永 玉 , 胡俊 杰 , 向荆 宜
( 荆 门市石 化 医院儿 科 , 湖北 摘要 : 目的 荆门 4 4 8 0 0 0 )
探 讨儿 童 多发 性 大动脉 炎( T A) 的 临床 特征 及 治 疗转 归。方 法 回顾 性分 析 1 2例 儿童 多
发 性 大动脉 炎 患儿 的 临床表 现 、 治疗 过程及 预后 。结 果 患儿发 病年龄 为 1 . 5~1 4岁 , 男女 比例 为 1: 2 。 临 床 主要表 现 为发热 、 头痛 、 高血 压 、 血 管 杂音 、 血 沉快 、 c反 应 蛋 白升 高 , 其 中 8例 有 结核 感 染 ; 临床 分 型 以 I 型最 多 , 有 6例 ( 5 0 %) ; 1 2例 患儿接 受糖 皮 质 激素 和 甲氨 蝶呤 治疗 后 , 1 1例 病 情缓 解 。结 论 儿 童 多发 性
大动脉 炎 临床 症状 不典 型 , 应 进行全 面 细致 的 体 格检 查 , 尤其 注意 四肢 血 压 、 脉搏 及 血 管杂 音情 况 , 避 免 漏 诊, 早期 诊 断是提 高 治疗效果 的 关键 。
关 键词 : 儿童; 多发 性 大动脉 炎 ; 临床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3 . 1 l
表现, 消减 血尿 , 临床疗 效显 著 。
参考文献 :
各代 医家 也 提 出 了对 尿 血病 因病 机 的见 解 , 如《 诸 病 源候论 ・ 小便 血候 》 认为“ 风 邪人 少 阴则 血 尿 , 尺 脉微 而 芤亦尿血 ” 。故 而其 发 病 主要 责之 于患 儿 禀 赋 素弱 , 加之烦 劳 、 感 受外 邪 、 饮 食 内伤 等 导致 脾 失
第 9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9月

大动脉炎的临床症状

大动脉炎的临床症状

大动脉炎是一种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动脉炎.动脉全层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和纤维化,增厚的内膜向腔内增生引起动脉的狭窄和阻塞. 在疾病急性期,可以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软弱,肌肉关节痛,厌食,呕吐,心悸等.受累局部动脉可能出现压痛.血沉加速.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此期常不能作出诊断.慢性期突出的表现为血管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相应部位缺血的综合征象和局部血管杂音.也可出现继发的心脏改变.由于病变部位和血管狭窄程度各例都不同,临床表现也变化多端. 诊断可根据以下特点:①40岁以下,特别是女性,出现典型症状和体征一个月以上;②肢体或脑部缺血症状伴颈动脉或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③持续性高血压伴腹背部血管杂音.对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应有效地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意义.高度怀疑有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另外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扩血管药或是手术治疗.临床表现:本病多累及中等和大动脉,依据病变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1.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数周,少数患者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

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则无上述症状。

2.局部症状体征血管受累的症状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往往并不明显,然而随着病情进展,这些症状逐渐突现出来。

症状的病理基础是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近端或远端的扩张、狭窄或闭塞。

病变血管供应的肢体皮温降低、活动后出现缺血性疼痛(称为间歇性运动障碍)。

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严重时,受累肢体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

由于炎症病变进展通常较为缓慢,缺血区常常出现代偿性侧支循环。

3.其他临床表现(1)约有50%的病例出现关节疼痛或肌痛症状,但是滑膜炎体征并不突出。

关节症状可为一过性,也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综合治疗大动脉炎的临床体会

综合治疗大动脉炎的临床体会
伤、 患者处于休克、 意识不清 、 合并有脊髓损伤 、 截瘫 彩 色 B超 、 T等检 查 , 诊 断会 更有 帮助 , 手术 切 1 C 对 对 3的选择 会 和d J患者等更有重要意义。 ,L 当然 ,P D P仍有其局限性 , 如若处置 更 有益处 。 不 当仍可 出现假 阳 ( ) , 其 原 因腹壁 脂肪 过 多或 穿刺 方法 阴 性 分析 多 数腹部 闭合 性损 伤 患者起 病 急 、 快 、 情重 。 发展 病 本组就 诊 不 当而抽不 出 , 肠尤其 是 左半 结 肠破 裂 , 结 可能 出现 阴性 结果 , 穿 时合 并休 克 患 者 17 ,故处 理 时 应遵 循 抢 救一诊 断一 治疗 原 7例 刺刺入 血肿 或血肿 破裂 积血 流人 腹腔 , 导致 出现假 阳性 D P出 则 , 建立 1 2 。P 迅速 — 条静 脉通 道 , 特别 是行 锁骨 下静 脉穿 刺置管术 , 现假 阳性可 结合床 头便 携式 B超 检查 的结 果来 进一 步验 证 , 腹腔 能给患 者快 速补 液 、 血 , 纠正休 克 帮助 很大 。对于 特重 患者 , 输 对 内、 盆腔 、 肾间隙 及脾 肾间隙 有 2 m 以上 的液 性 暗区 便携 式 B 应 在抗 休克 同时进 行手 术 。对 于 出血 汹涌 、 重休 克患 者在手 术 肝 m 严 超 即可 发现 , 而且 也能看 到 肝 、 破 裂情 况 , 脾 为临 床 手术及 手术 切 室 由外科 、 麻醉科医生实施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手术。 口的选择提供参考, 但毕竟便携式 B超功力小 , 图像效果较差 , 有 参考文 献 时肝 脾破裂 诊断也 会有 误差 。 本组 就有 一例 患者 便携 式 B超 提示 [] 1 刘志 民, 郭允希. 腹部外科诊 疗学参考【 京 : M】b 中国医药科技 1 9 .2 — 2 . 肝破裂 , 取右侧 肋 缘下斜 切 口手 术 , 中发 现肝 脏正 常 , 术 而是脾 破 出版 社 .9 42 8 2 9 裂, 又延长 刀 口至左肋 缘下 行脾 脏 切除 术 。这就 要 结合 病人 的受 【 昊阶 平 , 法祖 . 家驷 外科 学【 涕 4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2 】 裘 黄 M】 版北 人 伤部 位 、 压疼 叩击 疼 部位 , 骨 骨 折情 况 及皮 肤 擦 伤情 况 等多 方 社 .9 6.43 9 8 肋 18 9 —5 . 面 因素综合来 判 断肝脾 破裂 , 手术 选 择合 适 的切 口。当然如 果 【】 辉 . 断性 腹 穿在 腹 闭合性 损 伤诊 断 中的应 用体会 叨冲 华 为 3尹剑 诊 病人出血量不太多, 无休克发生 , 一般情况尚可 , 条件允许时可作 实用 医药杂志 ,0 5 5 5)6 8 2 0 , ( :— .

第13章-大动脉炎145-152

第13章-大动脉炎145-152

第十三章大动脉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袁国华大动脉炎是一种大血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导致受累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部分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出现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有关本病的最早记录见于18世纪,但直至1908年日本眼科医师高安(T akayasu)首先报道1 例21岁女性患者出现眼底视乳头周围动静脉吻合后,有关本病的报道才逐渐增多。

1951年Shimizu等首次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命名为“无脉症”;1952年Caccamise和Whitman将此类病症命名为高安病(Takayasu's disease)。

由于本病所侵犯的血管部位不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而曾被命名为“主动脉弓综合征”、“不典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非特异性主动脉炎”等。

我国学者黄苑和刘力生也于1962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缩窄性大动脉炎的概念。

由于该病同样可以出现扩张性病变,因此,目前统称为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第一节流行病学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中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报道较多。

目前尚无准确的有关本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统计,而且随地区和种族的不同,其发病率差异较大。

瑞典报告的年发病率为0.12/10万人,美国为0.26/10万人;而在日本,1982—1984年就报道2600例病例。

我国自1994年以后,已报道病例近2 000例,实际上遇到的大动脉炎患者则更多。

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发病年龄为5~45岁,30岁以前发病占90%。

男女比例在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为1∶9~10,而印度等欠发达国家为1∶2,我国为1∶3.8左右。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未明。

曾有许多本病与螺旋体、分枝杆菌、细菌及病毒等感染因子相关联的报道,但均未最终确定。

在结核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第三世界国家中观察到本病较高的发病率,尸检则发现某些患者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变,临床观察也发现,约40%的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结核病,其中主要为颈部、纵隔淋巴结核和肺结核。

《大动脉炎分享》课件

《大动脉炎分享》课件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本案例展示了典型的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强调了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启示
对于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的患者,应警惕大动脉炎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 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 方式调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5
大动脉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 物等控制炎症反应,缓解 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 的患者,可采用血管搭桥 、内膜剥脱等手术方法改 善血流。
基因治疗
研究针对大动脉炎相关基 因的靶向治疗,以从根本 上抑制疾病进展。
研究热点与展望
免疫机制研究
好的生活习惯。
03
大动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 ,增强身体免疫力。
02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降低血管炎症反应。
03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预防感染、控制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以降低大动脉炎的发病风险。
大动脉炎分享
目录
• 大动脉炎简介 • 大动脉炎的治疗 • 大动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 大动脉炎的案例分析 • 大动脉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大动脉炎简介
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 02
特点
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病程较长,可累及全 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相应症状和体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疗效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中医“脉痹”、“血痹”等范畴。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发病西医认为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非特异性炎症有关。

若其活动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使受累大动脉病变处出现管腔狭窄,甚则完全闭塞,引起严重后果。

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主要以激素、麦考酚酸酯、环磷酰胺等为主,但毒副作用多,疗效不稳定。

我们自2008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住院病人,均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都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年龄12~50岁,平均22岁。

男性8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6.5。

头臂动脉型35例,胸腹主动脉型4例,肾动脉型3例,肺动脉型2例,混合型16例。

病程最长20年,最短2个月,其中1年以内者14例,1~5年者22例,6~10年者13例,11年以上者11例。

所有患者出院后都采用电话等方式追访3个月以上。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停用环磷酰胺、麦考酚酸酯、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

未服用激素者不加服激素,已服用激素者逐渐减量。

1.2.1西药对症处理:根据病情配以抗结核、抗风湿、抗感染、降压及纠正心衰等西药作对症处理。

1.2.2中医分型及药物治疗:①热毒阻络型(活动期)症见身热,头昏,倦怠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肢凉麻木,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无脉。

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玄参30g,金银花30~50g,当归15g,丹参30 ~50g,桂枝12g,蒲公英30~50g,鸡血藤25g,菊花15g,全蝎6g,甘草3g。

②气血虚弱型(慢性期)症见眩晕,心悸,气短,肢体乏力、发凉、发麻、易疲劳,脉弱或无脉,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多发性大动脉炎47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大动脉炎47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大动脉炎47例临床分析宋玮;李梅梅;梅焕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akayasu's arteritis ( TA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7 patients with 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indexes of age,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type Ⅲ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 42. 6% ); Intermittent dyskinesia ( 42. 6% ) and dizzy ( 31. 9% ) wer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TA patients, while vascular bruits ( 48. 9% ), pulselessness ( 34. 0% ) and hypertension (31.9% ) were the most common physical signs. 33 cases presented elevated ESR or/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crease.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arteries wer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 34. 0% ), abdominal aorta ( 25. 5% ), followed by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nd bilateral subclavian arterie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A have no specificity and no specific serum markers for TA diagnosis, so clinician should reinforce the knowledge of TA.%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TA患者47例,总结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临床分型以广泛型最多见(42.6%).TA最常见的症状为间歇性运动障碍(42.6%)、头晕(31.9%),体征最常见为血管杂音(48.9%)、无脉症(34.0%)及高血压(31.9%).33例患者出现血沉或/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受累血管以双侧颈总动脉(34.0%)、腹主动脉(25.5%)最多,其次为左锁骨下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结论 T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缺乏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3(018)005【总页数】2页(P896-897)【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研究;血管造影术【作者】宋玮;李梅梅;梅焕平【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免疫科【正文语种】中文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好发部位为主动脉弓,胸、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祁雨【摘要】脑梗死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少见的并发症.近些年,随着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报道的增多,大动脉炎作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病因诊断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文献报道,对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5【总页数】3页(P396-398)【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脑梗死;并发症【作者】祁雨【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40岁以后较少发病,国外资料患病率2.6/百万人。

多发生于日本、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1]。

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

而脑卒中是导致TA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TA颈部血管闭塞发展较慢,其脑血流和代谢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损害,故合并卒中不常见。

既往曾出现一过性失明的TA患者有发生脑卒中的倾向;而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吸烟史)的发生率在TA脑卒中和非脑卒中的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2]。

TA多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

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累。

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

早期血管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坏死,而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TA根据受累动脉可分四型:①头臂动脉型;②胸腹主动脉型;③广泛型;④肺动脉型。

TA合并脑梗死患者多为多支头臂动脉病变[3]。

TA致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主要是TA累及颈部血管时,病变的动脉壁纤维化,呈弥漫性或不规则性增厚、变硬,引起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同时合并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阻塞血管远端形成脑梗死[4]。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
血管影像学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动脉瘤、继发血栓形成 ➢ 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CTA) 受累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管扩张和动脉瘤 ➢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观察血管壁炎症水肿 PET、PET/MRA 判断疾病活动度
大动脉炎的诊断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大动脉炎分类标准 ①发病年龄≤40 ②肢体间歇性跛行 ③单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④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⑤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区闻及血管杂音 ⑥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全程、其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排除动脉 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 ➢ 符合上述6条中3条者可诊断本病
➢ 胃肠道症状–肠系膜动脉缺血可导致腹痛(尤其是餐后)、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 皮肤病变–少数病例可有下肢皮肤病变,类似结节性红斑或坏疽性脓皮病。 ➢ 呼吸系统症状–多达50%的患者也会出现肺动脉病理性改变,肺动脉炎的症状更加少见。 ➢ 神经系统症状-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会引起脑血流减少,引发头晕目眩、眩晕、晕厥、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 you
大动脉炎的治疗和预后
治疗原则:控制疾病活动度、缓解脏器缺血 ➢ 糖皮质激素: ➢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 ➢ 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IL-6受体单抗 ➢ 外科手术或介入 :血管狭窄造成的重要脏器缺血,肾动脉狭窄造成的顽固性高血压
预后 ➢ 进展性,极少为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90.9% ➢ 死亡原因有心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及手术并发症。
第二节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的流行病学
➢ 80%-90%的病例为女性,发病年龄通常介于10-40岁。 ➢ 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亚洲患病率最高。 ➢ 据估计日本每年有150例新发病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初洁秋依病期和临床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64例。

①急性活动期;西药治疗用强的松,每天30mg,见效后逐渐减量以维持治疗,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对症治疗,如巯甲丙脯酸、心得安、心痛定、利尿剂等降压及控制感染等,中药则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玄参30g,赤白芍各15g,威灵仙25g,鸡血藤60g,干姜10g,大枣10枚。

各型均随症加减,日服1剂。

对稳定期病人用白花丹注射液10~20ml(每毫升含生药2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缓慢静滴,日1次,15次为1疗程。

同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抗感染、抗结核、抗风湿、降压、利尿、强心等)。

结果: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

1。

大动脉炎14例临床分析

大动脉炎14例临床分析
验。
23 诊 断方法 早期无特 异性临床表 现 , . 要 器城检壹 确诊 , 有报道多普勒彩超可清晰 显示血管 壁及管腔 的改变 , 其诊断符 合率为 10 , 0 ' 当血管 壁明 显增厚 及血管 壁 内分层 提示 活动期 % 的损害 , 应作 为无创性检查 的首选 方法 J 我科现都 采用此检
维普资讯
中国棱朦 2o 年 4 02 月第 1 卷第 2 6 期
C i J em ot ^ 20 V 6 N h Sh l o r 02 d 1 n D o o2
l5 ・ 5
大动脉炎 1 4例临床分析
幸美荤
【 中图分类号】 14 【 1 3 文献标识码】 B 5 【 文章编号】 1 1 76( 0) — 1 — 2 0 — 022 20 05 0 0 0 2 5
墨西哥和北美则无此相关 。绝大多散认为与结核感染或链 J
球菌感染后 自身免疫有 关_ 。Z a A等 曾报道 2侧女 性 于注 4 ms J , 射乙肝疫 苗后 发生大动脉炎 , 小静脉 炎 曾有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的报 道 , 但大动脉炎 尚未有此 报道 , 者认 为乙 肝病毒 可 能是 作 大动 脉炎 的病 因 】 。本组病 例 1 1例行 P D试验 , 中 6倒阳 P 其
内安放人工支 架 , 血压降至正常。
2 讨论 2 1 帖床 特点
炎中是 少见 的 , 而且大动脉炎患者 主动脉壁 的钙化 有可能 引起
主动脉瘤 , 主动 脉瘤 伴 有 血 管壁 增 厚 时 , 能 会 有生 命 危 当 可
险【 。
大动脉炎是指 主动脉 及其 主要 分支及 肺动 脉 的慢性进 行 性非特异性 炎症 , ' 起不同部位 的狭窄和 闭塞为 主。其临床 I ̄ - 1 2

大动脉炎病例临床研究

大动脉炎病例临床研究

Company Logo
4-10 心脏彩超 心脏功能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Company Logo
4-16 血管超声
颈动脉
双上肢 动脉
双肾动脉
双侧颈总动 脉壁弥漫性 增厚伴右侧 瘤样扩张, 符合大动脉 炎所致。
右侧锁骨 下动脉起 始段管壁 局限性增 厚。
双肾动脉 未见异常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双上肢“间歇性跛行”试验
运动前 运动后
左侧: 117/79mmHg 右侧: 112/70mmHg
左侧: 124/78mmHg 右侧: 107/81mmHg
Company Logo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治疗前
持续性头疼, 伴双侧颈动脉 压痛。右上肢 活动后乏力, 休息后好转。
治疗后
Company
LOGO
大动脉炎病例临床研究
基本信息 王XX 女 34岁 W175497
主诉
头痛伴发热3月,加重1月
Company Logo
现病史
1周前
1月前 3月前
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 头痛,双颞部为著, 性质不详,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数小时 ,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伴双侧颈动脉压痛 及右上肢活动后乏力 ,休息后好转;伴有 低热,体温不详,未 测血压。
免疫科会诊
长期 门诊随诊,调整激素用量
强的松50mg po. QD
2周 2周
甲强龙40mg iv. QD + CTX0.2g iv. QOD
甲强龙80mg iv. QD + CTX0.2g iv. QOD
大动脉炎诊断明确,处于活动期
Company Logo
血常规、肝肾功随药物治疗变化情况:

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

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

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大动脉炎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内科,心脑血管,外科,血管外科病症体征:鼻中隔穿孔,恶心,复听疾病介绍:什么是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是怎么回事?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数周,少数病人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和月经不调等症状,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将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数病人则无上述症状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类型: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混合型;肺动脉型症状体征:大动脉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大动脉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数周,少数病人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和月经不调等症状,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将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数病人则无上述症状。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类型: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混合型;肺动脉型。

1.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1)症状: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晕,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嚼肌无力和咀嚼肌腭部肌肉疼痛,较少患者因局部缺血产生鼻中隔穿孔,上腭及耳壳溃疡,牙齿脱落和面肌萎缩,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尤以头部上仰时,脑缺血症状更易发作,少数患者由于局部血压和氧分压低或颈动脉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颈动脉窦较为敏感,当头部急剧改变位置或起立时,可产生颈动脉窦性晕厥现象,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少数患者可发生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当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50%以上或闭塞时,可使同侧椎动脉的压力降低1.33KPA(10MMHG)以上,对侧椎动脉的血液便逆流入狭窄或闭塞侧的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而当患侧上肢活动时,其血流可增加50%~100%,使狭窄或闭塞部位的远端引起虹吸现象,加重脑部缺血,而发生一过性头晕或晕厥。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风湿科病症体征:记忆受损,抽搐,间歇性跛行,头痛,头晕,昏迷,偏瘫,眩晕疾病介绍: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多见于青年女性,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临床上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而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肯定,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青女性,发病年龄5-45岁,男女之比约1:8症状体征:症状体征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5P: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

1.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疼痛。

起于阻塞平面处,以后延及远侧,并演变为持续性。

轻微的体位改变或被动活动均可致剧烈疼痛,故患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2.皮肤色泽和温度改变由于动脉供血障碍.皮下静脉丛血液排空,因而皮肤呈苍白色。

如果皮下静脉丛的某些部分积聚少量血液,则有散在的小岛状紫斑。

栓塞远侧肢体固供血不足,皮肢温度降低并有冰冷感觉。

用手指自趾(指)端向近侧顺序检查,常可扪到骤然改变的变温带,其平面一般要比栓塞平面约低一手宽的距离.对栓塞部位的定位有一定临床意义。

如腹主动脉末端栓塞音,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栓塞者,约在大腿上部;股总动脉栓塞者.约在大腿中部;腘动脉栓塞者,约在小腿中部。

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杨丽睿;卞瑾;惠汝太;郑德裕;张慧敏;蒋雄京;邹玉宝;秦芳;宋雷;关婷;吴海英;周宪梁【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 single center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for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 in China.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566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2-01 to 2013-11 for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ifndings, angiographic feature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outcomes. Results: The patient’s ratio for female to ma le gender was 1 to 3.8 and the average onset age was (28.9 ± 12.0) years. The most common non-speciifc symptom, initial symptom and complication were fever (52/566 patients, 9.2%), dizziness (214 patients, 37.8%) and hypertension (392 patients, 69.3%)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y and cor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were 83 (14.7%) and 66 (11.7%) respectively, and 131 (23.1%) patients had faste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he major vascular damage was steno-occlusive lesion and the most common involvement was left sub-clavian artery, which was observed in 278 (49.1%) patients. The treatments were mainly included in medic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utologous blood vessel transplantation, artiifcial blood vessel transplantation and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here were 32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5.0 ± 0.2) years. Hypertension, complication and the progressive stage of disease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 in relevant patients (regression coefifcients: 4.664, 1.959 and 1.870 respectively,allP<0.05).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was the leading reason for patients’ hospital visit. Takayasu’s arteritis was closely relatedto&nbsp;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really important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探讨中国单中心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报告
刘运芳;刘业玲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0(006)002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刘运芳;刘业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30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12例 [J], 左爱欣;郝占峰;李振刚
2.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脑梗死60例观察 [J], 李晓波;李振刚;郝占峰;杜空;魏英杰
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61例 [J], 陈冬梅;陈文阁
4.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疗效观察 [J], 王艳芳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研究 [J], 林斌;刘文辉;曾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teins [J]. Microsc Res Tech,2003,60 ( 6 ) : 540 - 551. [6] Woertgen C,Rothoerl RD. Serum S100βprotein in severe head injury[J]. Neurosurgery,2000,46 ( 4 ) : 1026 - 1130. [7] 许瑞环,廖长征,宋世军,等. 轻度脑损伤早期 S100 蛋白及 S100mRNA 的 水 平 变 化[J]. 北 华 大 学 学 报,2004,5( 5) : 417 - 419. [8] Raabe A,G rolms C,Sorge O,et a1. Serum S100β protein in severe head injury[J]. Neurosurgery,1999,45 ( 3) : 477 - 483. [9] Connolly ES,Winfree CJ,Rampersad A,et al Serum S100β protein levels are correlated with subclinical neruocognitive declines after carotid enderterectomy [J]. Neurosurgery,2001,49( 5) : 1076 - 1082. [10] Wiesmann M,Missler U,Gottmann D,et al. Plasma S100β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health adults is age - and sex - indepent[J]. Clin Chem,1998,44 ( 5 ) : 1056 - 1058.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第 35 卷 1 期 2013 年 1 月
及降主动 脉、腹 主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Ⅲ 型 为 广 泛 型,指累及上述两组或两组以上血管; Ⅳ型为肺 动脉型。本病病因迄今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本 文就 39 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 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选择 2003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宁 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科诊断为大动脉炎的患者 39 例,病 史、体 检、影 像 学 和 实 验 室 检 查 资 料 完整。 1. 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学会 ( ACR) 于 1990 年制定的大动脉炎诊断标准[2]: ①起病年龄 小于 40 岁; ②肢体间歇性跛行; ③肱动脉搏动减 弱; ④双上肢动脉收缩压之差大于 10mmHg; ⑤锁 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⑥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 脉及其主要分支、四肢近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除 外粥样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良。具备其中三条或 以上者即可确诊。40 岁以上患者均除外动脉粥 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 1. 3 病情活动指标 大动脉炎病情活动性判断 主要依据 Kerr[3]提出的标准: 全身症状: 如发热, 骨骼、肌肉症状; 红细胞沉降率( ESR) 增高; 血管 缺血或炎症的特点: 如间歇性运动障碍、脉搏减弱 或无脉、血管杂音、血管疼痛、血压不对称等; 血管 造影的异常。具有上述 2 项以上新近出现或加重 的临床表现表明病情活动。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39 例中男 5 例,女 34 例,男女 比例 1∶ 6. 8,发病年龄 12 ~ 59 岁,以 17 ~ 40 岁发 病者最多( 70. 3% ) ,平均( 32. 7 ± 12. 3) 岁,从出 现临床症状到确诊时间为 1d ~ 14 年,中位时间为 10 个月,发病时年龄 > 40 岁的患者占 20. 5% 。 2. 2 临床症状及体征 39 例大动脉炎患者中, 临床表现以无脉症最为常见,其次是头晕、头痛、 双上肢发凉、酸困、全身乏力不适、心悸、气短、视 物不清等。9 例伴有继发高血压; 6 例以脑梗死起 病,其中男 2 例,女 4 例,年龄介于 21 ~ 42 岁,平 均 27. 2 岁; 5 例出现视物不清,其中 4 例出现黑 曚; 1 例发生双目失明,2 例以腹痛起病。14 例患 者可闻及血管杂音,以颈部或锁骨上最常见。 2. 3 实验室检查 39 例患者中,7 例( 18. 0% ) 白细胞增高; 6 例( 15. 4% ) 血红蛋白降低; 19 例 ( 48. 7% ) 患者 ESR 升高; 16 例( 41. 0% ) 患者 C 反应蛋白升高; 26 例 ESR 或 CRP 两项指标中一 项指标高 于 正 常,13 例 两 项 指 标 均 增 高; 11 例
者以脑梗死起病。受累血管分布情况: 升主动脉及( 或) 主动脉弓 6 例( 15. 4% ) ; 胸主动脉 3 例( 7. 7% ) ; 腹主
动脉 5 例( 12. 8% ) 。19 例( 48. 7% ) 患者 ESR 升高,16 例( 41. 0% ) 患者 C 反应蛋白升高。9 例患者伴有心脏
不同部位动脉狭窄和闭塞,少数也可引起动脉扩 张或动脉瘤,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本病好发 于亚洲、中东地区,西欧与北美少见。大动脉炎根 据 Lupi Herrera 等[1]的综合分型,分为Ⅳ型: Ⅰ型 为头臂动脉型,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 主 动脉弓综合征) ; Ⅱ型为胸腹主动脉型,主要累
·70·
outcome prediction using paired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brainspecific proteins[J]. J Neurotrauma,2009,26( 9) : 1479 - 1487. [2] 江 基 尧,朱 诚,罗 其 中. 颅 脑 损 伤 临 床 救 治 指 南 [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29. [3] Lange RT,Brubacher JR,Iverson GL,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lcohol intoxication on S100β level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Trauma,2010,68 ( 5) : 1065 - 1071. [4] Baethmann A,Chapuis D,Wirth A,et al. System analyasis of patient management during the pre - and early clinical phase in severe head injury[J]. Acta Neurochir,1999,( suppl) 73: 93. [5] Donato R.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roles of Sl00
第 35 卷 1 期 2013 年 1 月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71·
治疗; 10 例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降压药物、肠溶阿 司匹林等对症治疗; 3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1 例行颈动脉置换术,1 例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 入术,1 例 行 肾 切 除 术 及 肾 动 脉 支 架 植 入 术。 92. 3% 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ESR 和( 或) CRP 恢复正常。 3 讨论
( 责任编辑: 王秀玉)
文章编号: 1674 - 6309( 2013) 01 - 0069 - 04
·经验交流·
大动脉炎 39 例临床分析
侯西倩1 , 朱 蓉2 , 竺 红
( 1. 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 2.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科,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 takayasu artertis,TA) 的临床特点、受累血管分布特征及治疗转归,提高对多发大
中图分类号: R593. 2
文献标识码: B
大动脉炎( takayasu artertis,TA) 是指主动脉 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
收稿日期: 2012 - 01 - 10 作者简介: 侯西清 ( 1986 - )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风湿免疫 专业。 通信作者: 竺红。E - mail: nxzhuh@126. com
损害,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4 例) 。36 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26 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92. 3% 的患者接
受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大动脉炎女性多发; 对于青壮年起病的脑梗死应考虑大动脉炎的可能; 大动脉炎
心脏损害并不少见;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治疗转归
% 15. 4 7. 7 12. 8 5. 1 71. 8 8. 8 56. 4 15. 4 7. 7 46. 2 41. 0 20. 5 15. 4 15. 4 28. 2 23. 1 20. 5 5. 1 2. 6 10. 3
2. 5 心脏损害 39 例 TA 患者中 8 例患者出现 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2 例出现下肢水肿。20 例 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疾病等非 TA 相关心脏损 害患者,共 9 例出现 TA 相关性心脏损害,以广泛 型( Ⅲ型) TA 患者中最多见( 5 例) 。9 例合并心 脏受累患者中,4 例主动脉增宽伴主动脉瓣返流, 2 例为轻度返流,2 例为轻 - 中度返流; 1 例肺动 脉增宽伴肺动脉高压; 2 例出现心包积液,为少 - 中量积液。 2. 6 临 床 分 型 头 臂 动 脉 型 ( Ⅰ 型) 15 例,占 38. 46% ; 胸腹主动脉型( Ⅱ型) 3 例,占 7. 69% ; 广泛型 ( Ⅲ 型) 20 例,占 51. 28% ; 肺动脉型 ( Ⅳ 型) 1 例,占 2. 56% 。 2. 7 治疗及转归情况 39 例患者中 36 例接受 药物治疗,其中 26 例( 66. 7% ) 患者接受激素治 疗; 8 例( 20. 5% ) 患者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