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常见的器型名称
青花瓷常见器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花瓷常见器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青花图案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青花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青花瓷常见器形繁多,每一种器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特点和特色。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描述两种常见的器形,并探讨它们在青花瓷制作技艺中的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的器形,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青花瓷艺术的魅力。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对青花瓷的常见器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瓷器的独特之美。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所述器形的要点,并给出一些关于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结论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青花瓷的视角。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瓷器文化,并在欣赏青花瓷时获得更多的乐趣。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整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Section 1)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提出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说明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和研究的重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预期。
正文部分(Section 2)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描述和特点的介绍。
具体地说,我们将按照常见器形的分类,分为器形一和器形二两个小节展开讨论。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对该器形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形态特征、制作工艺、起源和演变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将着重介绍每种器形的独特之处和其在青花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结论部分(Section 3)将对全文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总结要点和结论观点两个小节。
在总结要点部分,我们将回顾并总结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加深读者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认识和理解。
瓷器形状分类
瓷器形状分类瓷器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瓷器的形状非常多样化,有一些人可能并不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瓷器的形状分类。
一、扁器扁器是指器物的高度相对于直径较小的器物,也称作浅器、宽边器。
扁器瓷器因为其造型独特,且底宽口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所以在器物制作上应用很广泛。
例如常常用来制作盘、碟、浅盘等用品。
二、高器高器是指除扁器以外的器物,高度相对于直径较大的器物,在造型上具有更强的立体感。
高器因高度较大,造型上可以发挥自由创意,一些精美的景德镇瓷器、豫窑瓷器和官窑瓷器都是以高器为主要特征。
三、中小型器中小型器一般指体积较小且高度和直径相近的器物。
它们往往是盅、碗、杯等小容器,一般用于装饮食或者饮用。
这种瓷器造型简洁,制作精巧,装饰性较强,合适在餐桌上使用。
四、平底器平底器又称平盘,是底面平整、口沿高耸的瓷器,通常用于装食品或作为摆设品。
平底器在制作时一般以釉面为主体,有些还会在釉面上绘制一些花鸟图案或文字符号,形式也是相当的挺拔优美。
五、方形器方形器也便是方盘和方碟,是指底面为正方形的器皿。
方形器造型庄重、大气,有时描绘吉祥图案,寓意“四平八稳”、“万事如意”等吉利寓意,因此十分的受欢迎。
长方形器指的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瓷器,长方形瓷器造型优美,有时还会版画出诗句、书法等图案,更显得文化底蕴深厚。
七、圆形器圆形器是指底面为圆形的器物,常常用于制作一些汤碗和饼盘。
这样的瓷器造型简单而又雅致,有时还会在表面绘制出一些纹饰或图案,使之显得更加精美。
总之,瓷器的形状很多,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技巧。
造型或圆或方,或扁或高,或大或小,在不同场合使用,都可以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瓷器的形状分类,以更好地欣赏瓷器的魅力。
瓷器基本知识_器形
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不再把鼎当作礼器,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
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熏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鬲式炉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器,圆口,三空心足。
宋代龙泉窑开始烧制,明永乐鬲式炉多作虎耳,器体较扁,足呈垂乳状。
博山炉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
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熏炉熏炉又名香熏,功用与博山炉相同,都是作熏香之用。
瓷熏炉始于东吴,六朝比较流行,多有托盘;炉身大,镂孔,式样大方;唐以后摒弃了六朝带托盘的造型,而把炉底改为三足或五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
小巧玲珑,式样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
曲足炉宋代的炉式之一。
炉身折口,短颈,无耳,鼓腹,平底。
足小而矮,外伸如s形。
筒式炉宋代始烧,炉身作筒状,上下部各饰暗弦纹数道,小足呈三角形。
明成化时,炉身发展为鼓形,并饰以鼓钉纹。
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样式:立耳,直腹,柱足。
元代青花鼎炉,造型新颖,纹饰华美,比例适度。
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馅纹。
尊尊在商周时作酒器;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
元以后,瓶壶品种繁多,更适于灌酒、筛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
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
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
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太白尊文房用具。
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最著名,晚清仿制质量差。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
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罗卜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
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
瓷器的器型名称
瓷器的器型名称笔筒笔筒简介: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
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
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
青花飞蝠纹笔筒青花飞蝠纹笔筒,高16.5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笔筒呈圆筒状,口底径相若,底心微凹,青花蓝中泛灰。
笔筒外壁绘桃树一株,树枝上结有9个大寿桃,树下绘山石、翠竹纹,近底处绘江崖海水纹,空间绘5只蝙蝠,天上飘有流云。
此种吉祥纹饰寓意“寿山福海”,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
底中央青花双方栏内楷书“长春宫制”四字款。
此器的纹饰画法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
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
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
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
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
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
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
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径19.4cm,足径19.2cm。
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
内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
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篆体印。
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
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
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
瓷器的器形及品鉴
明永乐豆青釉四系罐
斗彩螭龙纹天字罐
将军罐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或浅圈
足,因宝珠顶纽盖形似将军头盔,故名。清初景 德镇窑流行,多为青花、五彩器。清末民初仿品 甚多。
荷叶盖罐 多见于元代龙泉器,盖作荷叶形。器腹多压印
竖条状纹。其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钮较低; 明宣德时,盖沿起伏较大,盖钮隆起。
鬲式炉 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器,圆口,三空
心足。宋代龙泉窑开始烧制,明永乐鬲式 炉多作虎耳,器体较扁,足呈垂乳状。
博山炉 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
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 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 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廷陈设用瓷。元以后,瓶壶品种繁多,更 适于灌酒、筛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 皿的作用。
太白尊 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
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最著名,晚 清仿制质量差。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清康熙紅釉暗花龍鳳太白尊
观音尊 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肩,腹下
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 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 花、五彩等。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
爵杯 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
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 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 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 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
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满足,高足有竹 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商代均 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就用陶土制成罐类器皿。瓷罐最早见于商代中期 的原始瓷中;从商代至今,瓷罐一直是瓷业生产 的大宗产品 。
中国古代瓷器的种类
中国古代瓷器的种类
中国古代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主要种类:
1. 官窑瓷器:是指唐宋时期以官府为主导的瓷器生产,具有高贵典雅的特点,代表作品有汝窑、定窑、哥窑等。
2. 民窑瓷器:是指民间瓷器生产,以景德镇、德化、潮州等地为代表,以简约自然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青花瓷、白瓷、黑瓷等。
3. 家庭用瓷器:是指普通百姓家庭使用的瓷器,以粗糙朴实的风格为主,代表作品有紫砂壶、谷盆、酱油瓶等。
4. 佛教用瓷器:是指用于佛教寺庙供奉、祭拜的瓷器,通常以白釉为主,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
5. 瓷器工艺品:是指以瓷器为材料制作的装饰品和工艺品,以景泰蓝、细瓷、玻璃瓷等工艺形式为主,代表作品有瓷画、瓷雕、瓷器饰品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主要种类,每一类瓷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 1 -。
古陶瓷器型大全
爵杯 酒具。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
提柄式杯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杯体近似直筒形,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相连后向外折,下端与腹底相连。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公道杯 又称"平心杯",一种杯形,始见于辽代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流行于明、清时代。杯多撇口,垂腹,圈足;杯中立一人形,体内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暗孔。当杯中酒位高于管口,酒即随杯底的漏水孔一泄而出。所以在酒宴中,进酒者只能给饮者注等量的酒,因此称其为公道杯。此杯系以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制成的,有提供满损谦益的教化作用。
鸡缸杯 明代成化朝御窑厂创制的一种杯式。器呈撇口,敛腹,卧足;外壁以斗彩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鸡缸杯曾十分名贵,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明代嘉靖御窑最先仿制,庶几乱真,但署本朝年款。清代以康熙、雍正两朝御窑仿制最佳。乾隆朝杯身加高,画面中题有乾隆帝御诗《鸡缸歌》。
双唇罐 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罐式,多出土于江南地区。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状相似。从出土情况看,西晋以前的双唇罐器身较矮,肩部饰有扁条状竖系、横向半环四系;东晋以后,器身增高, 内口直径较大,肩部亦有半环形系。
塔式罐 带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流行于唐代。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渐收,贴有模印叶纹。镂空多边形底座饰有佛像、花卉等。罐盖为七级空塔形,顶端塑有屈腿直身、抚头按膝、舒目远眺的小猴。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塔式罐最为常见。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牡丹纹塔式罐可谓唐代塔式罐的延续:修长的腹部绘青花纹饰,取代了繁琐的贴花,肩部堆塑两对狮、象首,盖作六棱七级重沿塔式。
器型
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
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对于判断其烧造的时代和窑口的鉴定有很大帮助。
那么就先从瓷器器型的常用术语开始,让大家了解一下陶瓷(器)各部位的不同形式。
陶瓷器的口部形式口沿:陶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如碗有敞口、敛口、花口,瓶、壶、罐、洗有直口、盘口、唇口、折沿等等。
敛口:多见于钵、碗、罐等器,形象为口沿处渐向内收敛,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岸再向内敛。
直口:形状为垂直的筒形。
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敞口:又称为“侈口”。
形状为近口沿处逐渐开敞宽阔。
历代砚、盘、尊、罐等器多作这种口式。
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和斜直形之分。
撇口:形状为口沿为向外翻撇,略呈喇叭状。
这种口式多用于瓶、壶等器物,碗、杯等偶有撇口的。
喇叭口:从细颈逐渐展开,形似管乐器喇叭,比敞口深度大。
这种口式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壶、陶尊上即有出现,历代瓶、罐类器物均有此种口式。
唇口:器口边沿凸起一道浑圆似嘴唇的厚边,因此称唇口。
唐代邢窑白瓷碗和历代一些罐等器物都有唇口。
盘口:壶、瓶等口部的一种形式。
器型似盘,直壁,折收,下接细的直颈。
汉代陶壶已有盘口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盘口壶盛行,唾壶、鸡首壶也作盘口。
盘口的壶、罐隋代仍有烧造,唐代变得渐为小巧,至宋代为洗口所取代。
洗口:瓶、罐等瓷容器的口部形式之一。
源于六朝壶的盘口,形象接近而略深,更似文具中的笔洗;一般为浅直壁,折收,下接细颈。
宋代始见洗口瓶,元、明、清的瓶、罐也有洗口的造型。
花口:一种是指碗、盘等器口部形式,把圆形或椭圆型的器口用连弧线分成若干等分,形若花瓣。
有四瓣、五瓣、六瓣乃至十瓣以上花口。
按花瓣曲线不同,又可分为葵口、菱花口、海棠式口等多种形式。
唐至清代各个窑口烧造的碗、盘、洗、花盆等器均可见花口的造型。
中国 陶瓷器皿 种类
中国陶瓷器皿种类
中国陶瓷器皿种类繁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陶瓷器皿种类:
1.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以其白胎上绘制蓝色图案而闻名。
它起源于元代,经过明代和清代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
2. 窑变瓷:窑变瓷是指在高温下经过窑变作用而产生颜色变化的陶瓷。
其中,汝窑、官窑、哥窑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窑变瓷品种。
3. 碧玺瓷:碧玺瓷是中国明代时期的一种瓷器,以其特殊的釉色和装饰技巧而闻名。
碧玺瓷的釉色以深蓝色为主,装饰通常采用雕刻或绘画的方式。
4. 玉瓷:玉瓷是一种以瓷质为基础,通过特殊工艺与材料制作而成的陶瓷器皿。
它具有特殊的质感和光泽,常被用于制作观赏器皿和工艺品。
5. 窑器:窑器是指在特定的窑中烧制出来的陶瓷器皿。
中国有众多的名窑,如龙窑、钧窑、定窑等,每种窑器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6. 瓷雕:瓷雕是一种将瓷器作为材料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以各种主题和形式呈现,如人物、花鸟、山水等。
以上只是中国陶瓷器皿种类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陶瓷器皿,每种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瓷器的器型
瓷器的器型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
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
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
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故名。
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制,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
亦称“羽觞”。
酒具。
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
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
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内收,腹壁渐厚,圈足。
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妥合手,故称压手杯。
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酒具。
敞口,浅腹,卧足。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耳。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
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
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
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
佛前供器。
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
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
瓷器的器型名称
瓷器(cíqì)的器型名称——俑俑简介(jiǎn jiè):中国古代用来代活人殉葬的偶人。
始见于春秋时期,战国以后,殉俑之风日趋兴盛,清初以后消失。
俑之质地以陶、木、石为主。
形象有奴仆、乐舞态、持仪仗者等。
传统考古学也将鞍马、庖厨用具、建筑(jiànzhù)模型涵纳其中。
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彩文官(wénguān)俑三彩文官(wénguān)俑头部三彩文官(wénguān)俑,唐,高72cm。
文官俑头戴小冠,着宽袍大衣,外罩(wàizhào)裲裆,脚穿如意头云履,双臂抱于胸前。
釉色以褐、绿、白为主。
唐朝葬俗中,人死后多随葬各种明器,地位较高的随葬常达数百件,其中文官俑、武士(wǔshì)俑、镇墓兽为常见明器。
文官俑多长袍大袖,双手拱立,神情肃穆庄重。
三彩天王(tiānwáng)俑,唐高118cm,宽50cm。
天王俑头顶(tóudǐng)置一展翅欲飞之鸟。
双眉紧蹙,双眼圆睁,张嘴露齿。
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上扬。
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
卧牛下为山形座。
通体以绿、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
天王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起镇墓作用。
它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qián mian),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文献中将它们合称为“四神”。
三彩女立俑,唐,高32cm。
女立俑头发绾(wǎn音晚)至前额(qián é)上部,扎系成花形。
内穿襦衫,外披帛带,齐腰长裙下垂至地,鞋尖微露。
釉色以绿、黄、白为主。
此俑站姿挺拔,神态(shéntài)端庄。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国古代(gǔdài)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瓷器器型分类
瓷器器型分类瓷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造型分类:1.瓶:琮瓶、玉壶春瓶、梅瓶、蒜头瓶、贯耳瓶等。
2.壶:南瓜壶、莲子壶、执壶等。
3.碗:斗笠碗、撇口碗、葵口碗、花口碗等。
4.盘:旧窑三足盘、高足盘、六足盘、九足盘、十二足盘等。
5.杯:高足杯、盖杯(托杯)等。
6.炉:冲耳炉、鼎炉、筒式炉、狮座炉等。
7.罐:皈依瓶、辣子罐等。
8.瓶:胆瓶、水丞、笔洗、天球瓶、八方瓶等。
按胎质分类:1.瓷石胎:元代和明代永乐、宣德时期。
2.高岭土胎: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生产。
3.麻仓土胎:明洪武时期。
4.灰胎:早在新石器时代,灰胎便已出现。
5.浆胎:清末民初仿明浆胎纹瓷器。
6.缸胎:又称“釉陶胎”,元代景德镇窑创烧。
7.紫金胎:清代景德镇窑。
8.黑胎:元代和明代永乐时期。
9.浆白胎:明代中期以后至清代雍正时期。
10.糯米胎:明代永乐时期。
按装饰方法分类:1.青花瓷:釉下彩瓷之一。
用含有钴的天然矿石原料在器物上画纹饰,然后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2.粉彩瓷器:用含砷的玻璃白作为涂料,涂抹在已印图案的瓷器上,再入彩炉烘烤而成。
3.玲珑瓷:瓷器装饰中的一种,也称“镂空装”。
4.斗彩:在低温釉上彩技术的基础上,以釉下青花勾勒,釉上五彩渲染,形成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
5.颜色釉瓷:是多种单一色彩的釉瓷的总称。
6.珐琅彩瓷器:清代宫廷名贵瓷器,烧制于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年间。
7.古彩瓷:又称“硬彩”,是釉上装饰的一种。
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进行彩绘,再在摄氏700℃—800℃的炉中烘烤,不使彩料晕散。
8.墨彩瓷器:清雍正时期在釉上彩技术的基础上改烧墨彩瓷器。
9.洒彩瓷器:清康熙时期开创。
10.素三彩瓷器:以黄、绿、紫三种颜色为主,实际上还有白、蓝、黑等他色介入。
以上是瓷器的几种常见分类方法。
古陶瓷器型大全
爵杯 酒具。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
提柄式杯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杯体近似直筒形,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相连后向外折,下端与腹底相连。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鸟食罐 盛放鸟食的小罐。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堆塑谷仓罐 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为陪葬烧制的冥器,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口。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东吴凤凰二年(273年)红陶堆塑人物飞鸟谷仓罐,主体为唇口式深腹罐,佛像、麒麟、朱雀、铺首衔环等纹饰贴塑于罐腹四周,口部有双阙、人物、鸟雀等,顶部有倒置直墙洗式盖。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瓷谷仓罐最有代表性,罐口部不仅有双阙、楼阁、人物、鸟兽等贴塑,罐的肩部还有伏龟驮碑,碑文有"永安三年"纪年。1978年浙江慈溪鸣鹤瓦窑头出土的西晋堆塑谷仓罐,造型虽然与上述二例相似,但罐上部的堆塑着重表现了豪门贵族生前居住的城堡式楼阁建筑,在庄园门前有歌舞伎乐俑,以及飞鸟、牲畜等。
塔式罐 带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流行于唐代。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渐收,贴有模印叶纹。镂空多边形底座饰有佛像、花卉等。罐盖为七级空塔形,顶端塑有屈腿直身、抚头按膝、舒目远眺的小猴。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塔式罐最为常见。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牡丹纹塔式罐可谓唐代塔式罐的延续:修长的腹部绘青花纹饰,取代了繁琐的贴花,肩部堆塑两对狮、象首,盖作六棱七级重沿塔式。
古代陶器的名称其介绍
古代陶器的名称其介绍
古代陶器是古人用陶土制作的各种器皿和工艺品,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古代陶器名称及其简要介绍:
1. 瓦罐:瓦罐是一种古代常见的用于储存食物和液体的陶制容器。
它通常有圆形或方形的身体和短而宽的口,底部带有小孔以便排水。
2. 瓷盏:瓷盏是一种古代用于品茗的陶制杯子。
它一般以细腻的瓷土制成,具有良好的色彩和形状。
瓷盏造型多样,有的带有精致的雕刻或绘画图案。
3. 瓷瓶:瓷瓶是一种古代用于贮存和展示花草的陶制容器。
它的外形多种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葫芦状。
瓷瓶制作精细,有的上面还饰有各种纹饰。
4. 土灶:土灶是古代用于做饭和取暖的陶制炉灶。
它通常由陶土制成,形状为长方形或圆柱形,上面有一个燃烧的爐眼。
土灶能够有效地保持热度和控制火力,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烹饪工具。
5. 黑陶器:黑陶器是一种古代制作工艺复杂的陶器,以其纯黑色的外表而闻名。
它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制作过程包括成形、打磨和烧制等。
黑陶器造型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6. 琉璃器:琉璃器是一种古代宝贵的陶瓷工艺品,通常以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制作琉璃器对原料的筛选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制品常见于瓶、碗、盘等不同形状的器皿。
总结:古代陶器作为古人生活中的重要用具,以其多样的形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它们不仅是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瓷瓶器型种类
瓷瓶器型种类
瓷瓶器型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青花瓷瓶:青花瓷瓶是指瓷器表面绘有蓝色花卉纹饰的瓷瓶,它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
2. 粉彩瓷瓶:粉彩瓷瓶是指瓷器表面绘有各种五彩缤纷的图案,色彩鲜艳,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3. 官窑瓷瓶:官窑瓷瓶是指在中国宋代官方窑口烧制的瓷器,器型优美,釉色淡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宜兴紫砂瓷瓶:宜兴紫砂瓷瓶是指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烧制的一种特殊瓷器,它采用特殊的紫砂泥料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艺术风格。
5. 景德镇瓷瓶:景德镇瓷瓶是指在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烧制的一种传统瓷器,以其温润光泽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6. 肉红瓷瓶:肉红瓷瓶是指瓷器表面呈现肉色或粉红色,釉面温润光滑,具有高雅的美感和艺术性。
7. 古铜釉瓷瓶:古铜釉瓷瓶是指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呈现出类似于古铜色的特殊效果,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最全的瓷器器型名称大全
最全的瓷器器型名称⼤全瓶⼦,⽇常⽣活中⾮常重要的盛⽫,随着⽂明和物质⽔平的进步,实⽤的瓶⼦越来越具有艺术性。
⽽在陶瓷的造型中,瓶⼦是⼀个很⼤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造型繁多。
该如何正确地称呼⼀只瓷瓶,真是难倒了不少⼈呐!【蟠龙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蟠龙瓶初为明器。
因瓶的颈、肩处堆塑⼀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
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清雍正黄地画珐琅蟠龙瓶【多管瓶】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五管)因器⾝肩部塑有向上直⽴的管,故名。
直⼝,上有花形钮盖,瓶⾝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般为五管。
北⽅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浑圆,肩部有直⽴六管,管粗短。
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
宋青花多管瓶(五管)【梅瓶】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件)梅瓶是⼀种⼩⼝、短颈、丰肩,瘦底、圈⾜的瓶式,以⼝⼩只能插梅枝⽽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南宋吉州窑⿊地⽩花荷花纹梅瓶【花⼝瓶】清嘉庆掐丝珐琅祥花瑞果⽠棱花⼝瓶因瓶⼝如开放的花瓣⽽得名,细颈,圆腹,撇⾜。
始见于唐,⾄宋代较为流⾏。
清哥釉青花花卉凤纹(双龙头⽿)花⼝瓶【琮式瓶】清光绪粉彩⼋卦纹琮式瓶琮式瓶始见于宋,⼀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产,说法尚不统⼀。
宋代盛⾏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器时代良渚⽂化的⽟琮外形加以变化⽽成。
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民国粉彩万花锦地开光⼭⽔琮式瓶【象腿瓶】清康熙象腿瓶象腿瓶,即⼀统瓶,瓶形为⼴⼝外撇,短颈,肩部宽与⼝相若,⾝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名“象腿瓶”。
因“筒”与“统”谐⾳,有“⼤清天下⼀统”的寓意。
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清五彩⼈物故事纹象腿瓶【橄榄瓶】清粉彩三星图橄榄瓶撇⼝,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部外撇,⼝、底⼤⼩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瓷器器型种类大全
瓷器器型种类大全壁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
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
唾壶——承唾之器。
魏晋、南朝时常用的随葬陶瓷器。
早期造型较晚期优美,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
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南朝时还配以盖和托盘。
鸡冠壶——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
亦称“马镫壶”、“皮囊壶”。
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
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花浇——浇花用器。
流行于明清。
明永乐花浇颈长、腹圆,口圆形,常绘以海水、缠枝莲纹。
宣德花浇颈较短,腹稍扁,宽带式柄。
清雍正花浇口作窄流,颈细且长,肩腹下饰菊瓣纹。
军持——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
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
品种丰富,时代特征鲜明。
桃式洗——是洗的一种式样。
浅体,形如半个桃子,故名。
宋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鼓钉洗——笔洗的一种式样。
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饰,故名。
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梨壶——壶身为梨形,弯流曲把,矮圈足。
永乐时青花梨壶矮颈,圆腹,弯流,曲把,尖顶盖,圈足稍高。
成化时器身较前期略长。
背壶——典型的泥质制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喇叭形口,瘦长鼓腹,腹部有一对环耳。
日月罐-——月罐是一种流行于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的瓷罐器皿。
直口,短颈,溜肩,腹微鼓,浅圈足,底内凹。
因其凸形盖和腹两侧所饰半圆形凸雕,形似日月而得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牛头尊——瓷制尊器的一种。
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造型为口稍巨,直下至肩,无颈,腹较肩尤巨,至底稍杀,旁有两耳者居多,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形似牛头,故名。
生活中常见瓷器介绍
生活中常见瓷器介绍瓷器是一种白色、质地坚硬的陶瓷制品。
瓷器的制作历史已经有数千年,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各种不同的瓷器,例如碗、盘子、茶具、花瓶等,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瓷器。
1.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代表性工艺品,以白色胎体上青花描绘的图案作为装饰。
青花瓷制品工艺复杂,需要经过高温烧制、细心斟酌的装饰和绘画,通常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粉彩瓷粉彩瓷是一种以彩色图案和色彩鲜艳而著名的瓷器。
其工艺品质坚固、修饰多变、花色瑰丽。
粉彩瓷的制作需要将具有色彩的釉料喷涂在未烧制的陶瓷上,然后再进行高温烧制,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色彩,从而形成美丽的图案。
3. 细腻的白瓷白瓷,英文中称为porcelain,是瓷器的一种。
它常见于东亚地区,以中国瓷器最为著名。
白瓷以其洁白的外观和优美的造型而著名于世。
白瓷与青花瓷和粉彩瓷不同,它不需要任何粉饰和装饰,只凭着它本身的色彩和光泽就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4. 瓷酒壶瓷器酒壶也被称为瓷器花瓶,是一种用来盛装酒类或花卉的容器。
瓷器酒壶通常显示出力量和稳重感,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质。
因为它们独特的形状和造型,往往可以成为收藏家们收藏的对象之一。
5. 瓷花瓶瓷花瓶是一种装饰性较强的陶瓷制品。
它经常被用来作为家居饰品,特别是装饰卧室、餐厅、客厅等房间。
瓷花瓶的造型千变万化,可以是圆形、方形、长形或者呈花形,不同的瓷花瓶如同不同的艺术品,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收藏品和精神享受。
总之,瓷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当做日常餐具、饰品、收藏品,它们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
瓷器既是一种实用器具,又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和民族工艺品的代表。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这些瓷器,现在大家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瓷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它方面的知识。
陶瓷器型大全
古代陶瓷罐类盖罐五联罐双唇罐鸟食罐堆塑谷仓罐塔式罐横栓盖罐荷叶形盖罐四灵塔式罐镂空罐轴头罐冬瓜罐壮罐蟋蟀罐开字罐莲子罐将军罐瓜棱罐粥罐鼓罐日月罐西瓜罐盖罐配有盖的罐。
新石器时代有的陶罐上已配有专用盖,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齐家文化盖罐,盖的形式似倒置敞口碗。
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出土的红陶人物飞鸟罐,盖似倒置直墙洗。
南北朝时期比较注重盖钮的装饰,如1965年出土于江苏句容张庙的青釉覆莲罐,盖呈伞状,钮作方莲瓣式。
宋以后盖钮的装饰比较丰富,有狮钮、玉免钮、塔式钮、宝珠式钮等。
五联罐五罐相联的一种罐形,是流行于东汉时期的陪葬冥器。
造型为置于中心的大罐肩部或周边附堆起4个小罐或壶,腹间互不贯通:此外器身还堆塑各种瑞兽、飞禽。
罐盖作为双线半环钮或鸟形钮两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五联罐装饰比较简练,4个相同大小的罐排成方形,中间置一较小的罐,五罐相连。
这种罐式多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一带。
五联罐在三国以后演变为堆塑楼阁的谷仓罐。
双唇罐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罐式,多出土于江南地区。
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状相似。
从出土情况看,西晋以前的双唇罐器身较矮,肩部饰有扁条状竖系、横向半环四系;东晋以后,器身增高,内口直径较大,肩部亦有半环形系。
鸟食罐盛放鸟食的小罐。
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
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
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
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
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堆塑谷仓罐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为陪葬烧制的冥器,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口。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东吴凤凰二年(273年)红陶堆塑人物飞鸟谷仓罐,主体为唇口式深腹罐,佛像、麒麟、朱雀、铺首衔环等纹饰贴塑于罐腹四周,口部有双阙、人物、鸟雀等,顶部有倒置直墙洗式盖。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CATALOGUE目录•陶器造型•瓷器造型•铜器造型•玉器造型•漆器造型•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CHAPTER陶器造型炊具类三足有流无耳,主要用于盛酒。
三足圆口,主要用于温酒。
上下双层结构,上层用于蒸煮,下层用于煮水。
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三足袋状,主要用于煮粥、蒸食等。
瓿小口大底,用于贮藏酱、醋等。
贮藏类瓮大口小底,用于贮藏酒、醋等。
缸大口大底,用于贮藏粮食、盐等。
罍大方口小底,用于贮藏酒、水等。
壶长颈鼓腹,用于贮藏酒、水等。
礼器类方柱形,上端有圆形的横穿,用于祭琮环形有缺,用于佩戴或赠送他人。
玦圆形有孔,用于祭祀天神。
璧珪雕刻成虎形的玉器,用于祭祀山神。
琥0201030405CHAPTER瓷器造型010203花瓶香炉是古代用于焚香的器物,造型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纹饰有云雷纹、弦纹、乳钉纹等。
香炉烛台CHAPTER铜器造型鼎簋鬲甗礼器类兵器类前有刃,后有柄,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武器。
戈矛剑盾尖锐锋利,用于刺击敌人。
轻便锋利,是古代武士的主要武器之一。
圆形或方形,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其他实用器类壶盘匜簋CHAPTER玉器造型琮一种方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于祭地。
璧一种圆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作祭天的礼器。
圭一种长条形玉器,上尖下方,常用于朝见天子时手持。
礼器类玉握玉塞玉蝉CHAPTER漆器造型餐具类盘深弧形的器皿,用于盛放汤、米饭等食物。
碗壶杯01020403小巧的圆形器皿,用于饮酒或饮茶。
通常为圆形,用于盛放食物,如水果、菜肴等。
长圆柱形的器皿,常用于盛放酒、茶等饮品。
1陈设类23通常为长身、宽肩、收口的陶瓷或玻璃器皿,内可插花或盛放其他装饰物。
瓶短身、宽肩的器皿,常用于存放茶叶、香料等。
罐浅弧形的器皿,通常用于盛放水果、花卉等装饰物。
盆家具类CHAPTER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03烧制技术初现早期器皿造型特点01简单实用02石器为主中期器皿造型特点追求工艺美中期器皿造型开始注重工艺,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装饰增多,器皿表面多有雕刻、绘画等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镇均有烧造。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品种 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是中国 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天球瓶: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 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清代
清末民初仿品甚多。
提梁壶: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
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 名。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 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穿带壶:小口,短颈,椭圆腹,器物的下部 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
一路上听的话多了,耳朵却是空的
相对,可以穿带提携,故名。唐代已见有,宋至 清代继续烧造,品种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花觚:系仿古青铜器式样,侈口外撇呈喇叭 状,长颈,腹部微鼓,广底。明清景德镇窑均有 烧制,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宜兴窑、
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渣斗:因用来专门盛放兽骨鱼刺等渣滓,故 名。敞口,鼓腹,圈足外撇。晋代开始制作,品 种有青釉和白釉等。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17f3ca 五湖四海全讯网/
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蒜头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 蒜头,故名。系仿汉代铜瓶式样,宋代始烧,明 清景德镇窑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 琅彩等。
一路上听的话多了,耳朵却是空的
将军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 底或浅圈足,因宝珠顶纽盖形似将军头盔,故名。 清初景德镇窑流行,多为青花、五彩器。
初涉瓷器收藏,首先应该弄明白市场上的瓷 器是什么器型,这样才不会让人感觉你太外行。 瓷器收藏家李和祥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瓷器收 藏品的器型有上百种,但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 种:
高足杯: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 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 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 有青花、斗彩等。
一路上听的话多了,耳朵却是空的
玉璧底碗: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
一路上听的话多了,耳朵却是空的
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璧,故名。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 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 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犹
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 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