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 ___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2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3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_____________ 。

爱莲说(附带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附带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词类
编辑本段阅读理解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6、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从哪个方面写莲花:1.生长环境 2.体态香气 3.风度气质。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作家作品】周敦颐,字,(朝代)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重点字词】1.蕃:()2.独:()3.濯:()4.清涟:()5.妖:()6.亭亭:()7.植:()8.亵:()9.谓:() 10.鲜:() 11.宜:()12.蔓:() 13.枝:()14.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而:()16.水陆草木之花之:()【句子翻译】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3.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爱莲说》【作家作品】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重点字词】2.蕃:多。

2.独:仅,只。

3.濯:洗涤。

5.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

5.妖:美丽而不庄重。

7.亭亭:挺立的样子 7.植:竖立 8.亵:亲近而不庄重10.谓:认为 10.鲜:少 11.宜:当然12.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 13.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14.益:更加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主谓之间,不译。

而:表转折,却,但是。

16.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

【句子翻译】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莲花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3.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答: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

A. 周敦颐B. 欧阳修C. 苏轼D. 范仲淹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爱莲说》?()A. 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在《爱莲说》中,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形容莲的()。

A. 根B. 叶C. 茎D. 花二、填空题1. 《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一句中的“蕃”字,通假字是()。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品格。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话描述了莲的()特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2. 请举例说明《爱莲说》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2. 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3.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六、句子仿写题1.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一个描述竹子的句子。

2.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一个描述松树的句子。

七、段落仿写题请仿照《爱莲说》中描述莲花的段落,写一段话来赞美梅花。

八、文学常识题1. 《爱莲说》属于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哪一类?()A. 唐宋八大家散文B. 随笔C. 小品文D. 唱和文A. 菊花B. 桂花C. 牡丹D. 荷花九、拓展阅读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中的“陶后”指的是什么。

2. 请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爱莲说》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选择题1. A. 周敦颐2. 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C. 茎二、填空题1. 繁2. 高洁、不同流合污3. 形态、气质三、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莲花高洁、清雅、坚贞品格的喜爱和向往。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将莲花比喻为“________”,表达了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2. 在《爱莲说》中,作者提到“________”,形容莲花即使处在污泥之中也能保持清洁。

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________”,意味着莲花即使在寒冷的水中也能生长,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二、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周敦颐D. 苏轼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淤泥”指的是什么?A. 荷花池中的泥土B. 比喻恶劣的环境C. 荷花的根部D. 比喻困难和挫折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爱莲说》中提到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四、论述题1. 根据《爱莲说》,分析周敦颐对莲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五、翻译题1. 将《爱莲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一、填空题1. 君子2. 出淤泥而不染3. 香远益清二、选择题1. C. 周敦颐2. B. 比喻恶劣的环境三、简答题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莲花,认为它具有君子般的高洁品质,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清洁,不受污染。

这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和对君子品质的追求。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意味着莲花的茎干中空而直,不弯曲,不分枝,象征着君子的正直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论述题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寓意为君子,象征着高洁、纯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莲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清洁,象征着君子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品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正直。

五、翻译题1. "I alone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without being stained, washes in clear ripples without being flirtatious, has a hollow center and straight outside, does not creep or branch, its fragrance is far-reaching and increasingly pure, stands tall and clean, can be admired from afar but not to be profaned."。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什么?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莲花的哪些特性?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哪些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5.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如何表达对莲花的喜爱?8. 《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9. 周敦颐为什么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

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

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

5.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莲花虽然生长在淤泥中,但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污染,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

6. 《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清洁、不染尘俗等特性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

8.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牡丹、菊花等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以此突出莲花的高洁。

9. 周敦颐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因为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如清洁、高洁、不染等。

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诗句,填写每句的下一句,构成完整的诗句。

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________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________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________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________练习题二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4.这首诗的格律是什么?5.你对这首诗有什么评价?答案练习题一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人生花丛忽似舞。

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明月清风共舞腾。

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远山如黛隐轻云。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

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翠竹红梅共映春。

练习题二1.《爱莲说》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曾巩的作品。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无私的品质。

4.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

5.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纯净和无私品质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感悟的追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爱莲说》练习题一、解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②③三、问答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9、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0、“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1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12、《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的品质《爱莲说》参考答案三、问答1、: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

”3. 在《爱莲说》中,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偏爱,认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体现了莲花的__________。

4.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与牡丹、菊花进行了比较,认为莲花“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中,作者将莲花比作什么?A. 君子B. 隐士C. 贤人D. 圣人2. 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花的哪些特点最值得称颂?A. 出淤泥而不染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C. 香远益清D. 以上都是3.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花?A. 牡丹、菊花B. 菊花、莲花C. 牡丹、莲花D. 菊花、梅花三、判断题1. 《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的散文,作者是周敦颐。

(对/错)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

(对/错)3. 《爱莲说》中提到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表明莲花的高洁。

(对/错)4. 周敦颐认为牡丹比莲花更受人喜爱。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请分析《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内容,论述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答案:一、填空题1. 濯清涟而不妖2. 亭亭净植3. 高洁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二、选择题1. A2. D3. C三、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错四、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通过莲花的自然特性,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不染尘埃的品质。

作者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表明莲花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外界污染,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

2. 在《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它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外界所影响。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喻为什么?
3. 文章中提到“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淤泥”指的是什么?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哪些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周敦颐。

2. 莲花被比喻为君子。

3. “淤泥”在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污浊环境。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茎干中空,外形直挺,不生蔓藤,不分枝的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对君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附加练习题
6. 《爱莲说》中提到的“香远益清”是什么意思?
7. 文章中“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的什么形象?
8. 周敦颐为什么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
9.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10. 《爱莲说》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附加答案
6. “香远益清”意味着莲花的香气远播,越远越显得清新。

7. “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高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形象。

8. 周敦颐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因为莲花生长在泥泞中,却能保持清洁,不染尘埃,与君子在世俗中保持高洁品质相似。

9. 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清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品质。

10. 《爱莲说》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道德教育上,它启发人们追求高洁的品格,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赞颂君子品质的典范。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一些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1. 《爱莲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林则徐。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莲花。

3. 诗中的“芙蓉帐暖度春宵”是用来形容什么?答案:用来形容莲花的美丽和清新。

4. 诗中的“莲花何处发清香”是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莲花香气的好奇。

5. 诗中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之美的赞叹,认为世间的艺术家无法用画笔描绘出莲花的完美之处。

6. 诗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想象和对莲花美丽形态的向往。

7. 诗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用来形容什么?答案:用来形容莲花在春风中散发出的芬芳。

8. 诗中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珍贵和稀有之处,认为要欣赏到莲花的美丽,需要有特殊的机缘和条件。

9. 诗中的“谢却海棠飞尽絮,无辞,无赋”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认为莲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赋诗来衬托,它本身就是最美的存在。

10. 诗中的“一片丹心向阳开”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莲花的品质的称赞,认为莲花在阳光下绽放,象征着纯洁和坚强。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及答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爱莲说》这首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莲花作为一种纯洁、坚强的象征,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及答案的学习,读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并从中汲取到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和启示。

(完整版)爱莲说习题答案

(完整版)爱莲说习题答案

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北宋家,本文文体是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亵,..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四、思考题: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

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

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

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描绘莲花的美丽和坚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这首诗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给出一些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练习题一:《爱莲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答案:《爱莲说》的主题是莲花的美丽和坚韧。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同时,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作者将莲花的坚韧与自身的坚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练习题二:诗中提到的“独怜”和“幽闲”分别指代什么?答案:诗中的“独怜”指的是莲花的美丽和高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独特喜爱和珍视之情。

而“幽闲”则指的是莲花生长的环境,即深山幽谷或清幽的池塘,表达了莲花的纯净和高雅。

练习题三:诗中的“古人”指的是谁?他们是如何对待莲花的?答案:诗中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他们对待莲花的态度是欣赏和赞美。

他们将莲花视为高雅、纯洁和坚韧的象征,常常以莲花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将其作为修身养性的象征。

练习题四:诗中的“莲花”的形象是如何描绘的?答案:诗中的“莲花”被描绘成了一种美丽、高洁和坚韧的形象。

诗中提到了莲花的花瓣、荷叶、藕茎等部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莲花的美丽和高雅。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莲花在水中生长的情景,以及莲花在风雨中的坚韧,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的品质。

练习题五:这首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将莲花与高雅、纯洁和坚韧的品质相联系,增强了莲花的美丽和高尚形象。

拟人手法将莲花赋予了人的特质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排比手法则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

2.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______。

3. 作者用“______”来比喻君子的品德。

4. “______”是作者对莲花的总体评价。

5. 文中提到的“______”与莲花形成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

二、选择题1. 《爱莲说》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哪种情感?A. 喜爱B. 厌恶C. 无感D. 敬畏2. 作者认为莲花与其他花卉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A. 色彩艳丽B. 香气浓郁C. 形态优美D. 清高不染3. 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的是莲花的哪一部分?A. 花瓣B. 茎C. 叶子D. 根4. 作者通过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A. 追求名利B. 洁身自好C. 随波逐流D. 追求权势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作者在文中提到“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表达了莲花的哪些特质?3.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哪些具体赞美?2. 文章中“不蔓不枝”和“香远益清”分别体现了莲花的哪些特性?3. 作者通过莲花这一形象,传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和个人追求?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濯清涟而不妖3. 莲花4. 君子之花5. 牡丹二、选择题1. A2. D3. B4. B三、简答题1.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形态、香气、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莲花高洁、清雅、不染尘埃的赞美之情。

2. “香远益清”表达了莲花香气清新且远播的特质;“亭亭净植”则描绘了莲花挺拔、洁净的生长状态。

3.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低俗行为的排斥,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追求高洁的价值观。

四、阅读理解题1. 作者赞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特性。

2. “不蔓不枝”体现了莲花茎的直立特性,不旁逸斜出;“香远益清”则表现了莲花即使在远处也能闻到其清新的香气。

(完整版)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有名的家。

2、《爱莲说》的构造,我们能够归纳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衬托,即以为莲的总衬托,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种类,即以写三栽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又不高慢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方正,美誉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隆重而又令人敬重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归纳莲的尊贵质量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绘莲花,为何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但并不高慢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如何对待这两种看法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类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经过描绘莲的形象,给予莲以美好的质量,从而以花喻人,揭露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质量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二、对照阅读( 一 ) 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甲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节 选 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 自荷钱 ① 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 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接踵;乃花中既谢,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 事不已。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得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得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她要在污浊得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得操守与正直得品德。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得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枝蔓.( )亵.玩( ) 隐逸.( ) 颐.( ) 噫.( )2、翻译。

甚蕃.( ) 陶渊明独.爱菊( ) 世人盛.爱牡丹( )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濯.清涟而不妖.( )( )(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亭亭净植.(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余谓..菊( )( ) 花之君子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 中通.外直.( )( )3、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②不蔓不枝:4、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号。

北宋朝。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就是她托物言志得一篇名文。

她被公认为理学得重要创始人,她提出得“太极”与“无极”等哲学范畴与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就是“说”,说,就是一种。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相接得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

上述句式与排比句以外,统称。

⑷《爱莲说》得写作特点就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与比喻;骈散相间。

(5)《爱莲说》得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得总陪衬,以菊花与牡丹作为莲得旁衬与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得写法。

作者对莲得描述与赞美寄寓着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得世间保持高洁得品格与坚贞得节操思想感情。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得句子就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得句子就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得句子就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得一句就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得高贵品质得一句话就是:(6)描写莲花高洁质朴得句子就是:(7)全文得中心句就是:(8)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得人总比观赏其它花得人多,用《爱莲说》中得话来说,就就是:(10)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得句子就是:(11)描写莲美好形象得句子就是:(1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得句子就是:(1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得语句就是:(1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得句子就是(主旨句):(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得句子就是:(1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得句子就是:(1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得句子就是(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得句子就是(19)人们甚爱牡丹得原因就是:(2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得“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就是:(21)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北宋哲学家XXX的《周元公集》。

XXX被称为“XXX”。

2.《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以爱莲为主线,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通过写三种花来表现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

4.《爱莲说》中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5.《爱莲说》中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先写XXX爱菊,世人爱牡丹,是为了用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

9.个人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甚蕃多”意为“非常之多”;“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为“挺拔高雅”。

12.D项“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中的“XXX”和“A项“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意思相同。

1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

14.“之”在“水陆草木之花之”中意为“的”;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中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在“无丝竹之乱耳之”中也是助词,可不译;在“何陋之有之”中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莲花的别称有荷花、XXX、水芝、水芙蓉、菡萏等。

17、文章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练习题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对比阅读(一)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⑷①的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二、对比阅读(一)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二)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