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解直角三角形引入(第1课时)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25.3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案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25.3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案

25.3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边与角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解一个直角三角形所需要的条件.2.懂得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3.经历自主探究确定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解一个直角三角形所需要的条件.2.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梳理关系在Rt△ABC中,∠C=90°,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锐角之间的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a²+b²=c².(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2.回顾锐角三角比,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tanA=∠的对边∠的邻边AA,cotA=∠的邻边∠的对边AA,sinA=∠的对边斜边A,cosA=∠的邻边斜边A.将∠A换成∠B,就是∠B与边的关系式.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C1.运用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元素求得未知的元素.2.探究:在Rt △ABC 中,已知∠C =90°.(1)知道一个元素,能否求出其他四个元素?为什么?(2)知道两个元素,能否求出其他三个元素?比如:①知道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②知道三角形中的一条边和一个角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③知道三角形中的两条边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3.归纳结论: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边与角五个元素中,只需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就可以求得其他三个元素.这个结论的关键是: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确定了,因此我们就能求得其他的边与角了.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关判定定理的条件中也能发现这个结论,它们是一致的.三、课堂实践、学以致用例题1 在Rt △ABC 中,已知∠C =90°,∠B =38°,a =8,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解:在Rt △ABC 中,∠C =90°,∵∠A +∠B =90°,∴∠A =90°-∠B =90°-38°=52°.∵cosB=ac ,∴c =°8=38a cosB cos .∵tanB=ba ,∴b =atanB =8tan .(1)变式练习:把问题中的条件a=8改成c=8,你能求出其他的边与角吗?(2)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例题2 在Rt△ABC中,已知∠C=90°,b=4.32,c=6.1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在Rt△ABC中,∵∠C=90,∴a²+b²=c²,得∵sinB=4.326.18b=c,∴∠B44°21′.∴∠A90°-∠B90°-44°21′=45°39′.例题3如果在Rt△ABC中,∠C=90°,AD是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C=4.32,AD=5.46,你能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吗?四、课堂总结、形成体系这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回家作业、巩固新知(必做题)练习册25.3(1)(选做题)在Rt△ABC中,∠C=90°,AD是边BC上的中线,若BD=,∠B=30°,解直角△ACD.C C。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

教学设计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P125 1.(1)(3)P125 2.(2)(4)教师提问,补充收获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回答学生课后完成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一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定义:例1 例2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明白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锐角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

这些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正确、迅速的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是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才是迅速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关键,因此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自学以后完全可以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讲解例1时,我设置某一步留空,让学生自己做。

使学生明白方法不止一种,而且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简便的方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训练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与空间。

应该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汲取知识、探索知识,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该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扩大师生交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整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对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的又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也存在一些需要自己深刻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

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

( 4 )根据( 1 )( 2 )( 3 )题的结论,试猜想 S△ABC 与12bc·sin A 的大小
关系,并给出证明.
解:( 4 )猜想 S△ABC=12bc·sin A, 理由:作△ABC 的高 CD,
在 Rt△ADC 中,∵CD=AC·sin A=bsin A, ∴S△ABC=12AB·CD=12c·bsin A=12bc·sin A.
第23章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12-
第23章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13-
解:( 1 )∵∠A=60°,∠ABE=90°,AB=6,tan A=������������������������, ∴∠E=30°,BE=6tan 60°=6 3, 又∵∠CDE=90°,CD=4,∠E=30°,∴CE=8,
( 1 )当∠A=30°,b=6,c=3 时,S△ABC= 4.5 ,12bc·sin A= 4.5 ;
(
2
)当∠A=45°,b=6,c=3
时,S△ABC=
92 2
,12bc·sin
A=
92 2
;
( 3 )当∠A=60°,b=4,c=3 时,S△ABC= 3 3 ,12bc·sin A= 3 3 ;

第23章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7-
识点3 构造直角三角形 7.如图,△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cos A的值为( B )
A.12
B.
2 2
C.
3 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9张PPT)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9张PPT)
D
C
拓展提升
1.如图,在△ABC中,∠A=30︒,∠B=45︒,AC=2 ,求AB的长.解:作CD⊥AB于D,∠A=30°, ∴AD=AC, 在Rt△BCD中,∠B=45°,
2.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 .求: (1)线段DC的长; (2)tan∠EDC的值.解:(1)∵AD是边BC上的高,AD=12,
∠A的对边
斜边斜边
∠B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B的对边
∠B的邻边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两个元素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探索新知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0.1).解:∵cosB= ,∴a=c cosB=287.4×0.7420≈213.3 . ∵sinB= ,∴b=c sinB=287.4×0.6704≈192.7 . ∠A=90º-∠B=90º-42º6′=47º54′ .
(2)∵E是斜边AC的中点, ∴DE=EC, ∴∠EDC=∠C, 在Rt∆ADC中, ∴
归纳小结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 sinB= , cosA= , cosB= ,tanA= , tanB= .
归纳
根据以上探究,解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类型?试填写下表

2018年沪教版九年级数学 23.2.1解直角三角形引入(第1课时)

2018年沪教版九年级数学  23.2.1解直角三角形引入(第1课时)

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引入复习引入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介绍了直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有许多元素的值,各三边的长,三个角的度数,三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我们究竟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多少值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其他值.探究新知概念的引入教师讲解题目含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提出的有关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1 先看1972年的情形: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如课本图28.2-1),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sin=5.254.5BCAB≈0.0954.所以∠A≈5°08′.教师要求学生求出2001年纠偏后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2 要想使人完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完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教师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分析:对于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做完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我们可以把问题1归结为:在Rt△ABC 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图28.2-1教师讲解问题1的解法:由sinA=BCAB得BC=AB·sinA=6×sin75°.由计算器求得sin75°≈0.97,所以BC≈6×0.97≈5.8.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完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教师分析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的度数.教师解题:由于cosa=ACAB=2.46=0.4,利用计算器求得a≈66°.因此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大约是66°,由50°<66°<75°可知,这时使用这个梯子是安全的.随堂练习如下图,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是160米,从A点看B点的仰角是11°,AC长为1.5米,求BD的高及水平距离CD.学生做完此题后教师要讲评:解题方法分析:由A作一条平行于CD的直线交BD于E,构造出Rt△ABE,然后进一步求出AE、BE,进而求出BD与CD.设置此题,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足够的训练,同时对较差学生又是巩固,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解:过A作AE∥CD,于是有AC=ED,AE=CD.在Rt△ABE中,sinA=BE AB∴BE=AB·sinA=160·sin11°=30.53(米).cosA=AE AB∴AE=AB·cosA=160·cos11°=157.1(米).∴BD=BE+ED=BE+AC=30.53+1.5=32.03(米).CD=AE=157.1(米).答:BD的高及水平距离CD分别是32.03米,157.1米.课时总结利用三角函数解应用题时,首先要把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都转化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内的边和角,然后再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题.教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作业设计课本练习做课本第92页习题28.2复习巩固第1题、第2题.双基与中考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__________元素(至少有一个边),求出________•其它所有元素的过程,即解直角三角形.2.Rt △ABC 中,若sinA=45,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3.在△ABC 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4.(2006年中考题),在△ABC 中,∠C=90°,sinA=35,则cosA 的值是( ) A .35 B .45 C .916.2525D 5.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1)求证:AC=BD;(2)若sinC=1213,BC=12,求AD 的长.答案:1.已知两个 2.8 34 3.454.B 5.(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AD AD DAC BD AC∠= 又∵tanB=cos ∠DAC .∴BD=AC . A(2)∵sinC=1213,设AD=12x,AC=13x,•∴CD=•5x,BD=13x,则BC=18x,又∵BC=12,∴18x=12,即x=23,∴AD=8.。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 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探究已知直角三角形哪些元素能够求出其他元素
一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 15,b 5 ,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在Rt△ABC中,a2+b2=c2, a 15, b 5,
=90°,∠B=60°,a=4,解这个三角形.
小锦囊: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照题意 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正确选择关系式是关 键,选择关系式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选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的关系 式;(2)选择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不用除法计算.
(2)锐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锐角 B,也有类 似的边角关系吗?
B
c
a
∠A + ∠B = _9_0_°_; A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_A斜_的_边_对__边=
a c
cosA =∠A的_邻__边= __斜_边
b c
b
C
tanA =∠∠AA的的_邻_对____边边=
a b
新课探究
概念学习: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
谢谢欣赏
归纳总结
思考1 已知两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 不能
思考2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总结出,除直角外,解直角三 角形还至少再需要几个元素就可以确定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和大小了呢? 还需要至少2个元素
思考3 这些元素是任意的吗?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特征?
这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 边
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课本P124-125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ppt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ppt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新课引入
解直角三角形常
用关系:
∠A+ ∠ B=90°
c
解直角 三角形
a2+b2=c2
三角函数 关系式
A
b
sin A a , sin B b
c
c
cos A b , cos B a
c
c
tan A a , tan B b
b
a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例2 在 △ABC中,
∠A=55°,b=20cm,Cc=30cm,求三角形的面
积S△ABC(精确到b 0.1cm2)
55°
A
c
B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解 :如图,作AB上的高CD.在
Rt△ACD1 中, 2
∵CD=A1C·sinA=bsinA 2
C b
∴S = △ABC 1 AB·CD
2
1
60°
3
2
1 2
3
新课讲解
练一练
B
如图,Rt△ABC中,∠C=90°,
(1)若∠A=30°,BC=3,则AC= 3 3

(2)若∠B=60°,AC=3,则BC=
3
A
C
(3)若∠A=α°,AC=3,则BC= (4)若∠A=α°,BC=m,则AC=
3 tan
m
tan
灿若寒星
新课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 有角先求角 (2) 有斜用弦,
宁乘毋除,
无角先求边 无斜用切; 取原避中.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例1 在Rt△ABC中,
∠C=90°,∠ac B=42°6',c=287.4,解这个直角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 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2 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案

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的关系,会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 通过学习会选择简单解法解直角三角形,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问题探究四、教具准备班班通、三角板、课件、练习纸五.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如何测量位于中国的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广州电视塔的高度。

2. 复习回顾(1)在Rt △ABC 中共有几个基本元素?哪几个?(2)如图,在Rt △ABC 中,∠C =90°,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哪几个元素?(3)如图,在Rt △ABC 中,a 、b 、c ,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边之间关系:222c b a =+锐角之间关系:互余 边角之间关系:b a A c b A c a A ===tan ,cos ,sin3. 探究新知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再给你一个已知元素你能解出这个直角三角形吗?(2)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再给你两个已知元素一共有多少种给法?利用这两个已知元素能解出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吗? 探索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已知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什么?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锐角关系,边角关系。

上面能够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已知元素,可以分几类?已知两条边,已知一边一角。

4.巩固提升【已知两边】(1)在Rt △ABC 中,∠C=90°,a=1,b=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一边一角】(2)在Rt △ABC 中,∠C=90°,∠B=53°,c=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件23.2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件23.2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Q tan B •第b四•,级第五级
A
a ∴a b 20 28.6.
tan B tan 35
c
b
20
35°
Q sin B b , c
C
a
B
∴c b 20 34.9. sin B sin 35
2019/8/21
6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练一练
• 单在击图此中处的编R辑t△母A版BC文中本,样根式据∠A=75°,斜边
AB=•6第,二你级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 第三级
sin A B• C第四• 级第B五C级 ABgsin A 6 sin 75o AB
B 6
cos A AC AC ABgcos A 6 cos 75o AB
)75°
A
C
A B 90 B 90 A 90 75 15
练一练
在•如单图击的此R处t△编A辑BC母中版,文根本据样A式C=2.4,斜边AB=6,
你能•求第出二这级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 第三级
• 第四级
B
• 第五级
AB2 AC2 BC2 BC AB2 AC2 62 2.42 5.5
6
cos A AC cos A 2.4 0.4 A 66
三角形;
(•1单)•击a第此=二3处级0 编, b辑= 母20版; 文本样式
解:根•据第勾三级股定理得
• 第四级
c
a2


第五级
b2
302 202 10
13.
∵tan A a 30 3 1.5, b 20 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运用相应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计算建筑物的斜边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沪科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运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沪科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运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0.在 Rt△ABC 中,∠C=90°,若 AB=4,sinA=35,则斜边上的
高等于( B )
64 48 16 12 A.25 B.25 C. 5 D. 5
11.如图,△ABC 中,cosB= 22,sinC=35,AC=5,则△ABC 的面
积是( A )
21 A. 2
B.12
C.14
D.21
12.如图,在高为 2 m,倾斜角为 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
解:(1)∵∠ACB=90°,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CD=BD,∴∠
B=∠BCD,∵AE⊥CD,∴∠CAH+∠ACH=90°,又∠ACB=90°,∴
∠BCD+∠ACH=90°,∴∠B=∠BCD=∠CAH,即∠B=∠CAH,∵
AH=2CH,∴由勾股定理得 AC=
5CH,∴CH∶AC=1∶
5,∴sinB=
度至少需要( C )
A.(3+ 3) m B.4 m
C.2( 3+1) m D.2( 3+3) m
13.如图,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 B 到河边公路 l 的距离,在 A 点
测得∠BAD=30°,在 C 点测得∠BCD=60°,又测得 AC=50 米,
则小岛 B 到公路 l 的距离为( B )
A.25 米 B.25 3 米
解:(1)∠A=30°,a=3 3-3,b=9-3 3,c=6 3-6 (2)a=6 2, b=2 6,c=4 6,∠B=30°
【综合应用】 18.(16 分)(2014·上海)如图,已知 Rt△ABC 中,∠ACB=90°, 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过点 A 作 AE⊥CD,AE 分别与 CD,CB 相交 于点 H,E,AH=2CH. (1)求 sinB 的值; (2)如果 CD= 5,求 BE 的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1)》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1)》课件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82021/11/82021/11/811/8/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82021/11/8November 8,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82021/11/82021/11/82021/11/8
A
D
C B
例题: 如图19.4.1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 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 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
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为:
102 242 26
26+10=36(米). 答:大树在折断之前高为36 米.
作业:
解:

解:

60°
有多少个元素?
三角形有六个元素,分 别是三个边和三个角。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 角外,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 少有一个边),你能求出其它三个元 素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 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 角形。
直角三角形边角有什么样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还有其它方法 求C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引入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介绍了直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有许多元素的值,各三边的长,三个角的度数,三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我们究竟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多少值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其他值.
探究新知
概念的引入 教师讲解题目含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提出的有关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
1 先看1972年的情形: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 ,过B 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 (如课本图28.2-1),在Rt △ABC 中,∠C=90°,BC=5.2m ,AB=54.5m .
sin=≈0.0954. 5.254.5BC AB
所以∠A ≈5°08′. 教师要求学生求出2001年纠偏后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
的夹角.
2 要想使人完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
地面所成的角a 一般要满足50°≤a ≤75°,现有一个长6m 的
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完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
图28.2-1
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教师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分析:对于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
成的角a 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
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
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做完
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我们可以把问题1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 的对边BC 的长.
教师讲解问题1的解法:
由sinA= 得 BC=AB ·sinA=6×sin75°. BC AB
由计算器求得 sin75°≈0.97,
所以 BC ≈6×0.97≈5.8.
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完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 . 教师分析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 的度数.
教师解题:由于cosa===0.4, AC AB 2.46 利用计算器求得a ≈66°.因此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 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大约是66°,由50°<66°<75°可知,这时使用这个梯子是安全的.
随堂练习
如下图,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160米,从A 点看B 点的仰角是11°,AC 长为1.5米,求BD 的高及水平距离CD .
学生做完此题后教师要讲评:
解题方法分析:由A作一条平行于CD的直线交BD于E,构造出Rt△ABE,然后进一步求出AE、BE,进而求出BD与CD.设置此题,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足够的训练,同时对较差学生又是巩固,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解:过A作AE∥CD,于是有AC=ED,AE=CD.
在Rt△ABE中,sinA=BE AB
∴BE=AB·sinA=160·sin11°=30.53(米).
cosA=AE AB
∴AE=AB·cosA=160·cos11°=157.1(米).
∴BD=BE+ED=BE+AC=30.53+1.5=32.03(米).
CD=AE=157.1(米).
答:BD的高及水平距离CD分别是32.03米,157.1米.
课时总结
利用三角函数解应用题时,首先要把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都转化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内的边和角,然后再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题.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
做课本第92页习题28.2复习巩固第1题、第2题.
双基与中考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__________元素(至少有一个边),求出________ 其它所有元素的过程,即解直角三角形.
2.Rt △ABC 中,若sinA=,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45
3.在△ABC 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4.(2006年中考题),在△ABC 中,∠C=90°,sinA=,则cosA 的值是( ) 35
A .
B .
C . 3545916.2525D
5.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 (1)求证:AC=BD;(2)若sinC=,BC=12,求AD 的长. 1213
D C
B A
答案:
1.已知两个 2.8 3. 4.B 3445
5.(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
∴tanB= ,cos ;AD AD DAC BD AC
∠=又∵tanB=cos ∠DAC .∴BD=AC .
(2)∵sinC=,设AD=12x ,AC=13x , ∴CD= 5x ,BD=13x ,则BC=18x , 1213
又∵BC=12,∴18x=12,即x=, 23∴AD=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