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1临床起病多急骤,常见症状为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多种浸润表现,多见骨关节疼痛,较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2形态学诊断:1)血象:白细胞数增多,甚至可达100×10~9/L,亦出现较多的原始及幼红细胞,此称为“白血性白血病”,未发现则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幼红细胞可见。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增生,多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不均,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曲、折叠凳,和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质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质。胞质内易见空泡,出现Auer小体。白血病裂孔现象。
急性白血病分型:
M1,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大于或等于90%,早幼粒少,中幼以下阶段不见或少见,POX,SBC(+)的原粒大于3%。
M2,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有M2a,M2b两型,M2a中原粒大于30%小于90%,单核小于20%,早幼粒以下阶段大于10%,M2b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大于30%,有Ph小体存在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心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大于30%可见束状Auer小体,依颗粒可分M3a,M3b。M4,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单比例可分M4a,M4b,M4c,M4e(嗜酸性细胞5~3%)。
M5,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分化程度分M5a,未分化型,原单大于或等于80%M5b,部分分化型。
M6,红白血病,红系大于或等于50%,红系PAS阳性,原粒大于30%异常幼红细胞大于10%时也可诊断。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大于30%。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
(一)临床特点1.常因左下腹肿块而就诊。2.乏力、轻度贫血。3.脾大最突出,常为巨脾。4.半数肝轻度大,淋巴结大罕见。5.临床自然病程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1)慢性期:不易感染及发热。(2)加速期:脾进行性肿大,可有脾区疼痛、胸骨压痛及发热。亦可发生绿色瘤或骨髓纤维化。(3)急变期:可有剧烈骨关节疼痛、出血、不明显原因高热或髓外浸润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1)Hb早期正常,少数轻度减少,WBC及PLT升高(WBC常>25×109/L,PLT100~300×109/L、可高达1000×109/L。(2)分类: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并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偏成熟的为主,原粒Ⅰ+Ⅱ<10%;嗜碱粒细胞升高、可高达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可升高;伴贫血者可见有核红细胞;随病情进展,加速期原粒可>10%,急变期可>20%。
2.骨髓象(1)增生极度活跃。(2)粒红比例明显升高,可高达10~50:1。(3)红细胞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4)分类:中性中、晚幼粒及杆状核升高;原粒及早幼粒易见,原粒Ⅰ+Ⅱ<10%;嗜碱和嗜酸升高。加速期和急变期原始细胞逐渐升高,其中加速期原粒Ⅰ+Ⅱ或原幼淋或原幼单>10%<20%,急变期:原粒Ⅰ+Ⅱ或原幼淋或原幼单≥20%。少数病例可见与Qaucher’s cell和海蓝组织细胞(Blue sea cell相似的吞噬细胞。
4.细胞化学染色:NAP染色:阳性率明显减少,积分明显减少、甚至为0分;但急变期可升高。
5.血液生化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尿酸、溶菌酶升高。
6.鉴别:类白血病:特点为(1)血象:WBC升高,PLT正常。分类可出现一定量的中晚幼粒细胞,甚至有原粒、早幼粒,但无嗜碱性粒细胞升高,NAP升高升高。(2)骨髓象:粒细胞系中较成熟的粒细胞升高,部分病例可有成熟停滞现象及/或中毒变性改变。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1、L2、L3型
一、临床特点1.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且男多于女。2.肝、脾、淋巴结肿大较其他白血病明显。3.易出现骨关节疼痛及胸骨压痛。4.在所有急性白血病中最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5.易并发睾丸白血病及高尿酸血症。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1.WBC不定,Hb、PLT常减少。2.分类多数可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3.背景涂沫细胞升高。4.无Auer小体。5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较少见。
(二)骨髓象1.增生程度多为极度活跃,极少数增生可减少。2.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减少。3.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升高。4.涂沫细胞常升高(这是急淋的特征之一)。
(三)细胞化学染色1.POX或SB染色:原幼细胞阳性率<3%。2.NAP染色:积分明显升高。3.PAS染色:原幼细胞呈强阳性,即显红色颗粒状、块状或呈环状排列。4.ACP染色:T-ALL阳性,B-ALL阴性。
4多发骨髓瘤
(一)概念: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二)临床特点:1.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少数40岁以上,男多于女。2.常有贫血及出血。3.最突出的症状是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逐渐加重。4.易发生病理性骨折。5.易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浸润所致),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等。6.易反复或持续感染。7.易发生肾脏损害(是本病较常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8.高钙血症。9.高粘滞综合征:血中产生大量M蛋白→血粘度升高→血液浓缩障碍→微循环瘀血→缺氧等一系列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①RBC及Hb减少。②血涂片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③ESR明显增快。④WBC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部分病例可见少量异常浆细胞,多为2~3%。⑤PLT正常或偏低。
2.骨髓象①增生活跃~明显活跃,异常浆细胞(包括原幼浆细胞及成熟浆细胞)增多,一般>5%,多者可高达70~90%。骨髓瘤细胞形态特点:与浆细胞极为相似,大小不等,一般较大,形态不一,多成堆分布。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凹陷,胞体大的可有双核或多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较正常浆细胞细致,呈粗的疏松网状结构,可有1~2个核仁,胞浆量丰富,边缘常不整齐,呈深蓝、灰蓝或略带红色,不透明,可有空泡,偶见少量细小颗粒,个别病例可见紫红色粗大的包涵体(Russell小体,为Ig的轻链形成)。②红细胞系、粒系、巨核系可正常,但常受抑制。
5.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Hb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体内铁缺乏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在体内贮存铁耗尽(缺铁早期,ID),继之红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最后才发生缺铁性贫血(IDA)。铁缺乏症是ID、IDE、IDA三个阶段的总称。
(一)临床表现贫血的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