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史精编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填空。
1、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3、1926年10月1日,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在此之后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是同年10月开播的浙江台,是国民党当局开办的第一座地方台。
5、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由周恩来任主任,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
6、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广播员是齐越与丁一岚。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8、1978年7月,国家标准局发布《黑白电视广播标准》,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中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
11月2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颁发《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这是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第一个技术法规文件。
9、200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在湖南成立。
10、1923年香港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发开展业余实验广播,1928年香港政府接手经营广播,并于6月30日成立香港广播电台,呼号GOW,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二、名词解释。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口号:立志改革,在改革中调整、提高、整顿、发展。
此次会议制订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镇都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办电台、电视台。
漫城教学 广播电视史

4、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 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 广播电台。
5、在上海民营台中,有一座以民营 台名义出现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主持 经办的“中联广播电台”,是中共 在国统区惟一的一座广播电台。 在民营电台中,以商业性电台为最 多,影响也最大 。
6、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 广播电台(NXCR)的诞生日期确 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7、参照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将广播 电视事业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6年文革前的 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阶段:1966-1976年文革中的 广播电视事业; 第三阶段:1976年至今 文革后的广 播电视事业。
8、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 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 9、197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试 播彩色电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文革十年,中国电视事业最显 著的成果就是微波线路传送网的初 步建成、彩色电视的开播和卫星传 送节目的开始。 11、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 名为“中央电视台”,缩写为 CCTV,成为国家电视中心。
12、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开 始在外出采访,摄像时使用电子新闻 采集设备,结束了中国电视完全依赖 电影胶片的历史,大大简化了电视片 的制作程序,从而缩短了制作时间。
13、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 济广播电台开播,是国内第一个 专业广播电台。
14、1992年10月28日,号称“以信 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 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 标志”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 发展概况
1、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建立 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设置 了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NGC)
• NGC是国家地理电视台、福克斯娱乐集团和美 国全国广播公司共同出资的企业,并成了国家 地理学会的核心价值。该频道于1997年9月首先 在欧洲和澳洲开播,而后又陆续在亚洲、拉美 和美国开播。
美国品牌电视新闻节目掠影
•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 爱德华 默罗 2 克朗凯特 3 丹 拉瑟 CBS——广播电视新闻传统的缔造者
美国广播公司( ABC ) ABC把节目定位为符合城市年轻人的收视偏好,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体育节目的力量。另 外ABC比较重视节目的编排。 清晨7:00-8:00,安排了杂志型节目《早安、美 国》,该板块要闻突出,形势轻松活泼。
12)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广播, 广播蒸蒸日上。调幅与调频广播
13)1943年,电台的广告收入首次超过报 纸广告收入。同年,为了抑制这种竞争 的势头,美国法院规定NBC必须将它的 广播网分出一个,NBC就将原来较弱的 广播网分离出去。这样,ABC广播网形 成了。到二战后,ABC拥有了195个加盟 台,气势咄咄逼人。
调幅与调频广播
• 调幅广播是在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 上,以调变电波振幅的方式传送音频信号。 调频广播是在超短波波段上使用调变电波 频率的方式传送音频信号。调频广播的主 要特点是音质纯净、抗干扰能力强、收听 效果好,特别适合传送音乐节目。
11)在大萧条时期,由于国家的干预和经 济状况,广播处于低谷时期。
4)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兼商人马科尼进 行了两英里的长距离通信试验。
5)1906年,美国人费森登和福斯特在圣诞 节前夕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广播。 1906年圣 诞夜,费森登进行传送声音的试验获得成功, 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精选文档

十七、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 全球传播,为什么全球传播的时代是电视 时代 • CNN成功的途径其实非常简单 • 亚洲的跨国卫星电视传播(香港星空卫视) • 亚洲国家对卫星的政策
十八、传播服务的市场化
• • • • 国际影视节目流通的特点 国际媒介的兼并趋势 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 欧洲公共广播电视模式具有特点
• • • • • • 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时代有何特点?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民生新闻 中国电视剧走向市场的现象 纪实类节目及其形式 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过程
十九、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 • • • 中国广播事业有哪些历史遗产 了解新中国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电视诞生的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中,广播电视事业遭遇了哪 些挫折?
二十、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 新时期中国电视是怎样崛起的?
• 广告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有哪些消极影响? • 试分析“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 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方面兴盛起 来的? • 怎样认识“《河殇》”现象
二十一、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
• • • • • • • • • 新的太阳、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的大发展的标志 中国的有线电视分类 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发展 加入WTO对中国广播电视有何影响 治散治滥 了解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概况 广播电视机构整合与集团化
二十二、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 • • • •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过程 美国商营的媒介经济 美国电视网的权力分析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 关于“取消规则”
五、英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探讨双重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 英国广播公司(BBC) • 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经验特点
广播电视史

戏剧
● 按照类型: 肥皂剧 电视电影 专门为适合电视播放而制作的电影,是电视业与电影业相 互竞争的产物。 “真实戏剧” 1、内容是经过压缩和选择的真实故事,具有真实的事件、真 实的人物; 2、对话和细节常常是虚构的,对不可知的过程掺入想象并猜测 人物内心的动机和情感。 情景喜剧 电视电影 “真实戏剧” 等
第一章 一、电能的发现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
磁——电——电磁感应(安培)——发电机(法拉第) 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布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三、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1、(音频)广播的发明 费辛顿:研制交流电发射机;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系列剧 1、每集有完整故事,并且成套节目; 2、具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常规角色)、大同小异的主题 和各自不同的剧情。 3、情节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可根据需要 不断调整未的发展路线,不会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情景喜剧 1、一种30分钟(包括播出广告的时间)的系列喜剧; 2、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是后期配臵)的笑声为主要外 部特征;
2、电视(广播)的发明 照相术——达古埃尔 可长期保留的相片 电影——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技术。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放映电影。
光电效应: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荧光效应:当光线射入某些物质时,物质中的电子吸收能量, 由于电子处在高能级不稳定,就会从高能级跃迁 至低能级,从而释放出能量发出荧光。
期末中外广播电视史整理

电子传播的三种要素动机渠道编码美国KDKA时间地点KDKA广播电台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
电视大观综艺节目时间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精办节目”的口号,集中力量建设中央。
但是挫伤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人一环境一社会模式(经济、政治、生活、文化)《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192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是为中国第一步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这个法规允许国民有条件地(例如每年缴纳牌照费)使用收音机,同时,交通部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的广播电台。
萨尔诺大:萨尔诺天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NBC,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成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 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共电视:行动纲领》,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并流行起来。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体系绘出了蓝图。
肥皂剧:种日间连续剧,又名“肥皂剧” ,因洗涤剂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肥皂剧在美国广播中出现, 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从早到晚不停地播出。
肥皂剧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
电视电影:即专为电视制作的电影。
60年代电视电影在美国发展起来,通常是单本剧或微型剧集。
电视电影按照电视比较粗放的要求,采用电影老练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既有电影效果,又有电视效率。
它不像电影似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精雕细刻,但比一般同期录音、多机拍摄、一遍就过的电视剧精致。
《新闻纵横》: 1994年诞生,是紧紧跟踪热点新闻的述评性节目,晚于《焦点访谈》 ,每次20分钟,融报道和评论为一体,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广播舆论监督性节目之一。
第一章 广电简史

2.电视节目形态丰富多样
(1)电视新闻:
①从模仿广播新闻和新闻纪录电影——发挥自身优势 ②从口播新闻到图像报道;从简明新闻到深度报道; ③从录制到现场直播;从向地方报道到向全球报道
A:重大事件现场直播;B: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
(2)戏剧节目 (3)娱乐节目 (4)儿童节目 (5)纪录片: 探索频道 国家地理 (6)体育节目 (7)谈话节目(脱口秀)
同年10月1日,上海电 视台成立。同年12月20日, 黑龙江电视台诞生。
二、“文化大革命”挫折期(1966-1978)
• 电视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电视事业局部的发展
三、中国电视事业的改革期(1979-1991)
1977-1978,电视部门同全国总体形势一样,是在徘徊中 前进的两年,各项工作虽有变化,但步子不大,进展缓慢。
• 4.媒介运营机制的市场化 • 5.媒介跨行业发展的巨型化 • 6.媒介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 • 7.媒介利润来源的多元化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电视事业的初创期 (1958~1966)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 一座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就 是中央电视台前身,因为局 限首都一地,被称为“北京 电视台”。
图为KDKA在East Pittsburgh的studio....
• 广播广告的发明 • 商业广播网的建立
• 国际广播出现 BBC 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 VOA
广播事业在发展中体现的优势与劣势 广播的优势:(与电视相比)
(1)携带方便,播放空间灵活; (2)能更便捷地满足人们的音乐需求; (3)多语言服务; (4)参与性; (5)制作成本较低
• 1932年, 法国于年建立第一座实验电台,1938年每天定 期播出。 1935年 德国开始电视试播,原计划1939年正式开办, 但因希特勒发动战争停办。 1939年, 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发射与接受实验成功。
中外广播电视史(正式)

3.商营广播网的建立 成立的原因:节约成本、扩大听众规模、
增加收入 WEAF电台和WNAC电台首次联播节目
(1922年) 三大商业广播网成立
NBC CBS ABC
4. 节目内容的繁盛 (1)音乐节目
早期电台的主要节目形式
(2)直播
缺少录音装置的结果 即时性优势
爱德华·默罗
1906年圣诞节前夜,在离美国海岸数百 英里之外的大西洋上,轮船无线电报员 耳机传来一个男子声音,接着是一个女 子的歌声,然后是诗朗诵、小提琴独奏 和圣经故事。这次播放是费森登在马萨 诸塞州进行的,他自己演奏了小提琴、 朗诵了圣经。最后,他祝听众圣诞快乐, 并宣布在新年除夕将再次广播。
(二)语音信号的放大与抗干扰
磁带录音设备的发明,使电台可以录播节目(1938年)
(4)广播剧
最重要的特色节目 特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
强 白天播出肥皂剧,晚间播出心理剧
白天60%的时间播放广播剧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1938年)
奥逊·威尔斯
在一段舞曲音乐的播放中,播音员几次打断 音乐,向听众报告新闻:芝加哥天文台的教授报 告说有几个白热气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地球袭来; 普林斯顿天文台的教授证实了这一观察;天文台 的现场采访;有一个物体已经降落在新泽西州的 一个农场;从物体中走出一只动物,射出一种光 线,转眼间把周围烧成一片灰烬……这一内容和 播送方式使听众误以为是一件真实事件的发生,
(二)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硒的光电性能的发现
(三)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尼普可夫(德)——尼普可夫转 盘
(四)机械电视的 发明
(英)贝尔德,在 英国被称为电视之 父。
(五)全电子电视
电子显像管、摄像 管的发明
广播电视史

广播电视史The History of TV&Radio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发明与诞生一、电子媒介的科技基础(一)推动远距离传送的动力来源:电能(二)进行传播的发射和接收渠道:无线电通讯技术(三)对电波的编码和解码1907年,法国的爱德华·贝兰把指针式扫描改变为光电扫描→电视的先导。
1864年,麦克斯韦(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对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数学论证,并提出了电磁波理论,被称为“无线电之父”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使无线传播成为现实。
(1)波波夫,第一个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传递;(2)意大利人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使用的人。
(无线传递代码)二、广播的诞生1920年10月,美国匹兹堡市私人经营的KDKA广播电台取得政府发放的营业执照,开始播音,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广播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
1920年年11月2日是世界广播的诞生日。
三、电视的诞生1928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J.L.Baird)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进行了伦敦与纽约间的无线播出实验,传出了静止图像。
1930年实现了声像同步播出。
(机械电视)1933年,美国的兹沃雷金(V.K.Zworykin)发明了具备光电转换和电子扫描双重功能的摄像管,开辟电子电视时代的先驱。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郊外大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第二章美国广播电视史第一节无处不在的广播一、广播的兴起与发展正式诞生:1920年11月2日,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开办的KDKA电台,第一个获得商业执照,当天就播报了哈定和考克斯竞选总统的新闻,被认为是美国广播事业的开始。
1943年,美国广播界出现了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入广播事业的黄金时期二、美国广播的特色地方化专业化广告成为美国商业广播电台惟一的经济来源。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笔记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第一节无线电的发明与传入中国1、中国的广播事业开端。
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历史是从无线电广播开始的。
我国使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末:①、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
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
②、1908年,江苏省公款购买无线电收发设备代替上海与崇明岛间回毁损的海底电缆,这是我国民用无线电报的开始。
③、1908年,上海英商汇中旅馆私设无线电报机,开外国人在我国私设无线电台先河。
④、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的法令。
⑤、1920年,我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会。
第二节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一、外商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1、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曾播出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
2、开洛公司广播电台1924.4 美商开洛公司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是早期在上海的外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家。
二、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1、北洋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在讨论无线电法令的制定中的主要问题:①、广播电台性质。
②、接收设备的销售形式。
③、是否收费。
2、《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线电广播法令。
要点:①、装用接收机须经交通部批准;②、接收机需安装在指定地点,不能安装在军事海防及政府禁区。
③、安装需要请有实力的担保人出具证书。
④、管制内容,不能牟利,不得私自泄漏电信。
⑤、每年缴纳执照费:真空管6元,非真空管4元。
⑥、违背调理者的处罚。
二、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开端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播音。
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无线电专家刘瀚在奉系军阀支持下主持建立。
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管处在沈阳成立,是我国早期的广播管理机构。
1928年,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广播电视_精品文档

广播电视一、导言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媒体形式,通过无线电波和有线电视技术传播信息、娱乐节目等。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媒体形式的历史和现状。
二、起源与发展1. 广播电视的起源广播电视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声音广播试验可追溯到1895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实现。
而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实现。
2.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传播广播电视的发展与传播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在20世纪初,广播电视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无线电技术,而无线电的普及使得广播节目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
随着有线电视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电缆线收看更多的频道,丰富了观众的娱乐选择。
三、影响与作用1. 信息传播与沟通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工具,承担了大量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的功能。
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获取及时的新闻资讯、专业知识、文化信息等,并能与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嘉宾、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认识。
2. 娱乐休闲广播电视也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
各种娱乐节目,如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等,满足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
此外,广播电视还广泛地传播各种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现场直播,使观众能够在家中享受到与现场观看类似的体验。
3. 教育与文化传承广播电视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视台的教育频道,人们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此外,广播电视还承担着传播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
各种艺术表演、文化节庆等活动通过电视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1.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广播电视史概述

广播电视史概述广播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使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大众。
以下是广播电视史的概述:广播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无线电波。
这一发现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格格利·马爵士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广播收音机,人们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
20世纪10年代,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920年,美国首家商业广播电台KDKA在匹兹堡开播。
随后,广播电视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电视广播的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远方发生的事件。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电视广播转播的奥运会。
20世纪50年代后期,彩色电视成为主流。
彩色电视的问世使广播电视的观众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观看更多的频道和节目,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进入21世纪,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观看各种节目,并随时随地访问内容。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经历了从无线电波到彩色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再到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的发展进程。
广播电视的技术不断创新,观众的观看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无论是通过无线电收音机还是电视屏幕,广播电视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的平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正经历着全新的变革和挑战。
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

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第一篇: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科技方面1.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于1970年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据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电磁波理论并发明了发电机.2.无线电之父——马克斯韦尔。
电磁波理论的实验:赫兹3.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4.1915年费辛顿和亚历山德森生产出交流电发射机经改进的亚历山德森发射机成为再起的标准无线电广播设备5.1883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白炽灯6.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二极管。
1906年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
1906到1907年德弗雷斯特取得三极管专利权并命名为音频管。
7.1947——布莱顿肖克利和巴丁发明晶体管8.1933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制方法9.1876贝尔发明电话1877爱迪生发明唱机和电影艺术10.1888名为柯达的简易照相机问世11.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12.美国——凯瑞——图像分解方法1880——法国人-——勒布朗——扫描技术13.电视之父——贝尔德他发明机械电视系统可以播出彩色电视14.1895年詹金斯——电影放映机15.1878——英国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16.1928——佐里金——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17.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18.1844.5..24——电报诞生日19.1876.2.14——电话的发明日贝尔20.1906圣诞之夜——广播时代的开端21.1920.11.2——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2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电视的研究和实验最有贡献的国际英美德23.1929.BBC开始试播电视。
1927——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第一座做实验电视台。
24.美国——1941年1月——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提出新的NTSC制式标准25.1877——美国人——伯里纳——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26.1958——立体声录音机发明20世纪80年代——激光唱盘(CD)27.1929——BBC开始采用钢丝式录音机进行广播28.1959九月东芝公司发明螺旋式录像技术1980索尼推出八毫米磁带摄录像机29.1958——法国开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
中国广播史,广播电视编导考生必备!

中国广播史,广播电视编导考生必备!第一篇:中国广播史,广播电视编导考生必备!中国广播史几个历史第一次: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美国人斯奥斯邦(E.G.Osborn)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
1923年1月23日晚上首次广播,节目以音乐娱乐为主,1月26日广播了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深得先生的赞赏,但是由于它是违法的私立电台于4月关门;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
这3座电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广播电台,都是由美国人办的。
此后,美、英、祛、意等国相继在上海开办电台,日本也在东北办电台。
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1923年,刘瀚参考贝尔的电话原理和许多外国资料,利用军方接收过来的马可尼双工机(电报和野战电话)摸索着加以改造为广播发射机,自装话筒和收音机,进行广播试验获得成功,受到护路军总司令朱庆澜的嘉奖和支持。
经过筹备,在南岗转角楼(当时的莫斯科商场满洲里街一侧)开始了临时广播。
呼号XOH,功率50瓦,频率600千周,波长500公尺,用汉语和俄语广播。
广播电视史

1.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电子传播媒介,从技术上说,广播电视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连续的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供视听者收听收看的收传媒介。
(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播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2.广播电视具有独特的交流性质:广播电视传播的即时性,直感性,由以上特点而来的广播电视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3.电子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动力,渠道,编码。
三种重要方式:传导,感应,辐射。
4.领导无线电领域科技发明的第一位理论家是马克斯韦尔(麦斯韦尔),1864年提出的电磁波存在理论,德国的赫兹(贡献最突出)证明此理论,电磁波振动频率单位是赫兹。
5.电视之父贝尔德(英)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
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美)发明了“无线电心脏”的三级管。
电视先驱尼普科夫(俄裔德籍),尼普科夫转盘后来被用于机械电视。
广播先驱费森登(加裔德籍)6.费辛顿发明了新型发射机来传递人声,是早期标准无线电广播设备1906年,费辛顿在美国的布兰特洛克镇的首次播放歌曲和圣经7.波波夫和马可尼两者前后都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波波夫——无线电日(五月七日为无线电节);马可尼——无线电之父8.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定期性经常性活动9.1844年5月24号,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一句话(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这个日子被认为是电报的诞生日10.1876年2月14日是电话发明日,发明者美国贝尔,从此人类开始电传声音的时代11.电子工业四大巨头:英国马可尼公司,美国西屋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12.1920年10月27日第一个商业性海岸电台KDKA。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3.广告对大众传媒的意义?广告: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从而广泛的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播电视史全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1 广播电视是电子传播媒介2 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它有独特的交流性质。
即时性、直感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它本性上市通俗的、大众的3 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传到、感应、辐射4领导无线电领域科技发明的第一位理论家是苏格兰数学界马克思韦尔,1864年马克思韦尔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波存在的理论,后人据此发明了无线电和雷达5 1895年(俄)波波夫和(意)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1896年,马可尼在英国获得它的第一个专利权,过准到世界各地推广他的无线电报系统6 弗莱明发明二极管7 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的发明:1884年,(德)尼普可夫用一个布满螺旋状系列小洞的圆盘传送活动图像成功机械扫描盘8研制机械电视的发明贡献大的:德国、英国、美国9 电视之父贝尔德11 1923年佐里金发明了光电显像装置12 1844年,伴随第一次成功的有线电信息传送,电报诞生13 美国莫尔斯发明实用型电报14 贝尔发明电话15 (加)费辛顿和(美)德佛雷斯特是早期试验广播电台的代表,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始16 1920年11月2日(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西屋电器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18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19 1931年一个媒介行业新巨头电器音乐公司(EMI“百代”)在英国诞生20 1936年11月2日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21 名词解释:纪录媒介——指广播电视通过运用一定的媒介将其保存下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方式,包括录音、摄像设备22 名词解释:线缆传播——楼宇、数字、移动电视有线电视是以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传送节目并进行放大分配的电视系统23 1949年有线电视最初出现在美国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1 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2 广播电视史综合性的媒介,既是新闻传播媒介,又是文化教育媒介,更是娱乐消闲媒介,既可以是政治宣传的武器,又是大众沟通的媒介,它还是强烈依赖技术的传输工具。
广播电视史——精选推荐

二、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现象:指当物体在人们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的图像做快速运动之后,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2、光电效应:指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其电力强弱取决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3、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荧光物质时,会导致其发光,而发光的强弱也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4、NTSC制式:1953年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即NTSC建议采用“点描制”系统作为美国彩色电视的技术标准。
这个可以兼容原有黑白电视标准的彩色全电子电视制式的全名是“正交平衡调幅制”,也成为“NTSC制”。
5、肥皂剧:一种日间连续剧,因洗涤剂赞助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在美国广播中出现,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
肥皂剧的特点是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从早到晚不停播出。
由于角色长期持续的作用,吸引力大批痴迷的观众。
6、四级办电视:1983年广电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订了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电视台。
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合办电视。
三、主观性试题1、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哪些?一)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①国家对广电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电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②广电传媒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还有其他一些自然和社会的先决条件,比如人口,语言,地理,地缘,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2、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一)从本质上看,广电体制主要分为公法制,商营制,国营制。
二)商营制即私营商业制,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有:①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②把广电的经营看做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经营方法是市场取向,利润驱动③频道资源虽然属于公共所有,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却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来换取使用频率的特权。
④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山川景物、民风民俗、生活习性、特定心态,正因如此使得地域文化千姿百态、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当下,电视节目竞争已进入到多频道和全球化时期,地方电视节目要想在时代浪潮下脱颖而出,就必须立足于地域文化。
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收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各种技艺,向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要题材。
因为地域文化是地方电视节目的灵魂和根基所在,也是地方电视节目本土化、特色化的源泉。
鲁迅先生也说过:“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是承受着先前的遗产。
”各地的电视节目都是在其本土的地域文化生态上形成的,身上带有出生地的“泥土气息,闪耀着“出生地”的灵气和神韵。
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这些带有明显地域符号的文化特征,对于当地人来说耳熟能详便于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比如河南有浓厚的文化历史,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因此将电视节目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根植于丰厚的中原文化沃土,创造了许多新的电视节目模式,例如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梨园春》,通过开创“戏迷擂台赛”的节目样式,将戏曲与现代化的电视表现手法巧妙结合,使传统的戏曲艺术转化为一种倍受青睐的娱乐活动。
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丰富了千家万户的文化生活。
还有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宗旨的竞技类节目《武林风》、以居全国地下文物第一的河南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益智类栏目《华豫之门》等。
这些内容独特、形式各异的栏目相互交融,互为补充,构架了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本土化、特色化的基本特质,成为河南电视台一道亮丽的风景。
河南电视台应当继续创作出更多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文化节目,打出更多的名牌栏目,推进河南电视节目文艺整体水平的提高。
各具特色的电视节目比比皆是,还有东北大地上风靡全国、家喻户晓、诙谐幽默的东北“二人转”;泼辣火爆,热情如火的东北大秧歌。
无一不展现东北人民热情、粗犷、泼辣的性格。
还有在以普通话电视文艺节目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电视市场上,出现的优秀的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使得地域文化个性和中华民族大文化共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和谐美妙的音符演奏出讴歌时代主旋律的优美乐章,积淀了浓重的“地方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现象:指当物体在人们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的图像做快速运动之后,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2、光电效应:指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其电力强弱取决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3、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荧光物质时,会导致其发光,而发光的强弱也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4、NTSC制式:1953年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即NTSC建议采用“点描制”系统作为美国彩色电视的技术标准。
这个可以兼容原有黑白电视标准的彩色全电子电视制式的全名是“正交平衡调幅制”,也成为“NTSC制”。
5、肥皂剧:一种日间连续剧,因洗涤剂赞助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在美国广播中出现,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
肥皂剧的特点是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从早到晚不停播出。
由于角色长期持续的作用,吸引力大批痴迷的观众。
6、四级办电视:1983年广电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订了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电视台。
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合办电视。
三、主观性试题1、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哪些?一)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①国家对广电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电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②广电传媒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还有其他一些自然和社会的先决条件,比如人口,语言,地理,地缘,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2、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一)从本质上看,广电体制主要分为公法制,商营制,国营制。
二)商营制即私营商业制,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有:①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②把广电的经营看做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经营方法是市场取向,利润驱动③频道资源虽然属于公共所有,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却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来换取使用频率的特权。
④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三)公法制即公共服务制,以英德为代表,特点有:①思想基础是社会责任理论②传统基础来源是公用事业起源及其政策和印刷传媒的自由主义政策③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国民征收的视听费④有一个主导性的公共广播体系,由2-3个频道组成,播出全国性的节目⑤体系一般不由政府控制,而由政府任命的传媒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四)国营制即公有国营制,以苏联为代表,特点有:①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②广电事业为国家所有③传媒追随它所从属的政治体制,传媒活动服从于政府控制社会的目标④传媒财政来自国家拨款⑤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和推行政府政令,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3、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①戏剧节目,包括广播剧和电视剧②综艺节目,包括滑稽戏和歌舞表演③体育节目④竞赛节目⑤音乐节目⑥漫谈节目也称脱口秀⑦新闻节目和信息节目⑧公共事务节目⑨公共服务类节目4、英国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的特点①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是按公商两大系统分别组织建立的,以公共机构为主导②这种体制由于政府的政策维持着平衡,因而得以协调发展,稳定而有效③但在全球化的今天。
线缆和卫星的加入在逐渐改变着这种格局5、简述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一)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经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和商营的广播电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二)、福特基金会的开创之成功①1951年,当福特基金会介入公共广播电视领域时,空中还没有非商营电视台播出,福特基金会不希望非商业广播失去AM频段的历史重演。
首先,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系列的电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研究。
②其次,在FCC解除对电视的“冻结”政策时,福特基金会游说FCC通过了预留教育电视频道的政策。
③此外,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些教育电视台成立,促成了全国教育电视台的诞生。
④福特基金会发起的和资助的非商营电视运动得到了回报,1952年FCC发布《第六号命令和报告》,结束了长达4年之久的电视执照冻结政策。
这一举措预示着非商营电视在美国电视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和发展机会。
三)、卡内基基金会的突破之劳①私人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在1965年建立了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
②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
这个报告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构建体系绘出了蓝图。
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的活动最终催生了《1967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四)、建立公共体系①借助电视成功当选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十分了解电视的重要性,担当起推广教育电视的传媒改革任务。
②1967年11月,约翰逊总体签署了公共广播法案,在法案的基础上,诞生了公共广播电视公司(CPB)。
法律禁止CPB制作和发行节目,而建立了分离的节目机构——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和公共电视广播公司(PBS)作为整个体系的分中心。
6、简述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与对策一)、自80年代美国对有线电视取消规则之后,各国竞相开放私营电视,公营电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困境:①首先,传统上要求公共广播电视必须面对所有人,而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使其陷入尴尬。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盛行,经济因素的制约变得越来越强。
而公共广播电视与人们惠而不贵的期待大相径庭。
③公共电视本身是反对低级趣味的,但和受众的密切互动使它不得不满足大众趣味,这样屈服于商业主义就和它本身的平衡社会和引导文化作用相违背,陷入两难局面。
④公共广播电视受政治影响比较大,但各国政府不愿承担其费用,将其推入与私营传媒竞争的商业环境。
导致了它的根本困境。
三)、对策①在不伤害公共广播电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制作、播出高收视率的节目。
②开发低成本的但适宜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尤其是要更加专注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剖析。
③继续保持自己独特的特色,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共论坛,发挥民主作用;另一方面保证高质量的节目和对文化的促进。
公共台如果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在节目上与商业台趋同,失去自己的特色,最终必然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
④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四)、总之,公共广播电视平衡了整个传播的生态环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虽然目前存在困境,但只要积极采取对策,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BBC在进行改革和调整后又重新焕发青春已经为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7、早期中国直播电视剧的特点①基本采用直播方式,表演、演出和观赏同步进行②形式上更接近舞台剧③直接从广播节目中引进了串讲的方式以衔接情节④由于电视数量少,直播次数有限,电视剧市场效应不太好8、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上兴盛起来的?①首先一些年轻创作者仿照巴西电视小说的形式,创作了一些成功之作。
②90年代,通俗生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众文化年代。
③《渴望》的播出,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政府对此给于高度赞扬,从而打开了媒介通往通俗戏剧的大门。
④90年代初期,尤其是《渴望》的播出后宣泄了动荡的社会情绪,它对精英文化的偏离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实现了全民的皆大欢喜。
⑤此后,中国逐渐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
电视剧的目光也由此指向了广阔的大众通俗娱乐市场。
通俗电视剧在中国电视上兴盛起来。
9、谈谈美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轨迹一)、1945——1952年,这一段时期是美国电视的转型时期此时的美国主要电视网将重心从广播移向电视,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移植广播节目,开始对一般新闻和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报道。
二)、1952——1960年,是美国电视的大发展时期①几大电视网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一时期的政治报道居多,比如著名的麦卡锡听证会事件②政治力量开始借助电视新闻传播赢得选举胜利三)、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美国电视的成熟时期①这一时期三大电视网之间关于记者和主持人存在竞争。
白天的新闻节目增加,晚间新闻延时。
②电视新闻采集设备得到广泛采用③电视新闻和纪录片越来越触及敏锐问题四)、20世纪80年代,电视地位有所下降①这一时段电视新闻内容更为丰富,节目来源更加广泛②电视全天插播新闻,晚间新闻是主力③各大电视网和地方台的竞争主要是新闻④国际新闻焦点从越南转移到中东,国内新闻依旧是灾难、丑闻,听证会10、简述英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一)、英国电视节目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公开广播的电视剧是BBC播出的《花言巧语的人》。
此后由于战争,电视信号受干扰,直到1949年后,电视开始逐步恢复播出。
二)1950年代,①这一时期奠定了英国许多电视节目形式的雏形。
②开创了演播室专栏③戏剧节目十分受欢迎,以直播为主④独立电视公司加入竞争,推动了BBC的改革,使电视节目更加轻松娱乐⑤首次对政治大选进行实况报道三)、1960年代①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主要反映了这个动荡的时代。
②BBC进行了文化改革,播出的节目引起巨大的争议③新闻时事和纪录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④这一时期,政治与电视的关系十分密切⑤戏剧节目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彩色电视的出现推动了戏剧节目的发展四)、1970年代①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越来越成熟。
②BBC的新闻节目形势变得越来越轻松非正式③纪录片质量不断提高④戏剧节目形式多样,情景喜剧获得巨大胜利五)、1980年代①这一时期是英国电视节目的黄金时代。
②卫星的安装使新闻时事节目变成即时报道③演播室的讨论节目得到发展,谈话节目的贵宾多是英国皇室成员④出现了日间节目、早餐节目等形式⑤开播了大批全新的娱乐频道,电视节目越来越娱乐化11、简述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轨迹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初期是1958~1966年①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发展还不完善,只能称为新闻纪录电影②特点是主要采用演播室播出形式,风格样式单一,人力少,资源不足③作为政治统治下的宣传工具,教育意味明显④虽然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不免带有时代痕迹,却也代表着这个时期电视节目的最高水平。
代表作品有《英雄的信阳人民》,《到农村去》,《中国》二)、1978~1990年,纪录片得到了蓬勃发展①改革开放的提出,给电视纪录片带来了发展空间。
②纪录片走向大众传播,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专栏化的创作倾向。
如《话说长江》在大型系列节目中树立了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③纪录片观念发生了转变,出现了中国电视界首次和国外合拍的片子——《丝绸之路》④以《迎接挑战》为代表的政论性电视片开掘⑤总之,这个时期纪录片的题材,作品风格、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形成了画面加解说的拍摄模式。
代表作《望长城》。
三)90年代以后①纪录片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越来越故事化,娱乐化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纪实类的纪录片。
从内容上,更加关注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的生活。
代表作《流浪的北京》,《远在北京的家》③总之,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开始学着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无论是从选题上还是拍摄手法上都实现了突破,大量使用了同期声、长镜头等国际流行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