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保密通信在电网业务应用的方案研究与设计
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电力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电力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项海波1,鲍聪颖1,费武2,喻琰2(1.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2.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浙江宁波315016)摘要: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逐渐深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电力系统高度融合形成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
电网智能控制中心采集分析海量终端的数据,并且实现对海量电力终端的智能控制。
然而随着智能电网的开放性增强,人工智能芯片、超级计算机以及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传统密码体制的电力系统防护手段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
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智能攻击、超级算力攻击,可弥补现有电力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不足。
因此,本文分析现有电力网络配电环节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配网解决方案,研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针对电力网络配电三遥场景进行业务接入测试,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对量子保密通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系统;配网;量子保密通信中图分类号:TN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759(2023)03-0132-031引言保密通信是保障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性的核心技术之一,通常采用现代密码技术来保障网络与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
但是,随着高性能芯片例如智能芯片和高性能计算系统算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保密通信技术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和挑战。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等评估了量子计算机对现代密码的威胁,认为:基于经典图灵机计算复杂度的密钥分发算法不再安全。
另外,近期研制成功的量子计算机原理系统,如美国IBM公司的Eagle处理器、Google公司的Sycamore2、我国的“祖冲之2.0”、“九章2.0”等,虽然目前离实用化还有较大距离,但是其技术发展很快,对现代密码学构成了巨大潜在威胁。
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
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量子科技作为新兴领域,也逐渐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量子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传统电网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是一个挑战。
而量子通信通过基于量子力学的加密技术,能够实现完全安全的信息传输。
智能电网中的大量数据传输可以通过量子通信网络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
此外,量子通信还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能量分配和故障检测,提高电网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其次,量子计算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智能电网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用户需求、能源供应、电网状态等。
传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难以胜任这一任务。
而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电网数据处理的效率,加速智能电网的响应速度。
此外,量子计算还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实现电网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量子传感技术也有助于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需要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传统的传感技术在高速、高精度监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量子传感技术,如量子成像、量子雷达等,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监测,帮助智能电网实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智能化调度和维护,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量子科技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量子通信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仍然相对困难和昂贵,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其次,量子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量子计算机只能实现有限规模的并行计算,还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最后,量子传感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较慢,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和验证。
总之,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正不断涌现,并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带来了许多优势。
量子密码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量子密码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交换和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泄露、窃听和篡改等问题的不断加重。
保密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领域中,量子密码技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针对量子密码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一、量子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密码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量子态的不可重复性和特殊性质,实现一种能够有效防御各种攻击的保密通信方法。
基于这样的思路,在量子密码技术的研究中,量子态、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等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量子密码技术中,信息的安全性是通过使用不同的量子态来实现的。
例如,常用的单光子态可以通过利用光子阱红外激光器或者光纤耦合器等设备来实现。
而这样的设备在偏振、时间和频率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被用于保护信息的传输。
在量子密码技术中,量子态的不可复制和不可伪造性质是保证信息安全性的核心。
二、量子密码技术的应用研究在保密通信领域中,量子密码技术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
其主要表现如下:(一)一次性密码本一次性密码本是量子密码技术的基本应用之一。
传统密码方法中,一旦密码本被泄露,密码的安全性就会降到最低。
而在量子密码技术中,一次性密码本则通过使用纠缠态,实现了密码本一次性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
(二)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钥分发是量子密码技术的另一个核心应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量子纠缠产生随机并密的密钥,然后利用这个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相比较于传统密码方法,量子密钥分发的技术更加安全、高效且难以被攻击。
(三)量子加密协议量子加密协议则是量子密码技术的一种组合性应用。
由于量子态具有自带的隐蔽性质,因此在量子加密协议的过程中,可以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
例如,通过使用BB84协议和E91协议等方法,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实现了量子态在加密通信过程中的高效应用。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保密传输中的研究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保密传输中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03-13T11:30:09.7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作者:郝战陆烨陈少达吴祥龙[导读] 摘要:电力信息系统中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信息安全会对电力企业及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221000)摘要:电力信息系统中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信息安全会对电力企业及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量子通信技术为例,分析这一安全保护技术在信息保密传输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原理,然后阐述了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保密传输中的应用范围,及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规划,以期为电力企业推广应用量子通信技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电力信息系统;保密传输前言:电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会对国家能源安全、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产生影响。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下,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随之创新,进一步提升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量子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保护优势,将其用于电力信息系统中,可以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避免电力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盗取。
因此,对于量子通信技术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量子通信技术分析量子通信技术主要利用单光子不能够分割以及量子态不能够复制的特点,对通信双方进行安全密钥的分配,实现安全加密的通信。
和以往的数据光通信有所差异,量子通信技术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息加载于单光子的振动方向上,这种振动属于量子状态,结合单光子及量子态的特点,一旦量子通信过程中出现窃听行为,量子状态将会出现扰动,及时发现窃听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实现安全的数据传输。
与此同时,量子通信技术采用的加密密钥是对数据信息的“一次一密”保护,即使窃听到了数据信息,也难以获取准确的密钥破解数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基于量子通信技术,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包括两种密道,分别是用于数据传输的经典信道以及用于量子密钥传输的光纤信道[1]。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需要确保能源的传输和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网络、对数据传输保密性的需求和抗干扰能力的要求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近年来,量子通信技术以其高安全性、低干扰性和高速率的特点,逐渐引起了人们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关注,为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1. 量子通信技术概述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先进通信技术。
与传统通信技术不同的是,量子通信技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态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加密。
量子通信技术具有信息传输的高速率、信息安全性的无法破解性和信息传输时的零干扰特性。
2.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电力系统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包括发电、输电、配电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故障检测数据等。
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面对这些数据的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存在传输速率慢和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
量子通信技术可以通过量子比特的传输实现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并且由于量子态的传输是无法窃取和干扰的,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并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3.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加密中的应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对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传统的加密技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黑客攻击和密码破解技术时,安全性逐渐受到威胁。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态的无法窃取性和无法重现性,可以有效地抵御黑客攻击,实现高安全性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在电力系统中,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密电力设备的命令和控制信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安全性。
4.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故障检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存在着潜在的诊断误差和漏检率高的问题。
而量子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传输和处理大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对电力设备故障的准确诊断和预测。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建议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建议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引言: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是其首要任务。
然而,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传统的通信手段在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上存在局限,而量子通信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通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1 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钥分发是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应用。
通过采用量子保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密钥泄露或破解而产生的不安全隐患。
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可以借助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安全可靠的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1.2 量子直接通信量子直接通信也是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另一种应用方式。
相比传统通信方式中的中继转发,量子直接通信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高效直连通信。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电网运营商可以直接与分布在各个节点的电力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1.3 量子传感器除了通信应用外,量子通信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与感知。
通过利用量子特性,可以设计出更加敏感和准确的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
这些传感器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帮助运营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2.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挑战2.1 技术成熟度目前,量子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量子通信技术的设备和设施成本较高,技术的可靠性有待提高,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来推动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进程。
2.2 基础建设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需要在电力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基础建设。
例如,需要布置光纤网络以支持量子通信的传输,需要建立完善的量子通信系统以保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大力推进和持续建设,电网的各种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
风险的种类更多,影响的范围更广,层次则更加深入。
虽然电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安全策略在未来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量子通信在理论上能提高通信安全性,同时具备信息安全可靠传输的可实施性。
基于此,本文对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标签:量子保密通信;电力通信;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系统逐渐融入到现代电力系统当中,并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复杂系统。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业务发展对于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而在传输各种敏感数据时需要加强保密工作,不然出现数据泄露或是遭到安全攻击,就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到电力信息系统当中,能够保证加密数据的安全运输,促进系统稳定运行。
1量子保密通信的概念和原理量子通信是以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量子态为信息编码载体,并依据量子纠缠效应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与经典信息传递相比,量子通信具有量子不确定性、量子态不可克隆和量子态测量坍塌等特点,这就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第三方无法监听探测信息而不被发现,从而在原理上确保了通信的绝对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量子通信也分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它与经典通信的差异不在于介质上,而在于它利用了量子态特征。
量子通信包括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多个研究分支。
从实践来看,量子保密通信发展最为成熟,并已走向实用化。
而在量子保密通信的不同研究方向中,量子密钥分发是发展最完善、应用前景最广阔的。
量子密钥分发是指通信双方利用量子信道协商得到密钥,并用密钥将信息加密,再利用经典通信方式将密文传输给接收方。
换言之,这种保密通信包含两个通道:一个是分发密钥的量子信道;另一个是传输密文的经典通道(如图1所示)。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依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即在克隆任何粒子状态前都必须先测量它的状态,但量子态与经典状态不同,量子态非常脆弱,任何外部测量都会破坏量子态,进而引起量子态坍塌,这就是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社会运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加密技术在面对量子计算机威胁时显得脆弱,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升。
1.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简介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加密通信方法,利用量子力学中的不可克隆定理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
通过量子纠缠和量子测量原理,使得通信双方能够创建一个安全的密钥,保证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听或篡改。
2. 应用案例一: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的稳定供应。
传统的通信方式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或窃听,导致监控数据的篡改或泄露。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引入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监控的安全性。
在电力系统监控场景中,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以用于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认证。
通过利用量子纠缠和密钥协商协议,电力系统的监控数据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实现完全加密,确保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还可以提供监控数据的来源认证,防止恶意攻击者伪造数据。
3. 应用案例二: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基于先进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行。
然而,智能电网中的通信网络往往面临着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
在智能电网通信网络中,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以用于保证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通过利用量子纠缠技术和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数据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实现加密保护,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
此外,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还能够检测数据的篡改和伪造,提供数据源的认证和防止恶意攻击。
4. 应用案例三:电力供需匹配交易平台的安全通信电力供需匹配交易平台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交易。
量子保密通信应用与技术探讨
量子保密通信应用与技术探讨摘要:目前,我国的量子保密技术有了很大进展,量子保密通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量子保密通信结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量子信息技术,利用量子态具有特殊的叠加状态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实现量子密钥分发而建立的安全通信密码,采取一次一密的加密体制从而达到无条件安全的数据传输。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密通信技术,为新一代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了保障,成为未来信息社会通信的关键技术。
本文首先分析量子通信,其次探讨量子保密通信模式,以实现量子保密通信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应用引言量子保密通信是基于量子通信,利用量子不可分割、量子态不可克隆和量子纠缠等特性保护秘密消息,进而保证信息传送安全的通信方法。
比较典型的量子保密通信实现方案是结合QKD和对称密码技术的加密通信,这是目前试点部署和示范应用最多的方案,也是业内研讨和标准化推进的重点方向。
通过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量子保密通信标准化工作的进行和未来的无限发展。
1量子通信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与经典物理学关注宏观世界不同的是,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量子通信则是量子理论与信息理论的交叉学科,是一种利用量子的纠缠态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量子是近原子尺度的微观粒子系统,如光子、电子、离子等,及粒子中蕴含的各类物理量,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量子纠缠态是指,相互纠缠的两个粒子无论被分离多远,一个粒子状态的变化都会立即使得另一个粒子状态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美国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曾打比方说,“量子纠缠”就像一对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兄弟,他们长得不分彼此,也心灵相通,即便天各一方,弟弟有难,哥哥也能即刻得知。
2量子保密通信模式2.1基于量子密钥在线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在线分发是指通过QKD网络生成的量子密钥直接提供给加密设备。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建议
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建议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物理现象的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高度安全性、高速传输和低能耗的优势。
在电力系统中,量子通信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实现数据安全传输、智能电网的监控与控制以及系统的优化调度。
针对这些应用需求,本文将探讨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首先,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电力系统中涉及的数据包括用户用电量信息、电网状态和操作数据等,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威胁用户的隐私,还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利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利用了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等量子特性,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不可伪造性,从而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窃取。
因此,电力系统中可以采用量子通信技术来实现对关键数据的保护,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此外,量子通信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监控与控制。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先进电力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对电力的智能化管理。
利用量子传感器和量子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等关键参数的高精度测量。
量子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智能电网的优化调度和故障检测。
因此,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应用量子通信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对电力设备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应用领域,量子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
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力供给与需求调配、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
而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利用量子比特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具有并行计算、指数级加速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
因此,将量子计算机引入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中,可以提高优化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准确度,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最优化。
此外,量子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市场交易的安全验证和数据传输,提高电力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摘要:量子保密通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有着传统保密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若将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在电力通信当中,电力通信将获得绝对性的信息安全保障。
对此,本文以量子保密通信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量子保密通信的相关内容,阐述国内外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应用存有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的应用力度,为我国电力通信领域的各类信息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量子保密通信;电力通信;应用现状一、量子保密通信的相关内容(一)量子保密通信的简单介绍量子保密通信是以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为基础,其最大优势在于安全性能佳、失真度较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个量子密钥问世以来,量子保密通信便风靡国际,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量子保密通信发展的三十多年间,通过科研人员大量的实验,现在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理论及实验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当下实用化最强的则是量子信息技术。
(二)量子保密通信与电网通信之间的关联电网通信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各行各业发展及人们日常生产的关键,因此,电网通信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电网通信的整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过去电网通信的保密工作主要是依赖计算复杂程度,以来计算复杂程度的安全隐患也接踵而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由许多过去难以破解的计算难题都被逐一破解,当前尚未破解的计算难题在未来存在被破解的风险,一旦计算难题被破解,电网通信不再具有安全性与保密性,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2015年乌克兰电力部门的电网通信遭到了黑客恶意攻击导致乌克兰大面积停电,停电期间许多行业都被迫停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产物,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原理”作安全保障,其安全性是传统以计算复杂程度为依托的保密工作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电网通信对安全性有特殊的要求,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电网通信对安全性的要求只高不低,传统保密工作将很难适应电网通信的发展需要,综上所述,量子保密通信工作是当下最适合电网通信安全的保密技术。
量子保密通信电网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量子保密通信电网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冯宝1㊀李国春2㊀俞学豪3㊀赵子岩2㊀卞宇翔1(1.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南京211000;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100761;3.国网中兴有限公司,北京100761)摘要:结合电力系统特点,分析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应用需求㊂从环境适应性㊁业务适配性㊁密码体系兼容性㊁运维精益化四个维度总结了电网技术研究进展,并针对不同光缆类型㊁不同量子网络㊁不同电网业务,概况了电网示范应用情况㊂研究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推广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研究及应用建议㊂关键词:量子保密通信;电网;技术研究;示范应用中图分类号:TM73;TN918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引用格式:冯宝,李国春,俞学豪,等.量子保密通信电网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47(7):39-45.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1.07.0060㊀引言电网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一直以来都是黑客组织㊁敌对势力的攻击目标,其安全性关乎国家安全㊂电力监控系统涵盖电力 发㊁输㊁变㊁配㊁用㊁调 等各个环节,是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㊂现有的电力监控系统建立了以 安全分区㊁网络专用㊁横向隔离㊁纵向认证 为总体原则的安全防护体系[1],有效地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㊂目前,电力系统基于自建光纤专网和国家商用密码构建的经典加密体系[2]是基于计算复杂度来保障敏感电网业务数据安全传输的㊂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进步和各类密码破解算法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经典密码体系被破解的风险与日俱增㊂据报道,谷歌的悬铃木(Sycamore)[3]㊁中科大的九章[4]等量子计算原型机已经在随机线路采样㊁高斯玻色取样等特定难题求解上实现了巨大突破,未来发展可期㊂量子保密通信基于量子不可分割㊁不可克隆㊁不可测量等量子物理学基本特性,其采用的理论协议具备信息论上的安全性[5],为电网业务数据安全传输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㊂1量子保密通信电网应用需求分析我国高度重视量子通信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其写入国家 十三五 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㊂2016年 墨子号 量子卫星发射成功[6],2017年国家量子 京沪干线 正式建成投运[7],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金融㊁政务㊁军队等多个领域㊂相比其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有:一是,电力光缆随一次线路建设,以架空为主,所处电磁环境恶劣;二是,电网业务类型多㊁拓扑复杂,业务流以汇聚型为主,存在大量长距离传输㊁多终端联动应用场景;三是,电力系统已具备完善的经典加密体系,广泛采用专有协议,特别是调度控制指令需采用电力专用加密算法加密;四是,电力信息通信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E0200603)资助络结构复杂,对运维便捷性㊁精益化水平具有很高要求㊂1.1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需求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需求主要在电力环境适应性㊁电网业务适配性㊁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㊁运维精益化等层面㊂在电力环境适应性方面,需着重解决量子密钥分发性能易受电力架空光缆等恶劣环境影响,导致传输距离受限等问题;在电网业务适配性方面,需着重解决量子保密通信组网和密钥管理模式简单,导致电网多业务及复杂组网应用受限等问题;在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方面,需着重解决量子密钥应用模式单一,对电力专有协议解析和电力专有加密算法支持度不足等问题;在运维精益化方面,需着重解决量子保密通信系统运维效率低下,缺乏统一监控管理平台等问题㊂1.2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应用需求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应用需求主要在不同光缆类型㊁不同通信网络㊁不同电网业务等层面㊂在光缆类型方面,主要包括地埋光缆㊁架空光缆㊁地埋光缆与架空光缆混合等多种电力光缆类型,电力自有和租用运营商等不同光缆环境;在通信网络方面,主要包括光缆㊁无线㊁卫星等多种传输通道,短距离(十公里级)㊁中距离(几十公里级)㊁长距离(百公里级)㊁超长距离(千公里级)等多种传输距离,点到点㊁点到多点㊁多点到多点等多种网络拓扑等;在电网业务方面,主要包括:调度自动化㊁ 源网荷 (电源㊁电网㊁负荷)协调互动㊁配电自动化等包含控制指令的生产控制类业务,用电信息采集㊁移动作业㊁视频会商等管理信息类业务,以及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兴电力业务等㊂自2012年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结合电力系统特点及安全性提升需求,开始探索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㊂2量子保密通信电网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电力环境适应性㊁电网业务适配性㊁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㊁运维精益化需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相关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具体如表1所示㊂2.1㊀电力环境适应性研究针对电力环境特点,特别是高电压等级㊁长距离输电线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立了 特高压㊁东北亚电网互联量子通信技术研究 适用于电力架空环境的专用量子保密通信密钥分发设备研发 等多个科技项目,研究了电力架空光缆风振㊁抖动对光量子偏振态的影响[11],提出了基于训练序列的光量子态实时检测㊁快速反馈和高速补偿技术,通过发送特定光量子态训练序列,在接收端实时检测光量子态受电力环境的影响并快速反馈,在发送端采用寻优预调节与实时自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逆向高速补偿,降低电力架空光缆风振㊁抖动等外界环境影响,提高量子密钥分发性能㊂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团队合作研发了快速偏振反馈模块[12],改进了偏振型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并在国网安徽电力500kV 肥西变电站和500kV 众兴变电站(68km &15.7dB )进行了现场测试,使有效成码时间提升28.6%,平均成码率提高15.6%,首次实现了70km 级电力架空光缆环境下量子密钥的稳定分发㊂2.2㊀电网业务适配性研究针对电网不同业务场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相关表1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汇总技术研究方向研究要点电力环境适应性量子保密通信天地体系架构及组网技术研究㊁特高压环境[8]㊁电力架空环境电网业务适配性输电保护信号远程传输㊁调度业务[9]㊁配用电业务[10]㊁移动巡检业务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电力量子密码与经典密码一体化管理体系及演进策略研究,与已有纵向加密体系兼容的密钥管理及网络管理技术研究运维精益化需求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研究,量子网管北向接口设计及接入SG-TMS 系统研究团队重点研究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与调度自动化(包含控制指令数据)㊁配用电(包含内外网数据交互)及重要会议电力保障(包含电力应急指挥指令)等典型电网业务的适配性,提出了面向电力业务的量子密钥应用策略[13]㊂2.2.1㊀调度自动化业务面向调度自动化业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立了 适用于调度业务的量子保密通信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研发 科技项目,研究了适用于调度业务的量子保密通信纵向加密认证技术,在身份认证㊁密钥管理㊁数据加密等多个层面融入量子密钥,研制了融合量子密钥和经典密钥㊁支持电力专用加密算法和国密算法的电力量子纵向加密认证网关,并将其小型化为子卡㊂在此基础上,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研制了集量子密钥生成㊁分发㊁存储㊁同步㊁中继㊁管理与使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力专用量子加密一体机[14],节省了设备部署空间,减少了网络层级,降低了量子密钥分发㊁管理设备与量子密钥使用设备之间量子密钥传输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量子密钥应用的安全性㊂2.2.2㊀配用电业务面向配用电业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立了 适用于配用电业务的量子加密设备及终端模块研发 科技项目,研究了适用于配用电业务的量子密钥离线分发㊁自动充注和灵活应用技术,结合不同业务优先级,设计了量子密钥更新和使用策略,研制了量子安全Ukey/ TF卡和量子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团队构建了电力无线通信量子密钥应用系统[15],打破了基于光纤分发量子密钥的应用限制,提升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配用电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㊂2.2.3㊀重要会议电力保障业务面向重要会议电力保障业务[16],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设立了 电力系统保障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设计实施 项目,研究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㊁可信中继等关键技术,结合地面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网络或量子密钥无线分发网络,基于 墨子号 科学实验卫星和国家 量子京沪干线 进行量子密钥的安全中继,实现了广域电网业务数据的安全传输㊂2.3㊀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研究针对与经典密码体系的兼容性问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立了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实用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科技项目,研究了量子密钥和经典密钥一体化管理方法,提出了采用量子密钥替代传统非对称密钥协商密钥的解决方案,设计了量子密钥和经典密钥冗余㊁量子网络和经典网络备份的双冗余双备份机制,在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故障㊁量子密钥不足或失效等极端情况下,启用经典网络或经典密钥,可保证电力业务的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㊂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电力业务的差异化量子密钥应用需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牵头研究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实现非对称密钥和摘要密钥的安全分发技术,提出了密码即服务的网络安全服务模式,设计了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国产密码服务云平台[17-18]㊂2.4㊀运维精益化研究针对运维精益化问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设立了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项目,研究了电力量子保密通信一体化运维技术,开发了量子通信统一监控平台,采用SNMP协议从设备代理(Agent)获取定制化数据,定制了北向接口软件,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纳入国网通信管理系统(State Grid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G-TMS),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和经典电力通信网络的统一运维管控,大幅提升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运维效率㊂3量子保密通信电网示范应用情况针对不同光缆类型㊁不同量子网络㊁不同电网业务[19-20],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北京㊁天津㊁上海㊁安徽㊁江苏㊁浙江㊁湖北㊁山东㊁新疆等地电力公司建设了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开展了调度自动化㊁ 源网荷 协调控制㊁配电自动化等控制类业务,语音指挥㊁电话电视会议等保电类业务,移动巡检㊁银电联网等内外网互联业务,数据容灾㊁FTP文件同步等大数据量业务接入及应用验证业务,验证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应用的可行性,具体如表2所示㊂3.1㊀省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典型的以安徽省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工程为例,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省公司㊁500kV变电站㊁合肥集控中心㊁邮储银行搭建了7节点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开展了调度自动化㊁电话电视会议和银电专线3类业务接入和现场测试㊂该示范工程涉及500kV 高电压等级㊁架空和地埋混合光缆㊁电力自有和租用运营商等多种光缆类型㊁近距离点对点组网和长距离点对多点等不同组网方式,具有较强典型性㊂经现场测试,量子密钥成码率㊁电力业务性能指标均满足预期,有效验证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应用的可行性㊂安徽省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工程各条线路的量子成码率情况如表3所示㊂其中,在设备选型方面:调度自动化业务具有架空光缆环境,采用支持快速偏振反馈功能的量子密钥生成与管理终端和支持电力专用加密算法的电力专用量子加密认证网关㊂考虑扁平化组网需求,电话电视会议业务采用了具备量子密钥生成与管理终端和量子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功能合一的电力专用量子加密一体机㊂银电专线业务基于地埋光缆,采用了偏振型量子密钥生成与管理设备㊂在业务接入方面:采用双冗余双备份机制,在量子VPN上将量子密钥作为高优先级密钥㊁经典密钥作为补充密钥,若量子密钥供给不足,直接切换为经典密钥;若量子网络失效,直接切换为经典网络㊂在网络管理方面:项目部署了量子通信运行监控平台,同时接入SG-TMS系统对量子通信设备㊁经典通信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和运行管理㊂表2㊀量子保密通信电网示范应用汇总地域光缆类型通信网络示范的电网业务北京城域架空+地埋光纤QKD 调度自动化㊁配电自动化㊁用电信息采集㊁冬奥会电力保障㊁数据中心同城灾备㊁国网公司两会保障[21]天津城域地埋光纤QKD综合能源智慧管控上海城域地埋光纤QKD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三表集抄业务[22]安徽省域架空+地埋(含租用)光纤QKD调度自动化㊁电话电视会议㊁银电专线江苏省域架空+地埋光纤QKD调度自动化㊁ 源网荷 协调控制(精准切负荷)浙江省域地埋光纤QKD G20保电[23]㊁银电业务㊁信息内网㊁数据网网管湖北省域地埋光纤QKD配电自动化㊁用电信息采集㊁数据容灾山东省域/无线公网/虚拟专网移动巡检㊁青岛上合峰会电力保障[24]上海 北京广域/量子卫星+京沪干线首届进博会保电语音指挥和电话电视会议[16]新疆 北京广域/量子卫星+京沪干线广域FTP大文件传输业务福建 北京广域/量子卫星视频会商㊁财务表3㊀安徽省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工程现场测试结果业务线路线路类型线路距离成码率/kbit/s最低值最高值平均值调度自动化省公司 长临河变电站电力自有地埋+架空34km/8dB 1.92 2.29 2.03省公司 肥西变电站电力自有地埋+架空28km/6dB 4.99 5.70 5.21电话电视会议省公司 集控中心电力自有地埋4km/2dB25.8028.7027.05银电专线省公司 邮储银行租用运营商地埋9km/5dB17.4118.4417.923.2㊀广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典型的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北京数据中心之间的广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为例,通过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和新疆天文台之间部署QKD 设备,利用 墨子号 量子卫星㊁国家量子京沪干线㊁北京电力量子城域网实现量子密钥的远距离中继㊂同时,通过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和国网北京数据中心部署电力量子VPN装置实现广域FTP大文件的安全传输,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业务传输要求㊂北京 新疆广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各条线路的量子成码率情况如表4所示㊂4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后续研究及应用建议㊀㊀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已初步验证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㊂但是,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25],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光纤信道为主的电力量子通信网络难以支撑 源网荷储 互动中各个环节以及分布式新能源接入㊁综合能源等智能电网新兴业务需求,迫切需要基于光纤㊁卫星㊁无线等多种传输媒质探索灵活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二是,现有的量子加密方式与电力经典密码体系融合的深度不够,迫切需要构造满足差异化密码电网业务需求㊁涵盖量子密码和经典密码的密码云服务平台;三是,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管理深度和综合管理精益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㊂为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将从量子密钥分发层㊁量子密钥管理层㊁量子密钥应用层和量子网络管理层几方面给出后续研究及应用建议㊂4.1㊀量子密钥分发层(1)针对现有量子保密通信设备价格高㊁体积大㊁故障率高㊁易受架空环境影响等问题,可开展低成本㊁小型化㊁高可靠电力量子加密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装置研发,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应用范围从骨干侧延伸至接入侧,并试点建设涵盖各网络层级的规模化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㊂(2)针对广域电力业务加密需求,可开展星地一体电力专用量子加密装置研发,基于 墨子号 量子卫星和后续研制的微纳量子卫星进行量子密钥的超远距中继分发,实现广域电力业务数据的安全交互㊂(3)针对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加密需求,可将量子密钥融入LTE㊁5G等无线通信终端,将量子密管与安全接入平台融合,研制基于量子密钥的安全接入平台,实现量子密钥在配用电等场景的灵活应用㊂4.2㊀量子密钥管理层针对多种电力业务的定制化量子密钥应用需求,可开展量子密码云搭建技术以及量子密钥生成㊁管理和使用定制化策略研究,研发与经典密码体系相融合的电力量子密钥管理系统和电力量子密码云服务平台,为量子密钥在电力系统的高效㊁灵活应用奠定基础㊂4.3㊀量子密钥应用层针对海量电力物联网终端成本敏感问题,可开展量子随机数应用研究及产品研发,采用量子随机数替代量子密钥完成身份认证㊁数据加密㊁存储加密等工作,提高海量分布式能源终端接入业务数据的安全性㊂4.4㊀量子网络管理层针对大范围量子密钥应用需求,可深入开展电力量子保密通信运行监控平台和接入SG-TMS模块升级改造,实现业务流㊁密钥流㊁数据流的统一管控,提升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可维护性㊂表4㊀北京—新疆广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各线路量子成码率线路线路距离平均成码率/kbit/s中继密钥量/kbits/Day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新疆天文台16.15km/9.87dB 5.67/新疆天文台站内/22.97/量子卫星//5905结束语本文首先分析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应用需求,然后总结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电网技术研究进展和示范应用情况,最后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提出了后续研究及应用建议㊂为使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重要支撑㊂海量新能源设备的接入对电网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新契机,这迫切需要设备厂商㊁方案提供商和电网客户共同努力,推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实用化水平,提升电网数据交互安全性,保障供电可靠性㊂参考文献[1]高昆仑,辛耀中,李钊,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48-52.[2]卞宇翔,李勇,张国志,等.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45 (10):26-32.[3]Arute F,Arya K,Babbush R,et al.Quantum supremacy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J]. Nature,2019,574:505-511.[4]沈慎. 九章 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意义[N].人民日报,2020-12-18(005).[5]赖俊森,赵文玉,张海懿.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进展及应用趋势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46(12): 64-69.[6]吴长锋.墨子号:树起量子通信中国标杆[J].中国科技奖励,2019(3):72-73.[7]曹原,赵永利.量子通信网络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 2019,40(9):1-7.[8]张梓平,刘国军,李建岐,等.量子保密通信组网在东北亚互联大电网中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19,43 (3):8-11.[9]肖磊,吕磊,杨雪,等.量子通信在电力调度系统应用分析[J].电信科学,2017,33(S1):202-205. [10]王东山,李温静,苑佳楠,等.面向电力通信接入网的量子密钥交互机制[J].供用电,2019,36(8):36-40 +90.[11]卢利锋,吴海洋,方针.气象条件对电力架空环境量子信号的影响试验[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1, 19(2):49-54.[12]唐鹏毅,李国春,高松,等.针对电力悬空光缆量子密钥分发的高速偏振反馈算法[J].光学学报,2018, 38(1):91-97.[13]王婷婷,汤奕,于红丽,等.面向电力业务的量子密钥应用策略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18(12):59-65.[14]朱晖.做强做优做大做新开启发展新篇章[J].国家电网,2017(10):82-83.[15]吴佳伟,卞宇翔,张庆,等.基于无线通道的电力量子密钥分发系统[J].电信科学,2020,36(2):68-75.[16]贾耕涛,卞宇翔,邱继芸,等.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进博会保电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17(4):10-16.[17]王栋,李国春,俞学豪,等.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国产密码服务云平台建设思路[J].电信科学,2018,34(7):171-178.[18]陈智雨,郝悍勇,王栋,等.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8,16(4):15-23.[19]李国春,张素香,邓伟,等.面向量子密钥应用的电力业务重要度评价方法[J].电信科学,2019,35(1): 154-160.[20]闫龙川,陈智雨,俞学豪,等.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新型城镇电力业务安全交互架构[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8):28-35.[21]陈智雨,史睿,高德荃,等.基于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的星地一体应急直播保障技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8,16(2):10-15.[22]贾耕涛,倪玮栋,吴佳伟,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18(7):1-7.[23]周波,徐晓华.量子密钥分配技术在重要活动电力保障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11):32-37.[24]刘鸿雁,郑广宁,车四四,等.量子加密技术在山东电力机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通信,2020(9):1-4.[25]赵冉.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N].中国电力报,2021-04-01(002).作者简介:冯宝㊀㊀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电力系统应用技术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研究工作李国春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工作俞学豪㊀国网中兴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工作赵子岩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工作卞宇翔㊀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电力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工作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ntum securecommunication in power gridFENG Bao1,LI Guochun2,YU Xuehao3,ZHAO Ziyan2,BIAN Yuxiang1(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NRGD Quantum Technology Co.,Ltd.,Nanjing211000,China;2.State Grid Information&Telecommunication Co.,Ltd.,Beijing100761,China;3.State Grid ZTE Co.,Ltd.,Beijing100761,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system,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grid are analyze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power grid technology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service adaptability, cryptosystem compatibility and lea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summarizes the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power gri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cables,different quantum networks and different grid servic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ew power system with new energy as the main body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uggestions.Keywords: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power grid;technical research;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21-05-09)。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2019.09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大力推进和持续建设,电网的各种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其风险的种类更多,影响的范围更大,层次则更加深入。
虽然电力企业目前都建立比较完备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安全策略在未来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而目前较热的量子通信是在理论保证通信安全的新型及时,保证信息安全可靠传输的可行方案。
目前量子通信在电力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适应性[3-4],本文将结合量子通信技术介绍在量子通信在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
1量子通信简介量子密码学是密码学与量子力学结合的产物,它采用系统所具有的量子性质的特点。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进行研究,从而使可使量子密钥分配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QKD 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经典信息论的数据安全处理协议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的相结合,这种密钥分配方案将密钥信息编码在量子态中。
根据量子不可分的特性,使得传输中的量子密钥不可能因为窃听者(Eve)的存在而使量子密钥被获取;同时,根据量子不可克隆(non-cloning)基本规律,即在量子密钥通信传输过程中其不能被窃听者复制。
由于在进行量子密钥分配时采用的是单个光子,根据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假设对量子进行测量,那么这一测量将会对量子的系统状态造成不能逆转的破坏,例如,量子的波包坍塌缩小,与此同时,窃听者得到的仅仅是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之前部分的相关状态信息,而这不仅仅使测量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形成的干扰肯定会对通信双方之间的通信造成很大的差错;通常情况下,这一差错将使合法的通信双方不仅仅很快发现出窃听的存在,而且在大概率的条件下,还能估算出非法的窃听者窃听到的最大信息量是多少,并根据此项统计,进而反馈给传统的通信技术提出无差错的密钥[5]。
量子通信并不是仅仅用于传输密文,而是主要用于建立密码本,传输密码本,保证密码本的安全。
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等3大定理,会确保在通信过程中,存在的任何窃听者都将被发现,进而不但能保证密码本的绝对安全性,而且还能保证通信中传输信息的安全性。
量子通信及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量子通信及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来,作为信息科学与国际量子物理领域的热点话题,量子通信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并在相关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精力,期望获得量子通信及其在电力通信层面的新技术以明确未来量子通信的发展方向。
量子通信包含了量子力学与经典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在安全性层面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无可比拟的安全性优势。
本文简述了量子通信,给予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分析,详细阐述了量子通信在电力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量子通信;电力通信;原理分析;具体应用引言:作为新兴学科的一种,量子通信的特点在于为信息通信提供安全保障条件,属于基于量子纠缠效应实现信息传递目标的新型通信方式。
从量子通信在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高效、安全是量子通信的关键优势,因此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量子通信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无条件的安全保密通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国家电网高等级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1量子通信简述无条件安全是量子通信的主要特征,这也是其在当下信息环境下可实现绝对安全信息传输目标的重要基础。
因此,基于量子通信的信息安全保障条件,可在量子状态的帮助下对每一次的攻击行为予以侦测,为其在各类基础设施网络通信、金融以及国家层面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完备条件,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初,量子通信概念被首次提出,若从信道层面来看,量子通信包含隐形通信与密码通信两大类。
隐形通信指的是将粒子未知量态传递至另一个地方,此过程中由于量子信道无实物特点使得传输两端将同时发生变化,从而避免隐形信道被发现或破译[1];而密码通信则是将量子状态作为解析信息的密钥,在密钥的传输过程中可对窃听行为予以及时发现。
一次性的加密方式与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其中物理学的相关原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伴随计算、数学能力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却不会对量子通信安全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
2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量子保密通信经由多年发展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验层面来看,均已经逐渐成熟。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特别推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年第18卷第7期1基金项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信息化项目资助“面向城市能源互联网的新型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验证”(SGSHXT 00GCXX 190012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1X(2020)07-001-07 DOI:10.16543/j.2095-641x.electric.power.ict.2020.07.001著录格式:贾耕涛, 倪玮栋, 吴佳伟, 等.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0, 18(7): 1-7.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贾耕涛1,倪玮栋2,吴佳伟1,卞宇翔3,4(1.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上海 200030;2.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3.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000;4.南京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000)摘要: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力通信网络与公用网络交互日趋频繁。
目前,量子计算技术持续突破,电力系统普遍采用的基于计算复杂度的加密算法即将无密可守。
同时,具有理论上绝对安全性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可解决未来计算能力提升带来的风险。
因此,文章提出了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总体架构,并详细分析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针对重大会议保电、“三表集抄”等典型能源互联网业务,进行方案设计及业务接入测试,最后,验证所提架构的合理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信息安全;电力量子保密通信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terconnec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cyber Internet 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bringing out information security threats. At present, power grid encryption algorithms are mainly based on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hich will be crack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computing. Meanwhile, the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oretical absolute security can solve the problem brought by the improvement of computing power. Basing on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a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power gri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system and key technologies that required to be developed are analyzed concretely. Eventually, the application scheme and access test of several typic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businesses, such as major power-securing events and UMRCS (Unified meter reading and charging service) are proposed, which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Key words: energy interconnec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power quantum secret communicatio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Quantum SecureCommunication in Energy InterconnectionJIA Gengtao 1, NI Weidong 2, WU Jiawei 1, BIAN Yuxiang 3,4(1.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pany,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hanghai 200030,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3.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1000, China;4. NRGD Quantum CTEK Co., Ltd., Nanjing 211000, China)0 引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与传统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方式不同,它不是基于数学计算的复杂度实现Цζ 71/71/ζ Ὂ Цζ71/ Ӵ71/ ӴЊ ҫζ ҫЏ ̓ˀ "ˀ #71/ С71/ Сˉҫ̓̓ЊѫЦѫ71/ Сˀ 71/ СЏ ̓Њ ˀ #ˀ "71/ С ̓̓ ˉҫ ̓ҫζ ѫԦ ҫЌҪҮ К5'Ӵ ζ К СС 44- 71/ С6 量子密钥充注系统 ˀ #ˀ "71/ С71/ С̓̓̓ ҫЊ ҫ ѫ ѫ Џ ̓ˀ "71/ С̓ѫk˖ˀ # ˀ "ˀ #ˀ "71/ С71/ С71/ СѫԦ Ի 44- 71/ѫԦ ҫЌҦ ˖ ͗ ґ 9 重大会议保电业务流特别推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年第18卷第7期63)系统测试。
量子密钥分发保密通信系统电力应用方向探讨
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 工程建设与设计1引言量子论所衍生的量子技术目前在应用方面主要分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方向。
量子计算的应用成果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算法,其重要应用方向就是破译现有基于经典密码保密的通信信息,发展非常迅速。
从目前公开的量子计算实现进度来看,年底预计可实现相当于消费级笔记本电脑的计算水平,而国际上秘密开展的技术研究进展不得而知,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量子保密手段将成为唯一在理论上不可破解的保密技术[1]。
并已在多个领域开始示范应用,典型项目有芜湖量子政务网、合肥量子城域网、“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网等,在电网进行技术应用的时机已逐步成熟[2]。
2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广义而言,量子通信是指把量子态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包括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配(QKD)等具体方案。
目前投入使用的量子通信技术都基于QKD方案,而量子隐形传态方案一旦走出实验室,也将会有无法替代的应用前景。
QKD方案是将量子技术引入经典保密领域。
对称密码保密系统逻辑上可分为四种功能,即密钥生成、加解密、密文传输和密钥传输。
QKD系统将原有保密系统中的密钥生成和密钥传输两部分功能量子化,在有效保护和利用现有投资的情况下,以对密钥保护的强化来提升整个保密系统的安全性,可有效抵御量子计算所带来的安全威胁。
该方案各项技术指标目前适合应用于高级别骨干通信网,保护变电站节点间的重要数据,如调度和保护业务的数据交换。
QKD方案未来发展方向如下。
1)距离扩展。
由于光量子能量极低,量子密钥的误码率随距离增加的影响极大,目前在光纤介质中典型应用在100km以内。
目前量子可信中继技术正在攻关,可实现量子通道的低成本长距离扩展。
2)成本降低。
QKD关键装备现在虽已实现实际应用,但因元器件和装备的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产业链未完全形成,导致应用成本较高。
随着国内各行业需求发展,产业链有望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降低装备生产制造成本,从而促进量子通信网的大规模建设。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研究与应用进展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量子保密通信主要利用量子叠加态及纠缠效应,在经典通信辅助下,进行量子态信息传输或密钥分发,在理论协议层面具有无法被窃听的信息论安全性保证。
这种信息论安全性保证源自量子力学中的粒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等固有特性,不是传统数学计算方法可以突破的,也就不能被高速计算机破译密码。
基于此,本文章对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研究;应用进展引言量子保密通信是不同于经典通信的一种保密通信方式,能够在通信双方之间通过量子密钥分发的方式产生完全一致的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基于该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通过“一次一密”的方式加密经典信息,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电力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为了妥善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人们从数据相关的不同属性和维度不断优化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数据库加密及脱敏技术实现对用户信息的保护;从安全态势分析的指标体系出发,研究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态势在线评估系统框架;制定了多层次隔离防护、强管控数据交换的安全策略,以满足电力系统数据的跨网安全传输的需求;针对“云大物移智”与电力物联网的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了体系化的分析,并给出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多层级安全架构的框架设计。
这些研究从体系方面,包括具体的如数据库加密、业务操作权限控制、安全策略等多个方面,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这些方法依托于不同的体系划分、不同的技术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进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体系的复杂性,会带来大量修改工作,带来使用和设计不便。
况且,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在各类电网信息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广泛的互联网连接场景的情况下,传统的信息安全手段,如防火墙、权限管理、以RSA算法为代表的加密技术等无法在飞速提升的互联网算力面前确保电网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电力企业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电力企业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做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维工作,确保电力系统以稳定化形式运行,为人们提供电能基础上,创造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电力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难看出,深入研究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传递过程中,光传输设备需要严重依赖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的辅助和支持,对电力系统通信操作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因此有关领域需加强对SDH技术的探索和应用,确保光信号传递能够稳定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中的光传输设备展开详细论述,力求为光信号的转化与传递提供思路,从而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升级。
关键词:光传输设备;电力系统;通信应用引言与此同时,智能化电网更是让电力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智能化电网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因手抄电表所造成的人力损耗,更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捷,而这些主要依靠于智能化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电力通信、电力控制、调度自动化)在发电、变电、送电及配电等环节的相互协同调度,其中电力通信更是在维持和保护电网稳定性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和现实情况,智能化电网凭借着自身优势深得民心,因此,电网企业要想发展迅猛,只能促进电网系统向着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更新,而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转变传统的建设方案、合理应用通信技术更是必然趋势。
1 电力通信运维面临的挑战(1)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与通信技术愈发融合。
在这样背景下,电力通信网支撑下的业务范围较大,随之用户类型愈发增多,运行维护维度与层级较多,电力通信网故障传播机理具有复杂性,运维风险管控极为困难。
(2)现有电力通信运维工作体系中,各个模块间界面具有模糊性,例如“调、运与检”等,运行模块经常融入检修模块之中。
面临复杂化电力通信网络时,运行模块深入分析调度与检修具有难度性,对电力通信运维工作集约化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
(3)当下市场环境下,电力通信承载业务类型愈发拓展,着眼于数量上升具有较大的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量子保密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采用单光子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来建立密钥。由于单光子不可分割,窃听者无法将单光子分割成2部分,让其中一部分继续传送,而对另一部分进行状态测量获取密钥信息。由于量子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窃听者无论是对单光子状态进行测量或是试图复制之后再测量,都会对光子的状态产生扰动,从而使窃听行为暴露。数学上可以严格证明,若密钥是绝对保密的,且密钥长度与被传送的明文长度相等,那么通信双方的通信是绝对保密的。
图2 量子保密通信设备连接示意
2
量子VPN网关之间通过国网数据网建立点对点IPSec隧道。使用隧道模式,在隧道中传输的业务数据需要经过量子密钥的对称加密处理,而量子密钥的获取是通过量子VPN网关与QKD的即时交互获得。
隧道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先将IP数据包整个进行加密后再加上ESP的头和新的IP头,这个新的IP头中包含有隧道源/宿的地址。当通过ESP隧道的数据包到达目的网关(即隧道的另一端)后,利用ESP头中的安全相关信息对加密过的原IP包进行安全相关处理,将已还原的高层数据按原IP头标明的IP地址递交,以完成信源-信宿之间的安全传输。因此,基于此原理,隧道模式常用于网关与网关之间保护的内部网络,同时亦可用于主机与网关之间的安全保护。而传输模式的原理是在IP包的包头与数据包之间插入一个ESP头,并将数据包进加密,然后在公网上传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保留了原IP头信息,即信源/宿地址不变,所有安全相关信息包括在ESP头中。ESP传输模式适用于主机与主机的安全通信。在设计VPN隧道时,需考虑节点间通信需求,是单个主站对应多个子站,还是多个主站对用多个子站,或是子站间也有通信的需求。
图3 配电自动化业务架构
由于该配电自动化业务只涉及2个站点之间的通信,所以其VPN隧道的设计采用点对点的隧道设计模型,且节点距离较近。网络的量子通道采用管道光纤,量子通信设备采用常规型设备,不需要设置中继节点。另外,光纤属于非架空型光缆,因此采用基于偏振调制的设备且不需要加入偏振反馈模块。
配电自动化组网结构复杂,跨调度数据网和EPON接入网。目前EPON段网络难以提供空余裸纤给量子保密系统,因此将保密段设置在调度数据网边缘,即城区公司主站侧和某区域节点调度数据网边缘。城区公司侧,量子VPN网关物理旁接、逻辑串接人业务核心交换机,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路由实现数据选路。如还有其他业务,也可采用城区公司侧方案旁接。配电自动化数据通过量子VPN网关进行隧道传输,到达对端量子VPN网关后,经对端量子VPN网关解密后转发至目标设备,实现城区公司和某区域重要供电节点之间的配电自动化业务的量子保密通信数据传输。
图1 BB84协议示意
2
电力通信网作为与电网共生并存的第二张实体网络,承载着电力生产、调度、营销、管理等重要业务,是信息时代变革和重塑电网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部分,而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安全的通信加密体系,在电力通信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电力通信网较为复杂,在具体应用于某种业务时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多个方面的设计。
量子保密通信是以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为核心,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通过单光子信号的量子通信协议和“一次一密”的方式,实现用户间无条件的安全通信,极大提高通信传输网络的安全水平。BB84协议是最早提出的量子保密通信协议(见图1),是其他协议的基础,并且最接近实用化。
量子保密通信在电网业务应用的方案研究与设计
摘要:电力通信网作为与电网共生并存的第二张实体网络,其通信的安全性对电网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为出发点,给出了相应的架构设计原则,并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北京城域配电自动化业务中的应用设计了相应的部署方案。该方案满足了电网生产领域中不同的业务需求及高安全等级通信的需求,为类似应用场景提供了参考,并从电力业务应用的角度提出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5
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和攻击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加密方法日益力不从心,而量子保密通信作为新一代的通信加密技术,已完成了所有的理论准备和部分实践应用,且具备了应用到电网业务上的基本条件。本文针对量子保密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架构设计方案,并在北京城域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生产应用领域设计了具体的部署方案,最后对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面对千差万别的各类电网业务,量子保密通信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改进,才能在电力生产和运营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
北京城域电力量子通信保密技术在电网生产领域的综合示范应用项目基于目前已有的北京电力通信网资源,以及“北京城域电力量子保密组网”基础网络建设,通过选取合适的试验应用站点、线路和业务,开展实际环境下的示范应用建设。选取北京城区公司与某区域重要供电节点之间的配电自动化业务,部署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业务数据的量子保密通信传输,验证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在调度数据网上的应用效果。配电自动化业务架构如图3所示。
BB84协议中使用光子的水平偏振态、垂直偏振态和±45°偏振态来实现编码。如图1所示,发送端Alice主要由量子信号源、调制器、随机数发生器等部件构成,根据随机生成的二进制数串吧,生成不同的偏振态单光子作为发送的量子比特。接收端Bob通过量子信道接收单光子信号,随机选择基矢对光子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基矢通过经典信道告知Alice,双方保留基矢相同的部分;最后,双方再通过公开一段量子密钥,来估计误码率和可能的窃听者Eve的存在,最终Alice和Bob共同产生量子密钥。
3)能对多种信息格式进行加密。现有的量子保密通信密通信应用体系主要是与IPSecVPN技术相配合,对IP数据包进行加解密操作,对非IP数据尚无成熟产品方案,而电网中纵差设备间的通信未采用IP包的方式,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量子加密体系。未来可以对量子加密系统进行改进,使其对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都能够进行加密。
0
近年来,陆续发生了乌克兰、以色列电网受攻击等重大安全事件,预示金融、电力、通信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与安全威胁。目前,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主要使用经典保密通信模式或者专网专用、内外网隔离的策略,但各种加密方式的安全性仍然依托于密码算法的支撑,会话密钥被用在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等加密算法中,以保证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但是这种安全性是有条件的,它的密钥预交换共享过程依赖于计算复杂度,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基于传统安全加密机制的网络传输设备也面临着被破解的风险,黑客攻击带来的风险巨大且与日俱增。而量子保密通信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利用量子态的不确定性、不可分割性和偏振性等性质,可以实现无条件安全通信。如果在电网生产领域中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则可以提高电网中的通信信息安全。
2)复杂环境下进行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主要使用独立光传输通道,涉及通信网络改造。目前电力通信光缆部分为架空线路,相对于地埋光缆,量子信号在光缆中传输更易受环境干扰,对量子密钥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电力架空线路及实际应用环境,可以在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中加入偏振反馈装置,然后设计相应的部署方案,使量子保密技术能够适应电力系统各种复杂的环境。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作为信息通信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和前瞻性的工作。但目前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
1)长距离量子保密通信研究。目前量子信号在商用光纤上的成码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能都有一定局限性,一般最大传输距离为50-80km,无法满足长距离加密通信的需求。多家科研机构正在研制能够在光纤中进行长距离密钥分发的量子设备,同时在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发射量子卫星实现天地一体的量子密钥分发,从而使量子保密通信的通信距离增加。
2.1
在进行业务流设计时,要考虑站点两边的设备类型、数据量大小、时延要求和数据量时间发布等方面的因素,针对站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业务系统接入业务应用层,经过量子VPN网关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通过利用国网数据网创建的IPSec隧道转发至对端,再经过量子VPN网关的解密操作还原出未加密的真实数据,到达目的端。其中,需要在原有业务系统与网关之间接入业务交换机,通过在业务交换机上创建VLAN的方式旁挂上量子VPN网关,并将原先的数据流到数据网边缘设备调整为到量子VPN网关加密后再转发至数据网边缘设备即可。量子保密通信设备连接示意如图2所示。
2.3
量子密钥层的量子密钥生成与管理终端(发送端/接收端)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独立的单芯裸光纤,中间可以进行跳接,但不能经过传输或光电转换设备,否则会影响光量子信号。同时,考虑到量子线路的稳定成码条件,对QKD与QKD之间的距离和光纤衰耗也有一定的要求,建议通信距离小于50km,光纤衰减小于13dB。如果通信距离在50km内宜选择常规型设备,50-80km之间选择加长型设备。此外,还要综合线路的隧道和架空等环境条件,架空情况下对风力和气温等不可控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给量子线路的成码率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根据实际链路状况选择是否使用带有快速偏振反馈功能的设备进行纠偏或是采用基于相位调制的量子加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