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重点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重点摘要!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p173~180)
1.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发现狗的消化腺分泌量的变化,与外在刺激
的性质、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之后他作了著名的以铃声、灯光作为外在刺激,引发狗的唾液分泌的实验。其理论为「经典(古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实验设计:
(1)无条件(非制约)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或UCS):本来就可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如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
(2)无条件(非制约)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UR或UCR):由非制约刺激原本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如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
(3)条件(制约)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原本为中性刺激,如与食物相伴或稍前出现的铃声。
(4)条件(制约)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条件作用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亦即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
2.华生(John B. Watson),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张教育万能,其对于行为主义学习
里论,有以下四点要义: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要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点条件作用研究所得行为原则,不但可以了解动物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一切行为,其构成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而反应中,除少数是基本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种刺激
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
(4)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组合成预期的复杂行为,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则(消弱),消除
个体已有之行为。
3.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
(1)强化与强化物(reinforcement):强化作用指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连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映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强化物又称强化刺激。
(2)类化与辨别:类化(generalization)是经条件作用形成条件反应后,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其它刺激,也会引起相似的条件反应。也称刺激类化或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辨别(discrimination)是个体只对条件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
激反应。类化与辨别交互运用,才能构成精准的学习。
(3)消弱与自然恢复:消弱(extinction)若条件反应形成后,虫负担毒出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强化刺激,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应将会逐渐减弱,最后终于消失。自然恢
复(spontaneous recovery)以形成的条件反应如产生消弱之后,若再行提供强化刺激,
条件反应将恢复。如不经强化程序也可能自动恢复,此一现象称为自然恢复,而条
件反应会较先前弱,如长期不再强化,条件反应终将全部消失。
(4)二级条件作用与二级强化:二级条件作用(secondary-order conditioning)形成条件反应后,所采用的条件刺激即可充当无条件刺激之用,与另一条件刺激形成另一个
刺激—反应的连结。而充当无条件刺激的原条件刺激,则称二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s),而一开始的强化则称原级强化(primary reinforcement)以此类推,也可
以形成更进一步的条件作用,称为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4.经典条件作用在教育上的涵义:
经典条件作用式的学习,是刺激替代历程,符合教育上以旧经验为基础,学习新经验的道理。(但对学校的知识学习,较少有应用价值。)
刺激—反应联结,可以解释教育上许多基本学习现象,如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或教室恐惧症。
经由刺激—联结学习到的情绪反应,除负向的情绪外,也可能学习到正面情绪。
经由经典条件作用学到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因刺激替代作用而类化。
消弱法则,可用来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
§操作条件作用(p.181~189)
5.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人称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经由动物实验建构学习定
律者,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他的理论不称行为主义,而称联结主义。他不采用刺激替代的原理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从动物的多种反应中,选定其中某项希望其学习的,每当该反应出现即给予奖赏,加强以后出现的机会。
猫与迷笼的实验。
6.桑代克学习理论要义:
(1)试误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学习的历程,错误会慢慢减少。
(2)三大法则: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多寡而分强弱。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视个体的准备状况而异。
效果律(law of effect):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因反应之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而定。→最主要!
(3)同元素论(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训练迁移(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只有在前后两次学习材料有共同元素时,才会发生。
7.斯肯纳(B. F. Skinner)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创始人,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
8.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
(1)经典条件作用:个体行为中本已具有刺激—反应的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
个体的反应是被动的,故此种条件反应又称反应性反应(respondent response),或泛称反应性行为。
(2)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ming):只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多个自发性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
个体学到对某刺激作固定反应,自始即非该刺激引起,只是个体操作其环境时,所表现的自发性反应之一,称操作性反应(operant response)或操作性行为。9.斯肯纳赋予「强化」操作性定义:视为在条件作用中,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