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越剧《十八相送》、歌曲《化蝶》
教材分析;《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歌曲采用了板腔体唱腔,其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则为下四度宫调对置,曲调特点为五声调式,过门采用七声音阶为主的加花变奏形式。
全曲分为三部分。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
歌曲徵调式,4/4拍,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重复。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歌曲《化蝶》的相关知识(越剧及其起源地、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2、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化蝶》。
3、能根据歌曲各段的情绪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的准确性
资料准备:越剧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播放越剧《十八相送》
问:1)、讲述的是我国哪个民间传说?
2)、根据唱腔曲调判断属于哪个剧种?起源地?
(二) 简单介绍越剧及其相关知识
二、了解掌握《梁祝》主题
1、讲述越剧《梁祝》与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关联
2、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
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片段
4、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呜”音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主题
5、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情绪视唱歌谱,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指导学生解决难点
三、歌曲《化蝶》教学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各段的情绪特点?
2、提示学生根据每段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字(呣、噜、呜、啊)、速度、力度哼唱作品。
一
3、指导学生学唱歌词
难点:第一段“深深爱”、第三段“泪染双翅……翩翩花丛来”等
4、指导学生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强调歌唱中出现的问题。
5、组织讨论,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四、小结成果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单元《化蝶》(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