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在中国与越南都存在着一种广泛而普遍的的宗教文化——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两个国家传统文化和社会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体系和牢固的根基,其触角升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宗教文化伴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延续,经久不衰。

祖先崇拜是一种尊崇祖先亡灵、并认为他们有能力对儿孙保佑赐福的信仰。

宗教学理论认为,祖先崇拜是人类信仰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源于原始人类自然宗教的灵魂观念和冥世观念,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开始形成后,是灵魂崇拜与家族血缘观念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祖先崇拜1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祖先崇拜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宗教形式。

根据文献记载,祖先崇拜至少可上溯至商代.并且绵延不断,流传至今。

几千年来.这个信仰系统不仅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也不断被历代的统治阶层所利用,以达到使其政治地位合法化的目的。

祖先不单是可以被创造。

而且也是可以被更新的,所以祖先崇拜的性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早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血缘血亲建立起一种氏族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典型的管理特点就是家长制,一个家族内的大家长或者叫族长具有极高的权威,在这种模式上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上独具特色的祖先崇拜,把死去的祖先神格化,而不同于希望纯粹的超越的神的崇拜。

1.中国祖先崇拜的特点这种祖先崇拜就是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

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

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有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

越南和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何共通之处?

越南和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何共通之处?

越南和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何共通之处?越南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两国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使得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点。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越南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上的共同之处。

1. 文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是越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文字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的汉字在古代传入越南,直到今天,越南的书写体系仍然有许多与汉字有关的元素。

此外,汉字也是越南现代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越南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越南,儒家文化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维稳以及教育领域,许多越南文人墨客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3. 饮食文化越南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南的炒粉、米粉和馄饨等食品与中国的面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而越南餐中的清汤、辣椒、豆角和柠檬等食材也均源于中国。

4. 传统音乐越南传统音乐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影响。

在越南古典音乐中,许多曲目和乐器都与中国相似,比如“皮黄”和各种古琴、笛子等。

此外,在越南音乐中也流传着许多唐诗词的曲目,这也是两国音乐的重要联系之一。

5. 传统戏剧越南传统戏剧不仅直接吸取了中国的影响,也吸收了中南半岛地区的传统戏剧文化。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和中国的皮影戏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用木偶和皮影表演故事并配以传统音乐等。

以上是越南和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几个共同之处。

尽管两国在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它们所拥有的共通之处实际上反映了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特点和历史渊源。

希望越南和中国在未来的交流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也希望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能够与越南和中国一起共同发展和繁荣。

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

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
同 问 题 就 会 迅 速 升 级 并 成 为 讨 论 的 焦 点 。 在 革 新 的 观 念 冲 击 下 , 曾 被 视 为 落 后 和 迷 信 的 地 方 文 化 和 宗教 信 仰 ,在 全 球 化 的 进 程 中 却 突 然 变 得 重 要 起 来 。 由 于 国 家 层 面 的 文 化 认 同 实 际 上 是 人
民 族 主 义 在 文 化 领 域 可 以 被 视 为 国 家 在 全 球 化 时 代 用 以 保 存 和 维 持 其 国 家 文 化 的 武 器 。 在 越 南 人 类 学 界 看 来 ,祖 先 崇 拜 的 实 践 显 然 是 受 到 这 种 新 民 族 主 义 精 神 的 启 迪 。 关 键 词 : 文 化 认 同 ; 民 族 主 义 ; 祖 先 崇 拜 ; 越 南
义 的 鼓 舞 ,越 南 国 内 的 学 者 开 始 寻 找 有 特 色 的 越 南 本土 文化 ,以便 与中 国文化 相 区别 。除去 上层
建 筑 的 特 征 或 多 或 少 受 到 了 中 国模 式 影 响 ,如 政
通 常 把 越 南 人 的 文 化 认 同 看 做 是 中 国 模 式 的 复 制 品。 由于历 史 因素 ,越南 的政 治体 系一 直 受儒 ①
家 思想 的影 响 。即使 在越 南完 全被 西方 殖 民者统
治 的 时 期 ,越 南 的 知 识 分 子 和 上 层 人 士 还 是 希 望
回 归 到 中 国 的 价 值 观 和 价 值 模 式 中 ,并 试 图 通 过 发 扬 儒 家 思 想 来 寻 找 政 治 和 社 会 支 持 , 同 时 希 望 通 过 儒 家 思 想 来 强 化 他 们 的 民 族 精 神 。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人 们 常 常 儒 家 思 想 来 定 义 越 南 的 原 因 。 然 而 ,2 世 纪 7 年 代 末 至 8 年 代 初 中 越 0 0 0 关 系 紧 张 的 时 候 , 反 对 把 越 南 人 的 文 化 认 同 视 为 中 国 模 式 的 复 制 品 的 言 论 开 始 出 现 。 受 到 民 族 主

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看中国文化统一性

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看中国文化统一性

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看中国文化统一性作者:韦福安么加利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02期【提要】考察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是“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

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与东南沿海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区域原住民都有文化渊源,反映了春秋以来南部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文化统一性形成的历史图景。

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主题的蛙图腾崇拜,吸收了仰韶文化蛙图腾崇拜元素而形成且独具地域特色;在民族分分合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骆越及其后裔的蛙图腾崇拜也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北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

“一统多彩”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一种在地表现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蛙图腾崇拜;中国文化;统一性【作者】韦福安,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学教授;么加利,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重庆,400715。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2-0166-0008支撑起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连贯性的是中国文化统一性,而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因此,考察其不同在地表现形式,是认识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人类学家华琛从对中华帝制晚期的东南沿海区域民间信仰仪式研究中观察到,受到官方支持的神明成功在地方上推广、普及并最终合法性取代“土著”神明,他由此提出了神明“标准化”的命题,并视之为中国文化统一性的达致方式,这一方式同时又给地方不同层级的人建构自己对国家认可神明的多样性留下了表述空间,他认为,这一文化体系的“弹性”彰显了“中国政府对于文化整合的天才之处”在于“国家强加的是结构而不是内容”,或者说“国家倡导的是象征而不是信仰”。

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越南是个神秘的国度,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且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越南再不断地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主要从语言,影视及其他方面等进行解析。

一、语言联系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人民”、“欢迎”、“伟大”“政府’、等等。

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

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

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再如:越语中的trang,除了汉语词原义的“村庄”、“庄严、“妆饰”等意思外,又增加了“页码”、“平整(土地)”、“清理”等词义;越语中的can,借自汉语“干”、“肝”的音,在越语中除了汉语词的原义外,又增加了“干连”、“连接”、“劝止”等意思。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同原同词意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没有什么联系。

如“BoYTe(卫生部)”,是借用汉语“医剂部”的音;“VuBaoch1(新闻司)”是借用汉语“报志务”的音。

二、影视魅力中国制造的电视剧在越南很“火”,从《三国演义》到《武媚娘传奇》,《何以笙箫默》。

其中,《微微一笑很倾城》在越南的点击量最高。

我国的电视剧在越南不仅引起疯狂追看,他们还翻拍,如越南制造的《还珠格格》、《神雕侠侣》、《西游记》,《武媚娘传奇》,《花千骨》等纷纷现身网络。

如:《西游记》---越南版唐僧与中国版唐僧。

他们的造型和服装与中国原版《西游记》相比显得太过粗糙,但剧情却和原版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歌曲是《敢问路在何方》的童声越南语版,但中间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里面小悟空和群妖的一段街舞表演非常逗乐。

越南的文化

越南的文化

4、天主教
早在16世纪,西方传教士就到达越 南传播天主教。开始发展很慢,并遭遇越 南封建统治者的严厉禁止,因为他们视儒 教为正教 把天主教视为邪教。法国殖民者 入侵越南为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 件。目前越南全国有天主教徒三百多万人。
越南文字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1、使用汉字时期(13世纪前)。从公元前 200多年到13世纪汉字独领风骚。如前所说,在汉字 传入越南之前,越南尚无文字。随着中国封建王朝 在越南实行郡县制统治,汉字开始在越南使用,成 为越南唯一的文字。这就形成了这么一种状况,人 们说的是自己民族的语言,而读书写字却用汉字, 这是很矛盾的。人们苦于没有表达自己民族语言的 文字。于是渐渐的有人仿照汉字的形声,假借、会 意等造字方法造出了一种记录越南语的文字叫喃字, 一开始只是零零星星地出现,多数是用在一些地名、 人名上,后来渐渐发展,形成体系。
1、儒教:
严格说起来,儒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被人们视 如宗教。随着汉字传入越南,(特别是公元前111年汉朝在越南 设郡县制以后),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汉文化也传入越南。儒 教在越南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成为越南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最盛行时,封建统治者把它视为国教。它对越南的思想、文化、 教育、风俗习惯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越南各地都有文庙、 文祠、文址等供奉、祭祀孔子的建筑(河内的名胜古迹之一就 是文庙,除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等圣贤外、还有进士碑,刻着历 届科举考试中进士者的名字)。儒教对越南的影响已深深扎根 于越南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如儒教最重视祭祀祖宗,到现在, 河内几乎家家都设祖宗牌位,节日忌日不用说,就是每月的初 一、十五也都烧香,摆祭品供奉。
1、使用汉字时期(13世纪前) 2、汉字、喃字并用时期 (13-19世纪末) 1、汉字文学 2、喃文文学

中国和越南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越南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越南的文化差异中国和越南是两个地理上相邻的国家,虽然它们在文化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探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1.1 价值观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家族价值观念,崇尚孝道。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往往以家庭的荣誉和利益为重。

而越南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他们更看重个人的成就和责任。

1.2 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平衡和谐,追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

越南文化则更加注重实践主义和务实。

他们强调解决问题和追求利益的实际效果。

二、社交礼仪的差异2.1 面子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问题,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和社交活动中。

他们会尽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避免引起尴尬和冲突。

越南文化中也存在面子观念,但相比之下不及中国人重视。

2.2 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礼节,他们通常会使用尊称和敬语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越南人则更加直接和开放,在交流中使用称呼亲密和直率的语言。

三、饮食文化的差异3.1 食物口味的差异中国菜以其多样性而闻名,有麻辣、酸甜、重油腻等不同的口味特点。

越南菜则比较清淡,强调新鲜和健康的原料。

3.2 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团圆饭,重视家庭聚会和共进晚餐。

越南人更倾向于随意吃饭,他们习惯在路边摊和熟食店吃饭。

四、宗教信仰的差异4.1 佛教与民族宗教中国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也有大量的佛教信徒,但他们还崇尚一些本土的宗教信仰。

4.2 儒家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儒家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越南,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并不如中国那样深入人心。

五、节日和传统的差异5.1 春节和新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团圆。

越南也庆祝农历新年,但庆祝方式和中国有所不同。

5.2 其他传统节日的差异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而越南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越南独立日等。

文化间身份认同的认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

文化间身份认同的认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


总结:
• 该研究通过确定主题的小组访谈,了解到在华越南留学生强烈
的身份认同意识以及对中国人大文化意识的不满。
•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交织碰撞,既彼此影响又保持自 己本色的独立。因此,了解彼此的立场和思维方式是必要的, 而这种了解的前提是培养开放的心态和跨文化敏感意识。掌握 东方“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对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 事实上,“绝对平等”是一个理想而不现实的状态,但人们可
以增强对彼此认知的敏感和意识,允许差异和不同,从而达到 东方文化理念的高境界-和而不同。

3、越南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也显示出弱小文化群体的心理特征 • 研究者发现当人们内心深处因有一种身份认同的威胁时,便将 自己放在一种容易被伤害的位置上,产生一种消极结果期望值 和刻板印象,并寻求外部群体的行为来与之吻合和确认( Pettigrew, 1979; Ting-Toomey, 1999)。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卑 导致的恶性循环,也是一种偏见在阻碍自身与外界的交流。
• 我注意到,金荣渊的一系列论文一直在强调宏观的、动态的跨文化适应与跨 文化身份的建立,但是,她对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跨文化身份建立缺乏阶段 性分析。 • 文献综述
• 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实证的方式设计并收取了330份来自57
个国家的留学生的调查问卷,并将这些学生分为四个类别:“刚到中国”、 “来中国一年”、“来中国两年”、“来中国三年以上”,了解学生们跨文
• 跨文化沟通能力(认知、情感、行为)

留管人员会用到的研究方法:
• 访谈(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小组/焦点、深度)
• 观察(隐蔽观察、参与观察)
• 笔/摄录(纪录被研究者微小的变化,发现一瞬间的自然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演进在20世纪初的中国,自惭于处于弱势地位,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思考如何使国家崛起,于是一场新的文化运动逐渐兴起。

这场运动不仅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促进了被压迫的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新诠释。

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认同与民族意识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践与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认识到,中国一直沉睡于传统文化的笼罩下,民众的知识面很狭窄,造成了国家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于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推动一些新的方向来代替旧有思想观念。

在这个时期,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了人们大量思考的问题。

发起者们力图打破封建制度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思想特质,唤醒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并展现一种新的民族面貌。

在这场运动中,崇洋媚外的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大量的青年学生,因此新文化运动首要的使命之一即是通过翻新传统文化和寻找民族精神的本质来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这些运动的激进者们认为,要想真正地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必须先打破旧有的文化思维模式,接纳全球主流的思想,开展广泛地文化交流并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1916年,周作人发表了关于“故乡意识”的一篇文章,从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的要素。

周作人指出,中国的文化认同不应该建立在传统的义和团思想以及民族情绪上,而应该建立在对中国的抽象认知上。

而这个抽象的认知应该包括一些通常被忽视的方面,比如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征等等。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周作人的这个论点是作为中国文化认同观点的一个重要进步。

他提出的主张一方面解决了民族意识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学术平台。

为了更好地把中国引向现代文化,文化运动的激进者们开始寻找一条符合本土文化的现代路径。

在1915年的“五·四运动”,唐君毅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口号,指出应该自主创造中国的现代文化,而不应该把自己完全引向西方。

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探索

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探索

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探索作者:黄腾云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展开相关探索,包括汉字传入越南促进文学传播、儒家思想对越南文学的思想影响及推动越南文学发展进步,从三个方面深度剖析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越南文学;中国文化;文学作品引言:越南在历史当中有较长一段时间隶属中国藩属国,即使后期脱离中国,但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仍然难以摒弃国家的文学影响。

在对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探索期间,通过众多越南历史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文学传播、文学思想、文学发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是本文探索重心。

一、文字传入促进越南文学广泛传播越南是临近中国云南、广西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北宋时期以前隶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在归于我国以前该国家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当地语言与中原地区差异较小。

从我国秦朝始皇帝征伐该地开始,部分中原族群开始转入越南地区生活,汉字的传入和汉语的使用,对越南文学的发展起到长期促进作用。

公元前203年,秦朝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更促进了当地人民汉化的发展趋势,而后赵佗更在南越国建立汉制郡县,让郡县内部人民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字和文化。

在历史资料调查中发现,越南地区的人们曾使用过将近两千年的汉字,上至国家各级官员,下至地方百姓,都在广泛使用汉字进行交流。

从汉字传入越南地区对越南文学的影响角度来看,该地区古代较为著名的《大南实录》、《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越史记全书》以及越南民间百姓广为熟知的《平吴大诰》、《南国山河》等文学作品都是用汉字书写而成的。

其中,《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和《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南国山河》在越南地区家喻户晓,被誉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除此之外更有许多由汉字记载的壮阔文章被收录到当代越南初中语文教材当中。

由此可见,汉字的引入对推动越南文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汉字不仅能够提升越南文学作品的词汇内容、造句质量、传播范围,还可有效促进中越两国之间的交流联系[1]。

中国宗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

中国宗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

中国宗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
华琛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7(000)002
【摘要】<正>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研究的是文化生态学,这个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探讨。

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实地调查。

因此,我和我的夫人华若壁(Rubie S.Watoon)在香港新界农村住了三年,调查研究那里的宗族关系,我研究新田村的文族,她研究厦村的邓族。

下面拟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国宗族历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美国,人类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学研究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本人与研究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许多学者都有密切交往。

最近我要出版两
【总页数】4页(P70-72,79)
【作者】华琛
【作者单位】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人类学中国宗族研究的嬗变与创新 [J], 刘芳;刘树奎
2.南部中国乡村都市过程及动力--回访和人类学再研究的意义之三 [J], 庄孔韶
3.一位人类学家的历史观与历史研究——基于《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
[J], 翟淑平
4.一位人类学家的历史观与历史研究——基于《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J], 翟淑平
5.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举行座談会——批判刘节先生反对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級斗爭理論的錯誤观点 [J], 李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

一、主张以复兴传统文化来重建文化认同
二,将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相对立
•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国的现 代性是外来的,其异质性与民族文化精神格 格不入;二是现代性所造成的问题自身难以 解决,需要复兴东方文明去拯救
三、将文化认同与全球化相对立
• 全球化”是当下最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全球化是无需争 辩的事实,资本、信息在跨国流动,生态、环保、能源、传 染病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大片、麦当劳、摇滚在 全球流行……另一方面,究竟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 意味着什么,对此,人们却莫衷一是
利与弊?
video
想说的话
• 文化与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代人绝不可 能以古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复兴传统文化缺乏现实 基础,更不可能以此重建文化认同;理性地权衡历史 与现实,只能立足于新文化传统,创造出既有民族 “自性”,又有全人类“共性”的新文化,才能建构 起真正的文化认同;在重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该 理性地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总之,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 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 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 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 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 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 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谢谢大家
16英语2班 陈雅茹 季缘秋
论文化与国家,民族认同
question
• 大家认为什么是文化认同呢?
question
answer
文化认同的概念

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

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

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越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宗教以及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早已渗透到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对其生活、风俗及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越南的民间信仰中,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会深入探究这一信仰,并通过五个例子来证明其信仰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一、信仰的渊源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是越南古老民间信仰中最为重要的信仰之一。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越南的古老文明中,人们就已经信仰各种神灵。

越南的中原地区古代属于扬子江文明的文化范畴,这一地域的民间信仰深受该地区的古代文化影响,也深受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在中原地区,人们崇拜唐玄宗当年派遣的唐僧,相传有一神灵就是由唐僧转化而来。

越南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信仰也因此得以延续。

该信仰是贯穿越南整个历史文化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至今仍然为越南人民所广泛信仰。

二、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的概述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信仰的核心是中越两地祖先的英灵以及地方神灵。

在这些神灵中,最为重要的是乐成姬神、庙公、阮翁等神灵。

这些神灵均是不同时代被越南人民奉为神明,他们来自各种来源,有些来自于风俗、民间的传说,有些则是基于历史人物,经过时间的积淀和舆论的传播,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灵。

在越南民间信仰中,信徒在祭祀这些神灵的同时,还会展现出对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高度敏锐性和判断力。

三、例子1:庙公信仰庙公信仰是越南人民在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信仰。

在越南传统文化中,庙公是指各地方的男性神灵,其中以中部和南部地区最为盛行。

越南人认为,庙公是地方神明的代表,能够驱灾避难,保佑平安宁静。

庙公信仰在越南的各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河内的庙会中,信徒会在庙旁献上“信吃”,盛装饰品及纸钞,庆祝庙公的诞辰、救灾、医病等等。

四、例子2:乐成姬神信仰乐成姬神是越南古代非常重要的神灵,她被尊为海神的女儿,是整个越南地区祭祀的主要神灵之一。

越南共产党自越共六大以来在民族问题上的调整与变化

越南共产党自越共六大以来在民族问题上的调整与变化

越南共产党自越共六大以来在民族问题上的调整与变化作者:李亚男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越南整体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处理好各个民族间的关系及所出现的民族问题,越共六大以来,越南共产党在民族问题纲领、民族关系、民族工作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通过调整,巩固了越南社会主义阵线,为实现全民族的大团结提供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越共;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工作主题一、越共民族问题纲领的变化越南自独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加强了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特别是革新开放以来,针对当前所出现的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上的变化,越共适时地进行了对民族观的调整。

越共八大提出:1.建设富有民族本色的先进文化。

一切文化藝术活动旨在建立与弘扬富有民族本色的先进文化,从思想、道德、心灵、感情、生活方式等方面培养越南人,为社会发展建立健康的文化环境。

继承和发扬民族的精神、道德和审美价值,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提高民族文化本色,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萃,丰富越南文化,把越南建设成为富有民族本色的国家。

2.实现民族大团结,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及其作用。

在国家建设事业的新时期里,团结越南民族大家庭中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各界、不同年龄的个人,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进而巩固越南的独立和统一,实现民富国强。

越共九大指出:1.“发挥全民大团结力量。

继承民族的宝贵传统。

建设民族大团结是整个政治系统和全社会的责任。

民族和各民族团结问题在革命事业中居于战略地位。

”2.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反对大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克服民族自卑成见思想。

3.“严禁利用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违反法律,违反国家政策,煽动分裂人民群众,分裂各民族,骚扰和侵犯国家安全的活动。

”越共十大指出:“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继续革新越南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大团结是全民族的、整个政治系统的事业,领导核心是党的各级组织,它通过多种措施和形式来实现,其中首要的是党的方针和国家政策、法律。

论国家认同_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_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_韩震

论国家认同_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_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_韩震
[ 收 稿日期 ] 2009—10—29

[ 作者简介 ]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主任。 [ 基金项目 ]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十一五” 项目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06BaZX023) 。 ① ② [ 荷兰 ] 克里斯 • 洛伦兹: 《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9 年第 7 期。 英国学者安东尼 • 史密斯指出, 冷战结束之后, “种族民族主义取代了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地 位, 成为全世界社会运动和政治理想的基础和语言。 ” ([ 英 ]史密斯: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 龚维斌、 良警宇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文版序, 第1页) 约瑟夫 • 奈也指出: “散布全球、 并经常发生在国家内部的对立种族间冲突有可能成 为冲突的主导形式。 冷战结束以来发生的近 30 次较大冲突几乎都爆发在国家内部。 这些冲突最有可能出现在固有帝国崩溃的地 ” 他还说, “亨廷顿认为, 地方自治主义和相互竞争的认同是冷战后冲突的一个主要根源, 此 区— 如非洲和前苏联的边缘地带。 言非虚。 但是, 他只抓住了认同冲突分析的一个维度或一个层面。 宏大文明内部的认同冲突远远多于它们之间的冲突。 例如, 两伊 战争是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国家间冲突。 ” ([ 美 ]约瑟夫 • 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 , 门洪华译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77、 87 页) 另外, 任由民族主义泛滥, 也会危及世界安全和秩序。 借用美国前国务卿沃伦 • 克里斯托弗1993 年在 《纽约时报》 所说的话 讲, 如果当代民族主义的激情未加抑制地一直燃烧下去, “那么我们就会有 5000国家, 而不是现在我们拥有的100 多个” 。 (转引自 [ 美 ]弗格森、 曼斯巴赫: 《过去是未来的前奏? 全球政治中的认同与忠诚》 , 载拉彼德、 克拉托赫维尔: 《文化和认同: 国际关系回归 理论》 , 金烨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53页) 因此, 在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不能不警惕台湾的独立倾向, 也不能不关 注在新疆、 西藏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问题。

祖先传说与族群认同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祖先传说与族群认同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民国年间,恩施《谭姓宗谱序》在谭 姓佘氏祖婆传说前面续上一段汉族起 源:“粤稽吾姓,后稷发祥,系出谭子,以 国为氏,称弘农郡。 吾族祖自万江,……
于民国甲子年邀约族人,历叙本源,始祖 籍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州大栗树人 氏。 麒麟鸾凤,始自四祖分支。 至元末明 初,麒公自江西而迁楚北,再由荆州石码 头徙居巴东落婆坪,传至绪公,妣佘君, 生祖八人,分属八坪。 ”
2009 年第 4 期下半月·总第 426 期 33
学术园地
XUESHUYUANDI
有 大 量 汉 族 文 化 的 烙 印 ,如 “梦 鹰 孕 子 ”、 “饿 马 摇 铃 ”、“悬 羊 击 鼓 ”的 典 故 、天 地 人 三合的观念均受汉文化影响。 故事中所 提 及 的 “包 谷 粑 粑 、稻 种 和 镰 刀 ”,反 映 鄂 西南山区农业垦殖活动。
改土归流近二百年以后, 在民国恩 施县《谭姓宗谱序》中,本地谭姓宗族按 汉族谭姓谱系重新调整谱系结构, 认同 汉族谭姓始祖周朝谭国国君为始祖,郡 望为宏农。 还以明清以来湖广填四川的 故事套路, 来表明他们是由江西吉安府 吉水县大栗树迁到荆州石码头, 再迁入 巴东。 然后再嫁接上本地谭姓传说中的 佘婆婆和八子分居八坪的传说。 但原“谭 天飞墓碑” 中为谭姓宗族所尊崇的始祖 谭天飞却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表明本地 土著谭姓宗族为了能抹去少数民族痕 迹, 编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系源流来证明 其汉族血统,并尽力削弱土著文化表征, 降低了佘氏婆婆的太祖地位, 抹去谭天 飞的始祖名号, 以求与汉族谭姓宗谱保 持一致。 这些复杂的编造行为表明,鄂西 南土著谭姓在族群认同上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
(作者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006 级博 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夏 苗
34 2009 年第 4 期下半月·总第 426 期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一、民族性诉求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国民呼吁逐渐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导地位。

随着苏联及其卫星国的解体,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减弱,于是民族认同和民族自决问题凸显。

这个国家信奉自由市场还是计划经济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国界划在哪里,谁被包容谁被排斥,用什么语言,认可什么宗教,提倡什么文化。

几个世纪前的战争突然具有了新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日益成为各群体之间种族冲突的象征,而这些群体在最近的历史中一直相互支持,尽管这只是表面上的和谐。

在本文撰写期间,许多观察家认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间的残酷内战预示了许多曾经形成苏联帝国的地区的命运。

与此同时,西方那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国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很多群体声称现有的国家政治已经侵犯了他们的身份,忽视了他们的合法诉求。

处于自由地位的人不确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他们可能同情不同民族应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对民族主义在实践中采取的尖锐、有时几乎是种族主义的形式感到不满。

所以,当人们问如何解决人口混居或者两个民族都主张同一地区为自己领土(比如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说什么也做不了。

有些问题可能证明是无法解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认真思考国籍的性质及其要求的合法性可能有助于我们得出有效的结论。

我们遇到的问题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首先是关于边界的问题,即如果有边界的话,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小的政治单位的边界应该定在多远才符合民族区分。

每个民族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国家吗?一个现在隶属于一个多民族大国或帝国的小民族,什么时候才能合法分离,建立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可以在某一部分共享国籍的基础上合法合并邻国吗?当我们想到国籍和民族主义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会首先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种问题在实践中往往会导致最悲惨的冲突,但国籍也导致其他重大问题。

第二是关于国家主权。

如果我们重视民族自决,主张每个民族都应该享有政治自治,那就意味着必须有自己的统治集团。

人类学知识:祖先崇拜与人类文化

人类学知识:祖先崇拜与人类文化

人类学知识:祖先崇拜与人类文化人类学知识:祖先崇拜与人类文化祖先崇拜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崇拜祖先,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意义却是类似的: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以及对自身身份和文化传统的认同。

祖先崇拜是由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尊重演化而来的。

在古代,当人们失去亲人和朋友时,通过崇拜他们来安慰和纪念他们。

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祖先崇拜成为了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传统。

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都是家族和宗族的一部分。

祖先被认为是家族和宗族的创始人,并扮演着保护和引导家族和宗族走向成功的角色。

家族和宗族会为祖先修建坟墓,为祖先举办祭祀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家族和宗族传统的一部分,也是加强家族和宗族凝聚力的途径。

除了家族和宗族的祖先崇拜,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祖先崇拜。

例如,有些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是针对特定的人物,这些人物被认为是历史上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品德被用来教育后代。

在一些文化中,祖先崇拜的对象不单只是亲戚和朋友,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某些物种。

祖先崇拜对于人类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祖先崇拜,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传统,传承了一些古老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些是一个文化传承下来的精华。

祖先崇拜也加强了家族和宗族等群体的凝聚力,让这些群体更加团结和坚强。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祖先崇拜的传统也在逐渐淡化。

一些年轻人对祖先崇拜缺乏兴趣,而且由于科学和社会进步,对死亡和神秘的恐惧和尊重也不再像古代那样浓厚。

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反思这种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传统是否被保留下来,祖先崇拜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将永远存在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

总之,祖先崇拜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祖先崇拜可以增强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让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祖先崇拜的传统在逐渐淡化,但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越南和中国在文化交流上有何不同?

越南和中国在文化交流上有何不同?

越南和中国在文化交流上有何不同?1. 历史渊源不同越南和中国的历史渊源不同,导致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而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2. 文化风格不同越南和中国的文化风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仪式,有着严谨、庄重的特点,而越南文化则更加开放和灵活。

越南文化对于自然更加敏感,讲究自然和谐,注重平衡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秩序和规矩,讲究尊重和规范。

3. 饮食文化不同越南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菜品和烹饪技术,注重烟火味道和食材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有着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

而越南的饮食文化则更加注重新鲜和轻盈,讲究低脂、低热量、低糖的营养搭配和口味协调,同时也有着富有创意和时尚的特点。

4. 社交礼节不同越南和中国的社交礼仪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讲究礼尚往来、和谐共处,重视人际关系和交际技巧,而越南的社交礼仪则更加简约和自然,讲究真诚和互惠。

越南的慢文化也在社交礼仪中有所体现,越南人比较倾向于缓慢地交流和相处,注重感性和亲和。

5. 艺术传承不同越南和中国的艺术传承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艺术形式多元、深厚,艺术家们讲究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无畏的承诺和永不放弃的态度。

而越南的艺术形式则更加简洁和清新,注重自然和心灵,同时也有着坚守信仰和寻求意义的特点。

越南音乐、舞蹈和绘画都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更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

综上所述,越南和中国在文化交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两国历史、地理、习俗和风格的不同,同时也体现了两国文化之间的独特魅力和互补性。

仅通过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并推进文化世界的发展。

越南的宗教信仰探索佛教和儒教的影响

越南的宗教信仰探索佛教和儒教的影响

越南的宗教信仰探索佛教和儒教的影响越南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佛教和儒教对越南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越南的宗教信仰,并重点分析佛教和儒教在越南社会中的作用。

一、越南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越南的宗教信仰多元且包容,佛教、儒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宗教在越南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中佛教和儒教是越南宗教信仰的两大主流。

二、佛教对越南社会的影响佛教在越南的影响力较为深远,佛教教义强调慈悲和法喜,符合越南人民的价值观念。

佛教塑造了越南独特的文化和道德体系。

在越南社会中,佛教寺庙是重要的城市和乡村地标,承载着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1. 佛教的中心地位佛教是越南主要的宗教之一,许多越南人信奉佛教并参与佛教活动。

在越南社会中,佛教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佛教团体在社会事务、慈善救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谐与善良树立了典范。

2. 佛教与越南文化的融合佛教对于越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对越南文学和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越南的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中,佛教主题广泛存在,体现了佛教对越南艺术的深刻影响。

三、儒教在越南社会中的地位儒教是越南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越南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儒学强调品德修养、家族礼仪和社会秩序,对越南社会的道德和伦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儒教与教育体系受儒学影响,越南注重教育,将其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手段。

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接受儒学思想的熏陶,培养自律、孝顺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2. 儒教对社会秩序的塑造儒学的核心理念强调忠孝尊亲和社会秩序,这在越南社会中得以体现。

社会中重视家庭和睦、严守礼法的传统,与儒学的价值观相契合。

这种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四、佛教与儒教的融合与共存尽管佛教和儒教在思想和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冲突,但在越南社会中,佛教和儒教实现了融合与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战线 2010年第4期第36卷 4,2010V ol 36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越南∀阮文政著,王晨娜,张家奇译*摘 要: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

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民族认同问题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革新的观念冲击下,曾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由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在越南民族主义思想中就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把祖先崇拜实践视为民族认同的象征,反映了越南人类学者和国家政要对祖先崇拜实践所赋予的全新意义。

有理由相信,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可以被视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用以保存和维持其国家文化的武器。

在越南人类学界看来,祖先崇拜的实践显然是受到这种新民族主义精神的启迪。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主义;祖先崇拜;越南一、文化认同与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越南正按照自己的道路向未来的全球化经济迈进。

面对区域化与全球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热烈的讨论,那就是:什么是越南人的文化认同?它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意义?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它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外国学者通常把越南人的文化认同看做是中国模式的复制品。

#由于历史因素,越南的政治体系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即使在越南完全被西方殖民者统治的时期,越南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还是希望回归到中国的价值观和价值模式中,并试图通过发扬儒家思想来寻找政治和社会支持,同时希望通过儒家思想来强化他们的民族精神。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用儒家思想来定义越南的原因。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越关系紧张的时候,反对把越南人的文化认同视为中国模式的复制品的言论开始出现。

受到民族主义的鼓舞,越南国内的学者开始寻找有特色的越南本土文化,以便与中国文化相区别。

除去上层建筑的特征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模式影响,如政府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这个研究途径主要关注大众文化,把民间生活视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正是基于这种民族精神,在越南青铜文化和古代青铜鼓的起源问题上,越南学者和他们的中国同行发生了激烈的论争。

这一争论持续了好几十年,只在两国间的边境局势稳定下来时才逐渐缓和。

&现在,有关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向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深层整合过程中,又一次成为热点。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儒家思想的争论中,村落文化或青铜鼓已经不再是被关注的重点了。

学者们意识到,需要寻找越南文化认同的新象征,这个象征可以帮助巩固越南民族精神并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祖先崇拜实践被视为∃国教%,同时还被视为新越南文化认同的符号。

从宗族本位和家庭本位的信仰实践来看,祖先崇拜的观念被视为举国民众所持有的一种普遍信仰。

进一步地,越南英雄传说中的人物∃雄王%(H ung K ings)被尊为∃民族祖先%而受到膜拜,对他的纪念日被越南政府认定为重要的国家节日。

可见,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在国际整合的过程中被扶持起来的一种* #作者简介:阮文政(Nguyen Van Ch i nh),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越南河内, 10000);王晨娜,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91);张家奇,同济大学电信学院博士(上海,200092)。

A lexand erW oodsi d e,Viet nam and t he Ch i n ese M odel:A Co mparative S tudy of N guye n and C h(i ng C i v il G overnm e n t in t he F irstH a l f of t h e N inetee n t h Century,Boston:H arvard Un i versity Pres s,1988.新的文化认同所重构了。

可以想象,经济整合和全球化带给了越南文化一个真正的挑战。

在世界共产主义解体之后,越南所追求的国际主义就变成了历史,越南可能最终将走向民族主义。

曾经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革新观念的影响下,在全球化面前,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追根溯源,崇尚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巩固民族国家的力量,已经被定位为越南在世界整合进程中的文化战略。

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将检视新近在越南媒体和文化人类学界的相关讨论,重点是讨论祖先崇拜的实践,以便理解民族主义是怎么影响同时代人的文化阐释。

二、祖先崇拜与越南民众的文化认同回想起我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个老师问我信仰什么教,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他:我不信任何教。

他又问我的家族是否崇拜祖先,这很触动我。

确实,据我所知,在越南不仅我的家族有崇拜祖先的活动,而且大多数越南人家都有;不仅崇拜已故亲人,还保持着氏族中男性成员捐助大量钱财作为祭祀资金的习惯。

很显然,在每个越南家庭中,祖先崇拜都是司空见惯的以至于大家都没意识到这也是信仰习俗。

我开始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谁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大多数越南人都不把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当成宗教信仰习俗?为什么在祭祀祖先时,没有把它视为信仰行为?可以说,越南各民族人民#都普遍践行着祖先崇拜。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所有的K i n h族家庭都有祭祀祖先的习惯,甚至包括佛教徒和基督徒。

除了每年官方确立的祭奠亡灵的日子,有超过1/3的人每天都会在祖先的祭坛上烧香,而其余2/3的人也会在阴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上香。

记录已故家庭成员的去世日期并拜祭他们的陵墓、保持家族谱系以及对共同氏族祖先的祭拜,在各地演变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战后以及国家的宗教政策开始放宽松以后。

法国学者Leopold C ad i e re(1869~1955),几乎花了一辈子时间研究越南宗教。

他发现,在越南,对祖先的崇拜已经融入了越南人的日常行为中,人们始终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一直陪伴并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根据Cad iere的观点,在越南人的思维方式中,家庭的含义有一个大的外延,它既包括活着的家庭成员,也包括他们已故去的亲人。

人们认为,死者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并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生者的行为。

&C adi er这一研究成果的价值得到了越南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并影响至今。

越南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D o Duy Anh把越南人的祖先崇拜习俗归因于关于人的灵魂和生命元气的复杂观念。

灵魂是一种不可见的意识,而元气就是意识的归宿。

当一个人死后,他的躯体入土,而灵魂则脱离躯体在空气中弥漫。

因此,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消亡,但其灵魂却仍然以隐形的形式存在。

灵魂被认为是不朽的,当一个人死后,他的灵魂依然沉浸于家庭生活,继续照顾孩子以及身后的一切事情,以托梦的形式保护和警告生者。

所以,祖先崇拜的本质是建立在相信死者与生者有相互关联且互相帮扶基础上的。

D o Duy Anh认为,死者的周年祭宴,是沟通生者与死者的一种方法。

∗尽管对死者的崇拜主要是源于灵魂不朽的观念,但其同时也可以看做是起源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担心被灵魂惩罚,对逝者的怜悯和崇敬等。

但遗憾的是,尚未见相关的系统研究成果。

尽管还流传着一些其他有关祖先崇拜起因的说法,但很显然,这种习俗主要起源于人们相信家庭、部族中的死者与生者间还存在联系。

这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已久并依然在世界上许多文化和宗教中存在的信仰。

然而,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对死者的崇拜仪式是不一样的。

在越南,随着社会的进步,祖先崇拜的形式和仪式被广泛认知,并添加进了新的内涵,尤其当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意识形态渗透全国的时候。

越南祖先崇拜的仪式和观念均受到上述三种文化模式的影响。

我们看到,越南各民族的祖先崇拜仪式和祖先的祭台安排,基本遵从于中国的儒家规范。

常见于中国祭台上的祖先牌位,也可以在越南许多庄严的祖先祭台上见到。

尤其是,像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把他们的族谱放在祭台上,作为纪念死者的一种方式。

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像尊敬生者一样尊敬死者,这就包括为死者准备诸如酒食、衣物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祭祀品。

但是,儒家思想最大的影响是对祖先崇拜意思想战线 2010年第4期第36卷 4,2010V ol 36# &据2009年的统计,越南的人口有85789573人,是南亚第3大人口大国,在世界排第13位。

官方对整个越南民族成分的划分显示:在越南总共有54个民族,其中K i nh是越南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总人口的86%。

越南的官方语言是越南语。

L eopol d Cad iere,C royances et practiques religieuses d es Vie t nam ie n s,Saigon:Soci ete des et udes I ndoch i noises,1958.义的观念的影响。

越南人相信这是他们子女践行孝道、对祖先表达崇敬之心的一种方法。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孝%,孝道规定子女以尊敬和照顾自己的父母为义务。

因而,子女对父母的职责超越了宗教信仰变成了道德和伦理,这就帮助提升了祖先崇拜的意义。

骈句、豪言壮语、墓志铭、家庭纪事、祖先祷文以及写给后辈的忠告等记录下来并用于祖先祭祀时大声诵读的文字,被铭刻于孔庙中,以此强调对列祖列宗的感恩,以及后辈延续血脉、光宗耀祖的责任。

感恩祖宗的道德意义不仅体现在普通越南民众和上层人士的生活与行为方式上,而且为越南许多城市的政策和法律所支持。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越南的律法包括了惩罚那些拒绝照顾孩子和怠慢祖先崇拜者的条例。

此外,那些没有子嗣的男人因为无法继续家族血脉而被视为对祖先最大的∃不孝%。

人们相信,那些没有得到照料的死者灵魂会遭受孤独、饥饿、寒冷,并能伤害他人。

正因为儒家思想在祖先崇拜仪式中的影响,D o Duy Anh说:∃我们每个越南人都呼吸着有儒家思想味道的空气,喝着有儒家思想味道的河水,吃着有儒家思想味道的饭菜,从生到死一直生活在严格的儒家礼仪中。

%#上述例子表明,作为本土宗教信仰的祖先崇拜,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已经成为一种惯制。

那些起源于中国的元素被整合到越南人的传统习俗中,并变成他们宗教、道德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元素使越南人的祖先崇拜与那些没有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族群大不相同。

通过对越南各少数民族亡灵崇拜的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的祭坛常布置在外人不易发现的地方,比如在房间的角落或者在灶台旁边,而不是在最庄严神圣的地方。

他们并不能说清楚谁是他们的祖先,也不确切知晓死者的祭日因为没有人记这个。

同样,他们没有要感谢列祖列宗和因为轻蔑做这些事将受惩罚的道德观念。

有关祖先的概念也是模棱两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