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青春之歌观后感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之歌观后感1
这部剧毕竟与我们的这个时代相隔甚远,我给的评分不高并不代表这部剧拍的不好,可能是时代的变迁,背景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让我有不同的感觉。不过,总归我们应该向红色经典致敬!
老师说:“电影跟书还是不同的。”书,我是没有看过;单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主人公林道静内心的成长,从余永泽到卢嘉川再到江华,她完成了从恋爱到革命的转变……
林道静从一位想要轻身的花季少女,转变为为祖国奋斗的一位有理想的知识女性。这期间她离过婚,也坐过牢,这些即使在现在看来,她也是一位很胆大、有个性的女子,可见在那个年代,做出这些举动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那个时代,虽然时局混乱,但是却思想开放,青年们热血澎湃,虽然有人追逐名利;有人沉沦堕落;有人丧失脊梁,但正是如此,才更加体强化了女主人公的形象。
书上说:杨沫从女性心理体验出发,把小说中的女性作为女人来描写,体验她们的心灵与感情,这些描写使《青春之歌》充满人情味与抒情美。
观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
咳咳……
容我跳一下戏,一直觉得演戴愉的那个演员跟樊少皇特别像!
青春之歌观后感2
杨沫的《青春之歌》创作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革命之火依旧燃烧着的年代,杨沫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当时盛行于文坛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当时文学的炽热主题,写了这部反映中国三十年代的一代人的成长故事。
杨沫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在当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时,受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经历也被运用到《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静身上。
杨沫既是原著作者,又是电影《青春之歌》的编剧,其自身的烙印必然十分明显。作为成长类小说,它具备自叙性的特质。杨沫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在虚构一个故事,倒不如说是在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次梳理。成长类小说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情感语汇。在十七年电影文学中,不同于过去才子佳人式的封建主
义爱情观,固有的创作模式就是革命+爱情。但是杨沫以自己丰沛的情感语汇,打造出了一个极具女性心理和性别认知的主人公。
林道静厌恶被安排的婚姻。林道静出逃,是为了躲避母亲的包办。随后,余敬唐想要把林道静嫁给市长来求得自己的地位的保障,林道静对此宁死不从。这两件事都表现了她对爱情的主动权的重视,她渴望的是真实的,精神上的爱情。
余永泽的出现,是林道静对生的希望。林道静最初是爱着并崇拜者余永泽的。在与余永泽这个书生的爱情里,林道静的细腻温柔和对爱情的渴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后来的生活中,慢慢地暴露出余永泽人性的缺点,让林道静渐渐地发现他的本性,发现他庸俗、自私、一心只注重个人琐碎事务的真面目。这也导致了后来林道静的离开。小说与电影的处理上,是有所区别的。小说中的分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心的矛盾是此起彼伏的;而电影中将这一过程改编得更加简单粗暴,这跟电影把政治立场和人的道德水准对对接有很大的关系。电影中也多次强调了人的阶级属性决定道德水平。
之后,林道静真正爱的人出现了。北大学生的聚会上,一直渴望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林道静深深地被卢嘉川慷慨激昂的言论所吸引,他富有生命力的言谈准确无误地道出了林道静内心对激情的渴望,在她看来,卢嘉川这样活着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活着,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人来到这世界上的真正追求。卢嘉川可以看做是林道静放眼看世界的启蒙者。
最后与林道静组成家庭的是江华。江华是林道静出走后的入党领路人和革命的带领者。林道静与江华走在一起,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们都认为个人事小,革命事大,在民族危亡时期,个人家庭都应该从属于革命事业。在电影和小说的最后,他们两人融入了洪洪的革命人流中正揭示了这一个主题思想。
林道静生命中遇到过三个男人,她都从中汲取了成长中所必须的养分。用现在的话来形容,林道静更像是一个“海绵女”,高情商,有思辨精神和女性意识,善于把握人生的每个机会,从经历过的男人那里偷师学艺。林道静在成长的路途中,从青春洋溢的女知识分子成长成一个无产阶级女战士。
青春之歌观后感3
说实话,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小说或电影与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有什么联系呢。二者都是在写青春,很容易让人搞混。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青春”二字,关于青春的东西,对我们这些正在经历青春或青春的一些已经过去的人来说,到底还有那么一点吸引力。
本来就对老电影没什么好感,慢节奏的播放模式,絮絮叨叨的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这些看惯了现代科幻电影和韩国欧巴片的孩纸只能是强作忍受来从这样一部老古董里窥见上世纪50到60年代那些年轻人的青春,仅仅只是窥见,那些东西真的太遥远。我们父辈的父辈的青春,我们只能当做历史来看,这期间,真的没有缅怀,有的,只是我们试图从这部影片中窥探出他们的青春,从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一点与自己相关的影子,可惜我找不到。还是认认真真看电影吧。
片中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典型的封建社会受欺负的封建妇女形象在经过一系列的成长和考验之后成长成为坚强的革命知识份子形象,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作者特别选一名女性作为主人公来表达在青春的热情中散发出热量并由此来影响社会的原因有三,第一,林静道的经历大部分为作者杨沫女士的生平经历,从她在封建时代被欺负者到后来的革命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女共产党都是她的生平写照。第二,由于当时时代原因,新中国虽然解放,但在思想上,一些人们并未真正意识到解放这一词的真正意义,特别是妇女的解放,选此书女主人公的事迹来启发人们,告之人们妇女解放的时代来临了,妇女能撑起半边天的作用在社会上开始流传。第三,一个人最年轻最具有活力的时代便是青年时代,女主人公选在这个年龄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是对当时青年具有深刻启发的一部影片,为了革命的事业尽情燃烧青春转化成为人们的幸福,这些激情燃烧的虽然告诫那些享受在和平幸福年代的人们同时千万别丧失了斗争的激情以及珍惜现在生活。
这些东西我把它称作“追求并奔放着的青春”,是这一代人的青春疼痛史,我试图认认真真看完这部影片,可还是忍受不了那种慢条斯理,边看边笑,笑影片的叙述方式,这样才看到了三分之二,笑着笑着我开始笑自己了,我不知道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太安逸还是当时的人太傻,我不知道是我们丧失了最起码的精神支柱和信仰还是当时的人为了革命不怕牺牲。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可笑与可悲,当影片中的林道静为了革命奋不顾身的时候,我知道在安逸生活下的我们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