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论文集7

合集下载

历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

历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华中科技大学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届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河海大学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 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研究同济大学2 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站人流组织分析、设计与仿真清华大学二等奖3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管理系统交通工程同济大学4 基于B/S模式的居民OD调查统计分析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东南大学5 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吉林大学6 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关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7 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究西南交通大学8 大型停车场停车位导引及车辆查询系统设计西南交通大学9 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算法—Green Signal的原理及应用西南交通大学10 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模型研究吉林大学三等奖11 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究长安大学12 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化设计河海大学13 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想中南大学14 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5 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的仿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16 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解决方法探究清华大学17 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同济大学18 三段式履带车河南科技大学19 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计河海大学20 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1 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析与设计北京交通大学22 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划中山大学优秀奖23 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及Vissim仿真模拟华南理工大学24 PUSH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信息诱导设计武汉理工大学25 基于VC++.NET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与仿真西华大学26 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东南大学27 基于BRT优先的信号控制系统南京理工大学28 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台武汉理工大学29 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短信服务系统设计中南大学30 基于GIS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统交通工程南京理工大学31 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线路设计软件开发北京工业大学3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仿真北京交通大学33 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计北京林业大学34 成品油配送“两规、一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疆农业大学35 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36 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法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37 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究北京理工大学38 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究(阜成门换乘站方案)北京理工大学39 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析苏州科技学院40 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理华中科技大学41 福州市公共交通使用CNG的可行性研究福州大学42 商业区畸形交叉口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3 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塞治理西南科技大学44 利用常规公交完善轨道交通的前期网络华中科技大学45 城市多路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方式研究江苏大学46 兰州市安宁区新建道路交通量预测兰州交通大学47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48 “神偷”公路路面能量收集系统西南交通大学49 基于车辆音频的谱相关车速估算技术研究中山大学50 用于汽车的机械式巡航装置设计南京农业大学51 新型道路限速器的设计与研究贵州大学52 太原市老军营小区交通改善设计太原科技大学53 多模交通标识系统人性化设计华南理工大学54 弧形双排抗滑桩新型结构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55 汽车转向辅助照明装置设计东北林业大学56 基于雪凝路面的新型无损路面全季节全气候条件下防滑轮胎的研究贵州大学57 塌陷区道路防沉降创新技术-“暗浮桥”方法研究中国矿业大学58 沙漠地区公路路堤横断面形式研究北京工业大学59 掺SBR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试验研究扬州大学60 路面用再生骨料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研究中南大学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 基于智能车路环境的无信号交叉口车辆穿行引导系统同济大学2 四连杠杆式传动机构自行车研制淮阴工学院3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影响研究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4公路客运枢纽班线定站方法与软件实现5 汉字交通标志识别与可认知性研究6 锯齿形型公交专用进口道多目标优化控制系统研究7公路隧道出入口太阳能视觉缓冲排架系统研究8 地铁列车在站停靠时间的建模及模型应用的研究9 三峡库区垃圾漂浮物打捞运输设备研制10 基于手机信号的城区交通流监测和停车诱导系统研究三等奖11 城轨列车再生制动飞轮储能系统优化设计12 城市公交路径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3 桂林市交通管理设施网络信息平台14 立交桥交通标识牌优化设计15 一类特殊功能型小区的单项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16 运用ObjectARX优化VISSIM立交建模17 基于GT-GA-BPNN和Munsell-Moon.Spencer的城市道路交通色彩安全评价及调和研究18 中型城市电子公交站牌系统对比研究与优化设计周念19 单交叉口Q学习信号控制优化模型20 一种新型盲人交通工具——电子导盲犬21 地铁屏蔽门安全系统改进与创新设计22 港口集装箱堆场作业流程仿真分析23 驼峰式城市轨道优化设计24 露天停车场太阳能导标系统研发25 基于视频的大型停车场寻车系统27 公交车乘客上下车请求及其统计系统28 预防拥挤漂移的带约束K则最优路径算法29 信号交叉口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研究30 T型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与设计31 交通信号控制评价与优化决策辅助系统32 公交空停控制系统33 邯郸B公司运输网路设计与配送方案设计34 铁路大型客运站候车大厅运用优化研究35 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可行性研究36 基于Visual C++行人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37 非均匀路基的应力和位移场分析38 道路超载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8项)1 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 基于感应控制的路段行人安全过街智能系统河海大学3 汽车落水应急浮起系统吉林大学4 红绿色盲无障碍驾车的交通信号配色方案研究中南大学5 模块化的交通信息视频采集教学软件开发北京工业大学6 盲人公交出行辅助系统南京理工大学7 反光式突起路标改良方案设计南京林业大学8 交通稳静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36项)1 四路环形交叉口感应控制策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 寒区冻土温度自动采集器东北林业大学3 车路协同环境下信号控制交叉口主动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同济大学4 基于WIFI技术的危险路段车辆导航系统中国矿业大学5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铁路超限货物运输条件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北京交通大学6 无线网络构建下的智能信号灯系统合肥工业大学7 “势能微动力”自动化轨道式停车场南京林业大学8 公交车安全气压窗及火灾隐患监测预警器设计西南交通大学9 进口道展宽段长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东南大学10 基于自组织网络的交通诱导系统(TSSN)华中科技大学11 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配车数和站间调度优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12 空地数据链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设想中国民航大学13 新型非对称防振减速带的设计北京林业大学14 武汉市大型公交站点通行能力研究与优化设计华中科技大学15 面向驾驶仿真的道路场景编辑系统武汉理工大学16 构建基于高空飞艇的CNSATM系统研究中国民航大学17 道路限高杆监测与警示系统贵州大学18 青藏高原水泥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和设备研发——高海拔地区水泥安定性试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19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和模板匹配相结合的车牌识别系统研究清华大学20 汽车制动健康状况监测预警系统中国矿业大学21 一种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利用率的单车位停车装置长安大学22 桂林市旅游交通出行查询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3 交通信号灯识认性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4 嵌入式手机软件“亚运小助手” 中山大学25 基于大学生出行特征与意愿的校园步行环境评价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6 基于视错觉原理的减速标线技术研究东南大学27 基于LabVIEW的运动车辆多视距检测与咬合跟踪西南交通大学28 基于手机电子地图的出租车叫车系统中南大学29 交通视频监控中雾天图像恢复技术北京理工大学30 便携式红外交通调查系统设计东南大学31 车灯亮度自动补偿系统吉林大学32 道路发电&低碳交通——压电叠堆理论在道路发电中的应用研究清华大学33 基于伸缩杆控制的潮汐拥堵路段道路智能变宽系统设计贵州大学34 面向道路监控的多维信息系统合肥工业大学35 盲人道路指引传感器设计上海海事大学36 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纵断面研究同济大学三等奖(44项)1 以可变环岛为交通控制方式的新型环形交叉口设计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 公交优先实时在线单点控制策略青岛理工大学3 小车节能无动力单板转向装置武汉理工大学4 城市CBD地区公交动态查询及行人诱导系统设计西南交通大学5 基于Paramics二次开发的交通诱导与控制协同仿真技术研究北京工业大学6 预应力装配式阻热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安大学7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感应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沙理工大学8 网络型枢纽行李服务系统研究同济大学9 用于十字路口车流量疏导的信号灯遥控系统贵州大学10 动车组开行间隔对区间通过能力影响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11 基于GPS/GIS雨感传感器的智能速度调适系统设计北京理工大学12 山区公路感应式道路交通标志设计河海大学13 非接触式车载酒精探测及酒驾控制系统清华大学14 相变蓄冷冷藏汽车中的相变材料研究上海海事大学15 基于声强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浙江师范大学16 基于现有技术条件的悬索桥极限跨度的研究中山大学17 基于色彩辨识的城市交通枢纽乘客视觉引导系统研究北京交通大学18 基于红外技术的交通信号灯设计北京林业大学19 出租车合乘路径选择与费用优化长沙理工大学20 低等级公路弯道路侧护栏优化设计河海大学21 主干道高精度交通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2 控制大孔隙排水降噪理清混合料性能的关键技术大连理工大学23 主动式车辆限速新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4 基于出行时间连通可靠性的最优路径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中国矿业大学25 基于WebGiS的铁路旅客出行换乘方案的研究与开发兰州交通大学26 “拉贡公路”交通景观改造设计西藏大学27 连续传送式智能停车楼研制扬州大学28 视频车辆检测系统检测精度及使用效果分析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9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开发上海海事大学30 藏文交通标志标牌设计规范研究西藏大学31 色彩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浙江师范大学32 出租车均衡布局的价格静态调控及GPS动态调度优化方法中南大学33 基于VISUAL STUDIO C#.NET船舶压缩空气系统的仿真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34 基于压电陶瓷特性的铁路压力发电系统研究东北林业大学35 停车场自动选择技术的实现分析华中科技大学36 基于VISSIM的机场陆侧交通参数标定与应用中国民航大学37 双型变形自行车设计北京理工珠海学院38 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支路行人闯红灯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39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混合交通参数采集方法研究石家庄铁道大学40 冲击钻孔振动效应的监测及相关减震措施西南科技大学41 公共自行车交通规划及评价研究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2 基于VBA的公铁联运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江苏大学43 布达拉宫核心区微观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西藏大学44 电动自行车制动过程力学分析模型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快速路合流区行车安全控制与系统实现东南大学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长安大学基于主动安全的便携式车辆感应系统同济大学一种压电式路面能量收集系统的研究同济大学基于3G手机GPS功能的公交行程时间采集方法研究大连理工大学面向T形交叉口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及软件在环仿真实现中山大学踩压点阵式人数检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基于Google-CAD测量法的世界级CBD绿色交通比较研究河南理工大学路用掺废旧橡胶微粒的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长沙理工大学基于车辆轨迹信息的线控协调西南交通大学基于车票识别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引导系统长安大学智能公交车运行及车内拥挤信息实时传递系统研究与实现华中科技大学基于“一路少线”双向回路式公交线路系统研究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快速公交站台性能分析北京理工大学非机动车安全行为特性分析及改善合肥工业大学基于多路公交优先请求的群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基于手机平台的通用化交通调查软件的研究及开发武汉理工大学弯曲桥梁偏心杆组合式抗震吸能桥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扑旋翼微型飞行器原理与样机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基于视觉原理的主动式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研究华中农业大学无能源消耗的智能型高速公路收费站门禁装置中南大学面向老龄驾驶员的危机识别及报警系统武汉科技大学基于实景交换和自动侦测技术的盘山公路转角预视系统北京工业大学增强型城市信号交叉口动态控制优化学习系统大连理工大学基于运行速度进行线形质量检验的动态透视方法兰州交通大学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受力性能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基于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的三维校园建设实验研究东南大学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智能化异常信号感应及无线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合肥工业大学基于车联网的高速公路主动防撞系统吉林大学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中山大学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模拟与评估系统长安大学纤维沥青加筋效果评价及设备研发河海大学一种新型的开启桥同济大学城市快速路瓶颈交通主动交通管理、仿真与评价北京理工大学考虑行人违章的信号交叉口配时研究清华大学基于手机平台的公交查询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基于Zigbee的“特权车”交通控制系统长沙理工大学基于开源WebGIS的城市旅游交通电子地图开发研究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市快速路匝道节能防水雨棚设计浙江师范大学单车道交通灯无线信号控制装置研制大连交通大学基于区域性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优化的建模及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居住区与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路布设方法与系统哈尔滨工业(威海)基于重力感应的行人检测及动态信号配时设计合肥工业大学环保型公路隧道废气净化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手机交通数据采集软件及其数据分析共享平台河南城建学院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城市隧道快递系统设计研究贵州大学边坡地质灾害无线智能监控预警系统西南交通大学基于自动化技术防护疲劳驾驶的模拟汽车中南大学列车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东北林业大学汽车轮胎温度实时监测防爆装置哈尔滨工程大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交通大学地铁换乘站行人行为与设施服务水平及其仿真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基于iPhone平台的校园导航系统的开发北京林业大学基于驾驶员视觉与心理的新型交通指示牌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感应式盲铃设计与开发清华大学基于Matlab Matlab 图像识别技术与广义最短距离的大型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山东交通学院汽车被动安全座椅系统上海海事大学节能型相变移动供热车青岛理工大学高速公路“实时融雪”系统河北工业大学基于节地的互通立交桥匝道圆曲线半径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常发性事件下的城市应急车辆配置决策支持系统中国民航大学基于仿真的机场滑行道模型优化算法及求解研究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Open-LIO交通信号控制教学实验系统北京工业大学一等奖2.基于实时状态感知的公交干线交叉口绿波协同控制模型及系统开发东南大学一等奖3.道路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系统开发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4.基于Solidworks的多用途概念货车设计兰州交通大学一等奖5.大连市出租车合乘收费模式的研究大连交通大学一等奖6.事故多发路段行车安全隐患检测与警示系统中南大学一等奖7.适用于交通调查的数码影像设备自动升降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一等奖8.城市交通控制“硬件在环”仿真设计与实现同济大学一等奖二等奖1.面向计算机视觉的交通语言设计与检测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2.面向短期停车需求的可移动式立体停车设施设计东南大学二等奖3.基于地铁隧道消防设备的绿色活塞风能利用系统清华大学二等奖4.机场跑道助航灯风声发电装置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5.新型浮式组合跨海大桥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6.基于安全感知范围的自行车运动建模与仿真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7.基于可视化模拟的危险区绕飞及航迹优化处理中国民航大学二等奖8.汽车智能型油门防误踩装置东北林业大学二等奖9.骑行如飞——空中慢行廊道设计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10.公交出行方案综合评价系统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智能交通论文15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

智能交通论文15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

智能交通论文15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智能交通论文摘要: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交通论文智能交通交通论文交通智能交通论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发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

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 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交通科技大赛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交通科技大赛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交通科技大赛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关于论文的写作要点, 需注意()。

参考答案:选小题,深挖掘_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_遵循三新原则“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_制作精美的图片素材2.在网评环节,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一般需提供PPT、视频、照片和作品()。

参考答案:说明书##%_YZPRLFH_%##介绍书##%_YZPRLFH_%##介绍##%_YZPRLFH_%##简介##%_YZPRLFH_%##说明3.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面向旅客需求的铁路旅程规划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了()。

参考答案:开发系统网站_建立旅程规划模型和算法_开发手机客户端4.作品《基于MEMS能量回收的智能环保公交站台系统》的“新”在于将多种功能合为一体,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要求。

参考答案:正确5.在有了创意想法之后,方案设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参考答案:制定技术路线_融合现有技术_分模块进行6.在答辩时,需向评委表达所完成的作品是绝对完美的。

参考答案:错误7.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每两年举行一届。

参考答案:错误8.一个完整的展示视频可不是一些图片以及动画就能解决的,通常需包括()几个部分。

参考答案:背景_创新点提炼_原理说明9.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小组成员最好不要都是交通运输专业。

参考答案:正确10.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由同济大学发起的。

参考答案:正确11.一篇科技论文通常包括摘要、()、建模分析、实验描述、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内容。

参考答案:引言##%_YZPRLFH_%##前言##%_YZPRLFH_%##文献综述12.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分设的竞赛小组包括。

()参考答案: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及其它_大赛指定主题:轨道交通优化设计_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_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3.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的类型包括:()。

交通科技大赛历届参赛作品.doc

交通科技大赛历届参赛作品.doc

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陆嘉珉,高跃文,赵庆鑫,王文修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常力远,柴永,何晶赟,孙炜庆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丁峻峰,朱彬彬,唐川杰,杜红劲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徐书楠,王进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别一鸣,张心臻,金虎光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张海婵,马保龙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刘刚,梁海啸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加丁,尚立伟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罗勇,韩佳辰,张俊超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郭磊,常自鸣,许强强,王亮,王延锋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胡鹏,吴平衡,陈芋宏,袁海婷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曾晓思,林焕生,黄义荣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苏武州,陈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宋程,江南,刘勤,张雄飞,雷玲玲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徐志红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陈蔚,邹长富,黄健,吕怡达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王绰然,路欢欢,王晶玲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冯聿娴,吴维,陈薇薇,陈晓娇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刘悦婷,黄玮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赵靖,王奕,孙颖,冯均佳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柳丽娜,王冉,王飞等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夏木美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彭愚,邓文,王磊,王炜,高峰,赵煜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常燕燕等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邓小兵,李桂波,吴高杰等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董山山,李敏,张鹏程,马彦龙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王钱刚,杜仁宾,赵宪尧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李赫楠,谢松涛,董莹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张栋林,耿佳,王庆祥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陆洋,周钱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石冶,刘强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王甲奇,蔺亚虎,王洁琼,贺效强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殷亮,韩成林,鲁明,李振宇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马枫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赵跃萍,汪磊,张小华,孙海峰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文超,廖勇,朱小娟,方亚玲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一等奖1. 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 河海大学余丰茹,邹娜,张蕾,王希伟,李铁舜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曾栋鸿,吕颖,杨辉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吴迪,许广举,陈沁,王健,钱晨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杨圣芳,范小波,梁先登,许川,阳礼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张曙光,司徒莉英,周孝波,张文斌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余碧莹,田亚明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赵建明,韦清波,林天送,王镇波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喜群,杨晓蒙,郑岩丁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刘奇,邵强,李颖刚,楼慧元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于跃,马保龙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黄健新,叶瑞敏,覃朝孟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戴树才,任皎龙,徐博书,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方雪娇,魏贺,吴书琴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李海波,王莹,李俊芳,朱洪涛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孟丹青,杨洁,戚冰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高帅和,逯浩伊,李戚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梁又文,石康嗣,宋锐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王安梦,刘继平,钟耀萱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王中刚`黄学猛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陈坚,许胜德,刘熙,王超深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葛慧铭陈彦民,樊锦涛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陈诚,吴瑞良,田芳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何太洪,严飞,吴伟,彭建,陈娟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林鸿文,黄伟平,苏娇艳,庄小琼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复赛获奖名单第四届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参赛作品:。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Na tional C ompetition of Tran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 tudents)是国内第一个由诸多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拥有优势地位的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

大赛专业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等专业,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铁道与道路工程)、管理学(交通运输相关)等多个学科领域。

1、启动校级选拔赛,发布选拔赛通知和作品申报书等参赛文件;
2、参赛学生成立参赛小组,联系指导老师,撰写作品申报书;
3、参赛小组提交作品申报书等参赛文件至秘书处(需交打印版);
4、秘书处组织专家初审并公告立项名单;
5、秘书处组织参赛小组集中辅导,开展中期检查并分阶段发布参赛作品进展情况;
6、参赛小组提交参赛作品至秘书处;
7、秘书处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复审,评出入围决赛作品;
8、秘书处组织决赛答辩,召开专家评审会,评出选拔赛获奖作品和全国大赛推荐作品;
四、决赛答辩要求
A答辩形式:
参赛小组携带参赛作品按照公布次序依次进行答辩,每个作品答辩过程分为作品介绍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每环节10分钟;具体要求如下:
①各参赛小组应事先制作好幻灯片等演示文稿及参赛作品参加答辩
②参赛小组自行选派答辩代表2人;
③答辩过程严格遵守时间要求;
④介绍参赛作品时要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点
B评分标准:决赛答辩实行百分制,参考标准如下:
评分指标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性应用前景现场综合表现作品难度学生自主性表现比重20% 20% 15% 25% 10% 10%。

历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

历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

关于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通知作者: 2011-12-07 16:22:38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本届大赛主题本次大赛以“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为主题,鼓励高校在“交通资源集约”、“交通信息控制”、“交通安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4个领域中选择和组织参赛作品,从多元化角度展示学生对于现代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二、组织机构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单位: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三、参赛单位:本届大赛邀请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办有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的高校参加。

其专业包括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四、举办时间本届大赛2011年11月初开始,2012年5月在东南大学举行决赛答辩和颁奖典礼以及参赛高校交流活动。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

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承办单位提供大会工作餐。

大赛只设奖项,不设奖金。

六、参赛说明1、参赛对象:参加本届大赛的对象为参赛高校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组成)。

2、作品范围:参赛作品必须是2011第六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之后立项,2012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

参赛作品形式包括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所有作品应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供赛后出版论文集使用。

专业范围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进入复赛作品汇总表解读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进入复赛作品汇总表解读
赵晶

大三
车辆工程
D
贵州大学
13
新型道路限速器的设计与研究
左会亮

大四
工业交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梁滇国

大三
交通工程
C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5
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王江

大四
交通工程
B
合肥工业大学
16
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计
张文义

大三
张鹏雷

大三
交通运输
D
东北林业大学
53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
仲小飞

大四
交通工程
B
南京林业大学
54
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究
吴振兴

大三
交通工程
B
长安大学
55
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算法—Green Signal的原理及应用
熊一梁

大三
交通工程
B
西南交通大学
56
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关系研究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26
城市多路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方式研究
周业利

大四
交通工程
B
江苏大学
27
兰州市安宁区新建道路交通量预测
黄兆国

大四
交通工程
B
兰州交通大学
28
基于BRT优先的信号控制系统
弓林峰

大三
交通工程
C
南京理工大学
29
基于GIS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统
刘超平

交通科技大赛作品

交通科技大赛作品
3
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语音遥控小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4
新型客运站旅客进站流线优化与仿真研究
5
防止地铁乘客强行上车的安全装置设计
6
智能公交站台拥挤度数据采集与调度仿真
7
交通知识网上数字化查询平台
8
汽车远近灯光自动切换系统
9
基于条码技术对车辆进行数据化管理
10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模拟仿真
11
铁路客票实名制可行性研究
同上
12
基于交通诱导的城市棋盘式路网可变信息板VMS设置方案仿真研究
软件及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罗霞教授(交运学院)
黄文培副教授(信息学院)
郑芳芳
智能交通系统
13
成渝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安全方案探究
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邓灼志工程师(交运学院)
14
基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村logit模型研究
研究报告
交通工程
杨飞(交运学院)
肖蕾
交通运输学院
40
基于平行流交叉口混合交通的研究与应用
霍娅敏
交通运输学院
41
动车组司机心理诊断平台研究
郭孜政
交通运输学院
42
感应节能路灯
吴海涛
交通运输学院
43
电动车自动限速(EAL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左大杰
交通运输学院
44
高速公路汽车驾驶辅助引导系统
吴海涛
交通运输学院
45
基于新型两级模糊控制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研究报告
土木
李远富教授(土木学院)
铁路公路总体规划与决策、选线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3
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究

交通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交通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交通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本次交通科技创新大赛共收到众多优秀作品,经过评审专家的严格评选,最终评选出以下几个优秀作品:
1.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该作品利用智能化技术,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自适应调控,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 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运行系统:该作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优化运行,实现了列车间隔时间的精准控制和车速的自动调节,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作品通过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了车辆行驶路线的智能规划和自动控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度。

4.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该作品利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和空中交通管制算法,实现了对空中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提高了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些作品在交通科技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将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 1 -。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标题: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背景简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切实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应运而生。

二、参赛情况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支参赛队伍,涵盖了汽车工程、轨道交通、水路运输、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参赛作品的主题涉及车辆自动驾驶、物流智能化、票务升级、航空航天气动力学、移动出行等热门话题。

三、获奖作品推荐1.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一等奖)该团队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城市道路条件的车辆自动驾驶系统。

该系统通过前视摄像头、激光雷达、紫外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的高精度识别和感知,进而实现了自动驾驶。

该团队所研发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国内最具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一。

2.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二等奖)该团队发掘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重要痛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整合并分析各类相关数据,通过智能化算法对配送路线、货物配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预测,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该团队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得了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3.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三等奖)该团队针对城市出租车票务难,流程复杂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车辆信息、出租车上下客信息并与服务器同步,实现了即时查询、在线支付等便捷功能。

该团队所研发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始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激烈角逐,不仅促进了不同领域科技专家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协作,也为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样本。

相信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介绍及历届获奖名单2006-2013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介绍及历届获奖名单2006-2013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大赛简介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是国内第一个由诸多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拥有优势地位的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

大赛专业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等专业,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道路与铁建方向)、管理学(交通运输相关)等多个学科领域。

大赛由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二所高校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

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作为大赛组委会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邀请东南大学王炜、吉林大学王殿海等13位教授作为组委会委员。

第1届-同济大学举办时间:2006年5月举办地点: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学术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济大学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一所高校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在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各校领导和专家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已经顺利落下帷幕。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邀请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作为大赛指导单位,由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一所高校作为大赛的组委会成员单位;由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作为大赛组委会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军教授作为首届大赛执行主席,邀请东南大学王炜、吉林大学王殿海等13位教授作为组委会委员。

大赛秘书处设立在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严作人担任秘书长。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申报书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申报书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申报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竞赛小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及其它□大赛指定主题:城市CBD地区交通组织设计优化序号:编码: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商城智能停车场综合系统学校全称:太原科技大学申报者姓名郝尧奕、孙一帆、崔书霞(集体名称):申报年月:2015/4/5说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水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复印有效。

3.竞赛小组必须且仅能选择一项,在选择项前面的“□”内划勾“√”。

4.序号、编码由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组委会填写。

5.学术论文、作品研究报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8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22cm)。

6.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报送。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

8.联系人:马莹莹,郑亚晶,王燕林报送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大楼马莹莹收邮编:510640联系人:马莹莹()郑亚晶()王燕林()传真:大赛公告发布网址:A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 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 申报者必须是在读本科学生;B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说明:1. 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 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车辆入场流程图(图1)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或发表刊物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作品所处阶段()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D (自填)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参赛作品说明书格式规范1.总体要求全文控制在6页A4纸以内,不加封面。

采用Word 2000及以上版本编排,所用照片的像素控制在600*400以内,照片、CAD图或建模图插在文档中(电子版不超过10M)。

说明文档按以下顺序编排:1)作品名;2)作者;3)指导教师;4)学校名+院系名+学校所在城市+邮编;5)摘要;6)关键词;7)正文;8)参考文献正文可自行组织,但应包括下列内容:研究背景(含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原理(原理、关键技术的描述)、创新特色、应用前景。

模型全景照片及总体结构CAD图可放在参考文献后,局部图可插入正文中。

2.页面要求A4页面。

页边距:上、下2cm,左、右各2.5cm。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标准字间距,1.3倍行间距。

不要设置页眉,阿拉伯数字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3.图表要求插图按序编号,并加图名(位于图下方)五号宋体,采用嵌入型版式。

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符号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矢量、矩阵用黑斜体);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应标注对应量的名称和符号/单位。

表格按序编号,并加表题(位于表上方)五号宋体。

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4.字号、字体范例××行车安全诱导标设置研究作者:×××1,×××2,×××,×××,×××指导教师:×××,×××(XX大学1XX学院,2 XX学院广州510640)(空一行)摘要:道路行车安全……(400—600字以内)。

(空一行)关键字:交通安全;诱导标;×××……(3到8个)(空一行)1.研究背景目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行车中,视线诱导标……2.设计原理2.1 设计思路随着×××应用的推广,……2.2 研究方法本作研究所采用的是……,表1 ×××图1 ×××从上述分析可知,……3. 创新特色4. 应用前景(结语)参考文献[1]xxx. 汽车驾驶员×××评价[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2]xxx, xxx. 基于×××的×××公路安全性评价[J].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2):103-108.[3]Orfila, O., Coiret, A., Do, M.T., Mammar, S. Modeling of dynamic vehicle–road interactions for safety-related road evaluation [J].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0, 42: 1736-1743.……。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

“晶众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发布日期:2015-05-26利用创新技术与思维方式,为现代交通问题提供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打造“和谐交通”,5月23-24日,来自全国49所高校的500余师生共聚华南理工大学,展开“晶众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的角逐。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教育培训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严红,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郑文,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以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学术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代表出席大赛并颁奖。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由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大赛受到了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冠名赞助。

本届大赛以“和谐交通”为主题,共收到全国119所高校报名,接收到来自96所高校的280件参赛作品,在报名高校数量和参赛作品数上创下历史新高。

本届大赛吸纳上一届大赛组委会建议,实施按竞赛小组报名参赛和评选的比赛形式,并首次设置了大赛指定主题的竞赛小组,在竞赛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革新。

最终进入决赛的80支队伍共产生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2项及优胜奖16项。

获得一等奖的高校分别为第一竞赛小组的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第二竞赛小组的河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三竞赛小组的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第四竞赛小组同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决赛复议阶段各组第一名对作品进行二次介绍,全部评委根据参赛作品情况进行特等奖投票,最终同济大学的“主动交通组织方案研究——以陆家嘴CBD为例”作品获得最高票数,但未达到所有选票的三分之二,并未产生特等奖奖项。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以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问题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交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论文集2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论文集2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规划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摘要:本文在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背景下,以校区间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重点,对系统内现状需求特征、供给特征及出行弹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兼顾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多校区间现状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提出了改善意见。

对新学期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初步规划。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票价制定1绪论1.1研究背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学之间进行了大规模合并,由此形成了一批多校区大学。

为整合教学资源,同济大学也形成了以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主校区的办学模式。

多校区办学的特殊性,要求各个校区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的方式和渠道。

1.2研究意义对多校区大学各校区间的交通联系规划的探讨研究,对于加强多校区沟通与联系、降低校区管理成本以及指导多校区大学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研究概况1.3.1研究范围本文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间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嘉定校区未来出行需求作出预测并在预测基础上对校区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作出远景规划。

1.3.2研究内容图1研究总体结构图1.3.3研究技术路线图2 研究技术路线图2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概念明确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多校区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特征,采用边调研便分析的研究思路,明晰研究的范围。

3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特征分析3.1数据采集及其背景条件说明采集方式: 问卷调查、跟车调查,单位调查3.2公共交通服务系统需求特征分析3.2.1需求人群分析1、 教工2、学生3.2.2出行总需求分析放大系数: n d S S ZdZ F ---= …………………………………………………(3-1) 式中:F ——放大系数 Z ——分区内可被取样的总数S ——调查的取样数 d ——回收样本中不适用的数n ——样本中无回收的数将数据代入上式,可以得到:F =10.46将调查得到的数据乘以放大系数,得学生周出行总量为:4252(人次/周)3.2.3出行需求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 出行时间特征:分周末、周五、工作日三类特征天以及每日早中晚三段不同时刻分析; ● 需求空间特征分析:需求群体出行方向、沿线站点上下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摘要: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基于Arena离散仿真平台对汽车客运站运营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使之成为进行分析、评价的决策辅助工具。

该系统目前可以用来研究汽车客运站运营效率、运营方案预测、分析客运站系统瓶径、服务效率、资源配备和员工工作强度等一系列问题。

该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势,使用方法简便,运行结果可靠,能够较好的反映客运站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营状况。

同时,该系统在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场站建模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Arena,系统仿真,建模,客运站1.简介1.1 研究背景汽车客运站是客运车辆和旅客集散的场所,是重要的社会公益设施,是使旅客和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

它与其他类型的客运枢纽一样,不仅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而且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窗口。

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客运站始终起着组织、协调、指挥、服务的重要作用1。

因此,重视公路汽车客运站的作用,加强公路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切实解决汽车客运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交通运输的目的、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很多方法对客运站规划进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站址选择、平面布局、设施、管理等方面。

然而由于整个客运站系统过于复杂,系统中存在大量随机事件,都直接影响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运作,从而对整个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成本等因素产生影响。

比如乘客到达客运站方式所呈现的高峰和平峰变化,乘客在售票窗口、检票口、信息咨询等环节的时间消耗,乘客提前抵达车站的时间,乘客在客运站系统中的移动时间等,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呈现随机变化。

而经典的数学分析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由于受建模难度和计算可能性的限制,只能对现实进行大量抽象和简化,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偏差甚远。

这也使得客运站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面对各种布局方案和管理方案的研究时,特别是涉及到其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的研究时,往往都只能做定性分析,而无法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

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来对客运站中这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辅助场站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1.2 研究目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为此类复杂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交通、物流、管理、规划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丰富成果。

如果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客运站效率分析上,将客运站的平面布局方案、流线组织方案、各种资源的配备、各环节的服务时间、以及乘客的到达方式作为参数输入到一个仿真模型中,通过计算机仿真运算,求解系统中关心的各种指标值,从而为场站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避免大量调查工作,节省支出。

1本文中如无特别指出,所提“客运站”一词均指汽车客运站本次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出一套可以方便汽车客运站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方案预测、结果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的工具软件,从而提高设计和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其次,也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了解和学习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场站建模方面的应用,从而为后继研究奠定基础。

2.利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汽车客运站系统2.1 系统仿真方法的优点系统仿真作为一种系统建模方法与工具有着诸多优点。

仿真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系统预测,而且有助于系统决策,特别是对规模较大、难以进行数学分析或物理试验的系统,应用系统仿真模型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来研究客运站问题,其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应用仿真技术对客运站系统设计及参数进行广泛的测试,进而优化系统设计,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客运站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各个环节存在大量的设计参数或运行参数,这些参数不仅对其所在环节本身会产生影响,也可能会对整个客运站系统产生影响,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

建立仿真模型,可以将这些参数作为系统的输入值,这样就可以利用模型的运行求解,分析各种不同参数的组合下,客运站系统的运行状况,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客运站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管理。

(2) 仿真技术可以放大或者压缩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分析客运站系统的长期运行状况,或者在长时间内细致考察客运站系统的瞬时状态变化。

一般用数学模型建模的方法进行方案求解,受到其建模难度的影响,往往只能就某特征点进行分析,而无法对系统整个运行周期进行综合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因而不全面,比如客运站系统运行一天或者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综合表现状况等。

而系统仿真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短时间内展现客运站系统现实中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的结果。

而另外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点或特定时刻上,又可以展现其事件发生的细致过程。

这都可以快速和方便的使得设计和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整个客运站系统。

(3) 有助于分析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系统行为的影响程度。

客运站系统十分庞大及复杂,其系统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有些甚至不易了解。

可以借助系统仿真建模,在运行过程中或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来了解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

(4) 分析系统的瓶颈,克服系统的不利约束。

利用仿真模型的结果分析和其动画表现,可以快速的发现客运站系统中出现的瓶颈。

比如某检票口处的排队时间过长而影响发车准点率,或售票窗口的排队数量快速增加等。

进而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决策)去影响系统的参数输入,并再次运行仿真模型,以观察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或是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等。

(5) 可以定量地描述系统,与定性分析相互验证。

受到数学模型建立难度和求解难度的限制,类似客运站这种复杂系统无法很好的建立数学模型,所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往往只能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或简单的定量分析,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定量分析。

系统仿真由于是对真实系统的抽象再现,其优势本身就决定了可以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

再结合各方面的定性分析,就可以为客运站设计和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制定决策的依据。

(6) 对系统进行因果分析,以便预测与控制系统;如第3点指出,再结合系统变量间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和发现客运站系统各环节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发现和寻找方案提供思路。

(7) 仿真过程中所提供的动画效果可以使系统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动态图像,直接观察系统的运行,找出系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展示系统的有效性;(8) 系统仿真还可以为岗位培训提供廉价、优良的环境而不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于以上系统仿真的优点,我们认为采用系统仿真来分析客运站效率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合适的,也是可行的。

2.2 面向对象的组件建模根据前述提出的建模要求,我们采用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实现对模型的建立。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客运站元素的总体分析,构建不同的功能组件(可称“积木”),然后利用构建的积木便可以方便的搭建所需要的模型了。

比如客运站系统中有广场、售票厅、售票窗口、安检口、检票口、候车区、咨询处、小件寄存处等元素,在全面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其各自的功能模块,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积木”。

在具体涉及到某一个客运站的仿真建模的时候,就将这个客运站所需要的积木和需要的数量(比如N个检票口)放到系统中去,就可以快速方便的搭建针对某个客运站需要的仿真建模了。

3.汽车客运站系统建模分析3.1 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复杂的客运站系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仿真建模来解决。

即使有的可以用仿真建模进行求解,但是还有其他更简单或更快捷的方法可以使用,采用仿真建模反而效率不高。

在和学校老师以及客运站管理人员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系统仿真主要侧重用以分析系统流程、布局、管理效能方面的问题。

比如乘客的排队等待时间,客运站各功能区的布局方式、客运站各功能区的参数设置、流线设计等,因此本次研究将侧重解决以下问题:(1) 乘客在客运站内的平均/最长滞留时间是多少?(2) 在既定的设定下,客运站可以在指定时间内发送多少乘客?(3) 在既定的乘客到达模式下,客运站各功能区平均/最长排队等待时间,各排队队列的平均/最大排队数量是多少?(4) 在既定的设定下,各功能区岗位上员工的利用率分别是多少?(5) 在既定的设定下,广场、候车厅、售票厅的最高聚集人数分别是多少?3.2 系统边界在开始进行系统仿真建模前,必须了解所研究客运站系统的边界是什么,哪些元素必须被包括在系统内部,而哪些元素可以被忽略。

其原则是保证这次研究所侧重解决的问题能够被回答以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且在能够反映现实汽车客运站运行状况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型简单。

在和教师以及客运站管理人员讨论后,认为客运站的主要功能是使得来到客运站的乘客快速地登上去往其目的地的车辆并离开客运站。

如果乘客带有既定的目的(出行或购票)进入客运站广场,我们认为其进入了设定的客运站系统,一旦乘客乘坐的车辆离开客运站,或是乘客完成购票经过广场离开,可认为乘客离开了客运站系统,因此本文定义客运站广场和车辆进出口为客运站仿真系统的边界。

在后继研究中,可能会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大(比如考虑客运站周边的换乘),其系统边界还可以做调整。

另外,考虑到这次研究的时间限制,初期的仿真模型不可能过于复杂,因此以下问题将不在本次研究考虑范围之内:(1)未上车乘客转乘在现实客运站系统中,由于乘客到达检票口时间过晚而错过乘车时间,乘客会寻求选择下一个班次的班车。

在这次研究中,由于时间的紧迫性,该功能将不在考虑之内。

作为这部分的简化补充,系统将会统计因各种原因而未能乘坐上班车的所有乘客的数量。

(2) 售票数量和班车的座位数量关联在现实客运站系统中,乘客购票的时候如果欲乘班次的班车座位已经全部售完,乘客会寻求选择下一趟班车。

这意味着乘坐某班车的乘客数量不可能大于其提供的座位数量。

考虑到研究的时间要求,在这次研究中不将考虑座位限制的问题,系统假设其运力是充分的,也就是说凡是想去某目的地的乘客,基本都可以购得票,并在发车时间前,客运站都可以安排车辆使其登车。

以上问题都不考虑,主要是鉴于研究时间的紧迫性,在后继研究中,这可以作为功能扩展部分添加到模型中。

图 1 乘客图 2 乘客发生器参数输入视图3.3 模块搭建基于Arena的客运站仿真系统是利用Arena软件开发出多个模块并将其组合,从而搭建起一套完整的仿真模拟系统。

在客运站仿真系统中,小组成员开发出了站前广场,售票厅,候车厅,寄存处,问询处,安检口,停车场等客运站系统所需的基本模块;此外还开发出了乘客发生器以及乘客控制器两个模块,分别用于在系统中产生乘客、车辆和对乘客行为进行控制。

各个模块均有多个输入值(如旅客OD表,乘客相关属性等),使用时只要将所需参数输入,运行后便可得到相应结果,其中一些输出值在运行时还可以即时显示,操作十分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