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大门到建行看成一条直路的话,把这三个地方连接起来,就成什么图形?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发现走两条边的线路比走另一条边的线路远。

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证明我们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呢?(学生困惑,沉默不语.)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

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三十六十九十度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十六十九十度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十六十九十度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在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问题。

本文将详细阐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包括三边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义。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

根据三边关系的定义,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即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的三角形ABC,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 +b > ca + c > bb +c > a这个不等式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定义,也是三角形能够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不满足上述不等式,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如果任意两条边之和不大于第三条边,那么就无法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也就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

其次,我们来看三边关系的性质。

在三边关系的定义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三边满足的不等式关系。

那么,这些不等式关系具有哪些性质呢?首先,根据三边关系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那么a、b、c不满足不等式关系时,这个三角形就是不存在的。

因此,三边关系的性质之一就是三角形存在的必要条件。

即只有当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不等式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是存在的,否则就是不存在的。

另外,三边关系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三边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普通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都不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普通三角形。

另外,三边关系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度。

根据三边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海伦公式来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数学和实际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最重要的定理就是勾股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表达式如下:c^2 = a^2 + b^2其中,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是斜边(斜边是直角三角形中与直角不相邻的边)。

这个定理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斜边的长度。

也就是说,勾股定理提供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二、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被广泛应用来描述三边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

1. 正弦函数(si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斜边上的对边的比值。

sinA = 对边/斜边2. 余弦函数(cos):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斜边上的邻边的比值。

cosA = 邻边/斜边3. 正切函数(ta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tanA = 对边/邻边通过三角函数,我们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计算出任意一个角的大小。

反之,如果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某个角度和任意两个边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

三、特殊的三边关系除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之外,直角三角形还有一些特殊的三边关系。

1. 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等时,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的开根号2倍。

2. 等边直角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时,称为等边直角三角形。

在等边直角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45度。

3. 30-60-90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30度和60度时,称为30-60-90三角形。

在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例关系为1:√3:2。

斜边的长度等于短直角边的开根号3倍。

4. 45-45-90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为45度时,称为45-45-90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实用6篇)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境图。

政府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从老师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这样几条线路:从老师家直接到学校;从老师家经过政府再到学校,或者从老师家经过新华书店再到学校。

)师:你觉得老师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学生会说出中间这条线路最快,但原因说不清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从数学的角度眼研究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2、大胆猜测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幅图中,你可以发现几个三角形?(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两个三角形)师:在每个三角形里,老师从家直走到学校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又是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呢?师:根据大家的判断,你们猜猜看,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会猜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教师板书。

师:是不是所有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你们能肯定吗?现在,我们就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揭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用三张纸条摆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纸条,请大家随意拿三张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第2篇教学理念:1、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之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在熟悉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345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345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345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3-4-5关系。

3-4-5关系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4,而斜边的长度为5。

这个关系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因此,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即3^2 + 4^2 = 5^2,计算结果为9 + 16 = 25,两边相等,关系成立。

这个关系在数学中有很多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如果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4,我们可以利用3-4-5关系求出斜边的长度为5。

同样地,如果已知斜边的长度为5,可以利用3-4-5关系求出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3-4-5关系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符合3-4-5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除了3-4-5关系外,还存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

比如5-12-13关系,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5,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而斜边的长度为13。

同样地,这个关系也可以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运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来计算建筑物的尺寸。

在地理测量中,测量员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来计算地理位置的坐标。

总结起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关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3-4-5关系,它可以用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熟练掌握这些关系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能够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回顾三角形的概念,引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3.2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特点。

•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长度的线段组成三角形,并记录实验结果。

3.3 总结三边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解释其意义。

•学生通过实例或图形展示,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3.4 应用三边关系•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3.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建筑等。

•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多边形边长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习题,巩固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尝试找出生活中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相关的实例,并记录下来。

五、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其应用。

•强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导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话题二、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实验观察2.总结关系三、三边关系的应用3.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4.解决实际问题四、拓展延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他多边形五、作业布置七、教学反思•反思学生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三边关系的含义和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也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常见应用类型类型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 B.5,4,2 C.2,2,4 D.4,6,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A错误;B、2+4>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B正确;C、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C错误;D、6+4<11,不能组成三角形,故D错误.故选:B。

类型二:求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或取值范围根据三边关系确定某一边的取值范围,一般题目中会给出其他两边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实际问题的运用,比如:人数组成三角形中的隐含条件,数字必须是正整数。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3cm,第三边的长是整数,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A.2 cm或4 cm B.4 cm或6 cmC.4 cm D.2 cm或6 cm【分析】可先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5+3为偶数,周长也为偶数,可知第三边为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从而找出取值范围中的偶数,即为第三边的长.【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5﹣3<x<5+3,即2<x<8.又x为偶数,因此x=4或6,故选:B。

类型三:解答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般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常见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常见应用

专题一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常见应用一. 专题目标1.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通过例题学习,学会用三边关系解决“能否构成三角形”类型的题目 3.通过例题学习,学会用三边关系解决“第求三边长或可能性”类型的题目 4.通过例题学习,学会用三边关系解决“三角形中和边长之间的关系”类型的题目 5.通过例题学习,学会用三边关系解决“绝对值化简”类型的题目 二. 专题环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一. 能否构成三角形例1,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的周长为_____.分析:根据线段MN 平行于Y 轴,MN=M N y y -,分别讲M 点所在二次函数解析式和N 点所在AB 直线解析式求得代入即可得到MN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kx +b ,由y 1=-x 2+2x +3求得B 点的坐标为(0,3).把A (3,0),B (0,3)代入y 2=kx +b ,解得k =-1 b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3.∵MN ∥y 轴,M (x,-x 2+2x +3),N(x,-x +3)∴MN=M N y y -=-x 2+2x +3-(-x +3)=-x 2+3x=-(x-32)2 +94(0≤x ≤3)∵a=-1<0 ∴当x=32时,线段MN 最大值为94关键词:二次函数表示线段长一 图形问题:周长例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45y x x =--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 (-1,0)和B (0,-5)对称轴存在一点P ,使得△ABP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P 的坐标分析:二次函数中的周长最小值,往往是用利用轴对称求线段最值的办法来获得的:即:△ABP 周长为AB+BP+AP ,由于AB 是定线段,所以周长最小值转化为PA+PB 最小,所以可以做A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C ,连接BC,和对称轴的交点P .此时PA+PB 获得最小值BC , 此时只需要将对称轴的横坐标代入BC 所在直线解析式,就可以求出P 点坐标。

「初中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六种应用

「初中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六种应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由于是线段的不等量关系,我们在遇到求边或周长的范围以及一些不等量的习题时,就要想到利用这一性质,常见的应用如下: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最直接的方法是,若两条短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则此三线段可构成三角形)1.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____)A.2,3,4.B.5,6,7.C.5,6,12.D.6,8,10.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____)A.5,5,10.B.4,5,6.C.4,4,4.D.3,4,5.二.求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或取值范围3.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a,b满足|a2一9|+(b一2)2=0,则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第三边长可能是(______).A.14.B.10.C.3.D.2.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A.6<L<15.B.6<L<16.C.11<L<13.D.10<L<166.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3㎝,第三边的长是整数,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A.2㎝或4㎝.B4㎝或6㎝.C.4㎝.D.2㎝或6㎝.三.求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及周长7.已知实数x,y满足|x一4|+(y一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A.20或16.B.20.C.16.D.以上均不对.8.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其中一边长为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A.2㎝,B.4㎝.,C.6㎝,D.8㎝.9.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的形状.解:(1)∵AB=5,BC=2,∴3<AC<7,又∵AC的长为奇数,∴AC=5,∴△ABC的周长为5+5+2=12.(2)∵AB=AC=5,∴△ABC是等腰三角形四.化简含绝对值的式子10.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b+c一a|+|b一c一a|一|c一a一b|一|a 一b+c|.【分析】化简绝对值,关键判断绝对值里边的代数式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是正数或零,去掉绝对值,代数式保持不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后,代数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之后,能合并的再合并同类项.本题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里边代数式的正、负情况.解:∵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b+c>a,a+c>b,a+b>c,∴b+c一a>0,b一c一a<0,c一a一b<0,a一b+c>0,∴原式=(b+c一a)一(b一c一a)+(c一a一b)一(a一b+c)=2c 一2a.五.证明线段不等关系10.如图,已知P是△ABC内一点,求证:PA+PB+PC>(AB+BC+AC)【分析】AP,BP,CP把△ABC分为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AP,BP,CP正好各用两次,也即2PA+2PB+2PC>AB+BC+AC,也即得证.证明:在△ABP中,PA+PB>AB,在△ACP中,PA+PC>AC,在△BPC中,PB+PC>BC,∴2(PA+PB+PC)>AB+BC+AC,即PA+PB+PC>(AB+BC+AC)/2.11.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边D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PA交BC于点E,求证:AP>AC.【分析】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想到三角形三边关系,可AC,AP,PC是在一个三角形中,但又引进了PC,那么就想到把AP折成两条线段和AC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又怎样把AP分成两段呢?从图看∠ECP=90°,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如图取PE的中点F,连结CF,则PF=CF,这样成功的把AP段分成AF,PF两段,CF等量代换PF,在△ACF中利用三边关系可证.证明:取PE的中点F,连接C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P,∴CF=FP=PE/2,在△AFC中,有AF十FC>AC,∴AF十FP>AC,即AP>AC.12.如图,已知: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求证:DB+DC>AB+AC.【分析】要证DB+DC>AB+AC,可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但必须把BD、DC、AB+AC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可以从构造AB+AC入手,由于AD平分∠EAC,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将AC,AB移在一条线上,同时能将CD边进行转换,如图,在BA的延长线AE上截取AN=AC,连接DN则可构造出△DAN≌△DCA,则AC=AN,DC=DN,达到了所要的目的在△BDN中,BD+DN(DC)>AN(AB+AC).证明:在BA的延长线AE上截取AN=AC,连接DN,∵AD平分∠EAC,∴∠EAD=∠CAD,AD=AD,AN=AC,∴△ADN≌△ADC,∴DN=DC,在△BDN中,BD+DN>BN,∴BD+DC>AB+AC.13.如图,P为△ABC内一点,求证:AB+AC>PB+PC.【分析】直接运用图中的△ABC和△PBC得到的AB+AC>BC,PB+PC>BC,不能解决问题,为使PB和CP同时出现在大于号右侧,则应构造新的三角形,可延长BP交AC于点D,或过点P作一直线.证明:(一)如图,延长BP交AC于点D,在△ABD中,AB+AD>BD,即AB+AD>BP+PD,在△CDP中CD+PD>PC,∴AB+AD+CD+PD>BP+PD+PC,∴AB+AD+CD>BP+PC,即AB+AC>BP+PC.证明:(二)如图,过点P任作一直线交AB于E交AC于F在△AEF中,AE+AF>EP+PF,在△BEP中,BE+EP>PB,在△PFC中,FC+PF>PC,∴(AE+BE)十(AF+FC)十EP+PF>PB+PC+EP+PF,∴AB+AC>PB+PC.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最值13.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OM,ON上,当点B在边ON上运动时,点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在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的最大距离是多少?【分析】动点问题,总的方法是,以静制动,取AB的中点H,OH=AB/2不变,由勾股定理得AD2+AH2=DH2,∴DH=√2,也不变,在△DOH中,OH在变,有OH+DH≥DO,则点D、H、O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所以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OH+DH=√2+1,如图.前八题答案如下:1.C,2.A,3.1<c<5,4.B,5.D,6.B,7.B,8.A.。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计算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未知边的长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常见的计算方法。

1. 三边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分别称为斜边、邻边和对边。

根据三边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1 斜边与邻边的关系斜边是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通常用字母c表示。

邻边是直角三角形中与直角相邻的边,通常用字母a表示。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c可以通过邻边的长度a和对边的长度b计算得出,即c^2 = a^2 + b^2。

1.2 对边与邻边的关系对边是直角三角形中与直角相对的边,通常用字母b表示。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正弦函数(sin)可以用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来表示,即sin(A) = b / c,其中A为直角对边所对的角。

1.3 对边与斜边的关系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正切函数(tan)可以用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来表示,即tan(A) = b / a。

2. 计算方法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条件下,可以使用上述三边关系来计算未知边的长度。

2.1 已知斜边和一边如果已知斜边c的长度和邻边a(或对边b)的长度,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未知的边。

例如,已知斜边c = 5,邻边a = 3,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对边b 的长度:b = √(c^2 - a^2) = √(5^2 - 3^2) = √(25 - 9) = √16 = 42.2 已知对边和邻边如果已知对边b和邻边a的长度,可以使用正切函数来计算斜边c 的长度。

例如,已知对边b = 4,邻边a = 3,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斜边c 的长度:tan(A) = b / ac = √(a^2 + b^2) = √(3^2 + 4^2) = √(9 + 16) = √25 = 52.3 已知斜边和对边如果已知斜边c和对边b的长度,可以使用正弦函数来计算邻边a 的长度。

三角形三边关系生活中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生活中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生活中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下所示:
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被广泛应用。

例如,设计师可以使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确定建筑物的各个角度和长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固和比例协调。

2. 测量和地理学:在测量和地理学领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被用来测量和计算地球上的距离、高度和角度。

这种关系被应用于测量城市之间的距离、测量山脉的高度和计算地图上的方向。

3. 导航和地理定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被用于导航和地理定位。

例如,当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时,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被用来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器的准确位置。

4. 天文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天文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天文学家使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计算星星和行星的距离、角度和大小。

5. 游戏和动画: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被广泛应用于游戏和动画的渲染。

计算机程序使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确定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从而创建逼真的图像和动画效果。

总而言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建筑设计到测量和地理学,再到导航和天文学,都离不开这一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基本图形,由三条线段组成。

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相关性质。

1. 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分别为a、b、c。

其中,a和b是两条非平行边,c则为底边。

根据三条边的长度差别,三角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关系:(1) 三边之和: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和等于一个固定的值,即三角形的周长。

设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b、c,则有a + b + c = 周长。

(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任意一条边,它的长度加上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即 a + b > c,b + c > a,a + c > b。

(3)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对于任意一条边,它的长度减去另外两条边的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即 a - b < c,b - c < a,a - c < b。

3. 三边关系的应用三边关系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起到重要的作用:(1) 判断三条边是否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比较三边的长度,判断是否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即可确定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2) 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根据三边的长度关系,可以判断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普通三角形。

(3) 利用三边关系求解其他长度:根据已知的三边长度关系,可以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解其他未知长度,如高、面积等。

4. 三边关系的相关性质(1) 三角形两边之和的关系:对于一个固定的底边,它与另一条边的和是一个固定值。

即对于底边c,有a + b = 常数。

(2) 三角形两边之差的关系:对于一个固定的底边,它与另一条边的差是一个固定值。

即对于底边c,有|a - b| = 常数。

(3)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优秀8篇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第二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数学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姚明是同学们熟悉而喜爱的篮球明星,他高大而帅气,有人说:“姚明特厉害,他一步就能迈3米”,对于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kg,腿长约1.30米)1.分组实验:每组准备四根木条或硬纸条,分别长为4cm、6cm、7cm、11cm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

2.交流发现: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篇二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说教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大家知道,在平面图形里,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多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直观性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知识结论快乐"转变为"探究发现知识快乐",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的六种常见题型

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的六种常见题型

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的六种常见题型1. 判断三角形类型的题型:判断题型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中常见的题目类型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三条边的长度,要求判断这三条边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根据三边的关系确定三角形的类型。

例如,给定三条边长为3、4和5的线段,我们需要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综合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它们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因此,由3、4和5这三个数字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2. 求三角形周长的题型:求三角形周长是另一个常见的三边关系应用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三角形的边长,并要求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例如,给定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5、7和9,我们需要计算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5 + 7 + 9 = 21。

3. 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题型:求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中常见的题目类型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三角形的边长,并要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例如,给定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和5,我们需要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p * (p - a) * (p - b) * (p - c)],其中p为三角形的半周长,a、b和c为三角形的边长。

计算得到半周长p=(3+4+5)/2=6,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面积= √[6 * (6 - 3) * (6 - 4) * (6 - 5)] = √[6 * 3* 2 * 1] = √36 = 6。

4. 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的题型: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中另一个常见的题目类型。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并要求判断是否相似。

例如,给定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和5以及6、8和10,我们需要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的。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构成。

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一系列内在的关系,而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一个重要的定理与之对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特殊的关系,下面将介绍三个重要的三边关系。

1. 三边长关系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即对于三角形的边长a、b、c,有以下关系:a +b > ca + c > bb +c > a这个关系被称为三边长关系,它是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

2. 三边长比较关系当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和它们的夹角时,可以通过角的余弦定理来比较三条边的长度。

角的余弦定理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边长,C表示夹角的度数。

3.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边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其中,a、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的长度。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指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为180度。

即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关系:∠A + ∠B + ∠C = 180°这个定理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有助于我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进行推理和计算。

三、应用举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内角和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应用。

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夹角为60度,求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角的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² = 3² + 4² - 2*3*4*cos(60°)= 9 + 16 - 24*cos(60°)= 25 - 12= 13因此,第三边的长度为√13 cm。

例说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几种典型运用

例说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几种典型运用

例说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几种典型运用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三边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典型运用。

本文将分别从三角形的相似性、勾股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个方面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几种典型运用。

一、相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不同大小的三角形。

在相似三角形中,三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

1. 三角高度定理三角高度定理指的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两条直角边上的高的乘积等于两条直角边上高的乘积。

应用:可以利用三角高度定理求解缺失的高,从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中线定理中线定理指的是: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连接一个角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被称为中线,三个中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既是三个中点的重心也是三角形重心和重心的重心。

应用:中线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内部的面积、寻找三角形的重心等。

二、勾股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描述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下面介绍几个勾股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典型应用。

1. 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勾股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2 + b^2 = 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三角形的判定。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两条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

应用: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位线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一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下面介绍几个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典型应用。

1. 三角形边长关系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对边长度的一半。

应用:可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三角形边长。

2. 三角形面积计算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三个中位线的长度计算得出。

应用:可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1课件简介:第二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数学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姚明是同学们熟悉而喜爱的篮球明星,他高大而帅气,有人说:“姚明特厉害,他一步就能迈3米”,对于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kg,腿长约1、30米)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每组准备四根木条或硬纸条,分别长为4cm、6cm、7cm、11cm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2、交流发现: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2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2面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两点间距离的含义,并在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发现、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归纳的能力。

3、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两点间的距离。

1、出示三角形ABC: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性?2、三角形里藏着的知识还多着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3、从A点到C点,可以怎么走?相同速度时走哪条路更快到达C 点?4、如果增加一条从A点到C点的线,还是AC最短吗?5、你怎么证明?(可以测量)6、从比较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即两点间线段的长度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数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37分)
1.甲乙两数的和是231,已知甲数的末尾是0,如果把甲数末位的0去掉,正好等于乙数。

乙数是(),甲数是()。

2.已知a、b、c都不等于0,而且a>b>c,当a=____,b=____,
3.将1、2、3、4、5、6、7、8这八个数字填入下面算式中的八个“□”内(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使得数最小。

□□.□□-□□.□□
4.从右边表格中各数排列的规律可以看出:①“☆”代表____,“△”代表____;
②81排在第____行第________列。

5.把160支铅笔、128本练习簿、96册故事书最多可以分成____份同样的奖品,在每份奖品中,有铅笔____支,练习簿____本,故事书____册。

6.在左边的算式中,“三”“好”“学”“生”四个汉字各代表一个阿拉伯数字。

其中“三”代表____,“好”代表___,“学”代表___,“生”代表___。

7.某市派出 60名选手参加 1988年“贝贝杯”少年田径邀请赛,其中女
拖拉机4小时可耕这块田的____。

9.要在 20米长的水泥阳台上放11盆花。

不管怎么放,至少有____盆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米。

10.右图中每个格子(小正方形)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

梯形面积为____平方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____倍。

12.食堂原有煤600公斤,第一天烧掉148公斤,第二天烧掉150公斤,第三天烧的比第二天多2公斤。

三天后原来的煤少了____公斤。

13.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最后一朵花是___色的,这249朵花中,红花是()朵,黄花是()朵,绿花是()朵。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得 1分,选错得0分)(共28分)
①311;②31;③29;④35
2.如右图,正方形被一条曲线分成了A、B两部分。

下面第____种说法正确。

①如果a>b,那么A的周长大于B的周长;
②如果a<b,那么A的周长小于B的周长;
③如果a=b,那么A的周长等于B的周长;
④不管a、b哪个大,A、B的周长总是相等的。

3.右图中,一共有____个三角形。

①7个;②14个;
③21个;④28个
①0;②8;③2;④6
5.小刚与小勇进行50米赛跑,结果: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还落后小刚10米;第二次赛跑,小刚的起跑线退后10米,两人仍按第一次的速度跑,比赛结果将是____。

①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落后米;
②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落后2米;
③小勇到达终点时,小刚落后2米;
④小刚小勇同时到达终点。

6.用四舍五入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到百分位时,得____.
①;②;③;④
三、作图题(共9分)
2.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

(3分)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20°、15°的角各一个。

(画图表示)(4分)
四、计算题(简要写出运算过程)(共10分)
=
………+(3分)
=
+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0(4分)
=
以下五道题除第七题外,都必须写出列式解答过程
(5分)
六、五(3)班同学上体育课,排成3行少1人,排成4行多3人,排成5行少1人,排成6行多5人。

问上体育课的同学最少多少名(5分)
七、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2尺;把绳子四折来量,绳子上端距井口还有1尺。

求绳子长多少尺(只列方程不解答)(4分)
八、某电视机厂所属的两个分厂共同组装一批彩电。

在同样多的天数中,
,需两个星期装完。

问这批彩电共多少台(6分)
九、三种昆虫共18只,它们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

其中每只蜘蛛是无翅8条腿,每只蜻蜒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1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6分)
答案
一、填空题(满分共37分)
1.乙数是21,甲数是210。

(此题每空1分。


=8,b=3,c=2。

(本题三空全部填对得2分;填错其中任何一空都得0分。


3..-.(本题八个方格全部填对得3分;仅个位上分别填对“1”“8”可给1分;除此以外的其它情况一律不给分。


4.(1)“☆”代表71.“△”代表57;(2)81应排在第5行,第5列。

(1)每空1分;(2)共2分。

但其中有一空填错都不给分。

5.最多可分成32份奖品,每份奖品中有铅笔5支,练习簿4本,故事书3册。

(此题第一空2分;后面三空共2分。

填错其中任何一空都不给分。


6.其中“三”代表1.“好”代表4.“学”代表6。

“生”代表3。

(本题每空分。


7.正式参赛的女选手有10名。

(本题填对得3分。


9.至少有2盆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米。

(本题填对得3分。


10.梯形面积为平方厘米。

(本题填对得2分。


11.它的体积扩大a×a×a倍。

(本题填对得3分,如果填a·a·a 或a3也给3分。


12.三天后原来的煤少了450公斤。

(本题填对得2分。


13.最后一朵花是黄色的,其中红花是50朵,黄花是(82)朵,绿花是(117)朵。

(本题第一空填对得3分;后面3空全部填对得2分,其中有一空填错都不给分。


二、选择题(满分共28分)
1.(2);
2.(4);
3.(4);
4.(1);
5.(2);
6.(4);
7.(4)。

三、作图题(共9分)
1.(2分)
2.(3分)
以上两小题,只要作图正确。

长度误差不超过厘米,都不扣分。

3.
120°=90°+30°或120°=60°+60°
15°=45°-30°或 15°=60°-45°
每个角都有两种画法。

只要画得正确,从图中看出作法,误差不超过5°,
每画出一个角得2分,用量角器画角不给分。

四、计算题:没有简要过程,直接写得数的不给分;虽有过程,但得数不正确的也不给分;有过程,计算结果正确的给满分。

…+
=(+)÷2×45
=×45
=
+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0
=100-1+200-2+300-3+…+1000-10
=100+200+300+...+1000-(1+2+3+ (10)
=5500-55
=5445
以下五道题,除第七题以外,只要列式合理、计算正确、解答完整,即使方
法与本“参考答案”不同,照样给满分;不列式直接写得数不给分;不写
“答”这一项的扣1分;分步解答酌情给分。

答:这本故事书共240页。

六、解:〔3,4,5,6〕=60
60-1=59(人)
答:上体育课的同学最少有59名。

七、解:设绳子长为X尺。

根据题意,得
如果列成 x÷3-x÷4=2+1或x÷3-2=x÷4+1都给4分;没有
“设”这一步的,扣1分。

如果设井深为未知数列方程,不能给分。

八、解:(1)分步列式解答:
10天中乙分厂共装了
400×10=4000(台)
这4000台相当于这批彩电的
这批彩电有
(2)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这批彩电共有14000台。

九、解法
1:假设18只昆虫都是蜻蜓,那么共应当有腿18×6=108(条),比实际的总腿数少了 116-108=8(条),因为每只蜘蛛比每只蜻蜓多2条腿,蝉的腿数与蜻蜓相等,所以可算出蜘蛛的只数是
8÷2=4(只)
这样,蜻蜓与蝉共18-4=14(只),共有翅膀20对。

假设14只全为蜻蜓,共应当有翅膀14×2=28(对),比实际的翅膀数多出28-20=8(对),因为每只蝉比每只蜻蜒多出1对翅膀,所以可算出
蝉的只数为
(28-20)÷1=8(只)
蜻蜒的只数:14-8=6(只)解法2:蜘蛛的只数:
(116-18×6)÷(8-6)=4(只)
蝉的只数:
〔(18-4)×2-20〕÷(2-1)=8(只)
蜻蜒的只数:
18-4-8=6(只)
答:蜘蛛4只,蜻蜒6只,蝉8只。

如果第一次假设18只昆虫都是蝉,用(116-18×6)÷(8-6)=4(只)算出蜘蛛只数也算正确,给3分;如果第二次假设剩下的14只昆虫全为蝉,用(20-14×1)÷(2-1)=6算出蜻蜒只数也算正确,给1分;如果用三元一次方程来解,列对方程给3分,解答正确给2分,答对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