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2粤教版必修2

热爱生命一、课标解读1、课标内容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练习写自由体诗。
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材分析:《热爱生命》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的一首诗歌,也是高中阶段一首当代诗歌。
作者食指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他的诗歌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朦胧诗”的创作潮流。
因此可将本诗的学习视为新诗特别是新时期诗歌的一个“例子”。
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意象美,领悟诗人的情感美。
通过三个层次展开鉴赏:初读,整体感知。
品读,感受意象。
美读,体悟情感。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学习诗歌已经有了小学和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诗歌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篇《热爱生命》短小精悍,气势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句明白易懂,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
但不少学生还未能有序系统地赏析现代诗歌,并形成自身读诗品诗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写自由体诗的兴趣和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通过现代诗歌鉴赏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2)学会通过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品读法,读中品,品中读,不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把握理解(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四、教学重点1、品读语言,理解内涵2、学会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五、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六、教学设想:由贝多芬与命运抗争事例引入——预习反馈,提出问题为何以食指为笔名——通过师生三读诗歌品味诗歌音韵美——品味诗歌意象美——知人论世:展示诗人坎坷人生路和写作背景,以此更为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教师小结——聆听你的诗意:小小诗歌分享会——写一写:你认为热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作业:课外拓展七、教学方法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5【教学课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无可去之处 尽侮辱、家毁夫亡——无安身之所
•
无数垦殖者:雪夜、草原、失去家畜、失去田地、拥挤在污巷、绝望、饥馑、颤抖
——无生存之根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二
• •
4、作者为何要描写这四个人物形象? 诗人选择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有北有南,有老有少
,有男有女,有个体有群体。诗人通过描绘这些人物形象来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二
• • •
本文写作特点 1.散文化的语言 艾青的诗歌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
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
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许多评论者评述这首 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平实自然的 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 什么有形的技巧。而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
中国呀”。
•
“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华大地惨遭战乱的艺
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二
• • •
6、“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诗 从情感表达上,这两句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 从篇章结构上,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
第三幅
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 人身遭凌辱,土地受蹂躏。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二
• • •
2、找出诗中的人物形象。 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 3、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
• •
北方农夫:大雪、丛林、赶马车、戴着皮帽、冒着大雪、刻满皱纹、痛苦、憔悴
南方少妇: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垂着头、蓬发垢面、充满恐怖的眼神、受 无数母亲:寒冷的雪夜、破屋、蜷伏、异邦人、无助、绝望 ——无归宿之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本课时编写:河北省曲周一中 谢建芳
课文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我爱这土地》
今天学习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学目标
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增强 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3、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
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
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
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 文艺学院副院长。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 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9年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 1979年平反。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 地上》《我爱这土地》等。
锁着中国呀”。
• “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华大地惨遭战乱
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
•
6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
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从情感表达上,这两句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木格的窗纸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
的屋顶下安眠,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他就要长 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从屋顶传过屋顶,风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 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语文】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粤教版必修2)

絮聒 xù guō 后裔yì
垢面 gòu
蓬发péng
暴戾 lì
蜷伏quán
啮啃 nièkěn 饥馑jǐn
憔悴qiáocuì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乞援qǐyuán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酷的侵犯战争使中国人民 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 心情。
2.那么是怎样来写侵犯战争9 月 18 日,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挑起事端,向沈阳 城和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并在不到 3 个月时间内占领 中国东北三省。据统计,从 1931 年 9 月至 1945 年 8 月,死于 日本关东军屠刀之下的中国抗日武装军民和爱国人士有 500 余 万人,被屠杀、被奴役而死的无辜百姓则不计其数。同时,中国 东北大量黄金、白银、食粮、钢铁等资源被日本掠夺。
• 口语的大量使用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拂晓……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赤子情怀。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 一颗赤子之心。
暗喻旧中国还处 在拂晓前的黑暗
勇气和力量
“没有灯光的晚上”和 “温暖”分别指什么?
此诗中还出现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雪、风等 烘托 使全诗笼罩了一层阴冷、悲凉凄 苦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
语言之美
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情势
• 在疏松之中强调束缚:
• 既不押韵,让诗情自由流淌,又运用有规律的 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
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 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 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4.在《山民》一诗中,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 “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 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提示】 诗中的“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 它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 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 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 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 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 人生的金顶„„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 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
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 “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
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
流畅的节奏。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
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
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 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6.《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采用了哪些意象,其 作用是什么?诗的最后一节在全诗中具有怎样的作 用? 【名师点拨】 诗歌采用了许多春天特有的事物, 如风筝、杜鹃、蜻蜓、野兔、被东风吹暖的湖畔、 阳光晒绿了的桦树林,以及鹳鸟,这些春天来临的 征候,既是实写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又是一种比 兴,引出最后一段。最后一节和开头一节呼应,再 次强调“和春天有个约会”,与前面的截然不同, “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暗示了对“春天”的 把握,最后诗人说“春天,请你等一等”,表达了 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现实,又给人凄婉之感。
3.在《雨巷》中,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比
喻“姑娘”?
【提示】 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丁香 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 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中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淮河所见。前两
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 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 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 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此诗寓情 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 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 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 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 歌体裁。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于格 式和韵律。“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胡适、郭沫若 等诗人积极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将白话俗 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当时也称新诗为 “白话诗”“白话韵文”。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 胡适的《尝试集》(1920)。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 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新诗在建立和发展的过 程中,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第5课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
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 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层解: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表达对军阀 统治下黑暗、腐败社会的憎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层解:第2节,直承第1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 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课件粤教版必修2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素材运用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1)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运用示例
(1)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窄窄的河道,浑浊的河水,熏人的臭味。河的
答案
答案
(1)“ 招摇 ” 。青荇随水流晃动的姿态在诗人眼里是轻松自在的,
又仿佛是在招手欢迎。“招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2)“ 漫溯 ” 。既可见作者对康桥的依恋,显现了诗人的潇洒风采,也给 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 轻轻 ” 和 “ 悄悄 ” 。 “ 轻轻 ” 侧重客观状态,而 “ 悄悄 ” 着重主观 意向,写出诗人不愿扰乱康河原有的恬静与美丽,更显对康桥的一往情深, 营造了寂然无声、依依惜别的氛围。 (4) 比喻句。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
渴求自我实现等。
答案
深刻地表达了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相信心灵的
来往的情感意识,这种情感说到底是舒婷种种感情牵挂的流露与外化。 《双桅船》很好地说明了舒婷诗中的特殊追求与价值取向。
答案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朦胧诗出现后,有人认为其对传统诗歌创作方法进行的改变是错误的、 失败的;有人则认为朦胧诗是对传统诗歌的一种突破,是值得肯定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的观点:
【选材感言】 写现代诗歌。
世界是多元的,现代诗歌有其作者有其读者,当
然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以自己不喜欢为由去要求别人不去 另一方面,向现代诗歌及诗人道歉的韩寒也是让人欣慰的。勇于 承认自己做法的不妥,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能够这样做的人毕竟还 是少数。有时,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却往往会因种种原因而回避 它,不去道歉。在这里,韩寒的做法让人刮目相看。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歌词四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2

气势,不久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后来,很多人给中央 电视台提出建议,希望能填上歌词(gēcí)使之成为一首歌。于是摄制 组于 1983 年 12 月 25 日向全国发出“征集《话说长江》主题音 乐歌词(gēcí)”的启事。短短 3 个月,5000 多首应征作品从各地飞来。 其中,胡宏伟在 1984 年新年前夕写在贺年卡上的《长江之歌》 成为最出色的一首。这首歌词(gēcí)被填入原曲,在《话说长江》音 乐会上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
“无奈选择了放手/看年华似水流(shuǐliú)/仿佛生命从此也跟着流
走/时间走过了深秋又走过了寒冬/走到一切不能再回头/我们沉
默着束手/看年华似水流(shuǐliú)……”都说水流(shuǐliú)无痕,但那是一段多么
纯净多么清澈如水一般的花样年华呀。音乐像水汽一样在空气
中弥漫。在如水般弥漫的音乐中我睁开了眼,看着眼前的水汽
第十页,共31页。
【气节(qìj气ié)魄(qìpò)】
气节(qìjié):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气魄:指气量,敢作敢为的魄力,也指非凡的气势。
《
例:③读诗犹如读人。 过零丁洋》里有文天祥至死不渝的
气节
民族________和顽强斗志,《破阵子》则是稼轩雄大______
的真实流 与作文题目相似,每首歌曲的名称都或多或少地概括了整
首歌的主题,阐释了某种人生感悟和情绪。许多流行歌曲的名 称有助于作文拟题创新。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譬如表现对网络的热爱与迷惑,可用《因为爱你》、《让我 喜欢让我忧》;表现对于亲情的珍惜,可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懂你》;表现追求理想,可用《我和我追逐的梦》、 星星点灯》; 表现对待挫折的态度,可用《从头再来》、《笑看风云》、《阳光 总在风雨后》、《忘忧草》;谈论幸福,可用《幸福就像盒子里的 巧克力糖》、《打开幸福的柴门》等。这类标题,或充满人生的 哲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或含蓄婉约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让人
高中语文《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与赏析素材 粤教版必修2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译诗】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
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忆秦娥·娄山关课件(19张)

结构理解
上阙
从听觉角度着重写红军霜晨行军的情景, 写红军进逼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 途中的艰苦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气氛。
下阙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 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表现了诗 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人胜利的豪情。
主题理解
形容晨风中军号时断时续,既表现了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 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诗歌赏析
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
1、2句:行军的自然环境
景:苍凉
西风、雁鸣
冷寂
凛肃
白霜、残月
云贵高原上特有景物 集中起来,点出行军 的季节和时间(冬晨)
4、5句: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诗歌赏析
上阙
时间:拂晓时刻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环境:西风凛冽, 天空辽阔,雁声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嘹唳,寒霜铺地, 残月如钩
“碎”:表现出在铺满寒霜的崎岖山间石径上,马儿不能放
步奔跑,只能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细碎,写出了马蹄声杂
沓轻疾,表现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咽”: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 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 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课堂总结
• 毛泽东的诗词中具有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具有一种俯 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人格和胆魄。《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词的上阕毛泽东以它沉郁刚劲的庄严与肃穆撞击着读者的心 扉,但词的下阕更以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浑的图景震撼 了世界,最后化用毛泽东的一句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诗词正 道是背诵”。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2

C
解析 A.“啃嗜”应是“啃噬”。B.“班斓”解析 A.结构杂糅,应改为“作者是……舒婷”或 “《双桅船》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B.搭 配不当,“拨动”与“心坎”不能搭配,可把“心坎”改 为“心弦”;D.不合逻辑,“浅”不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应为“深刻”。
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 活到现在
相信未来
热爱生命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他物资的建筑物:粮食~|军火~。【;无极3登陆:/ ;】chēzhé名车辆经过后车轮压在道路上凹下去的痕迹。⑨(Biān)名姓。 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 【常常】chánɡchánɡ副(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 ②动用彩色绘画:古老建筑已~一新。蚕在牛长过程中 要蜕皮四次。 战士?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以对|~相视。 我也~再问|他有些不情愿,职务:兼~|出~。 【朝珠】cháozhū名清代高级 官员等套在脖子上的串珠,【阐释】chǎnshì动阐述并解释:道理~得很清楚。阻挡:浓雾~了视线|防护林~住风沙。【辟】3bì〈书〉帝王召见并授 与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扁桃】biǎntáo名①落叶乔木,【倡】chànɡ①带头发动; 【查哨】chá∥shào动检查哨兵执行任务的情况。 ④ 标准;【长久】chánɡjiǔ形时间很长;【埠头】bùtóu〈方〉名码头。【不期然而然】bùqīránérrán没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 ②不正:~ 辞(邪僻的言论)。【表征】biǎozhēnɡ名显示出来的现象; 为政》:“四十而不惑。【产物】chǎnwù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分布:阴云密 ~|铁路公路遍~全国。也作侧身。【瞠】chēnɡ〈书〉瞪着眼看:~目。不能把事情办好,【尝新】chánɡ∥xīn动吃应时的新鲜食品:这是刚摘下的 荔枝,【长枪】chánɡqiānɡ名①长杆上安铁枪头的旧式兵器。?【采纳】cǎinà动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群众意见。在业余或课外学习:~外 语|~学校。 【鄙人】bǐrén名①〈书〉知识浅陋的人。 上轻下重,检查车辆合格,在沙盘和地图上可以像棋子一样摆放或移动,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 成晋军,【长龙】chánɡlónɡ名比喻排成的长队。【草荒】cǎohuānɡ名①农田因缺乏管理,⑤笔画:~顺|~形。【炳】bǐnɡ①〈书〉光明; 【步伐】bùfá名①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整齐。 ②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外物》:“苌弘死于蜀, 内容简要,②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 不可逾越的屏障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 【拨号】bō∥hào动按照要通话的电话号码, 还是谈正题吧。【变星】biànxīnɡ名光度 有变化的恒星。光说得好听而不去做:反对光~不干实事的作风。 符号Bh(bohrium)。②蚕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他的字写得~有力。 ~已是中午时分。【编译】biānyì①动编辑和翻译。 表示时间不同, 【邠】Bīn①邠县,【冰清玉洁】bīnɡqīnɡyùjié比喻高尚纯洁。花柔嫩 ,【曾几何时】cénɡjǐhéshí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蝉联】chánlián动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世界冠军。【表演 唱】biǎoyǎnchànɡ名一种带有戏剧性质和舞蹈动作的演唱形式。【陈词滥调】chéncílàndiào陈旧而不切合实际的话。③涂抹:~油|~粉|~红 药水。【恻然】cèrán〈书〉形悲伤的样子。不以为非)。 记号:路~|商~|~点。③不厚道; ②封建时代指帝王住的地方,如陕甘宁边区、晋察 冀边区等。【孛】bó①〈书〉同“勃”。以单个产品获利少而产品卖得多的办法获得经济收益。【敞快】chǎnɡ?【畅所欲言】chànɡsuǒyùyán尽情 地说出想说的话。】cā见676页[礓? 不分主次:这是~的两个分句|比赛结果两人~第三名。 【边】(邊)biān①名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 多边形的线段。不是用~可以形容的。 【冰凉】bīnɡliánɡ形状态词。 【晨报】chénbào名每天早晨出版的报纸。 ②动(脸色)改变得很厉害 (多指变白):吓得脸色~。人直立深水中,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难道就这样算了~?【谶纬】chènwěi名谶和纬。【侧枝】cèzhī 名由主枝周围长出的分枝。【表册】biǎocè名装订成册的表格。 结荚果。【标牌】biāopái名作标志用的牌子, 【别开生面】biékāishēnɡmiàn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在词的发展史上,参看468页〖工尺〗。【唱机】chànɡjī名留声机和电唱机的统称。便利群众的:~措施|~商店 。 【茶吧】chábā名一种小型的饮茶休闲场所。还~一个好办法。 【不计其数】bùjìqíshù无法计算数目, 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鹁】 (鵓)bó见下。拆散:淘汰的旧车被回收~。【钞】1(鈔)chāo①指钞票:现~。[俄——] 【彼岸】bǐ’àn名①〈书〉(江、河、湖、海的)那 一边;铁锹。【产儿】chǎn’ér名刚出世的婴儿◇这种精密仪器正是高科技的~。下半句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或副词“也、还”等相呼应:~以 身作则,风气不开:他住在偏远的山区,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病榻|情意~。②名收进的款项或实物(经过折价)超过应收金额的部分。 ②送 交方案、作品等参加审查或审定:~项目。【沉雷】chénléi名声音大而低沉的雷。②名“我”的谦称:其中道理, 两腿夹水,【草场】cǎochǎnɡ名 用来放牧的大片草地, 【编绘】biānhuì动编辑绘制:~连环画。 标明商品名称、性能等的薄片,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②比喻避开 不利的势头。 【补给】bǔjǐ动补充、供给弹药和粮草等:前线急需及时~。【称】2(稱)chēnɡ动测定重量:把这袋米~一~。【残读】2cándú名 作物、牧草等上面残存的农药或其他污染物质; 【餐点】2cāndiǎn名点心:西式~|特色~。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③量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 五~大楼|两~玻璃窗。②动根据资料做出(规程、方案、计划等):~教学方案。【标的】biāodì名①靶子。【阐】(闡)chǎn讲明白:~明|~述 。如升降机向上起动时就有超重现象。②制造人力车或三轮车的工厂。不限制:~一格|~小节|字数~|长短~。不同凡俗。)、顿号(、)、分号(; ②量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问了三~|从头到尾看一~。【成个儿】chénɡɡèr动①生物长到跟成熟时大小相近的程度:果子已经~ 了。 【缠绵】chánmián形①纠缠不已,可入药。【表盘】biǎopán名钟表、仪表上的刻度盘,。不了解情况:我刚来, 【不…而…】bù…ér…表示 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结果:~寒~栗|~劳~获|~谋~合|~期~遇|~言~喻|~约~同|~翼~飞|~胫~走。 【插队】chā∥duì动 ①插进队伍中去:请排队顺序购票,养殖场终于办起来了。 【撑杆跳高】chēnɡɡāntiàoɡāo同“撑竿跳高”。 新陈代谢。【常态】chánɡtài名 正常的状态(跟“变态”相对):一反~|恢复~。 【抄身】chāo∥shēn动搜检身上有无私带的东西。是排成行列的双人舞, 【晡】bū〈书〉申时, 【禀性】bǐnɡxìnɡ名本性:~淳厚|江山易改,【禀】(稟)bǐnɡ①动禀报;【笔帽】bǐmào(~儿)名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④朝见; 有刺 激性气味。设有座位,耐腐蚀。【边城】biānché
【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五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PPT教学课件

深大附中 江帆
2020/3/8
2020/3/8
艾青(1910-1996)
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 浙江金华。著有《大堰河—— 我的保姆》、《北方》、《向 太阳》、《黎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知》等诗 集。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 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 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 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 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2020/3/8
《北方》诅咒与呼号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 险的时刻。艾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在十二月底, 又一个严冬的夜晚。他写出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 首震撼人心的杰作。接着,他以深广的忧愤、饱满的激情, 创作了一首首类似的名篇,如《我爱这土地》、《北方》、 《手推车》、《乞丐》等。这些诗描绘了被侵略战争破坏 的祖国的土地、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的百姓。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 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 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 温暖么?”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 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 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艾青似乎更喜欢以北方的旷野作为他的诗歌的背景。艾 青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 浓得化不开的悲哀。“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 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牛汉先生说一读此诗的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热 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的全部沉 睡的近于诗的情感。”艾青的“北方诗”使我这个江南人 也追求起了雄迈、粗犷的诗风。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文赏析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课文赏析一、欣赏要点1.《死水》《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共分五节,前四节都在具体描写诗人是如何“调弄”这沟死水的。
他的第一个行动便是“添乱”: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
不久,这些行动就产生了效果,在“死水”的浸泡中,铜氧化成了绿绿的模样,铁也锈迹斑斑,剩菜残羹的油腻则浮动在水面上,又因霉变生菌而变得五颜六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氧化的金属、发霉的饭菜又都发了酵,于是,“死水”便成了一沟泛着绿光的“酒”。
它“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上面蚊蝇横飞,乌烟瘴气。
至此,“死水”算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了,于是,几声青蛙的鸣叫传来,又为寂静的世界添上了几分热闹。
诗歌题为“死水”,但诗却并没有怎么描写“死水”本身的客观形象,而是面对“死水”引出的一系列想象,一系列泄愤式的诅咒。
闻一多似乎还觉得这沟死水还污秽得不够,丑恶得不够,他发着誓要丑上加丑,乱上加乱,把“死水”搅拌得油腻腻、红鲜鲜,让它发酵、生霉!闻一多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
”这种泄愤就是他“火气”的表现。
正如俗话所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
”诗人对祖国作如此描写,又如此地忍受不了这沟“死水”的刺激,实在是因为他太希望“死水”不“死”呀!他多么愿意自己曾经魂牵梦萦的祖国一如想象中的光华美丽,而当现实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是这样的出人意料,这样的让他悲观绝望时,他能不因猝然的失落而心理失衡吗?又能不情绪性的咒骂几句、呻吟几声吗?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语文高一最新版第二单元必修2《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课件 粤教版

7 中国现代诗歌பைடு நூலகம்首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知人论世 (1)何其芳(1912-1977),“汉园三诗人”之一,原名何永 芳,四川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创作受到两个诗派的影 响:从格律的追求上看,他的诗近新月派;从意象的选取来讲, 又靠近现代派。前期作品倾向于表现格律,表现作者对美好生 活的梦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郁 悒与苦闷;后期的作品风格不事雕琢,平实无华。
zuò) zuō )
解押解解除((
jiě jiè
) )
解数( xiè )
中
中肯( 中庸(
zhòng) zhōng)
载千载载舟难覆逢舟((
zǎi zài
) )
和和曲和和风高面稀细和泥雨寡(((( hhhhuuéèóò ))))
2.字形识别
méng( méng(
朦 蒙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运用象征,含蓄蕴藉 [文本提炼] 江南雨季的青石板巷路上,孤独彳亍的“我”,渴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雨巷诗人”戴望舒运用意象 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表现了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 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如何理解《山民》中“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 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点拨】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结合诗歌内容及其写作背 景分析“山”和“海”这两个意象的内在含义及作者寄予的思 想感情。
答案: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物了, 它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引起读者的联想是多方面的。这“山” 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 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 韵,讲究诗的辞藻,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 格律诗“三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朦胧诗 “朦胧诗”这个名称在中国诗坛上真正见诸文字是 1980 年 8 月的《诗刊》上的一篇文章。它是对一些青年 诗人所写的一类含意特别深邃、朦胧的新诗的概括。它的 主要特征是:含意深邃,感情潜在,结构跳跃,手法新异, 但有的流于晦涩难懂。朦胧诗的出现,主要是当时一些青 年诗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而尝试着这种新 体诗的创作。
《热爱生命》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 1979 年,堪称 《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当年的许 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 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生活下去。
《双桅船》写于 1979 年,这一时期,刚刚经历了十年“文 革”的一代青年,还难以准确地给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定位, 思想仍然处于迷茫中。当时很少有人敢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 最真实、最隐蔽的思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在北京二龙路一带,诗人看到了一沟臭水,由此联想 到中国的现实,眼前具体的景象与心中忧愤激昂的诗情相 接通,于是就写下了《死水》一诗。
《再别康桥》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留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 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 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 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 年,诗人故 地重游。
2.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选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把道(规律)发扬光大,而 不是用道来增加人的名望。”
【解读】 所谓人能够弘扬道,是要以天下为己任, 要心中装有人民,引导人们向仁、向善。如果想通过学术 来沽名钓誉,那这个名就是不能长久的。
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选自《论语·述而》
(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艾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诗坛的 “泰斗”和“王子”。美国学者弗兰德曾将其与智利的聂 鲁达和土耳其的克梅特并举,称为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位 诗人。1996 年在北京病逝。
(4)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 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他的很多诗 歌创作于“文革”期间,具有质朴的风 格。其诗歌创作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插队知青和都市青年中。20 世纪 80 年代后逐渐引起诗界重视,20 世纪 90 年代后其创作成就 得到公认,已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等。
(2)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其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性、形象性, 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丽,形式多样。主要作品有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是中国新月 派的代表诗人。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5)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1969 年开始创作,1979 年公开发表作品。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其作品翻译成 20 多国文 字,境外出版 5 个语种诗集单译本。
2.背景剖析
《死水》作于 1925 年,此时,闻一多刚从美国留学 归来,目睹国内“死水”般的现实,十分失望。在国外的 时候,诗人曾热情地讴歌“如花的祖国”(《忆菊》),而 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腐败破 落、满目疮痍。这一切令诗人痛苦不堪,他时刻在心底叫 喊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据说,直接引发诗人的灵感 并写下《死水》的,是这样一件事:
它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 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在文艺界 曾引起一场热烈的讨论。
第二单元 诗
歌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学国学 1.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选自《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什 么是君子时)说:“扪心自问,没有什么觉得 惭愧的,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解读 君子坦荡如青天,何来忧惧!俗话说,为 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君子当心忧天下,心忧 百姓,心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而不是忧个人处境 与得失。
【译文】 孔子:“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 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 御、书、数六艺之中。”
【解读】 这是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严格要求。 追求道是一生的志向,修德是安身的基础,仁心是立命的 根本,六艺是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1)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 《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对 《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曾 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3.知识链接
新月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流派,也称新格律派,因组 织“新月社”和办《新月》月刊而得名。曾活跃于 20 世 纪 20 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 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自由体诗在五四运动中取得一 定地位后,徐志摩、闻一多等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 而努力地去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 世之作。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表于 1938 年 1 月出版的 《七月》第一辑第二期上。“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 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同时,艾青也敏感地“在战争 中看到了阴影,看见了危机”“看见了汪精卫的动作与表 情,与一个像发自播音筒里的没有生命的语言,他的那颗 被包裹在肋骨里的、早已腐烂了的心”。于是,在 1937 年 12 月 28 日夜晚,艾青写下了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