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是经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审定同意立项的黑龙江省“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IXT153,负责人:王久全),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研究周期为三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

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 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术委员会:我校于2002年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课题获得立项后,于2002年5月在武汉开题。

在中央电教馆及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课题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按照课题方案认真组织了研究工作,就课题的内涵、整合的条件、原则、与学科整合的一般模式、整合对师生及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现作如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将其应用于教学,以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热望,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如此。

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观摩了一些学校,我们自己也跻身于探索者的行列,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的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学校是县级实验学校,有学生近4000人,教职员工200多人,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随着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为我们所关注: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及整合方式。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将讨论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整合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被单独看待,而是应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案例1. 语言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语言学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和翻译工具。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平台与海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评估工具进行作文的撰写和评估。

2. 数学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如数学模拟软件和在线数学游戏。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概念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数据库,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与挑战1. 整合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拓展学科边界: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促进学科维度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是一项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背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规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新课改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在我校的实践中,本研究也将作为“数学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解决当前信息技术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整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

本研究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教学应用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了很好的研究和探索,并具有较为成熟的实证和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研究特色
01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02
结合多学科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多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实现个性化、
03
差异化的教学。
研究创新点
研究视角创新
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
小学学科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方 法陈旧、缺乏互动等。
研究意义
推进教育现代化
0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可
以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0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设计风险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需要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 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确保实验的 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经费风险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和 资源,包括设备、材料、人员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教学设计技术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小学学科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客观评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 教学整合的效果。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 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看法和体验。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学语文课程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与相互关系。

(2)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3)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4)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并从中寻找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访谈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专家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看法和建议。

(4)案例研究法:选取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探索其成功的原因和实践经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两方面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1)总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操作方法,强化小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提出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策略。

2. 实践成果:(1)设计一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方案,推进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缺陷,使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遇到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技术原始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化的融合不紧,传统教学封闭环节与现代教学开放环节整合不细,传统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结合不够,传统教学规范与现代教学特色调和不当。

如果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将会因人为的因素被淹没在“没有发展前途”的感叹中。

因而,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十分必要,它对于优化教学模式,提炼优质资源,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保障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我校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 、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提炼传统教育的精华,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常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考绩制度作保障,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指导教师开展教育随笔撰写与案例研究,提高教师的论文、案例写作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形式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评价方案。

2 、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CATALOGUE 目录•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01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如整合不紧密、不深入、不规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组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21世纪技能计划”,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欧洲国家以“e-Learning”项目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和沟通能力。
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 科教学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 科教学的整合,能够丰富课程资 源和素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学过程,提 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养和综合能力。
持续创新
整合应持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 教学质量。
02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 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 视听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数字地图、搜索引擎等,引导学 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探究过 程中,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解 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案例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跨学科学习
总结词
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
自主探究
通过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生进行自主 探究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档案、学习管理系统等,记录学生的学 习过程和成果,方便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04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教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新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据报道,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多种形式和场合,既可用于线上教育,也可以是线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能够在用于结业后使用所学的技能。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科学、实用的结论,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介绍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包括数字资源的应用、在线交流、协作学习等。

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效果,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包括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力、参与度、学习成果等。

4.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相关要求。

2.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收集并分析数据。

3.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数字技术在课堂里的应用,探究其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

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入。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和方法;3、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案例;4、通过实践验证整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实证研究: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整合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现有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2、第二阶段(4-6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整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和修正;3、第三阶段(7-9个月):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评估整合策略的有效性;4、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 定样本量和数据来源(预计用 时2周)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 告和论文初稿(预计用时4周 )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 和假设(预计用时1周)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 步分析报告(预计用时3周)
2022年1月
05
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研究进度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
2022年1月
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准备投稿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定样本量和 数据来源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告和论文初 稿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步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时遇到困难的情况。
部分教师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抵触心理 。
技术故障风险
教学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不当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可靠性,可能会出现教学 设备故障或网络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
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恰当,可 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应对策略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 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他们 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念
引导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他们的 教学观念。
技术路线
01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深化研究内容
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化研究内容,例如探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 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影响等,为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等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对策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素养。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方便教师查找相关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要点三
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平 台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 、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现状
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学 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实践为主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实 践为主线,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 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探究意识和 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 学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要点一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 具
利用PPT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辅助教 师讲解和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一、立项通知: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下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二、课题背景介绍1998 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

同年12 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提出报告,汇报“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的理念、进展情况,获得有关领导的认可。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有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目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全国性的“课程整合热”。

课程整合与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一样,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在全国计算机研究中心和省市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我们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探索新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突出难点。

本课题着力于:(1)解决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做什么”。

本课题以校本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探索一条资源开发的途径。

(2)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问题,即“在什么层次上做”。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一门国家课程,但它的实施是校本化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积累相应的经验。

(3)解决四大领域的整合问题,即“怎么做”。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四大领域在实施中容易被割裂开来。

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创造一个整合四大领域统摄点。

(4)解决师资问题,即“谁来做”。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师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而不仅是消费者。

教师的关注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组织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构成了课程实施的“瓶颈”。

本课题旨在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开发校本文化,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儿童发展。

灌输式学科教学使儿童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不善关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回归多彩的生活世界,感受浓郁的校本文化,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对家乡的亲近感。

在更广的天空、更肥沃的土壤中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办学质量。

传统的学校是封闭、脱离生活的,扮演着知识传承和道德教化的角色。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知识的强者,却是生活的弱者。

开发以家乡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活动课程,通过信息技术与该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平衡课程结构,开阔学生视野,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架起桥梁。

(二)研究目的1、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常态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机制与操作策略,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新思路。

2、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进行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以其直观性、交互性资源的丰富性及超时空性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充分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达到分散学习、展示成果,达到信息共享。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不同的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弥补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信息量不足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从实践中探究真知,获取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促进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3、透过教学层面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

4、开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效整合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5、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越来越被深入的应用到各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之中,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是,由于人们对整合的认识不同,各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所基于的理念、思想和教与学的模式不同,许多整合的实践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定位为传统的“传递——讲授”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辅助工具,使得整合仅仅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整合,而且一些关于整合的探讨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点和狭小的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切入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当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从当前教与学的一般模式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环境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的特点,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建立系统的整合理论,使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2、实践意义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的学习方式。

(1)使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

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超链接的学习。

(2)使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

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协作性,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

充分发挥小组、班级、身边的人群以及互联网后面的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4)使学科教学具有问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课题比较成熟,理性成度高,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

这种模式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不确定因素,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特别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

(5)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相关成果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2、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5、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6、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鉴于以上问题,“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整合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即从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不同的课程类型的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整合的规律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教学。

该课题在国内外都有研究,特别是在国内以这个课题为总课题的研究,更是多乎其多,而能出成果,能够很好地应用推广的,却微乎其微。

再者,以前研究的重点是放在与各学科的研究,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这将有利于通过这个整合的信息发现其共性的规律,寻找其个性的特征,以更好地为建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