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失效分析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失效分析复习大纲
一、材料失效分析总论
1、失效定义:指产品(构件)因微观结构和外观形态发生变化而不能满意地达到规定的功能。

2、失效的微观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原子团三维分布、显微组织形态。

3、失效的外观形态:局部腐蚀、局部磨损、过度变形、表面异物。

4、失效分析的内容(5项):判定失效模式、界定失效缺陷、鉴定失效机理、确定失效起因、提出解决对策
5、失效的五种模式:断裂、腐蚀、磨损、畸变、衰减。

6、失效机理:是致使构件失效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即失效的微观机制。

比如:腐蚀模式下的电偶腐蚀、缝隙腐蚀、晶界腐蚀、点蚀等。

7、失效的影响因素:材料选用不适、结构设计欠妥、制造质量一般、安装方式不当、检测方法常规、组织性能劣化、维护过程疏漏、人员操作有误、工况介质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失效机理不明、防护措施简单、理制度不严(注意:考试时不要求全部列出,写出几种因素即可)
8、失效分析的八个方面: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操作、维护、环境。

9、失效分析的主要步骤:
(1)现场检查:运行史、工艺流程、图纸核对、取样等;
(2)外观检测:断口(缺陷)宏观形态及异物等观察与分析;
(3)微观分析:断口(缺陷)的微观形貌观察与成分测定;
(4)性能检验:材料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的试验评定;
(5)环境评估:工况介质、异物等测试与评价;
(6)模拟试验:失效现象的再现和验证(按需进行);
(7)事故结论:分析结果必须快速、正确;
(8)解决对策:治理方案应该简单、有效。

10、失效分析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1) 品德高于技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敬业负责;
(2) 调查重于理论:深入现场,观察迹象,寻找旁证;
(3) 宏微观相结合:宏观是表象,微观是本质,分析要精准;
(4) 综合知识并重:勤学多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团队合作至上:个人知识有限,集体力量无限;
(6) 系统完整严密:前后一致,因果一致,推论可信;
(7) 快速正确有效:分析快速,结论正确,实施有效。

二、金属的断裂
1、脆性断裂特点:①断裂时承受的工作应力很低,一般低于σ0.2;②裂纹源总是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③T↓,脆断倾向↑;④断口平齐、光亮,且与正应力垂直,断口上常呈人字纹或放射性花样。

2、断裂路径
①沿晶断裂:裂纹萌生和发展是在晶界处发生的过程。

多为脆断(氢脆断裂),少数为韧性断裂(高温蠕变断裂)。

②穿晶断裂:裂纹萌生和发展是在晶粒内部处发生的过程。

可以是韧性的(微孔聚集型断裂),也可以是脆性的(解理断裂、穿晶应力腐蚀断裂)。

3、解理断裂定义:这是一种在正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穿晶断裂,通常断裂面是严格沿一定的晶面(解理面)而分离。

注意:通常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但脆性断裂不一定是解理断裂。

4、断口三要素及其应用:
三要素:纤维状区、放射状区、剪切唇区。

应用:根据断口三要素可以判断裂纹源的位置及宏观裂纹扩展方向。

(1)裂纹源位置确定:①利用纤维区,通常情况裂源位于纤维区的中心部位,因此找到纤维区的位置就找到了裂源的位置;②利用放射区形貌特征,一般情况下,放射条纹的收敛处为裂源位置;③根据剪切唇形貌特征来判断,通常情况下裂纹处无剪切唇形貌特征,而裂源在材料表面上萌生。

(2)裂纹扩展方向的确定:①纤维区指向剪切唇;②放射条纹的发散方向;③板状样呈现人字纹其反方向为源扩展方向。

5、解理断裂微观特征:扇形花样、解理台阶、河流花样、舌状花样、青鱼骨花样、瓦纳线。

6、影响断裂韧性K
IC
的因素:
(1)内部因素:①化学成分:细化晶粒元素,提高强度和塑性,K
IC
提高;强烈固溶强化的元
素使K
IC 下降;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呈第二相析出的合金元素,降低K
IC。

②基体相结构和晶粒大
小:面心立方结构,K
IC 高;晶粒小,K
IC
高。

(2)外部因素:①温度:T↓,K
IC ↓;②应变速率:应变速率↑,K
IC
↓;应变速率↑10倍,
K IC ↓10%;当应变速率很大时,绝热状态,局部升温,则K
IC
↑。

7、断裂韧性K
IC 与冲击吸收功A
KV
之间的关系:①由于裂纹缺口、加载速率不同,二者随温度
变化曲线不一样;②由K
IC 确定的韧脆转变温度比A
KV
的高。

8、作业题(重点):
问题1:一批锻件毛坯在抽样检验时,发现屈服强度与断面收缩率均不满足要求,检验人员根据断口特征决定采用正火处理,再检验性能全部合格。

试问:
1、检验人员看到断口有何特征?答:结晶状脆性断口(过热脆性结晶状断口)。

2、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产生原因:①锻造温度过高,使原奥氏体晶粒过分粗大;②压下量不足,晶粒破碎不够;③终锻温度过高,发生了晶粒长大,使晶粒过粗或粗细不均。

3、正火后为什么强度和塑性均有提高?答:正火发生可使晶粒细化,改善锻件质量。

问题2:在什么条件下易出现沿晶断裂?怎样防止沿晶断裂?
答:①晶粒过分粗大——细化晶粒处理;②晶界弱化——净化晶界;③环境介质——改善工作环境;④热应力——退火消除。

三、环境断裂
1、环境断裂定义:主要指金属材料在腐蚀介质、温度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沿晶或穿晶低应力脆断现象。

2、SCC(应力腐蚀断裂)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1)影响因素:①应力:拉应力;②环境介质:材料对介质具有选择性;③成分:高强钢中的碳含量、铝镁合金中Mg含量;④热处理工艺:T6、T76、T77(RRA)。

(2)预防措施:降低应力;表面处理(喷丸、渗碳、氮化),使表面产生一定的压应力;改变腐蚀介质;合理选材;电化学保护
3、氢脆断裂:金属材料由于受到含氢气氛的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分为内部氢脆和环境氢脆两种类型。

4、过热断口和过烧断口的定义及断口形貌特征:
(1)过热断口:材料在热锻、热轧或热处理加热时长时间停留,由于晶粒粗大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断口形貌特征:①宏观形貌:过热钢呈石状,颜色浅灰,无金属光泽;②微观形貌:典型的延性沿晶断口。

(2)过烧断口:材料在超过过热温度下加热,由于晶界上出现氧化物、裂纹或局部熔化,晶粒粗大及魏氏组织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断口形貌特征:全部为石状,颗粒粗大,颜色灰暗,严重过烧时出现豆腐渣状断口。

铝合金过烧后,表面出现许多气泡,晶界熔化成网络状熔化节。

5、高周疲劳、低周疲劳和热疲劳定义:
高周疲劳:材料在低应力(σ<σ
0.2)的作用下而寿命较高(N
f
>105)的疲劳。

低周疲劳:材料在反复变化的大应力或大应变作用下,使材料的局部应力往往超过σ
0.2
,在断
裂过程中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是一种短寿命(N
f
<102—105)的疲劳。

热疲劳:由温度起伏(升高或降低)或热循环效应引起的疲劳损坏。

如热轧辊、热压模具表面出现的“龟裂”。

6、疲劳断裂三个过程:疲劳裂纹的萌生、疲劳裂纹的扩展、断裂。

7、疲劳辉纹与疲劳条纹(贝纹线)区别:
①疲劳辉纹是显微特征线,是一次交变应力循环裂纹尖端塑性钝化形成的;
②贝纹线是宏观特征线,因交变应力幅度变化或载荷停歇等造成的。

8、辉纹线的四要素(特点):
①辉纹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局部裂纹扩展方向;②辉纹间距随循环应力强度因子振幅而变化;
③辉纹个数等于负载循环次数;④通常断面上一组辉纹是连续的,其长度大致平行;相邻断面上的辉纹不连续。

四、断口分析技术
1、主裂纹与二次裂纹的判别(要求会用三种方法:T型法、分叉法、变形法来分析)
(1)T型法:若一个构件上产生两条裂纹或几个碎片合拢起来,其裂纹构成“T”型,通常情况下,横穿裂纹A为首先开裂的,这时可以认为A裂纹阻碍了裂纹B的扩展,A为主裂纹,B 为二次裂纹,裂源位置可能在O或O’处。

如下图所示:
(2)分叉法:一般情况下,裂纹分叉的方向为裂纹扩展方向,其反方向指向裂纹源O点处。

即分叉裂纹为二次裂纹(B、C、D),汇合裂纹为主裂纹A。

如下图所示:
(3)变形法:根据变形量的大小来判别。

变形量大的部位为主裂纹A,其它部位为二次裂纹,裂源在主裂纹所形成的断口上。

如下图所示:
2、裂纹源于裂纹扩展方向的判别(位置判别和判别方法):
(1)裂源可能位置:材料表面、材料次表面、材料内部(夹渣、气孔等地)、应力集中处(尖角、油孔、凹槽及划痕等)。

(2)裂源的判别方法:利用断口宏观形貌特征来判别
①根据断口三要素,裂源位于纤维区中心、放射线或人字纹收敛处、无剪切唇处;②若为疲劳断口,裂源位于平滑区及疲劳前沿线曲率半径最小处;③若为环境断裂,裂源位于氧化或腐蚀最严重的表面或次表面。

五、复合材料的失效分析
1、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什么?(4点)
①弥散组元;②基体的固有性能;③弥散组元的几何因素(尺寸和形状);④弥散组元与基体之间界面的特性。

2、环境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恶化的影响:
温度的和化学的环境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1)温度的影响是三重的:①纤维和树脂不同的膨胀系数导致内应力的产生;②组元(特别是树脂)的性能随温度而变化;③蠕变抗力随温度而剧烈变化。

(2)化学环境的影响:①湿气对树脂性能恶化;②水能从玻璃纤维中浸出可溶性氧化物,从而生成表面凹坑;③在酸性环境中,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由于氢离子交换过程而产生应力腐蚀,引起玻璃的表层收缩,在表面产生巨大的拉应力,从而降低了玻璃的强度。

3、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如果纤维所占的体积百分数足以承受载荷(即在纤维
临界体积V以上时),则基体(以及复合材料)将断裂多次,
使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曲线呈现出左图所示形状。

可以看到,纤维的损坏导致纤维被拉出,从而吸收更
多的能量,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非灾难性断裂的特征。

六、磨损破坏
1、磨损定义:接触物体作相对运动时, 因机械、物理-化学作用造成表面材料分离,使表面形
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称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