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中风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风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风
• 中风概述 • 中风的症状 • 中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中风的治疗 •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分类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
注意事项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中风症状的变化,如出 现加重或反复,及时就医。
坚持治疗
中风恢复期较长,患者需耐心坚持 治疗,不可轻易放弃。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中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肺炎、褥疮等,加强护理和观察。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业疗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如手工艺、日常生活技能 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理 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进 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 指导,帮助患者重返工作 岗位。
05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控制危险因素
02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降低中风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血管病变, 增加中风的风险。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增加中风的风险。
02
中风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
01
02
03
04
突然昏倒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脑组织损伤
,出现突然昏倒的症状。
口眼歪斜
中风时,面部肌肉失去控制, 可能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如
嘴角下垂、流口水等。
言语不清
• 中风概述 • 中风的症状 • 中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中风的治疗 •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分类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
注意事项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中风症状的变化,如出 现加重或反复,及时就医。
坚持治疗
中风恢复期较长,患者需耐心坚持 治疗,不可轻易放弃。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中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肺炎、褥疮等,加强护理和观察。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业疗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如手工艺、日常生活技能 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理 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进 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 指导,帮助患者重返工作 岗位。
05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控制危险因素
02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降低中风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血管病变, 增加中风的风险。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增加中风的风险。
02
中风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
01
02
03
04
突然昏倒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脑组织损伤
,出现突然昏倒的症状。
口眼歪斜
中风时,面部肌肉失去控制, 可能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如
嘴角下垂、流口水等。
言语不清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
辨证论治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理和症状,采用辨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如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治未病的理念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对于有中风倾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 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对于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进一步促进患者 康复。
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中风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
05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早期溶栓
在脑梗死发生后,早期进行溶 栓治疗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
中风的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能力 、运动功能等神经系统表现。
其他检查
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其他辅 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中风的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脑CT扫描可迅速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等常见脑血管疾病。
MRI检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 血液循环。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中风的作用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保持 正常体重有助于预防中风。
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 定,降低中风风险。
06
中风康复和预防
中风康复训练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理和症状,采用辨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如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治未病的理念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对于有中风倾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 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对于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进一步促进患者 康复。
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中风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
05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早期溶栓
在脑梗死发生后,早期进行溶 栓治疗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
中风的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能力 、运动功能等神经系统表现。
其他检查
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其他辅 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中风的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脑CT扫描可迅速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等常见脑血管疾病。
MRI检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 血液循环。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中风的作用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保持 正常体重有助于预防中风。
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 定,降低中风风险。
06
中风康复和预防
中风康复训练
中医内科学--中风病 ppt课件
中 风 病
教研室
ppt课件
1
教学要求:
1 .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侯特征。 2.理解中风的病因病机。
3.掌握中风的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
及各证型的辩治。
ppt课件
2
病名概念: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 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
ppt课件
32
4、气虚血瘀
主症:四大主症+气虚血瘀症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 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
ppt课件 5
2、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 节病脉证并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 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 • 肌
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
入于腑,•即不识人;
ppt课件 12
【诊
断】
1、临床表现: (1)中经络: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四大主证)
(2)中脏腑:
神识昏蒙、 •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偏身麻木。 (五大主证)
ppt课件 13
2、发病特点: 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3、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5、头颅CT、MRI、脑脊液、眼底 检查。
ppt课件 20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期辨证: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教研室
ppt课件
1
教学要求:
1 .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侯特征。 2.理解中风的病因病机。
3.掌握中风的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
及各证型的辩治。
ppt课件
2
病名概念: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 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
ppt课件
32
4、气虚血瘀
主症:四大主症+气虚血瘀症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 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
ppt课件 5
2、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 节病脉证并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 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 • 肌
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
入于腑,•即不识人;
ppt课件 12
【诊
断】
1、临床表现: (1)中经络: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四大主证)
(2)中脏腑:
神识昏蒙、 •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偏身麻木。 (五大主证)
ppt课件 13
2、发病特点: 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3、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5、头颅CT、MRI、脑脊液、眼底 检查。
ppt课件 20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期辨证: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精品-】
九、辨 证 论 治 -辨证要点
4.辨闭证、脱证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分为阳闭、阴闭。 阳闭,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 脱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出,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危候。
4.气虚而瘀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剂:补阳还五汤。 加减:①气虚明显加党参、太子参;②心悸、喘息加桂枝、炙甘草; ③ 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 ④上肢偏废加桂枝; ⑤ 下肢瘫软无力加川断、桑寄牛、杜仲、牛膝;⑥血瘀重加莪术、红花、炒水蛭、鸡血藤。
2.辨病势顺逆 起病昏愦无知,为中脏,病位深,病情重。神志时清时昧,为中腑,病情较重。 瞳神变化,甚至呕吐,头痛,项强者,说明病情加重。 先中脏腑,如神志渐清,病由中脏腑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较好。 目不能眴,或瞳神大小不等,或突见呃逆频频,或突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或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至手足厥逆,或见戴阳及呕血症,均属病势逆转,难以挽救。
一、概 述-沿革
相关疾病:中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西医学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概 述-相关疾病
二、病 象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次症: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1.神昏 初起即可见。轻者:神思恍惚,迷蒙,昏睡。重者:昏迷或昏愦。 2.半身不遂 轻者仅见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完全瘫痪。 3.口舌歪斜 多与半身不遂共见,伸舌时歪向瘫痪侧肢体,常伴流涎。
4.辨闭证、脱证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分为阳闭、阴闭。 阳闭,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 脱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出,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危候。
4.气虚而瘀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剂:补阳还五汤。 加减:①气虚明显加党参、太子参;②心悸、喘息加桂枝、炙甘草; ③ 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 ④上肢偏废加桂枝; ⑤ 下肢瘫软无力加川断、桑寄牛、杜仲、牛膝;⑥血瘀重加莪术、红花、炒水蛭、鸡血藤。
2.辨病势顺逆 起病昏愦无知,为中脏,病位深,病情重。神志时清时昧,为中腑,病情较重。 瞳神变化,甚至呕吐,头痛,项强者,说明病情加重。 先中脏腑,如神志渐清,病由中脏腑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较好。 目不能眴,或瞳神大小不等,或突见呃逆频频,或突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或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至手足厥逆,或见戴阳及呕血症,均属病势逆转,难以挽救。
一、概 述-沿革
相关疾病:中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西医学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概 述-相关疾病
二、病 象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次症: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1.神昏 初起即可见。轻者:神思恍惚,迷蒙,昏睡。重者:昏迷或昏愦。 2.半身不遂 轻者仅见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完全瘫痪。 3.口舌歪斜 多与半身不遂共见,伸舌时歪向瘫痪侧肢体,常伴流涎。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02
中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需 相互配合,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 生。
04
中药治疗需耐心坚持, 不可半途而废,以免影 响治疗效果。
04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扶正祛邪
通过刺激穴位,调动人体正气 ,祛除病邪,促进康复。
。
饮食调理
控制盐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 低胆固醇和预防中风。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以降低血 脂和预防中风。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中风后认知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 训练等,以恢复认知功能。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01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中风的发
生。
健康生活方式
0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以降低中风风险。
定期体检
03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中风的潜在疾病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方法
问症状
切诊
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眩晕、肢体麻 木等症状,以判断病情轻重和病位。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肌肤温度等来 判断病情。
问生活习惯
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 以判断病因和病机。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方法
切脉象
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气血运 行情况和病邪性质。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与 治疗课件
中医内科学~中风病培训课件
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为治法,方用左归丸合
地黄饮子加减。
PART 04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康复管 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指导原则
个体化原则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训练计划。
循序渐进原则
02
康复训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
度和难度。
全面性原则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01
精准医疗在中风病领域的应用
预测了精准医疗在中风病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如基因测序、个体化治
疗等在中风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02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风病诊疗中的应用
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风病诊疗中的潜在价值,如智能辅助诊断、治
疗方案优化等。
03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大秦艽汤
由秦艽、甘草、川芎等药物组成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具有祛
风养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安宫牛黄丸
由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等药 物组成,主治热病、邪入心包证, 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
苏合香丸
由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等药物组 成,主治寒闭证,具有芳香开窍、 行气止痛的功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典型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等。此外,还可伴有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等症状。
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中风 病的诊断。其中,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介绍了近年来在中风病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 展,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标志物等在中风病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
地黄饮子加减。
PART 04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康复管 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指导原则
个体化原则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训练计划。
循序渐进原则
02
康复训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
度和难度。
全面性原则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01
精准医疗在中风病领域的应用
预测了精准医疗在中风病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如基因测序、个体化治
疗等在中风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02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风病诊疗中的应用
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风病诊疗中的潜在价值,如智能辅助诊断、治
疗方案优化等。
03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大秦艽汤
由秦艽、甘草、川芎等药物组成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具有祛
风养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安宫牛黄丸
由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等药 物组成,主治热病、邪入心包证, 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
苏合香丸
由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等药物组 成,主治寒闭证,具有芳香开窍、 行气止痛的功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典型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等。此外,还可伴有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等症状。
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中风 病的诊断。其中,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介绍了近年来在中风病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 展,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标志物等在中风病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风
合理搭配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控制脂肪和 糖分的摄入。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 查。
保持良好心态
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 免情绪波动。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就医。
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是一种针对中风后言语障碍的治疗方法。通过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表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降低中风的 风险。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手段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对于中 风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患 者,作业治疗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等血液成分 异常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 因素。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中风的 危险因素。
CHAPTER 02
中风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
突然昏倒
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突然 昏倒的现象,失去意识, 短时间内无法自行恢复。
口眼歪斜
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口 眼歪斜的症状,表现为 口角下垂、流口水、讲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 查。
保持良好心态
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 免情绪波动。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就医。
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是一种针对中风后言语障碍的治疗方法。通过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表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中风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降低中风的 风险。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手段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对于中 风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患 者,作业治疗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等血液成分 异常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 因素。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中风的 危险因素。
CHAPTER 02
中风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
突然昏倒
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突然 昏倒的现象,失去意识, 短时间内无法自行恢复。
口眼歪斜
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口 眼歪斜的症状,表现为 口角下垂、流口水、讲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课件
❖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 皮、地龙、全蝎
中医内科学——中风
32
2 气虚络瘀证 ❖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或细弱
❖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中医内科学——中风
22
常用药 ❖ 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
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加减 ❖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 ❖ 痰瘀互阻,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中医内科学——中风
23
2 风阳上扰证
❖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后遗症
根据有 无热象
气虚血瘀
中医内科学——中风
14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 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 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医内科学——中风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 浮数
❖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 皮、地龙、全蝎
中医内科学——中风
32
2 气虚络瘀证 ❖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或细弱
❖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中医内科学——中风
22
常用药 ❖ 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
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加减 ❖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 ❖ 痰瘀互阻,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中医内科学——中风
23
2 风阳上扰证
❖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后遗症
根据有 无热象
气虚血瘀
中医内科学——中风
14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 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 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医内科学——中风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 浮数
❖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中医中风ppt课件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低脂肪、低盐的蛋白质来 源,如鱼、瘦肉、豆类等。
THANK YOU
中风发病多与脏腑功能失调、 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等因素有 关。
中风可导致突然昏仆、半身不 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高热 等危象。
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采用 活血化瘀、熄风化痰、通 络止痛等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针灸、推拿、拔罐、艾灸 等中医治疗方法,以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
态。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
复训练。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中风 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 中检查,评 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中风是体内气血逆乱,产生风 、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导 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有中风家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检查以及 相关生理功能测试。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实 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中风。
中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溶栓 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
药物、降血糖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脑部血管阻塞或出 血,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取 栓、去骨瓣减压等。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 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 疗、言语治疗等,以帮助患者 恢复功能。
中医治疗
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 ,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中风的康复与护理
三基课件-中医内科学中风
详细描述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当脑部血管发生 阻塞或破裂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 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
中风的分类
总结词
中风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理 表现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 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的脑缺血, 表现为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口 角歪斜等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恢复。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 肢体抽搐等症状,需要与中风进行鉴 别。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高热 等症状,需要与中风进行鉴别。
中风的病因
风、火、痰、瘀
中风多由风邪内侵、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等因素引起,导 致气血逆乱,产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
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易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等情绪波动,影响气血运行,易导致中风。
压迫、清除血肿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 言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
复。
护理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
理、生活护理等。
中风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
对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群,应定 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当脑部血管发生 阻塞或破裂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 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
中风的分类
总结词
中风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理 表现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 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的脑缺血, 表现为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口 角歪斜等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恢复。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 肢体抽搐等症状,需要与中风进行鉴 别。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高热 等症状,需要与中风进行鉴别。
中风的病因
风、火、痰、瘀
中风多由风邪内侵、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等因素引起,导 致气血逆乱,产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
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易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等情绪波动,影响气血运行,易导致中风。
压迫、清除血肿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 言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
复。
护理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
理、生活护理等。
中风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
对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群,应定 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9.中风
病例二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患者王某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肢体麻木感减轻。评估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治疗中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 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
平肝熄风
中药治疗中风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红花、川芎等,可 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天 麻、钩藤、石决明等。
中风的分类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肌肉 萎缩。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完全丧失, 表现为麻木、疼痛等。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半缺失,表现为视 野缺损、视物模糊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呛咳等。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昏睡等。
语言障碍
失语、言语不清、发音困难等。
02
中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中风的病因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 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 动、焦虑、抑郁等,影 响脏腑功能,诱发中风。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 激食物,导致痰湿内生, 阻塞经络,进而引发中
病例二分析
患者王某为脑梗死典型病例,起病较缓,CT检查可明确梗死 部位及范围。脑梗死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 治疗上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
患者王某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肢体麻木感减轻。评估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治疗中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 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
平肝熄风
中药治疗中风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红花、川芎等,可 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天 麻、钩藤、石决明等。
中风的分类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肌肉 萎缩。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完全丧失, 表现为麻木、疼痛等。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半缺失,表现为视 野缺损、视物模糊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呛咳等。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昏睡等。
语言障碍
失语、言语不清、发音困难等。
02
中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中风的病因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 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 动、焦虑、抑郁等,影 响脏腑功能,诱发中风。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 激食物,导致痰湿内生, 阻塞经络,进而引发中
病例二分析
患者王某为脑梗死典型病例,起病较缓,CT检查可明确梗死 部位及范围。脑梗死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 治疗上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
中风病_《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4.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诊 断。
-
12
一、中风与痫病、厥病的鉴别
共同点: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痫病 昏迷,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 声,醒后一如常人,无后遗症,每次发病症 状相似。
厥病 晕厥,伴有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 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
15
诊断: 鉴别诊断: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
28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次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 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29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本 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 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
11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 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 体麻木等先兆。
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及素有肝 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 诱发。
-
12
一、中风与痫病、厥病的鉴别
共同点: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痫病 昏迷,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 声,醒后一如常人,无后遗症,每次发病症 状相似。
厥病 晕厥,伴有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 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
15
诊断: 鉴别诊断: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
28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次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 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29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本 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 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
11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 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 体麻木等先兆。
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及素有肝 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 诱发。
中医内科学课件中风.ppt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15
二、病证鉴别
1.中风与口僻 口噼:口眼歪斜,但常伴有耳后疼痛,口角流 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
2.中风与厥证
本病。还认识到与体质和饮食有关。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 半,……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 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通评虚实论》:“ …… 仆击,偏 枯……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4
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
v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
11
病机
内伤积损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肝肾阴虚 损伤肾阴 脾失健运 肝阳偏亢 水不制火 热极生风 阳亢风动 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 气 血 上 逆 、 上 蒙 清 窍
聚湿生痰
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痰湿生热
肝气不舒
阴精暗耗
气郁化火
肝肾阴虚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风邪痹阻经络
气虚邪中
脉络空虚
痰浊闭阻经络
12
病机小结
20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 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 并用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17
相关检查
15
二、病证鉴别
1.中风与口僻 口噼:口眼歪斜,但常伴有耳后疼痛,口角流 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
2.中风与厥证
本病。还认识到与体质和饮食有关。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 半,……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 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通评虚实论》:“ …… 仆击,偏 枯……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4
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
v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
11
病机
内伤积损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肝肾阴虚 损伤肾阴 脾失健运 肝阳偏亢 水不制火 热极生风 阳亢风动 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 气 血 上 逆 、 上 蒙 清 窍
聚湿生痰
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痰湿生热
肝气不舒
阴精暗耗
气郁化火
肝肾阴虚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风邪痹阻经络
气虚邪中
脉络空虚
痰浊闭阻经络
12
病机小结
20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 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 并用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17
相关检查
中医内科学中风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02
中风病理生理机制
Chapter
脑血管解剖与生理功能
01
02
03
脑血管分布
脑血管密集且分支众多, 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供 应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液。
血脑屏障
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构成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 境的稳定。
脑血流量调节
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和神 经体液调节,维持稳定的 脑血流量,保证脑组织的 正常生理功能。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中经络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中脏腑
神昏、昏愦为主要表现。闭证和脱证。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眩晕、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流涎、突发视 感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
辅助检查手段
脑脊液检查。
01
04
脑血管造影。
眼底检查。
02
05
脑部B超检查。
颅脑CT检查。
03
06
脑电图。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 肺部感染处理:根据感染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效果评价需根据患 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尿路感染处理: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效果评价需根据患者 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尿常规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07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Chapter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
设计针对中风患者的教育内容 ,包括中风的病因、症状、治 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 识。
定期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和优 化,确保患者能够获取最新、
最全面的中风医学知识。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形 式进行教育,如讲座、手册、 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中风
11
病势:
根据有无神昏
轻、浅——中经络 重、深——中脏腑
中脏 中腑
闭证 脱证
演变: 由闭转脱
中经络 中脏腑
恢复期
痰火瘀热 阳闭 阴闭 痰浊瘀阻
后遗症
根据有 无热象
气虚血瘀
中医内科学——中风
12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 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 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中医内科学——中风
20
常用药 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
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加减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 痰瘀互阻,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中医内科学——中风
21
2 风阳上扰证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中医内科学——中风
9
内伤积损
病机
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
劳欲过度 损伤肾阴 水不制火 阳亢风动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热极生风 聚湿生痰 痰湿生热
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
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肝气不舒 气郁化火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阴精暗耗 气虚邪中
肝肾阴虚
风邪痹阻经络 脉络空虚
痰浊闭阻经络
中医内科学——中风
气 血 上 逆 、 上 蒙 清 窍
中医内科学——中风
19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 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中医内科学——中风
18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 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 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 风之表现,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 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 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5.中风与痫证
痫症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但 痫症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倒 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抽搐而 口吐白沫;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 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医内科学——中风
13
二、病证鉴别
1.中风与口僻 口噼:口眼歪斜,但常伴有耳后疼痛,口角流 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
2.中风与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但神昏 后时间短、发作时常伴四肢逆冷,移时可自行苏 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3.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 主症。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抽搐时间 长,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中风
14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 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 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加减: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 陈胆星、郁金
中医内科学——中风
22
3 阴虚风动证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 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10
病机小结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 病理因素:风、火、痰、气、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衰
少;标实为风、火、痰、气、瘀
病机归纳: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 逆、气滞)、血(血瘀)
中风
主讲人:钟焕周
1
目录
概述:
概念 文献摘要 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病因 病机 小结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病证鉴别 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学——中风
2
一、定 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 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 斜等症状。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
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
低微。
中医内科学——中风
17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
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 绛干,甚则舌体倦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 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 现。
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 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
中医内科学——中风
3
三、范围
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本病相近。 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相当于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塞,自发性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医内科学——中风
4
中医内科学——中风
5
中医内科学——中风
6
病因
内伤积损: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 息失宜
劳欲过度:烦劳过度、房事不节
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慱、饮酒过 度
情志所伤: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 劳紧张、素体养盛
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 侵;痰湿素盛
中医内科学——中风
15
相关检查
脑脊液、眼底等CT、MRI
中医内科学——中风
16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 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 肢体不用。
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 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