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江苏开放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形成性考核四

江苏开放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形成性考核四

中国政治思想史 > 课程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四1.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掌握实权的中上层,一类是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

下列人物中属于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有( B.C )。

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曾国藩2.魏源明确指出,夷之长技有(A,B,C )。

A战舰B火器C养兵练兵之法D量天尺3.洪秀全把传统的宗法制的家庭伦理观念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结合起来,准备形成具有中国农民特点的平等思想,包括(A,B,C,D )。

A经济平等B政治平等C男女平等D民族平等4.洪秀全宗教观念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变革思想,具体有(A,B.C )。

A.倡导变革的思想主张B.反对“六不正”的思想C.奉天诛妖的反清思想D.实行平均主义的思想5.张之洞救国主张主要有(A,B,C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编练新式陆军,举办新式军事教育C建设中国近代海防、海军D兴办新式矿业6李鸿章分析中国处于变局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与从前不同的新情况是(A,B,C,D )。

A中国门户已经洞开,已无中外之界B面对列强的火炮坚船,中国的“水路关隘,不足限制”C洋人论事不论理,实力决定了一切D国内的农民起义对统治者的威胁越来越大7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有(A,B,C )。

A苦乐观B平等观C仁爱观D自然观8梁启超的思想可以概括为()。

A自强B变法C民权D民权9章太炎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原因是(A,B )。

A中国人口多B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C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差D西方国家不允许10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B,C,D)。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1在翻译书报、了解西方的同时,林则徐还积极主张向学习西方的“长技”。

当时他所认识到的西方长技还只限于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

12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开启了当时知识分子评议时政的新风气。

13太平天国治理国家的方案,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平均主义。

14洪仁玕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原因。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故事第一节一、魏源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故事第一节一、魏源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故事第一节一、魏源古代诗词中的历史故事第一节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诗作中的历史故事一、魏源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二十八岁中举,五十岁中进士,曾任兴化、高邮等知县、知州。

其思想与龚自珍相近,是一个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要求改革内政、坚决主张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家和爱国者。

其诗可分政治诗和山水诗两种,前者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腐败,谴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后者描绘祖国山川的壮美。

其诗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且鲜明生动形象。

魏源的政治诗代表作主要有《寰海十章》和《寰海后十章》以及《江南吟十章》现择其精要予以介绍。

魏源的《寰海十章》和《寰海后十章》作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它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里程碑性的历史事件—18400年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在鸦片战争中,林则除主持禁烟及与邓廷桢、关天培等对侵略者的坚决抵抗;琦善的投降媚和;道光帝在战和态度上首鼠两端;林则除、邓廷桢被革职查办;《穿鼻草约》签订;清将杨芳的愚昧奕山的昏庸;两江总督裕谦江南提督陈化成等奋起抵抗,为国捐躯;《南京条约》签订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记载。

《寰海十章》之四谁奏中宵秘密章,不成荣虢不汪黄?已闻狐鼠神丛讬,那望鲸鲵澥渤攘。

功罪三朝云变幻,战和两议镬冰汤。

安邦只是诸刘事,绛灌何能赞塞防。

《寰海十章》之四所记载的历史故事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九月,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清朝廷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到粤“议抚”。

琦善至粤,力反前任林则徐所为,遣散水勇,拆除海防,并擅自议订《穿鼻条约》,允许割地赔款。

诗中“谁奏中宵秘密章”句,写投降派半夜密奏昏聩的道光帝,外慑强敌,内惭清议,形同鬼蜮,惶遽万状。

“不成荣虢不汪黄”句暗喻并讽刺半夜密奏以排斥林则徐邓廷桢的投降派,穆彰阿琦善等就是荣夷公、虢石父、汪伯彦及黄潜善一类误国的奸臣。

喜在诗中用典的魏源在这一联中就用了三个典故,三个典故引出三个历史故事。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魏源(507539年),唐末五代晚期政治家、思想家,湖北恩施阳山(今恩施市)人,又称齐源、魏元,字湛溪,唐太宗(李世民)婚后师父,唐朝掌管礼仪的高官,为政治家、思想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五代之母”。

魏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有政治思想、礼俗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等。

他肩负起重要使命,竭力主持唐朝的政治、礼仪、宗教、教育、文化等各项事务。

魏源的政治思想以“和谐”为中心,强调以和为贵,追求社会和谐。

他以“崇祯式”为政治理论,提出“非政治无仁义”的理论,强调唐朝必须尊崇祯祥,实行仁政,以期达到政治稳定的目的。

此外,他还提出“依法治国”的理论,认为政治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以确保政治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

另外,魏源还在礼俗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他主张要恪守传统习俗,尊礼重法,以礼让安宁,范儒教人,把君臣父子的本分加以弘扬,以此取得社会稳定。

他认为,以偏激治国必然导致事物支离破碎,只有崇尚正义、追求和谐、把传统文言礼仪的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魏源也关注教育,他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和文化,弘扬“经蒙体文”,主张必须依照典章礼制来训练子弟,使子弟深入学习古今文物,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认为教育必须以实用性为目标,要把经史艺文结合起来,强调知行合一、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魏源的哲学思想以“尚实则变”为核心,强调要尊重实事,追求实效,反对冷落虚无,反对把虚假当作真实来处理问题,以期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魏源的思想影响深远,在政治、礼仪、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刻反映了他的实用主义精神。

总之,魏源是政治家、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他精于政治、礼仪、教育、文化等,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其中,有政治思想、礼俗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等,对于当时的政治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世人尊魏源为“五代之母”,其精英思想影响无穷,其功不可没。

读魏源《海国图志》

读魏源《海国图志》

读魏源《海国图志》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以“天朝上国”自居清政府,虚骄自大,闭目塞听,结果一败涂地。

面对被自己是为夷狄的英国人,清政府上自皇帝下自地方督抚均知之甚少。

战火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对手,思考自己国家的未来,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在当时打开了中国人的视角,睁眼看世界。

魏源作为一位传统的士大夫,为何要编写《海国图志》呢?通过对《海国图志》的阅读以及对魏源个人人生经历的了解,我认为原因有三:一、魏源的经世致用治学思想使他有了编纂《海国图志》的使命感。

魏源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又曾与龚自珍师从当时的著名的今文经世家刘逢禄,师承了这个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和历史变革的思想。

清末封建的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习经世致用之学的魏源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

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魏源对于乾嘉以来盛行的汉学脱离实际进行谴责,指出流于繁琐的考据训诂之风危害盛大。

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途。

从这种观念从发,魏源紧密联系尖锐的社会话题,坚持社会变革的思想,要求学习西方。

当清政府被万里之外的英夷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举国茫然。

魏源以作为一个经世家的使命感,编写《海国图志》以通夷情,使清王朝的士大夫们不再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而对自己的对手英夷一无所知。

魏源在书中大胆的嘲讽道光皇帝的无知,因为开战一年之后他竟然问“英夷国都与俄罗斯国都相去远近和回部有无陆路相通”这样无知的问题。

魏源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重要的是外国先进的技术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跳出了儒学经世的小圈子。

本着“知西洋之强,察西洋之症,此为济国强国之举”的责任感编写《海国图志》,开启国人智慧和眼界,通夷情以制夷。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
魏源是中国著名古代学者,主要著作《海国图志》。

在其文中,魏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魏源认为,必须精心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解决全球复杂的政治问题。

这项改革对于政治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魏源提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同理心基础上,以利于政府的正常运作。

此外,魏源还强调,国家需要客观地审视自己,以确
保国家在社会发展上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此外,魏源认为,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社会福祉水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
由之路。

唯有在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建立公平、公正的劳动
秩序,才能保障国家的根本安全。

总之,魏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是我国古代经典思想的珍贵财富。

魏源主张政府管理体制的完善,推动发展战略,促进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为实现国家安康提供了重
要指导。

近代思想第一讲经世思潮

近代思想第一讲经世思潮

经世思潮与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的政治思想一、经世思潮兴起的原因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主要代表人物有:宋代的吕祖谦、薛季宣、陈傅良、叶適、陈亮;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李塨、王源;清末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等人。

体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政治本位的人生观,佐君教民的事业观。

思潮([trend of thought; ideological trend;thoughts]: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在某一(或一些)阶层、阶级甚至整个民族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而又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所以它是社会群体意识,是由许多人共有相同相似的思想倾向。

它是特定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化、复杂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通常从知识分子群体发端,推向或大或小的社会层面,进而影响到生活世界和民众心理的思想运动。

1、对乾嘉学风反思批判及今文经学的兴起。

从清康熙朝以后直至嘉庆年间即公元纪年的18世纪,学术和思想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特点。

有些研究者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汉学”,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多数思想家和学者都尊行汉代的学术(主要是经学)。

又因他们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学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朴学”;清代在乾(隆)、嘉(庆)时期重训诂考据的研究。

由于这些特点,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又被称为乾嘉学术、考据学等。

附乾嘉汉学的政治理念与戴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朴学:一为质朴之学。

汉代经学中古文经学派。

汉代古文经学派好儒信古,治经多从文字学入手,注重字句和名物训诂考据,但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其弊在烦琐。

二是指清代的乾嘉学派。

1戴震的思想戴震是汉学中出类拨萃的人物,出身于汉学又超出汉学,成为清朝中期成就卓著的思想家。

魏源教育救国思想评述_邓晓辉

魏源教育救国思想评述_邓晓辉
3.教育救国之“经世致用”。重功利轻实用 是中 国 教 育 事 业 历 来 的 弊 端 ,魏 源 在 面 对 统 治 者 抱 着 “天 朝上国”自居、鄙视 他 国 先 进 文 化 的 场 面 之 时,为 敲 醒 国 人 的 美 梦 ,提 出 教 育 要 与 实 际 情 况 相 结 合 ,脱 离 实 际 的 教 育 是 起 不 到 任 何 实 质 性 的 效 果 ,只 有 把 “经 世 致 用 ”原 则 贯 穿 于 教 育 活 动 的 始 终 ,才 能 真 正 发 挥 出教育的作用。魏 源 这 一 思 想 理 论 的 提 出,不 仅 符 合当时的社会状 况,是 救 国、强 国 的 需 要,同 时 也 是 一种具有发展性 的 观 点。“经 世 致 用”的 教 育 思 想, 打破了传统的道德 教 育 观 念,把 我 国 的 教 育 引 上 了 正确的发展道路。此 外,把 “经 世 致 用”思 想 用 于 对 人 才 培 养 的 教 育 上 ,切 合 了 “养 人 要 实 用 ”的 要 求 ,是 魏源教育救国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 育 救 国 思 想 之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魏 源 是 我国首批“睁眼看世 界”的 知 识 分 子 中 的 一 员,他 把
· 22 ·
中 国 传 统 思 想 融 入 当 时 的 社 会 ,总 结 和 归 纳 出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即 “西 学 东 渐 ”的 思 想 ,开 创 了 一 个 教 育 的新时代,引领 了 中 国 教 育 的 近 现 代 发 展 历 程。清 政 府 的 衰 败 告 诉 我 们 ,在 封 闭 的 社 会 状 况 下 ,没 有 千 年不变的大局,更 没 有 永 久 的 天 朝 上 国 之 说。 只 有 学 习 才 是 国 家 发 展 、社 会 进 步 的 永 恒 之 道 。 魏 源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的 思 想 ,主 张 学 习 西 方 的 思 想 来 改 善 中 国 的 教 育 ;学 习 西 方 的 一 些 先 进 技 术 ,来 寻 求 强 国 御敌。 通 俗 地 讲,就 是 以 其 人 之 道,还 治 其 人 之 身。 魏源知道当时西方 的 教 育 方 法、科 学 技 术 水 平 都 远 远地超过了清政府 统 治 时 期 的 中 国,是 个 不 可 否 认 的事实。所以,在充 分 认 识 中 国 和 世 界 局 面 的 前 提 下,他主张用西方的 先 进 思 想 和 技 术 来 抵 抗 他 们 的 侵略。

魏源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魂源是龚自珍和林则徐的挚友,他反对外国侵略,主张严禁鸦片;不满清末政治腐败状况,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计划。

其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主张:①废除书法试帖,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因此要求以国家之力,正人心,进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

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改革科举制度,因为科举专重书法,以八股取士,害人误国,他说:“国家欲兴数百年之利弊,在综核名实始。

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章程、讨国故始,舍胥史例案而图许谟、图远猷始”。

②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

他和龚自珍一样,都极力提倡“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反对偏重训诂考据、脱离现实的古文经学。

他斥责宋明理学为“俗学”,批评汉学(考据学)禁锢天下聪明智慧。

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序文里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文者,必有资于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

”也就是说,善言心的必须要证之于事,善言人的必须依靠于法,善言古的必须取证于今,善言我的必须依赖于物——做一切学问都应当从现今实际的事物出发。

③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船坚炮利”的优越性,认为,要想抵抗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夷情,还必须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反对当时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作是“奇技淫巧”,他认为是有用之物,是“奇技”而非“淫巧”,并且主张学习这些“奇技”。

为此,他编辑《海国图志》并附录《筹海篇》等,介绍外国史地和其他情况,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

封建社会的种种危机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促使魏源思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不仅对传统教育体制提出置疑,而且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尽管这些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关键词】:魏源;教育;思想以五经为宗,八股为试,以书艺工敏,辞章应对为高下的科举考试及其人才模式,构成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西方列强相继崛起扩张时期的思想家魏源,为实现警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提出应从观念上改变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制度的主张.尽管这一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一,魏源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中经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基,又由胡宏高足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经过一代代湖湘士人的吐故纳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和基本特征.而魏源自小居家便受曾经肄业于岳麓书院的二叔魏辅邦的熏陶,1813年魏源又负笈岳麓书院,师从山长袁名曜习湖湘文化.可以说,魏源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为文化底蕴的.首先,湖湘文化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魏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魏源正是以这种执着的爱国热情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呼声.赤诚的爱国主义使魏源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只要中国厉精淬志,奋起直追,必定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第二,湖湘文化自湖湘学派创立起还有一突出特征——提倡重践履务实学的经世致用学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空谈心性,空谈玄理.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胡宏的"学也,行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再到张栻的"知行并发""贵实用而耻空言",湖湘学子历来留心经济之学.尔后的王夫之更是把经世之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思想文化层面对明亡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通经致用的主张,要求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到了近代,这种经世学风继续被湖湘弟子传承.魏源在京求学期间除了师从刘逢禄习公羊外,也结交了大批师友,其中就有陶贺等人.魏源后来又长期担任陶澍与贺长龄的幕僚,深受二人经世思想影响.如果说魏源教育思想在求学岳麓时已萌发,那么其正式形成的标志则是在江苏为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这一经世著作,并在参与陶贺二人的经世改革中予以实践而完善.由此可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传统是魏源经世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此外,湖湘文化中求新求异与时俱进的变革思想也非常突出.湖湘文化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学派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的,自形成伊始就广纳百家,博采众长,因而具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历代湖湘士人都有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创新精神.魏源高举王船山主变旗帜,冲破顽固派叫喊的"天地之理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束缚,提出师夷变革主张,指出发展变化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应该说,湖湘文化的变革精神是魏源教育改革思想的力量之源.二,魏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魏源生活的年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深厚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先驱者.概括起来,魏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主张改革传统教育魏源对科举制度基本上持"扬弃"的态度,从取士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乡举里选变而门望,门望变而考试","虽圣王复做,必不舍科举而复选举".因为"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虽古人教育有道其公卿子多通六艺,岂能世世皆贤于草野之人" "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辄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科举以命题考试为准,入选者无分氏族寒门,具有公平的竞争起点,这是科举制度比氏族选举进步之所在.但是,魏源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不满意的,认为"后世之养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伊人而遍责以六宫之职,或一岁而遍历四方民夷之风俗,""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从体制上脱节,这是科举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说,在他看来,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一种公平的社会竞争体制,执掌国家命运的将相但科举考试的内容要改革,不能搞"书小楷,诗八韵,将相文武此中进"那一套,执掌国家命运的将相文武应有实事实功的考绩标准.鸦片战争以后,他提出中国要建立海军,海军军官的选拔不能"舍船械而空谈韬略",更不能以八股时文为选择标准,而应该于"武试增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者,为行伍出身,否则由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这个方案虽然袭用了科举考试的形式,但其考试内容和方法却完全变了.彻底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这就是说,魏源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取其形式,弃其内容,不是绝对肯定和否定,而是"扬弃".(二)提出切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封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官僚士大夫,但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之下,国家行政管理完全丧失了科学意义.各级官吏奉帝王"圣旨"办事,有成绩归功于皇上,有错误则或碍于"圣旨"而自我弥缝,或诋为违背"圣旨"而归咎于个人.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及秩序,是封建国家行政的最高要求.所谓"年年五谷丰登,岁岁无事太平",就是尧舜盛世之治.这种社会理想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开拓性的专门人才,而是保守性的循规蹈矩之士.所循道的最大规矩,就是维护封建宗法专制体系的"三纲五常".因此,封建人才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条.由此人才模式决定的封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等同于教化.如宋儒胡瑷所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王阳明进一步指出,学校教化的根本内容,在"明伦而已","民伦之外,无学矣".对这种封建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魏源没有提出正面的批评意见,但在他的一些主张中,却显示了这种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左的思想倾向.第一,在国家对人才的总体需要和人才价值观念问题上,他继承可湖湘文化质朴健行,内圣外王,重义轻利,无我务实,勇挑重担,维护团结,运筹决胜,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提出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不能培养那种"口心性,躬礼义"的腐儒和以"饾饤为圣学"的陋儒,而成才养士的目的九在于经邦治国,以求民瘼,习吏治,卫疆防,而且还要把品德与才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对人才不能"但取文采而不审其德".据此,魏源提出在选人用人上这就需要有方面之才或专门之才,如"李长庚剿海贼,皆身自持舵,虽老于操舟者不及".在海军选才方面,"不以工匠,舵师视在骑射之下."以专门技术作为选材标准,则"船厂,火器局出身"者,"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者,都可以成为海军军官.这种选材标准,已经具有"不问你不能干什么,只问你能干什么"的信任才价值观念.第二,在德与才德关系问题上,他们还是注重"德".但他讲德"德"的内容,既完全不是"明伦守礼"那一套,也不同于我们时今提倡的"德育首位"中的"德".他认为,热德大德时"制国用","靖疆圉,"苏民困".国家"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人德才能就效诸民物要在"效诸民物"德实践过程中显示出来,离此则为"无用之王道".所以,国家"造(教育)之试(选拔)之"德人才,都要以经世致用为的.第三,魏源经世教育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学习论和教化论上.魏源十分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主张通过"习"与"行"才能获得新知识.他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焉有不行而知者乎".为理论基础来说明脱离实践是不能获得真知,就如"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疱丁之一啜".为了避免闭门造车,他提出"夫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第四,以"睁眼看世界"的目光注重吸引进自然科学,为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教育理想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基础.魏源尽管不是专职的教育家,但他所著的《海国图志》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他涵盖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族,文物,历法,数学,机械,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不仅材料收集详密,而且宏篇巨制,图文并茂,堪称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海国图志》写成后风行海内外,成为当时关心时务的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在日本一些地方的教馆,《海国图志》被作为教材.魏源逝世以后的咸丰八年(1858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要求将《海国图志》"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即将《海国图志》作为皇家子弟的教材.此奏虽未获准,但《海国图志》中崇尚近代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所传播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也算得上使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教材内容得一次革命性变革.《海国图志》所介绍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其深度和广度从以下天文学和地理学中可见一斑. 天文学:《海国图志》第九十六至一百卷,魏源辑录了玛吉士等人纂的《地球天文合论》五篇,介绍了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包括: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2,五星运行轨道;3,月球运行规律,晦明望朔的成因;4,天体运行规律,日月蚀成因;5,彗星成因;6,恒星与行星的区别;7,银河成因. 地理学:1,地球全图;2,世界各国地理合沿革;3,地球论;4,空气论;5,风论,风乃空气流动所致;6,潮论,海潮与月球吸引力有关;7,地震论,地政乃地内"硫磺各石类燃烧"所致;8,火山论,火山及地内之火喷发所致.此外,《海国图志》在介绍西洋奇器和船炮制造方法时,涉及到物理学方面的光学,热力学,铸造学,电子等知识;还介绍了化学,测绘学印刷技术,西洋历法,国际法和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等.可见,《海国图志》中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大开时人和后来者的眼界,为后继者探索救国救民途径提供了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更为变革封建的教育内容开辟了新的可行途径.三,魏源教育思想的历史启示同处社会历史的宏阔"转型"时期,尽管"转型"的根本社会性质不一样,但从其形式上的结构变换和内在价值要求的层面上说,又具有某种相似性或共同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魏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其"德才并重,因才施教,量才录用,各尽其才"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我国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兼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才模式的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标准.在这个前提下,应大力扶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培养大量各种规格类别的人才,使所培养出的"新人"品学兼优,身心完美,既有历史眼光,又了国际大势,既晓自然社会科学,又备创新思维方法,既有理论胆识,又勤实践探究,既通科技经济,又握各种才干等.既重智力素质,又涵非智力素质等,只有当这样一批批德,才,识,学,体,美,劳齐备德"通才,帅才"和"一专多能"德"专才","将才"如洪流般涌现出来时,才能聚集起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早日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舍此之外,要真正挫败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图谋,实现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教育遗训,达到中华民族强盛发展并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恐无他途.1)、主张“经世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衰世政治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把改革教育作为实现他们变法改制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819-1885)是清末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著作《海国图志》和《中国历史新钞》等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魏源主张变法兴国。

他认为中国的落后和弱小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变法来使中国强大起来。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

他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注重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提倡启蒙运动,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魏源关注民族问题和国家意识。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该重视各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他主张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从而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族问题,也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魏源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他批评了中国历史上的闭关自守和保守主义思想,主张要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

他认为国家应该追求强盛和独立,扩大国家的权势和领土,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变法兴国、民族团结和重视国家利益。

他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为中国的思想启蒙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和答题参考.doc

2018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和答题参考.doc

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及答题参考(仅供参考)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考10题,共20分) 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 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O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 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 C.崇尚仁义 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礼治与正名 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BC )。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 )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A.复故爵田宅令B.以有功劳行田宅令C.释放奴婢令D.驱民而归之农6、鲍敬言认为,伴随着国家与君主而来的是庶民的苦难,主要表现在(ABC )。

A. 君主穷奢极欲,对人民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B.辅以繁重,小民不堪负担C.滥用刑罚,百姓困苦不堪D.穷兵舞武,百姓不得安生7、顾炎武政治思想主要包括(ABCD )。

C.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D.正人心、后风俗的8、顾炎武在反对君主个人独裁专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治众的主张。

分权的基本内容(ABCD)oA.辟官B.莅位C.理财D.治军9、章太炎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原因是(AB)。

A.中国人口多B.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C.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差D.西方国家不允许10、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BCD)o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1、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掌握实权的中上层,一类是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

下列人物中属于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有(BC)=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曾国藩12、魏源明确指出,夷之长技有(ABC) oA.战舰B.火器C.养兵练兵之法D.量天尺13、黄宗羲提出变法救世的具体措施有(ABC) oA.至相权以分君权B.设学校以监视朝政C.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D.正人心厚风俗14、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ABCD )等主张。

魏源的政治主张

魏源的政治主张

魏源的政治主张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革新变法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

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对侵华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张与办法。

他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一定的认识,同林则徐“民心可用”的观点相一致,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

他从三元里和台湾等地人民抗英斗争中得到鼓舞。

在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之后,他满怀激情地以“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的诗句,热情讴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愤怒声讨投降派为侵略军解围的可耻行经,并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又说“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

他主张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与投降派“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为了有效地进行抵抗,他反对“浪战”,而主张“以守为战”。

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灭来犯者。

这种相信熟悉情况的当地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抗敌的积极性来组织反侵略武装力量,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切合于当时敌强我弱,敌寡我众的客观实际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了解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了解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了解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学识渊博,著述也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魏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魏源思想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冲击了大清统治者“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政治思想,促使其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开始向西方学习。

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中国的统治者一直有着接受万国来朝的习惯。

以至于到了清朝末期,统治阶级依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美梦才被打破。

魏源的思想,让当时的统治阶级看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的实际差距,大清王朝已经没有了向西方叫板的实力,中国已经落后与世界民族之林。

魏源思想的第二个影响就是纠正了闭关锁国的心态,开始主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被运到实践中。

魏源去世后过了几年,中国大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运动,是以魏源的思想作为指导理论。

这一个运动的开展,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魏源思想的第三个影响,就是由注重器物的学习,开始逐步扩张到政治思想文化理念的学习,中西两个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除了洋务派,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学习借鉴了魏源的政治思想。

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开始摸索探索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向西方学习。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结合了后世的经验实践,为中国改良甚至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魏源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自救图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了解魏源的思想主张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中,魏源的地位不可忽视。

魏源的思想主张,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概括地说,魏源认为:应将“经世致用”作为论学的宗旨,他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之变法主张,极力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18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及答题参考

2018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及答题参考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及答题参考(仅供参考)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考10题,共20分)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C.崇尚仁义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A.礼治与正名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BC)。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A.复故爵田宅令B.以有功劳行田宅令C.释放奴婢令D.驱民而归之农6、鲍敬言认为,伴随着国家与君主而来的是庶民的苦难,主要表现在(ABC)。

A.君主穷奢极欲,对人民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B.辅以繁重,小民不堪负担C.滥用刑罚,百姓困苦不堪D.穷兵黩武,百姓不得安生7、顾炎武政治思想主要包括(ABCD)。

A.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B.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C.“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D.正人心、后风俗的主张8、顾炎武在反对君主个人独裁专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治众的主张。

分权的基本内容(ABCD)。

A.辟官B.莅位C.理财D.治军9、章太炎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原因是(AB)。

A.中国人口多B.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C.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差D.西方国家不允许10、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BCD)。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1、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掌握实权的中上层,一类是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

下列人物中属于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有(BC)。

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曾国藩12、魏源明确指出,夷之长技有(ABC)。

A.战舰B.火器C.养兵练兵之法D.量天尺13、黄宗羲提出变法救世的具体措施有(ABC)。

魏源的思想体系与历史观点

魏源的思想体系与历史观点

魏源的思想体系与历史观点魏源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史学家和散文家。

他生于清朝末年,在思想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历史观点。

一、魏源的思想体系魏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面临挑战和危机,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

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转型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和观点。

首先,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应该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其次,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现代化文化,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促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自我改造,摆脱传统束缚,走向独立、自由和现代化。

同时,他也注意到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缺点和弊端,例如个人主义、道德腐败等问题。

因此,他提出了中国文化应该发扬特有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与西方文化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他主张坚持传统的家庭伦理和人伦道德,同时也倡导西方的现代思想和理念。

二、魏源的历史观点在魏源看来,历史是人类不断创造和改造的过程,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

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他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是深厚而独特的,不但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和影响力,而且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基础。

其次,魏源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和挑战。

随着外部影响的加剧和内部问题的暴露,传统文化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危机。

他提出了“辩证历史观”的概念,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寻找和掌握中国本土的历史发展规律。

最后,魏源也注意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思考。

他认为,中国在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西方历史上的问题有所不同,需要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历史趣闻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历史趣闻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导语: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
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洋务派,那魏源是什么派呢?
魏源是什么派?
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

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

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

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

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
生活常识分享。

魏源介绍

魏源介绍

人物介绍------魏源魏源不是晚清重臣,一生也没做过大官。

湖南人知道的常常只有曾国藩、左宗棠、等,却对就影响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魏源很少提及。

但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就思想和学识而言,在近代史上魏源完全可以与巨星王船山、曾国藩并肩。

正如刘鸿伏先生所云“三人中只有魏源对于中国发展的道路的思考具有天才的见解,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开放,学以致用,学习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魏源的思想犹不过时。

”睁开眼睛看现实:魏源把眼光移向民间和海外在清代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史上,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同为中期经世派别的主要代表。

他们把传统的经世之学发展为睁开眼睛看现实的新思潮,前承以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早期经世派“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的现实主义传统,后启戊戌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后期经世派,把传统的经世之学与他们所吸收的西学相结合,形成一种“非中非西、即中即西”的“新学”,宣告了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向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文化嬗变的开始。

龚自珍以“批判现实,呼唤未来”的特色和贡献,成为嘉道经世思潮的开端者。

然而,龚自珍尽管对现实的批判尖锐而辛辣,但对未来的呼唤,却相对显得“浅薄”和“平庸”,对民对“夷”,对工对商,认识均显不足,其开出的“古方”,实不足以医治中国之“今病”。

故言魏源经世思想之特色和贡献,不仅可用龚自珍“批判现实,呼唤未来”八个字,而且还应加上龚自珍所欠缺的“破立并举,与时俱进”八个字,才足以概括。

也就是说,第一,魏源既勇于对现实进行尖刻的揭露和鞭挞,又能在批判的基础上为呼唤未来而提出建设性的改革主张,即所谓“破字当头,破立并举”;第二,魏源的思想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前进,即所谓“与时俱进”。

还有,魏源把批判现实与改革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其“建立在历史进化论之上的改革思想”,亦较龚自珍“深入了一步”。

魏源在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失败后的新形势下,能把抵抗西方侵略与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紧密结合起来,提出治国新方,并不是偶然的。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794年-1857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思想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

首先,魏源非常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治理问题。

他认为,国家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主张改变传统的官僚体制,提倡选拔人才和提升官员素质,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他还提出要改革军队制度,并主张加强国防建设,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魏源主张实行议政制度,即通过议会来参与国家决策。

他认为,议政制度能够使国家决策更加公正和透明,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他提出了“民智当上”的观点,主张通过知识分子的参与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魏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道德风尚紧密相关。

他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崇德向善的价值观。

他追溯历史,寻找道德典范,并提出了“以教为国之一策”的主张,主张通过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最后,魏源提出了文化观念的改革。

他认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他强调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吸取其优点,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方案。

他的思想是为了振兴国家、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提出的,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源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魏源(1794一1857)字默深,出生于湖南邵阳,是与龚自珍齐名的文学家,著名爱国者,维新思想前驱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较有成果的历史、地理学者。

他早年在家乡,读书、教书,参加科举考试,走的是一般富庶家庭子弟惯走的道路。

他十九岁赴北京,开始接触社会,1822年中举,后任内阁中书。

他遍游中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士,如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等。

1825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代编《皇朝经世文编》。

①它加深了魏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强化了他的经世意识,对他日后编撰集大成性的世界地理巨著,不无启发意义。

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对英国清况有一定了解,并据英国俘虏安突德口供,写了《英吉利小记》。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这位素抱经世之志的知识分子来说,刺激很大。

1841年,当被贬黜的林则徐嘱他在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时,他欣然从命,并在翌年编定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

以后,他不断修订、增补,1847年扩大为60卷,1852年扩大为100卷,凡88万字。

①这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全书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系统清理、总结了清代道光以前的经世学说。

强烈的经世意识,是《海国图志》的鲜明特色。

魏源在叙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除了介绍、考订世界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习等情况外,还特设《筹海篇》二卷、《筹海总论》四卷,这是其他各种世界地理著作都没有的。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魏源于此,非常留意。

除了在述及各国情况时注意介绍军事情况外,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他以整整12卷的篇幅,介绍西洋火轮船、洋炮、炸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用法。

这在此前此后各种世界地理著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不合通常编书体例的作法,正是特别强烈的经世意识的体现。

魏源本是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负的人,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心。

他在1845年才中了进士,年已五十有二,以后官位也不高,仅做过知府、知州等很难有太大作为的地方官。

他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痛切感到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端。

他曾激烈攻击专制帝王是集天下之势、利、名于一身的最自私的人;上下隔阂的专制影响上情下传、下情上达,是导致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呼吸到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他以前郁积胸中的不满,便化作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称颂倾泻出来。

他在介绍英国情况时,花了不少笔墨于议会制度,指出英国国家大事,均需经巴厘满即议会议允,不是国王独裁,“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凡条例更改,职官增设,税饷、货币增减等关涉国计民生之事,都是由国王颁行议会,有议会交各具体部门执行。

各官承行之事,得失勤怠,每年都由议会在年终审查,然后决定各官黜陟。

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实行“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的办法。

百姓对于政府,享有监督权利,各种意见可刊于逐日印行的新闻纸上,各官宪政事有失,百姓可以议论批评。

在19世纪中叶的世界上,与中国专制制度反差最大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

魏源以整整五卷的篇幅介绍美国。

他在尚未专述美国的《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中,劈头就是一段美国赞歌: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坚壁清野,绝其饷道,遂走强敌,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宫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

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

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海国图志》问世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倡日后洋务运动之先声。

书中对英、美议会、民主制度的介绍与赞颂,对日后维新思想的产生,不无启发意义。

当然,其影响最主要方面,还在于世界知识。

在19世纪下半叶,《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被公认为中国人所编世界地理著作中最好的两部书。

一大批从事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新派人物,都受过此书的影响。

左宗棠曾为《海国图志》重刊作序,对这位湖南同乡的名著推崇备至。

康有为自称,他对西方的了解,对世界的认识,与《海国图志》的影响很有关系。

《海国图志》出版不久便传到了日本。

1850年,《海国图志》六十卷本传入日本,被明治维新以前保守的日本当局列为禁书,不准发售。

1853年,又有《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基于同样原因,仍被禁止。

其理由都是书中写有西国事情,“有违禁之词”。

1854年,日本由锁国变为开放,《海国图志》适逢其时,成为日本人了解世界的锁钥,大受欢迎。

这年有15部《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其中7部被朝廷留用,另外8部被允许出售。

从1854年到1858年间。

形形色色的《海国图志》翻刻本竟达二十多种。

正像在中国,《海国图志》等书,对以学西方、图自强为中心内容的洋务运动有催生作用一样,《海国图志》之东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发生,也有积极的影响。

对此中日学者有一致的看法。

中国学者说:魏源作《海国图志》,奖励国民对外之观念,“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不龟手之药一也”。

日本学者说:“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学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并不比经过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①。

二、政治思想②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是影响魏源政治思想的主要因素。

作为鸦片战争时期先进思想家的重要代表,魏源的政治主张中积极表现出了一种比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更为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

魏源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主议政、广开言路的先进主张。

在著作中,魏源还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了赞美和向往之情,为古老封建的中国第一次引进了民主的新观念。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魏源的资本主义倾向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些看法也有失偏颇,但仍展示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和“师夷长技的”主张魏源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成就,是反对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和与此相联系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

魏源亲自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

战争教育、惊醒了中国人民,也打开了一部分封建阶级知识分子的眼界。

鸦片战争中,①选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资料。

魏源有机会从前线抗敌斗争中,看到人民群众同仇敌忾、抗敌救国的英勇事迹。

在人民群众抗敌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他坚持了民族正义,站在林则徐为首的抵抗派一边,极力主张抗敌救国。

在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中,着心留意军情,尤其注意总结内河防守的经验,努力筹思抗敌的大计。

他称许人民抗敌斗争的英勇杀敌精神,和反侵略的壮举,是“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

魏源极其憎恶穆彰阿、琦善之流的卖国投降言行,指责他们丧失民族大义,不以民族利益为重,误国害民。

说他们是“全凭宝气销兵气”。

怒斥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向侵略者赔款乞降的罪恶活动。

投降派厚颜无耻地说,对侵略者要“结以恩德”,报以“仁慈”。

魏源严正地指出,投降派的无耻谰言是“误人家国”。

对于犯我边疆、侵我国土、渔肉我乡里、屠戮我人民的侵略者,绝不能讲“仁慈”、“恩德”,只能“以甲兵止甲兵”。

他不仅揭露了投降派假口仁义、卖国投降的丑恶嘴脸,而且明确地阐明了以正义的武装反抗非正义的武装侵略的原则。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历史性转折与剧烈变化。

中国从此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深渊。

民族灾难,国家危亡,人民痛苦,把如何救国救民这个问题提到人们的面前。

思想学术界,人心愤激,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议论抗敌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事。

魏源认为,这是一个“凡有血气者所宜慷慨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的问题。

他呼吁:应当深自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更好更有效地抵御外侮。

围绕这个中心问题,魏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主张。

首先,魏源总结人民群众自发地抗敌斗争和他在浙江前线筹议、指挥抗敌战事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我之长,削敌之短,致敌于死命的思想。

他认为,敌人虽然船坚炮利,武器精良,但是它远离后方,供应不济;我们的火器船舰不如外人,但是有内河内地做凭借,与其战敌人于海上,不如诱敌深入我境内,在海口和内河上同敌人周旋。

这样,就可以使敌之长处无可施其伎,变为不利;我则能发挥长处,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变不利为有利。

因此,他说:“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同时,人民群众与地方绅商有抗御外敌的积极性,有助我们因地制宜。

因此,他又说:“调客兵不如练士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

他肯定了广东、台湾、澳门人民抗英斗争成绩,进一步发挥了林则徐“恃民心,用民力”的思想。

其次,魏源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指出,对于外国侵略,一定要坚决抵抗,而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是盲目排斥。

他认为,要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这是战胜外敌,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

他说:“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不了解敌情怎能制胜呢?魏源的著名口号是“师夷长技”,其目的是什么呢?他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为我之长技。

”这就是说,第一,是为了对付外敌的侵略;第二,是为我所用,引进外国“长技”,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想法。

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具有初步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要求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以便强国御侮的共同愿望。

它对于闭锁孤处,固守传统偏见,囿于九州而不知“寰瀛之大”的保守势力、保守思想,起了震惊的作用;对于迂腐可笑的顽固派把西方科学技术看做“奇技淫巧”、“形器之末”的愚妄滥调,是有力的批驳。

再次,魏源认为,为了强国御侮,不仅要学习西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本民族的军事工业,改进中国的国防设施和武器装备,加强国防能力。

为此,他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和实施的方法。

例如,西方的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之法”,都要学习。

在沿海(例如广东)设造船厂、兵工厂,聘请法国和美国技师,传援技术,一方面造船、制作武器,另一方面,培养训练技术人材,包括教练驾驶战舰、“演炮之法”等等。

此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自转锥、千里秤,等等,“凡有益民用者”,都要积极地学习、引进和制造。

魏源在当时是眼光开放的,也是具有长远理想的。

他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和国防,保卫国家,供给民需,使中国从落后的闭锁状态下转变为“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的繁荣强大的国家,使落后的东方中国赶上强盛的西方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