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知识全解

合集下载

《陈情表》文学常识

《陈情表》文学常识

《陈情表》文学常识《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

作者先从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从小便与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的照顾。

然后,叙写虽然愿意奉诏,但祖母的病情日益严重,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表达了对武帝的忠诚,又流露出对祖母的孝顺。

接着,作者由衷感谢武帝的知遇之恩,并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皇上对自己恩宠有加,于情于理都应为国效力,这就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作者言明愿望,提出解决忠孝不能两全矛盾的方案,即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

1.陈情表: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陈情,陈述情况,解释原因。

表,古代章奏的一种,是臣子上呈给皇帝的书信。

2.臣密言:意即“臣李密奏道”。

这是旧时作表章的开头格式。

臣,李密自称。

言,上言,禀告。

3.以:因为,由于。

险衅(xìn):恶兆,厄运。

衅,征兆。

4.夙(sù):早。

指幼年。

闵(mǐn):同“悯”,忧患。

凶:不幸。

5.生孩:刚生下来,还是婴孩的时候。

6.见背:背离我,抛弃我,是去世的委婉说法。

7.行年:经历的年岁。

8.舅夺母志:舅父强迫改变母亲守节的意志,指改嫁。

夺,逼迫改变。

志,指守节不嫁之志。

9.愍(mǐn):怜悯。

10.躬亲:亲自。

11.少:幼小。

12.不行:不会走路。

13.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孤:孤单。

14.至于:直到。

成立:指长大成人。

15.终:副词,也。

鲜(xiǎn):少,指没有。

16.门:家门。

衰:衰微。

祚(zuò):福分。

薄:浅薄。

17.儿息:儿子。

18.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期功,指近亲。

古代服丧要根据亲属与死者关系的远近而定时间的长短。

期,服丧一年;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强近,勉强算得接近的。

19.应门:照应门户。

《陈情表》原文及其翻译详解

《陈情表》原文及其翻译详解

《陈情表》原文及其翻译详解《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为了向汉献帝陈述自己的忠诚和政见,表达自己对抗乱世的决心。

本文档将提供《陈情表》的原文及其详细翻译和解释。

原文臣曹操臣丕等言:昔者秦并天下,不务遵修文德,而欲以其私欲,穷兵黩武,隳四维,倾五常,破坏天地之和,崇峻宇之观,是以四海倾覆,八荒扰攘,生灵涂炭,普天率土,莫不思皇英之隆,仰圣德之高。

伏惟陛下即位之初,遭家不造,圣德光赫,神武奋扬,扫除凶逆,恢复疆宇,德配天地,泽被生灵。

陛下之功,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

而愚臣丕等,诚不足以仰述陛下之隆,谨陈愚诚,愿陛下察之。

翻译详解臣曹操臣丕等言:我们曹操和丕等臣子们向皇帝进言。

昔者秦并天下,不务遵修文德,而欲以其私欲,穷兵黩武,隳四维,倾五常,破坏天地之和,崇峻宇之观,是以四海倾覆,八荒扰攘,生灵涂炭,普天率土,莫不思皇英之隆,仰圣德之高。

过去秦国统一天下,不致力于遵循修养文明和德行,反而想要凭借自己的私欲,滥用武力,破坏道德伦理,崇尚豪华壮丽的建筑,因此四海倾覆,八方混乱,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普天之下,没有人不想念皇帝的英明和崇高的圣德。

伏惟陛下即位之初,遭家不造,圣德光赫,神武奋扬,扫除凶逆,恢复疆宇,德配天地,泽被生灵。

陛下之功,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

我们敬仰陛下即位之初,遭遇家庭不幸,但圣德光辉照耀,神武之力奋发,扫除凶恶的逆贼,恢复疆域,德行与天地相配,恩泽覆盖生灵。

陛下的功绩,如同巍峨的泰山,浩瀚的江河。

而愚臣丕等,诚不足以仰述陛下之隆,谨陈愚诚,愿陛下察之。

而我们这些愚昧的臣子丕等,实在不足以表达陛下之伟大,谨此陈述我们的愚诚,希望陛下明察。

---以上是《陈情表》的原文及其翻译详解。

这份文献展现了曹操对当时乱世的深刻认识和对皇帝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抗乱世的决心和追求和平安定的愿望。

《陈情表》全文及注释

《陈情表》全文及注释

《陈情表》全文及注释以下为您提供《陈情表》全文及注释: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险衅(xìn):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夙(sù)遭闵(mǐn)凶:早年就遭遇了不幸。

夙,早;闵凶,忧患凶险,指不幸的事。

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悯:怜悯。

躬亲:亲自。

不行:不会走路。

成立:成人自立。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强近,勉强算是亲近的。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
引言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文章,作者
是汉代文学家杨修。

本文将对《陈情表》的原文和翻译进行全方位
的解析。

原文解析
第一段
原文的第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他以自
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和希望。

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辞章之辞和辞章之辞的修辞手法,
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第二段
原文的第二段主要描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他通过列举自己的功绩和贡献来反驳那些对他的指责,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的委屈和无助。

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感人动人。

第三段
原文的第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他通过列举一系列问题和隐患来说明当前的困境,同时也呼吁国家领导人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激昂慷慨。

翻译解析
翻译是将原文的内容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翻译《陈情表》时,需要注重保留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翻译应该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同时也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结论
通过对《陈情表》原文和翻译的全方位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局的关切。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状况的重要文献之一。

陈情表原文注释及解析

陈情表原文注释及解析

陈情表原文注释及解析陈情表是东汉末年将领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陈述自己辛苦努力、忠诚耿直的表状。

以下是陈情表的原文注释及解析:臣亮言:亮,指诸葛亮自称。

言,说的意思。

竭忠尽智:竭尽忠诚,全力以赴。

尽智,发挥聪明才智。

死而后已:死后再无所求。

至于成败利钝:至于,就是说。

成败,成功与失败。

利钝,利益与损失。

今欲奋身报国:奋身,全力以赴。

报国,为国家效力。

而恐庙堂之臣:庙堂,指朝廷。

之臣,泛指朝廷的官员。

议论其短长:议论,讨论。

短长,优点和缺点。

或因嫌怨:因为嫌怨而不被委以重任。

抑或以私愤:抑或,或者。

私愤,个人的怨恨。

忧乱后圣人:忧乱,忧虑混乱的局势。

后圣人,指刘备。

亦有所短:也有不足之处。

抑以长道:长,加强。

道,指道德品质。

抑以论世:论世,评价世事。

肆行其事:肆行,尽力去做。

其事,指为国家和人民做的事情。

殆盖寡闻:殆,几乎。

盖,表示推测。

寡闻,知识贫乏。

然后进见:然后,然后才。

进见,进入朝廷见面。

故今特表:故,所以。

特,特地。

表,表状。

陈情备位:陈情,陈述自己的情况。

备位,准备上表。

愿陛下:愿,希望。

陛下,指皇帝。

赐予:赐予,给予。

一言、以慰亮之胸:一言,一句话。

以慰亮之胸,安慰我的内心。

解析:陈情表是诸葛亮向刘备表达自己忠诚耿直的一封表状。

诸葛亮自称为亮,表示自己要竭尽忠诚,全力以赴为国家效力,甚至死后再无所求。

他担心自己在朝廷的官员中,因为议论他的短长、私愤或其他原因而被忽视或不被委以重任。

他表示自己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会加强道德品质,以评价世事,尽力去做为国家和人民做的事情。

他自谦自己知识贫乏,但希望能进入朝廷见皇帝,特地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希望皇帝能赐予他一句话,以安慰他的内心。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精选归纳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精选归纳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陈情表知识点精选归纳《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陈情表》被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陈情表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陈情表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臣以险衅(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慈父见背(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舅夺母志(夺:改变)4.门衰祚(zu)薄(祚:福分)5.终鲜兄弟(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7.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8.未曾废离(废:停止侍奉)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10.寻蒙国恩(寻:不久)11.则刘病日笃(笃:病重)12.听臣微志(听:准许)1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拔擢:提升)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二、通假字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三、古今异义1.生孩六月(古义:六个月。

今义:第六月。

)2.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3.至于成立(至于:古义:一直到。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创立。

)4.沐浴清化(古义:蒙受今义:洗澡。

)5.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明清两代生员的别称。

)6.臣以供养无主(古义:没有人来做。

今义:没有主人。

)7.拜臣郎中(古义:尚书省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

)9.郡县逼迫(古义:催促。

今义:强迫。

)10.臣欲奉诏奔驰(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车、马)很快地跑。

)11.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陈情表》知识点梳理一、《陈情表》通假字1、夙遭闵凶。

闵,通“悯”,所忧愁的事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二、《陈情表》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陈情表》一词多义(一)虚词“以”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

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2、用作连词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来,表目的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1、当(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2、命(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

《陈情表》原文以及解析翻译一、前言《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旨在向汉献帝陈述自己的忠诚和心愿。

本文以严谨的态度,对《陈情表》进行原文展示,并附上详细解析和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二、原文臣曹操臣刘备敢以死实陈之。

陛下前者问臣曰:“吾闻卿与诸葛亮亲善,卿言诸葛亮如何?”臣对曰:“臣与诸葛亮皆臣也,臣诸葛亮亲受先帝托孤,臣曹操受恩深厚,不敢有负陛下。

”陛下曰:“卿等皆朕之股肱,朕信卿等,卿其勿疑。

”然臣闻天命有归,王者之兴,必有天命。

臣诸葛亮受先帝之命,奉辞伐罪,所向披靡。

陛下虽欲与臣共图天下,其如天命何?陛下之明,足以察臣等之忠;陛下之武,足以定臣等之乱。

然陛下不可以不察天命,不可以不信王命。

臣诸葛亮受命讨逆,势在必行。

陛下若不信臣等,臣等当死于非命。

陛下若不信天命,恐陛下之江山不保。

臣曹操臣刘备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之恩。

陛下幸察。

三、解析1. 文章背景《陈情表》是曹操在汉献帝时期,为了回应汉献帝对曹操与诸葛亮关系的疑问,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心愿而作。

文章通过陈述天命、王命等因素,表达了曹操对汉献帝的忠诚和对江山的责任感。

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曹操回应汉献帝的疑问,表达自己的忠诚;第二部分,曹操阐述天命、王命的重要性,暗示汉献帝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第三部分,曹操表示愿意为汉献帝效力,请求汉献帝明察。

3. 文章亮点(1)曹操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问答的形式,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曹操强调天命、王命的重要性,既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又暗示了汉献帝的权威。

(3)曹操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汉献帝效力的决心。

四、翻译以下是《陈情表》的翻译:曹操、刘备臣子们敢于用生命真实地陈述这一切。

陛下之前问臣说:“我听说你和诸葛亮关系亲密,你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臣回答说:“臣和诸葛亮都是臣子,臣诸葛亮亲自接受先帝的托孤,臣曹操深受恩惠,不敢对陛下有所辜负。

”陛下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之臣,我相信你们,你们千万不要有什么疑虑。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真情流露,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孝情以及对皇帝的忠诚。

以下是对《陈情表》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李密(224 年 287 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3、一词多义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悯);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以:臣以险衅(连词,因为);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来);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4、词类活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夙遭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非……所能”,表否定判断)今臣亡国贱俘(“臣”是“亡国贱俘”,直接判断)2、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绕)告诉不许(“不许”,不被允许)3、倒装句急于星火(状语后置,“于星火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以是”)四、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旨在表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是要侍奉祖母,尽孝为先。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陈情表》李密一、本篇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二、文章结构:便于快速把握文章纲要,辅助理解,便于记忆《陈情表》├──作者背景│├──李密│├──西晋时期│└──亡国旧臣├──个人遭遇│├──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抚养├──家庭状况│├──无近亲支持│├──门庭衰败│└──孤独成长├──zhengzhi生涯│├──被举荐孝廉│├──被举荐秀才│└──拒绝官职├──对晋武帝的忠诚│├──感激朝廷恩宠│├──表达忠诚心声│└──请求理解困境├──祖母的疾病│├──常年卧病│├──李密侍奉│└──无法离弃├──请求终养│├──对比年龄与时间│├──乌鸟反哺比喻│└──承诺报国└──结尾├──表达恐惧与尊敬├──恳求晋武帝矜悯└──以死相报的决心三、文章解析:《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奏疏,全文以“情”为主线,以“陈”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因祖母年迈多病,恳请推迟赴任,以便尽孝的意愿。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陈情表》(含解析)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陈情表》(含解析)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当”“除”“薄”“修”“期”“次”等重要实词及“诸”“每”“以”等重要虚词。

2.背诵三文,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省略句的特点及辨析方法。

单篇梳理-陈情表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臣密言:臣以险.①()衅.②(),夙.③()遭闵.④()凶.⑤()。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⑥()母志。

祖母刘愍.⑦()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⑧()兄弟,门衰祚.⑨()薄,晚有儿息..⑩()。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⑪()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⑫()疾病,常在床蓐.⑬(),臣侍汤药,未曾废.⑭()离。

(第2段)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④()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⑤()臣郎中,寻蒙国恩,除.⑥()臣洗马。

猥.⑦()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⑧()所能上报。

臣具.⑨()以表闻.⑩(),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⑪(),责臣逋.⑫()慢.⑬();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⑭();欲苟.⑮()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3段)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③()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④(),宠命..⑤()优渥..⑥(),岂敢盘桓..⑦(),有所希冀..⑧()。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⑨(),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⑩()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⑪()为命,是以区区..⑫()不能废远。

(第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①()。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所写的一篇辞表,以自述身世和表达忠诚之情为主要内容。

下面将对《陈情表》的原文和翻译进行详解。

原文:臣亮言:臣以险衅疾臣无罪,系显皇之旨,不敢让事悖忠;以臣之才庸,语亦昧滞,陈之屡蒙赐阅之谊,实荷臣之愚诬;今上即位以来,无不体微臣之忠心,夫则圣明丕庶维瞻,惟新事昭然于前;至如有宠以来,夫则生有所继之忧,死有以来之期矣。

惟圣人之明达于前,世亦所共见,曷谓斯言之不预见乎?臣受命以来,夫则固知臣之不肖矣。

身既死而后已,亦无所恨者。

至于贵夫人之所述犹略有未详者,皆因循旧闻,或傥幸以陈之耳;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者也。

愿陛下矜纳臣之微言,不使失所奉之忠,以养贞固之志,亦不使忘所受之恩,以致报之效。

臣言虽微,愿陛下听之则愈;其如赐草疏之谊,亦请大行皇帝之赦免。

至于陛下追述臣之前言,则圣人之德,愿陛下付诸有司,以正臣之罪愆;虽有负于陛下,罪无所逃。

皇帝之所以择忠信而任贤良也,岂容臣之虚誉而妄自菲薄?故当陛下之明辨明辨,臣之愚诚愚诚也。

翻译:臣亮言:我作为一个危险的罪犯,没有罪行,却被拘禁,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不敢违背忠诚;我才能平庸,言辞也晦涩,多次得到赐阅的机会,我感激陛下的宽宏大量;自登基以来,陛下没有不了解我忠诚心的,这是圣明之举,新的事情显而易见;如今受宠爱,我担心有人继位之后会加害于我,我死后也会有人加以追究。

圣人的明达众所周知,怎么会说这些话是没有预见到的呢?我担任职务以来,我知道自己是无能的。

我的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遗憾。

至于贵夫人所提到的一些事情,我还没有完全了解,都是听说的,或许是碰巧说给陛下听的;至于成败利钝,是我所不能逆见的。

愿陛下接纳我的微言,不要让我失去忠诚,以坚定我的志向,也不要让我忘记所受的恩惠,以回报之。

我的话虽然微不足道,但愿陛下听了会更加明确;如果陛下能赐予我写疏的机会,也请大人皇帝宽恕。

至于陛下追究我的前言,圣人的德行,请陛下交给司法机关,以纠正我的罪过;即使对陛下不忠,罪也逃不掉。

全面解读《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全面解读《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全面解读《陈情表》原文和翻译《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其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臣闻古人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臣以此言,诚不敢忘。

臣闻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之,是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臣以笔耕为业,以诗酒自娱,而才短智浅,不足以动人。

然臣有一志,愿献于陛下,愿陛下察之。

陛下之明,足以照临天下,而未足以察臣之情。

臣之忠心,足以照明陛下,而未足以动陛下之明。

陛下之明,如日月之照临;臣之忠心,如星辰之荧荧。

愿陛下察臣之忠心,如察星辰之荧荧;愿陛下照臣之情,如照日月之照临。

臣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臣伏见陛下聪明神武,圣德巍巍,是以愿献愚诚,愿陛下察之。

陛下若以臣之言为信,愿察臣之情;陛下若以臣之言为不信,愿察臣之志。

愿陛下察臣之志,以臣之言为信;愿陛下察臣之情,以臣之志为真。

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以臣虽愚,愿尽忠心,以报陛下。

陛下若以臣之忠心为可嘉,愿察臣之情;陛下若以臣之忠心为不嘉,愿察臣之志。

愿陛下察臣之志,以臣之忠心为可嘉;愿陛下察臣之情,以臣之志为真。

臣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是以臣愿献忠言,愿陛下察之。

陛下若以臣之言为逆,愿察臣之情;陛下若以臣之言为不逆,愿察臣之志。

愿陛下察臣之志,以臣之言为逆;愿陛下察臣之情,以臣之志为真。

臣闻人主之明,莫过于知人;人主之智,莫过于任贤。

是以臣愿献愚诚,愿陛下察之。

陛下若以臣之诚为可任,愿察臣之情;陛下若以臣之诚为不可任,愿察臣之志。

愿陛下察臣之志,以臣之诚为可任;愿陛下察臣之情,以臣之志为真。

陛下之明,足以照临天下;陛下之智,足以任贤使能。

愿陛下察臣之情,任臣之志,以光陛下之明,以成陛下之智。

愿陛下察之。

翻译我听说古人曾经说过:“了解我的人会知道我内心的忧虑,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追求什么?”我以此为座右铭,时刻不敢忘记。

我听说天生万物,必定会因材施教,所以世上会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完整版)《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完整版)《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夙遭闵凶(通“悯”,怜悯)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四十有四(通“又”)二、古今异义古义今义九岁不行不能走路不能走路举臣秀才孤苦零丁,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正式建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诉,诉说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酸,苦楚身心劳苦臣欲奉诏奔驰赶快向前,奔走效力很快的跑拜臣郎中上书部的属官中医医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除臣洗马太子的属官清洗马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狼和狈寻蒙国恩不久寻找三、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四、一词多义以臣以险衅连词,因为猥以微贱介词,凭借臣具以表闻介词,用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于急于星火介词,比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之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助词,的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少少多疾病年岁小解鞍少驻初程稍稍少仕伪朝年青时一时多少豪杰多少志舅夺母志志向听臣微志愿望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志应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回答婴夙婴疾病缠绕,被缠绕举婴,欲投之河婴孩矜犹蒙矜育怜惜不矜名节自夸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悯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悯臣孤弱怜惜,悲痛薄门衰祚薄浅薄日薄西山迫近,靠近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一定的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约会良剑期乎断希望,要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疾而刘夙婴疾病病(一般的生病)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缺点,毛病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厌恶,憎恶疾风知劲草迅猛,急速嫉恶如仇厌恶,憎恶除除臣洗马授予官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攘除奸凶除掉五、文言句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式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式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式急于星火介宾后置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天山居士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二)名词作动词1.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2.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3.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4.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三)形容词作名词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4.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四)形容词作动词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2.则刘病日笃形容词作动词,加重(五)动词作名词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六)使动用法1.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2.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3.保卒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四、一词多义1.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猥以微贱介词,凭借③臣具以表闻介词,用④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⑤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2.于①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3.之①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助词,的②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少①少多疾病年岁小②解鞍少驻初程稍稍③少仕伪朝年青时④一时多少豪杰多少5.志①舅夺母志志向②听臣微志愿望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④寻向所志标志6.应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料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回答7.婴①夙婴疾病缠绕,被缠绕②举婴,欲投之河婴孩8.矜①犹蒙矜育怜惜②不矜名节自夸③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9.悯①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②悯臣孤弱怜惜,悲痛10.薄①门衰祚薄浅薄②日薄西山迫近,靠近③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11.期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一定的期限②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约会③良剑期乎断希望,要求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12.疾①而刘夙婴疾病病(一般的生病)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③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缺点,毛病④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厌恶,憎恶⑤疾风知劲草迅猛,急速⑥嫉恶如仇厌恶,憎恶13.除①除臣洗马授予官职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③攘除奸凶除掉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实为狼狈5.本图宦达(二)介词结构后置句1.急于星火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三)被动句1.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四)省略句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五)固定句式1.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

《陈情表》原文与翻译的全方位解析《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其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秦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秦用之,并吞诸侯,称霸西戎。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并诸侯,兵强天下。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孝文王即位,李斯为相,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庄襄王立,用吕不韦之计,东并韩、魏,南取楚、燕、赵、卫,西并秦、晋,兵强海内,威服四夷。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汧、雍之水,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此四关者,山东之险也。

且夫齐,天下之强国也,陈舟战车,足以当天下之兵;燕、赵、韩、魏,四国者,天下之强国也,带甲数十万,足以相当;秦,四塞之国也,点多兵良,习于战守,此数国者,一日之内,可以战而胜之。

翻译我听说官吏们讨论驱逐客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过去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戎地迎来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迎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这五位先生,都不是秦国人,但秦穆公重用了他们,吞并了诸侯,在西边称霸。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夺得了三川之地,西边吞并了巴、蜀,北边收上了郡,南边取得了汉中,包括了九夷,控制了鄢、郢,东边吞并了诸侯,兵力强大。

秦昭王得到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私人门路,逐渐吞并诸侯,使秦国完成了帝业。

秦孝文王即位,李斯为相,内部建立法规,致力于农业和纺织,修整守卫和进攻的装备,外部实行连衡策略,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

秦庄襄王即位,采纳吕不韦的计策,东边吞并了韩、魏,南边取得了楚、燕、赵、卫,西边吞并了秦、晋,兵力强大,使四海之内都服从。

而且天下并没有变得渺小和脆弱,雍州的土地,汧、雍的河流,东边的函谷关,南边的武关,西边的散关,北边的萧关,这四个关口,是山东的险要之地。

(完整版)《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完整版)《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夙遭闵凶(通“悯”,怜悯)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四十有四(通“又”)二、古今异义古义今义九岁不行不能走路不能走路举臣秀才孤苦零丁,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正式建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诉,诉说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酸,苦楚身心劳苦臣欲奉诏奔驰赶快向前,奔走效力很快的跑拜臣郎中上书部的属官中医医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除臣洗马太子的属官清洗马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狼和狈寻蒙国恩不久寻找三、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四、一词多义以臣以险衅连词,因为猥以微贱介词,凭借臣具以表闻介词,用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于急于星火介词,比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之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助词,的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少少多疾病年岁小解鞍少驻初程稍稍少仕伪朝年青时一时多少豪杰多少志舅夺母志志向听臣微志愿望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志应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回答婴夙婴疾病缠绕,被缠绕举婴,欲投之河婴孩矜犹蒙矜育怜惜不矜名节自夸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悯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悯臣孤弱怜惜,悲痛薄门衰祚薄浅薄日薄西山迫近,靠近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一定的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约会良剑期乎断希望,要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疾而刘夙婴疾病病(一般的生病)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缺点,毛病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厌恶,憎恶疾风知劲草迅猛,急速嫉恶如仇厌恶,憎恶除除臣洗马授予官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攘除奸凶除掉五、文言句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式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式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式急于星火介宾后置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天山居士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

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

详解:《陈情表》原文和翻译1. 简介《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旨在陈述自己的忠诚和为民请命的愿望。

本文以曹操向汉献帝上书的形式,表达了其对国家政治现状的担忧,以及自己愿为国家效力、拯救民众的坚定决心。

2. 原文臣曹操臣刘备臣孙权(三人各拜一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等闻之:天生烝民,为之置君,以司牧之。

是以圣人作,为天下君,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是以明主贤臣,共治天下,使民有养,使民有乐,使民知敬,使民知让,此四者,圣王之所以致太平也。

伏惟陛下,神器不可假人,天下神器,非一人的私产,王者之所以为尊,非一己之所得,传之者,天下之公器也。

是以古代圣王,传国者,必求贤才,以共治之。

伏望陛下,审神器之重,察臣心之实,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陛下之明,足以照临天下,陛下之智,足以烛察万物,陛下之勇,足以胜强敌,陛下之仁,足以覆载万物。

然而,今天下未定,四海之内,民心思乱,此非陛下之福也。

伏望陛下,勿以臣等之言为虚,实愿陛下,奋发起兵,以靖四海,以安黎庶,以奠国家之基,以垂不朽之业。

臣等之罪,莫大于不尽忠,臣等之过,莫大于不尽力。

伏愿陛下,察臣等之诚,原臣等之罪,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陛下,今当远离宫殿,临危受命,陛下之臣,愿为陛下死,愿为陛下亡。

陛下,愿您勇敢前行,勿以臣等为念,臣等,愿为陛下之盾,为陛下之剑,为陛下之矛,为陛下之矢。

陛下,愿您勇往直前,天下归心,四海之内,皆为陛下之臣,皆为陛下之民,皆为陛下之心。

伏望陛下,审时度势,勿以臣等之言为迂,实愿陛下,奋发起兵,以靖四海,以安黎庶,以奠国家之基,以垂不朽之业。

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谨表。

3. 翻译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自行礼),叩首叩首,死罪死罪。

我等听说:上天生育民众,设置君主,来管理他们。

因此圣人出现,成为天下的君主,掌握大道,天下人都归向他。

归向他而不受害,国家安定太平。

因此明主贤臣,共同治理天下,使民众得到养育,使民众得到快乐,使民众知道尊敬,使民众知道谦让,这四点,是圣王之所以能带来太平的原因。

陈情表完全解析

陈情表完全解析

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î)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ïng)。

茕茕(qiïng)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 以微贱,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 ï),宠命优渥(w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î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î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1>臣密言:开头先写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文言知识全解【识记基本知识精选】一、生字夙(sù):①早晨。

②平素,过去。

阂(mǐn):①忧患,凶丧。

②忧虑,担心。

③哀怜、怜悯。

④忧愁。

祚(zuò):①福。

②赐福。

③某一封建王朝的国统。

茕(qióng):没有兄弟的人。

茕茕,孤单的样子。

蓐(rù):草垫子。

本文通“褥”。

逋(bū):①逃亡,逃跑。

②欠交,拖欠。

③拖延,迟延。

笃(dǔ):①忠诚,厚道。

②坚定。

③深,甚。

④(病)重。

擢(zhuó):①拔,抽。

②植物滋长。

③提拔,选拔。

洗(xiǎn)马:①马前卒。

②官名。

二、词语险衅:艰难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闽凶:忧患凶险,指不幸的事情。

见背:婉辞,背弃我而去,指死去。

“见”指代“我”。

行年:经历的年岁。

夺:这里指强行改变。

躬亲:亲自。

如“事必躬亲”。

不行:不能走路。

至于:直到。

儿息:指儿子。

鲜: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僮:①童仆,奴仆。

②儿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只有影子和自己互相安慰。

吊:安慰。

婴:绕,这里是被动手法。

汤药:汤和药。

沐浴:①洗澡。

②蒙受,比喻受润泽,本文中“沐浴”即此意。

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孝廉:汉武帝时所设立的察举科目之一,令郡国向中央推举当地孝顺父母和德行清廉的人,魏晋沿袭了这一制度。

特:特地、专门。

拜:①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②谒见,拜见。

③授予官职。

除:原指除旧官,任新官,后来统指授职。

猥:谦辞,鄙贱之意。

陨首:指头落地。

陨,落。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闻。

逼迫:催促。

奔驰:奔走效力。

苟:苟且,随便。

告诉:申诉(苦衷)。

进退:前进和后退,这里指赴任和留在家中侍奉祖母。

狼狈: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本文指进退两难的情状。

伏惟:敬语,多用于臣对君,下对上,晚辈对长辈的书信中。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蒙:蒙受。

矜育:怜惜养育。

仕:做官。

矜:自夸。

渥:优厚。

盘桓:连绵词,犹疑不决的样子。

薄:迫近。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办法。

区区:谦辞,私情,代指自己。

乌鸟私情:乌鸟,乌鸦。

传说乌鸦反哺,故喻指孝道。

愿:用在句首,表示希望。

牧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皇天后土:指天神、地神。

愚诚:愚拙至诚之心。

听:听任,这里指准许,成全。

庶:也许。

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谨:敬辞,谨慎,小心。

【基础知识必备】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如“矜”“拜”“鲜”“吊”“除”“闻”“进退”“狼狈”“伏惟”“蒙”“庶”等。

2.学习古人孝敬老人的高尚品德。

3.了解古人炼字造句的方法。

4.了解古代“表”的一般写法。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有辩才。

时代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仕途,写奏章推脱。

本文就是此时所写辞书,后人题为《陈情表》。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谋篇立意:《陈情表》是一篇传世名文,为后人提供了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范例。

李密是亡蜀之臣,被晋武帝征召为官。

在封建社会,按常理不叩谢圣恩,也得积极赴任。

但李密不愿贰于蜀汉,又由于祖母卧病在床,且年事已高,需要侍奉,李密不愿应召,唯一的办法就是寄希望于这篇奏章了。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文才,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本文从辞官的目的出发,叙述了自己悲苦的身世和应召为官与奉养祖母不能兼顾的困难处境,入情入理地申明了自己不能赴任的理由,表明了“终养”祖母的决心。

其情可恤,其理可信,其心可家,令武帝不得不同意。

层次结构:本文共四段。

第一段主要通过陈述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力图博得晋武帝的同情;第二段明确提出了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第三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且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第四段明确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写作特点:1.融情于事的方法。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文章语言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写作借鉴:1.真挚感人,以情动人。

作品是作者的思想轨迹,心灵的天窗。

一篇好的作品必然是情景事理统一的代表。

情与景、景与趣、趣与美、美与真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作品的美感形象,这个美气四溢的形象正是因为具备了审美的特性而变得楚楚动人,变得无以复加。

情在创作中是灵魂,是秋波,它摄去了人的庸俗,留下的是真善美的愉悦。

人的创作是完全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才开始具有审美需要的。

情的内存与外化均取决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动机。

这就是情为景先、意在言外的具体说明。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的作用是使文章美起来,就像人的脸需要通过做美容护理美起来一样。

有扎实的功底和深湛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家都是语言运用的高手、驾驭语言的能工巧匠。

因为他们擅长用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洋溢出艺术的光芒。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更多更巧地运用修辞,让人们在读我们的文章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二、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导析1.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强烈的真情的?导析:本文是一篇奏议,陈述自己不能应召赴任的原因,据实陈述,叙事客观毫无夸饰,论理诚恳真挚,不夸大,不避讳,句句是真,处处是理,无懈可击。

如第一段自叙身世时并不避讳父死母嫁、祖孙相依为命的孤苦无依凄惨伶仃的处境和身世,并不讳言出身卑微和生活的窘迫局促。

第三段也并不掩饰自己曾“少仕伪朝”的经历和自己为官的目的。

这些地方,从表面上看是写自己的卑琐,实际上却是更明白地告诉皇上自己辞官的决心。

感情直率,因此,更能体现出情感美,读后感人至深。

2.本文中生动形象、自然精粹的语言以及一些整齐的对偶句是如何运用得恰如其分的?导析: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具有坚实的功底和高超的技巧。

在炼字组词、造句谋篇上也有独到的妙处。

如第二段“沐浴清化”就写出了在受到晋朝清明的政治熏陶下自己那份喜悦的心情。

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便表达出了处境的孤苦无依和相依为命的凄惨,让人同情之情顿生。

以“夺”字写出了舅舅蛮横凶暴的专制作用,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呼之欲出。

以“夙婴疾病”具体描写了祖母久病床榻的惨状。

以“常在床蓐”写了祖母之病的严重程度,让人对刘氏同情怜悯之心随叙述而产生并加深,这样就更写出了“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的对祖母真挚的感情和周到细致的照顾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文作了必要的铺垫,更为请求“辞不赴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这是外界困难。

第三段写内心的矛盾,这是内在的困难。

先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为挡箭牌;再以“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提出了特殊的困难;继而阐明并不是因为自己怀念蜀汉,思恋旧主,保全名节,而是祖母病势沉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进而提出“乞终养”的请求,以尽孝道。

这样,这篇奏表就以确凿的事实,无可责求的理由,入情入理的分析,合于人伦的道义深深打动了皇上,皇上不得不同意。

语言切中实质,不矫不作,有板有眼,率真合情,方式多样,使全文疏急有秩、张弛有度,达到了言显而意露的艺术效果。

三、古文今译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拨擢,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yǎn),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小就遭遇不幸。

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嫁了。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

我小时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我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落,福分微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无近亲,内无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有影子和自己作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常卧床不起,我伺侯饮食汤药,从未离开不管。

到今天皇上临朝,蒙受清明的教化。

先是太守推举我为孝廉,后是刺史举荐我为秀才。

我因无人照料祖母,辞谢而未能从命。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以我卑微低贱之身去侍奉太子,这恩德是我死也报答不了的。

我把详情上表报告,辞不赴任。

但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拖延怠慢。

郡县长官逼迫,催我上任;州官登门,催得紧迫。

我想奉命为朝廷奔走效力,可祖母病势日重一日;我想苟且顺从私情,可报告申诉,却不得准许:我现在进退两难,处境实在狼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