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阳微阴弦2.心中痞3.胁下逆抢心4.诸逆5.心悬痛

二、填空

1.夫脉当取,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胸痹缓急者,主之。

4.心中,诸逆,心,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5.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之。

6.胸痹轻证以,为主要症状。其偏于水饮者,用

宣肺利气化饮;偏于气滞者,用行气降逆散结。

7.胸痹典型证,以为主方。

一、单项选择题

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

A.栝蒌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

D.桔枳姜汤 E.桂枝生姜枳实汤

2.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A.栝蒌薤白半夏汤B.薏苡附子散C.乌头赤石脂丸

D.桂枝生姜枳实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3.下列方剂中,乌头与附子同用的方剂是()

A.大乌头煎B.乌头汤C.乌头赤石脂丸

D.乌头桂枝汤E.乌梅丸

4.胸痹的典型症状是()

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B.胸中刺痛 C.咳喘,不能平卧D.心痛彻痛,背痛彻心E.胸闷气短

5.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E.桔枳姜汤

6.胸痹基本治法是()

A.活血通络B.活血化瘀C.宣痹通阳

D.温助心阳E.活血理气

7.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虚者宜用()

A.炙甘草汤B.生脉散C.人参汤

D.栝蒌薤白白酒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

8.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

D.乌头赤石脂丸E.桂枝生姜枳实汤

9.胸痹心痛篇中以心痛彻背为主症者,除乌头赤石脂丸证外还有()

A.人参汤证B.薏苡附子散证 C.栝蒌薤白白酒汤证D.栝蒌薤白桂枝汤证E.栝蒌薤白半夏汤证

10.胸痹急证治宜()

A.乌头赤石脂丸B.薏苡附子散C.栝蒌薤白白酒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1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于气滞者,宜选()

A.桂枝生姜枳实汤B.桔枳姜汤C.茯苓杏仁甘草汤

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12.桂枝生姜枳实汤的症状是()

A.心痛彻痛,背痛彻心B.胸中气塞,短气C.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D.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E.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13.下列治疗胸痹诸方中,哪首方剂以扶正固本为主()

A.枳实薤白桂枝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

D.薏苡附子散E.人参汤

14.胸痹心痛的病机为()

A.上焦阳虚B.经脉闭阻C.痰涎壅盛

D.中焦阳虚E.阳微阴弦

15.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功效为()

A.豁痰开窍,行气止痛B.温阳益气,活血通痹C.宣肺化饮,理气散结D.宣痹通阳,降逆除满E.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16.胸痹轻证见症为()

A.胸痹缓急B.心痛彻背,背痛彻心C.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D.胸中气塞,短气E.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17.以下各方,哪一方无附子()

A.桂枝芍药知母汤B.八味肾气丸C.乌头赤石脂丸

D.栝蒌瞿麦丸E.乌头汤

18.以下各方,需要酒煎者为()

A.栝蒌桂枝汤B.半夏干姜散C.生姜半夏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

19.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功效为()

A.豁痰通阳,宣痹止痛B.通阳散结,和胃止呕C.宽胸理气,软坚散结D.宣肺化饮,降逆止呕E.理气化痰,通阳活血

20.桂枝生姜枳实汤的功效为()

A.温阳散寒,消痞降逆B.辛温解表,降逆止呕C.通阳破气,解表化饮D.调和营卫,和中散寒E.外散风寒,内消水饮

21.栝蒌薤白半夏汤证的病机为()

A.胸阳痹阻,痰浊壅盛B.胸阳痹阻,饮阻气滞C.胸阳痹阻,寒湿内困D.胸阳痹阻,气结上逆E.胸阳痹阻,水气凌心

22.人参汤的药物组成为()

A.人参、吴茱萸、生姜、大枣B.人参、饴糖、蜀椒、干姜

C.人参、半夏、白蜜D.人参、半夏、干姜、生姜

E.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四、多项选择题

1.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包括()

A.胸中气塞B.短气C.咳嗽D.吐涎沫E.心下痞满

2.下列方剂中用酒的有()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半夏汤D.乌头赤石脂丸E.桔枳姜汤

3.下列方证中具有“心痛彻背”症状者为()

A.栝蒌薤白白酒汤证B.栝蒌薤白半夏汤证C.薏苡附子散证

D.茯苓杏仁甘草汤证E.乌头赤石脂丸证

4.胸痹病的主脉为()

A.尺中小紧B.关上小紧数C.寸口关上微

D.寸口关上小紧E.寸口脉沉而迟

5.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方剂中需有()

A.炮附子B.细辛C.干姜D.乌头E.桂枝

6.具有治疗“心中痞”主症的方剂是()

A.桔枳姜汤B.茯苓杏仁甘草汤C.人参汤

D.枳实薤白桂枝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

7.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方剂的组成有()

A.乌头、蜜B.附子、赤石脂C.栝蒌、薤白

D.甘草、细辛E.干姜、蜀椒

8.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

A.附子粳米汤B.乌头赤石脂丸C.桂枝附子汤

D.薏苡附子散 E.四逆汤

9.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煎煮法为()

A.先煮枳实、薤白B.先煮枳实、厚朴C.后内诸药

D.去滓、内诸药E.诸药同煎

10.乌头赤石脂丸在制剂与服法上有哪些要求()

A.蜜为丸B.先食服一丸,日三服C.小量增加

D.以知为度E.酒饮下

11.“阳微阴弦”的含义是()

A.浮取微、沉取弦B.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C.脉的太过与不及

D.寸脉微、尺脉弦E.上焦阳虚、阴寒内盛

12.下列哪些方剂具有栝蒌、薤白()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牡蛎散

D.栝蒌桂枝汤E.栝蒌瞿麦丸

五、简答题

1.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2.胸痹病的基本治法是什么?

3.为什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既能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又能用桔枳姜汤治疗?4.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症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药组成如何?

5.对胸痹急证如何辨证施治?

6.仲景治疗胸痹,为什么有用酒煎、有用水煎?

六、论述题

1.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

2.如何区别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

3.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区别?

4.试述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桔枳姜汤的异同点?

5.同为胸痹病,为什么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也可用人参汤治疗?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2.心中痞:指胃脘部痞塞不通。

3.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4.诸逆:泛指阴寒、痰饮之邪向上冲逆。

5.心悬痛:心窝部向上牵引疼痛。

二、填空题

1.太过不及2.栝蒌薤白半夏汤3.薏苡附子散4.痞悬痛5.乌头赤石脂

丸6.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桔枳姜汤7.栝蒌薤白白酒汤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A 5.C 6.C 7.C 8.B 9.E

10.B 11.B 12.E 13.E 14.E 15.E 16.D 17.E 18.E

19.A 20.A 21.A 22.E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C 3.BE 4.BE 5.ACD 6.CDE 7.ABE 8.ABCD

9.BD 10.ABCD 11.CDE 12.AB

五、简答题

1.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为本虚标实之证。它主要包括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由于上焦阳虚则阴邪逆而上乘,闭塞胸中清旷之区,阳气不通,导致胸痹心痛。阳虚与阴邪上乘在胸痹心痛发病上,两者缺一不可。即如原文所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胸痹心痛的基本治法是什么?

胸痹心痛总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为本虚,指上焦阳虚;“阴弦”为标实,指阴寒内盛。故治疗应扶正祛邪,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其发病时,重在从急治标以祛阴邪之盛,取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之法;当病未发作或病症轻微时,重在从缓治本,以扶阳气之虚,用甘温益气之法。

3.为什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既能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又能用桔枳姜汤治疗?

以“胸中气塞,短气”为主症的胸痹轻证,其病机为饮阻气滞。茯苓杏仁甘草汤以茯苓利水除饮,杏仁利气,甘草调中健脾,全方具有利气化饮之效。而桔枳姜汤桔皮理气和胃,枳实泄满散结,生姜温胃化饮,全方具有温胃理气化饮作用。可见,二方均有理气除饮的功效,恰合胸痹轻证之病机。但二方侧重点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气化饮,桔枳姜汤温胃散结化饮。前者宜治饮邪偏盛者,后者宜治气滞偏重者,体现了“同病异治”原则。

4.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症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药组成如何?

乌头赤石脂丸主治“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肢冷汗出之阴寒痼结的心痛病。功效为峻逐阴寒、温阳止痛。方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蜜组成。

5.对胸痹病的急证如何辨证施治?

胸痹病急证乃阴寒壅盛、胸阳痹阻不通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胸痛剧烈,喘息咳唾,短气,肢冷汗出等。故方用薏苡附子散温经通阳散寒、缓急止痛。方中薏苡仁除湿缓急,炮附子温经通阳、散寒止痛。用散剂以取其速效,且备急随时取用。

6.仲景治疗胸痹病,为什么有用酒煎、有用水煎?

凡具有喘息咳唾、胸痛、短气等胸痹典型证候者,一般用白酒煎煮。如治疗胸痹病主方栝蒌薤白白酒汤与胸痹病痰饮壅盛较重证主治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均要求白酒煎煮。而以胸满、心中痞闷、胁下逆抢心为主症的胸痹病,则取水煎法。如治疗胸痹病轻证的茯苓杏仁甘草汤、桔枳姜汤与治疗气机郁滞的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皆不用白酒,而用水煮。此因白酒辛散,长于辛温通阳、宣痹止痛,引药上行,故适用于阴邪痹阻胸阳、以疼痛为主者;而气机壅阻所致,以痞满气逆为特征的胸痹病,应以泄满降逆为治,白酒轻扬上行,故不相宜,故使用水煮为其常法。

六、论述题

1.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

有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称谓“栝蒌薤白三方”。栝蒌薤白白酒汤由栝蒌、薤白、白酒三味药物组成,其效为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其主治证为胸痹典型证,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栝蒌薤白半夏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加半夏、加大白酒用量而成。其效为宣痹通阳、降逆逐饮。其主治证为胸痹较重证,症见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不得卧、心痛彻背”,病情进一步加重,其病机为痰浊壅盛。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去白酒加桂枝、枳实、厚朴而成,其功效为宣痹通阳、泄满降逆。其主治证为胸痹病气滞之实证,症见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及腹胀、苔厚腻等,病机为阴寒内盛、气滞不通。

2.如何区别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与桂枝生姜枳实汤证均有心中痞、气逆症状,二方均有桂枝、枳实通阳下气降逆。但前者冠以“胸痹”,说明是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为主证,且病势由胸膺部向下扩展到胃及两胁而有“心中痞,胁下逆抢心”,形成胸胃同病;而后者病属心痛病,以“心中痞,心悬痛”为主,为寒饮气逆所致,因其未影响胸膈气机,亦未涉及胁下,只牵引心窝部作痛,故未形成胸胃同病。枳实薤白桂枝汤宣痹通阳、泄满降逆,方中用栝蒌、薤白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去白酒以避其辛温升散,不利于气逆;加桂枝辛温通阳、平冲降逆;枳实、厚朴理气散结、行气泄满。桂枝生姜枳实汤通阳散寒、消痞降逆,方中桂枝通阳散寒、平冲降逆;生姜温胃降逆、化饮止呕;枳实行气泄满。

1.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区别?

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证均有“心痛彻背”症状,病机均为“阳微阴弦”。但前者病属胸痹,为胸阳不振、痰浊壅盛所致,病位偏上,位在胸背,虽有心痛彻背,但疼痛较轻,中有休止,并有喘息咳唾、短气、不得卧之症。故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宣痹通阳、降逆逐饮。而后者病为心痛,乃由阴寒痼结、寒气攻冲所致,病位偏中,位在心背,病无休止,心窝部与背部牵引作痛,痛势剧烈,并伴肢冷汗出等症。故用乌头赤石脂丸峻逐阴邪、扶阳止痛。

2.试述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桔枳姜汤的异同点?

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桔枳姜汤二方均有枳实、生姜。但前者配桂枝通阳散寒、消痞降逆,其主治病证为心痛,以心中痞、气逆、心悬痛为主症,由寒饮气逆、胃失和降所致。后者配桔皮温胃化饮、理气散结。其主治病证为胸痹病轻证,以胸中气塞、短气为主症,由气滞饮阻所致。

5.同为胸痹病,为什么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也可用人参汤治疗?

答案见典型例题分析。

优势病种-胸痹

泰安市中医医院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在收集与胸痛相关的病史后,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稳定性心绞痛体检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体检尚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胸痹病症的分析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代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等。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治卒暴心痛。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JC/痛胃脘痛》明确指出心痛、胸痛、胃脘痛之别,对胸痹心痛的诊断是一大突破,在诸痛门中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活血理气止痛治死血心痛。 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胸痹心痛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西医学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I.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2.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过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郁化火,火热又可炼液为痰,灼血为瘀,痰瘀交阻,痹阻心脉而成心痛。 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涩,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4.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飞素问·举痛论》:“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docx

精品文档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 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 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 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 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 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 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 分钟,每日2~3 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 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 200~300ml (消渴患者除外), 15 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 200ml 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 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年01月至06月,我科应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2例:心血瘀阻证5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其次是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胸痹心痛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4人(%);②一般:8人(%);不满意:0人。 分析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5人(%);②实用性较强:18人(%);③实用性一般:15人(%);不适用:4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加强沟通,观察病情应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 临床中,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需要各方面支持。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胸痹心痛病,乃由于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膻中穴位处或左胸膺部疼痛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常由劳累、情绪波动、饱餐等因素诱发。胸痹心痛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范畴,包括胸痹心痛与胸痹真心痛,其中胸痹心痛相当于稳定性心绞痛,胸痹真心痛相当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稳定型心绞痛:指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及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一、病名: 1、中医病名:胸痹心痛病 2、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

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西医诊断 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胸痹心痛(稳定型心绞痛) (1)气虚血瘀 主症: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人参10g(或党参3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 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0g、生地10g、 桂枝6g、甘草5g。 成药:通心络4片 tid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冠心Ⅱ号方加减: 人参10g(或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

4.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

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XXX市中蒙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 ——胸痹心痛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 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 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2)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2. 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1. 心痛发作期治疗 (1)寒凝血瘀证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瓜蒌薤白汤加味

2015年胸痹心痛诊疗方案解析

心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5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 一、诊断: 中医病名:胸痹心痛 西医病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二、诊断依据 (一)中医: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尔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冷肢,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辩证分型: 1、寒凝心脉:突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

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闭阻: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4、瘀血痹阻: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5、心气不足: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 6、心阴亏损: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7、心阳不振: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二)西医 1、发作性胸痛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②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1.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表现为胸骨后发作性疼痛,常为隐痛、刺痛、绞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多伴有心悸怔仲、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自汗等。临床以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的病机为多,可见相应的舌象、脉象。 2.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暴食等而诱发。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鉴别要点 (1)胃脘痛:胃脘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胸痹心痛之不典型者亦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但多伴有心悸怔仲、短气乏力等症状,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2)真心痛:胸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休息或服药后不可缓解,常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欲绝或结代等的一种危重证候。胸痹心痛之胸痛,疼痛较轻,持续时间短暂,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3)悬饮:其多表现为胸胁攻撑胀痛,持续不解,且疼痛随呼吸、咳唾、体位变化而加重,常伴有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胸痹心痛之胸痛,疼痛呈发作性,持续时间短暂,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暴食等而诱发。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辨证论治 本虚宜补,针对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证而分别给予益气、温阳、滋阴、补血治疗,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之证而分别给予理气、活血、温通、化痰治疗。 实证 (1)痰阻心脉——饮食不节,多食肥甘,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痹阻胸阳。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12g法半夏10g薤白12g石菖蒲12g枳实12g桂枝10g陈皮12g 干姜10g 细辛3g。(2)气滞心胸——情志抑郁,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心脉痹阻。 治法:疏肝理气,调畅心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炙甘草3g (3)心血瘀阻——血瘀内停,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2g,生地黄12 g,赤芍12g,川芎12g,牛膝12g,桃仁12g,红花12g,柴胡6g,枳壳6g,甘草3g,桔梗3g 蒲黄(包煎)10g 五灵脂(包煎)12g (4)寒凝心脉——寒邪内侵,胸阳不振,心脉不畅

胸痹心痛病临床路径(住院)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2012年)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 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805)或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我科2012年《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诊疗常规》。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 (1)气虚血瘀证 (2)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 (3)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4)痰阻血瘀证 (5)气虚气滞、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证(伏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 l.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胸痹心痛病(TCD 编码BNX020) 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ICD-10 编码I20.902)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0年中西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病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美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2、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2)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相鉴别。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发作时的治疗 (1)寒凝血瘀证 治法:芳香温通。

辨治胸痹心痛的几点体会(1)

辨治胸痹心痛的几点体会(1) 【摘要】胸痹心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为多见。胸痹心痛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为密切。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选阴阳相配,相辅相成的药对,并且注重灵活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关键词】胸痹;心痛;辨证论治 中医学辨治胸痹心痛理论肇始于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成熟于明清,至今已成系统而日臻完善。细品前贤诸家论述,如饮佳醇,久而弥香。笔者不揣鄙陋,结合个人六十余年临床心得,现将辨治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历来重视内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也与辩证法内因论相符合。胸痹心痛病证的发生,首先当责之正气虚弱,如五脏衰弱,气血阴阳亏虚等;其中尤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为要其次邪气对疾病发展转归亦有一定影响,如阴寒凝滞,瘀血内阻,痰浊气滞;其中尤以痰浊气滞为要。 宗气不足是病之因宗气乃积于胸中之气,《灵枢?五 味》曰:“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清?张志聪指出“大气,宗气也”,宗气作为胸中大气,具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作用。可见心、肺皆在胸中 大气包举之中,其宣通气血、敷布津液之原动力实赖此气。肺叶布举,主司呼吸,朝百脉以助心行血。宗气之“走息道,贯心脉”实际上是通过激发心肺阳气而温心脉、行气血以维持正常心律、心率和心力。“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的过程和现代医学心肺间循环及冠脉循环相类似。故胸痹心痛之证,除了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痛外,还常见肺失宣降之憋气、喘息等症。故宗气不足是胸痹心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心阳亏虚是病之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 治第九》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则,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后世医家认为邙日微”即关前之寸脉微,为上焦阳气虚;“阴弦”指关后之尺脉弦,为下焦阴邪盛。因本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体质由盛转衰,阳气逐渐减弱,加之社会压力,环境因素,家庭负担等致七情内伤,阳气日耗。诚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言“人年五十以后,阳气日衰,损与日增,心力渐退”。结合数十年临证实践,笔者亦认为在诸阳气中,心阳尤为关键,因为心阳的推动作用是维持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基 本动力,若心阳亏虚,则血液运行无力,滞而成瘀,阻滞脉络, 甚至痹阻心脉。故心阳亏虚是胸痹心痛发生的直接原因 肾元匮乏是病之根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育元阴。 心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以肾间命门之火为原动力。命门火衰,不能上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卫人网整理如下: 1.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2.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过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郁化火,火热又可炼液为痰,灼血为瘀,痰瘀交阻,痹阻心脉而成心痛。 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涩,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4.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飞素问·举痛论》:“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曰:“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作,故天气变化、骤遇寒凉而诱发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因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有赖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主水等功能正常。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1.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1.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1.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涩。 2.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4)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5)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阳微阴弦2.心中痞3.胁下逆抢心4.诸逆5.心悬痛 二、填空 1.夫脉当取,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胸痹缓急者,主之。 4.心中,诸逆,心,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5.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之。 6.胸痹轻证以,为主要症状。其偏于水饮者,用 宣肺利气化饮;偏于气滞者,用行气降逆散结。 7.胸痹典型证,以为主方。 一、单项选择题 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 A.栝蒌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 D.桔枳姜汤 E.桂枝生姜枳实汤 2.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A.栝蒌薤白半夏汤B.薏苡附子散C.乌头赤石脂丸 D.桂枝生姜枳实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3.下列方剂中,乌头与附子同用的方剂是() A.大乌头煎B.乌头汤C.乌头赤石脂丸 D.乌头桂枝汤E.乌梅丸 4.胸痹的典型症状是() 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B.胸中刺痛 C.咳喘,不能平卧D.心痛彻痛,背痛彻心E.胸闷气短

5.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 D.桂枝生姜枳实汤E.桔枳姜汤 6.胸痹基本治法是() A.活血通络B.活血化瘀C.宣痹通阳 D.温助心阳E.活血理气 7.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虚者宜用() A.炙甘草汤B.生脉散C.人参汤 D.栝蒌薤白白酒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 8.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 D.乌头赤石脂丸E.桂枝生姜枳实汤 9.胸痹心痛篇中以心痛彻背为主症者,除乌头赤石脂丸证外还有() A.人参汤证B.薏苡附子散证 C.栝蒌薤白白酒汤证D.栝蒌薤白桂枝汤证E.栝蒌薤白半夏汤证 10.胸痹急证治宜() A.乌头赤石脂丸B.薏苡附子散C.栝蒌薤白白酒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1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于气滞者,宜选() A.桂枝生姜枳实汤B.桔枳姜汤C.茯苓杏仁甘草汤 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 12.桂枝生姜枳实汤的症状是() A.心痛彻痛,背痛彻心B.胸中气塞,短气C.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D.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E.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13.下列治疗胸痹诸方中,哪首方剂以扶正固本为主() A.枳实薤白桂枝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 D.薏苡附子散E.人参汤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及要点 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 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2.鉴别诊断 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胸痹心痛之不典型者亦表现为胃皖部疼痛,但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等症状,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相关指南。 ①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②心电图变化: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1mV或T波改变,胸痛缓解后ST-T恢复。 ③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④临床症状稳定在至少1个月以上 2.相关检查 ①血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血脂、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BNP、心肌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凝血四项等。 ②X线胸片 ③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灌注及缺血范围、存活心肌。 ④必要时到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 3.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