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名词解释(精简版)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1f4f8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d.png)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1. 资产(Assets)资产是指企业拥有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它可以是实物(如土地、建筑、机器设备等)或无形的(如专利、商标、版权等)。
在财务会计中,资产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持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
2. 负债(Liabilities)负债指企业对外部债权人承担的经济义务。
这些经济义务包括企业所欠债权人的付款、退款、服务或其他资源。
负债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所面临的债务和承担的责任。
3.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属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和所有权。
它包括企业的资本(投入的资金或其他财产)以及企业的累计盈余。
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价值以及属于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4. 收入(Revenue)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其他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收入作为企业的主要来源,反映了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5. 成本(Expenses)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支出。
成本反映了企业为经营活动消耗的资源或接受的义务。
6. 利润(Profit)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净收入。
它可以通过计算收入减去成本来确定。
利润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
7. 账务(Accounting)会计是记录、分类和汇总企业财务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测量、报告和解释的技术和原则。
会计帮助企业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基础。
财务名词解释
![财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1233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e.png)
财务名词解释财务是一个广泛领域,涵盖了许多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务名词的解释。
1. 资产:公司拥有的物理或无形的资源,如现金、股票、房地产和知识产权等。
2. 负债:公司所欠的债务,如贷款、应付账款和未偿还的债券等。
3. 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去负债后剩余的价值,表示公司拥有者的资本。
4. 财务报表:记录和呈现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5. 财务比率:用于衡量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指标,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等。
6. 净利润: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扣除所有费用和税费后的盈利金额。
7. 资金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资金进出的变动情况,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8. 投资回报率:用于衡量投资绩效的指标,表示投资获得的回报相对于投入的比率。
9. 货币贬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的价值下降。
10. 风险管理:通过采取措施来识别和减轻潜在的风险,以保护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利益。
11. 财务规划:为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制定战略和计划,包括预算编制、投资规划和税务计划等。
12. 财务分析:对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解读和评估,以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13. 股票:公司发行给投资者的所有权证书,表示投资者在公司拥有股份。
14. 市盈率:用于衡量股票相对于其盈利能力的价格指标,表示每股市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率。
15. 税收:根据法律规定,由公司和个人支付给政府的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财务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在财务分析和管理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财务专业名词解释
![常用的财务专业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39e6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2.png)
常用的财务专业名词解释财务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
对于财务专业人士和普通人来说,理解这些专业名词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财务专业名词,并对其进行解释。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份财务报表,记录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而所有者权益指的是企业的净资产。
二、利润表利润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利润表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等项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经营状况。
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一份财务报表,记录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动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现金流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与现金相关的经营状况。
四、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金额。
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股东分红的基础。
五、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用于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工具。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等。
这些比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做出相关决策。
六、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成本费用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是与生产间接相关的费用。
七、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的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
债务成本指的是企业通过借款融资所支付的利息,权益成本指的是企业提供给股东的回报。
八、折旧与摊销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摊,在其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和核减资产的价值。
摊销是指对长期资产的费用进行分摊,在其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和核减费用。
九、股本股本是企业的股东所投入的资本,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股本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最常见的股份形式,享有普通股东的权益和回报。
财务管理名词术语
![财务管理名词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62c8723e5ef7ba0d4b733b29.png)
第1章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企业财务的名词解释
![企业财务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28c419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2.png)
企业财务的名词解释1. 财务:财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中与资金和资源相关的所有方面。
它涵盖了财务规划、投资决策、融资活动、财务报告等诸多方面,旨在保障企业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会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负责记录、分类和汇总企业的经济交易和资金流动情况。
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前者用于编制财务报表,后者则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3.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内外部用户提供的用于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文件。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报表能够揭示企业的资金流动、业绩状况和财务稳定性。
4. 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各项项目进行预计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投资。
5. 经营资金:经营资金指企业用于日常运营活动的资金,包括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
管理好经营资金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能够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满足短期债务偿还等需求。
6. 融资:融资是企业通过借贷或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来获取资金的行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融资来支持投资和经营活动,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7.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而采取的管理策略。
它包括确定和控制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成本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8. 税务规划:税务规划指企业依据国家税法规定,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和税收筹划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负担。
税务规划能够帮助企业合法避税,增加经营利润和竞争力。
9.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的过程。
它涵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企业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10. 盈余分配:盈余分配是企业根据盈利情况决定将净利润分配给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它可以包括现金分红、股利发放、再投资等方式,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企业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和实现长期发展。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01bc1c2b160b4e767fcfb5.png)
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企业财务就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就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与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就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就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就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与。
6、代理问题:就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就是指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就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就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就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就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与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就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就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就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就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就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就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就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就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企业财务名词解释
![企业财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7ae93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5.png)
企业财务名词解释
企业财务名词解释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投资和融资等活动,实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相关信息的记录、分析和披露。
以下是企业财务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资产:指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得到的物质资产,如机器、设备、土地、房屋、股票、债券等。
2. 负债:指企业因借贷而拥有的债务,包括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
短期债务是指到期日不超过一年的债务,长期债务是指到期日超过一年的债务。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中的权益,包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公益金等。
4. 收入: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收入,如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
5. 成本:指企业为了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而需要支付的费用,如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
6. 利润:指企业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余额,即企业的利润。
7. 财务比率: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指标的比率,如资产周转率、利润率、资本回报率等。
8. 财务报表:指企业按照规定格式和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9. 财务风险:指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10. 财务结构:指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即企业的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
以上是企业财务中常见的名词解释,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
同时,企业财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和学习,以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
(完整版)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完整版)财务会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33b5bba45177232f60a2ee.png)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1、财务会计:又称“外部报告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
是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4、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
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
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5、会计概念: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
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
6、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
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高级财务会计含义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8、外币含义指:“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它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业务中。
9、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权、其他外币资产。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0aeddf77232f60ddcca1f4.png)
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8.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670ed49844769eae009edec.png)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第1章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05d9b8327d3240c8547ef0a.png)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第1章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表达着企业和各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展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双通过金融工具进展交易的场所。
8.拍卖式:是以拍卖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归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上下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置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时机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8.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财务名词解释(精简版)
![财务名词解释(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e9c0f0fd0a79563c1e7270.png)
各位领导:上次有领导要,我就整理了部分财务专业名词(最日常化的部分)发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4、可比性原则:是指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6、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7、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8、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1、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12、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3、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14、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分别开设的,用来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
1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6、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纪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17、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使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财务名词解释
![财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57bad233d4b14e852468da.png)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集团)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本项指标在各行业会计制度中的名称叫法不同,但一律按各行业会计制度或报表定义的口径进行填报,其中农业企业是指“主管业务收入”;工业企业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交通运输企业指“主管业务收入”;建筑企业指“工程结算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指“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企业指“经营(营业)收入”。
本项指标应按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相加汇总的数据填报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中注册的主营和兼营的项目内容.主营的业务内容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兼营的业务内容就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固定资产盘盈(2)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3)非货币性交易收益(4)出售无形资产收益(5)罚款净收入(6)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帐款(7)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商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及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它包括材料销售、技术转让、代购代销、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记已销售商品\产品\劳务供应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数额,结转后应无余额.该帐户也应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分类帐户。
生产成本:是成本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并据以确定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它的借方登记月份内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贷方登记应结转的完工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月末的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名词术语最全版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名词术语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64ef1b0717fd5360cdcfc.png)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名词术语第1章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和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壹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X公司价值:是指X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和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仍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和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壹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当下时刻的价值。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ebda1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b.png)
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
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8。
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
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
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
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8。
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公司财务名词解释
![公司财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5fbef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a.png)
公司财务名词解释一、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一种记录和展示公司财务状况的文件。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
它列出了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而所有者权益则是指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
2. 利润表利润表记录了公司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它显示了公司的销售收入、成本、税前利润和净利润。
利润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
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记录了公司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它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部分。
经营活动包括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现金流动,投资活动包括资本支出和出售资产等,筹资活动包括借款和还款等。
二、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用于衡量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和稳定性。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等。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衡量公司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公司除去存货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衡量公司在紧急情况下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3. 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是指公司资产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反映公司的债务水平和财务稳定性。
资产负债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比率 = 总负债 / 总资产。
三、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公司用以管理和规划财务活动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帮助公司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估计和控制收入和支出。
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根据公司的目标和计划,制定财务预算的过程。
在编制预算时,公司需要考虑各项收入和支出,并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进行预测。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公司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和支出的过程。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打印
![财务管理名词解释汇总 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ec1a5388dd88d0d232d46a08.png)
第1章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
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
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第2章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上次有领导要,我就整理了部分财务专业名词(最日常化的部分)发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4、可比性原则:是指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6、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7、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8、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1、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12、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3、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14、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分别开设的,用来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
1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6、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纪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17、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使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8、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的核对。
19、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20、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1、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2、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23、会计账簿: 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4、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25、权责发生制:也叫应计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26、会计数据:是经过会计处理记入会计账簿的会计记录。
账簿记录是填列财务报表的依据,所以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称为会计数据。
二、财务日常运用名词解释: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用或能够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非流动资产:是指变现速度慢、价值分次或多次转移的资产。
具体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4、净利润: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1)×100%5、当发生盘盈、盘亏时,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如果是盘盈,贷方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如果是盘亏,就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借方,到月底对“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出,其实就是相当于“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个过渡科目6、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但是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由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费用,如企业在筹建期间的费用,或是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如租入的厂房、办公楼等的装修费用都要记入这个科目)。
7、现金的限额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单位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
这一限额由开户银行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核定,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于5天但不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
8、在月底成本核算会用到结转,还有到年底时的利润也需要结转9、所得税是每个季度一缴,就是利润总额*所得税率(25%)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10、新的企业制度里没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摊销也只有长期待摊费用,把长期待摊费用按一定的期限每月摊销到期间费用里。
11、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1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电话费、车辆费、工资、社保、资产折旧、排污费、等等。
13、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以及其他经费等。
14、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单据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15、期间费用:期间费用(period cost)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三、财务管理人员名词解释:1、财务分析:根据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资料,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有效地寻求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正确的解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市盈率: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市盈率 = 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3、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产品或商品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企业的存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天数。
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天数)=一定期间的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4、现金流量分析:是以现金流量表为主要依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现金流量的信息,并从现金流量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
6、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答: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同一个经济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执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以按照比较对象、比较内容分类。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具体又分为差额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定基替代法。
在实际中,各种方法是综合运用的。
7、财务分析的作用是什么?答: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系统的、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便于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他们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检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完成财务计划指标的情况,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以便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8、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9.、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0、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1、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12、资产负债率:反应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3、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包括在流动资产里。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速动资产,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
而其他的流动资产如存货、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则属于非速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