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A. 京杭大运河B. 都江堰C. 长城D. 丝绸之路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3.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B4.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A. 司马迁B. 班固C. 郦道元D. 王羲之答案:C5.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D6.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

A. 《史记》B. 《汉书》C. 《水经注》D. 《资治通鉴》答案:C7.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8.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事件。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唐太宗贞观之治D. 宋太祖建立宋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10. 请选出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请选出下列哪些选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BC3. 请选出下列哪些选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A. 司马迁B. 班固C. 郦道元D. 王羲之答案:A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明清等朝代。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答案2022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答案2022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答案2022第一章1.下面哪一个题目不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围答案:重访千年古城2.历史地图的主要特点是答案:显示的是过去的地理要素3.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4.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答案:地域文化5.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答案: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章6.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历代舆地图》。

答案:杨守敬7.开始,整个东亚地区都进入到低温气候,气温比现在低1.8℃。

答案:128.公元前1100年左右为近5000年来第一个,持续时间达200年。

答案:寒冷期9.明清小冰期,又称,由于地方志的兴起,对灾害气象的关注和记载比以往世代更多。

答案:方志期10.第四纪又被称为,到距今1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时期,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

答案:灵生代11.在《古地理学》中,提出,更新世早期中国气候已经明显分成三个动态大区:东部季风区、内陆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

答案:周延儒12.在中,我国气候普遍寒冷,代表寒冷气候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遗体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大量发现。

答案:大理冰期13.汉武帝时已经将农牧分界线推至以北地区,并在东汉时期形成农牧杂处的过渡带。

答案:河套14.根据满志敏和朱士光以及王铮等人的研究,以后是气候转折的过渡期,寒冷干燥天气持续到五代时期。

答案:九世纪第三章16.是植被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是历史时期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小觑。

答案:气候17.在结束后的全新世,由于全球性的温暖湿润气候,形成了现今植物分布的区域状态。

答案:第四纪冰期18.在我国主要分为三个地段,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北部的草原和荒漠、东部自北而南分布的各种。

答案:林带19.新石器时代,温带和亚热带北界高于现在的纬度,其中暖温带考扩东北、华北与黄土高原的大部分。

答案:2-3个20.距今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了大量木结构房屋遗存,柱洞面积之大,足以证明当时所用木料的粗壮。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卷面满分70分)姓名 学号 一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

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道”是_________朝设置在州之上监察区的名称。

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一般实行:“中央——布政使司——府——州——县”地方政区管理体系,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直隶州”,“直隶州”相当于___________一级行政区,直接隶属_____________管辖。

5由达县经镇巴至洋县的“洋巴道”是古代翻越大巴山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也称_____________道。

6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二 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 清代在全国设置八总督,其中湖广总督辖区主要包括 A. 湖南、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 广东、广西。

2 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 a.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B. 玉门关至今哈密、吐鲁番、库尔勒一线的新北道。

C.玉门关经哈密至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伊犁一线的北新道。

3 古代由华北地区通向东北各地的主要关口为: a. 函谷关、古北口、山海关。

B.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

C.古北口、山海关、居庸关。

4 洞庭湖湖水面积大幅度萎缩发生在 a. 唐宋时期。

B.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

C. 东汉三国时期。

5 距今5000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a. 温暖气候期。

B. 寒冷气候期。

6 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a 今山西省。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1、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

《三辅故事》。

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考核知识点,参见P228、2212、扬一益二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参见P232、2223、湖广熟,天下足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44、东南财赋地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65、南四湖考核知识点:中国江河湖沼演变,参见P110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1、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

考核知识点:气候变迁,参见P332、谈我国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情况。

考核知识点,参见P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

农业与牧业的分离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随后,我国农业与牧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形成,并多次发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许多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与华夏诸部杂居。

农业区主要集中在三河地带,即渭河、黄河与洛河地区,北界到达汾水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及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农业区得以迅速扩大。

《史记〃货殖列传》说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为龙门——碣石一线。

这条分界线经过太行山、北京北等地。

龙门指山西河津、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山,碣石指今辽宁绥中县的碣石。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2】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2】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 )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 )2,唐李吉甫所撰( )和宋乐史所撰( ),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南朝时都城( ),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 ),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河淮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 )( )( )( ) ( )7.北魏是( )族建立的政权,辽是( )族建立的政权.8.西汉时,在朝鲜半岛上建立过( )( )( )( )四郡,在河西走廊上建立过( )( )( )( )四郡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和之间的边缘学科。

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其所写的一书中对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论述。

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和。

⒍我国古代早期的“市”包括、和三种含义。

⒎耧车最早出现于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和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和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代设置的。

⒔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地图见于一书。

⒕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

⒖是东晋时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1、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

2、唐李吉甫所撰()和宋乐史所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
A、科尔沁沙漠B、毛乌素沙漠C、塔克拉玛干沙漠D、腾格里沙漠
考生注意:
1、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等应填写准确。
2、考试作弊者,责令停考,成绩作废。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注意:
1、试题务必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字迹要工整。
2、考试前一星期交试题到教务处印刷。
命题教师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签字
卷别
1
以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和。
⒍我国古代早期的“市”包括、和三种含义。
⒎耧车最早出现于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和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和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广西民族学院试题
(200 ——200学年度第学期)
得分
评卷人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
考核时长: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
3、县和郡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哪个时期?
A、春秋时期B、战国C、秦朝D、汉代
4、羁縻府州是代设置的一种特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体系。
A、隋代B、唐朝C、宋朝D、明朝
5、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
试述我国传统政区沿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并结合学所知识,谈谈你对行政区域改革的设想。
一.填空题(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分,共计24分)
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和之间的边缘学科。
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其所写的一书中对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论述。
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一、填空题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

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5、西汉设立刺史部______个,行使_______功能。

6、_______代设立宣政院,正式形式对西藏的管辖权7、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_________,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

二、选择1、到达山东临清的运河元隋唐宋代2、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3、清代只有总督没有巡抚的省份4、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崤山以西5、井陉关与下列哪条道路相交太行东麓的道路6、主权国家中俄尼布楚条约7、中国今天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8、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

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亶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豳即今陕西邠县,岐山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丰、镐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9、第一任巡台湾巡抚,刘铭传10、云梦泽为什么消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三、简答题1、《史记·河渠书》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

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

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舟漕。

”这段文献记述哪几条越秦岭的古代道路?请写出这些道路的起点和终点。

(10分)2、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燕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15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中国历史地理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答案

1【单选题】(2分)什么是历史地理?A. HistoryB. GeographyC. History and geographyD. Historical geography2 【单选题】(2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 历史文献B. 考察C. 观测D. 调查3 【单选题】(2分)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 长安B. 洛阳C. 南京D. 大名府4 【单选题】(2分)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 960万平方公里B. 1000万平方公里C. 1200万平方公里D. 1300万平方公里5 【单选题】(2分)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 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B. 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C. 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D. 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第二章1.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2 【单选题】(2分)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A. 正确B. 错误•3 【单选题】(2分)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是:A4 【单选题】(2分)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A. 正确B. 错误5 【单选题】(2分)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A. 正确B. 错误第三章【单选题】(2分)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A. 分封制B. 五服制C. 供奉制D. 郡县制2 【单选题】(2分)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A. 宋朝B. 明朝C. 秦朝D. 战国时期3 【单选题】(2分)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A. 奴隶制B. 分封制C. 中央集权制D. 地方自治制【单选题】(2分) 省制形成于: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单选题】(2分)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
A. 朱仙镇
B. 佛山镇
C. 汉口镇
D. 扬州镇(正确答案)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连接了哪两大文明区域?
A. 欧洲与非洲
B. 亚洲与大洋洲
C. 中国与西亚、欧洲(正确答案)
D. 印度与东南亚
下列哪座山脉不是中国古代的天然地理分界线?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山(正确答案)
D. 淮河-长江一线
古代中国的“天府之国”美誉通常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水乡
B. 成都平原(正确答案)
C. 关中平原
D. 华北平原
下列哪个城市曾是唐朝的都城?
A. 南京
B. 北京
C. 洛阳
D. 长安(正确答案)
“河套地区”通常指的是黄河沿岸的哪一片区域?
A. 上游青藏高原段
B. 中游宁夏、内蒙古段(正确答案)
C. 下游华北平原段
D. 入海口三角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漕运”主要是指通过哪条水道运输粮食?
A. 长江
B. 黄河
C. 京杭大运河(正确答案)
D. 珠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岳”之一?
A. 泰山
B. 华山
C. 黄山(正确答案)
D. 衡山
古代“燕赵之地”大致对应今天的哪个省份?
A. 河北(正确答案)
B. 河南
C. 山东
D. 山西。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期末考试(尔雅)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期末考试(尔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相对其他吴语,杭州话更偏向官话,带有北方口音。

这一现象被称为()。

(1.0分)1.0 分A、文化沙丘B、文化高地C、文化岛D、文化半岛我的答案:C2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1.0分)1.0 分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我的答案:A3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处是以()的应用为主。

(1.0分)1.0 分A、长江上游B、长江中下游C、黄河中下游D、黄河上游我的答案:C4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中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1.0分)1.0 分A、绍兴B、湖州奉化D、江山我的答案:B5清朝晚期,民国年间,从内地去拉萨最便利、最安全的路线是()。

(1.0分)1.0 分A、从成都直接过去B、从云南直接过去C、从青海直接过去D、借道印度、新加坡过去我的答案:D6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

(1.0分)1.0 分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我的答案:D7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侍卫官的人选主要来自()。

(1.0分)1.0 分A、绍兴B、湖州C、奉化D、江山我的答案:C8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

(1.0分)1.0 分A、B、布依族C、京族D、塔塔尔族我的答案:B9()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1.0分)1.0 分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藏族D、回族我的答案:D10中国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后汇聚到(),再由它重新扩展到各地并延续至今。

(1.0分)1.0 分A、长江中下游B、淮河中下游C、黄河中下游D、珠江中下游我的答案:C11中国戏曲之甬剧是以()为基础。

(1.0分)1.0 分A、绍兴话B、上海话C、宁波话D、我的答案:C12中国历史上,牧业民族主动迁移时,一般往()迁移。

(1.0分)1.0 分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我的答案:D13市的形成最早是出于()的需要。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一、填空题1.我国学术界工人的六大古都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2.《元和郡县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吉甫)。

3.在郡和县的设置中,县比郡(小),且地位要比郡(高)。

4.“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沙”,指的是(明)朝长江三角洲一带棉织业发达的盛景。

二.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2. 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3. 行省制: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行省始,行省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其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4.胜兵:(1)、指能充当士兵作战的人(2)、打胜仗的部队(3)、犹指精兵。

5.贝壳堤: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在波浪的作用下,将淘洗后的生物介壳冲向岸边形成的堆积体。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些都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来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

一、选择题1. 北京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方位?A. 东部B. 南部C. 西部D. 北部2.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哪个地区?A. 西藏B. 青海C. 四川D. 云南3. 下列哪个地理特点对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 南海B. 沂蒙山C. 喜马拉雅山D. 河西走廊4. 以下哪个对比准确地描述了黄河和长江的地理特点?A. 黄河较长,长江较短B. 黄河流经的地区较为肥沃,长江的河谷较狭窄C. 黄河位于中国的南部,长江位于中国的北部D. 黄河流经的地区干旱,长江流经的地区湿润5. 以下哪个地理特点对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 黄河流域B. 长江三角洲C. 长江中游D. 长江下游二、填空题1.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古城之一,它位于______ 的中部。

2.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是 ______ 湖。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 _______。

4.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主要用于防御 _________。

5. 四川盆地以其 ________ 的地貌而闻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2. 中国的地理条件对于其独特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讨论这一点。

3. 请谈谈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利用河流这一地理条件来促进经济和交流的。

四、论述题请以5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答题提示:在回答论述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贡献,长江、黄河及其它重要河流的地理作用,以及地理因素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它概述了先秦时期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把天下分为九州。

2、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

3、不仅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

4、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是东晋撰写。

5、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是,其作者是北魏的。

6、《元和郡县志》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最早的地理总志,作者是唐朝的。

7、历史时期中国的地图学取得了较大成就,汉代的是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图经。

8、清代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白晋等按照西方经纬度制图法绘制的,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实测经纬法绘制的地图。

9、的作者是宋朝的沈括,他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探索颇有建树。

10、《大唐西域记》和的作者分别是和徐霞客。

11、《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读史方舆论纪要》的作者分别是。

12、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第一部有河渠书的是。

13、唐李吉甫所撰和宋乐史所撰 ,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

14、《水经注》作者是;《水经注疏》作者是。

1、历史气候研究表明,从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来看,前1000年相对更加(),后1000年相对()。

2、历史时期黄河以“善()、善()、善()”而著称。

3、见于先秦文献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是()大河和()大河。

4、见于《汉书》《水经注》中的“大河故渎”是指()中期至()末期的河道。

5、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次重大改道。

6、1048年黄河第三次改道,形成()与()并存的局面,称二股河。

7、清初胡渭著《禹贡锥指》,详细记载了黄河在清代以前迁徙改道的情况。

8、明朝万历年间治黄专家()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被固定为单股河道,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

9、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荆江”常有(九曲回肠)之称。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1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1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试题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试题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试题集一、单选题1.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D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B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3.从(C )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

A、商朝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4.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5.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

A、它指历代中原王朝及其认可的范围B、古代以华夏诸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国C、在地理意义上,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国”D、在地里意义上,“中原”没有明确的界线6.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八、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8、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口、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7.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8.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9.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A )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10.何尊铭文记事中,(C )铸何尊,写铭文。

A、周武王B、周文王C、周成王D、周康王1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

12.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C )。

八、历史概念 B 、文化概念 C 、政治概念 13.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D )。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一、名词解释1 、中国历史地理学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 、徐霞客游记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 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 17 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 60 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 10 卷、 12 卷、 20 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 1613 ~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 、禹贡学会答: 1934 年 2 月顾颉刚和谭其骧在北平创办的学术团体。

以《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命名,主要成员是燕京、北大、清华、辅仁的学生和青年教师。

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并创办《禹贡》半月刊发表研究成果, 1937 年抗战军兴,学校内迁,学会无形解散。

禹贡学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当时学术界兴起了研究历史地理学的高潮,为今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位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均出自禹贡学会。

4 、羁縻州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二、问答题1 、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

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

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解析)历史部分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的是()A. 辛亥革命B. 七一爆发C. 九一八事变D. 五卅惨案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其导火索是对《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中国赔款问题的不满。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自发地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并遭到了当时政府的。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民主革命运动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的建立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民主革命运动,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期间。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解答题3. 描述一下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

其次,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和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道路。

地理部分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的四大河系的是()A. 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B.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C. 澜沧江、金沙江、珠江、海河D.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答案:A解析:中国的四大河系是指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

这些河流是中国境内最长、最重要的河流系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最大内陆湖的是()A. 青海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泰山湖答案:A解析: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位于青海省。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平原明清时期
珠江流域mingqing
东北平原晚清
5、试论宋代地方制度的优劣。(3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的道的名称。并写出安史叛军所经过的道。(7分)
【两个道是河北道和剑南道。】
三、简答题。(50分)
1、请简述云梦泽的演变过程。(10分)
先秦时期荆江三角洲与武汉西侧泛滥平原
秦汉时期东扩
南北朝南扩
唐宋时期
2、请说明历史时期牧民的两个原则。并分别解释之。(10分)
8、芝麻在____西汉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甘薯在__明末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
二、读图题。(20分)
1、读图1写出五条道路的名称和形成年代。(10分)
【就是丝绸之路的五条道:北新道、新北道、西域北道、西域南道、吐谷浑道。】
西域北道西域南道新北道吐谷浑道北新道
2、读图2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的行政机构。(3分)
逐水草而居
各有分地
3、请读图4,说明为什么自北宋后江苏的海岸线在不断的扩张。而清光绪年间以后海岸线则在不断退缩。(8分)
【看文字叙述即可明意。】
4、请结合图5说明农耕区的变化。(14分)
图5
最早是黄河,河内河南河东
关东关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到江南地带
成都平原
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唐宋时期
3、关中是很多“关”中间的一片区域,请写出这些关名。(至少五个。)
__函谷关________、____潼关______、___蒲津关_______、____武关______、___萧关_______。
4、请自西向东写出从关中通往汉中的道路名称:____故道______、___褒斜道____、__灙洛__道__、_____子午道_____。
5、请自西向东写出翻越南岭的通道:____湘桂道______、__大庾道_____、__循梅道_____。
6、《禹贡》中说:“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这三江指的是_____娄江_____、_____东江_____、_吴淞江_________。“震泽”是今天的__太湖________。
7、黄河流域三年两熟制产生于__春秋战国________时期。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制产生于___北宋_______时期。
中国历史地理
一、填空题。(30分)
1、在中国历史上实行郡县制同时存在分封制的主要时期:___汉初_____、___西晋_______、_____明初_____。
2、清代的行省中,____山东山西河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设巡抚,不设总督。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__直隶___、__四川________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