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胜任力研究-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胜任力研究

1973年,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1]。胜任力是一组个体的相关行为,是一种明显的、能使个体胜任某项工作的行为[2]。根据这个定义的推导,教师胜任力则可定义为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行为,它包含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打破了传统教师垄断信息来源的权威,传统的教师胜任力内涵被解构,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必须重构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师胜任力模型。

一、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

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化教育环境由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学生四个基本要素组成[3],如图1所示。由各要素之间可组成多种关系,包括两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四者之间的关系,共11种。

1.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中,每两者之间的关系有6种,即:“教师—媒体”关系、“教师—学生”关系、“教师—信息”关系、“媒体—信息”关系、“学生—媒体”关系以及

“学生—信息”关系。

2.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中,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4种,即:“教师—媒体—学生”关系、“教师—媒体—信息”关系、“学生—媒体—信息”关系以及“教师—信息—学生”关系。

3.四者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媒体—信息—学生”关系。

各要素之间的组成关系及其内涵如表1所示。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

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一级指标的确定

笔者研究的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胜任力,因此,在考察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时主要关注的是有“教师”和“媒体”两个要素同时出现的关系,即表1中序号1、7、8和11的关系,并由此解析出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胜任力的4个考察维度,即4个一级指标,它们分别是:媒介素养、组织素养、学习素养和媒传素养,如表2所示。其中组织素养和学习素养指的是有媒体参与下的组织与学习。

(二)二、三级指标的确定

1.初步调查获得指标

2.验证调查修正指标

根据初步的评价指标在“问道”网站重新设计问卷,要求被调查对象对给出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与否进行排序;并在每道问题的后面设计开放性问题:“在题目所给出的能力特征外,您认为还有哪些补充?”问卷设计完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随机的调查以确定权重,同时对初步评价指标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笔者将调查问卷链接发送到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的教师QQ群,笔者单位附属中学教师QQ群,笔者所任教的学生班级QQ群,笔者所在城市一中、二中教师QQ群,教育技术专业QQ群(比如“教育技术思考”、“教育技术联盟”、“中国教育技术”等QQ群),以及笔者大学同学QQ群,共收回问卷507份。根据网站权重统计结果,参考两次调查的词频高低,最终确定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媒介素养”指的是教师使用媒体的能力。媒体的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传播信息的实体,即大众传媒,是硬件层面;另一方面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是软件层面。因此,媒介素养分设备使用和资源应用两个二级指标,设备使用包括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资源应用包括资源的搜集、加工与开发。

“组织素养”是教师通过媒体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在媒体环境下进行数字化交流,教师和学生借助“人—机”交互进而实现“人—人”交互,非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不熟悉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不掌握数字化交流技巧,则交流和管理的有效

性会削弱,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数字化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由于师生的交互是在媒体环境下进行,媒体是没有生命的、冷漠的,因而在这种中介环境中进行人际交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转向学习的指导与帮助、学习活动的协调与管理,教师由权威趋向平等,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组织教学也从控制转向了对话。

“学习素养”是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堂好课要做到教学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且先生还要拿出自己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比较[4]。以往的教学活动仅仅涉及教师的“教”,后来关注到学生的“学”,今天则更需强调教师的“学”。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拓宽,教师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加强自己的学习,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教师学习素养的形成,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个体学习能力,掌握认知方法,选择不同的认知模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和调节控制,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但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个体总是生活在集体组织之中。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学习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团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在信息环境下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

动方式,除了个别辅导就是团队学习,因此,教师自身团队学习能力的高低对其教学活动的组织有很大的影响。在团队学习中,除了要掌握个体学习技能外,更多的是要协同完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同时团队成员中会存在思想的碰撞,存在多元的视角,因此需要教师的批判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