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 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养殖水化学答案
养殖水化学答案养殖水化学答案【篇一:养殖水化学知识点】xt>1. 天然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2. 养殖水环境中重要的水质指标、意义及分类3. 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水质指标,表示方法间的关系,对养殖的影响4. 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的水质指标5. 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其相关的作用6. 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7. 温跃层及危害8. 水中有毒物质及影响因素9. 电子活度与pe、氧化还原电位10. 增氧作用和耗氧作用11.水中气体溶解度与饱和度,影响因素12.水体碱度、硬度,变化规律及与养殖的关系13.水体二氧化碳系统、分布系数与碳酸平衡14.水体ph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15.离子强度、活度与活度系数16.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17.水体透明度与补偿深度18.日较差及养殖水体溶解氧的管理19.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一般规律20.水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分布变化规律21.天然水有机物的分类22.腐殖质其对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23.水中胶体的种类、带电性与电动电位24.胶体的稳定性与脱稳25.胶体的吸附与吸附等温式26.溶解度与溶积度27.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28.水中常见难容物质溶解性与ph的关系29.络合物与络合常数30.水中常见配位体的种类及对金属的配合作用31.水体缓冲体系32.水中毒物种类及特征33.水中调控1【篇二:养殖水化学】txt>一、考试说明1. 参考教材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2. 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总计100分)1)填空(30%)2)问答题(50%)3)计算题(20%)二、考试大纲1. 考试大纲的性质养殖水化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报考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硕士学位考生参加养殖水化学课程考试,明确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一、引言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河流中,溶解氧的分布会随着水流的迁移而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特殊的溶解氧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河段,溶解氧的浓度会形成一个最低点,通常被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河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深入探讨。
二、溶解氧下垂曲线的形成机制溶解氧在河流中的迁移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具体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作用:河流中的水流对水体进行混合,使得溶解氧分布不均。
在某些河段,由于流速减缓或水深增加,溶解氧从水体表面逐渐扩散到底部,形成了垂直方向的浓度梯度。
2.化学反应:河流中的溶解氧与各种离子、有机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解氧的消耗。
特别是在缺氧河段,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化学耗氧量成为主导因素。
3.生物过程:水生生物(如藻类、水生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某些河段,由于生物量较大或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以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导致溶解氧的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溶解氧在河流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曲线,其最低点通常出现在缺氧河段或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三、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特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具有以下特征:1.溶解氧浓度最低:在该点,溶解氧的浓度达到整个河流中的最低值。
这通常意味着该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面临缺氧或厌氧的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较低,尤其是对溶解氧需求较高的水生生物(如鱼类等)。
3.营养盐循环受阻:在溶解氧缺乏的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盐的循环和转化受到限制,导致整个河流的营养盐循环受阻。
4.环境条件不稳定:由于该区域的水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其稳定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溶解氧最低点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区域。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对生物的影响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乏溶解氧 会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导致水生生物生长缓慢、繁殖 力下降,甚至出现畸形和突变。
溶解氧浓度过高也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2
溶解氧的分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环境中的溶解氧分布
PART 03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季节性变化规律
01
02
03
04
春季
随着气温升高,水体中溶解氧 逐渐升高。
夏季
气温达到最高,水体中溶解氧 达到峰值。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水体中溶解氧 开始下降。
冬季
气温最低,水体中溶解氧达到 最低值。
日变化规律
上午
随着太阳升起,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
溶解氧的浓度通常以每升水 中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
mg/L。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 条件,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
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01
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此外还有少部分 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02
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径。
03
温度、气压、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氧的溶解度和消耗速 度。
空气中的溶解氧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是水体中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水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体 中,影响溶解氧的分布。
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和分布。
不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科学导刊2221,44(1)CN53-505/X ISSN1073-9655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尹晓琼(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德宏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云南德宏675400)摘要:通过对芒究水库2915—2210年溶解氧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年溶解氧数据变化图呈M字型。
从时间点来分析,冬季水温较低时,溶解氧浓度较低,春秋季溶解氧达到最高值,夏季7月有一个较低值。
进一步分析芒究水库溶解氧与水温、叶绿素、透明度的关系发现,水温升高,空气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升高,水温和溶解氧升高使水中藻类加快繁殖,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而藻类的繁殖会使水质透明度降低。
关键词:溶解氧;水温;叶绿素;透明度;变化规律;影响因素;芒究水库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573-9655(2221)01-0050-031芒究水库概况芒究水库位于东经98。
35'48",北纬24。
24'35",距离芒市中心3.5Vm。
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20—2022年)》规定,芒究水库水功能区划为皿类(饮用二级,农业用水),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2666.67hm9。
目前为芒市城区供水备用水源。
2数据来源芒究水库溶解氧数据来源于德宏州环境监测站2217—2212年湖库监测报告[],水样采集方法按照《HJ444-22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水样保存按照《HJ443-2209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
分析方法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
3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o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化不大,所以水温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越高。
水中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水体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越短,说明水体的自净越强。
扬州市典型水体溶解氧的时间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扬州市典型水体溶解氧的时间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殷浩【摘要】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淮河、长江均从境内穿过.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扬州的河流、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次基于2009~2013年扬州市高邮湖(郭集)、万福闸下、仪征水厂、四水厂(瓜洲)四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扬州市典型水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得出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并分别总结出不同测站的回归方程.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含量与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扬州;溶解氧;时间分布;相关分析【作者】殷浩【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3氧气溶解在水中,对于生物种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水体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
水体中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很大影响,例如鱼类的生存需要从水体中摄取溶解氧,一般要求溶解氧浓度不小于4 mg/ L[1]。
对雨水中的各种藻类来说,一般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水域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向水体中释放出O2。
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及水生藻类的光合作用。
水体溶解氧(DO)是一项重要的水质参数,也是鱼类等水生生物、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溶解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中DO值变化很大。
天然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与水体中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大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水层、水面状态、水的流动方式等因素有关[2]。
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 mg/L~10 mg/ L,一般清洁河流、湖泊可大于7 mg/L,有风浪时,水体溶氧量可达14 mg/L,水藻繁生的水体,溶氧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地下水溶解氧较少,深层水中甚至无氧。
溶解氧取样注意事项
溶解氧取样注意事项溶解氧(DO)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通常用来评估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在进行溶解氧取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时间选择:溶解氧的浓度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会有所变化。
通常,清晨(6点到8点)和傍晚(18点到20点)是溶解氧浓度较高的时段,而中午(12点到14点)是溶解氧浓度较低的时段。
因此,在取样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时间。
2. 采样地点选择:应选择正常流动的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作为取样点。
避免选择静水或接近底泥的区域。
这是因为正常流动的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比较高,而静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会较低。
3. 器材准备:准备好清洁、干燥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作为取样容器。
在取样前,应将瓶子在取样点附近用采样水冲洗一至两次,避免残留的异物对溶解氧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取样深度:溶解氧浓度在水体中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与水深、日光照射以及水流速度都有关系。
为了获得准确的取样结果,需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取样。
通常取自水体中间和离底部或水面一定距离的位置。
5. 取样方法:在取样时需要尽量避免空气接触。
通常采用倒水法,即容器倒置,与水流接触后迅速翻正收样。
若采用固定容积取样器,则应将样品从底部开始采取。
在取样前,应注意将瓶子完全浸入水中,避免空气进入。
6. 处理样品:为了保持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取样后应立即密闭容器,并将样品保存在黑暗、低温(4)环境中,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测定。
如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并存放较长时间后再测定,可能会导致溶解氧浓度降低。
7. 测定方法: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经典的Winkler法或电化学传感器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条件下。
在进行测定前,需详细了解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8. 数据记录和处理:在进行溶解氧测定时,应注意及时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如采样时间、地点、深度和测定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参数的修正,如温度和盐度等,以获得更准确的溶解氧浓度。
东海冬季海水溶解氧、盐度的分布特征分析
东海冬季海水溶解氧、盐度的分布特征分析冉珊珊;时宇;杨一帆;黄黄;苏海蓉;徐杰;刘金娥;陈浩【摘要】海水溶解氧、盐度对于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指示作用。
2014年冬季设置9个断面,49个站位,以1 m为间隔,调查东海近岸海域海水表层至底层冬季溶解氧、盐度变化,分析结果如下:1) 东海近岸海域冬季海水溶解氧含量在1.31~8.40mg?L?1之间,表层溶解氧平均含量约7.00 ± 0.26 mg?L?1,底层溶解氧平均含量约4.33 ± 0.99 mg?L?1。
各断面溶解氧含量由近岸向海下降,变化范围逐渐减小。
在整个研究区域内,溶解氧含量从西北向东南方向下降。
在垂直方向,溶解氧表层含量高于底层,在一定深度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在底层趋于稳定。
2) 东海近岸海域冬季海水盐度在29.60‰~34.00‰之间,近岸海域盐度低于远海,最大值出现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
东海海域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深度急剧升高,底层海水盐度稳定;近岸海域盐度垂直变化范围大于远岸。
东海海域溶解氧和盐度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前沿》【年(卷),期】2017(004)004【总页数】9页(P118-126)【关键词】东海;冬季;溶解氧;盐度;分布特征【作者】冉珊珊;时宇;杨一帆;黄黄;苏海蓉;徐杰;刘金娥;陈浩【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南京;;[2]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南京;;[3]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1. 引言海水溶解氧(Dissolved O xygen, D O)作为重要的海水环境指标,对海区内生态环境状况有重要意义[1]。
池塘水中溶氧分布变化规律
池塘水中溶氧分布变化规律在水产养殖当中,溶氧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数量,也其实就是指“溶氧量”(DO),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的数量。
溶解氧对池塘水中养殖鱼虾的生长和死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池塘水中溶氧含量不足时,会对养殖鱼虾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它们通过影响水环境中的指标,对养殖鱼虾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有害影响。
池塘水中鱼类的最适溶解氧为5mg/L,正常呼吸所需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3.4mg/L,1.5mg/L左右的溶解氧为警戒浓度。
当低于1毫克/升,池塘水中鱼虾将在室内死亡。
一般来说,一天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他时间不小于3mg/L。
关于池塘水中溶氧分布变化规律详细介绍如下:一、池塘水中溶氧分布变化规律垂直分布:池塘水上层> 池塘水中层> 池塘水下层水平分布:池塘水下风位> 池塘水上风位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表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多,底层微生物耗氧多。
水平分布的影响因素:下风位风浪较大,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较多;下风位藻类丰度较高,晴天中午产氧较多。
1、溶解氧的昼夜变化: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水中溶解氧逐步升高,到下午含氧量达最高值。
日落后整个黑夜,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不再产生氧气,而水中各种生物都要呼吸耗氧,所以水中溶解氧逐渐下降,日出前降到最低。
2、溶解氧的垂直变化:白天中午或是下午,表层水中溶氧多,但底层由于光合作用弱,溶氧少。
夜间,特别是下半夜,光合作用停止,只有呼吸耗氧,加之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夜间又经常有风,上下层水混合,因此上下水层的含氧量便趋于一致。
3、溶解氧的水平分布:无风时池塘溶解氧水平分布是均匀的,但在有风时,白天含氧高的表层水被风吹到下风沿岸,而溶氧低的底层水则在上风沿岸处上浮。
所以下风处溶氧高于上风处。
夜间至清晨,溶氧水平分布则相反。
4、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早春季节冰面开始融化,由于春风较大,水中溶解氧常呈饱和状态,随着天气的转暖,日照增长,水温升高,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光合作用加强,水中溶解氧白天较高,夜晚较低,昼夜变化较大,秋天随着气温的降低,上、下水层对流较大,池水中溶解氧趋向好转,在临近结冰时,池水溶解氧达到饱和。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共43张PPT)
此外,在河流有支流流入处,湖泊池塘水的 出口、进口处,浅海有淡水流入处,有生活污 水及工业废水污染处,甚至于鱼贝类的群集处 ,溶氧及其他水质特点,也与周围水质有相当 差异,呈水平分布不均状态。例如,有人测定 发现:当海水流通不好时,珠笼内部水的溶氧 量比笼外水中溶氧量少得多,特别是在放养过 密,笼网孔眼大都堵塞时,尽管笼外的溶氧很 多,笼内珠贝仍会因缺氧窒息,大批死亡。网 箱养鱼也有类似问题。这种水平分布均一的溶 氧状态,往往为人们忽略,必须特别留意。
,反之,升温较慢,作用时间较长,又有较强的风力 搅拌时,那么跃变层离水面较深,变化较缓和。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升温降温交错进行,还可能出现 几个跃变层的复杂情况。溶氧垂直分布极大值与极小 值之差-称为“水层差〞,其大小取决于水体生产性能 与分层流转情况。在夏季停滞期内,水体初级生产力 越高,水层差就越大,底水层往往缺氧。水的垂直对 流那么使水层差减小以至消除。
②在生物与肥料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水温 高,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进行强烈时,溶氧 日较差也大。因此,一年之中,以夏季的溶氧 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春、秋两季居中,相 差亦不大。
③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水质肥沃、生物密度大、光合作 用强烈的鱼池,一到酷暑季节,表层水中溶氧日较差可 变得极大,最高溶氧量可达饱和度200%以上,最小溶 氧量可在饱和度20%以下,严重时会引起鱼、贝类大量 死亡。因此,但凡溶氧量日较差极大的水体,一到容易 出现溶氧最小值的季节及时间,都要特别留意溶氧动态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鱼、贝类大批死亡。
2.晚上、特别是下半夜,溶氧浓度不断下降 ,垂直分布趋于均一。其原因是: 日落后, 只有呼吸耗O2作用,加上入夜后气温下降, 表层水温随之下降, 密度增大,表、底水层
密度差消失,甚至上重下轻,发生垂直对流或 在风力吹拂下,循环流转,终于混合均匀,使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臧淑梅【摘要】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水中溶解氧;变化规律;溶解氧含量;有机物分解;分子状态;养殖生产【作者】臧淑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一、溶氧的来源1.空气:水在静止状态下来自于空气的溶氧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仅仅限于表层。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的最大量称为氧的饱和浓度,其溶氧量和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饱和度,也是水对氧的溶解度。
如水温10℃时,纯水的溶解量是11.33mg/L。
它的溶解度应当是7.93mg/L。
在有水流动的河流中,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溶入水中,超过饱和度的溶氧也会逸入大气中。
如果没有水的流动变化,只要有风浪出现,也会使空气与水体的界面接触不断更新,从而使氧气大量溶入水中。
特别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无风三尺浪”,空气的溶入就成为大水面溶氧的主要来源。
2.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面积较小的池塘,一般水生动物的养殖密度较大,加之施肥、投饵的影响,水质肥沃,浮游植物密度大,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氧气也多。
如果天气平静无风,溶氧大量积存在水中,可以高达饱和度的200%以上。
在有风浪的天气下,多于饱和浓度的溶氧就会逸入空中,直到降至饱和度为止。
关于溶解氧(DO)的详解!
关于溶解氧(DO)的详解!当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大多是采纳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生物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不合适或波动过大,会快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处理效率。
因此在实际生化处理工艺中,需严格掌握溶解氧的含量。
1、溶解氧的概述溶氧(DO)是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简称,是表征水溶液中氧的浓度的参数,是溶解在水中的游离态氧。
溶解氧的单位为mg/L,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表征水体自净力量的一个指标。
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反之,溶解氧低,水体中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2、影响溶解氧的因素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先进代谢耗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曝气手段等。
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环境因素有水温,氧分压,盐度等因素。
1. 水温在氧气分压,含盐量肯定时,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
低温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
2. 含盐量在水温,氧分压肯定时,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海水的含盐量比淡水的含盐量高的多,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氧在海水中的饱和含量比在淡水中要低得多。
自然淡水水体内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很小,所以含盐量对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影响不大,可以近似以纯水中的饱和含量计算。
3. 氧气的分压在水温含盐量肯定时,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盐量随着液面上氧气分压的增大而增大。
3、溶解氧DO的监测由于溶解氧简单受到空气中氧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所以经常是运用在线检测仪器或便携式溶解氧检测仪进行现场监测。
在检测时,应当将整个曝气池划分成若干区域,就整个区域范围的溶解氧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用以摸清本系统的不同阶段和时间点的溶解氧分布,这对后续系统的整体把握以及活性污泥故障分析特别有益。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准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了解其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评估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通常基于氧的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碘量法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水样中的溶解氧在碱性条件下与锰离子反应生成锰酸锰沉淀。
当水样酸化后,锰酸锰沉淀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与溶解氧含量相当的碘。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溶解氧瓶:250 300 mL,带有磨口玻璃塞和刻度。
酸式滴定管:50 mL。
移液管:50 mL,10 mL。
锥形瓶:250 mL。
电子天平。
磁力搅拌器。
2、试剂硫酸锰溶液:称取 480 g 硫酸锰(MnSO₄·4H₂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 1000 mL。
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 500 g 氢氧化钠溶解于 300 400 mL 水中,另称取 150 g 碘化钾溶于 200 mL 水中,将两种溶液合并,加水稀释至1000 mL。
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
(1 + 5)硫酸溶液:将 1 体积浓硫酸缓缓加入 5 体积水中,混合均匀。
1%淀粉溶液:称取 1 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 100 mL。
冷却后,加入 01 g 水杨酸或 04 g 氯化锌防腐。
002500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 62 g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5H₂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 02 g 碳酸钠,用水稀释至 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
使用前用 002500 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第3章溶解氧
解增氧速率很慢,远不能满足池塘 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缺氧时需开 动增氧机。
第3章溶解氧
.
• 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不能
促进氧气的溶解,只能加速水 中溶氧的逸出,但能使上下水 层混合而改善下午光合作用的 产氧效率,从而改善晚上的溶 氧状况。
第3章溶解氧
•
空气中氧气溶解的速率与
第3章溶解氧
风有时候也决定水体的氧含量和渔产量
一桶水和一 盆水同样的 水量。不一 样的效果
第3章溶解氧
气体交换的双膜理论:
膜气 膜液
气相主体 气膜顶面 气液界面
液膜底面 液相主体
流体质点的运动极其 紊乱,流向随时改变
第3章溶解氧
在 气液界面两侧, 分别存在相对温 定的气膜和液膜, 即使气相和液相 呈湍流状态,这 两层膜内仍呈层 流状态。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合
气 就是体道的尔总顿压分力压PT定乘律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这 PB=PT×φB 即:
第3章溶解氧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第3章溶解氧
二、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
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含量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 (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 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用ml/L或mg/L表示。 饱和度是指溶解气体的现存量占所处条件下饱和含量 的百分比:
饱和度为100%----溶解平衡 当饱和度<100%---未达饱和,继续溶解 饱和度>100%---过饱和,水中气体主要向大气逸出 天然水中溶解氧气的饱和含量是指在天然水体表面所承 受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 任意大气压下的饱和含量(Cs )换算式: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解读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教学要点:溶解氧溶解氧的测定(一)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水生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都是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溶解氧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规律:(1)昼夜变化。
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过饱和,夜间溶氧量低,至黎明前降至最低值。
(2)垂直变化。
一般白天上层水溶氧比下层水溶氧高得多,夜间由于池水对流作用,上下层溶氧差逐渐减少,全天中下午氧差最大。
(3)水平变化。
一般由于风力的作用,白天下风处溶氧比上风处高,但清晨溶氧水平变化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
(4)季节变化。
一般低溶氧量多出现在夏秋季节,特别是夏秋阴雨天气,溶氧较低。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
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有机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
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大都在4mg/L以上,长江以南的一些河流一般较高,可达6-8mg/L。
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由于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温度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溶解氧的样品采集要用专门的采样瓶,如双氧瓶和溶解瓶。
采样时,注意不使水样与空气接触,采样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扰动。
采样时采样瓶必须充满,而后盖紧瓶塞,同时注意不要残留气泡。
从管道和水笼头处采集水样,可用橡皮管或其他软管导流,让水沿瓶壁流入到满溢出并继续采集数分钟后加塞盖紧,不留气泡。
为防止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变化,采集的水样必须进行现场固定(向其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或直接在现场用氧电极进行测定。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溶解氧是池塘水体中一个重要的水质因子,它不但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摄食吸收和生存活动,还影响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以及毒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的降解。
静水池塘的溶解氧变化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程度和生化耗氧量来决定。
由于受到风向、风力以及热阻力(温跃层)的影响,而表现为池塘水体溶氧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溶解氧的重要变化规律有四个:包括水平、垂直、昼夜和季节变化,其中以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对塘鱼影响较大。
1、昼夜变化:在一天中黎明时分最低,太阳出来后随着趋强光移动到上层水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夜间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消耗,上层水溶解氧不断增多、酸碱度升高,至下午3~4点钟达到最高峰,此时由于存在温跃层水体不易对流,下层水的溶解氧降至最低。
此后,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慢慢降低,二氧化碳则慢慢增加,在日出前(5~6时)溶解氧降到最低,而二氧化碳达到最大值,酸碱度则降到最低。
2、垂直变化: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深水池塘的溶氧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水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不易对流,溶氧低。
尤其是夏季下午,上下水层温差很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几乎为零。
3、水平变化:在不同风向、风力的作用下,下风位处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位处多。
换言之,晴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溶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
风力越大,上下风处溶解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位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因为在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所以耗氧量也多。
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也与风力、池塘长宽比、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有关。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以分⼦状态溶存于⽔中的氧⽓(O2)单质。
我国环境监测指标指出,⽔体中溶解氧的监测值能有效的反映出⽔体的⾃我净化能⼒,溶解氧指标已被列⼊⽔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
根据渔业⽔质标准的规定,⽔体中溶解的氧⽓量必须维持在⼀昼夜 16 ⼩时以上处于⼤于 5 mg/L⽔平,其余任何时候的溶氧量需不低于 3 mg/L,当溶解氧低于 1 mg/L时,⽔体中⼤部分鱼类就会受到影响,如出现浮头现象,严重的会造成鱼类的⼤量死亡。
⼤量研究表明,⽔体溶解氧处于厌氧(DO < 0.5="">条件时能加速底质中氮磷的释放;溶解氧处于耗氧(DO > 5.0mg/L)时能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
溶氧在⽔产养殖中的作⽤问题⼀:溶解氧⾼低因素?2、⽔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体中的耗氧作⽤可分为⽣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①⽣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物的呼吸作⽤所消耗的溶氧,呼吸耗氧主要发⽣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不强的时候。
②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机物的氧化还原。
③物理耗氧主要指⽔中溶氧向空⽓中逸散,只占据很⼩部分,这⼀过程仅在⽔-⽓界⾯进⾏。
3、养殖池塘⽔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任何时候,⽔中都同时存在着⼀系列复杂的⽣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昼夜变化:在没有⼈⼯增氧作⽤的养殖池塘中,上层⽔的溶氧昼夜变化⼗分明显。
通常情况下,下午⾼于早晨,⽩天⾼于夜间。
⽩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的进⾏溶氧逐渐上升,⾄下午⽇落前达到最⼤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光合作⽤,⽽各种耗氧作⽤依然进⾏,因此⽔体溶氧会持续下降,⾄清晨⽇出前达到最低⽔平。
但随着⽔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停滞。
夏季大连湾溶解氧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摘 要 :根据 2 0 0 6 年7 月大连湾海 域溶 解氧的实测数 据及 相关同步调查 资料 ,对 溶解 氧含量分 布 、周 日 变 化及 其与营养 盐
2 . L i a o n i n g O c e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Mo n i t o r i n g S t a t i o n , D a l i a n 1 1 6 0 2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d i s s o l v e d o x y g e n d a t a a n d r e l a t e d s i mu l t a n e o u s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i n Da l i a n Ba y i n J u l y 2 0 0 6.t h e
偏低并 不是氮的含量低 ,而是因为磷的含量相对比较高导致 了该海域 N 、P比值的失衡 。
关键 词 :大连湾 ;溶 解氧 ;分布变化 ;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 :P 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0 01 - 6 9 3 2( 2 0 1 3 )0 1 — 0 0 6 6 — 0 6
Di s t r i but i o n a nd v a r i a t i o n o f di s s o l v e d o xy g e n i n Da l i a n Ba y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t h e n u t r i e n t s i n s u mme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
耗氧。 ① 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 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 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终于
使表层水中增氧作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 溶氧实际含量逐渐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 在日落之前,便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 水中的浮游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 出氧气,反而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 R》P, 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 速减小,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 达到最小值.
一、溶解氧的日变化及日较差
溶氧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1.表层水中溶氧含量昼夜变化极大,最小值通 常出现在早晨日出之前,最大值则出现在下午 日落之前。早上日出后的整个白天,溶氧量从 最小值逐渐增高,至日落前达最大值,而在日 落后的整个黑夜,溶氧则从最大值不断降低, 到早晨日出前又达到最小值。如此循环不止, 变化不息。
差,因而,晚上常有风从陆地吹向水面,大水
面尤其明显。有些水体,或由于深度过大,或
因为地形复杂,即使晚上,有风吹刮,也不能 完全破坏分层状态,底水层常为缺O2还原状 态。
三、溶解氧的水平分布
池塘中溶氧水平分布,主要取决于风向风 力, 无风时厂垂直分布本不均一,水平分布 则大体均匀,后来在风力作用下,溶氧含量高 的表层水移到下风沿岸,溶氧含量低的底层水, 则在上风沿岸处上浮,使溶氧水平分布出现不 均一状态。如果底层水中溶氧极少,那么,在 上风沿岸水中蓄养的鱼贝类,就有缺氧死亡的 危险,应予注意。
1.3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氧气能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氧气具有很强的 氧化性,可直接将水中毒性大的硫化氢 (H2S)、亚硝酸盐(NO2-)等分别氧化成低毒 的硫酸盐、硝酸盐等。
1.4 抑制有害的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跃起来,对
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许多恶臭的发酵中 间物,如尸胺、硫化氢、甲烷、氨等,对养殖 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在低氧条件下水体和底质 变黑发臭,主要是因为其中硫化氢遇铁产生黑 色的沉淀所致。水体中较高溶氧将对这类有害 的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创造合适 的养殖环境。
2 溶氧日变化最大直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昼夜 变化幅度” 简称“日较差’,如图 课本57页 最小值才1.2毫升/升,最大值为13.2毫升 /升, 日较差高达13.2-1.2=12毫升/升。
3.底层水中溶氧日变化倾向,大体与表层水 相似。不过,底层水中阳光不足,即使白天, 光合作用也不能正常进行,主要依靠水团运动、 分子扩散,从表水层向底水层增补溶氧,数量 比表层水少得多,而耗氧作用则日夜照样进行, 强度变化不大,因此,底层水中溶氧, 日变 化不及表层水大, 日较差也小,饱和度保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太阳出来后,真光层内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产生大量O2,使表水层内增氧作用>耗氧作 用,增氧作用超过耗O2作用,溶氧含量不断 增高,积累到日落前达极大值。实际调查时常 发现,溶氧最大值不出现在最表水层,而出现 在次表水层。其原因,除逸散进入空气外,主 要与光强有关。最表水层若光强过高,就会抑 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O2减少,此时次 表水层则光强合适,产O2也多,故极大值出 现在该水层。
溶氧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的具体时间,不仅与 光照有关,也受温度影响。 寒冷季节,早, 晚气温很低,光合作用较弱,与温暖炎热季节 相比,溶氧最大值出现时间常会提早2~4小时, 溶氧最小值的出现时间,则往往推迟1—2小时 O2.
溶氧日较差的大小,主要与水体本身的生 产性能有关,其一般规律是, ①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时,水体越肥,水 中浮游植物密度越大,则溶氧日较差越大
表层水中溶氧含量的这种变化规律,是水中 P—R矛盾运动的必然反映,其原因在于, 日 出之后,表层水中浮游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P>R,放出大量氧气,终于使表层水中增氧作 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溶氧实际含量逐渐 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在日落之前,便 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水中的浮游植物, 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反而要进 行呼吸,消耗氧气, R》P,耗氧作用大大超 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速减小,
在较低水平。水中溶氧量除日变化之外,还有 年变化,其基本原则与上述相同。
二、溶解氧的垂直分布
溶氧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1.白天中午及下午,养殖水体中溶氧垂直分 布特点是:表层水中溶氧甚多,饱和度可高达 200%以上,底层水中溶氧甚少,饱和度约为 40—80%,甚至更低。在中层水中,溶解氧随 深度增大急剧减少,形成一个“跃变层”。总 的倾向是,随水深增大,溶氧含量急剧减少。 溶氧垂直分布的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 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 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 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 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
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 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 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 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 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 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水产养殖中溶氧的作用及三 个变化规律
1 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 从能量学和生物化学的观点来看,动物摄
食是为了将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其自身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而 呼吸摄入的氧气正是从分子水平上通过生化反 应为最终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 氧气,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将被终止,生命即宣 告结束。
1.5 增强免疫力 水中充足的溶氧还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对
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的 耐受能力,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处于连 续低溶氧环境中的动物,其免疫力下降,对病 原体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水体溶氧长期 不足时,斑点叉尾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2 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2.1 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 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
此外,在河流有支流流入处,湖泊池塘水的 出口、进口处,浅海有淡水流入处,有生活污 水及工业废水污染处,甚至于鱼贝类的群集处, 溶氧及其他水质特点,也与周围水质有相当差 别,呈水平分布不均状态。例如,有人测定发 现:当海水流通不好时,珠笼内部水的溶氧量 比笼外水中溶氧量少得多,特别是在放养过密, 笼网孔眼大都堵塞时,尽管笼外的溶氧很多, 笼内珠贝仍会因缺氧窒息,大批死亡。网箱养 鱼也有类似问题。这种水平分布均一的溶氧状 态,往往为人们忽略,必须特别留意。
第二节 溶解氧的分布 变化规律
溶解氧分布是指:同一时刻,同一水体内不同水层、 水区的溶氧差别状况。
溶氧变化是指:同一水体内,同一水层、水区在不同 时刻溶氧含量差别情况。
水体中增氧、耗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 了水体内溶氧分布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般说: 贫营养水体,溶氧多近饱和,变化不大;相反,富营 养或受污染水体,溶氧浓度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变 化很大,下面着重讨论其动态规律。
②在生物与肥料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水温 高,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进行强烈时, 溶氧日较差也大。因此,一年之中,以夏 季的溶氧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春、秋 两季居中,相差亦不大。
③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水质肥沃、生物密度大、 光合作用强烈的鱼池,一到酷暑季节,表层水中 溶氧日较差可变得极大,最高溶氧量可达饱和度 200%以上,最小溶氧量可在饱和度20%以下, 严重时会引起鱼、贝类大量死亡。因此,凡是溶 氧量日较差极大的水体,一到容易出现溶氧最小 值的季节及时间,都要特别留意溶氧动态,加强 水质管理,防止鱼、贝类大批死亡。
实践中人们对增氧能够解决养殖动物浮头问题 和预防泛塘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正因如此, 很多养殖者把增氧仅仅看成一种“救命”措施, 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在此之前低氧早已对养殖动 物和水体环境所造成了危害。
1.2 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 降解
好氧性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至关 重要,在有氧条件下,进入水体的粪便、残饵、 生物尸体(包括死亡的藻类)和其它有机碎屑等 被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胞外酶逐步降解成为各种 可溶性的有机物,最后成为简单无机物进入新 的物质循环,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而这些 都是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的。
2.2 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
①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② 人工增氧(机械 增氧、化学增氧等)和 ③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 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 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 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 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溶氧跃层的深度与跃温层大体一致,主要决定 于表水层升温快慢与风力搅拌强弱等因素。升 温快,时间短,风力搅拌弱时,跃变层离水面 较浅, 变化较急剧,反之,升温较慢,作用时
间较长,又有较强的风力搅拌时,则跃变层离 水面较深,变化较缓和。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升温降温交错进行,还可 能出现几个跃变层的复杂情况。溶氧垂直分布 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称为“水层差”,其大小 取决于水体生产性能与分层流转情况。在夏季 停滞期内,水体初级生产力越高,水层差就越 大,底水层往往缺氧。水的垂直对流则使水层 差减小以至消除。
2.晚上、特别是下半夜,溶氧浓度不断下降, 垂直分布趋于均一。其原因是: 日落后,只
有呼吸耗O2作用,加上入夜后气温下降,表 层水温随之下降, 密度增大,表、底水层密
度差消失,甚至上重下轻,发生垂直对流或在
风力吹拂下,循环流转,终于混合均匀,使溶
氧垂直分布均一化。恰好,水陆散热、降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