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讲义水泥试验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绪论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绪论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12697ce5a21614791611284b.png)
进入20世纪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以及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的形成和发展,土木工程材料不仅性能和质量不断改善,而且品 种不断增加,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一些具有特殊功 能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也应运而生。
五、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
材料的抗渗性用渗透系数K表示,一般用抗渗标号P表示。如 P2、P4、P10分别表示可抵抗0.2、0.4、1.0 MPa 压力水不 渗漏。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六、抗冻性
材料在含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强 度不显著下降,且质量也不显著减少的性质。
P+D=1
开口孔隙率PK 材料内开口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PK=VK/V0 闭口孔隙率PB 材料内闭口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PB=VB/V0
VP=VK+VB P=PK+PB
1.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3.空隙率(P’)--散粒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 态下,颗粒间空隙体积(VS)占材料堆积体积 (V’0)的百分率。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水的体积占材料干燥状态
下的体积的百分比。
Wv=
mb-mg× V0
1 ρw
×100%
ρw -水的密度; V0 -材料干燥状态下的体积,
cm3或m3。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用含水率
表示。
Wh=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https://img.taocdn.com/s3/m/88b509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2.png)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西南)水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泥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工艺。
2. 使学生掌握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如凝结时间、强度、耐久性等。
3. 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水泥的定义与分类2. 水泥的生产工艺3.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4. 水泥的选择与使用5. 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泥的相关概念、分类、生产工艺、技术性质等基本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水泥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泥的性能。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参考资料。
2. 水泥样品和相关的实验设备。
3. 实际工程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水泥学习的兴趣。
2. 讲解水泥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水泥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工艺。
3. 分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讲解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耐久性等技术性质。
4. 水泥的选择与使用:讲解如何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5. 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分析水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使用注意事项。
6. 案例分析:分享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泥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水泥问题及解决方法。
8. 实验演示: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泥的性能。
9.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水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授:评估学生对水泥定义、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理解程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教案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186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9.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标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
引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实验教学内容。
1. 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
2. 钢筋和钢材的实验。
3. 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的实验。
4. 土壤和路基材料的实验。
5. 砂浆和砂浆制品的实验。
以上内容涵盖了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通过实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为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实验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多样化的实验手段,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如实验室实验、野外实验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3.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及时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
三、实验教学环节。
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前,要对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准备和检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材料,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技巧。
3.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
结语: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案与实验指南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案与实验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5056b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案与实验指南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案与实验指南第一章:引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及其性能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特性与性能,了解材料选择与设计原则,培养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为日后从事土木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全面介绍课程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实验指南。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材料力学性能2.1.1 弹性力学性能2.1.2 塑性力学性能2.1.3 破坏力学性能2.2 水泥与混凝土材料2.2.1 水泥及其性能2.2.2 混凝土组成与性能2.3 金属材料2.3.1 钢材与铁材2.3.2 铝合金与铜合金2.4 建筑材料2.4.1 砖、石材2.4.2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2.4.3 木材与木制品2.5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第三章:教学目标3.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理论目标:- 熟悉各类土木工程材料的特性与性能。
- 掌握材料力学性质的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
- 熟悉水泥、混凝土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
3.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独立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实验。
- 锻炼学生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与规范的重视意识。
第四章:实验指南4.1 实验前准备- 学生需提前了解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材料。
-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安全规范,并做好相关防护准备。
4.2 实验设备与试剂准备- 针对不同实验,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 教师应保证实验设备的正常使用,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4.3 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应向学生清晰地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意安全事项。
4.4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
- 学生应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https://img.taocdn.com/s3/m/4aa2b0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1.png)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西南)水泥教学目标:1. 了解水泥的定义、分类和生产过程。
2. 掌握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凝结时间、强度、稳定性等。
3. 了解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土木工程材料》、《水泥生产工艺》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水泥的定义及分类1.1 水泥的定义1.2 水泥的分类1.3 水泥的命名和编号第二章:水泥的生产过程2.1 原料准备2.2 破碎和磨粉2.3 水泥熟料的2.4 水泥的磨制第三章: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3.1 凝结时间3.2 强度3.3 稳定性3.4 其他性质第四章: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1 混凝土4.2 砂浆4.3 路面铺装4.4 钢筋混凝土第五章:水泥的应用注意事项5.1 水泥的选择5.2 水泥的储存5.3 水泥的运输5.4 水泥的使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泥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2. 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水泥的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案例。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泥在土木工程中的经验和技术。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泥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水泥技术性质和应用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其他类型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
2. 研究水泥在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中的应用。
3. 探讨水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6.1 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和测定6.2 水泥强度的发展规律6.3 影响水泥凝结和强度的因素第七章:水泥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质7.1 水泥的体积稳定性7.2 水泥的耐久性7.3 水泥的环保性能7.4 水泥的燃烧性能第八章:水泥在西南地区气候下的应用8.1 西南地区气候对水泥性能的影响8.2 水泥在高温多湿环境中的应用8.3 水泥在寒冷地区中的应用8.4 水泥在盐雾环境中的应用第九章:水泥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9.1 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原则9.2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9.3 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9.4 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第十章:水泥混凝土的养护与维修10.1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原理10.2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方法10.3 水泥混凝土的常见病害及预防10.4 水泥混凝土的维修与加固技术这些章节涵盖了水泥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技术性质、应用领域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9)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9)](https://img.taocdn.com/s3/m/a4b82fb5b9f3f90f77c61b1d.png)
小结
时间安排
其他通用水泥品种多,但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学习对象,对于其他水泥品种应进行对照性学习。本次课主要掌握其他通用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相比较不同的地方。
5min
作业布置(预习、思考题、练习题、看参考资料等)
复习本次课所讲内容,预习新课内容。
教学后记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9)
章节或课题名称
第四章水泥(第二节其他通用水泥)
课时授课目标
掌握其他通用水泥品种的主要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规定、检测方法。理解通用水泥的特性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会正确选择水泥品种,了解水泥中所掺入的混合材料的基本情况。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要点或题目
教学方法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5min
新课教学要点及难点分析
教学方法时间安排
第四章水泥
第二节其他通用水泥
一、通用水泥品种
名称
简写
主要成分
代号
硅酸盐水泥
无
硅酸盐水泥熟料、0~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
P
普通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矿渣硅酸盐水泥
矿渣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70%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
P·S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
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适量石膏磨
P·F
复合硅酸盐水泥
复合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实验报告水泥实验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实验报告水泥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34022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2.png)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报告水泥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水泥技术指标,评定其质量是否合格二、实验设备、仪器、用具以及规范负压筛、天平、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量水器,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试模、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抗压夹具、等三、实验测定方法1.细度实验(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仪析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1)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ml(精确至0.5ml)。
(2)水泥净浆用搅拌机,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
将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座上。
(3)拌和时,搬动手柄,在将有试样的锅开至搅拌位置,拧紧定位螺丝。
开关置于自动档,其他开关置于停。
(4)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
机器自动完成慢搅120秒,停10秒后报警5秒,快搅120秒程序动作后自动停止。
(5)断开电源,松开定位螺钉,搬动手柄下降搅拌锅,拌和结束。
(6)用小刀刮下搅拌叶上净浆,转动卸下拌锅,一次性将净浆装入锥模中。
用小刀插捣,振动多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匀后迅速倒入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桨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开,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的深度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1)称取水泥试样450图2g,砂135035g,量水器取水2251ml。
(2)拌和开始,将水加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架座上,搬动手柄,将锅上升至固定位置。
(3)拌和时,将开关置于自动,其它开关置于停止,加砂开关置于加砂。
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完成慢搅60秒,快搅30秒程序动作后自动停止。
土木工程材料04水泥PPT教案
![土木工程材料04水泥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e84c8b48d7c1c709a1457f.png)
”。
实 际 上 , 水泥 的水化 过程很 慢,较 粗水泥 颗粒的 内部很 难完全 水化。 因此, 硬化后 的水泥 石是由 晶体、 胶体、 未完全 水化颗 粒、游 离水及 气孔等 组成的 不均质 体。
第10页/共37页
泥水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水 水化
水化
水
过程:泥
泥
+ 水解
水解
浆
水
凝
结
溶解阶段
初凝
去
泥
塑
水解
石
性
硬化
第11页/共37页
泥水
二、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原理
1-水泥颗粒;
2-水分;
3-凝胶;
凝
4-晶体; 5-水泥颗粒的
结
未水化内核;
和
6-毛细孔
水 泥 凝 结 硬 化过程 示意图
硬
a分散在水中未水化的水泥颗粒;
化
b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化物膜层 c膜层长大并相互连接(凝结);
d水化物进一步发展,填充毛细孔(硬化)
技 术 性 质
第17页/共37页
泥水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技 术 性 质
第18页/共37页
泥水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凝结时间
水 泥 从 加 水开 始到失 去其流 动性, 即从液 体状态 发展到 较致密 的固体 状态的 过程称 为水泥 的凝结 过程。 这个过 程所需 要的时 间称为 凝结时 间。 凝 结 时 间 分初 凝时间 和终凝 时间。 初凝时 间为水 泥加水 拌和至 标准稠 度的净 浆完全 失去可 塑性所 需的时 间。终 凝时间 为水泥 加水拌 和至标 准稠度 的净浆 完全失 去可塑 性并开 始产生 强度所 需的时 间。 国 标 规 定 ,水 泥的凝 结时间 是以标 准稠度 的水泥 净浆, 在规定 温度及 湿度环 境下用 水泥净 浆凝结 时间测 定仪测 定。硅 酸盐水 泥的初 凝时间 不得早 于45min, 终 凝时间 不得迟 于6h30min。 凡 初凝 时间不 符合规 定的, 为废品 ;终凝 时间不 符合规 定的, 为不合 格品。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
![土木工程材料 教案(西南) 水泥](https://img.taocdn.com/s3/m/759f20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d.png)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西南)水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水泥的生产工艺和主要技术性能。
3. 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水泥在土木工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水泥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1 水泥的定义1.2 水泥的分类1.3 水泥的代号及命名规则2. 水泥的生产工艺及原理2.1 生产原料及比例2.2 煅烧工艺2.3 熟料磨细过程3.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3.1 细度及标准3.2 凝结时间3.3 体积安定性3.4 强度及强度等级3.5 其他性能(如抗渗性、抗碳化性等)4. 水泥的应用领域及选择4.1 水泥的应用领域4.2 水泥选用的原则4.3 常见水泥的适用范围及性能比较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水泥的生产工艺及应用场景。
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水泥在其中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水泥选用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观水泥生产线或实验室,实地了解水泥的生产及性能测试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泥基本概念、分类和生产工艺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观点阐述。
4.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泥生产及性能测试过程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及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案例资料: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数据。
4. 实验室资源:水泥性能测试设备及实验材料。
5.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标准等。
六、教学活动6.1 水泥的包装与储存:介绍水泥的包装要求、标识和储存条件,以确保水泥的质量。
6.2 水泥的运输与施工:讲解水泥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在现场施工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水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7.1 水泥裂缝:分析水泥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讲义08 水泥试验
![《土木工程材料》教案讲义08 水泥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b2e94a7960590c69ec37618.png)
实验三水泥试验要求:掌握水泥细度的几种测定方法,掌握如负压筛、水筛等实验设备的使用。
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测定。
了解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及国标对凝结时间的规定,并能较准确的测定出水泥的凝结时间。
了解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有哪些,掌握如何进行检测。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样的制作方法,了解标准养护的概念,水泥石强度发展的规律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等知识,掌握水泥抗折强度测定仪、压力机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本节实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GB/T 1345—19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2.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3.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4.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技术指标检验的基准方法按照水泥检验方法(ISO法)标准,也可采用ISO法允许的代用标准。
当代用后结果有异议时以基准方法为准。
本节检验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1 水泥检验的一般规定1.取样方法以同一水泥厂、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期到达的水泥不超过4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400t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取样单位)。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分别抽取约1kg水泥,总数至少12kg;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当实验水泥从取样至实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
实验用水应是洁净的淡水,仲裁实验或其他重要实验用蒸馏水,其他实验可用饮用水。
仪器、用具和实模的温度与实验室一致。
3.养护条件实验室温度应为20℃±2℃,相对湿度应大于50%。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大于90%。
3.对实验材料的要求(1) 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
(2) 实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教学课件第3章 水泥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教学课件第3章 水泥](https://img.taocdn.com/s3/m/fbe44623b14e852459fb5728.png)
3CaO.SiO2+nH2O→ xCaO.SiO2 . yH2O +(3-x)Ca(OH)2
硅酸三钙
水化硅酸钙
氢氧化钙
水化硅酸钙几乎不溶于水,立即以胶体微粒析出,并逐步凝聚称为 凝胶。氢氧化钙呈六方晶体,易溶于水。
②硅酸二钙(C2S) 硅酸二钙与水作用时,反应较慢,水化放热较小,生成水化硅酸
②石膏掺量 一般由生产厂家根据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和石膏 中三氧化硫的含量,通过试验调整。
③水泥细度 水泥颗粒越细,总表面积越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也 越大,水化速度快,凝结硬化速度快。反之则慢。
④养护条件(温度、湿度) 温度对水泥的凝结硬化有显著影响, 提高温度可加速水化反应,使早期强度较快发展,但后期强度可 能有所降低。当温度降至负温时,水化反应停止,由于水分冻结, 导致水泥石冻裂,结构产生破坏。
3.1 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石灰石
石膏
黏土
按比例
生料
混合磨细
煅烧
约1450℃
熟料
辅助原料
混合材
磨细 水泥
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制备生料、煅烧熟料、粉磨水泥3个 阶段。
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按比例配合,为改善煅烧反 应过程,常常加入适量的铁矿石和矿化剂。将配合好的原 材料在磨机中磨成生料,然后将生料入窰煅烧即得熟料, 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和混合材料)在磨机中磨成细粉, 即得水泥。此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三章 水泥
▪ 3.1硅酸盐系水泥 ▪ 3.2其他品种水泥
3.1 硅酸盐系水泥
硅酸盐系水泥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 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水泥试验要求:掌握水泥细度的几种测定方法,掌握如负压筛、水筛等实验设备的使用。
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测定。
了解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及国标对凝结时间的规定,并能较准确的测定出水泥的凝结时间。
了解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有哪些,掌握如何进行检测。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样的制作方法,了解标准养护的概念,水泥石强度发展的规律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等知识,掌握水泥抗折强度测定仪、压力机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本节实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GB/T 1345—19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2.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3.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4.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技术指标检验的基准方法按照水泥检验方法(ISO法)标准,也可采用ISO法允许的代用标准。
当代用后结果有异议时以基准方法为准。
本节检验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1 水泥检验的一般规定1.取样方法以同一水泥厂、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期到达的水泥不超过4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400t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取样单位)。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分别抽取约1kg水泥,总数至少12kg;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当实验水泥从取样至实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
实验用水应是洁净的淡水,仲裁实验或其他重要实验用蒸馏水,其他实验可用饮用水。
仪器、用具和实模的温度与实验室一致。
3.养护条件实验室温度应为20℃±2℃,相对湿度应大于50%。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大于90%。
3.对实验材料的要求(1) 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
(2) 实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3) 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等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相同。
3.2 水泥细度实验3.1.1 实验目的 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由于水泥的许多性质(凝结时间、收缩性、强度等) 都与水泥的细度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以它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细度测定。
3.1.2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筛:实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孔边长为80μ m),其结构尺寸见图13—3-1、图13—3-2;负压筛析仪(装置示意图见图13—3—3);水筛架和喷头:水筛架上筛座内径为140 mm 。
喷头直径55mm ,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水筛架和喷头见图13—3-4);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 ,感量0.05g);搪瓷盘、毛刷等。
3.1.3 试样准备将用标准取样方法取出的水泥试样,取出约200g 通过0.9mm 方孔筛,盛在搪瓷盘中待用。
3.1.4 实验方法与步骤1.负压筛析法(GB1345—1991)图3—3—2 水筛(单位:mm) 1—筛网;2—筛框图3—3—1 负压筛(单位:mm) 1—筛网;2—筛框 图3—3—3 负压筛析仪示意图1—有机玻璃盖;2—0.080mm 方孔筛;3—橡胶垫圈;4—喷气嘴;5—壳体;6—微电机;7—压缩空气进口;8—抽气口(接负压泵);9—旋风收尘器;10图3—3—4 水筛法装置系统图 1—喷头;2—标准筛;3—旋转托架;4—集水斗;5—出水口;6—叶轮;7—外筒;8—把手负压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3—3—3所示装置。
(1) 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 范围内。
(2) 称取试样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 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水筛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13—3—4所示装置。
(1) 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 。
(2) 称取试样50g ,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MPa ±0.02MPa 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
3.干筛法在没有负压筛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1) 称取水泥试样50g 倒入符合GB 3350.7要求的干筛内。
(2) 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钟约120次,每40次向同一方向转动60º,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0.05g 为止。
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
3.1.5 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1.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用下式计算:%100⨯=c s m R F (3—3—1)式中:F ——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 s —— 水泥筛余的质量(g);m c —— 水泥试样的质量(g)。
负压筛法、水筛法或干筛法均以一次检验测定值作为鉴定结果。
在采用水筛法和干筛法时,如果两者结果发生争议时,以水筛法为准。
按实验方法将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精确至0.1%)填入实验报告3—1、2、3中。
3.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3.3.1 实验目的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与用水量有关,为了消除实验条件的差异而有利于比较,水泥净浆必须有一个标准的稠度。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以便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做好准备。
3.3.2 主要仪器设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的维卡仪(见图13—3—5),实模:采用圆模(见图13—3—6);水泥净浆搅拌机(见图13—3-7);搪瓷盘;小插刀;量水器(最小可读为0.1mL,精度1%);天平;玻璃板(150mm×150mm×5mm)等。
3.3.3 主要仪器设备简介(1) 标准法维卡仪如图3—3-5所示,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杆有效长度为50 mm±1 mm,由直径为10mm±0.05 mm的圆柱形耐腐蚀金属制成。
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针(见图3—3—5d、e)代替试杆。
试针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 mm±1 mm,终凝针为30mm±1 mm,直径为1.13mm±0.05mm的圆柱体。
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 g±1 g。
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摇动现象。
(2)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见图13—3-6)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
试模为深40 mm±0.2mm,顶内径为65mm±0.5 mm,底内径为75mm±0.5 mm的截顶圆锥体。
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2.5mm的平板玻璃底板。
(3) 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B型符合JC/T729—2005的要求。
如图3—3—7所示。
NJ—160B型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结构由底座17、立柱16、减速箱19、滑板15、搅拌叶片14、搅拌锅13、双速电电动机1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搅拌叶宽度111mm搅拌叶转速低速挡:140r/min±5r/min(自转);62r/min±5r/min(公转)高速挡:285r/min±10r/min(自转);125r/min±10r/min(公转) 净重45kg(a) 初凝时间测定用立式试模的侧视图(b) 终凝时间测定用反转试模的前视图(c) 标准稠度试杆(d) 初凝用试针(e) 终凝用试针其工作原理是双速电动机轴由连接法兰2与减速箱内蜗杆轴6连接,经蜗轮轴副减速使蜗轮轴5带动行星定位套同步旋转。
固定在行星定位套上偏心位置的叶片轴10带动叶片14公转,固定在叶片轴上端的行星齿轮9围绕固定的内齿圈8完成自转运动,由双速电机经时间继电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慢转→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
本机器安装不需特别基础及地脚螺钉,只需将设备放置在平整的水泥平台上,并垫一层厚5~8mm 的橡胶板。
本机将电源线插入,红灯亮表示接通电源,将钮子开关拨到程控位置,即自动完成一次慢转120s →停15s →快转120s 的程序,若置钮子开关于手动位置,则手动三位开关分别完成上述动作,左右搬动升降手柄20即可使滑板15带动搅拌锅13沿立柱16的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向上移动用于搅拌,向下移动用于取下搅拌锅。
搅拌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机器出厂前已将搅拌叶片与搅拌锅之间的工作间隙调整到2±1 mm 。
时间继电器也已调整到工作程序要求。
3.3.4 试样的准备称取500g 水泥,洁净自来水(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3.3.5 实验方法与步骤1.标准法测定:(1)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杆降至接触玻璃板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2) 水泥净浆的拌和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在5~10s 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全部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图3—3—7 水泥浆搅拌机示意图1.双速电机;2.联接法兰;3.蜗轮;4.轴承盖;5.蜗杆轴;6.蜗轮轴;7.轴承盖;8.行星齿轮;9.内齿圈;10.行星定位套;11.叶片轴;12.调节螺母;13.搅拌锅;14.搅拌叶片;15.滑板;图13—3-8 试锥和锥模图3—3—6 圆模 (单位:mm )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旋紧定位螺钉,连接好时间控制器,将净浆搅拌机右侧的快→停→慢扭拨到“停”;手动→停→自动拨到“自动”一侧,启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搅拌机将自动低速搅拌120s,停15s,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标准稠度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松紧螺丝旋钮1~2s后,突然放松,使标准稠度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此时的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