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合集下载

奥迪A8 空气悬架(SSP292)

奥迪A8 空气悬架(SSP292)

目录
页次
简介 基 本 原 理 . . . .. . . .............................................................4 新技术......................................................................4
+ 25 mm “lift”(提升)模式: + 25 盘 :
“automatic”(自动)模式:
底盘高度与标准底盘的“dynamic”(动态)模式是一样的,以运动性为主并配有与之相适应的减振特
5
操纵和显示
车 辆 底 盘 类 别
A8车有两种底盘:一种是标准底盘(自适应空气悬架),另一种是运动底盘(运动型自适应空气悬架)。
标准底盘:
可 以 手 动 或 自 动 选 择 下 列 程 序 : “automatic”(自动)模式 基 本 高 度 底 盘 , 以 舒 适 性 为 主 并 配 有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减 振 特 性 曲 线 。 在 车 速 超 过 1 2 0 k m / h 的30秒钟后, 底盘会下沉25mm (高速公路底盘下沉)。底盘下沉可以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并降低燃油消耗。
操 纵 和 显 示 车辆底盘类别................................................................6 操纵和显示系统..............................................................9
重要!
新!
说明!
3
简介
基本原理 空气悬架的基本原理在自学手册SSP242和SSP243 中已经介绍过了,这些基本原理同样也适用 于 A 8 车上使用的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提高柴油发动机的效 率,同时达到日益严格的 环保立法要求,是汽车工 业的主要目标。作为这一 解决办法的一部分,人们 正在研制需要创新思维 以及更为复杂的涡轮增压 器。SKF创制了可与复合 式涡轮解决方案配套的轴 承单元来提高涡轮增压效 率,从而促进涡轮增压器 的设计。SKF的研制成果 以使用陶瓷混合滚动体的 单列角接触轴承为基础。 该总体设计旨在延长使用 寿命,并具备环保和免维 护的特点,从而满足汽车 工业对柴油发动机的要 求。APT
万方数据 2008一;ii!囊APT霾霎囊墓囊|藿萋蓦零业l
Ⅸ汽车与配件"技术与市场APT(№1)2008~1
EE譬圈墨塑垒璺堑主鱼适堕室墨墨塑墨笙
调控方案 由于标准型底盘和运动型底盘之间存
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需要两种不同的 控制单元(软件应用程序)。
1.普通调控方案 车身高度调整主要是调节同一车桥上 左右两侧的高度差(例如由于单侧负载引 起的)。 在车速小于35km/hIt,-j-,储气罐优先作 为能量来源。前提是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 间有至少3bar的压差。 车身高度调节过程(图1 2): 提升:首先后桥被提升,然后是前桥; 降低:首先前桥被降低,然后是后桥。 设置这个顺序的目的是:在前照灯照 明距离调节装置失灵的情况下,避免前照 灯在悬架调控时导致其他路人炫目。 除了带有氙气前照灯的车辆之外,车 辆均安装了前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 对于A8轿车来说,可以选择标准型底 盘(自适应空气悬架)和运动型底盘(运动型 自适应空气悬架)两种调整方式。 (1)标准型底盘调控方案: 可以手动或自动选择以下模式: a“自动”模式:(标准车身高 度)(图13) 目标车身高度,以舒适性为目标,沿 着相应的减振曲线自适应调控。以超过 1 20km/h行驶30秒种后下降25mm(“高速 公路车身降位”)。通过降低车身高度能

奥迪A8轿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检测

奥迪A8轿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检测

奥迪A8轿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检测图1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安装位置a-输人信号图2 电控AAS系统示意图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悬架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驾驶员的操纵性与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因车辆的起步、加速、转弯、制动或减速,车内乘客容易坐不稳甚至摔倒,而奥迪A8轿车的可调空气悬架(Adaptive Air Suspension,AAS)技术能够很好地缓解这类现象。

奥迪A8轿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是通过改变悬架的软硬度和减振系统阻尼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

它提供了4种不同的车身离地间隙:最高离地间隙145mm、高速模式95mm、运动模式100mm和普通模式120mm,驾驶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或车速进行选择。

如遇路面状况恶劣时,增加离地间隙以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选择运动模式以降低车身重心,增强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油耗。

不论选择什么模式,AAS都会根据安装在车身不同位置的多个传感器来感知载荷、车速和路面状况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可选择合适的悬架硬度和减振阻尼,使车辆在加速、制动和转弯时都能获得很好的车身控制,保持车身高度不发生变化,车辆在行驶时也基本上不产生侧倾,以获得良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一、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结构奥迪A8轿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在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文/江苏 赵宝平 赵玉亮奥迪A8轿车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高度控制装置控制单元、4个车身高度传感器、3个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储压罐、空气弹簧及控制空气弹簧的电磁阀组,其电控AAS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二、重要构件1.电子控制单元ECU(J197)安装于车内储物箱前,用于处理其他总线部件的相关信息和独立的输人信号,处理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压缩机、电磁阀和减振器。

2.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并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如图3所示。

项目五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项目五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项目五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结构与检修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不断追求,已有不少 豪华轿车和豪华SUV纷纷装上了性能优越的电子控制式主 动悬架,以满足越野与公路行驶的双重舒适性需要。
从悬架的组成来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 控制式主动液压悬架,它能通过车载电脑计算出悬架受 力大小和加速度,利用液压减振器的伸缩来保持车身平 衡;另一类则是电子控制式空气悬架,它也是通过车载 电脑计算悬架的受力及感应路面情况,适时调整空气减 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令车身的振动始终保持在一定 范围内。目前电控主动空气悬架比液压悬架应用更广泛。
3.“dynamic”(动态)模式 与“automalic”(自动)模式相比,底盘下沉20mm,
并且自动调整到运动模式的减振特性,在车速持续超过 120km/h的30s后,底盘会再下沉5mm(高速公路底盘下 沉)。当车速低于70km/h的时间达到120s或车速低于 35km/h时,底盘会自动恢复到运动高度。
主动悬架系统主要缺陷是成本高,液压或气动装置 噪声大,功率消耗较大。
4. 电子控制悬架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可分为机械控制系统和电 子控制悬架系统两类。电子控制悬架在汽车行驶过程 中,它的刚度和阻尼随时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的行驶 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电子控系统的控制装置主要由 ECU、信号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信号输入装置 主要由;车速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节 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输出装置即执行器主要是进 气阀、排气阀、高度控制排气阀等组成。
【相关知识】 电控空气悬架以空气弹簧和减振器为基础,引人ECU控
制单元、转向角度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空气压缩机、 速度和制动传感器,通过ECU的精密计算,利用电磁阀改变 空气弹簧内的气体容量和压力来实现软硬调节,使悬架兼有 舒适性和运动性的特性。例如直线行驶偏软,提高舒适性; 转向和高速运动时加硬,增加侧向支撑提供更好的路感。此 外还可通过ECU和空气压缩机实现车身高度的自动或手动调 节。

奥迪A8轿车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在四个可选模式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

每个减振器都可单独进行调控。

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舒适型或运动型)下均能够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

在设定的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部件及功能1.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

它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和(空气弹簧)伸缩囊之间,用一个密封圈密封线圈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区域。

密封圈可在维修时更换,空气弹簧伸缩囊不能单独更换。

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保证行李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最大储物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空气弹簧的直径。

为了满足舒适性的要求,空气弹簧体积应最小。

此冲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与减振器相连的容器存储额外的空气。

空气弹簧不仅替代了钢制弹簧,而且相对于钢制弹簧还有独特的优点。

空气弹簧使用了铝制气缸的新式外部引导性装置减小了空气弹簧伸缩囊的壁厚。

这样,在路面不平情况下响应更加灵敏。

2.减振器(图3和图4)构造:使用了一个无级电子双管气压减振器(无级减振控制系统=CDC减振器)。

活塞上的主减振阀门通过弹簧机械预紧。

在阀门上方安装有电磁线圈,连接导线经由活塞杆的空腔与外部连接。

功能:减振力主要取决于阀门的通流阻力。

流过的油的通流阻力越大,减振力也就越大。

以弹簧挠度(弹性)跳动(等于压力分段减振)为例从原则上说明工作原理(图5):当电磁线圈上没有电流作用时,减振力达到最大。

减振力最小时电磁线圈上的电流大约为1800mA。

在紧急运行时不对电磁线圈通电。

这样就设定了最大减振力,并通过其来保证车辆行驶时动态稳定。

奥迪A8_空气悬架经典教学

奥迪A8_空气悬架经典教学
另一方面,如果车辆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那么它就能达到很高的转弯车速且较长时间后才达到极限 车速,但运动性能好必然会导致舒适性降低。
Audi A8'03上使用一种新开发的全浮式空气悬架。该悬架系统与C D C (根据车辆行驶状况进行调节的 电 子 阻 尼 系 统 ) 联 合 使 用 后 , 就 可 以 在 物 理 极 限 内 更 好 地 满 足 这 些 矛 盾 的 要 求 了 。
重要!
新!
说明!
3
简介
基本原理 空气悬架的基本原理在自学手册SSP242和SSP243 中已经介绍过了,这些基本原理同样也适用 于 A 8 车上使用的悬架系统。
新技术
新A8上使用了一种新系统,这种系统在技术和功 能方面都是全新的,与大家熟知的四轮驱动系统 相 比 , 有 如 下 不 同 之 处 :
“automatic”(自动)模式和“comfort”(舒适)模式: 基本高度
292_005
6
“ d y n a m i c ” ( 动 态 ) 模 式 : 与“automatic”(自动)模式相比,底盘下沉 20 mm ,并且自动调整到运动模式的减振曲线,在
车速超过120 km/h的30秒钟后,底盘会再下沉5mm (高速公路底盘下沉)。
- 20 mm
“ d y n a m i c ” ( 动 态 ) 模 式 : - 2 0 m m
292_004
“ l i f t ” ( 提 升 ) 模 式 : 与“automatic”(自动)模式相比,底盘提升了25 mm ,与“automatic”(自动)模式一样是以舒适为 主 的 。
每个模式(舒适的或运动的)都可以保证获得最佳 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见“系统部件”中的“减 振器”中的内容)。 所谓“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它就是指悬架调节程 序与减振特性曲线的一种完美组合形式。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在四个可选模式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

每个减振器都可单独进行调控。

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舒适型或运动型)下均能够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

在设定的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部件及功能1.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

它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和(空气弹簧)伸缩囊之间,用一个密封圈密封线圈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区域。

密封圈可在维修时更换,空气弹簧伸缩囊不能单独更换。

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保证行李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最大储物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空气弹簧的直径。

为了满足舒适性的要求,空气弹簧体积应最小。

此冲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与减振器相连的容器存储额外的空气。

空气弹簧不仅替代了钢制弹簧,而且相对于钢制弹簧还有独特的优点。

空气弹簧使用了铝制气缸的新式外部引导性装置减小了空气弹簧伸缩囊的壁厚。

这样,在路面不平情况下响应更加灵敏。

2.减振器(图3和图4)构造:使用了一个无级电子双管气压减振器(无级减振控制系统=CDC减振器)。

活塞上的主减振阀门通过弹簧机械预紧。

在阀门上方安装有电磁线圈,连接导线经由活塞杆的空腔与外部连接。

功能:减振力主要取决于阀门的通流阻力。

流过的油的通流阻力越大,减振力也就越大。

以弹簧挠度(弹性)跳动(等于压力分段减振)为例从原则上说明工作原理(图5):当电磁线圈上没有电流作用时,减振力达到最大。

减振力最小时电磁线圈上的电流大约为1800mA。

在紧急运行时不对电磁线圈通电。

这样就设定了最大减振力,并通过其来保证车辆行驶时动态稳定。

AAS系统模块

AAS系统模块
图6—15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接线图
三、车身高度传感器G77的检测
车身高度传感器G77电路接线如图6—16所示。三根导线均与电控单元J197相连,分别为接地线、信号线、电源线。检测时,打开点火开关,
1.用万能表20V电压档测量电源线与接地线之间电压,应与标准值对应,否则电控单元J197故障或传感器与J197之间导线故障。
7-辅助消音器8-空气滤清器9a-左前减振支柱阀N148 9b-右前减振支柱阀N149
9c-左后减振支柱阀N150 9d-右后减振支柱阀N151 10-蓄压器阀N311 11-压力传感器G291
12-蓄压器13a-左前减振支柱13b-右前减振支柱13c-左后减振支柱13d-右后减振支柱
图6—8气动控制图
图6—13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三、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AAS利用传感器(包括开关)对汽车行驶时路面的状况和车身的状态进行检测,将检测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悬架系统的执行器动作,完成悬架特性参数的调整,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使悬架系统的基本控制参数,如刚度,阻尼可随时调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平顺性与稳定的行车状态。
6.车身高度传感器(G76、G77、G78、G289)
又称车身水平传感器,共有4个。这4个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结构相同,它们通过测得悬臂与车身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车辆的高度状态。车身高度传感器以800Hz的频率进行感应探测。
图6—11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位置
7.电磁阀组
电磁阀组包括压力传感器及控制空气弹簧和储压罐的阀门,其系统示意图见图6—12。压缩机1通过空气滤清器8和附加消声器7吸入空气,被浓缩的空气经空气干燥箱2、止回阀3a和阀门9进入空气弹簧内。当向空气弹簧充气时,阀门1O和同一车桥上的阀门9打开。压缩机经打开的阀门lO向储压罐l2充气。当车辆处于一侧倾斜的情况下,阀门9a、9d被单独控制。

奥迪A8使用说明书

奥迪A8使用说明书

Audi A8 Betriebsanleitung Chinesisch11.04 252.561.4E0.74AudiA8chinesisch11.4奥迪A8使用说明书© 2004 AUDI AG奥迪股份公司对所有车型都在不断进行后续开发。

公司可能随时改进产品的外形、装备和技术。

因此请您谅解,本说明书的数据、附图和说明不能作为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未经奥迪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翻印、复制或翻译本使用说明书。

对本说明书,奥迪公司拥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利、保留修改的权利。

德国印刷。

定稿日期:2004年8月27日环境保护说明本说明书用纸系以无氯漂白纸浆制成。

前言您选择了奥迪A8轿车,衷心感谢您的信任!新型奥迪A8拥有最现代化的技术和多种豪华装备,您一定希望在日常驾驶中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和装备。

因此建议您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以便迅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本车的性能。

除了操作说明之外,本说明书还包括对安全行驶和汽车保值至关重要的维护指南和驾驶指南,同时还包括对您极为有用的建议和帮助。

此外,它还告诉您如何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驾驶您的汽车。

除这本使用说明书外,在随车资料中还有汽车的保养手册。

手册中有奥迪轿车保养的重要信息以及燃油消耗的数据。

此外,在随车资料中还有Multi Media Interface(多媒体界面,简称MMI)的使用说明书和综述性的简要说明。

建议您将随车资料一直存放在汽车中。

如果您对本车还有其它疑问或看法而随车资料收录的内容未尽其详,请询问您的奥迪轿车经销商或进口商。

那里随时欢迎您提出问题、建议和批评。

衷心祝愿您愉快驾驶您的奥迪A8,一切顺利。

您的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目录2目录关于本使用说明书. . . . . . . . . . . . . .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员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控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仪表和指示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仪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示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员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汽车自检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限速警告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车载计算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轮胎充气压力监控系统 . . . . . . . . . . . . . . .打开和关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线遥控钥匙.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央门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李箱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儿童安全锁 . . . . . . . . . . . . . . . . . . . . . . .advanced key (高级钥匙). . . . . . . . .防盗报警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动车窗升降器 . . . . . . . . . . . . . . . . . . . 滑动 / 外翻式天窗. . . . . . . . . . . . . . . . . .车灯和视野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内照明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视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窗玻璃刮水器 . . . . . . . . . . . . . . . . . . . 后视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座椅和物品摆放.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舒适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体式后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 座椅位置记忆功能. . . . . . . . . . . . . . . . . . 头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李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顶行李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饮料罐托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烟灰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烟器和电源插座. . . . . . . . . . . . . . . . . . 长型中控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杂物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热和制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调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窗玻璃加热. . . . . . . . . . . . . . . . . . . . . 后座空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驻车暖风和通风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火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起动和关闭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用 advanced key 高级钥匙起动和关闭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 . . . . . . . . . . . . . 驻车声音警示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定速巡航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动变速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iptronic 手动电控换档程序(6 档自动变速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ultitronic ® 电控无级变速. . . . . . . . . .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自适应定速巡航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速和车距控制装置. . . . . . . . . . . . . . . . . 驾驶员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殊的行驶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adaptive air suspension (自适应空气悬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气悬架和减振系统. . . . . . . . . . . . . . . . . HomeLink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用遥控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1111121313192727313942455252556266687073778282909296101103103106111113118123125128130131133135136144144155157159161168168169171173176181184187187194204204211216219219226226目录3操作安全性驾驶指南维护指南自己动手技术数据安全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全驾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乘员的正确坐姿 . . . . . . . . . . . . . . . . . . . 踏板区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堆放行李件 . . . . . . . . . . . . . . . . . . .安全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要使用安全带?. . . . . . . . . . . . . . . 交通事故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如何正确系好安全带?. . . . . . . . . . . . . . . 安全带拉紧器. . . . . . . . . . . . . . . . . . . . .安全气囊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全气囊系统描述. . . . . . . . . . . . . . . . . . 前部安全气囊. . . . . . . . . . . . . . . . . . . . . 侧面安全气囊. . . . . . . . . . . . . . . . . . . . . 头部安全气囊(sideguard ). . . . . . . . . 关闭安全气囊. . . . . . . . . . . . . . . . . . . . .儿童安全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儿童乘车须知. . . . . . . . . . . . . . . . . . . . . 儿童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定儿童座椅. .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指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工智能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控行车稳定系统(ESP ). . . . . . . . . . . . 制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向助力器(servotronic 电控转向助力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轮驱动(quattro®) . . . . . . . . . . . . . 电源管理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车和环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磨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废气净化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车出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避免汽车损坏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节约和有环保意识地行车 . . . . . . . . . . 与环境保护要求的一致性 . . . . . . . . . . . . . 带拖车行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拖车行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拆卸的牵引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维护指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养护和清洁. . . . . . . . . . . . . . . . . . . . . . .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汽车外部养护. . . . . . . . . . . . . . . . . . . . . .汽车内部养护. . . . . . . . . . . . . . . . . . . . . .燃油和加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汽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柴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查和添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动机舱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动机舱一览.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动机机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冷却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动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蓄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窗玻璃清洗装置 . . . . . . . . . . . . . . . . . .车轮和轮胎.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X 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和技术更改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配件和维修工作 . . . . . . . . . . . . . . .技术更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线对讲机和办公设备 . . . . . . . . . . . . . . .233234234237242243245245247249253255255257259261263266266269272281282282285287287288292292293294295295297299299301309310310310317322322323325328328331333338341342347348348356361361362362目录4自己动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抛锚救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警告三角标志. . . . . . . . . . . . . . . . . . . . . .急救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灭火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车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换车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辅助起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牵引起动及牵引. . . . . . . . . . . . . . . . . . . .保险丝和灯泡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气保险丝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灯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数据的适用性 . . . . . . . . . . . . . . . . . .发动机数据和动力性. . . . . . . . . . . . . . . . .重量和牵引负荷. . . . . . . . . . . . . . . . . . . .尺寸和加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保养手册中的汽车数据牌 . . . . . . . . . . . . . 汽车特性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MMI 中的汽车识别号. . . . . . . . . . . . . . . 耗油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汽车技术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160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前轮驱动 . . . .160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前轮驱动、加长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前轮驱动 . . . . 162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前轮驱动、加长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6 kW 8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 . . 246 kW 8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 . . 246 kW 8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加长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1 kW 12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331 kW 12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加长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 . . 171 kW 6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 . . 202 kW 8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 . . . . 202 kW 8 缸汽油发动机、全轮驱动、加长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5366366367367368372379381387387394397398398398398399399400401401404404406408410412414416418420422424426428431目录5关于本使用说明书6关于本使用说明书装备和插图本说明书描述了编辑定稿时本车的装备范围(见本说明书封底处的版本说明)。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在四个可选‎模式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

每个减振器‎都可单独进‎行调控。

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舒适型或运‎动型)下均能够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

在设定的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部件及‎功能1.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

它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和(空气弹簧)伸缩囊之间‎,用一个密封‎圈密封线圈‎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区域‎。

密封圈可在‎维修时更换‎,空气弹簧伸‎缩囊不能单‎独更换。

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保证行‎李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最大储物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空气‎弹簧的直径‎。

为了满足舒‎适性的要求‎,空气弹簧体‎积应最小。

此冲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与减‎振器相连的‎容器存储额‎外的空气。

空气弹簧不‎仅替代了钢‎制弹簧,而且相对于‎钢制弹簧还‎有独特的优‎点。

空气弹簧使‎用了铝制气‎缸的新式外‎部引导性装‎置减小了空‎气弹簧伸缩‎囊的壁厚。

这样,在路面不平‎情况下响应‎更加灵敏。

2.减振器(图3和图4‎)构造:使用了一个‎无级电子双‎管气压减振‎器(无级减振控‎制系统=CDC减振‎器)。

活塞上的主‎减振阀门通‎过弹簧机械‎预紧。

在阀门上方‎安装有电磁‎线圈,连接导线经‎由活塞杆的‎空腔与外部‎连接。

功能:减振力主要‎取决于阀门‎的通流阻力‎。

流过的油的‎通流阻力越‎大,减振力也就‎越大。

以弹簧挠度‎(弹性)跳动(等于压力分‎段减振)为例从原则‎上说明工作‎原理(图5):当电磁线圈‎上没有电流‎作用时,减振力达到‎最大。

AUDIA8空气悬架

AUDIA8空气悬架

1 概述1.1 空气悬架的起源空气弹簧发明于100年前,它的雏形是马车上使用的皮囊。

直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纤维叠层橡胶制作技术才使制造实用的空气弹簧成为可能。

人们首先考虑在客车上应用空气弹簧。

在20世纪5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长途客车上使用空气悬架。

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型长途客车和公交车上都采用了空气悬架。

正是由于重型车辆悬架的优点使得现今北美80%的重型卡车和75%的半挂车都采用空气悬架。

1.2 空气悬架与板簧悬架的比较类似公交车的车辆其空载与满载状况下总重之比为1∶2,板簧悬架不可能达到最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性能。

在选择悬架时经常会做出折中的选择,但是这是完全有必要的。

提高乘坐舒适性会部分损害侧倾刚度或车辆操纵性。

装配情况或车辆上留给悬架的安装空间是否充足也是悬架设计考虑的因素。

这些折中非常重要,因为在选择悬架时必须整体考虑车辆及其运行环境。

空气悬架可以让你在选择所需性能时具有更大的选择权,使车辆在中国的环境中能发挥最优性能。

针对特定车辆悬架所选择的阻尼值是影响车辆操纵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减震器选择的好坏决定了诸如振动衰减,车辆颠动和侧倾控制等因素。

欧洲对悬架减震器规定了最小阻尼标准,而且要求悬架系统的偏频小于2以确保悬架对道路的保护。

此要求更大程度上是基于以下考虑的,即保持轮胎贴地使乘客乘坐舒适性得到保证,但是当中国开始处理重型车辆对路面的损坏问题时,车辆设计的各项规定和标准的陆续出台也在关注控制重型车辆对路面的破坏问题。

12 汽车空气悬架的发展历史在Charles Goodyear发明了橡胶硫化技术三年以后,也就是在1847年John Lewis发明了空气弹簧。

就在Lewis发明空气弹簧的同一年,《美国科学》创刊号上就提出了“ride on air”的概念。

此后I. W. Hoagland、 William R. Fee和Gorge M. Alsop等人为了解决空气弹簧的密封性问题,分别对空气弹簧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设计。

奥迪轿车故障案例(五)

奥迪轿车故障案例(五)

奥迪轿车故障案例(五)作者:文/北京李玉茂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7年第2期20 奥迪A6转向异响故障现象一辆2006 年产一汽奥迪A6 C6 轿车,搭载2.0L BPJ型涡轮增压发动机,行驶里程236 736km,车主反映启动发动机后转向时有异响。

故障诊断与排除1. 打开发动机舱盖,看到机舱左侧有大量转向助力油,且助力油罐内没有油。

清洗发动机舱,加入助力油,启动发动机转向无异响,行驶20min 后转向沉重,并听见“嗡嗡”异响。

停车检查看到机舱左侧又出现助力油,检查助力油是从油罐通气孔流出。

2. 根据经验,怀疑油罐内的回油管滤网脱落,回油在油罐内产生涡流搅起空气,助力泵将空气吸入系统,含有空气的助力油再回到油罐时从通气孔喷出。

3. 打开助力油罐盖,发现助力油温度很高,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油温为110℃,判断是助力油温度过高出现沸腾,使系统内产生气阻而发出异响。

4. 检查助力油散热管正常,助力油回油管正常,用压力表测量助力泵高压端压力,启动发动机待压力升至最高,然后关闭压力表阀门,压力为110bar(1bar=105Pa),正常。

打开压力表阀门,看到压力一直保持80bar 不能回零,说明高压油管内堵塞。

5. 拆卸检查助力高压油管,看见油管内有白色塑料堵在转向机进油口处( 图35),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长时间过高,助力油过热,转向时高压油管振动并发出异响。

剖开高压油管,发现白色塑料是油管内的脱落物。

更换高压油管后,故障排除。

故障点:助力高压油管损坏。

21 奥迪A6凉车启动困难故障现象一辆2005 年产一汽奥迪A6L C6 轿车,搭载3.0L 型号为BBJ 发动机,行驶里程126615km,车主反映热车启动正常,凉车(5℃以下) 启动困难,温度越低启动则需越多次,出现故障时仪表有多个警报灯点亮。

故障诊断与排除1. 用VAS5052 检测有6 个控制单元无法进入( 图36、图37),分别是:15 安全气囊、03 制动电控系统、53 停车制动器、02 变速器电控系统、55 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01 发动机电控系统。

A8空气悬架调节策略

A8空气悬架调节策略

FlexRay-总线
10
2014-5-25
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
根据底盘的不同,调节逻辑也不同。另外,带拖车 和不带拖车的调节也是不同的。
11
2014-5-25
调节策略 使用标准底盘 1BK且不带拖车时的调节策略
ESP全功能接通
高位
基本高度 低位 高速公路状态
滞后
系统工作模式
调节策略的特点
行驶模式 在车速>10 km/h时就认为是行驶模式。 在行驶模式时,由于燃油消耗或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容积变化导致空气悬架的 水平变化可以得到调节。
预动行驶模式 操纵了车门、行李箱盖或15号接线时,该系统会从休眠模式被唤醒, 进入“预动” 。

13
2014-5-25
休眠模式
关联:
水平调节控制单元J197通过FlexRay总线系统接收来自传感器电子装置控 制单元J849的车辆加速度的最新信息。
5
2014-5-25
位置: 空气压缩机车身底盘后部,备胎坑内。
功能: 为空气悬架系统供应足够压力的压缩空气。这个单级压缩 机产生的系统压力是18bar。压缩机内有一个压力限制阀, 用于防止压力过高。
进入“续动”模式60秒后若仍无信号输入,系统就进入节能的“休眠”模式 了。系统在2.5小时和10小时后各检查一次车辆的水平状态.如果控制单元 J197识别出有调节需求,那么就会检查蓄压器内的压力是否足够(至少要比将 要进行调节的空气弹簧内的压力高3 bar)。
如果压力足够,那么就开始校正车辆的水平位置了。
空气供给装置
6
2014-5-25
位置: 蓄压气安装车辆后侧
结构: 蓄压器是铝制的,容积为5.8升, 。蓄压压力为 18bar 。 蓄压器 作用: 蓄压器的作用是提高系统的“随时可用性”。 另外,车辆静止以及车速极低时调节过程只由 蓄压器来进行,蓄压器与空气弹簧之间必须存 在至少3bar的压力差。

奥迪a8空气悬架举升模式

奥迪a8空气悬架举升模式

奥迪a8空气悬架举升模式
奥迪A8的空气悬架举升模式操作步骤如下:
1. 启动车辆后找到仪表盘的菜单键,按下菜单键。

2. 在菜单中找到“车辆设置”选项,选择后进入。

3. 在“车辆设置”中选择“悬架”选项。

4. 进入悬架设置后,找到“举升模式”选项,点击进入。

5. 在“举升模式”中,可以选择高度的调节,可以选择较低、中等、较高、极高四种模式。

6. 选择好后,点击确认即可自动调整悬架高度,完成举升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举升过程中车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抬升,因此操作时要注意车辆周围的障碍物,且不要在行驶时使用举升功能。

奥迪A8L(4N)新技术简述

奥迪A8L(4N)新技术简述

3128(2998) 1945(1920) 2745(2680)
图2奥迪A8L(4N) ̄FfB尺寸和重 量示意 图 内部 尺 寸 和 其他 参数 如 图 3所 示 。
前 部 1i内 宽 馊 mm 时 {;{:腑 :宽 度 mm lt ;_}I:1il勺斑 I生mm
闹:们黜 宽 心 mm 摊 离 I ’^J坚 mm
210kW (286 PS);最大扭矩:600 Nm。 (2)3,0l_V6一TFSl-发 动机 ,单 涡轮 增压 器 ;最大 功率 :
25OkW (340 PS);最大扭矩 :500 Nm。 Audi A8(车型 4N)首次标配有电动传动系统 。为此发动机
装备有轻度混合动力电动车技术 。
图5加长轴 距的Audi A8L(4N)车顶示 意图
为此可选装全主动调节 式1 ̄gAudi AI主动底盘 ,可单 独作用 到 每 个 车轮 ,且 扩 大 了舒 适 和 运 动之 间的 主 销 内倾 角 。
7.传动 系 8挡 自动 变 速 器 0D5针 2, -JAudi A8 重 新 进 行 了 调 整并 改 进 。
由于使用了辅助液压泵 ,就可以在惯性滑行过程中根据情况来关 闭 内燃 机 ,节 省 燃油 。
持 续 地 计 算 出 周 围 环 境 的 全 面 图 像 ,以 用 于 各 种 辅 助 功 能 。比 如 自 适 应 驾 驶 辅 助 是 一 种 新 的 驾 驶 员 辅 助 系 统 ,它首 次 在 Audi A8(4N)上 是作 为选装 装备 提供 的 。该 系统 将 以前相 互独立 的 自 适 应 定 速 巡 航 系 统 、奥 迪 主 动 式 车 道 辅 助 系 统 (带 有 转 向 时 刻
1581z 150

奥迪A8介绍资料

奥迪A8介绍资料

奥迪A8自动驾驶汽车作为汽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重要增长点。

国内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传感器领域,在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三大核心部件,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为零部件供新款奥迪A8配置了一整套新款传感器,包括:在车辆前部、车侧、车辆后部配置了12个超声波传感器(可能由Valeo提供);在车辆前部、车辆后部及外部后视镜配备了4个360度全景摄像头(可能由Bosch提供),在风挡的上边缘配置了1款前置摄像头(可能由Kostal提供),在车辆的各角配置了4个中程雷达(可能由Continental提供),在车辆前部配置了1个远程雷达(可能由Bosch提供),在车辆前部配置了1个红外摄象机(infrared camera,可能由Autoliv提供),用于夜视辅助功能,在车辆前部配置了激光雷达(由Valeo提供)。

图奥迪A8的传感器配置在奥迪A8的传感器配置中,12个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前部、车侧和车辆后部,4个360度全景摄像头配备在车辆前部、车辆后部和外部后视镜,1款前置摄像头配置在风挡的上边缘,位于内后视镜后方,4个中程雷达配置在车辆的各角,1个远程雷达配置在车辆前部,1个红外摄像机配置在车辆前部,用于夜视辅助功能,激光扫描仪配置在车辆前部。

图奥迪A8自动驾驶传感器系统图奥迪A8的传感器感知范围上图中,红色区域为12个超声波雷达(泊车雷达)的感知区域;一大圈橙色区域为4路高清环视的感知区域;黄色锥形区域为前向摄像头的感知区域;绿色锥形区域为激光雷达的感知区域;紫色锥形区域为长测距雷达的感知区域。

感知范围越广,自动驾驶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就会越高。

奥迪A8不同传感器的感知区域如下表所示。

奥迪A8将其唯一的4线激光雷达设计在进气中网正下方的位置,其实是浪费了激光雷达的下视能力,也容易被路面的障碍物遮挡视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自动驾驶工程车都把激光雷达装到车顶上的原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PPT课件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PPT课件

5. 空气供给总成 空气供给总成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左前部,这样就 可避免在乘员舱内产生噪音,而且还可以实现有效 的冷却效果。 因而这种布置可以延长压缩机的接通时司。从而 提高调节的质量。 工作过程: 工作原理与四轮驱动车上使用的空气供给总成是 一样的。为了防止压缩机过热,在必要时(气缸盖温 度太高)空气供给总成会被切断。最大静态系统压力 为16 bar。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情境一 自动变速器概述
一、汽车悬架的作用 汽车悬架是指连接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的一系列传力装置,
因此汽车悬架具有以下作用: 1.承载 即承受汽车各方向的载荷,这些载荷包括垂直方向、纵向和侧向的各种力。 2.传递动力 即将车轮与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给车身,使汽车向前行驶、
下降:先是前桥下降,然后是后桥下降。
图4-14 车身高度调节
四、特殊工况的调节 1. 转弯 转弯时,悬架的调节过程就被终止,转弯结束又接着进 行调节。 车辆是否在转弯可根据转向角传感器和横向加速度传感 器的信号来判断。如图4-15所示。 减振的阻尼力与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车身 运动(如摇晃)。
减速或停车。 3.缓冲 即缓和汽车和路面状况等引起的各种振动和冲击,以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
性。 除此之外,汽车的悬架对汽车车轮的定位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汽车
行驶性能、操纵性能及乘坐的舒适性。如图4-1所示。
• 图4-1 汽车悬架
二、基本原理 车辆在路上行驶时,车轮经过凸凹不平处就会受到冲击力,该力由 悬架和车轮悬挂系统传递到车身上。汽车悬架的作用就是吸收并化解这 个冲击力。 一般说来,汽车悬架应分为悬架系统和减振系统这两部分。在这两 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达到下述使用要求: 行驶安全性:保持车轮与路面接触,这对于保证制动和转向具有重 要意义。 工作安全性:保护汽车部件,使之不受过高的负荷。 行驶舒适性:大大降低对乘员不利的负荷,避免损坏运载的精密货 物。 弹性元件是悬架中的“承载”元件,它将车轮悬挂与车身连在一起。 轮胎和座椅的弹性对悬架起到补充作用。 弹性元件有:钢质弹簧、充气/空气弹簧、橡胶/弹性体,或者是上 述形式的组合。轿车上普遍采用钢质弹簧悬架,钢质弹簧采用的形式很 多,但其中最普遍的是螺旋弹簧。如图4-2所示。

奥迪A8 空气弹簧避震悬架技术详解

奥迪A8 空气弹簧避震悬架技术详解

Seite 28
X TI Inhalt
Stand:04/04
Service Training
AB 342
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能保证在最佳承载宽度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行李箱 容积,后桥空气弹簧直径被限制为最小值(尽可能地小 )。但要想满足对舒适性的要求,又需要对空气容量最 小值有个限制(不能太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在 减振器上加了一个储气罐,以便能提供额外的空气。
AB 342
车辆的底盘传统上都配有钢质弹簧。当车辆经过路面的不平处时,车桥 就会压缩,车身就开始振动。
随着车辆的载荷增加,车身在弹簧压缩和伸长的振动过程中,其振动频 率是如何变化的呢?
VK-35
Seite 4
X TI Inhalt
Stand:04/04
Service Training
质量较大 / 弹簧较硬
VK-35
Seite 33
X TI Inhalt
Stand:04/04
Service Training
VK-35
AB 342
空气供给总成 空气供给总成装在发动机舱内的左前方,这种布置可避免 将噪音传到乘员舱内,同时还可使该总成获得良好的冷却 效果。这就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可工作时间,也就提高了 减振调节的效果。 结构 / 功能 与全驱 quattro 车上的是一样的。
Stand:04/04
Service Training
AB 342
控制单元 J197 位于手套箱前方。 该控制单元处理其它总线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单独的输入 信号。 这个处理过程所得到的重要结果就是用于控制压缩机、 电磁阀和减振器的信号。
VK-35
Seite 27
X TI Inhalt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修复 学习任务七 子任务1 电控悬架传感器和执行器检修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修复 学习任务七 子任务1 电控悬架传感器和执行器检修
子任务1 电控悬架传感器和执行 器检修
知识准备 奥迪A8自适应空气悬架组成
知识准备
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8空气悬架原理图
知识准备
奥迪A8减振器结构
知识准备
奥迪A8减振器工作原理
知识准备
奥迪A8空气供应机组
知识准备 奥迪A8电磁阀组
知识准备
为对每种行驶状态实行最理想的减振调控,必须知道车身运动(簧载质量) 和车轴运动(非簧载质量)的时间曲线。使用三个传感器测量车身的加速度。 其中有两个位于前桥的弹簧支柱拱顶上,第三个位于右后轮罩内。
知识准备
奥迪A8高度调节模式工作原理
子任务1已学习结束, 请预习下一项目内容
累计星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在四个可选模式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

每个减振器都可单独进行调控。

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舒适型或运动型)下均能够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

在设定的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部件及功能1.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

它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和(空气弹簧)伸缩囊之间,用一个密封圈密封线圈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区域。

密封圈可在维修时更换,空气弹簧伸缩囊不能单独更换。

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保证行李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最大储物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空气弹簧的直径。

为了满足舒适性的要求,空气弹簧体积应最小。

此冲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与减振器相连的容器存储额外的空气。

空气弹簧不仅替代了钢制弹簧,而且相对于钢制弹簧还有独特的优点。

空气弹簧使用了铝制气缸的新式外部引导性装置减小了空气弹簧伸缩囊的壁厚。

这样,在路面不平情况下响应更加灵敏。

2.减振器(图3和图4)构造:使用了一个无级电子双管气压减振器(无级减振控制系统=CDC减振器)。

活塞上的主减振阀门通过弹簧机械预紧。

在阀门上方安装有电磁线圈,连接导线经由活塞杆的空腔与外部连接。

功能:减振力主要取决于阀门的通流阻力。

流过的油的通流阻力越大,减振力也就越大。

以弹簧挠度(弹性)跳动(等于压力分段减振)为例从原则上说明工作原理(图5):当电磁线圈上没有电流作用时,减振力达到最大。

减振力最小时电磁线圈上的电流大约为1800mA。

在紧急运行时不对电磁线圈通电。

这样就设定了最大减振力,并通过其来保证车辆行驶时动态稳定。

3.空气供应机组(图6)空气供应机组安装在发动机舱的左前方。

由此可以避免工作噪声传入汽车内部。

除此之外还能实现有效的冷却。

这样能提高压缩机的可能开启持续时间并且由此提高调控质量。

为保护压缩机不至过热,在需要时(如气缸盖温度过高时)会将其关闭。

最大系统静态压力为16bar。

4.电磁阀组(图7)电磁阀组包括了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空气弹簧和储气罐的阀门。

它安装在汽车左侧车轮外壳和A 柱之间的车轮罩内。

5.储气罐(图8)储气罐位于汽车左侧行李箱底板和后部消声器之间。

储气罐由铝材制成。

其容积为5.8L,最大工作压力为16bar。

系统布局的目的是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压缩机打开的阀值设置为最小)。

要使调控动作仅通过压力存储器进行,在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间必须有一个最小为3bar的压差。

6.传感器(1)压缩机温度传感器(G290)用于探测压缩机汽缸盖的温度。

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急剧降低(NTC:负温度系数)。

此电阻的变化由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空气压缩机最大运行时间取决于当前温度。

维修时不得单独更换零件。

见图6空气供应机组图中标示6。

(2)压力传感器(G291)根据电磁阀的控制情况,用于测量前桥和后桥弹簧支柱或储气罐间的压力变化情况。

(3)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1、G342、G343)(图9)为对每种行驶状态实行最理想的减振调控,必须知道车身运动(簧载质量)和车轴运动(非簧载质量)的时间曲线。

使用三个传感器测量车身的加速度。

其中有两个位于前桥的弹簧支柱拱顶上,第三个位于右后轮罩内。

通过处理车身高度传感器信号来获取车轴部件(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

(4)车身高度传感器(G76、G77、G78、G289)(图10)四个传感器在结构上相同,支架和连接杆位于车轴的侧面和特定的位置上,传感器测得悬臂和车身之间的距离并由此测得车辆的高度状态。

以800Hz 频率进行感应探测(全时四轮驱动车为200Hz)。

采样频率可以确定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

7.控制单元(J197)(图1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核心元件为控制单元。

它安装于车内贮物箱前。

它用于处理其他总线部件的相关信息和独立的输入信号。

处理生成控制信号,这些信号用于控制压缩机、电磁阀和减振器。

调控方案由于标准型底盘和运动型底盘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需要两种不同的控制单元(软件应用程序)。

1.普通调控方案车身高度调整主要是调节同一车桥上左右两侧的高度差(例如由于单侧负载引起的)。

在车速小于35km/h时,储气罐优先作为能量来源。

前提是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间有至少3bar的压差。

车身高度调节过程(图12):提升:首先后桥被提升,然后是前桥;衔氏:首先前桥被衔氐,炽后桥。

设置这个顺序的目的是:在前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失灵的情况下,避免前照灯在悬架调控时导致其他路人炫目。

除了带有氙气前照灯的车辆之外,车辆均安装了前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

对于A8轿车来说,可以选择标准型底盘(自适应空气悬架)和运动型底盘(运动型自适应空气悬架)两种调整方式。

(1)标准型底盘调控方案:可以手动或自动选择以下模式:a“自动”模式:(标准车身高度)(图13)目标车身高度,以舒适性为目标,沿着相应的减振曲线自适应调控。

以超过120km/h行驶30秒种后下降2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通过降低车身高度能够有效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性,并且能够降低燃油消耗。

当车速低于70km/h的时间超过120秒种,或车速低于35km/h时,又自动提升至标准车身高度。

b“舒适”模式:(标准车身高度)(图13)车身高度与“自动”模式一样,在低速范围内减振功能比“自动”模式弱,比“自动”模式更舒适为依据进行调控,相对于“自动”模式来说,乘坐舒适性有进一步提升。

不能自动进行“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c“动态”模式:(-20mm)(图14)车身高度比“自动”模式降低了20mm。

控制曲线自动调整为运动型减振特性曲线。

以超过120km/h 行驶,30秒后车身继续下降5mm(“高速公路降位”)。

在整个车速范围内设定了一条严格的减振特性曲线。

当车速低于70km/h的时间超过120秒钟或车速低于35km/h时,又自动提升至运动型车身标准高度。

d“高位”模式:(+25mm)(图15)此模式只在车速小于80km/h时才能选用。

从100km/h开始,此模式自动退出。

然后调控为先前所选模式(“自动”、“动态”或“舒适”)。

即使车速以后再次低于80km/h,也不再自动运行“高位”模式。

相对于“自动”模式车身高度上升了25mm,与“自动”模式一样具有舒适性调整。

(2)运动型底盘调控方案与标准型底盘的区别:弹性和减振以运动型为依据进行调控;在车速小于120km/h时,“自动”、“动态”和“舒适”模式下的高度位置相同,但减振特性曲线不同;车身标准高度比标准型底盘低20mm。

a“自动”模式:(-20mm)(图16)车身标准高度相当于标准型底盘“动态”模式,带有相应减振特性曲线以运动型为依据的调控(比“动态”模式更舒适的调控)。

以超过120km/h行驶,30秒钟后再下降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b“动态”模式:(-20mm)(图16)车身高度和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一样,带有相应减振特性曲线的运动型调整。

从120km㈩开始30秒钟后下降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c“舒适”模式:(-20mm)(图16)车身高度和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一样,在低速范围内减振比“自动”模式更低。

不能自动进行“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d“高位”模式:(+5mm)(图17)相对于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来说,车身高度上升了25mm,以运动型为依据的调控。

相对于标准型底盘的标准车身高度提高了5mm。

2.特殊运行状态下的调控方案弯道行驶:在弯道行驶时悬架调控中断,弯道过后调控继续进行。

通过转向角传感器信号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识别弯道行驶。

减振力根据实时的行驶状况进行自动调节。

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行驶中那些不希望出现的车身运动(例如侧倾)。

制动过程(图18):首先,在ABS/ESP制动时引入减振调控功能。

减振调控取决于受控制的制动压力。

因此,最大限度降低了车身的俯仰和侧倾运动。

起步过程(图18):在起步过程中由于车身的质量惯性首先存在着俯仰运动。

通过合适的、与当前状态匹配的减振力能将这些运动限制在最小的程度。

预动和随动模式:调控行车前或点火开关打开前相对于额定高度的偏差。

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操作车门,行李箱盖或15号线能将系统从睡眠模式唤醒并进入预动模式。

例如点火开关关闭之后,在随动模式下调控由于乘员下车或卸载而造成的车身高度差。

睡眠模式:在进入随动模式60s后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系统进入保证能量节约的睡眠模式。

2.5h和10h后睡眠模式将短时间关闭,以便再次检查车身高度状况。

在一定情况下,与额定值的高度差异通过存储器得以补偿(例如,通过冷却空气弹簧内的气体来补偿)。

升降台模式:通过对车身高度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静止车辆控制的持续时间来识别升降台运行状态。

没有故障被写入故障存储器。

此模式不会通过指示灯显示。

车辆千斤顶的使用(维修模式):不能进行自动识别。

使用车辆千斤顶时调控系统必须关闭。

通过操作MMI系统中菜单的控制按钮CAR→SETUP来完成。

此模式可以通过在MMI中设置转入非激活状态,也可以通过以15km/h的速度行驶转入非激活状态。

挂车运行状态:在挂车与拖车建立电气连接时,挂车运行状态会被自动识别。

使用SETUP按键可调用系统状态(打开或关闭挂车运行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使用MMI控制钮可激活系统状态。

对于标准型底盘来说,在挂车运行状态下无法选择“动态”模式。

仪表指示警告1.车身高度最低位通过高度低位指示灯以及警告灯的闪烁显示车身高度最低位(低于正常水平高度65mm以上)。

车身高度最低位可能在车辆长时间静止后出现。

2.车身高度最高位通过警告灯的闪烁显示车身高度最高位(高于正常水平高度50mm以上)。

在重物卸载时,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车身高度最高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