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学习目标】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2、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板书课题)。

导入: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次高峰,呈现繁荣景象。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65-68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65-66页,找到“双百”方针的提出取得的成就。

2、阅读书本66-67页,找到十年动乱中文化凋零的表现。

3、阅读书本67-68页,找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文学成就。

三、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自学竞赛开始!

(二)学生自学(看书,找答案)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用眼睛巡视全班,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发现问题,下去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检测(讨论,对答案)

过渡语:时间到,看完并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这一方针又被称为“双百”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

1、表现

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

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

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2、原因

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

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三、飞香走红满天春——新中国文化的第二高峰(大地春回百花放)

《中华儿女》:影片根据《八女投江》故事改编。1936年,在日本人的屠刀下,东北人民惨遭蹂躏。活动在牡丹江一带的东北联军,英勇抗日,吸引了大批年轻农民。亲人遭日寇杀害的女子胡秀芝,报名参加抗日联军。她在革命斗争的锻炼中,入了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冷云是抗联某部指导员,她经历了丈夫在地下工作岗位上被捕牺牲的重大打击,仍刚强坚毅地接受战斗任务,打击敌人。在归队途中,因发现敌军要偷袭联军营地,冷云一面命人绕道给抗联送信,一面率部分散打枪,牵制敌人,把敌人兵力引出营地范围而至牡丹江畔。最后,参加战斗的同志们仅剩冷云、胡秀芝等八名女战士,寡不敌众,生路已绝,她们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坏自己的八支枪,视死如归地投入江中。

《五朵金花》是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少数民族爱情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白族青年男女有趣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剧。它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红遍了全国。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四部分内容: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发展;“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摧残;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次高峰,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事业更是一枝独秀,跻身强国之列。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即将完成,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这迫

切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百”方针形成的历史过程。1942年中国共产党主张艺术上“推陈出新”,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毛泽东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指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争鸣,自由讨论。这一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和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在科学文化领域产生强烈的反响,带来学术和文化事业的勃勃生机。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长篇小说出现建国后的第一次大丰收,诗歌、电影、戏剧作品层出不穷,出现一批不朽的精品,如《红岩》、《林海雪原》、《创业史》、《上甘岭》、《红色娘子军》、《龙须沟》等。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原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又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这一目需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二是十年动乱使文学艺术受到严重破坏。

十年动乱首先在文化领域掀起。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史学家吴晗,抨击吴晗在《海瑞罢官》中歌颂明代清官海瑞“退田”、“平冤狱”,是影射中共中央,为“单干风”和“翻案风”鸣冤叫屈,对剧本进行猛烈的政治攻击,批判的范围也迅速扩大。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彭真也被诬陷为吴晗的后台,北京市被认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1966年2月3日,彭真作为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召集会议,拟定《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试图把运动置于学术讨论的范围,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反对。江青等人诬陷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竭力推行文化领域的法西斯专制主义。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首先从文化领域掀起,政治发难是祸根,给文化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实质是一场破坏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乱。

动乱中“文化的凋零”。林彪、江青集团利用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掀起红卫兵“造反”运动。以破“四旧”为先导,抄家打人,乱烧乱砸。大批艺术家和专家下放到农场、干校接受再教育。许多知识分子遭到批判,甚至迫害致死。无数的文化典籍遭到焚毁,优秀的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束之高阁。文艺领域一片凋零,仅“样板戏”一枝独秀。政治高压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人们无不哀叹:“文化大革命”,确实“革”了文化的“命”。

[“二为”方向的提出]

这一目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针的提出与发展,二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巨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同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