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绿色建筑报告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https://img.taocdn.com/s3/m/8a388c5790c69ec3d5bb75d2.png)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摘要: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后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六篇章也提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筑行业在中国整个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也成国家能源消耗的头号。
本文根据2010年11月发布的《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中绿色建设设计内同,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及细则,进行概略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第一章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介绍1. 规范编制背景2008年6月4日,建设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列为该计划的行业标准制订项目。
编制组经过两年的调研、研究和编制工作。
2010年11月17日建设部发批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29-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2. 规范的篇章结构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绿色建筑的设计,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
章节的划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不同。
《标准》是按照四节一环保和施工管理划分,而《规范》主要按照工程设计的常规专业进行,另特别增设了“绿色设计策划”一章节。
本文主要根据该新增的“绿色设计策划”结合《标准》及细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章规范的绿色设计策划的内容在设计的前期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可以通过统筹考虑项目自身的特别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合理控制成本、实现各项指标的目的。
《规范》中所涉及的条文4.1.1和4.1.2共2条。
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
提出绿色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以及策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78f5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1.png)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等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和方法,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绿色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绿色建筑的总结报告。
首先,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应该优先选择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当具有高效节能、耐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比如,使用节能玻璃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使用生态砖能够减少对土壤开采的压力,而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另外,设计阶段还应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使得建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采光、通风和自然采暖,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其次,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而且会破坏土地和植被。
因此,在建筑施工前应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合理设置施工时间和工地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环保材料,如低污染油漆、环保胶水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挥发。
建筑过程中还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做到“绿色施工”。
然后,在使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具备节能、节水和环保的特点。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大部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应该采用节能设备如高效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和地源热泵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水资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应该采用节水设备如节水洗手盆、节水沐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建筑物应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在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性。
建筑物的拆除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性,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物的维修和改造也是减少资源浪费和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绿色建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6452f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b.png)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内一些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
1.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也被称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座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地源热泵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环保,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这座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高效节能玻璃、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高效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深圳万科云城深圳万科云城是一座大型住宅小区,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小区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绿色屋顶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小区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是一座大型教育建筑群,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18d6477f111f18583d05a71.png)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六月目录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 (1)(一)申请条件 (1)(二)申报材料 (2)(三)申报程序 (2)(四)评审 (3)(五)公示 (3)(六)公布与颁证 (3)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 (4)(一)居住建筑 (4)(二)公共建筑 (6)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 (7)(一)原则 (7)(二)节能设计 (8)(三)施工过程 (10)四、系统使用过程的节能 (11)(一)运营管理 (11)(二)拆除过程管理 (11)五、可供参考的工程 (11)六、推荐参考资料 (12)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由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并监督实施和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
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和对申请的项目组织评审,建立并管理评审工作档案,受理查询事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一)申请条件评价标识的申请应由建筑物的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
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申请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2、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效果明显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3、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要求: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2份;2、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一式2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的说明;(2)技术总结: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进行全面总结;如为既有建筑,请详细论述改造机制的可行性;(3)相关附件:工程验收材料、检测报告、企业资质(复印件)、申报项目的业主委员会或使用单位出具的用户意见。
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ed2fe60c22590103029d16.png)
20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城镇采暖能耗状况我国建筑采暖据其能耗状况可分为三大类:北方城镇、长江流域城镇、农村建筑采暖。
其中农村建筑采暖能耗状况在节中给出,本节讨论前两类建筑的采暖能耗状况。
于历史沿革,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城市建筑普遍提供采暖设施,而长江流域以南则不提供采暖服务,这样就形成完全不同的采暖方式,也就导致采暖能耗状况完全不同。
北方城镇采暖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这些省市自治区的全部城镇及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城镇。
2004年这些省份城镇建筑面积总量约64亿平米,其70%以上的建筑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进行采暖,剩余部分则采用各类不同的分散采暖方式。
图1-7给出构成集中供热采暖方式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的能源消耗。
如图所示,采暖能耗涉及建筑物需热量与实际供热量、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效率,以及为采暖系统提供热量的热源系统效率三大因素。
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图1-7 北京城区各种供热采暖方式的能耗及损失数据来源:北京市民用建筑采暖现状和发展研究,供热顾问团研究报告,注:1)这是北京的采暖能耗,东北、西北地区气候与北京不同,因此能耗也与北京不同,总的用能数量高于北京2)粗线框内表示供热热源方式,不同的热源种类分别对应的能源燃煤、燃气或电力。
(1) 建筑物需热量与供热量。
表1-4为在北京对一百多个各类供热小区统计出的各类建筑物采暖当室温维持于18℃时所需要热量的范围,这是在2006年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加上外温修正得到,并且截掉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高值和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低值。
表1-5为欧洲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于其外温与北京有所不同,因此表中同时列出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外温修正后的采暖能耗。
比较表1-4与表1-5,可以看出北京市建筑采暖需要的热量与目前欧洲国家相差不大。
北京市各类建筑采暖需热量表1-4 建筑类型普通住宅楼普通办公楼旅馆酒店商场学校采暖需热量范围kWh/m2.年50~100 30~90 40~90 10~120 30~100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调查值表1-5 年份建筑类型国别采暖度日数采暖能耗修正为北京气kWh/(m2年) 候的采暖能耗kWh/(m2年) 2450 4043 3126 3430 2747 5303 83 124 185 57 150 55 83 75 145 41 134 25 2004 1998 2004 1998 2004 1998 住宅住宅1 住宅住宅2 住宅住宅3 北京波兰德国德国法国芬兰1998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住宅11 住宅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宾馆宾馆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瑞典希腊德国法国荷兰希腊德国法国德国法国荷兰希腊3230 1565 3126 2747 2784 1565 3126 2747 3126 2747 2784 1565 20 120 120 166 310 100 225 179 160 118 145 55 15 188 94 148 273 157 176 160 125 105 128 86注:1)能耗数据来源:a) 1998年数据表示一批节能建筑的调查值,数据来源:INDICA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OLD-CLIMATE BUILDINGS, Results from a BCS Expert Working Group, /EA/Buildings/ALAN/indicators99/b) 2004年数据为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平均值,数据来源:北京:清华大学2005-2006年北京住宅采暖测试结果,其它国家:Applying the EPBD to improv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Existing Buildings- ENPER-EXIST,Intelligent Energy of EPBD,2007.2)气象数据来源:北京来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基于18摄氏度;美国来自monthly state, regional, and national heating degree days weighed by population, National Climate Data Centre, USA,2006, 基于65华氏度,即摄氏度;日本来自Handbook of Energy & Economic Statistics of Japan,energy conservation centre, 2006, 基于14摄氏度;其它欧洲国家来自2007 Earth Satellite Corporation ,基于摄氏度. 3)修正为北京气候方法:某地区的修正能耗=该地区的采暖能耗/该地区的采暖度日数*北京采暖度日数。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程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36803c4b73f242336c5f5a.png)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程绿色建材概念界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臭氧层严重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参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保障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意义。
1996年8月,在有关政府部门的主持下,编制的《“S-863计划纲要研究”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应积极研究、发展生态建材的建议,并起草了“S-863计划纲要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生态建材计划纲要”。
1999年召开了中国首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材”的定义。
2002年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绿色建材展览会”和“中国绿色建材发展论坛”。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建材的概念宣传和产品发展。
绿色建材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环境负荷;推广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推广绿色产品,保障人体健康;推行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等。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放射性水平低,达到使用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它必须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
从绿色生产过程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定义该概念。
它是属“绿色产品”大概念中的一个分支,国际上也称之为生态建材、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
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仅是绿色建材内涵两个方面,而作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战略,应从原料采集、产品的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才能界定其是否为绿色建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绿色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中国绿色建材的提出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算起已有十几年了,但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法规缺失的影响,界内对绿色建材的概念与内涵认识尚未一致。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1be7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b.png)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概述: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以提高建筑能耗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本报告将对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进行评估,从不同角度探讨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原则和评估方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它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健康舒适和社区互动等方面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墙材料、隔热保温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
2.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资源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友好:选择低碳材料、绿色建筑产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4. 生态保护:注重保护建筑周边的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5. 健康舒适:通过合理的室内设计、通风系统、光照系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关注居民的健康需求。
6. 社区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绿色建筑评估指标1. 节能性能评估: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2. 资源循环评估:评估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环境友好性评估:评估建筑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生态保护性评估:评估建筑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关系、是否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5. 健康舒适性评估:评估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等。
6. 社区互动性评估:评估建筑与社区的互动程度,是否鼓励居民参与环保活动。
四、绿色建筑评估方法1. LEED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括能源与大气、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创新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
![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cefa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b.png)
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序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趋势逐渐显现。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搜集与分析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并针对其在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绿色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社会和人体健康的最大化保护的建筑形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绿色建筑案例分析1.深圳世界之窗深圳世界之窗是一座综合性主题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强化玻璃和双层玻璃窗,有效减少了建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室内外温度和光照的有效控制。
同时,还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2.北京奥林匹克绿色中心北京奥林匹克绿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一,是一座以水立方为主的综合体育场馆。
该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了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如太阳能隔热玻璃、天然采光设备等,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
此外,还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进一步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它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成为了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高效节能技术,有效隔离了外界噪音和热量,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同时,还采用了类似植物的外观设计,使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并具有观赏性。
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4.成都欧美中心成都欧美中心是一座集商业、办公和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也是国内绿色建筑中的佼佼者。
建筑采用了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光伏发电设备等,使建筑物在能耗方面得到有效降低。
绿色建筑竣工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竣工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e9a4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4.png)
绿色建筑竣工评估报告这里是《绿色建筑竣工评估报告》,报告总结了绿色建筑项目的竣工情况,评估了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项目概述该绿色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项目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节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筑,满足居住者的健康、舒适和生活质量需求。
二、环境影响评估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在设计上,采用了低碳材料和高效节能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施工过程中,控制了噪音和粉尘的产生,并合理管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
评估结果表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
三、经济影响评估该项目实施了可持续建筑管理方法,通过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项目施工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能够节约能源和运营成本,提高建筑价值。
评估显示,该项目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正面影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四、社会影响评估该项目在社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项目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
其次,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措施,减少了污染并规范了施工行为。
此外,项目还提供了岗位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评估结果显示,项目在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社区和居民带来了实际利益。
五、竣工评估结论该绿色建筑项目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项目实施了一系列可持续建筑策略,减少了环境影响,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上,项目能够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回报率。
社会上,项目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该绿色建筑项目是一项成功的示范,展示了可持续建筑的潜力和优势。
六、建议鉴于该绿色建筑项目的成功经验,建议在未来的建筑项目中推广和应用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中国2008年环境状况统计(城市绿化)(市辖区)(二)
![中国2008年环境状况统计(城市绿化)(市辖区)(二)](https://img.taocdn.com/s3/m/379389965acfa1c7ab00ccc2.png)
796 1331 653 25743 7663 3156 1663 4067 2005 854 2027 1190 1335 834 949 86965 11877 11086 8736 3757 3768 8479 5106 3388 4062 5564 2942 2486 5895 1906 2609 2885 2419
14.97 27.56 13.82 29.52 32.28 78.28 17.35 63.93 25.11 38.65 39.43 19.88 12.97 9.30 31.48 35.66 29.34 56.58 51.37 15.75 63.34 44.71 44.78 30.49 21.65 80.53 22.35 19.55 30.24 29.74 18.21 39.28 18.84
777
漳州市
1921
403
南平市 龙岩市 宁德市 14.江西省 南昌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15.山东省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莱芜市 临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滨州市 菏泽市 摘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中国2008年环境状况统计(城市绿化)(市辖
区)(二)
城市
绿地面积(公顷) 公园绿地面积(公顷)
9.上海市
34256
14777
10.江苏省
151084
23769
南京市
76317
6312
无锡市
15747
2990
徐州市
9242
1787
常州市
6468
1450
苏州市
12475
绿色建筑调查报告
![绿色建筑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31f6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1.png)
绿色建筑调查报告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为了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如实呈现如下:一、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具有节能、节水、材料环保、室内环境舒适等特点的建筑。
它不仅在设计和建造阶段考虑环境影响,还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优势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技术和设施,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友好。
2. 优质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采用环保材料,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居民健康。
3. 资源节约: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减少、重复、循环、利用”,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项目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政府加大了绿色建筑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
目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四、绿色建筑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目前绿色建筑的成本较高,建筑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普及度,促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一种符合环保理念、节约资源、提高居住品质的建筑形式,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建筑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绿色建筑简介
![绿色建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76f462453610661ed9f4a4.png)
√
地下室采光技术(光导管、天井、采光窗等)
√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何为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是从边际成本概念发展而来的,其经济学定 义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生产水平条件下,企业增加特定产出量(容量或业务量),所 导致的成本增加额。它是决策时重要的成本概念,即强调决策的相关成本只限于
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绿色建筑的国际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4中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
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 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 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强调减少各种资源 的浪费; 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世界流行的绿色建筑标准——LEED
LEED的收益: 经济、环境、社会 社会:
绿色建筑可以提升…
2 特色案例介绍
特色案例介绍
绿色实例介绍 ——上海中建广场项目
中建广场作为一个商办综合体项目,除拥有成熟的商业中心外,还建有2座国际5A超甲级 写字楼,面积共3.8万平米。背靠世界500强中建集团的专业技术及严格标准,两栋写字楼 建筑规格极高,获得美国LEED金级建筑认证、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生态、健康、环 保是中建广场写字楼的特色标签。
绿色建筑概念
世界流行的绿色建筑标准——LEED
LEED的增量成本比较
绿色建筑概念
世界流行的绿色建筑标准——LEED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ee91721ed9ad51f01df2e8.png)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自2008年4月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以来,截至2015年12月10日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636项,其中2015年新增1098项,创历年同期新高。
图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状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图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逐年项目统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从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且高星级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比较明显,未来随着全国各地绿色建筑强制规定和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将成为设计必选项,未来几年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按照评价阶段分布如下:其中设计标识3435项,占比94.5%,运行标识201项,占比5.5%,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仍然占较高比例,未来,随着各地鼓励政策的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项目朝着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目标行进。
图表2015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阶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按照星级分布如下:一星级总计1444项,占比39.7%;二星级总计1478项,占比40.6%;三星级总计714项,占总比19.6%,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项目超过60%。
图表2015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星级分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表示,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建筑类型分布如下:住宅建筑共计1766项,占比48.6%;公共建筑共计1840项,占比50.6%;工业建筑共计30项,占比0.8%,目前全国绿色工业建筑项目较少,2015年新增工业建筑仅7项。
图表2015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类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如下: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河北省市分列前五,占全国项目总数近半。
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
![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71b41410a6f524ccbf85ad.png)
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
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1%,只有通过建筑节能模式的创新,通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才能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的目标。
绿色建筑更适用于公用建筑、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以及气候条件四季分明的地区。
绿色建筑适用范围量大、面广,南方地区更适合推进绿色建筑。
再加上2008年由于绿色建筑有了国家标准,其发展前景势必十分广阔。
(报告全文共十章217页,14余万字,其中图表104个,2008年6月出品)目录第一章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第一节2007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1)一、美国 (1)二、欧盟 (7)三、日本 (8)四、金砖四国 (16)第二节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一、综合 (21)二、农业 (23)三、工业和建筑业 (24)四、固定资产投资 (26)五、国内贸易 (29)六、对外经济 (30)第三节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32)一、2008年GDP预测 (35)二、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35)第四节2008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37)第二章绿色建筑行业概述 (40)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内涵 (40)一、绿色建筑 (40)二、生态建筑 (40)三、可持续建筑 (40)第二节绿色建筑的特点 (41)第三节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42)第四节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 (43)第五节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44)一、转变领导观念,加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44)二、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企业和自然人的行为 (44)三、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有关“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 (44)四、提倡全民“绿色”意识 (45)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发展绿色建筑 (45)第三章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46)第一节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因 (46)一、外因 (46)二、内因 (47)第二节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50)第三节绿色建筑观念现状与问题 (52)一、绿色建筑概念的认知现状 (52)二、政府与开发商在绿色建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 (57)第四节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61)一、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与预期 (61)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63)第五节绿色建筑制度发展现状与问题 (67)一、绿色建筑制度发展现状 (67)二、绿色建筑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 (68)第四章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基本框架 (75)第一节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的现状 (76)一、绿色开发理论 (77)二、绿色建筑经济学理论 (84)第二节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基本框架的构建 (87)一、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可能性 (87)二、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难点 (92)三、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技术途径与研究设想 (96)第五章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0)第一节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1)一、绿色建筑节能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2)二、绿色建筑节水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7)三、绿色建筑节地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10)四、绿色建筑节材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13)五、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15)第二节绿色建筑技术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特征 (122)一、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绿色建筑经济价值 (122)二、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125)第六章生命周期成本体系构建 (130)第一节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对象界定 (130)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130)二、生命周期的界定 (131)第二节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体系 (133)一、生命周期成本体系构建原则 (133)二、生命周期成本体系内容 (134)三、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的系统属性 (137)第七章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139)第一节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 (139)一、国外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139)二、国内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139)三、国内外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研究分析 (143)第二节基于特征映射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144)一、生命周期成本估算的框架 (144)二、生命周期成本划分 (144)三、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 (145)第八章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153)第一节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评述 (153)一、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现状 (153)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分析 (154)第二节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155)一、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前提 (155)二、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目标 (157)三、绿色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基础 (157)第三节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159)一、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框架 (159)二、生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60)三、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160)第九章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与设计机制的优化 (165)第一节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 (165)一、产业价值链理论与绿色建筑的价值链构成 (166)二、绿色建筑产业价值链中各群体的定位 (168)三、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 (180)第二节制度之于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意义 (184)一、从更高的层面为实现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创造条件 (184)二、帮助协调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价值的长期性与市场追求效益短期性之间的矛盾 (184)第三节构建有利于生态经济优化的绿色建筑制度体系建议 (186)一、为基本法律提供相应的子法支持 (186)二、建立与行政及地方法规相配合的财税政策 (188)三、尽快建立并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90)四、尽快建立并完善各项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微观制度 (193)五、逐步培养并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197)六、促进生态经济优化的绿色建筑制度体系构建建议 (198)第四节设计研究机构的定位与切入点选择 (200)一、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分析切入点的选择 (200)二、生态经济优化对设计机制的要求 (203)第十章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08)第一节从法律法规看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208)一、建设部印发施工阶段的节能导则 (208)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排出节能时间表 (208)三、国家法律对建筑节能作出专门规定 (209)四、绿色建筑拥有权威评价标识 (209)第二节绿色建筑有了国家标准 (211)一、入选须经六大技术体系考核,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三个星级 (211)二、反对开发商投机取巧炒概念,自封绿色建筑原则上不承认 (212)第三节2008年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213)第四节扎实工作有效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214)一、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 (214)二、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措施 (214)三、稳步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214)四、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及运行节能管理 (215)五、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促进建筑用能结构调整 (215)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 (215)七、依法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216)八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216)表1.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度 (22)表1.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6)表1.3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28)表1.4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29)表1.5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30)表1.6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30)表1.7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31)表5.1 不同等级绿色建筑节能策略组成比较 (104)表5.2 我国绿色生态住区节水率一览表 (109)表5.3 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比较 (110)表5.4 健康室内环境的经济价值 (120)表5.5 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成本划分 (126)表8.1 绿色建筑系统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60)表8.2 绿色建筑成本系统绩效优度标准 (164)表9.1 在传统开发程序中寻找生态经济优化的切入点 (202)续表9.1 在传统开发程序中寻找生态经济优化的切入点 (203)图1.1 2001-2007年美国营建许可及新屋动工数持续下行 (1)图1.2 美国连排新屋动工数急跌 (2)图1.3 美国房市供需缺口有所改善 (2)图1.4 2001-2007年美国工业产出及产能利用率 (3)图1.5 费城联储局制造业指数大幅下挫 (4)图1.6 美国零售增速放缓 (5)图1.7 2008年初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 (5)图1.8 2004-2008年1月美国首次申请失业保险人数 (6)图1.9 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回调 (7)图1.10 日本增长缓慢的收入难以支持消费 (9)图1.11 2004-2007年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 (9)图1.12 日本2007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反弹 (10)图1.13 2005-2007年日本出口增速 (11)图1.14 美国占日本出口比重减小 (11)图1.15 日本Tankan企业景气指数处于高位 (12)图1.16 日本产能利用率高企 (13)图1.17 日本土地价格回暖 (13)图1.18 日本房屋市场急速下滑 (14)图1.19 日本GDP平减指数连续多年倒退 (14)图1.20 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负增长 (15)图1.21 日本国债占GDP比重持续增长 (16)图1.2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1)。
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及特点
![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441cc6f111f18582d05aeb.png)
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及特点2008 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宋波提起了我国近年来建筑的一系列数据。
这些数据令人惊叹:我国每年的城镇居住建筑约 4 亿~ 5 亿m2,公共建筑约4 亿~ 5 亿m2,乡村居住建筑约7 亿~8 亿m2,房屋总建筑规模约17 亿~18 亿m2。
我国现在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而且建筑业仍在迅速发展。
预计到2020 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近686亿m2。
建筑行业是公认的能源消耗的大户,而我国目前97% 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
在这样的情况下,节能型建筑应运而生。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对于建筑来说,其发展模式必须由传统高能耗型转向高效绿色型,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归宿。
因此,在建筑领域中,低能耗、高能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型建筑是解决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绿色建筑的涵义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GB/T50378 -2006)(简称标准)对绿色建筑做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3 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包含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强调减少资源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有关专家认为,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日益体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及其设计特点目前在中国建筑界有人比较推崇美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体系LEED,对一些所谓的生态住宅,大肆宣称符合LEED认证标准,误导广大消费者。
绿色建筑专题研究报告
![绿色建筑专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cdf7ee5ef7ba0d4a733b5a.png)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市场转型 ”策略 ——通过媒体宣传或的公众的认可,并进一步通过公众 LEED LEED“ 市场转型” 策略——
的支持使研究机构、产品供应商、企业和政府具有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
技术革新 购买力 产品或服务市场 产品和工艺的革新,商标广告,营 销推广,交易许可证 研研研研究究究究机机机机构构构构 媒媒媒媒体体体体 公公公公众众众众
LEED3.0(2009) 40-49 50-59 60-79 80-110
Page 7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认证在中国 ——在目前 LEED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37 个和已注册的 LEED LEED认证在中国 认证在中国—— 在目前LEED LEED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37 37个和已注册的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认证在深圳 ——在目前 LEED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37 个和已注册的 LEED LEED认证在深圳 认证在深圳—— 在目前LEED LEED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37 37个和已注册的
——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定义 什么是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定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定义如下: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 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6fa6bdcc7931b765ce15c7.png)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状况,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为中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的科学规划。
节约能源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具有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因此应将其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不同于嫦娥探月或三峡工程这样的单项重大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与工程技术、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社会公平等多方面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社会行动。
其对全社会介入的程度很类似于一场新的人民战争。
而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要知己知彼,对我国和国外的建筑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要运筹帷幄,对建筑节能的各个渠道,各项任务做出科学的规划。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到合理的政策策略去推动各项具体任务的实现,也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当前对建筑节能事业的高度热情,使其转换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真正成果。
从上述认识出发,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多少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
这将影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建筑节能状况的国情研究不是通过一个课题或一项研究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需要时刻研究最新的状况,不断对变化了的情况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进而修订和确定新的战略目标。
这真像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
基于这一认识,在国家能源办、建设部、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和学术界许多专家的倡议和支持下,我们准备与社会各界合作,持久进行这样的国情研究。
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我们每年把建筑节能领域的国情研究最新成果汇编成书,以《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这种形式向社会及时汇报。
附件下载: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zip9d89318c6b5d80fd9b447d14fb1a3197.zip(4.20 MB)。
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报告(2019国标)
![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报告(2019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80cb9d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c.png)
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报告适用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填表说明
1、专项验收报告一律采用A4规格,一式一份;
2、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应与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审批文件的“工程名称”一致,在尽量一致的情况下,项目名称中最好包含地域、楼号等信息,例如“深圳市XXX住宅1〜3号楼”;
3、报告封面的各单位名称应与批复文件的名称一致,如有其他联合单位,请在此处一并列出,以顿号隔开;
4、核查结论填写“通过”或“不通过”,如无需进行现场核查,仅做材料核查的,在备注中注明“核验批复文件通过”或“核验检测报告通过”等;
5、涉及到运营内容的条文得分以预估情况填写;
6、严格按照填写说明的要求如实填写Q
绿色建筑核查表
建筑节能核查表(居住建筑)
建筑节能核查表(公共建筑)
装配式建筑核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选“中国十 大新建筑”, 房价提升,比 同地区楼盘房 价高出约2倍
绿色建筑的成本 增量为多少?
科技型绿色建筑案例
• 从2006、2007、2008的绿色建筑项目增量造价统计来 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将持续下降。
• 绿色建筑各星级的增加量及占总建筑造价的百分比。
绿色建筑造价占总建筑造价 平均百分比(一星/二星/三星) 一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二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三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绿地绿色建筑之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
• 以宜居住宅产品为支撑点,往体系化和 产业化方向发展
• 延伸、扩大新里品牌内涵 • “宜居”品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科技型绿色建筑案例
中
中 央
英
冰
蓄
黑
冷
集
森
中
林
供 冷
系
统
中鹰黑森林、朗诗、 当代MOMA住宅特点
科技主题住宅
手段
采用多项世界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以达到“恒温、恒湿、 恒氧”的高舒适度低能耗未来人居模式。
2008中国绿色建筑报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何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 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 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 用、形式结构、色彩结构、色彩等方 面的考虑,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 来看待建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 为非生命元素来看待,而更被视为生 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份。
48.20%
围护结构节能
23.2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结论:节能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造价增量对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最为重要
绿色建筑对工程 复杂度的影响有多少?
具体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1. 项目目标确定
• 项目特点 • 因地制宜 • 技术采用
ESFGB(中) ★、★★、★★★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历程
国家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中国政府于1991 年6月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3年1月批准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1998年5月正式签署 《京都议定 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国绿色建筑历程
“他们” 做了些什么?
中国十大房地产开发企业
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3 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4 碧桂园集团 5 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6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 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 8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9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0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SBAT
NABERS
国际绿色建筑等级划分
LEED(美)
一般、铜牌、银牌、金牌、铂金
BREEAM(英) 通过、好、很好、优秀
NABERS(澳) 0~5星级
CASBEE(日) 根据环境性能效率指标BEE, 给予评价,表现为QL二维图
HK-BEAM(港) 满意、好、很好、优秀
ESCALE(法) 标准工程、优秀工程、较差工程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九三~一九 九九年来NASA所 测得的地球南极 臭氧层破洞日渐
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万科绿色建筑之举措
举措:上海万科根据不同类别产品,全面
建设绿色建筑,制定节能环保技术的实施 策略,并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星级申报。
已申报项目:城花新园、朗润园、万科中
心等项目
万科绿色建筑之意图
意图:绿色建筑是万科对行业可持续发展
的理性思考,是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战略选 择,同时提高了房屋的产品性能和可居住 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2. 星级标准可用技术
• 规范满足条项 • 可用技术罗列 • 技术采用成本
3. 初步设计报告
• 规范指标 • 技术效果 • 基于节能
整
6. 绿色星级申报工作
个
项
• 申报资料准备
目
• 申报书的填写
完
• 评审专家答辩
成
5. 深化方案后的技术落实
• 技术精确用量 • 落实于施工图 • 符合规范标准
4. 确定技术范围&指标
国家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1989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06年3月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7年9月颁布实施《绿色施工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 2008年4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008年7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 2008年7月23日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 2008年10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稿)》; 2008年10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 》 2009元旦起,《贵州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青岛市绿色建筑评价细则》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7%、4.2%、7.3%
103 元/m2 207 元/m2 360 元/m2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一星级
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
二星级
三星级
平均单位建 筑面积造价 增量
绿色建筑六大方面对成本影响
• 列举调查数据中绿色建筑六大方面中,哪一部分 造价增量部分最多
节能, 83.59% 节地, 1.39%
3
4
4
3
5
4
5
5
4
6
优选项数 (共9项)
— 3 5
绿( 色公 建共 筑建 等筑 级) 项 数 要 求
等级
一般项数(共45项)
节地与室外环 境(共8项)
节能与能 源利用 (共10项)
节水与水 节材与材 室内环境 资源利用 料资源利 质量(共6 (共6项) 用(共8项) 项)
运营管 理(共 7项)
优选项数 (共14项)
• 《浙江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
中国国内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目前政府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了以 下几方面工作:
地区大量复制, 提升业界知名
温·恒湿·恒氧·静音·适光”的科技住宅新理念。 度
南京锋尚在节能环保方面以“人性化住宅” 为标尺,营造节能环保生态舒适和健康的居 住理念,强调“零能耗”,达到节约或者不 用传统化石能源的目的。
项目成功,各 地区大量复制, 提升业界知名 度
本项目建设规模22万平方米,以住宅为主 (13万平方米),并有3万余平方米的公建设 施,节能65%标准还低,采用地源热泵、全置 换式新风系统、外遮阳等设施。
我们的前身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直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9月正式挂
牌成立,面向国内外拓展绿色和生态建筑事业,开展绿色和生态建筑领域的项目方 案设计、技术研究和节能检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 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
我们的实力 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量工程案例的经验及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提供
万科绿色建筑之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到2010年,开发的住宅项目达
到100%绿色生态建筑,50%的住宅项目为国 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30%的住宅项目为 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另外的20%住宅 项目为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
绿地绿色建筑之举措
举措:绿地集团对开发住宅进行宜居设计,
以绿色节能为建筑特点,同时各地多个公 建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星级申报。
★
3
★★
4
★★★
5
4
3
5
3
4
—
6
4
6
4
5
6
8
5
7
5
6
10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
建筑场地;室外环境质量;多样绿化;地下空间合理运用
绿 色
节能与能源利用
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用能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
Challenges Forward
建 筑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规划;雨水收集;非传统水源利用;人工湿地
★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 室内环境质量(建筑平面布局优化)
★ 运营管理(物业管理节约机制编写)
如何解决绿色建筑增加工作
• 聘请专业绿色建筑咨询单位从项目的规划 到设计再到施工阶段进行全程参与;
• 咨询机构对绿色建筑项目申报工作有丰富 的经验
中国最权威的绿色建筑 咨询机构在哪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研究中心介绍
节水, 3.11% 节材, 0.02% 室内环境, 4.94%
通过18个项目的绿色建筑增量 成本综合统计,发现在六大方 面中增量增加最多的为节能与 能源利用、其次为运营管理和 室内环境的造价增加,最后依 次为节水、节地和节材。
运营管理, 6.95%
对成本增量影响最重要的部分
影响造价增量 较大的方面
已申报项目:集团总部办公楼、汇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