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复习方法
1.从课内到课外
注重课内诵读,培养语感。高考考查的,无论是实 词词义、虚词用法、文句理解,还是特殊句式、筛选信 息、分析概括,无一不是源自课内;考点设置,几乎都
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复习课本中
的文言文篇目是基本立足点。一般来说,课内篇目可复 习 3~4 遍,重视积累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考试大 纲》上规定的 120 个单音节文言实词要依据课文理解其
重视平素文言文的学习。一方面,注重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等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注
重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例如民俗礼仪、音乐建筑、文
人逸事、时代故事等。
另外,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阅读考查“文”、
“言”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
词的理解,古今词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 解。从测试能力看,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 文意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的语句、语段来分析,才能准确无误,而理解句意(译句) 判别对错,要以句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是与非为衡量标准。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题与题之间的关联帮助思考。
4.“析”要有“理”
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选的文言语段中所含的“理”既 有情境事理,也有逻辑事理。在文言文试题的解答过程 中,无论是判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还是判断句意、表 述是与非,都应分析文中语境本身形成的关系之理和较 为普通的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传类人物传记上,而应该精心选择 100 篇左右涉及各种
题材、体裁、风格的训练文段,培养文言文综合解题能 力。在训练过程中,既要继续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还 要注意分析考试命题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和技巧。
(三)阅读方法
1.读要有预 阅读时材料(文段)、题干选项、尾注三者不可偏
废 材料(文段)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它是整体把 握的重中之重,而考生多忽略的是对选择题题干选项的 分析和对尾注的暗示作用的关注。选择题中的题干选项, 特别是分析概括型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它是整体把握 文意、解决疑难的拐杖。因为分析概括型选择题多是要 求选出一项不正确的,这意味着其余三项均是正确的,
《晋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周访传》中的有关内容, 属较为浅易的文言文。周访是《晋书》成功刻画的一个
人物, 原文篇幅较长, 约 1900 字, 不符合试题中文言 文阅读材料的要求。 根据命题的需要, 删减连缀为 573
字的文段,既概述了周访的生平,又通过最能体现周访 个性及功绩的材料,给人留下对周访的深刻印象。从阅 读角度来看,由于采用了删节与加注等方法,文中已经 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
继《史记》、《 后汉书》之后, 《晋书》、《 新唐书》、 《宋史》、《元史》、《明史》逐渐为命题专家所看好。
从选文的体裁来看,以人物传记为主,所选人物大 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多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 该人物展开叙述,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思想性
较强,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法、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类型等,以此培养对此类
文章的语感,形成敏锐的文言语言感知能力。在阅读时,
要注意整体把握,揣摩语言,理清全文脉络,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强化语段训练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阅读容量,想要稳妥得分,
还得进行科学训练。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的广泛性决定
我们进行强化训练时,不能像以前一样,仅仅停留在史
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
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是文言文中常见 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极少出现非常 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
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
度。如 2008 年广东卷文言文节选自唐朝房玄龄修纂的
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并确立文段的中心思想。这一 步仍不要深究难字难句,因为是从宏观上着眼,它们一 般不会影响“分析理解”。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文段中
的加点字和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它也正是文 后的命题依据,通过前两遍的阅读分析,不少内容已经 “理解”,但还需再读第三遍,并对照研读题中所设问 题,在珍视“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印证,以 彻底解决所有难点。可呼唤“记忆”,重温课本中学过
的类似的字词的用法和句式;可借助狭义语境,瞻前顾 后,疏通“文气”;可借助题枝(四个选项),进行比较, 验证选优;可借助“注释”(有的文段后边附有),解决相
关文化常识和写作背景问题;甚至还可以大胆猜测推断。
以上“三步法”告诉我们,阅读不只是读文,还要 会读题。
3.“想”要有“据”
文言语段、 题目设置和所学知识, 是思考的三 大依据。对字词意义及用法的辨误求正唯有从与之相关
多个义项。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
词进行归纳整理。文言虚词考查的趋势是淡化用法的界
定而强调词义的理解。因此,对《考试大纲》上要求掌
握的有关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了然于心。
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注重课内积累,掌握一
定的文言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加强课外阅读,形
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是学好文言文的保证。课外广泛阅读 经典史籍、散文等,形成文言文阅读的感性基础。在阅 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时时总结归纳,比较实虚词意义用
5.“选”要讲“系”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语段及每道选择题是相对独立完 整的,其中“题”与“文”,“题”与“题”之间表现 出多种相互联系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对备选项进行筛选 并作出选择的时候,始终注意发现、关照、利用这些联 系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综

一、古代诗文阅读高考考点知识图解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必背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
必背古诗
(三)古代诗歌鉴赏
二、文言文阅读考试规律及备考指导 (一) 考试规律总结
对文言文阅读的考 查趋于稳定,“大同”中存“小 异”。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 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 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
这对于考生来说等于是变相的翻译和解释。因此,利用 好该题选项中的信息,整体阅读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 易。尾注,既然加了,肯定有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尾注标注的是一些命题者认为超出考纲规定的、超出中
学生阅读能力范围的内容,如不很好地利用,肯定会对
翻译和文意的理解形成障碍。
2.“阅”要有“序” 完成文言文阅读题要运用三步阅读法:
2.设题注重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其知识点总与教材内篇目有 关联。如 2006 年广东卷实词判断题 C 项:“谭谢不纳, 母大困。”其中的“谢”就与《孔雀东南飞》中的“阿
母谢媒人”中的“谢”意思一样。翻译题第 1 小题:“今
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关键词语 “盍”的意思,就与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则盍 反其本矣”的“盍”一样。固定句式“非……乎”就在
《赤壁赋》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中出现
过。2007 年广东卷翻译题,“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 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一句里,关键词“但”与《孔 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中的“但” 意思一样, “异”的用法在《桃花源记》的“渔人甚异 之”一句中出现过。
毫无疑问,文言文阅读材料(含选项中的材料)与课本 知识相关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运用课本知识的迁 移意识,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内知识,
第一步,概览全文,明白文中的时、地、人、事和 作者的看法,读全试题,但不追究难词难句。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所 谓“死字”,即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
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面一一标出,既可
防止它干扰“视听”,又可以之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 志(表时、地的词)。接着再读原文,分析“关系”以加深 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 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专门术语,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从整体风格上看,这
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
读水平。经删改后的《周访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
类散文,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各
校在高三备考中大量训练过的,与教学实际相符,学生 不会感到陌生。
从选文的来源来看,二十四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3 《 《 《 年至2013 年各套高考文言文选段分别来源于《旧唐书》、 《 《 《孔子家语》、 后汉书》、 杜环小传》、 聊斋志异》、 晋 《 《 《 《 书》、 宋史》、 后鉴录》。从全国高考题来看,我们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