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业能力与产业疲劳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考试_人力资源务实_练习题_共160题_第2套

初级经济师考试_人力资源务实_练习题_共160题_第2套

[单选题]1.职业倦怠中,()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

A)情感衰竭B)情感波动C)人格解体D)个人成就感丧失答案:A解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兰和杰克逊最早用三维度模型对其作了操作定义,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上的综合病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其中,情感衰竭是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它是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

2.()是培训与开发活动的首要环节。

A)培训与开发的计划制定B)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C)培训与开发的实施D)培训与开发的效果评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既是确定培训与开发目标、设计培训与开发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基础,因而成为培训与开发活动的首要环节。

3.编写()是为了对职责的履行进行清楚的界定,这有利于明确职责边界,防止在工作中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A)工作标识B)工作职责C)工作权限D)绩效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职位说明书。

编写工作权限是为了对职责的履行进行清楚的界定,这有利于明确职责边界,防止在工作中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4.()是指通过对反映就业、失业状况的监测指定跟踪分析,当监测指标达到或接近设定的失业预算线时,及时进行失业预报。

A)就业援助B)失业预警C)失业登记D)法律援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失业预警制度。

失业预警是指通过对反映就业、失业状况的监测指定跟踪分析,当监测指标达到或接近设定的失业预算线时,及时进行失业预报。

ACD说法均不符合题意,为错误干扰项;B说法正确。

5.()是个体从事工作活动的单元。

A)职权B)职位C)任务D)职业答案:C解析:任务是指个体从事工作活动的单元。

在完成某项职责时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步骤。

每一步都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节点,这些步骤就是任务。

6.根据(),可以把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等。

A)组织规模B)组织正式性C)组织成员多少D)组织成员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团体的分类。

第四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第四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对于体力劳动者,在25~30岁后,心血管功能和肺活量会下 降,氧上限逐渐降低,作业能力也会相应减弱。但在同一年龄 段内,身材大小与作业能力的关系更为重要 对于脑力劳动者,智力发育似乎要到20岁左右才能达到完善 程度,20~30岁也是脑力劳动者劳动效率最高的阶段,其后 逐渐减退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疲劳的测定
疲劳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测定方法所测定的结果应能客观地描述出 疲劳的程度,而不是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解释; 2. 该测定方法对疲劳程度的描述应能采用定量化形 式; 3. 在疲劳的测定过程中不能导致被测者附加的疲劳, 如分神、不愉快或加重心理负担等
1.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不能持久进行。很多研究结果 表明,对于8小时工作制的体力劳动,能量消耗 量的最高水平以不超过作业最大能量消耗量的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1/3为宜。对于轻或中等强度的作业,作业时间 过短,不能发挥作业者作业能力的最高水平;而 作业时间过长,又会导致疲劳,不仅作业能力下 工作条件和性质:生产设备和工具的好坏对作业能力的影响比较 降,还会影响作业者的健康水平。因此,必须针 大,这主要是看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是否能够减轻劳动强 对不同性质和不同劳动强度的作业制定出既能发 度,减少静态作业成分,减少作业的紧张程度等 挥作业者最高作业能力又不会损害其健康的合理 作业时间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亦称劳动代谢、 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体 力劳动是使能量代谢量亢进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用AR表示), 不仅包 括活动代谢率, 也包括基础代谢率与安静代谢率, 所 以活动代谢率(用MR表示)应为
三种产能过程可概括于图5 - 1中, 其一般特性列 于表5 - 1。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图5 - 1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 表5 - 1 三种产能过程的一般特性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在肝、 肾内部又合成为糖原。 在食物营养充足地合理
条件下, 经过休息, 可以较快的合成为糖原。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虽然糖酸解时1g分子葡萄糖只能合成2g分子ATP, 但糖酵解的速度比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快32倍, 所以是 高速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 乳酸系列需耗用大量葡萄 糖才能合成少量的ATP, 在体内糖原含量有限的条件 下, 这种产能方式不经济。 此外, 目前还认为乳酸是 一种致疲劳性物质, 所以乳酸系列提供能量的过程不 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劳动时, 能量需求速度较快, 相应ATP 的分解也必须加快, 但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 此时,
则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提供能量, 故称为乳
酸系列:

押题宝典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

押题宝典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

押题宝典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措施中,能够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作业疲劳的是()。

A.合理安排作业负荷B.尽量采用夜班工作制C.采用统一不变的作业速率D.加大作业动作幅度【答案】 A2、借助“外脑”、聘请顾问、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米克尔维奇和布德罗提出的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

A.高度灵活模式B.投资模式C.参与模式D.工业或产业模式【答案】 A3、从沟通网络的形式来看,研发小组内部的沟通属于()。

A.轮状沟通B.环状沟通C.交错型沟通D.链状沟通【答案】 C4、在群体培训与开发中,案例研讨法与讨论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案例研讨法()。

A.比较适宜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B.需要一名或数名指导训练的人员担任主持人C.采用集体讨论方式进行D.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侧重于提高受训人员分析判断及问题解决的能力【答案】 D5、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A.职业技能B.创业C.就业前D.再就业【答案】 A6、在麦克利兰理论的基础上,威尔逊进一步把领导者的胜任特征简化为三个方面,不包括()。

A.预测变化B.寻求支持C.服务意识D.驱力水平【答案】 C7、关于绩效考核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订考核指标时应避免一线员工的参与B.不同性质的工作应设置不同的指标C.应全部用结果而不用行为作为考核指标D.考核指标的权重应由员工自己设定【答案】 B8、下列选项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包括生活中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B.不包括员工劳动报酬方面的保护C.包括劳动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和劳动卫生三个部分D.是对所有劳动者的全部保护措施【答案】 B9、关于人力资源概念的内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能力B.人力资源是一个数量概念,与质量无关C.人力资源只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不包括潜在的或未来的人力资源D.人力资源指的是人的脑力,不包括体力【答案】 A10、(2015年真题)较高的薪酬水平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薪酬体系设计原则中的()。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当今人类劳动已从以体力为支撑的操作性作业发展为以脑力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知识作业已成为现代作业方式的主流,并代表了未来劳动方式的发展方向,知识工人、白领工人等概念正反映了这一变化。

鉴于脑力劳动效率在现代管理乃至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意义,如何像提高操作性作业一样,有效地提高脑力劳动的工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前沿。

第一节疲劳与脑力疲劳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从业人员众多,如何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更高效地工作是劳动工程心理学的根本所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若不得到及时恢复,不仅会造成作业效率下降,而且还会影响作业者的身心健康,诱发事故的发生,甚至是过劳死、自杀的隐患,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流企业都十分重视疲劳的调查和研究。

一、疲劳的定义医学领域通常认为,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主性防御,进一步说是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暂时性的人体机能下降,从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综合性变化。

《辞海》给疲劳下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疲劳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为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二是因为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综合而言,疲劳是指工作过程中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活动而导致的人体工作能力下降和错误率增大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然的人体防御反应,即提示工作负荷过高,必须降低工作。

一个人的脑力、体力及劳动强度、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人体的各种能力就会减弱,功能活力就会受到影响,使人力不从心,就产生了疲劳。

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它的产生与劳动强度、环境、健康程度、情绪和工作绩效有关。

疲劳不仅是一个常见表现,很多原因可以引发,而且是一个自觉症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其特征。

(一)疲劳的生理观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

当运动主要由人体的肌肉来承担时,人体的大量能量被体力劳动所消耗,出现了一个体内的酸环境,这种疲劳就被称为所谓的生理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 3)
总能耗M∑=(1.2+RMR)×BR×体表面积(B)× 活动时间(t)(5 - 4)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影响人体作业时能量代谢的因素很多, 如作业类
型、 作业方法、 作业姿势、

由表5 - 3和表5 - 4可看出, 不同类型的作业对能 量代谢的影响。 图5 - 3给出了不同作业的能量消耗值, 其范围从1.6~16.2kCal/min。
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劳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需氧量也越多。
从事体力作业的过程中, 需氧量随着劳动强度的 加大而增加, 但人的摄氧能力却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 当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 人体能量的供应依赖于 能源物质的无氧糖酵解, 造成体内的氧亏负, 这种状 态称为氧债。 氧债与劳动负荷的关系, 如图5 - 2所示。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5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数据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6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的关系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实际应用中, 经常采用省略尿氮测定的简便方法, 即根据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吸入的O2量和CO2产生量 求出呼吸商(混合呼吸商), 而不考虑蛋白质代谢部分, 实践证明, 采用简便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会有显著误差。
RMRMR ARRR (5 - 2) BR BR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3和表5 - 4为不同活动类型的RMR的实测值和 推算值。
除利用实测方法之外, 还可用简易方法近似计算 人在体力劳动中的能量消耗, 其计算公式为
AR=RR+MR=1.2×BR+RMR·BR
=(1.2+RMR)×BR
MR=AR-RR (5 - 1)

经济师《初级人力》高频考点

经济师《初级人力》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考点: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情境。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四)人格特质理论(最重要的人格理论)特质理论两个重要假设: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奥尔波特人格结构有三个层面:枢纽特质即基本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特质”,总结出16种人格根源特质。

制定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提出人格的两个维度——外倾和神经质(五)“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1.“大五”人格理论:外向性、和悦性、公正性、情绪性、创造性2.“大七”人格理论:外向性、人际关系、行事风格、善良、情绪性、智慧、处世态度。

考点:态度与行为(一)态度与成分1.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态度形成的理论:学习理论;诱因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如何减少认知失调:1.改变态度(我喜欢吸烟)2.增加认知(吸烟让我保持放松,有利健康)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30年后患病没那么重要)4.减少选择感(别无选择,减压)5.改变行为(坚决不吸烟)(三)偏见为了消除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方法:1)对抗刻板印象;2)平等接触;3)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第二章团体心理与行为考点:团体的基本概念(一)团体概述1.团体的概念: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第6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第6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2)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记录自上工 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的 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平均值, 求出劳动时间率(T)。
工作日内纯净劳动时间(min) T (%) =—————————————————— ×100
工作日总工时(min)
∑[各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min)] =——————————————————×100
性别等级的主作业的rmr8h劳动能耗量kj一天能耗量kj男abcde011224477112303385238525234523473277327908590851084477469211921110676106761277012770146541465416329女abcde01l224477111926301430144270427059455945745374538h劳动能耗量kj一天能耗量kj男abcde011224477112303385238525234523473277327908590851084477469211921110676106761277012770146541465416329女abcde01l2244771119263014301442704270594559457453745389186908803980399295929510970109701247712477139428918690880398039929592951097010970124771247713942我国1984年颁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3869831997年重新确定标准gb38691997代替gb386983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6.1 体力工作负荷及劳动强度

(完整版)人机工程学读书笔记

(完整版)人机工程学读书笔记

《人机工程学》读书笔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创建优良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将成为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而人机工程学正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如何才能达到最佳匹配,使人—机—环境系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保证安全,健康,高效,舒适地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以人,机,环境三要素为对象,以人为中心,按照人体因素,人机界面,作业环境,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为顺序展开论述,重点落实在如何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评价。

人机因素主要研究人在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内容包括:人的形体参数,人体力学,人的机能特征,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人的自然倾向和可靠性等,是研究人机系统的基础和设计依据。

人机界面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显示器,控制器,作业空间和用具,主要介绍设计原则,方法和必要的数据,资料及其使用条件。

人在不同的作业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所以作业环境介绍了热,声,光,空气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分析评价的指标,方法以及改善的具体措施。

人机系统的设计分析是人机工程学的综合应用性内容,具体研究如何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绪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时感到安全与舒适。

人机系统的基本类型:1)手工劳动系统;2)半自动化,机械化系统;3)自动化系统。

人与机的结合方式:1)人与机串联方式;2)人与机并联方式;3)人与机串并联方式。

人的工作主要有三种类型:肌肉工作,感知工作和智能工作。

因此人机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作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有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人类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条件,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篇)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篇)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殊作业指进行高空、封闭、深井、艰苦或者有其他危险因素等作业,在作业环境、作业设备、作业人员特点方面略有不同于一般作业的,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

第三条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第一、安全第一、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特殊作业应依法设立专门岗位,并明确责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考核,做好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企业、单位及特殊作业的组织者应制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特殊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二章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第六条作业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氧气充足、无毒害气体或粉尘等要求。

特殊作业环境可能存在特殊情况的,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进入特殊作业环境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照规定程序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第八条特殊作业环境必须设置警示标识,明确作业区域及禁止区域,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第九条特殊作业环境必须配备应急救援资源,设有应急通道和紧急避难设施,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第三章作业设备安全管理第十条特殊作业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年检合格,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第十一条特殊作业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殊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特殊作业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特殊作业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维修。

第十四条特殊作业设备对外委托维修的,应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单位,委托前必须进行认真审查,并签订维修合同。

第四章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第十五条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岗位的任职条件,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第十六条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特殊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参加定期考核和训练。

预防医学(二)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预防医学(二)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学习要点
• 1.了解职业生命质量概念与措施、职业卫生服务概念与模式 ; • 2.熟悉影响职业者健康的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不 良劳动条件、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不良机体状态、职业健康促进的 概念与措施 • 3.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监护与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 2.生产过程不良劳动条件 • (1)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
• 有害无害的工种、工序安排不合理;缺乏卫生措施;厂房 的采光和照明等不符合卫生学要求;厂房建筑通风不良;劳动过 程中劳动者不良机体状态 • (2)劳动体制缺乏人性化 • 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劳动强度与时间。强度过大或时间安 排不合理;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与制度。分配不协调和轮班制度紊 乱对健康和能力都有影响;不合理的劳动待遇。劳动者在该工作 岗位待遇低,未享受职业卫生保健,会影响身心健康
第二节 职业生命质量与职业健康促进
• 2.职业健康促进 • 指综合对职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 理政策、法规、制度和组织进行卫生干预,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 为和环境条件,加强职业卫生服务等,达到促进劳动者健康,提 高工作生命质量的目的 • (1)职业健康促进措施 • ①劳动场所健康促进(一级预防) •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 • 对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提出的5项原则: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 职业性有害因素 • 是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直 接危害劳动者健康或劳动能力的因素 • 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1)有害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粉尘) • ①工业毒物:金属及类金属(铅、苯、汞、锰),有机溶 剂(苯、甲苯),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氯气、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农药(有机磷、有机氯)等 • ②生产性粉尘 •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 尘等。

2012年最新自考《工作分析》考纲解读-第六—第八章

2012年最新自考《工作分析》考纲解读-第六—第八章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分析》(本科)6092考纲解读课程自学教材安鸿章主编:《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第六章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第一节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理解掌握: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疲劳产生的原因一、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多而复杂,除了作业者个体差异之外,还受环境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大致可归纳为: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和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等四种。

1.生理因素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异。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通常是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温度、湿度、风速等)。

它们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均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

3.工作条件和性质(1)生产设备与工具。

(2)劳动强度. (3)劳动组织。

4.锻炼与熟练效应锻炼能使机体形成巩固的连锁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可使参加运动的肌肉数量减少,动作更加协调敏捷和准确,各项操作趋于“自动化”,此时,大脑皮层的负担减轻,故不易发生疲劳。

熟练效应是由于经常反复进行某一作业而产生的全身适应性变化,使机体器官各个系统之间更为协调:不易产生疲劳,作业能力得到提高的现象.反复进行同一作业是一种锻炼过程,是形成熟练效应的原因。

二、疲劳产生的原因引起疲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第二类由人的生理因素引起,第三类则由心理因素引起。

1.工作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引起疲劳的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速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持续的时间等,它们是引发疲劳最客观、最直接的原因。

2.生理因素生理疲劳是人的机体所产生的保护性反应.由于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感觉运动选择反应的时间也不同,而且这种差异在生理疲劳产生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个体的生理因素在疲劳时除了对感觉运动反应时问有影响,还会对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活性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工具和材料应按最佳动作顺序排列布置。 6)应尽量利用下滑运动传送物料,以避免操作者 用手处理已完工的工作。 7)应提供充足的照明。提供与工作台高度相适应 并能保持良好姿势的座椅。工作台与座椅的高度 应使操作者可以变换操作姿势,可以坐、立交替, 舒适感较好。 8)工作地点的环境色应与工作对象颜色有一定的 对比,以减少眼睛的疲劳。
1.利用人体的原则
1)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动作。
2)除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闲着。 3)双臂的动作应对称,方向相反,并同时进行。 4)双手和身体的动作应利用最低等级,以减少不必 要的体力消耗。
5)应利用力矩协助操作。一旦必须用力克服力矩时, 则应将其降低至最低限度。
6)在动作过程中,使用流畅而连续的曲线运动, 比用方向突然发生急剧变化的直线运动为佳。 7)抛物线运动比受约束或受控制的运动更快、更 容易、更精确。 8)动作既要从容、自然、有节奏和有规律,又要 避免单调,以免产生“餍足”的心理状态。 9)作业时眼睛的活动应该处于舒适的视觉范围内, 避免经常改变视距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和区别
• 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 知觉; • 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 觉受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 因素直接影响。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动作姿态是联系人机两方面的纽带,是人-机 界面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只有对人的动作姿态特性 有所了解,才能谈得上处理好系统中的人机关系。 一、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的关系
操作姿态 活动姿态
图4 人在不同姿势下的施力 状态
表1
距离
a
人体发力时所移动的距离
强壮女人
62
强壮男人
64
瘦弱男人
58
瘦弱女人
57
b
c d e f
94
36 122 151 65
90
33 113 141 61
83
30 104 131 57
81
28 95 119 53
表2
施力
A
人体在各种状态时的力量
运动的 中心
手指作业的场合:肘关节是它的中心 上肢运动: 肩关节是它的中心 下肢运动时: 股关节、膝关节是它们的中心 在上半身运动时:股关节成为它的中心
对于作业点的位置即作业姿势的决定方面,考虑它们 的中心点高度和运动部分的可动范围是极为重要的。
(4)同身体重心的关 系
用两手持重物上举时,上半身自然地会向后倾,这是因为重物 使人重心位置前移,人为防止身体的平衡遭到破坏而做出的适应。 在推车或拉车的场合下,身体的倾斜程度与车子的重量成正比。
• 50岁下降15%,60岁下降20%; • 65岁下降25%。腿部肌力下降比上肢更明显;

60岁的人手的力量下降16%,而胳膊和腿的力 量下降高达50%。
此外,人体所处的姿势是影响施力的重要因素, 作业姿势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要素。

人体在不同姿势下的施力 状态: a)为常见的操作姿势, 其对应的施力数值见表7-2, 施力时对应的移动距离见表 7-3; b)为常见的活动姿态,其 对应的施力大小见表7-4,施 力时相应的移动距离已标在 该图中。
不同的作业对 象,其操作姿势 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操作者的能 耗也就不同,图 中表示各种作业 姿态相对应的能 耗,可见人从坐 姿操作到搬运重 物: 其能耗范围为1.6 ~16.2 kcal/min
图6 各种作业姿态相对应的能耗 (kcal/min)
不同的姿势,人体肌肉活动程度的差异很大。图中是使用肌电仪调 查了不用椅子时各种坐姿的肢体活动程度的情况,表中各数值是以立正 姿势为100计算。显然,活动度增加,人体能耗也相应增大。
3.设计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1)尽量使用钻模、夹具或脚操纵的装 置,将手从所有的夹持工件的工作中解 放出来,做其他更为重要的工作。 2)尽可能将两种或多种工具组合为一 种。 3)应用手指操作时,必须按各手指的 自然能力分配负荷。
4)工具中各种手柄的设计,应尽量增大与手 的接触面,以便于施加较大的力。 5)机器设备上的各种杠杆、手轮和摇把等的 位置,应保证操作者尽量不改变或极少改 变身体位置(粗大费力的操作除外),并 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机械力。
身体上部或下部远离心脏, 重力缘故,血液流动往往 变得恶化
必须尽可能避免手的操作点过高的姿势或妨碍 血液循环的姿势,如蹲下的姿势或把头低下的前 屈姿势。
(3)同手、上肢、下肢、上半身等的运动关系 不用手的作业几乎是没有的,但在手指作业的场合需要采 取使手指自由运动的姿势。另外,在挥动铁锹或铲的时候, 需要整个上肢的运动。同样地,在搬运工作中,下肢的运动 成了中心。
采取最为合理 最少疲劳 高效的姿势 因而就有必要了解 姿势和人体机能的关系
作业姿 势的要点
(1)同视觉的关系 降低眼睛 眼睛过高 蹲下的姿势、前屈的姿势、侧屈的姿势 形成足尖踮起的姿势
保持或反复做这样的姿势,是引起过早疲劳和降 低能力的原因。
(2)同循环的关系
伸长手抓电车拉手
长时间站着
手指发麻
脚出现浮肿
2. 知觉
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态整体的反映。
二、感觉的基本特征
1.适宜刺激 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最敏感的刺激形式,这种刺激形式称为 相应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2. 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下限 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阈上限; 能被感觉器官所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绝对感觉阈值。 人体的主要感觉阈值如下表所位活动范围示 意图
三、人体的不同姿势的施力
• 肌力的大小因人而异,男性的力量比女 性平均大30%~35%。年龄是影响肌力的显著 因素。 • 男性的力量在20岁之前是不断增长的; • 20岁左右达到顶峰,这种最佳状态大约 可以保持10~15年,随后开始下降; • 40岁时下降5%~10%;
三、动作重构原则
研究的目的 寻求省力
动作经济与效 益法则
省时的操作方法
以提高作业效率 列出操作的全部动作 找出必不可省的动作
动作设计时
依据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的原则 按人的动作姿势的特性对作业操作动作进行重构
取消
1)取消所有可能取消的作业、步骤和动作(包括身体、足、手 或眼的动作)。
2)取消工作中的不规律性,使动作成为自发性的,并将各种物 品固定放置在操作者前面临近处。
3)取消以手为持物工具的动作。
4)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 5)取消必须使用肌力才能维持的姿势。
6)取消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而以运输工具取代之。
7)取消危险的工作。 8)取消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
合并
1)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种小动作, 结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2)合并各种工具,使它们成为多用途的 工具。 3)合并可能的作业。 4)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2)坐姿操作 在下列作用中宜采 用坐姿操作:
1)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应尽可能采取坐姿操作,以免疲劳; 2)精确而细致的操作应采取坐姿,因在坐姿状态下,可完成较精 确的操作; 3) 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缺点:作业过程中不易改变体位,施力受到限制,工作范围有局限 性,长期久坐作业易引起脊柱弯曲等职业损伤。
强壮女人
27
强壮男人
42
瘦弱男人
19
瘦弱女人
12
B
C D
134
67 40
87
43 25
57
23 11
37
14 7
四、人体不同姿势的能 耗
100%
103~105% 图5
108~110%
130~140%
150~160%
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作业方法和作业姿势不同时,人的能量消耗也不同。图中表示几种不 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由图可知: 以仰卧式所需氧耗量为100%, 弯腰姿势氧耗量达到150%~160%,其氧耗量最大。
应尽量避免一些不良体位,如静止不动的立位(特别是妇女); 或反复弯腰(弯度超过了150);弯腰并伴有躯干扭曲或半坐位; 经常或反复让一侧下肢承担体重;长期的两手前伸.
2. 立姿作业与坐姿作业的分析
(1)立姿操作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立位操作:
1)须经常改变体位的操作,因为站着比频繁起坐动作消耗能量少; 2)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大的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幅度活动者; 3)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工作,坐着还不如站立舒服; 4)需要用力较大的作业,在站立时易于用力;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在知觉时,把有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 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2、选择性
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某背景中有限地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征, 称为知觉选择性。
3. 理解性 在知觉时, 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称为 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称之为知觉的恒常性。 5、错觉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2.布置工作地点的 原则
1)应给以固定的工作地点,提供全部工具和材料。
2)工具和材料应放在固定地点,以减少寻找所造 成的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3)工具、物料和操纵装置应放在操作者的最大工 作范围内,并尽可能靠近操作者,但应避免放在操作 者的正前方。应使操作者手的移动距离越小和移动次 数越少越好.
4)应利用重力进给、料箱和容器传送物料,并尽 可能送到靠近使用的地方。
作业能力 与产业疲劳
主 要 内 容
• • • •
一、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二、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 三、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 四、作业姿势设计的辅助手 段
感觉和知觉
人的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的。 一、概述 1. 感觉
定义 分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