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检验流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首件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首件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匡助员工在完成首件作业时提供准确、详细的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首件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二、标准格式首件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如下:1. 标题:首件作业指导书2. 编号:每份指导书应有惟一的编号,方便追踪和管理3. 日期:指导书编写的日期,以确保及时更新4. 版本号:指导书的版本号,用于区分不同版本的指导书5. 作者:指导书的编写人员姓名6. 审核:指导书的审核人员姓名7. 批准:指导书的批准人员姓名三、内容要求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要求:1.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准确描述产品的名称- 产品型号:标识产品的型号信息- 产品规格:详细描述产品的规格要求2. 首件作业流程:- 步骤1:描述完成首件作业的第一个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 步骤2:描述完成首件作业的第二个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 步骤3:描述完成首件作业的第三个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 ...3. 操作指导:- 操作要点:详细描述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包括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 图片示例:提供相关步骤的图片示例,以便员工更好地理解操作过程 -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4. 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列出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包括尺寸、外观等- 检验方法:详细描述每一个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检验记录:提供检验结果记录表格,以便员工记录检验结果5. 质量控制:- 质量要求: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外观等- 不良品处理:描述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和流程6. 签名确认:- 操作人员:首件作业操作人员在完成首件作业后需签名确认- 检验人员:负责对首件作业进行检验的人员需签名确认- 批准人员:负责批准首件作业的人员需签名确认四、总结首件作业指导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吸塑首件检查作业指导书

吸塑首件检查作业指导书
4.2 冲床工序
4.2.1 冲床刀模调试完成,经自检合格后,QA按下列项目进行首件检查。
4.2.2检查冲裁出来的产品长宽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4.2.3 检查吸塑盘大小边是否控制在2mm以内。
4.2.4 核对图纸,检查吸塑盘外形是否与图纸一至,有切角的需检查切角位置是否正确。
4.2.5 检查吸塑盘有无破损、脏污、披锋、毛刺等冲裁不良。
4.1.2查看产品上的编码、标记检查模具是否正确,没有编码、标记的对图纸。
4.1.3查看生产机器上所悬挂的《生产报表》,查看现在正在制作的产品型号,及所使用的材料是否一致。
4.1.4查看所使用的的材料(材质、颜色、厚度)是否与《生产报表》及《生产通知单》一致。
4.1.5左右来回逐行(或逐列)检查产品是否存在常规成型不良(拉线、吸不到位、穿孔、严重上模印、料点、黑点、脏污、文字不清晰等)。
4.1.10用千分尺对材料的厚度进行检查是否与《生产通知单》要求一致,及颜色是否与样板一致。
4.1.11 检查成型参数的设置是否与《成型条件表》要求一致。
4.1.12检查合格后通知生产部可以生产,不合格的将不合格情况向生产部详细说明。
4.1.13 新模具第一次生产,首件检查由工程部工程师或技术员与QA一起检查。
1.0 目的
1.1明确吸塑的首件检查项目及标准。
2.0 范围
2.1本文件适用于吸塑生产的首检。
3.0 总体要求
3.1首件检查的时机:
3.1.1当班第一次生产的新款产品;
3.1.2停产后第一批产品;
3.1.3异常改善后第一批产品;
3.1.4生产关键技术条件、设备变更后第一批产品;
3.1.5产品关键要求变更后第一批产品。
3.2首件检查是生产品质控制的源头,负责首件检查的QA/生产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查能力。

首件作业指导书

首件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表》
五、作业前的准备:
1、标准样品;2、制令单;
3、图纸;4、清场记录表;
六、作业步骤及方法:
1、生产班长领取标准样(返单产品标准样与初次生产订单产品标准样到品管部领取);
2、找出该订单产品的加工制令单及图纸;
3、取整模或一轮产品依制令单核对相应尺寸;
4、取整模或一轮产品依制令单测试功能性项目;
更改历史
版本号
文件更改号
更改概要
修改人
批准人
01
首发行
/
/
/
发放范围
一、目的:
对制程中的产品规格符合性验证,确保产品的各项特性能满足客户的规定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中的产品。
三、参考文件资料:
(一) QC工程表
(二)产品鉴别与追溯管理程序
(三)检验与试验管理程序
(四)品质瑕疵程度分类表
四、表单记录:
10、品管确认符合要求后在《首件确认表》中签名,并在首件标准样品的标签上盖章;
11、《首件确认表》、标准样品挂在机台指定位置供巡检或自检参照;
12、生产完成后,首件确认样及首件确认表一同归档保存;
七、首件时机:
1、中途机台停机4小时以上,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2、同机台、同模具换不同产品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产品更换不同配套模具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5、一种产品连续工作4个工作日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6、首件生产现场确认完成后,品管员应在1小时内进行复核;
7、如在以上时机,生产部门无《首件确认表》,品管员应在第一次巡检或抽检前进行首件确认,并将确认结果记录于《工序巡检记录表》中;

纸箱检验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纸箱检验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纸箱检验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指导首件确认,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失误,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的首件确认
3.0职责:
3.1生产部:每次生产条件发生改变的
3.1.1.首件确认条件:
3.1.1.1更换规格时
3.1.1.2停机后开机
3.1.1.3修机后开机
3.1.1.4交接班时
3.2品管部:对生产过程的作业方法进行监督和对产品进行检验。

4.0首件确认项目:
4.1 检验
4.1.1 检验项目
4.1.1.1 轻缺陷:标志、印刷、压痕线、刀口、箱钉、接合、裱合、摇盖耐折。

4.1.1.2 重缺:内尺寸、厚度、含水率。

4.1.2 检验方法及要求
4.1.2.1 外观检验按表1规定逐项检验。

表4
注:大、中、小型箱内综合尺寸分别为:大于或等于2000mm、小于2000mm而大于1000mm、小于或等于1000mm
5.0相关标准
5.1GB/T 6543 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6.0相关记录
6.1《首件确认单》。

OQC检验作业指导书

OQC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标准OQC 抽检作业流程,满足产品品质标准,特制定此流程.2.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XXX 周密科技生产的全部产品。

3.定义3.1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产品出货前的品质检验/品质稽核及管制3.2作业依据3.2.1《OQC 首件标准检验指导书》 3.2.2 《OQC 检验特别处理作业指导书》3.2.3 《OQC 检验不良停复线作业指导书》3.2.4 成品出货检验标准3.2.5 检验指导书〔SIP〕 3.2.6 研发/工程变更文件3.2.7 生产任务单 3.2.8 软件释放单3.2.9 CMF 文件 3.2.10 内部行文3.2.11 安规认证文件 3.2.12 包装BOM 与实物核对3.2.13 check list4.工作职责4.1制造中心4.1.1负责供给测试良品机器并依据批次送检2023.10.12 版第一次制订A/0编制修订履审核历批准4.1.2负责送检机器的物料标识卡及产品追踪表内容填写4.1.3负责对OQC 检验批退的不良机器安排重工并二次送检4.2工程部负责不良品分析缘由,并制定订正改善方法及预防措施4.3品质中心4.3.1对制造送检的机器进展检验〔外观、功能〕并记录报表中4.3.2负责对产品进展质量监控,对检验工程的完整性,负责报告的最终判定。

5.工作内容5.1检验抽样打算5.1.1抽样打算:公司执行国家标准GB/T2828:2023 单次正常检验抽样打算,抽样检验依据一般检验水平Ⅱ级抽样方法抽样,AQL 值取Cri=0;Maj:0.65;Min:1.5。

5.1.2抽检比例:正常抽检数量依据生产送检每个批次的10%进展检验。

5.1.3抽检规章:正常状况下,依据GB/T2828.1-2023,承受一般检验水平Ⅱ级抽取样品;非正常状况下,转换规章如下:正常-->加严:在正常检验〔10%〕状态下,假设连续5 批中有2 批被拒绝,则由正常〔10%〕转为加严检验〔15%〕。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1.目的为明确首件检验要求,规范首检流程,特制订此规范。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正式生产的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异常时程序(参数)调整等CNC加工、冲压、镭雕、焊接、装配、后加工等产品的首件确认。

3.职责3.1运营部车间技术员:负责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生产异常后刀具更换、程序(参数)调整等以及调机品的自检,同时填写相关报表;3.2 IPQC;首件样品的普通量具可测量尺寸(位置)、外观、颜色、手感、结构、装配等检测项目的首件确认;3.3测量室:首件检查二次元、二点五次元、三次元尺寸检测;3.4 QE工程师:首件记录的审核;4.首件确认的时机4.1产品开拉、中途停机24H以上生产或换机台生产4.2异常时程序(参数)调整4.3异常换刀、更换工装夹具4.4机器更换机种、模具、材料5.作业流程5.1产品开拉、中途停机24H以上生产、换机台、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生产异常后刀具更换、程序(参数)调整,须试做样品进行首件确认;5.2试做样品进行首件确认前,车间技术员须先确认是否有SOP、SIP及样品,如果没有SOP、SIP、样品,车间技术员须立即提出,必要时与工程部沟通确定对策;5.3车间技术员按照调机作业标准(CNC车间:《加工程式单》)和SIP调整好机器,安装好刀具、工装夹具后进行试调打样,样品完成后车间技术员先依据SIP 进行自检:外观,同时对卡尺、深度计等普通量具可以测量的尺寸(位置)进行测量,需要三次元、二点五次元、二次元测量的,送测量室进行检测;5.4测量室测量的结果,必须保留好电子档,生产有需要时打印并由测量员签名;5.5外观、机构、尺寸、实配OK,则交现场IPQC进行确认;如确认NG,则继续改善直至OK。

对于有改善难度和判定困难的外观问题,须请QE工程师或工程部确认,必要时升级上报。

5.6尺寸(位置)NG、外观改善有难度等问题,经过客服质量工程师或工程部确认可以生产的,必须有确认人的签名,否则车间技术员不可生产,IPQC应做不合格判定同时开出《不合格处理通知单》升级上报。

019-注塑首件流程作业指导书

019-注塑首件流程作业指导书
5.1.4批量生产后中途转做其他产品,重新开始生产时;
5.1.5更换原来材料或更换材料牌号时(包含更换产品颜色);
5.1.6停机超过12小时后再次生产时;
5.2 检验流程
5.2.1注塑领班依据工艺要求或产品样品对注塑机进行调试生产出首件产品,并进行自检;
5.2.2注塑领班判定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时,填写《注塑首件单》对应栏目,提交品管员进行检验;
1.目 的:
规范首件作业流程,杜绝因首件失误或者未进行首件检验确认就进行量产,从而造成批量性质量问题的产生。
2.范 围:
适用于注塑生产制造过程管理。
3.定 义:
3.1首件:换模、换料、转色、模具结构修改、工艺较大调整、停机超过12小时后开始生产的塑胶零件均属于首件。
3.2首件检验:是指产品在连续批量生产之前,或生产过程中设备、人员等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有较大变更时,对首件加工件进行的检查确认。
5.3首件合格样板处理方式
5.3.1首件合格样板在本订单完成后,由品管员将首件样板标示擦干净,与同批次合格产品一起包装进入下一工序;
5.3.2首件合格样板如已经破坏不合格的,生产结束时品管员应及时将不合格样板送交碎料房进行破碎处理。
5.4注意事项
5.4.1对于所有检验项目以《注塑产品检验标准》和客户相关的检验图纸为准,品管员必须认真对照技术资料确认,不能漏检项目或在不确认是否合格的情况下盲目签字确认。
5.4.2注塑领班和品管员填写《注塑首件单》时,要字迹清晰;填写错误项以双横杆划掉,在边上写上正确项,并签名;不得以缩写代替全称,不得有漏项、缺项,填写数据需真实、准确,不得代行签名。
5.4.3如因首件检验有误造成产品批量不良返工(报废),品管员负主要责任,品管主管负管理责任。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引言概述:首件作业指导书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生产过程中的首件作业。

它包含了关于产品规格、工艺流程、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帮助生产人员正确进行首件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作用。

一、产品规格1.1 产品材料和尺寸要求:首件作业指导书中会详细列出产品所需的材料种类和尺寸要求,包括原材料的规格、尺寸、颜色等信息。

1.2 工艺要求:指导书中会明确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包括加工工序、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确保产品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1.3 其他规格要求:除了材料和工艺要求外,首件作业指导书还可能包含其他产品规格要求,如外观要求、标识要求等。

二、质量要求2.1 检验标准:首件作业指导书会明确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功能检验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2 不良品处理:指导书中通常也会包含不良品处理的方法和标准,指导生产人员如何处理不合格品,保证产品质量。

2.3 质量记录:首件作业指导书还可能要求记录质量检验的结果,以便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提高生产质量。

三、生产流程3.1 工序安排:指导书中会详细说明产品的生产工序安排,包括每道工序的顺序、工时、人员配备等,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3.2 设备要求:指导书可能还会要求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生产效率高。

3.3 作业指导:指导书还可能包含详细的作业指导,指导生产人员如何正确操作设备、执行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四、安全环保4.1 安全要求:首件作业指导书通常也会包含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指导生产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4.2 环保要求:指导书还可能包含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如废水处理、废气排放等,确保生产过程环保。

五、其他要求5.1 交付要求:指导书可能还会包含产品交付的时间要求、交付方式等,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客户。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引言概述首件作业指导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首次生产,需要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导书。

它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从制定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内容要点、编写流程、审核与批准、以及更新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定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1.1 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规范生产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防止生产过程中的错误通过制定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避免因为操作不当或者遗漏环节导致的生产错误,减少生产中的不良品率。

1.3 为生产过程提供参考依据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作为生产人员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了解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点2.1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图纸、工艺要求等详细信息,确保生产人员了解产品的要求。

2.2 生产工艺流程详细描述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工艺参数、设备要求等,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

2.3 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产品检验标准、抽检频率、不良品处理流程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三、首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流程3.1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产品图纸、工艺文件、质量标准等,作为编写首件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3.2 制定作业流程根据产品信息和生产工艺,编写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

3.3 审核与批准由相关部门对首件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后进行批准。

四、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审核与批准4.1 内部审核由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相关部门对首件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4.2 外部审核可以邀请外部专家或者客户对首件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4.3 批准经过审核无误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首件作业指导书进行批准,确保可以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五、首件作业指导书的更新与维护5.1 定期更新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产品要求的变化,首件作业指导书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确保与实际生产保持一致。

检验作业指导书(共五则)精选全文完整版

检验作业指导书(共五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共五则)第一篇: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作业指导书1.进料检验 1.1 定义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

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1.5.2 拒收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

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

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

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首件末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首件末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末件检验是指对本班次生产线或生产设备的末件进行检验,确保生产结束后产品质量仍在合格状态,同时对下一个班次的首件生产进行保证。
2.2.首件检验时机
(1) 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之首检;
(2) 设备开机后之首检;
(3) 设备维修或调整后之首检;
(4) 工装夹模具维护或调整后之首检;
(5) 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加工工艺变更或其他工程变更后)之首检;
3.注意事项
(1)首件产品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批量生产并做好首检记录。
(2)某些质量特性之判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如:寿命试验等),这些特性于新产品试制时应进行检测,在首件检验时,可先不检验这些项目。
(3)某些检验需要不止一个产品时,可要求制造工序生产足数之“首件”。
(4)首件产品检验讲究时效,以避免制造工序停工时间太长。
(6)轮班或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检;
(7) 毛坯种类或型号发生变化时之首检;
(8) 停工,休息(正常生产中断)后之首检;
(9) 品质问题对策处置后之首检。
2.3末件检验时机:
(1)毛坯种类或生产型号发生变化前最后一件之末检;
(2) 作业人员下班或更换前员依工艺及检验文件、规范加工调试,并进行首件产品自检,做“首件”标识、留样。
1.3.2质量部负责:
(1)对各制造工序的首件检验、末件检验进行最终确认,并做好相关记录;
(2)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首件检验规定
2.1.定义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是指在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制造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即:在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设备维修、更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都要进行首检。

首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首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2)检验人员首检不通过发出《制程异常品质联络单》,通知生产部暂停生产,品质部会
XXXX有限公司
文I-QC-009
制訂
批准
版次
A
頁次
2 OF 2
同相关部门人员进一步分析给出是否停线的结论,没有结论的按照停止生产结论处理。
(3)针对首检不合格的结论为需停止生产,需报总经理批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更改计划,需
(3)根据《制程品质控制表》,管制方式要求为“首检”时,则对需管制的岗位连续加工前小批
量产品进行检验,检验要求依据此站岗位的工艺要求。
(4)品质人员对首件产品执行首件检查时,必须严格参照客户的批准的样品及相关标准对首件
产品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及测试评估
4.3 首件检验的结果
(1)检验人员首检合格必须做好标识,通知生产首检结果,签发首检合格板供生产人员参考。
(5)《制程品质控制表》中管制方式要求为“首检”时,此岗位生产出来的首件产品
(6)其他指定的首检项目,如研发要求、会议议定要求、质量控制要求。
4.2 首件检验的作业要求
(1)执行首检时,对生产连续加工的前小批量产品进行检验,检验要求依据质检成品检验作业
指导书及半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执行。
(2)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及模式重大改变时,由工程人员通知,对指定产品进行首检。
给出处理方案确保该生产计划可以再次正常执行。
(4)针对首检不合格的结论为生产继续,需针对不良给出处理方案。
5. 相关记录
《制程异常品质联络单》
《首件检查记录》
首件检验:在每个班次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需检验连续生产的小批次产品,首检产品全部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4. 检查内容
4.1 首件检验的执行条件

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提供操作人员作业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出厂检验工作。

适用于所有涉及出厂检验的部门和岗位。

三、检验流程准备工作:确认检验场地、设备、工具和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接收产品:核对产品数量、规格等信息,确保无误。

初步检查:观察产品外观、尺寸等基本特性,确保无明显缺陷。

详细检验:按照检验规程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记录与判定:如实记录检验数据,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并出具检验报告。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防止误用。

合格品放行:合格品签发合格证,办理出厂手续。

四、检验项目外观质量:检查产品表面是否光滑、无气泡、无明显划痕等缺陷。

尺寸精度:测量产品的关键尺寸,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检测:检查材料的质量、成分和工艺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功能测试:按照产品说明书或相关标准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

安全性能:检查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电气性能、防火性能等。

五、记录与报告对所有检验项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产品信息、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项目和结果等。

定期编制出厂检验报告,汇总分析各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

出厂检验报告应存档备案,以便于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

报告的编制应规范、清晰,易于阅读和分析。

对于不合格品,应单独编制不合格品处理报告,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六、培训与沟通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

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处理,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议,总结产品质量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

通过培训和沟通,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共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七、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出厂检验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识别改进机会。

首件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

首件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

实业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版次
首件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页次制定日期
检验方式
□全检□抽检合格标准
A B C
检验项目检验方式缺陷/内容描述
判定
A B C
外观目测A:产品角度一致,无变形,无歪斜;□
B:边上、剪口、头部等部位无披锋;□
C:产品表面无刀纹、无刮花、无压痕等现象;□D:装配件无松动、无歪斜;□
E:光洁度一致与样品;□
F:其他与样品比对无不同;□
尺寸
千分尺、
带表卡尺、
角度尺、
二次元影
像投影仪
A:产品厚度在图纸公差范围内;□
B:产品长、宽、高在图纸公差范围内;□
C:产品角度在图纸公差范围内;□
D:产品内径、外径、槽径在图纸公差范围内;□
E:产品倒角、弧度等;□
性能
试装、
外力掰扯、
通止规、
拔插力测
试机
A:螺纹产品须过通止规;□
B:组装产品须组装测试OK;□
C:拔插力有要求的测试拔插力与样品一致;□
D:对承受力有要求的,外力掰扯测试与样品一致;□
其他问题
补充
批准审核制定修订日期版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品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规定,以利于整批产品加工得到满足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3.4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4 控制要求
4.1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4.2 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3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产后的再生产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 4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5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

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4.6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7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5工作程序
5.1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制作:审批:核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