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6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65be167ec102de3bd893b.png)
14二极管和晶体管14.3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 U i = 10 sin ®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
[解](町(b)图1:习题14.3.2图(a)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E; 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D导通;U i < E, 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U i ; D截止时,U o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习题14.3.2图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 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3: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⑵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11.8 X 9V = 5.59V < 5.8V1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I D A= A = 0.41 X 10?3A = 0.41mADA1 X 1035.8 ?5.59八 cc, ,c?3I D B = T A = 0.21 X 10 A = 0.21mA B1 X 103叫 1 kQ y™ 斤t —J —1—V Y I D A10 9 X K = 9VI R =V Y~R 9 9 X 103X10?3 A = 1mAV Y = 1 1 1 1 + +5.59 ?3I R = 3A = 0.62 X 10'3A = 0.62mA9 X 103⑶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 1 [ 1 [ V = 4.74V+ + - 1 1 9 I R = _ V Y - ■ - 4.74 八 A =0.53 X10?3A = 0.53mAI RD A I D BmA = 0.26mA2 214.4 稳压二极管 14.4.2有两个稳压二极管 是0.5V 。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12d0af90f76c660371a58.png)
14 二极管和品体管二极管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 U i = 10 sin 3 tV,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的波形。
[解]图1:习题图(a) 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D导通;U i < E, 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 截止。
D导通时,U o = E; D^止时,U o = U i o(b) 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 W 通;U i < E ,匚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 ;D截止时,U0 = E o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习题图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 W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板= +10V , V B = 0V ; (2) V A = +6V , V B = + ;(3) 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 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3:习题图⑴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2)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6一 + - 11— V -1 1 1 V-_ + _ + =1 19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V Y1D A10x —— 1 + V Y一= R_V = 9V 9 9 x 成- 1X103 A = 1mAx 9 19V YI D A- I D B- I R - 1 x 1^03-——A—-S1 X 103X 10- 3X 10- 3X10- 3A -试判别管子的三个电极,并说明是硅管还是错管是 N PN 型还是P N P 型 [解](3)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V Y5 5 一+ 一 r^^i V_ + — + 1 19 RI D AI D B9 X 1031 R—= ------- mA 2 2XI03 A =稳压二极管D Z1和D 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 和,正向压降都 是。
最新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最新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19176770bf78a64295406.png)
学习-----好资料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图1.5.1图1: 习题?I= 6A I= 10A A = I43 2 1 ?= UU= 60V V = 140U23 1 =90V U?5 = U4 30V 80V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3]:解[为负载。
,5,2为电源;3,42 元件1电源发出功率P= ??×W (=4)= UI140 W 5603P= E 1 1 1??×W 5406W (IP= U= = 90) 2 2 2×W= I= PU= 60 60010W 3 3 3??×= 80) 4)W (IP= U= (1 4 4×30 IP320W = U= WW 6= 1802 5 5P+ P= 1100W 2 1负载取用功率P = P+ P+ P= 1100W 5 4 3两者平衡1.5.2在图2中,已知I和其两端I中的电流试确定电路元件mA= ImA= 3,1.33 12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电压U,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3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 = 0 + III 2 1 3?? = 0 I1 3 + 3可求得I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I2mA, = 33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3 3 ×××)10V = 60V = U(30 + 10 103 3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1电路元件3 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3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80V元件2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3e19df336c1eb91a375dee.png)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电阻消耗功率:2 2P R= R1I= 10 ×3 mW = 90mW12 2P R= R2I= 20 ×1 mW = 20mW2电源发出功率:P E = U2I2 + U3I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1I1 + R1 I2 + R2I2 = (90 + 90 + 20)mW =200mW1 2两者平衡基尔霍夫定律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I1和电阻R,设U ab = 0。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第六版 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第六版 秦曾煌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a4b0b968011ca300a6c39086.png)
(d)引入了反馈,由 的发射极引至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是交直流负反馈。
习题17.2.1试判别题图17.2.1(a)和(b)两个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了何种类型的交流反馈。
习题17.2.1图
解:(a)设 在正半周,则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正,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负,此时 同相输入电位高于 输出端电位,反馈电流削弱了净输入电流,故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作比较,故为并联负反馈。
在图(b)所示电路中, 接在 基极和 发射极之间。采用瞬时极性法,所得公式如下:
“ ” “ ” “ ”
“ ”经电阻 馈送到 管的基极,是 管的净输入信号减小,故为负反馈。
若将输出 短路,没有反馈信号反馈回输入回路,故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都接到 的基极,反馈量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并为并联反馈。
因此,图(a)所示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设反相输入端 有一瞬时增量“ ”,输出 为“ ”。经 反馈回反相输入端,使净输入量削若,为负反馈。而在输入端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为并联反馈。当 短路时,虽然 = 0,但仍有反馈信号,为电流反馈。故图(b)所示电路为嗲没留并联负反馈组态。
解:①
②
=+4.34%和-5.88%
习题17.2.7有一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教材图17.2.1所示。已知 , 。如果输出电压 ,试计算输入电压 ,反馈电压 及净输入电压 。
解:
V
习题17.2.8在上例的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中, =100KΩ, =10KΩ,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和差模输入电压 均近于无穷大,输出最大电压为±13V。试问:①电压放大倍数 和反馈系数 各为多少?②当 时, 为多少伏?③若在 开路、 短路、 开路和 短路这四种情况下,输出电压分别变为多少?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7b00c28ea81c759f57849.png)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1.5.2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 元 件 U 2 和I 2的 参 考 方 向 相 反P = U 2I 2 = 80 × 1 ×10−3W = 80 ×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 元件 U 1 和I 1参考方向相同P = U 1I 1 = 30 × 3 ×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 电阻消耗功率:2 2P R 1 = R 1I 1 = 10 × 3 mW = 90mW 2 2P R 2 = R 2I 2 = 20 × 1 mW = 20mW电源发出功率:P E = U 2 I 2 + U 3 I 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 1I 1 + R 1 I 2 + R 2I 2 = (90 + 90 + 20)mW = 200mW1 2两者平衡1.6 基尔霍夫定律1.6.2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 、I 1 和电阻R ,设U ab = 0。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六版 秦曾煌 课后答案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六版 秦曾煌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f12b01a37f111f1855be9.png)
练习与思考14.5.8在附录C中查出晶体管3DG100B的直流参数和极限参数。
答:直流参数: =0.1 , =0.1 , =0.1 , =1.1V, =30
极限参数: =40V, =30V, =4V, =20mA, =100mV, =150
答:当二极管正向偏压很小时,正向电流几乎为零,当正向偏压超过一定数值后,电流随电压增长很快。这个一定数值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硅管死区电压约为0.5V,锗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
练习与思考14.3.2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反向电压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明显增大?
答:当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通过PN结的只有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所形成的漂移电流。在常温下,由于少数载流子数目极少,在不太大的反向电压下已全部通过PN结,因而,即使反向电压再升高,反向饱和电流仍保持很小的数值不变。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迅速增多,电流也明显增大。
第14章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 和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 ,且 随 线性变化。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解:先就NPN管来分析。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cde08652ea551811a68759.png)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电工学秦曾煌课后答案全解 doc格式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130 ×6W = 180W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E=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2[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 0−3 + 1 −I3= 0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规范标准答案秦曾煌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规范标准答案秦曾煌](https://img.taocdn.com/s3/m/4fd262b5011ca300a7c390b8.png)
第14 章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 c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 即U cE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 c虽然很大,但I cI b 。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 集电极电流I c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 B 的控 制。
14. 3典型例题例14. 1二极管电路如例14. 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I E I c (1 )I B3. 上I BI cIB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I B 和U BE 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 晶体管才会出现I B ,且I B 随U BE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 I B 为某个值时,I c 随U cE 变化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I B 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 B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 U cE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 I c = I b , I c 与 I b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 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 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 IB =0 , Ic = ICEO 。
例14.1图解:O 图(a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 2V , 则输出电压 U 0 = U A — U D =2V — 0.7V=1.3V 。
®图(b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反偏压为 -5V,小于U D ,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路中电 流为零,电阻R 上的压降为零,则输出电压U 0=-5V 。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dd0bcb4daa58da0114ac4.png)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二极管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图 1: 习题图(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 2: 习题图××3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10V ,V B= 0V ;(2)V A = +6V ,V B =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 3: 习题图(1) 二极管D A优先导通,则10V Y = 9 ×1 + 9V = 9VV Y 9I D= I R == A = 1 10R 9 ×103A = 1mAD B反向偏置,截止,I D= 0(2) 设D A和D B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V Y =6+1 11 1 1 V =×9V = < ++191 1 9可见D B管也确能导通。
I D=6A = ×1031 ×103A =I D= A = ×1031 ×103A =I R= A = 1039 ×103A =×3 (3)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1 1 1 1 1 V = + + 1 1 9V Y I R = = A = 10 R 9 × 103A =I D = I D =I R = 2mA =2稳压二极管有两个稳压二极管D Z 1和D Z 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 和 ,正向压降都 是 。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3ab58000ce2f0066f433228a.png)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17.3典型例题.例17.1 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放大倍数A=1000,若要求电路的非线性失真从开.环状态的10%减小到闭环状态吼的1%,试计算该电路的负反馈系数F及闭环放大倍数.AF。
解:由于引入负反馈可使非线性失真减小1+AF倍,因此根据题意有.1?9, 则?F???0.009 ...10%1?*****...AF?A1?AF...?1000?1001?1000?0.009例17.2Rb1电路如例17.2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级间反馈的极性。
+VccRc1Rc2C2UoUiC1T1Rf1*****2T2Ui+_A1R2R3_+A2Rf2UoRe1R1R e1Ce2R1Ce1_+Uf(a)(b)例17.2图解:正、负反馈的判断可用瞬时极性法。
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为正反馈。
在图(a)所示电路中,电阻Rf1引入级间交、直反馈;由于C2的隔直作用,Rf2引入交流反馈。
在T1的基极加一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的信号,并标上“?”,第一级为一”共射组态,输出与输入反相,故T1的集电极信号电压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并标上“○。
第二级也为共射组态,故T2集电极信号瞬时极性为“?”,一”瞬时极性为“○。
Ue2与Ub2同相,即发射极由于UUe2一”为“○,经电阻RRf1一”馈送至T1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T1管b、e间的净输入信号增加,故由于为“?”,经电阻Rf2f1引入的级间反馈为正反馈。
c2馈送至T1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T1f2管b、e 间的净输入信号减弱,故R引入的级间反馈为负反馈。
在图(b)所示电路中,电阻R2引入级间交直流反馈。
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极性的判断同样可采用瞬时极性法。
运放通常有两个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U?和同相输入端U。
前者和输出U0相位相反,后者和输出U0相位相同。
《电工学》 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电工学》 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aab1558fb770bf78a5590.png)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4.3.2 在图14.02 的各电路图中,E=5V,u i=10si nωt,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
u u(a)(b)(c)(d)【解】:图14.02 习题14.3.2的图(a) 电路的输出波形14.3.5 在图14.05 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F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1)V A=+10V,V B=0V;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3(2)V A=+6V,V B=+5.8V;(3)V A=V B=+5V,设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
【解】:(1)D A 优先导通9V AVF=1+ 9×10VV= 9V9V B FIDA= IR= F =R9 ×103A = 1mA图14.05 习题14.3.5的图D B 截止,I DB=0(2)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节点电压法计算V F6+5.81 1,V F = 1 1++1 11V = 5.59V < 5.8V9可见D B 管的确都导通。
IDA=6 −5.591×103A = 0.41mA,IDB= 5.8 −5.91×103A = 0.21mA,IR= 5.599×10A = 0.62mA(3)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5V = 1 1 V= 4.47V , I=VF =4.47A = 0.53mAF 1 1 1++1 1 9R R 9 ×10 3IDA= IDB=IR2=0.53mA = 0.26mA214.4.2 有两个稳压管D Z1 和D 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正向压降都是0.5V。
如果要得到0.5V、3V、6V、9V 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联结?画出各个电路。
【解】:++5V+6V---++9V6V-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 6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 6](https://img.taocdn.com/s3/m/9e533f3567ec102de2bd890a.png)
第六章磁路与变压器习题全解6—1 有一线圈匝数为1500匝,套在铸刚制成的闭合铁心上,铁心的截面积为10CM2,长度为75CM。
求:(1)如果要在铁心中产生0.001Wb的磁通,线圈中应通入多大的直流电流?(2)若线圈中通入电流2.5A,则铁心中的磁通多大?解:(1)B=Ф/S=0.001÷0.001 =1T,查铸刚磁化曲线得:H=0.7×103 A /m ∵安培环路定则:H= IN/L∴I=HL/ N=0.7×103×0.75÷1500=0.35A(2)H=IN/L=2.5×1500÷0.75=5×103 A /m,查铸刚磁化曲线得:B=1.6T Ф=B×S= 1.6×0.001=0.0016Wb6—2 有一交流铁心线圈接在220V、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线圈的匝数为733匝,铁心截面积为13 CM2。
求:(1)铁心中的磁通最大值和磁感应强度最大值是多少?(2)若在此铁心上再套一个匝数为60的线圈,则此线圈的开路电压是多少?解:(1)∵U≈E=4.44fNФm∴Фm≈U/4.44fN=220÷(4.44×50×733)=0.00135 WbBm=Фm/S=0.00135÷0.0013=1.04T(2)U1/ U2= N1/ N2U2= U1 N2/ N1=220×60÷733=18V6—3 已知某单相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电压为3000V,二次绕组电压为220V,负载是一台220V、25KW的电阻炉,试求一、二次绕组的电流各为多少?解:二次绕组的电流:I2= P2/ U2=25000÷220=114AI1/ I2= U2/ U1一次绕组的电流:I1= I2 U2/U1=113.6×220÷3000=8.36A6—4 在图6—1中,已知信号源的电压U S=12V,内阻R O=1KΩ,负载电阻R L=8Ω,变压器的变比K=10,求负载上的电压U2。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65be167ec102de3bd893b.png)
14二极管和晶体管14.3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 U i = 10 sin ®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
[解](町(b)图1:习题14.3.2图(a)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E; 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D导通;U i < E, 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U i ; D截止时,U o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习题14.3.2图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 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3: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⑵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11.8 X 9V = 5.59V < 5.8V1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I D A= A = 0.41 X 10?3A = 0.41mADA1 X 1035.8 ?5.59八 cc, ,c?3I D B = T A = 0.21 X 10 A = 0.21mA B1 X 103叫 1 kQ y™ 斤t —J —1—V Y I D A10 9 X K = 9VI R =V Y~R 9 9 X 103X10?3 A = 1mAV Y = 1 1 1 1 + +5.59 ?3I R = 3A = 0.62 X 10'3A = 0.62mA9 X 103⑶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 1 [ 1 [ V = 4.74V+ + - 1 1 9 I R = _ V Y - ■ - 4.74 八 A =0.53 X10?3A = 0.53mAI RD A I D BmA = 0.26mA2 214.4 稳压二极管 14.4.2有两个稳压二极管 是0.5V 。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f459267fd5360cba1adba8.png)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14.3 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图 1: 习题14.3.2图(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 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 2: 习题14.3.2图× ×−3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 3: 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10V Y = 9 × 1 + 9V = 9VV Y 9 I D A = I R== A = 1 10 R 9 × 103A = 1mA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V Y = 6 5.8 + 1 1 1 11V = 11.8 ×9 V = 5.59V < 5.8V + + 191 1 9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
I D A =6 − 5.59A = 0.41 × 10−3 1 × 103A = 0.41mAI D B =5.8 − 5.59A = 0.21 × 10−3 1 × 1035.59A= 0.21mA I R= A = 0.62 10−39 × 103A = 0.62mA× −3 (3)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1 1 1 1 1 V = 4.74V + + 1 1 9 V Y 4.74 I R = = A = 0.53 10 R 9 × 103A = 0.53mAI D A = I D B=I R = 2 0.53mA = 0.26mA 214.4 稳压二极管14.4.2有两个稳压二极管D Z 1和D Z 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 是0.5V 。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包括1-6 7章、12章)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包括1-6 7章、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dbb5e83c5727a5e9856a61f8.png)
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 图(d )中,电流mA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I 12466=++=,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65be167ec102de3bd893b.png)
14二极管和晶体管14.3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 U i = 10 sin ®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
[解](町(b)图1:习题14.3.2图(a)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E; 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D导通;U i < E, 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U i ; D截止时,U o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习题14.3.2图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 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3: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⑵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11.8 X 9V = 5.59V < 5.8V1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I D A= A = 0.41 X 10?3A = 0.41mADA1 X 1035.8 ?5.59八 cc, ,c?3I D B = T A = 0.21 X 10 A = 0.21mA B1 X 103叫 1 kQ y™ 斤t —J —1—V Y I D A10 9 X K = 9VI R =V Y~R 9 9 X 103X10?3 A = 1mAV Y = 1 1 1 1 + +5.59 ?3I R = 3A = 0.62 X 10'3A = 0.62mA9 X 103⑶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 1 [ 1 [ V = 4.74V+ + - 1 1 9 I R = _ V Y - ■ - 4.74 八 A =0.53 X10?3A = 0.53mAI RD A I D BmA = 0.26mA2 214.4 稳压二极管 14.4.2有两个稳压二极管 是0.5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磁路与变压器习题全解
6—1 有一线圈匝数为1500匝,套在铸刚制成的闭合铁心上,铁心的截面积为10CM2,长度为75CM。
求:
(1)如果要在铁心中产生0.001Wb的磁通,线圈中应通入多大的直流电流?(2)若线圈中通入电流2.5A,则铁心中的磁通多大?
解:(1)B=Ф/S=0.001÷0.001 =1T,查铸刚磁化曲线得:H=0.7×103 A /m ∵安培环路定则:H= IN/L
∴I=HL/ N=0.7×103×0.75÷1500=0.35A
(2)H=IN/L=2.5×1500÷0.75=5×103 A /m,查铸刚磁化曲线得:B=1.6T Ф=B×S= 1.6×0.001=0.0016Wb
6—2 有一交流铁心线圈接在220V、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线圈的匝数为733匝,铁心截面积为13 CM2。
求:
(1)铁心中的磁通最大值和磁感应强度最大值是多少?
(2)若在此铁心上再套一个匝数为60的线圈,则此线圈的开路电压是多少?解:(1)∵U≈E=4.44fNФm
∴Фm≈U/4.44fN=220÷(4.44×50×733)=0.00135 Wb
Bm=Фm/S=0.00135÷0.0013=1.04T
(2)U1/ U2= N1/ N2
U2= U1 N2/ N1=220×60÷733=18V
6—3 已知某单相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电压为3000V,二次绕组电压为220V,负载是一台220V、25KW的电阻炉,试求一、二次绕组的电流各为多少?
解:二次绕组的电流:I2= P2/ U2=25000÷220=114A
I1/ I2= U2/ U1
一次绕组的电流:I1= I2 U2/U1=113.6×220÷3000=8.36A
6—4 在图6—1中,已知信号源的电压U S=12V,内阻R O=1KΩ,负载电阻R L=8Ω,变压器的变比K=10,求负载上的电压U2。
图6—1 题6—4的电路
解:变压器原边电压:
U1= K2R L U S/(R O+ K2R L)= 102×8×12÷(1000+102×8)=5.3V
U1/ U2= K
U2= U1/ K=5.3÷10=0.53V
6—5 已知信号源的交流电动势E=2.4V,内阻R O=600Ω,通过变压器使信号源与负载完全匹配,若这时负载电阻的电流I L=4mA,则负载电阻应为多少?解:信号源与负载完全匹配:R O= K2R L=600Ω
I1=E/(R O+ K2R L)=2.4÷(600+600)=0.002A=2 mA
K= I L/ I1=4÷2=2
K2R L=600Ω
R L=600/ K2=600÷22=150Ω
6—6 单相变压器一次绕组N1=1000匝,二次绕组N2=500匝,现一次侧加电压U1=220V,二次侧接电阻性负载,测得二次侧电流I2=4A,忽略变压器的内阻抗及损耗,试求:
(1)一次侧等效阻抗|Z1′|;
(2)负载消耗功率P2。
解:(1)I1= I2N2/ N1=4×500÷1000=2 A
|Z1′|= U1 / I1=220÷2=110Ω
(2)U2= U1 N2/ N1=220×500÷1000=110V
P2= I2U2 =4×110=440W
6—7 某机修车间的单相行灯变压器,一次侧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4.55A,二次侧的额定电压为36V,试求二次侧可接36V、60W的白炽灯多少盏?解:I2= I1U1/ U2 =4.55×220÷36=27.8 A
白炽灯额定电流:I= P/ U=60÷36=1.67A
I2/ I=27.8÷1.67=16.7
白炽灯盏数:n=16盏
6—8 一单相变压器,额定容量为50KV A,额定电压为10000V/230V,当该变压器向R=0.83Ω,X L=0.618Ω的负载供电时,正好满载,试求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额定电流和电压变化率?
解:二次绕组的额定电流:I2= S N/ U2 =50000÷230=217A
一次绕组的额定电流:I1= I2U2/ U1 =217×230÷10000=5A
二次绕组满载电压:I2|Z2|==224.5V
电压变化率:ΔU%=(U20—U2)/ U20=(230—224.5)÷230=2.4%
6—9 有一台容量为50KV A的单相自耦变压器,已知U1=220V,N1=500匝,如果要得到U2=200V,二次绕组应在多少匝处抽出线头?
解:U1/ U2= N1/ N2
N2= N1 U2 / U1 =500×200÷220=455匝
6—10 图6—2所示是一电源变压器,一次绕组匝数为550匝,接电源220V,它有两个二次绕组,一个电压为36V,负载功率为36W,另一个电压为12V,负载功率为24W,不计空载电流,求:
(1)二次侧两个绕组的匝数;
(2)一次绕组的电流;
(3)变压器的容量至少应为多少?
图6—2 题6—10的图
解:(1)N21= N1 U21 / U1 =550×36÷220=90匝
N22= N1 U22 / U1 =550×12÷220=30匝
(2)I21= P21 / U21=36÷36=1A
I22= P22 / U22=24÷12=2A
I1= I21U21/ U1+I22U22/ U1 = 1×36÷220+2×12÷220=0.27 A (3)电阻性负载且不计空载电流:S N= I1 U1= 0.27×220=60V A
6—11 已知图6—3中变压器一次绕组1—2接220V电源,二次绕组3—4、5—6的匝数都为一次绕组匝数的一半,额定电流都为1A。
(1)在图上标出一、二次绕组的同名端的符号。
(2)该变压器的二次侧能输出几种电压值?各如何接线?
(3)有一负载,额定电压为110V,额定电流为1.5A,能否接在该变压器二次侧工作?如果能的话,应如何接线?
图6—3 题6—11的图
解:(1)
(2)输出110V、220V两种电压值。
输出110V电压:绕组3—4单独输出;绕组5—6单独输出;
绕组3—4、5—6的同名端3与6、4与5分别并联输出。
输出220V电压:绕组3—4、5—6的异名端3与5(或4与6)相串联,4与6(或3与5)之间输出。
(3)绕组3—4、5—6的同名端3与6、4与5分别并联输出。
6—12 某三相电力变压器一次绕组每相匝数N1=268,二次绕组每相匝数N2=17,一次侧线电压U L1=6000V,求采用Y,yn和Y,d两种接法时二次侧的线电压和相电压。
解:Y,yn接法时,U L1/ U L2=U P1/U P2=N1/ N2
二次侧的线电压U L2= U L1 N2/ N1=6000×17÷268=380V
相电压U P2= U L2 /=220V
Y,d两种接法时,U L1/ U L2=U P1/ U P2=N1/ N2
二次侧的线电压U L2= U L1 N2/N1=6000×17÷÷268=220V
相电压U P2= U L2=220V
6—13 有额定值为220V、100W的电灯300盏,接成星形的三相对称负载,从线电压为10KV的供电网上取用电能,需用一台三相变压器。
设此变压器采用Y,yn接法,求所需变压器的最小额定容量以及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解:U2N= U P2 =×220=380V
I2N= I P2=100×P/U=100×100÷220=45. 5A
最小额定容量S N=U2N I2N=×380×45. 5=30KV A
额定电压U1N/ U2N=10000/380V
I1N/ I2N= U2N/ U1N
I1N= I2N U2N/ U1N=45. 5×380÷10000=1.73A
额定电流I1N/ I2N=1.73/4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