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 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3-10T13:35:24.17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鹏
[导读] 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刘鹏(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1609)
一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而且还是内在能力或感情的变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的权威地位,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重新构建物理课堂中的师生角色。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以前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化为以学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验为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善于激发、点拨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养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走路”。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引导着眼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上,教师点拨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物理教学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环境,强调物理教学中师生的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这样才有益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二
要提高教学质量,内容是重点,方法是桥梁。教学有法,法无定则。要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法,研究与实践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激活创新意识。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做到主体思路清楚。分清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叶,重点讲主干的内容和思想,减少具体的数字运算过程,就像盖大楼,先要搭框架,框架一搭好,大楼的基本形状就摆在面前了。这样做,内容显得少了,思路更突出了。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学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习惯于先构思整体框架,再添砖加瓦充实和完善,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兼而用之。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1.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启发几乎存在于其他所有的教学法之中。讨论式有互相启发的作用,问题式教学也需要启发。还可以探索其他的教学法,加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以达到更好的启迪并引发创意的作用。
2“. 类比”本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法,它跳过其中的中介途径,选择了一条极为简捷的思路,而且常能出奇制胜。在科学研究中,类比是萌发科学猜想和假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法在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激活探索创新意识等方面,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参与批改作业参加答疑等。教师的工作则是更正批改的错误,总结作业中的问题。学生对这种做法反应积极,他们说,以前的做法批改量少,改完了看的人少,错了订正的少;现在这么做,既加深了印象又锻炼了能力,还真正体会到认真负责、互相帮助的可贵。
4.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但课堂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谈心,坚持与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课堂上听懂了多少,哪些还没有懂,心里是怎么想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等。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越了解,上课就越能有的放矢,击中要害,他们的思路很快会被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大。
针对物理新课程特点,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化物理实验功能的开发至关重要。由于实验情景和实验研究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因此在高一、高二物理学生实验中应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中应增加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要把一部分富有设计性、组装简单、效果明显的组合实验箱引入课堂,有机地将实验设计、小科技制作、案例调查、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纳入物理实验训练和功能开发的范畴,以此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当然,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不完全迷信教材,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高一学生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和因素很多,需要教育工作者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关键在思想上要重视,观念上要转变,行动上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