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17-07-18;修回日期:2017-12-30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ZA004-10);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C02003)

作者简介:郭少海(1968),男,教授级高工,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林产品及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工作(E-mail )guoshaohai@126.com 。

油脂加工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郭少海,杜孟浩,罗

凡,王亚萍,费学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摘要:采用双螺旋压榨、

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质量稍优;品质较差油茶籽分别采用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压榨油品质相当;3种压榨工艺中,压榨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其次是单螺旋压榨,最高的是液压压榨。关键词:油茶籽;压榨;油茶籽油;品质中图分类号:TS225.1;TS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969(2018)03-0013-04

Comparison of oil pressing technologies of oil -tea camellia seed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

GUO Shaohai ,DU Menghao ,LUO Fan ,WANG Yaping ,FEI Xueq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311400,Zhejiang ,China )Abstract :Different quality oil -tea camellia seeds were pressed by twin screw pressing ,single screw pressing and hydraulic pressing to produce oil ,and the conventional indexes and micro -nutrient compo-nents of pressed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il pro-duced from high -quality oil -tea camellia seed by hydraulic pressing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oils produced by the other two kinds of pressing methods.The quality of oil produced from ordinary oil -tea camellia seed by hydraulic pressing was slightly better.The qualities of three kinds of pressed oils from poor quality oil -tea camellia seeds were comparable.Among three kinds of oil pressing technologies ,the lowest residual oil content in pressed cake was twin screw pressing ,followed by single screw pressing ,while the hydraulic pressing had the highest residual oil content in pressed cake.Key words :oil -tea camellia seed ;pressing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quality

油茶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籽油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橄榄油,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接近

[1-3]

。油茶籽油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肿

瘤等功效,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优良食用油[4-6]

。近年来,我国在油茶籽油加工技术方面进步较快,罗凡

[7]

对液压压榨工艺进行了研究,郭少海等

[8]

研究

了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这些均对改进压榨工艺及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国内油茶籽榨

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单螺旋压榨[9]

、双螺旋压榨

[10]

和液压压榨[11]

。规模化的油脂加工厂或采用

单螺旋压榨,或双螺旋压榨;少数规模较小的工厂采

用液压压榨;但无论哪种榨油工艺,均未能针对不同品质的原料,采用相适应的压榨工艺,故难以加工出高品质的油茶籽油。因此,针对不同品质的原料研究不同的压榨工艺,更有利于提高油脂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本实验采用了液压压榨、双螺旋压榨和单螺旋压榨3种压榨工艺,分别研究了3种品质的油茶籽采用不同榨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为不同品质原料榨油工艺提供参考,也为不同品质油茶籽

油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油茶籽:产于浙江康能食品有限公司油茶籽产业基地。原料1(优质)油茶籽:籽粒饱满,无未成熟粒、破损粒、霉变粒及陈化粒,无虫蛀、无异酸味;原料2(一般)油茶籽:有未成熟粒、破损粒,较少霉变粒、陈化粒,少量虫蛀;原料3(较差)油茶籽:有未成熟粒、破损粒、霉变粒、陈化粒,有虫蛀、有异味。无水乙醚、乙醇、醋酸、氢氧化钾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6YL-275型螺旋式榨油机,5T双螺旋榨油机,Y-190型立式液压榨油机,85-2型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5975B型气相色谱仪,Waters152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罗维朋比色计,DZG-6030型真空干燥箱,SFY-6型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

1.2实验方法

1.2.1油茶籽油的压榨

将3种不同品质的油茶籽脱壳,制成含壳率为25%、含水率为6%的原料,分别采用单螺旋榨油机、双螺旋榨油机、立式液压榨油机压榨制油。1.2.2指标测定

油茶籽的含水率、含油率及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角鲨烯、谷甾醇的测定,参考文献[12]。

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测定:采用福林酚比色法[13-14];色泽测定:GB/T5525—1985;酸值测定:GB/T5530—1998;过氧化值测定:GB/T5538—1995;磷含量测定:GB/T5537—2008。

2结果与讨论

2.1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2.1.1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的影响(见表1)

表1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

过氧化值、色泽及干饼残油的影响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磷含量/(mg/kg)110.4785.2955.39

色泽(25.4mm比色槽)R5.0/Y46R4.3/Y45R2.7/Y32酸值(KOH)/(mg/g)0.860.610.53

过氧化值/(mmol/kg)1.271.120.64

干饼残油/%6.526.2810.71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原料1油茶籽所采用的3种压榨工艺,液压压榨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色泽最浅,干饼残油较其他两种压榨工艺高,干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高,色泽最深。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对于液压压榨毛油经过精过滤,再进行冬化,即可作为成品;由于无需进行进一步精炼,因此后道加工过程中损耗也较低,仅仅为过滤和冬化的损耗;由于加工工艺简单,故成本较低。因此,对于高品质油茶籽,建议采用液压压榨工艺制油。

单螺旋和双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要达到食用油要求,需进行脱胶处理,然后再进行冬化;单螺旋压榨的毛油因磷含量较高,要进行脱胶处理。2.1.2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2)

表2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

微营养成分的影响mg/100g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总酚81.5480.3280.99

维生素E16.2016.3317.86

角鲨烯16.8316.7316.82

谷甾醇26.8126.8326.79

从表2可以看出,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以单螺旋压榨的油茶籽油中总酚和角鲨烯含量最高,液压压榨和双螺旋压榨的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差异不大;液压压榨的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单螺旋压榨和双螺旋压榨的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接近;3种压榨工艺对油茶籽油中谷甾醇影响较小。

采用液压压榨工艺,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螺旋压榨;其他3种微营养成分指标差异不大。因此,3种压榨工艺中油茶籽油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其微营养品质的关键。

2.2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2.2.1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的影响(见表3)

表3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

过氧化值、色泽及干饼残油的影响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磷含量/(mg/kg)166.32157.15135.26色泽(25.4mm比色槽)R5.3/Y52R4.5/Y44R3.8/Y43酸值(KOH)/(mg/g)1.481.371.15

过氧化值/(mmol/kg)2.172.051.74

干饼残油/%5.735.629.82

从表3可以看出,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色泽最浅,干饼残油较其他两种压榨工艺高,干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

压榨;单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高、色泽最深。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均需进行脱胶处理,然后再进行冬化处理。因此,对于一般品质的油茶籽,采用3种压榨工艺均可以,其中双螺旋压榨由于其产能较高、干饼残油较低,适合于规模化生产;液压压榨适合规模较小的加工量,单螺旋压榨适合于各种规模的生产。

2.2.2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4)

表4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

微营养成分的影响mg/100g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

总酚76.3476.2276.20

维生素E15.4315.4115.79

角鲨烯15.5115.7315.62

谷甾醇26.6926.6726.72

从表4可以看出,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2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单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最高,液压压榨和双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几乎无差异;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但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性与原料1的相比维生素E含量变化不明显,单螺旋压榨榨和双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接近;3种压榨工艺对谷甾醇和角鲨烯影响均较小。

2.3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2.3.1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的影响(见表5)

表5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

过氧化值、色泽及干饼残油的影响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磷含量/(mg/kg)203.83205.92195.55

色泽(25.4mm比色槽)R5.6/Y51R4.8/Y48R4.2/Y44酸值(KOH)/(mg/g)2.232.262.22

过氧化值/(mmol/kg)3.163.083.09

干饼残油/%5.915.249.66

从表5可以看出,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均最低,色泽较浅,干饼残油较其他两种压榨工艺高,干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的油过氧化值最高、色泽最深。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均需进行脱胶、碱炼处理,然后再进行冬化处理。因此,对于品质较差的油茶籽,采用单螺旋和双螺旋榨油均可以;液压压榨因干饼残油高,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不建议采用。

2.3.2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6)

表6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油茶籽油

微营养成分的影响mg/100g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

总酚73.0572.9873.12

维生素E13.1213.2813.24

角鲨烯13.8313.7313.82

谷甾醇26.5326.3626.51

从表6可以看出,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3制得的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原料3由于质量差,微营养成分破坏较多,故无论采用那种压榨工艺,压榨油的微营养成分差异并不明显。

3储藏实验

本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果,并经过了多次小试;为进一步验证高品质油茶籽压榨实验结果,我们采用相同品质的油茶籽在2016年2—4月,在浙江绿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中试,并对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进行了为期1年的储藏实验,实验条件为:3种压榨油抛光过滤,常温下储存。实验结果见表7。

表73种压榨工艺对原料1油茶籽油酸值、

过氧化值、色泽及外观的影响

项目单螺旋压榨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色泽(25.4mm比色槽)R6.0/Y53R5.1/Y48R2.7/Y32酸值(KOH)/(mg/g)2.381.720.87

过氧化值/(mmol/kg)3.212.641.32

外观

有约1cm

明显沉淀

有沉淀清澈透明从表7可以看出,高品质油茶籽采用单螺旋和双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均不耐储藏,其中单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储藏效果最差,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储藏1年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均较低,色泽浅,维生素E含量高,故其抗氧化能力强。说明高品质油茶籽更适宜采用液压压榨制油,可以获得高品质油茶籽油。

4结论

油茶籽油3种压榨工艺对比表明,高品质油茶籽采用液压压榨,磷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均明显偏低,色泽浅,维生素E含量高;采用单螺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最高。液压压榨油经过过滤

和冬化,即可达到一级压榨油的要求,常温储藏实验也验证了这个结果。

一般品质油茶籽,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但液压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油磷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均较低,因此该品质油茶籽加工出富营养高品质油茶籽油比较困难。品质较差的油茶籽,压榨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基本无影响。无论何种品质油茶籽,采用液压压榨的干饼残油均偏高。

由于双螺旋和单螺旋压榨,具有处理量大的特点,对于大规模的油茶籽油工厂应作为压榨工艺首选,其次对优质原料可以采用液压压榨工艺,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档次及加工效益。对于处理量较小或投资较少的油茶籽油工厂,压榨工艺应选择液压压榨或单螺旋压榨;由于液压压榨饼残油较高,因此需同时选择单螺旋压榨制油作为备用方法;如果原料品质较差,可以直接选择单螺旋压榨制油。

参考文献:

[1]李文林,黄凤洪,王利宾.油茶籽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1,36(11):55-57

[2]尹岭,张笑明,李莉,等.茶油对兔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32(7):289-293.

[3]MA J L,YE H,RUI Y K,et al.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oil[J].J Verbrauch Lebensm,2011,6(1):9-12.[4]LEE S Y,YHUNGUNG M,YOON S H.Optimization of the refining process of camellia seed oil for edible purposes [J].Food Sci Biotechnol,2014,23(1):65-73.

[5]DU L C,WU B L,CHEN J M.Flavonoid triglycosides from the seeds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J].Chin Chem

Lett,2008,19(11):1315-1318.

[6]彭阳生,奚如春.油茶栽培及茶籽油制取[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

[7]罗凡,费学谦,李康雄,等.预处理条件对油茶籽液压榨油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6,31

(4):94-99.

[8]郭少海,刘瑞新,罗凡,等.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5,40(7):1-5.

[9]李彦华.螺旋榨油机的正确使用与保养[J].河北农业科技,2003(2):24.

[10]李诗龙.双螺杆榨油机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5,30(12):13-16.

[11]孙昭巍.液压榨油机使用技术要点[J].农家科技,2014,40(1):44.

[12]罗凡,费学谦,方学智,等.油茶籽采摘时间对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

87-92.

[13]郭少海,王亚萍,罗丹,等.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脱胶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6,41(9):13-17.

[14]ZHONG H Y,BEDGOOD D R,BISHOP A G,et al.En-dogenous biophenols,fatty acid and volatile profiles of se-

lected oils[J].Food Chem,2007,100(4):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1544-1551.

(上接第12页)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4-35.

[2]张玲,谢晓梅,彭华胜,等.不同产地木瓜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9,32(5):673-676.

[3]谢海伟,张斌,杨贤松,等.宣木瓜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2,35(1):157-161.

[4]邓叶俊,黄立新,张彩,等.木瓜籽油制备及性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7,42(1):6-10.

[5]王国娥,陈红惠.酸木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6,29(3):97-100.

[6]王鑫,赵梅,慕鸿雁.超声波辅助提取木瓜籽油的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5,8(6):25-27.

[7]唐春红,项昭保,任绍光,等.木瓜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4):10-12.[8]魏贞伟,陈玉宏,王俊国.压榨法生产葡萄籽油及精炼

工艺实践[J].中国油脂,2015,40(2):16-18.

[9]陈利涛,陈燕,石珊珊.亚麻荠籽压榨制油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0,35(7):16-18.

[10]林海.木瓜籽油超临界CO

2

提取及其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2(6):28-29.

[11]邓楚津,董强,张常松,等.神经网络优化番木瓜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

(2):47-51.

[12]王文成,饶建平,张远志,等.超临界CO

2

萃取罗汉果渣油工艺研究及其油脂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17,42(1):125-129.

[13]王海波,李昌宝,李杰民,等.闪式提取法提取余甘子籽油[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7):286-289.[14]章挺,温世钫,杨海宽,等.闪式提取樟树籽油工艺优化[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3):52-55.

[15]唐伟卓,赵余庆.油茶不同部位脂肪酸的闪式提取和GC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1):61-64.

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油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精)

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茶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刘应珍 1邹天才 2*郭嫚 3 梁玖华 4 黄河 4赵志鹏 3 (1.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植物园,贵阳 550004; 3.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 550000; 4. 铜仁林业局,铜仁 554300 摘要: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该试验通过 N 、 P 、 K 三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配方对三年生油茶幼林进行正交施肥, 共 9个处理和一个对照 , 并采用多重比较法, 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油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 9个处理中,分别以Ⅴ、Ⅸ、Ⅲ、Ⅱ 4个处理对油茶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新梢影响最大。在Ⅵ、Ⅷ处理时, 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最大差异。 关键词:油茶;生长发育;生理特性;施肥;影响 The Effect on Camellia Oleifera Growth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Formula Fertilization LIU Ying-zhen1, ZOU Tian-cai2*, GUO Man3, LIANG Jiu-hua4, HUANG Heng4, ZHAO Zhi-peng3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2. Guizhou Botanical Garden , Guiyang 550004 , China; 3. Forest School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4.Tongren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Tongren 554300 Abstract: Fertiliz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plant growth.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fertilizer types and different ratios of N.P.K, with 9 treatments and a comparison group,by adopting the LSD multiple comparion research method on three-year-old Camellia oleifera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formula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Camellia oleifera growth and ps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different ratable fertilizer can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young C. oleifera. Ⅴ、Ⅸ、Ⅲ、Ⅱ four treatments have the influence for diameter、

油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产业开发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O一五年月日

一、项目建设背景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植物油种之一,加工后的茶油以其味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且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据联合国粮棉油组织统计,茶油市场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此,我国政府于近年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中心任务,号召全党致力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并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列为我国当前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推出了具体的扶植政策,在全国启动跨世纪油茶先导工程。国务院今年初又进一步批示要加大我国油茶建设工程的发展力度,在全国建设一批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推广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国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的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商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X库区移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号召下,在库区移民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大大激发了XXX库区移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因此,我局已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移民开发的重点。 茶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亚油酸的木本油脂,优质茶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比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橄榄油还多1%,食后易消化,有效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降低油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并具有较好的护发养颜功效,是一种集食用、养生保健、美容于一身的安全营养健康食品,是21世纪人们普遍追求的高级食用油。 三、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油料作物范围越来越大,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极为丰富,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棉籽细,还有新开发出来的米糠油和玉米胚油等,木本植物有油棕、桃油等。 我国国内油料年生产量约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但大豆多是作为粮食,用于榨取食用油的不足一半,所以表中数据大豆榨油约150万吨左右。 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八五”期间的约4.9公斤(未包括进口数量)提高到了目前的1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公斤,

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及应用总结归纳(重点阅读)

精心整理如何筛分混合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将离子性官能基结合在树脂(有机高分子)上的材料,称之为“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表面带有磺酸(sulfonic acid) 者,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四级氨离子的,则为阴离子交换树脂。由於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阴阳离子,所以经常使用於纯水、超纯水的制造程序中。(见下图) 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官能基虽可去除原水(Feed water) (Fouling)。方。 原理 软水,这是软化水设备的工作过程。 当树脂上的大量功能基团与钙镁离子结合后,树脂的软化能力下降,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流过树脂,此时溶液中的钠离子含量高,功能基团会释放出钙镁离子而与钠离子结合,这样树脂就恢复了交换能力,这个过程叫作“再生”。

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软化水设备的标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工作(有时叫做产水,下同)、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换)、快冲洗五个过程。不同软化水设备的所有工序非常接近,只是由于实际工艺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会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钠离子交换为基础的软化水设备都是在这五个流程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全自动软化水设备会增加盐水重注过程)。 反洗: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污物,把这些污物除去后,离子交换树脂才能完全曝露出来,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反洗过程就是水从树脂的底部洗入,从顶部流出,这样可以把顶部拦截下来的污物冲走。这个过程一般 需要5-15分钟左右。 吸盐(再生) (只要进水有一定的压力即可) 慢冲洗(置换) 应用 1)水处理 水处理领域离子交换树脂的需求量很大,约占离子交换树脂产量的90%,用于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的去除。目前,离子交换树脂的最大消耗量是用在火力发电厂的纯水处理上,其次是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工业等。

煤制油技术综述与分析

煤制油技术综述与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富煤少油的现象,本文提出发展煤制油技术是一种战略选择。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煤制油工艺,包括德国 IG和 IGOR、美国 EDS工艺、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等工艺,并从多角度对煤制油的两条路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富煤少油;煤制油技术;工艺;分析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截止2009年底,全球剩余石油储量为 1855亿吨,其中,我国已探明石油剩余可采量为 27.9亿吨,按年产1.8—2亿吨速度计算,我国储油量在 15 年之后便要枯竭。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耗量逐年增加,供需缺口严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相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可持续开采百年以上。针对我国这种富煤少油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发展煤制油技术是一种战略选择。 1 煤制油技术 煤制油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煤制油技术始于 2O 世纪初,作为煤直接液化的奠基人——柏吉乌斯,首先完成了煤在高温高压下加氢生产液体燃料的研究。之后,德国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大力开展了由煤制液体燃料的研究和工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促使世界各国重新审视煤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性,煤制油技术的研究开发重新得到重视,一些新工艺也被陆续开发出来。 目前,煤制油技术分为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条路线。煤直接液化是指将煤置于较高温度和压力下,使其与氢发生反应,达到降解和加氢,最终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而煤间接液化的主要思路是先让煤气化生成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通过费托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 2 国内外典型的煤制油工艺 2.1 德国 IG和 IGOR工艺 IG工艺既是德国开发的世界上最早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也是最早投入商业生产的工艺,可分为煤浆液相加氢和中油气相加氢两段加氢过程。先是在高压氢气下,煤加氢转化为液体油之后,以前段的加氢产物为原料,进行催化气相加氢制得成品油。 鉴于 IG工艺整个流程较为复杂,操作条件要求苛刻,尤其是操作压力较高,德国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加氢液化和加氢精制一体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优缺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优缺点 离子交换树脂用催化剂的主要优点是它已商品化,购得方便。尽管它们比低分子量的酸、碱昂贵,但它们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得不同形状、不同结构和不同负载容量的树脂催化剂。常规的商品凝胶型树脂的功能基容量每克一般为3.5~5mg 当量。大孔树脂的负载容量虽然较低一些,但其活性基团一般处于大孔的表面上,容易为反应物所接近。在需要降低负载容量时可用酸碱滴定法使一些酸基团部分中和,或者通过部分离子交换法引入一些具有助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或基团,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或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的颗粒性和多孔结构使其适用于气相和液相反应,也可用于非水体系。由于树脂催化剂具有这种物理性质,因此反应完成后,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免除了常规酸、碱催化剂使用需要进行中和、洗涤、干燥、蒸馏等后处理程序,也避免了废酸、碱液体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也避免了使用硫酸时,由于其强的氧化性、脱水性和磺化性引起的不必要的副反应。大孔的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具有固定的结构,其体积受溶剂作用的影响很小。因此,适用于填充柱操作,实现生产连续化。在较低的压力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流速,并可使用极性差别很大的反应溶剂。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干态或在非极性介质中内部处于收缩的微孔状态,在极性溶剂中则会处于高度溶胀的状态。如果溶剂极性的变化较大,低交联的树脂在经历这种变化后会发生较大的机械破损。 与常规酸、碱催化剂比较,离子交换树脂易于保存和运输。强酸树脂宜以 H+型和Na+型贮存。但强碱树脂中的OH-型会吸收空气中的CO2 而失活,因此一般以Cl-型贮存。使用前Na+型的强酸树脂和Cl-型的强碱树脂一般可分别用酸和碱处理组成相应的H+型和OH-型使其活化。

浅析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

浅析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 一、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概述 煤制油生产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成功实现了年产100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公司煤直接液化主产品有柴油、石脑油、汽油、液化气等,副产品有油渣、粗酚等,年产100万吨油品。二是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在大规模生产。该公司已建成3个间接液化工厂,年产113种化工产品,年产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 煤制油属于多步骤工序连续式复杂生产,根据产品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按生产装置、成本费用属性项目归集成本,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装置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煤制油成本核算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在主要参照国内炼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联产品系数法进行各种油化品成本核算。 二、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般的,煤制油企业将煤化工生产成本分为直接生产成本(原料和主要材料、化工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并选取原料及主要材料、化工辅料材料、制造费用等项目具体核算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具体核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成本信息的输出主要是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科目是成本核算的必要基础。根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的不同功能,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主要核算能够生产出主要油品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比如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用

等;辅助生产成本主要核算提供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核算各生产装置发生的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费用。 (二)划分成本核算装置单元 成本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部分,合理划分生产装置单元能够准确计算出产品各工序、步骤的加工成本,是准确计算出产品的基础。煤制油企业将生产装置按单元进行划分,分为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煤液化装置、煤制氢装置等,辅助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空分装置、环保装置、热电中心等装置。 (三)归集直接成本 煤制油公司按生产单元对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即将每个生产单元领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投入的直接人工、发生的折旧费用以生产单元为归口进行归集。其中将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将辅助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四)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煤制油公司制造费用首先按核算单元作日常费用归集,分配以生产单元进行分配。每月末将本月各核算单元发生的制造费用结转到相对应的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成本中。对于质检中心提供的化验分析费用按提供人工服务的比例分别分配到其他核算单元。 (五)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煤制油公司辅助生产单元生产的辅助产品除供其他生产单元使用外还有少量对外销售。公司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采用计划分配法,即首先根据内部价格经验数据确定每种辅助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确定各生产单元耗用的辅助产品数量以及对外销售辅助产品,进而计算出各生产单元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对外销售的辅助产品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各月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与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叶面肥配方备工艺技术

1、花生叶面肥以及采用该叶面肥的喷施方法 2、含海藻酸钠寡糖的叶面肥组合物及其应用 3、一种由天然茶皂素制备的植物叶面肥 4、应用蘑菇提取液作为植物叶面肥 5、高铁全络合广谱型叶面肥及制备方法 6、复方甲壳低聚糖叶面肥 7、以牛奶为溶剂的叶面肥料 8、降农药残留促作物生长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9、富硒叶面肥 10、豆科牧草专用叶面肥 11、甘薯叶面肥及其使用方法 12、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粉状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13、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14、含寡糖的叶面肥组合物及应用 15、一种腐植酸植物生长营养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16、植物用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17、一种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喷施剂及其使用方法 18、一种液体型石榴专用复合叶面肥 19、一种抗蒸腾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20、一种含有桑黄菌丝体发酵液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21、一种棉花专用微量元素复合叶面肥 22、一种抗旱型小麦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23、一种用于何首乌种植的叶面肥 24、含硒、锌和钙的果品叶面肥 25、葡萄汁在制备解冻抗旱有机叶面肥中的用途 26、果树富铁叶面肥 27、叶面肥及其应用方法 28、一种大花蕙兰平地栽培促花叶面肥 29、一种活力钙叶面肥 30、一种小米富硒复混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及其施用方法 31、苎麻用氨基酸叶面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32、一种高效多功能叶面肥及其生产方法 33、一种核桃单株的改良及叶面肥筛选方法 34、一种烟草专用叶面肥 35、果树富锌叶面肥 36、一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37、一种花生耐冷专用叶面肥及其施用方法 38、一种含有黄腐酸的叶面肥组合物 39、一种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高浓度有机无机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40、木醋液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41、牧草专用多元复合叶面肥 42、一种生物发酵氨基酸葡萄叶面肥 43、一种活性污泥叶面肥料的制备方法 44、一种有机硅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油茶籽摘后处理方法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油茶籽摘后的处理方法: 油茶树是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经济林木,但是对油茶果的采摘处理不当会大大降低油茶的利用价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油茶果采收回来后,一般要堆沤6~7天,这样是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 要抓紧晴天晾晒,记得一定要摊开翻晒。晒3~4天后,油茶籽就自然开裂,多数油茶籽能剥离,没有自动剥离的,就要手工来剥了。然后过筛、扬净,继续晒干。一般要晒12天,才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充分转化成油脂。 晒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晒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质量,对于这一点,祁阳的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如果阴雨天无法及时晒干,应将茶籽铺在通风干燥的楼板上,厚约20厘米,每天翻动1~2次,防止发热、霉烂或发芽,一遇晴天就及时翻晒。 茶籽晒干后果壳重量比是1:2,晒好的油茶籽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收藏。经过1~2个月后茶籽含油率达到最高时,再复晒1~2天,这样出油率高,油质也更好。 一样的油茶树,一样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榨油多,有的人榨油少?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林业工程师杨国东说,这和油茶果实的采收和种子处理很有关系。“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尽量不要过早采摘,果实妥善处理,出油可以提高”。 油茶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集中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怎么判断茶果成熟呢?成熟的油茶茶果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并且光滑明亮,树上少数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者呈深棕色。 果实采收后,拌上少量石灰,在土堆沤3~5天,增加油分。然后抓紧晴天摊开翻晒,晒4~6天,使淀粉和可溶性糖充分转化为油脂。晒好的油茶籽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收藏1~2个月后茶籽出油率达到最高时,复晒1~2天,然后送去榨油场榨油。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是高档食用油,能否将油菜籽脱皮冷榨生产工艺移植到油茶籽生产上来,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油菜籽仁和油茶籽仁化学组成不一样,油菜籽仁含粗蛋白较高,为 30%左右,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约为17%,这与大多数油料籽仁的化学组成特点是一致的,即油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油茶籽不同,其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仁的水分平均为8.7%时粗蛋白含量平均约为 9 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为35.5%。采用脱壳、加水调质、冷榨工艺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宏日机械油茶籽油加工成套设备工艺:

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 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分级由于单粒油茶籽体积从 0.3 ~2.5 cm 不等,重量从0.461 ~1.4 6 3 g 不等,相差较大,决定采用分级将大小差不多的油茶籽汇集起来,为脱壳创造条件,分级采用振动筛。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我们将壳中含仁率定为0.3%,由于前道采用了分级工序,要达到这一指标并不困难。生产稳定后,壳中含仁几乎检测不出。仁中含壳希望越低越好,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是含壳率低了,榨油机榨膛容易被入榨料抱死,造成滑膛,压榨难于进行,即使是双螺杆榨油机也如此,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是应考虑饼的溶剂法浸出取油,当饼中含壳量少了,没有骨架,料层易被压实,溶剂渗透困难,导致粕中残油高,湿粕含溶高,影响浸出效率和溶剂消耗。

MBBR工艺介绍和优缺点

MBBR工艺介绍和优缺点 MBBR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MBBR的主要特点是:①处理负荷高; ②氧化池容积小,降低了基建投资;③ MBBR工艺中可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不需反冲洗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操作简便,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 ④MBBR工艺污泥产率低,降低了污泥处置费用;⑤ MBBR工艺中不需要填料支架,直接投加,节省了安装时间和费用。 生物流化床(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Process简称MBBR法)是生长生物膜的载体层在废水中不断流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载体是聚乙烯中空圆柱体,长5~7mm,直径10mm,内部有十字支撑,外部有翅片,密度0.95g/ cm2,空隙率88%,可供生物膜附着的比表面积约 800 m2/m3,能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填充率可高达67%,可在好氧操作下以空气搅拌,或在兼/厌氧操作下以机械搅拌,使生物接触材在水中均匀的悬浮流动。这种载体的特殊形状使微生物在有保护的载体内表面生长而去除废水中的 BOD5。 生物流化床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而又超越了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缺点及限制。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应用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使生物池中的菌种浓度大大提高,使生化效率大大增强,有效去除氨氮、磷及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 生物流化床系统有如下优点: ①省地:占地仅为传统方法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并取消了二沉池。将传统的“初沉、生化及二沉”三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 ②省时:比传统方法快一倍,只需2~6小时; ③无须污泥回流或循环反冲洗;污泥产量极少; ④操作简单: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易于操作和控制;

油茶籽

椰子油、橄榄油、茶油、棕榈油 油茶籽油介绍 俗称山茶油、茶油,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古老的木本食用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籽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 油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上,油茶籽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油茶籽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足可显示享用油茶籽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九大特点 1.油茶树果初秋开始孕蕾,11月初开花,第二年10月底采摘,历经冬、春、夏、秋四季,承四季雨露,营养丰富。 2.油茶籽油品质纯净,色清味美,不含胆固醇,不含芥酸。 3.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为诸多植物油之冠,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4.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最好的药用油之一。 5.易被人体皮肤、毛发等吸收,可直接做护肤、护发之用。 6.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相似,是紫外线的天然过滤器,可用做防晒油,减少皮肤癌的发生。 7.油茶籽油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素)。根据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油茶籽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 8.油茶籽油中含有一种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角鲨烯具有香气,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因而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并且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的功能。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2.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 剥壳要求 ①仁中含壳率:不超过*%。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不超过*%。 3.油料干燥 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油料收获时有时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为了安全贮藏,使之有适宜水分,干燥

就十分必要。 利用干燥设备加热油料,可使其中部分水分汽化,同时,油料周围空气中的湿度,必须小于油料在该温度下的表面湿度,这样形成湿度差,则油料中的水分才能不断地汽化而逸入大气,并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油料表面的空气量越多,则油料的脱水速度越快,干燥设备强制通入热风进行干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油料破碎 用机械的方法,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叫破碎。破碎的目的,对于大粒油料而言,是改变其粒度大小利于轧胚;对于预榨饼来说,是使饼块大小适中,为浸出或第二次压榨创造良好的出油条件。 5.油料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其变软。增加塑性的工序。为使轧胚效果达到要求,对于含油量较低的大豆、含水分较少的油菜籽以及棉籽等油料,软化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大豆,由于含油量较低,质地较硬,如果再加上含水分少,温度又不高,未经软化就进行轧胚,

势必会产生很多粉末,难以达到要求。 6.油料轧胚 轧胚亦称“压片”、“轧片”。它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将油料由粒状压成薄片的过程。轧胚的目的,在于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为蒸炒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在压榨或浸出时,使油脂能顺利地分离出来。 对轧胚的基本要求是料胚要薄,面均匀,粉末少,不露油,手捏发软,松手散开,粉末度控制在筛孔1毫米的筛下物不超过10%~15%,料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轧完胚后再对料胚进行加热,使其入浸水分控制在7%左右,粉末度控制在10%以下。 7.油料蒸炒 油料蒸炒是指生胚经过湿润、加热、蒸胚和炒胚等处理,使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其内部的结构改变,转变成熟胚的过程。 蒸炒是制油工艺过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因为蒸炒可以借助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油料内部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细胞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磷脂和棉酚的离析与结合等,而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油脂从油料中比较容易地分离出来,而且有利于毛

建设油茶加工厂的流程

建设油茶加工厂的流程 工厂建设项目主要细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不少步骤往往是同步进行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项目管理和协调。 1.前期相关审批 主要包括:工厂项目立项备案、用地、选址及环境评审、获取土地使用证及规划审批等这几项内容其中部分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建厂投资流程:工商注册(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公司具体名称、股东名称、出资总额、出资比例(如股东

是法人,需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资证明、环保证明、房产证明项目备案(计划局、发改委):编制项目简介、填写项目申请备案表、项目备案请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相关手续办理(环保局、建设局、土地局):环保评审∕审批、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土地评估、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建设用地预审办理土地证(土地局):地籍调查表、用地申请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国土资源局规划股出图意见、建设部门一证一书、环保证明、一书四方案、土地评估。 2.厂房整体及配套设计 设计通常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① 设计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厂址选择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②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初步设计包括: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水、动力的来源和用量;规定工艺过程、物料储运、环境保护等设计的主要原则;明确设备、建筑物和公用系统的构成和要求;进行工厂布置,设计全厂和车间的平面布置图;提出生产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方案;计算主要设备材料的数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概算。批准后的初步设计是建设投资的拨款、成套设备订购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③ 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各种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详图、设备和管线的安装详图、各项室外工程的施工详图、编制全部设备材料明细表和施工预算。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关于消防审批和验收

油茶籽加工项目说明书

X X X X X X 油茶籽加工项目说明书 项目建设背景: (一)、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政策: 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集“三农”,优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共识。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 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稳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木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以提高油茶资源总量、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解决油茶在资源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到2020年,我国油茶种植而积达9500万亩, 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50万t以上”。 2006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发展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274号)强调:要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引导油茶产业发展。要求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产业化经营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政策措施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扶持力度,要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工作落实,使油茶发展成为南方丘陵山区具备巨大效益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号)指出:油料生产发展任务之一是,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芝麻、胡麻、油葵、油橄榄等作物生产,加强生产管理, 提高单产水平。《意见》着重强调要加大油料生产扶持力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明确提出:要着力发挥我国木本油料、谷物油料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木木油料生产,并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O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完成的“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中,将“油茶籽油、沙棘油等木本植物油的精加工”列为“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内容,将“茶籽中各种有效活性成分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列入“油脂机械装备” 研发重点,将“发展木木油料、谷物油料加工作为应对国家食用油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区域规划及地方政策: 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根据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范围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为项目所在地的清远市以及毗邻的韶关市。 《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提岀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就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油茶产业扶持力度、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而提出了具体措施。 《广东省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指出:要充分发挥珠 7

油茶的制作方法

油茶 油茶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大众化小吃,一般采用面粉制作。但是四川的油菜却是采用糯米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由于成品为茶色胶着液体,故称为油茶。 从营养的角度看,油茶算不得高级,但它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因而多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四川传统风味小吃。 油茶在成都的乡场上,县区集镇上多有销售,成都市红光甜食店、南方甜食店、郫县酥肉豆花店等,也常常供应这款小吃。 油茶的制作方法 配料:(制40碗)糯米 200克籼米 800克 馓子 20克酥黄豆 100克 盐大头菜 100克红油 200克 芝麻面 60克花椒面 140克 姜块 100克葱 100克 精盐 40克 制作程序: 1、制米糊。将糯米、籼米洗净,晾干,混合后磨成米粉,用1000克清水调成糊状。将锅置中火上,加入清水9000克烧沸。姜块拍破,葱挽成结投入沸水中,熬出味后捞去不用。去掉水中浮沫,将米浆缓缓投入锅中,并不断用勺搅动,待调成稀稠状液体后,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熬熟即成米糊。 2、制辅料。将大头菜切成4毫米左右的方颗粒,葱节切成葱花,姜块切成细末,馓子掰成3厘米左右长,待用。 3、定碗。将油菜舀入40个碗内,按比例加入精盐、红油、芝麻面、大头菜、葱花、姜末、酥黄豆、馓子即成。 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成品内有坨状物。要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要注意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不能钭干米粉直接下入沸水锅内,应首先将米粉用冷水调成米浆再投入锅内;二是米浆下锅后,应不断用长勺搅动。做到这两点,成品就不会出现坨状物了。因此,一旦将米浆熬至沸腾后,就要用小火了,只要能保持其温度即可。米浆调制太稠,以致搅动困难,也是致煳的原因之一,所以米浆必须调解得稀稠适度。这样不但不易致煳,而且也保持了它应有的风味。另外,油菜如果生锅,不要用铲子把它铲下来。如果这样,煳味就会混入油茶之中。有一点生锅的情况,减点火,让生锅部份在锅底,糊味对油菜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 比较 汉赢创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 1.1概述 (1) 1.2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1) 1.2.1 物理法 (1) 1.2.2 化学法 (1) 1.2.3 物理化学法 (2) 1.2.4 生物法 (2) 第二章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3) 2.1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简介 (3) 2.1.1 氧化沟工艺 (3) 2.1.2 A/O法 (4) 2.1.3 SBR法 (7) 2.1.4 曝气生物滤池 (7) 2.1.5 MBR工艺 (8) 2.2各种工艺之比较 (9) 2.2.1 在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9) 2.2.2 占地面积与总池容 (10) 2.2.3 投资费用 (10) 2.2.4 运行成本及管理 (10) 2.2.5 出水水质 (10) 2.3结论 (10)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1 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常用的工艺有以下几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1.2.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1.2.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煤制油

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汇报材料提纲 一、煤制油项目 1、煤制油简介:煤制油也称煤液化,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 术的简称。通常有两种技术路线,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2、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是煤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直接催化加氢裂化,使其降解 和加氢转化为液体油品的工艺过程,煤直接液化也称加氢液化。 煤直接液化技术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并建设了许多中试装置,但是目前世界 上并没有正在商业运行中的工业化装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神华百万吨级直接液化煤制油 示范装置2010年5月投产,预计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直接液化煤制油商业示范装置。但去年实地考察了解到,该装置现在只能生产30万吨/年成品油,主要靠煤焦油加氢来生产, 技术还是不成熟。 国外煤直接液化技术 二战期间德国建设了大量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装置,煤制油成为其油品的主要来源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及前苏联等国相继开展了煤直接液化 技术研究。目前不少国家已经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商业化示范厂奠定了基础。典型 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主要包括德国IGOR工艺(装置规模200吨/天)、美国HTI工艺(装置规模600吨/天)及日本NEDOL工艺(装置规模150吨/天)。 国内煤直接液化技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20多年来,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对我国上百个煤种进行了直接液化试验研究,并开发出高活性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同时也进行了煤液化油品的提质加工研究。 1997-2000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别与美国、德国、日本等有关机构合作,完成了神华煤、云南先锋煤和黑龙江依兰煤直接液化示范工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2004年1月,以煤直接液化中试为首要研究任务的“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正式 成立,2004年9月,研究中心第一期工程,占地150亩的煤直接液化中试装置(PDU)正式建成。2004-2006年:6吨/天的PDU装置进行了3次试验。 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采用强制内循环的悬浮床反应器,采用成熟的减压蒸馏固液分离技术,

(完整版)油茶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1]

柏果镇老屋基村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 2011年5月23日

目录 前言 (1) 一、油茶简介 (1) (一)形态特征 (2) (二)分布 (2) (三)习性 (2) (四)繁殖 (2) (五)用途 (2) 二、山茶油介绍 (3) (一)山茶油组成 (3) (二)山茶油的价值 (3) 三、油茶产业运行分析 (5) (一)产业政策分析 (5) (二)市场分析 (6) (三)需求预测 (8) (四)发展潜力 (8) (五)效益简析 (9) 四、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0) (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 (10) (二)病虫害防治 (12) 结束语 (13)

前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 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 万吨,产值约110 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 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油茶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60 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6000 多万亩,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三起三落”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2~3 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4 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油茶简介 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英文名:Oil Camellia;科名:山茶科Theaceae;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验收 清选去杂 烘干冷却 破碎脱皮 热风烘炒 降温、轧糁 蒸炒 榨油 降温过滤毛油成品油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原料验收: (1)原料100%来自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或备案基地。 (2)原料进厂前,对所收购的原料按《原辅料验收制度》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一律拒收。 (3)原料进厂时,检查供应商的三证和检验证明。 (4)合理安排生产所需的原料量,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生产。 2.清选去杂 清除原料中的石子等杂质,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 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3. 烘干冷却 将花生在烘干房用热风气流干燥机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 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4. 破碎脱皮 用齿辊式破碎机将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 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5. 热风烘炒 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煤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 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6. 降温与轧糁 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7.蒸炒 用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8. 榨油 本工艺使用的是200型螺旋榨油机,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 1.5%~2%,机榨饼残油9%~10%。 9.降温 用冷冻盐水于低速搅拌下将植物油冷却到10℃~15℃,然后保温沉淀静置48h。 10.过滤毛油 将沉淀48h后的毛油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在滤饼形成前得到的过滤油较浑浊,应在滤饼形成后重新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