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调节医学_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酶活细胞产生的,是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等有影响 的一类合物(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是从食物中摄取的 物质,它既不参于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但对新陈代谢作用很大;激素对植物动物的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只不过动 物或昆虫的激素是由一定内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 是由植物伸一定部位(如芽的顶端)产生的。
肾 上

皮质激 素
固 醇
强机体防御能力,有消炎、抗过 敏等作用
腺 髓 肾上腺 氨基 使心跳加快,血输出量增加。血
质素
酸衍 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含量增
生物 加
什么是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具有分泌机能的细胞产生的,对机体代 谢和生理机能发挥高效调节作用的化学信号分子。 人体内调节内分泌的枢纽是什么?
下丘脑,分泌大量的促垂体激素
大 脑 皮 层


丘 脑
分泌
垂 体
作用


分泌 长



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骨的生长
体 分泌
促 作用 激
相 关 分泌 腺
相 关 激



反馈
下丘脑 分泌
抑 制
升高
促释放素
促进
垂体
促 进
分泌
促激素 降低
促进 腺体
分泌
激素
剌激 ↓ 下丘脑
抑制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垂体
↓分泌
促进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
副交感神经

高血糖
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依据: 空腹时血糖含量高于1.6-1.8mg/ml,并出现糖尿。 2、发病原因:
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 生障碍,而肝释放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 糖增多,出现高血糖,进而出现糖尿。 3、病症:
高血糖、尿糖(高于1.6—1.8mg/mL)、 三多(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4、防治方法: 采用调节和控制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药物治疗
胰岛素
降低血糖
共同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性质 产生
激素

维生素
有些是蛋白质; 多数是蛋白质; 有些是固醇类 少数是RNA
小分子有机物
内分泌腺细胞 机体所有活细胞 主要从食物中获得
作用部位
随血液到达相 应的组织细胞 器官,调节生 理作用
与神经系统 作用条件 密切联系
在细胞内或分 泌到细胞外催 化特定的化学 反应
剌激
冲动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
化学感受器
传入神经
血液中CO2浓度降低
呼吸肌活动加强
传出神经
(使呼吸加深、加快)
呼吸中枢 (脑干)
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 ) ①都是蛋白质 ②由活细胞产生 ③需要量很少 ④由
内分泌腺分泌 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 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 作用 A、①②⑦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⑦
人体内调节内分泌的中心是什么? 垂体,分泌大量的促激素
人体内血糖的代谢情况
食物 消化吸收
调节
氧化分解
糖原


血糖 来源
平衡 血糖 去路

非糖物质 转化

合成 糖原
转化为 脂肪、某
血糖含量
些氨基酸
0.8~1.2mg/ml

0.8—1.2mg/mL
正常
血糖浓度 空腹超过1.3mg/mL 高血糖
超过1.8mg/mL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强,则循环系统的机能亢进,出现心 悸,憋气,血压升高等;相反则消化不良,食 欲不振等。
出现紧急状态时,机体受交感神经控制;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机体受副交感神 经控制
•放大性 激素信号逐级放大
如 0.1 μg 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能够促进垂 体释放1 μg 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1 μg 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又能促使肾上腺皮质产生40 μg 的糖皮质激素.这些糖皮质激素又 可以剌激肝产生5.6mg的糖原
0.1 μg
5. 6mg。共放大56000倍
糖尿
意义: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 人体的健康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激素)调节的结果。
剌激
升高血糖
下丘脑
直接剌激
副交感神经 胰岛B细胞
➢血糖分解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
非必需氨基酸
胰岛素
降低血糖
➢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
转变为血糖
维持血糖浓度 0.8—1.2mg/mL
(1)切除法:也就是切除有关内分泌腺,观察动物所产生的各种 变化,得出结论。
(2)移植法:在动物体内移入一种内分泌腺(一般是这种动物本 来没有的),观察现象得出结 论。
(3)饲喂法:用含动物激素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其变化, 要注意饲喂的激素是不需消化液消化就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 如可以饲喂甲状腺激素,但不可饲喂胰岛素。
实验 (1)胰腺分泌胰液 现象 (2)胰腺不分泌胰液
(3)胰腺仍分泌胰液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 结论
胰腺的分泌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腺分泌胰液,确实 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 制
促释放激素
内分泌腺与其分泌的激素
作用
分泌 下丘脑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垂体
促激素 分泌
甲状腺 分泌 甲状腺激素
分泌
促胸腺激素
肾上 腺素
答案 B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制裁激素释放激素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催乳素释放因子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TRH GNRH GHRIH GHRH CRH MRF MIF PRF PIF VP(ADH) OXT
分泌 腺
激素
成 分
主要生理功能
分泌异常的病症
生长激 素
蛋 白 质
促进生长,影 幼年分泌过少患侏儒 响糖类、脂肪、症,分泌过多患巨人 蛋白质物质的 症;成人患肢端肥大 代谢
垂 体
促甲状 腺激素 (TSH)

维持甲状腺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 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
促性腺 激素
促肾上 腺激素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 合成和分泌性激素 肽 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 质激素
探究者
沃泰默
斯他林、则利斯
实验 假设
胰腺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学 物质的调节控制
实验 步骤
(1)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 肠肠腔内 (2)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 (3)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 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
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的 混合物的提取液注入 同一条已切去一段小 肠的狗静脉内
(4)注射法:通常不能饲喂的激素通过注入动物体,观察其变化。 如注射胰岛素观察动物体内血糖的变化,也可以给正常的或甲 状腺功能低下或已摘除甲状腺的实验动物注射甲状腺激素或制 剂,观察动物变化得出结论。
八、CO2对呼吸的调节
动脉血中CO2含量上升,会剌激呼吸中枢,使呼吸中 枢活动加强,肺的通气量也增大,从而加快对CO2的 清除,使肺泡和血液中的CO2维持正常。
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
条件
分泌腺
激素
成 分
主要生理功能
分泌异常 的病症
胰岛B 细胞
胰岛 素
蛋 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 分泌过少 白 糖合成肝糖元; 降低血 患糖尿病。 质 糖浓度
胰岛A 胰高 多 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 分泌过少
细胞 血糖 肽 非糖物质转化,从而提 患低血糖

高血浓度
皮 肾上腺 类 控制水、无机盐和糖类代谢,增
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促进发育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生理功能
1、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幼年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
正常
生长激素
正常 分泌
分泌
机体
正常
甲状腺激素
单方面 减
减 单方面


侏儒症 呆小症
2、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5、尿糖的测定
(1) 对照实验 班氏试剂
成分:硫酸铜、檬酸钠、碳酸钠、蒸馏水
1mL
原理:
班氏试剂
+
葡萄糖 100℃
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A
B
正常尿液1mL 糖尿病尿液1mL
(2)煮沸1-2min
(3)冷却观察
A:无变化 B: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
正常尿液不含葡萄糖; 糖尿病含有葡萄糖尿液

直接促进生长
大多是某些酶的辅酶 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 体正常生长发育,物质 代谢起重要作用
更受温度、 PH等制约
与新陈代谢密切联系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节律性 正常生理状况下,定时分泌,并出现周期性。
(4)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具有选择地作用于器官、腺体和细胞的特性。 如促甲状腺素只作用于甲状腺,对其它不起作用。
促肾上腺素
分泌
肾上腺
促胰液素激素
胸腺 分泌 胸腺激素
胰腺 胰岛
雌性 分泌 促性腺激素
激素
卵巢
促性腺激素 A细胞 B细胞
雄性 分泌
激素
睾丸
分泌
分泌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分泌腺 激素 成分
主要生理功能
分泌异常的病症
甲状腺 甲状 含碘氨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 分泌过多患甲亢
腺素 基酸衍 质氧化分解;促进发育; 幼年分泌过少患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肾上腺素
肾上腺
交感神经
下丘脑
下丘脑既使血糖升高,又使血糖降低;胰岛素使血糖降 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的
血糖方面
胰岛素分泌 血糖升高 促进 血糖降低 抑制
胰高血糖素分泌 抑制 促进
神经方面

交感神经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低血糖 下丘脑
生物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呆小症
睾 雄性激 丸素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
子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男性)
第二性征
分泌过少
性 腺
类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
雌性激 固 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女 素 醇 性)第二性征,激发和维持雌
影响发育 和第二性 征

性(女性)正常的性周期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生长发
孕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