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e8d3471fe910ef12df8b8.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 2O 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 3 = 2FeCl 2+CuCl 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
取适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②滤液乙中一定含有FeCl 2、CuCl 2,一定不含FeCl 3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一定有FeCl 2 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则可能有FeCl 2 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可能有FeCl 2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答案】C 【解析】 【分析】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Fe+3CuO ===高温Fe 2O 3+3Cu ,可以得到个数比Fe 2O 3:Cu=1:3,而且此反应进行完,只有这样两种固体。
加入足量的盐酸中FeCl 3和Cu 的个数比为2:3,完全反应2FeCl 3+Cu=2FeCl 2+CuCl 2,可得剩余FeCl 2:CuCl 2:Cu=2:1:2。
故固体甲和滤液乙分别为Cu 和FeCl 2、CuCl 2。
【详解】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 ,正确②滤液乙中不含FeCl 3;溶液中存在FeCl 2和CuCl 2,正确;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一定有FeCl 2 ,正确;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但是剩余的锌不一定能将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可能有FeCl 2 ,正确;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CuCl 2、FeCl 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锌,错误。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72db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烷(CH4)B、二氧化碳(CO2)C、乙醇(C2H5OH)D、葡萄糖(C6H12O6)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C、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反应速率一定比没有催化剂快D、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 压力对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D.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B. 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 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D. 化学平衡不受外界条件影响5、题目: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常温下是气体。
B、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C、水分子在液态时没有极性。
D、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6、题目: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 + CuSO₄ → FeSO₄ + CuB、H₂ + Cl₂ → 2HClC、CaCO₃ → CaO + CO₂D、2H₂O → 2H₂ + O₂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硫酸(H2SO4)B、氢氧化钠(NaOH)C、氯化氢(HCl)D、醋酸(CH3COOH)8、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9、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慢。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10、题目: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A、反应物的初始浓度B、生成物的初始浓度C、反应的摩尔比D、反应的温度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二氧化碳B、氧化钙C、氢氧化钠D、水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可乐饮料D、空气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时,应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C、在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作燃料。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2e205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8.png)
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氯化钠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加快C、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食盐水C、蒸馏水D、石灰水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₂ + O₂ = 2H₂OB、CaO + H₂O = Ca(OH)₂C、2KCl + 2AgNO₃ = 2AgCl↓ + 2KNO₃D、CH₄ + 2O₂ = CO₂ + 2H₂O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氯化钠(NaCl)C. 乙醇(C2H5OH)D. 苯(C6H6)6、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2KClO3 → 2KCl + 3O2C. Fe + CuSO4 → FeSO4 + CuD. CaCO3 → CaO + CO2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烷(CH4)B、乙醇(C2H5OH)C、氧化铁(Fe2O3)D、葡萄糖(C6H12O6)8、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C、原子核的体积远大于核外电子的体积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9、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硫酸(H2SO4)B. 氢氧化钠(NaOH)C. 氯化钠(NaCl)D. 乙醇(C2H5OH) 10、在下列反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C. 2KClO3 = 2KCl + 3O2D. CuSO4 + Fe = FeSO4 + Cu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硫酸D. 碳酸钙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短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C. 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都是固体,室温下只有汞是液体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C、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D、非电解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2、下列实验操作中,属于基本操作的是()A、用蒸馏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B、用漏斗过滤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C、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D、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浓度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氯化钠(NaCl)C. 乙醇(C2H5OH)D. 氧化钙(CaO)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化学反应2KClO3 → 2KCl + 3O2↑中,反应物KClO3的化学式表示了它的分子由__________ 个钾原子、__________ 个氯原子和__________ 个氧原子构成。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ed80c9bed630b1c59eeb5ec.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 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答案】C【解析】A、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Fe>Cu,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
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B、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D、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
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且滤渣的质量为a g,那么X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
故选C。
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fa9c77fd5360cba1adbf1.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减少,且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最终溶液的质量为零,错误;B、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最多的是丙,最少的是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本来就有水,所以开始水的量大于零,反应过程中因生成水,所以水的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水的量不变,正确;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和铁最终都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比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C。
2.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答案】C【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78e4e3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c.png)
2024年鲁教版化学中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氢(H)B. 氧(O)C. 氮(N)D. 铁(Fe)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2H₂ + O₂ → 2H₂OB. CaCO₃ → CaO + CO₂↑C. 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D.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A、H₂O 和 H₂B、CO₂和 O₂C、NaCl 和 NaD、CaCO₃和 CaO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B、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减慢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铁B、铜C、金D、碳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会导致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D、化学反应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液氧C、空气D、氮气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减慢D、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9、题目:在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溶液B. 硫酸C. 蔗糖溶液D. 盐酸 10、题目:下列哪种气体与水反应后,其水溶液呈酸性?()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硫D. 氢气1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B. 离子键是由两个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C.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通过共用外层电子形成的。
D. 氢键是一种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5b75d172ded630a1cb61d.png)
54 219
24g 97.3g
Zn+2HCl=ZnCl2+H2↑
65 73
24g 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2.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c5a9bed630b1c58eeb5ab.png)
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
顺序为: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④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① 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④加 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 ②⑤④①③ 故选 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硝酸钾,正确。故选 D。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 50 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 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答案】C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 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 饱和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 40g,各 50 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 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 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 甲比乙需要的水少。选 C
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0b9ae777232f60dccca11d.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详解】①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2CO+O2点燃2CO2;C+O2点燃CO2CO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O2②2Mg+O2点燃2MgO;MgO+2HCl=MgCl2+H2O;2H2O通电2H2↑+O2↑;2H2+O2点燃2H2O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4+Ba(OH)2=2NaOH+BaSO4↓;Na2CO3+Ba(OH)2=2NaOH+BaCO3↓;CO2+2NaOH=Na2CO3+H2O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选D。
【点睛】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Zn2AgNO2Ag Zn(NO)+=+332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Cu+2AgNO=2Ag+Cu(NO)332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6c0b9fb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2024年鲁教版化学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二氧化碳 (CO₂)B、氮气 (N₂)C、氯化钠 (NaCl)D、水 (H₂O)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水结冰C、食物腐败D、蜡烛燃烧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碳酸钠(Na2CO3)C. 氯化钠(NaCl)D. 硫酸(H2SO4)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可能不同B.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比例C.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保持相等D.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奇偶法”、“观察法”等,但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正确配平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澄清石灰水B. 食盐水C. 蒸馏水D. 海水6、在实验室里,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A.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B.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变化C. 通过嗅觉辨别气味D. 直接观察气体颜色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B. 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C.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用量成正比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氯化钠D. 水玻璃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选项是:A、空气B、淡水C、食盐D、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H₂ + O₂ → 2H₂OB、Fe + CuSO₄ → FeSO₄ + CuC、H₂SO₄ + NaOH → Na₂SO₄ + H₂OD、2HgO → 2Hg + O₂11、在实验室中,为了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SO₄²⁻),可以加入下列哪种试剂?A. 氯化钡溶液B. 硝酸银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D. 碳酸钠溶液12、下列哪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铁生锈C. 镁带燃烧D. 酸碱中和反应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溶液B、乙醇C、硫酸D、液态氧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pH值下降C、向H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D、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鲁教版【精品】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和解析
![鲁教版【精品】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9e7db87cd184254a35353a.png)
鲁教版【精品】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和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答案】D【解析】Zn +CuCl2= ZnCl2 +Cu65 64Fe+CuCl2= FeCl2 +Cu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3a1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a.png)
鲁教版化学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铁(Fe)B、铜(Cu)C、氢(H)D、铝(Al)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B、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D、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B.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元素的概念。
A选项,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微粒,所以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的“保持”是指分子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即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例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的质子数都是10,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因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而氖原子是单独存在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说法是D选项。
5、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酚酞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在碱性条件下无色。
B. 甲基橙在pH值小于3.1时呈黄色,在pH值大于4.4时呈红色。
C. 酚酞在pH值小于8.2时无色,在pH值大于10时呈现红色。
D. 所有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下颜色不变。
6、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制备氢气的原料?A.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B.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C. 水与电能电解。
D. 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a93c77fd5360cbb1adbb4.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D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
故选B。
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fbb6a8a76e58fafab003bc.png)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将 22.2gCu2(OH)2CO3 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
为 15.2g。在剩余固体里加入 10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已知:
Cu2O+H2SO4 =Cu+Cu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
顺序为: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④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① 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④加
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 ②⑤④①③ 故选 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 后.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g+4.9g 100%=14.7% ,故 D 正确。故选 D。 100g
2.现有一包由 3.2g 铜、13g 锌和 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完全反
应后得到的固体为 m 种,溶液中溶质为 n 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 m=2,则 n=2 或 3
【解析】
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
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
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
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1c3510f524ccbff12184bf.png)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
①、硝酸镁一定不存在。①错误;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②正确;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③正确;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O2点燃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
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点燃CO2+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 ×100%=4m5/7,
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正确。故选D。
2.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④、氯化钠一定存在。④错误。
故选B。
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1d4f6f7f1922791688e8b8.png)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2KMnO4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
选A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答案】B【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2024年鲁教版中考化学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鲁教版中考化学试题及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92c38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1.png)
2024年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矿泉水C、澄清石灰水D、氯化钠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 + CuSO4 = FeSO4 + CuB、H2 + O2 = H2OC、Zn + 2HCl = ZnCl2 + H2↑D、2KClO3 = 2KCl + 3O2↑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海水C. 冰水混合物D. 石灰石4、在一定条件下,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Fe + CuSO₄→ FeSO₄+ Cu。
此反应属于()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是:A. 2-甲基丙烷B. 2,2-二甲基丙烷C. 2,3-二甲基丁烷D. 2,2,3-三甲基丁烷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 乙醇B. 乙酸C. 氯化钠D. 氨水7、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醋酸 (CH3COOH)B. 蔗糖 (C12H22O11)C. 氯化钠 (NaCl)D. 二氧化碳 (CO2)8、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B. 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D. 该元素与氢反应时会失去一个电子9、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氯化钠(NaCl)C. 硫酸(H2SO4)D. 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B. 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小C.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无关D. 反应速率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成正比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硫酸(H2SO4)C. 氯化钠(NaCl)D. 铝(Al)1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核内质子数B.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 原子核内中子数等于电子云层数D.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电子云层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甲烷(CH4)B、二氧化碳(CO2)C、乙醇(C2H5OH)D、苯(C6H6)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D、压强对气体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温度无关3、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在空气中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B、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所有化合物在水中都能溶解D、所有物质的化学变化都会放热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中,反应物H2和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______ 和______ 。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鲁教版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4ff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0.png)
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水(H₂O)B. 氧气(O₂)C. 氯化钠(NaCl)D. 四氧化三铁(Fe₃O₄)2、下列气体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硫(SO₂)B. 一氧化碳(CO)C. 二氧化碳(CO₂)D. 可吸入颗粒物(PM2.5)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矿泉水C、食盐D、蒸馏水4、在一定条件下,2.5克氢气与足够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的水的质量一定大于2.5克B、生成的水的质量一定小于2.5克C、氧气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之比为1:8D、氢气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8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B、木炭——发出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硫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红磷——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6、以下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低于液体凹面最低点读数B、加热蒸发皿中的溶液时,为防止液体溅出,用灯帽盖住蒸发皿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将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D、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石棉网支持烧杯加热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甲烷(CH4)B、水(H2O)C、二氧化碳(CO2)D、醋酸(CH3COOH)8、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氯化钠B、硝酸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9、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水B、在实验室举高,且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必须进行防火、防爆实验处理C、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0、关于酸碱指示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色酚酞指示剂在中性溶液中显无色B、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C、石蕊试纸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D、紫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氢氯酸(HCl)C. 氢气(H2)D. 硝酸钾(KNO3)12、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键只存在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B. 共价键的键能一般都是较高的C. 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D. 氢键存在于分子间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元素的多电子原子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答案】A【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答案】C【解析】 【分析】 【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3.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 ,能与7.3%的稀盐酸200g 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 .3:2 B .2:3C .1:2D .1:1【答案】C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2322Na CO +2HCl =2NaCl +CO +H O10673xm↑ 106x=73mx=106m/73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 O24036.5⨯y200mg7.3%-40y=y=40(14.6g-m)/36.536.5200g7.3%-m⨯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2NaOH+CO=Na CO+H O223280106z10.6g80z=z=8g10610.6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4.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 B C D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ⅡKNO3NaCl BaCl2Ba(OH)2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6.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2g B.14.25g C.17.25g D.27g【答案】D【解析】【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详解】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g+10g-209g=1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23H Al 2273xy273=x yx=9y 2MgH 24210g-x 1g-y242=10g-x 1g-y12y-x=2由x=9y 和12y-x=2得,2y=g 3,x=6g 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276g 17.3g 78÷≈,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410g-6g 9.7g 58÷≈,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故选D 。
7.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表示KMnO 4加热制O 2生成的MnO 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 .表示CO 还原CuO 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C .表示向Ca(NO 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 2CO 3溶液,沉淀量与K 2CO 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D .表示向足量的稀HCl 中加入少量Fe ,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A .AB .BC .CD .D【答案】D 【解析】A、因为MnO2是生成物,所以质量是由0逐渐增加的;B、试管内固体质量的变化就是CuO→Cu的质量变化;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Ca(NO3)2反应;D、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HCl→FeCl2的质量变化。
解:A、因为MnO2生成物,所以开始反应时质量为0,所以图象起点错误,故A错误;B、发生的反应为CuO+CO=Cu+CO2,固体的质量由CuO→Cu,质量减少,而图象是固体质量增加,曲线走向错误,故B错误;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要和盐酸反应,K2CO3+2HCl=2KCl+CO2↑+H2O,直到盐酸完全反应再和Ca(NO3)2反应,这段时间没有沉淀生成,起点错误,所以图象C错误;D、发生的反应为Fe+2HCl=FeCl2+H2↑,分析发现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2HCl→FeCl2的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质量增加,所以D正确。
故选D8.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A.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
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
选C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9.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A.Fe(NO3)2B.Fe(NO3)3C.Cu(NO3)2、Fe(NO3)2D.AgNO3、Cu(NO3)2、Fe(NO3)2【答案】A【解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