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历史_
有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

有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
1、吴刚伐桂;听说,月中有桂花树,高五百丈。
汉代河西区人吴刚,因学仙不依照规,被罚月中伐桂,此树随砍随合,总不可以倒,自始至终生机盎然,每临中秋节,馨香四溢。
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花树是两位一体的,桂花树能与月亮一样代表延年。
毛泽东诗词“讯问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来源于这一历史典故。
2、桂花仙女;传说故事八仙中的仙姑到南岳山挖药,将金簪埋在山里长出桂花树,化作仙女。
一位秀才善于画桂花,結果打动仙女,与其说结为夫妇。
湘河流中的龙子听闻这事,十分妒忌,派龟相谋害她们。
结果,仙女将龟相化作石龟,压在南岳庙御碑亭的大石碑下边。
又提到一只石鼓,压在湘江龙宫的出入口,化作石鼓山。
桂花的历史文化

桂花的历史文化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
桂花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
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
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
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
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桂花,多为秋天开花,故被誉为“金秋娇子”。
桂花,以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
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摘要:一、桂花起源的神话传说1.嫦娥奔月2.桂花树的神话寓意二、桂花的文化意义1.象征吉祥2.寓意浓情厚意3.表达美好愿景三、桂花的实用价值1.食用2.药用3.观赏四、桂花节的民间习俗1.庆祝活动2.民间艺术表演3.桂花产品展示正文:桂花,这种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植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神话传说。
自古以来,桂花就被赋予了吉祥、喜庆的寓意,成为中秋节的代表性植物。
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桂花背后的神话故事及其文化意义。
桂花起源的神话传说要追溯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后裔为了让嫦娥在月宫过上幸福的生活,特意为她种植了一棵桂花树。
这棵桂花树不仅象征着幸福,还成为了月宫的守护神。
桂花树的神话寓意也因此传遍了人间,成为了民间传说。
桂花在我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桂花寓意浓情厚意,常用来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同时,桂花还寓意着美好的愿景,人们希望通过种植桂花,祈求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桂花的实用价值同样丰富。
首先,桂花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
其花香可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如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等,为人们带来口福。
其次,桂花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桂花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失眠等症状。
此外,桂花还具有观赏价值,其枝繁叶茂、花香四溢,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每年农历八月,是我国传统的桂花节。
此时,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民间艺术表演、桂花产品展示等活动层出不穷,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桂花节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桂花神话故事、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今天,当我们提及桂花,不仅想起那迷人的香气,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桂花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桂花的历史典故〕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桂花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桂花的历史典故▲【典故】: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南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此时园苑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关于桂花的故事

关于桂花的故事
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
其中,有一则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那就是关于月宫和嫦娥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类。
为了报答他的功德,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种长生不老的灵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无意间得到这颗灵药,但她并不想成为不朽之人,于是她藏匿起来。
后羿发现后,一直想尽办法要得到这颗灵药,但嫦娥不愿意交出来。
后羿一气之下将灵药吞下肚子,并且被追赶到了月宫,而嫦娥则因为怕被后羿抢去灵药,便飞到了月宫上。
王母娘娘感动于嫦娥的孝心,便让她留在了月宫,成了月宫中最美丽的仙女。
后羿则被发配到了人间,但他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对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妻子。
为了让丈夫能够知道自己的安危,嫦娥便在月宫中挂了一株桂树,因为桂树的叶子色泽明丽,花香四溢,所以每当后羿对着月亮思念的时候,嫦娥就会摘下几片桂叶,丢向后羿,让后羿知道她在月宫中平安无恙。
因此,桂花也成了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象征之一。
关于桂花的典故

关于桂花的典故桂花,又称为月桂花、桂木花,是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常常被用于制作茶叶或糕点,给人们带来了美味和愉悦的享受。
桂花的典故源远流长,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桂花相关的典故。
典故一:桂花香于十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被赋予了良好的美德象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女子,她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的桂树下织布,而这棵桂树正是一棵桂花树。
尽管她家境贫寒,但她却非常善良和勤劳,常常帮助邻居们。
某一天,她突然生病了,临终前她告诉邻居们:“我去世后,请在我的坟前种上一棵桂花树,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会在天堂里化为桂花,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快乐。
”邻居们听后都非常感动,纷纷在她的坟前种下了桂花树。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桂花便在这个村庄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人们都相信这是那位善良女子的馈赠,也将桂花的香气传颂至十里。
典故二:桂花开遍天下桂花的香气和美丽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仙女下凡,她每天都会在人间漫步,并且带来了许多好运和幸福。
有一天,她来到了一个贫穷的村庄,看到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困苦而艰辛。
于是,仙女决定为这个村庄带来一些好运。
她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都种下了一棵桂花树,并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桂花将会开放,给你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将桂花的香气和好运的象征传颂至天下。
典故三:桂花如金秋桂花是一种在秋季开放的花卉,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金秋花”。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贵族女子,她非常喜欢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每年的秋天,她都会在家中的花园里举办一个盛大的桂花花展,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赏。
这个花展持续了很多年,成为了当地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聚集在这个花展上,欣赏桂花的美丽并感受秋天的气息。
因此,桂花被赋予了“金秋花”的美称,成为了秋天的象征之一。
桂花的典故让我们了解到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无论是在故事中的善良女子、仙女的祝福,还是贵族女子的花展,都让桂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桂花由来历史:
我国古人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
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
桂树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
桂花传说故事: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扩展资料: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
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

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金秋时节,阳光温暖,秋风袭人,正是大自然变幻的时刻。
而在秋分节气里,一种花香扑鼻的桂花迎风飘香,使整个季节更加愉悦宜人。
桂花,作为秋天的代表之一,以其芳香四溢、花色艳丽而受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桂花的特点、桂花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桂花给人带来的美好心情。
一、桂花的特点桂花,学名“丹桂”,属于木犀科桂花属植物。
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互生,长椭圆形,花朵香气浓郁,花色多样,有白桂、黄桂、红桂等。
桂花花朵小巧玲珑,花瓣5片,花冠长为筒状,花瓣略带弯曲,花后结小球形果实,果实成熟后变黑。
桂花不仅花香四溢,而且花期长,从9月底开始至11月中旬。
尤其在清晨、黄昏时分,桂花散发出的香气更加浓郁,被称为“一日之荣华”。
这淡雅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花海中。
二、桂花的历史与文化桂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花之一,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桂花的诗歌:“蜀锦含香秋雨露,荆王望月夜如昼。
”这是对桂花花香与神秘的桂花树对咲的美景的称赞。
桂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桂花被视为君子之花,象征高洁、灵巧、光芒照人,有“君子如桂”之说。
在古代诗词中,桂花也常与忧思、离别等情感结合,如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与秋天的凉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念与期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还有着与中秋节有关的特殊意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人们会制作月饼和拜月,而桂花被用来装饰月饼,赋予了传统月饼更加浓郁的香气。
三、桂花给人带来的美好心情桂花的香气不仅能扑鼻而来,也能温暖人心,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
首先,桂花的香气能够使人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科学研究发现,花香能刺激人体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使人产生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
在金秋时节,每当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蔓延开来,人们常常会感到心情愉悦,让烦躁与忧愁烟消云散。
桂花的历史典故

桂花的历史典故桂花的历史典故桂花的历史典故1桂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素以芳香而著名,因其树势丰满、紧凑、姿态秀丽、四季翠绿、色泽四时有变,根系发达、抗寒抗逆能强,可作盆花、行道树、大小香花灌木球、盆景桩头等种苗。
她是集绿化、香化、美化、彩化于一身,品味、价值极高的珍贵花卉树木之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
”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
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
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
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
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醉美桂花揭秘中国酒文化中的花之奥秘

醉美桂花揭秘中国酒文化中的花之奥秘桂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花卉,它的香气扑鼻,让人怀念。
而在中国酒文化中,桂花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揭秘中国酒文化中桂花的奥秘,探讨其在酒饮中的应用和价值。
1. 桂花的历史渊源桂花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重要花卉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据史书记载,桂花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将其用于美食和饮食中。
而后,桂花逐渐被引入酒文化中,并成为酒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桂花的香气与味道桂花的香气独特而迷人,它是一种非常纯净而清雅的花香。
桂花散发出来的香气,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而在酒饮中,桂花的香气能够与酒的浓郁衬托出彼此的优点,使整个酒品更加醇美。
此外,桂花还拥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它带有一丝苦涩和甘甜的混合感觉。
这种味道使得桂花在加入酒中时,能够与酒的刺激感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口感体验。
3. 桂花与酒的搭配桂花在中国酒文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与各种类型的酒品搭配,形成不同的口感和氛围。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桂花与酒的搭配方式:(1) 桂花与白酒:桂花白酒是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它将桂花的香气和白酒的浓郁完美结合。
在饮用时,可以感受到桂花的独特香气和白酒的醇厚口感。
(2) 桂花与红酒:桂花红酒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搭配方式,它将桂花的芳香与红酒的浓郁相融合,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口感。
这种搭配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和女性喜爱的一种酒饮。
(3) 桂花与黄酒:黄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品,与桂花的搭配非常相融合。
桂花的芬芳使得黄酒更加醇厚,而黄酒的甘甜则能够凸显桂花的香气。
4. 桂花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桂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把桂花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将其用于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
比如中秋节时,人们煮制桂花糖、桂花酒,以示团圆和幸福。
在婚礼、寿宴等场合,人们也常常以桂花来装饰酒席,象征美好和吉祥。
而在古代,桂花还常被用于制作香料,制成“桂花酒”、“桂花油”等产品。
桂花文化资料

桂花文化桂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名贵花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桂花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桂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饮食等方面。
本文将从桂花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学传统、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桂花文化的魅力。
桂花的历史渊源桂花是一种古老的花木,在中国已有很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诗经》时代桂花就已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桂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誉为“花中美”。
在中国古代,桂花更代表了家庭幸福、团圆和吉祥之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桂花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桂花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许多古代文人都将桂花视为创作灵感的来源。
古代诗人杜甫曾赞叹桂花为“四时春色凌霄美”,形象地表现了桂花那令人心醉的美丽。
唐代诗人陆畅也写下了“一片桂花香不满,千家承风只馥郁”的诗句,表达了对桂花馨香的赞美之情。
桂花被广泛运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墨客歌颂美好春日的重要象征。
桂花在饮食文化中的应用桂花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被人们广泛用来烹饪美食。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加入糖制成桂花糖,或者泡制成桂花茶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桂花作为食材,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味觉享受,也展示了中国独特的烹饪文化。
除此之外,桂花还被用来作为中药材,有着清热解毒、补血养颜的功效,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结语桂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文学、绘画还是饮食等方面,桂花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们对幸福、团聚的美好祝愿。
希望人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桂花文化,让桂花这一美丽的花木一直繁花似锦,永远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桂花:生于远古盛于明朝!一口气了解桂花的前世今生

桂花:生于远古盛于明朝!一口气了解桂花的前世今生相比起其它花,桂花背负了更多的奇怪使命。
比如在古代志怪小说和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桂花树,吴刚整天拿把斧头砍,小时候我就特别好奇他为什么要砍?为什么不能是别的树呢?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这是种从远古就存在的花,古代文人墨客甚至是皇帝写诗词赞美这种花,比如唐高宗李治在押阳韵的五言排律《九月九日》中这样写: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岩桂是木犀属的桂花,不是樟科樟属的“岩桂”,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不能混淆。
李治就是李世民那个莫名其妙捡了皇位的儿子,武则天的二婚丈夫,但咱们的题不在历史人物上,所以略过不提。
当然了,并不仅仅是入诗词,事实上,在很多严肃文献和各种古代笔记小说中,我们都能找到相关记载,而且多跟稀奇古怪的事有关,宋朝陈郁编撰的《藏一话腴》中记载:明之象山士子史本,有木犀忽变红色,异香,因接本献阙下,高庙雅爱之,画为扇面,仍制诗以赐从臣……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可不止是一种花这么简单,还莫名的有一些神奇。
那么,桂花来自哪里?起源在什么地方?在古代有什么种植发展呢?一、远古蛮荒,山上有桂桂花属于多地起源,我国是主要起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古籍文献里就已经有了记载,但那时候都是野生的,《山海经·南山经》篇首和别处有过这样的记载: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皋涂之山,上多桂木。
这些山上长的花,自然不会是人工培育或种植的,属于纯野生,但这样的一种花,肯定会被人们发现并且喜爱,既然喜爱,就会有人想办法移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到了秦朝时,仍然属于野生,秦始皇相国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说的招摇山和《山海经》里一模一样,那这个招摇山究竟是哪里呢?学者们多认为是现在的广西兴安县的苗儿山,这里面有个复杂的考证过程,咱们的题不在地理上,只说这种花的最初发源地有可能是我国广西。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桂花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象征。
桂花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充满神秘色彩。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有桂花神的存在。
据《山海经》记载,桂花神名叫吴刚,是炎帝的化身。
他因犯错被贬到人间,受罚在月亮上砍伐桂花树。
每当炎热的夏天,吴刚挥舞着斧头,砍伐桂花树的声音传遍大地,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气息。
而桂花树则在秋天盛开,芬芳四溢,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植物。
桂花神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很多民间故事中,桂花神被视为祥瑞的象征。
人们相信,在家中摆放桂花盆栽,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桂花还寓意着忠贞的爱情。
在《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夫婿许仙,不惜用桂花树的精华制药,展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桂花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可谓深远。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桂花作为中秋节的必备礼品。
赏月、吃桂花糕、饮桂花酒成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此外,桂花还用于医药、饮食等多个领域。
桂花泡茶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的功效;桂花糕、桂花糖等美食深受人们喜爱。
桂花神话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传递了勤劳、善良、忠诚等美好品质。
吴刚在月亮上砍伐桂花树,象征着不懈的努力;桂花神的祥瑞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桂花神话中汲取力量,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着美好的价值观。
有关桂花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有关桂花的历史典故〕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
中国桂花于1771年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此后在英国迅速发展。
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国家生长为最好。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第1页共4页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此时园苑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
24。
中秋节的桂花文化

中秋节的桂花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就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象征之一,它不仅富有美丽的外貌,还具有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桂花的文化历史、象征意义以及与中秋节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秋节的桂花文化。
一、桂花的文化历史桂花作为一种传统的观赏植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早在古代,桂花就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并被赞美为“花中君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桂花也经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品质,成为文人雅士钟爱的对象。
此外,桂花还是中国传统中药中的重要草药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桂花的象征意义桂花作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桂花因为其花期恰逢中秋,因此被赋予了“中秋花”的美称。
桂花盛开时正值中秋佳节,犹如皓月当空,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其次,桂花的花朵有着醇香的香味,象征着馨香和美好。
人们常常用“桂花香最香,中秋更思亲”这句诗来表达这一美好寓意。
此外,桂花还寓意着吉祥和幸福,人们常把桂花当作一种吉祥的象征物品来供奉和欣赏。
三、桂花与中秋节的关系桂花与中秋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中秋节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可以借助桂花的美丽和芳香来增添节日的氛围。
许多人会选择在中秋节期间赏桂花,或者用桂花来装饰家居,以表达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其次,中秋节期间也是桂花采摘的季节,人们会用采摘回来的桂花来制作桂花酒、桂花糕等传统美食,增添节日的味道。
此外,人们还会将桂花加入茶水中,制作出香气四溢的桂花茶,使人们在品茶之余,也能感受到桂花的美好与祝愿。
综上所述,桂花作为中秋节的文化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具有观赏和饮食价值,更是中秋节团圆和祝福的象征。
在中秋节期间,我们可以欣赏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感受其带来的和谐、幸福和吉祥。
相信通过对桂花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
与桂花有关的故事咸宁篇

与桂花有关的故事——咸宁篇一、引言咸宁,一个美丽的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它以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
在众多名胜古迹中,咸宁的桂花尤为出名。
每年秋天,满城的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桂花在咸宁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咸宁的桂花背后的故事吧。
二、咸宁桂花的由来咸宁的桂花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早在汉朝时期,咸宁就开始种植桂花了。
那时,桂花主要作为观赏植物和香料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桂花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了咸宁的一大特色。
到了明清时期,咸宁的桂花更是声名远播,被誉为“桂花之乡”。
三、咸宁桂花的品种与特点咸宁的桂花品种繁多,主要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等。
这些桂花各具特色,金桂花朵较大,颜色鲜艳,香气浓郁;银桂花朵较小,颜色淡雅,香气清新;丹桂则花朵紧密,颜色深红,香气扑鼻;而四季桂则一年四季都开花,香气持久。
这些桂花在咸宁的大街小巷、公园庭院中随处可见,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四、咸宁桂花的故事1. 桂花仙子的传说在咸宁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个关于桂花仙子的美丽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咸宁的桂花并不出名。
有一天,一个美丽的仙子降临人间,她穿着金色的衣裳,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仙子在咸宁的大地上漫步,走到哪里,哪里就长出了茂盛的桂花树。
人们被仙子的美丽和香气所吸引,纷纷前来观看。
从此,咸宁的桂花名声大噪,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2. 桂花与爱情的传说在咸宁的另一个传说中,桂花与爱情紧密相连。
相传有一对恋人相爱甚深,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他们约定在每年的秋天,当桂花盛开的时候相见。
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来到一棵巨大的桂花树下相会。
这棵树上的桂花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美丽和香浓。
这对恋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彼此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爱意。
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城市,使得人们更加珍视和喜爱桂花。
五、咸宁桂花的文化价值咸宁的桂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桂花的传说和桂花的诗词

桂花的传说和桂花的诗词我国桂文化源远流长,独具异彩;随着旅游事业的发,以桂花文化为依托,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桂林、咸宁等地,结合旅游和经贸活动,举办各有特色的“桂花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桂花更加深入人心,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桂花与月亮结缘,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桂文化与旅游自古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萦绕着神奇、美丽的传说,让人心驰神往;(一)桂花的神话传说1、吴刚伐桂与蟾宫折桂人们见到桂花,常联想起月亮;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被我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编织出脍炙人口的优美传说;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最佳的月份;因此、“桂魂”、“桂月”、“桂窟”等,都成为月亮的代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使桂树成离种在月亮上的神树,连毛泽东也写下了“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诗句,伟大的情怀也溶进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古今中外,人们还把桂花树作为成功、友谊、爱情、美好、吉祥的象征,正是由于月宫中有桂树的传说,便由此也有了“蟾宫折桂”的说法,折桂成了中举的象征,“桂林一枝”成为出类拔萃、独领风骚的同义词,人们将科举考试称为“桂科”,将科举考中称为“折桂”,登第人员的名籍则称为“桂籍”,许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首:“三种清香——状元是红,黄为榜眼,白为探花郎”;将桂花的花色——红丹桂、黄金桂、白银桂与科举中殿试的头三名联系起来,巧妙绝伦;(二)桂花诗词歌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诗不成名花,名花必然引发名诗,魏晋以来,称颂桂花的诗词歌赋和名句佳作,浩如烟海,成为中国桂文化中的瑰宝;1、描写桂花之品格桂花生于南国山中,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加上有关的传说,便具有仙质、素韵、丹心、妍姿、凌霜等品格;曹植的“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步天涯”;南朝梁代诗人范云突出描述桂树独特的生态、风韵与魅力的“南中有八树八树:月宫里的桂树,繁华无四时;不时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唐代他白有咏桂诗:“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树垂芳根;”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2、描写桂花之芳香桂花虽小,但花期长,香气特别;桂花的香气有别于兰花的幽香、梅花的淡香、水仙的清香、荷花的微香、既是浓郁的,又是清雅的,让人难忘而记忆深刻;故古人赞之曰“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人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描写桂花开时,连名贵的香料龙涎也不香了;杨万里有“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渗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范成大有“月窟移来有贵名,一帘金碧照冬荣;鼻端入妙睡魔醒,眼底会真诗句生;”朱熹有“众芳摇落究秋期,横出天香第一枝”;王十朋友“异日天香满庭院,吾庐当似广寒宫;”宋代诗人吕声之:“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和异乎寻常的奇香;。
中秋节的桂花文化特色

中秋节的桂花文化特色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桂花文化是中秋节独特的特色之一。
桂花作为中秋节文化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桂花的起源与传播、桂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桂花相关的传统习俗等方面探讨中秋节的桂花文化特色。
一、桂花的起源与传播桂花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种植和利用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中国关于桂花的文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史前时期。
桂花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桂花树多生长在山间溪流旁,它的花期通常在中秋节前后,正好与中秋节相吻合。
桂花的芬芳香气被人们喜爱,逐渐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二、桂花的象征意义桂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桂花被赋予了“花中之王”的称号,象征着高洁、高雅的品质。
其次,桂花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此外,桂花还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友谊和爱情,成为了中秋节祝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象征。
三、桂花相关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涉及到桂花的传统习俗亦不少见。
首先,人们会在中秋节前后赏月,而赏月的地点往往会种植桂花树,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其次,人们会制作月饼,而桂花是月饼中常见的馅料之一,其香气能增添食欲和节日气氛。
此外,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使用桂花制作香囊和桂花酒,以祈求好运和康健。
桂花在中秋节的特色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还有一些与桂花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比如,有一说法认为嫦娥是生活在桂花树上的,她带着桂花树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这样的传说让桂花更加神秘而富有魅力。
总结一下,中秋节的桂花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桂花的起源与传播、桂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桂花相关的传统习俗等方面。
桂花作为中秋节的重要元素和象征,标志着丰收和团圆,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
在今天,尽管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但中秋节的桂花文化特色依然流传至今,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关桂花的文章

有关桂花的文章
桂花是一种香味浓郁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的花香被称为“天香”,而且被广泛用于烘焙、茶叶、糕点以及糖果等制作过程中。
桂花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把它用于烹饪、药用或者制作香料等。
而到了唐朝时期,桂花便成为了宫廷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和药物。
桂花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富含丰富的挥发油和精油,这些成分不仅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还有止痛、止咳、祛痰的效果,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方剂当中。
除此之外,桂花还富含维生素A、铁、钙等多种营养素,对身体健康的维护还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桂花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在烹饪、工艺品和药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制成了各种形式的护肤品以及香水等,在进行日常保健和心情调节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总之,桂花不仅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桂花的历史
桂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素以芳香而著名,因其树势丰满、紧凑、姿态秀丽、四季翠绿、色泽四时有变,根系发达、抗寒抗逆能强,可作盆花、行道树、大小香花灌木球、盆景桩头等种苗。
她是集绿化、香化、美化、彩化于一身,品味、价值极高的珍贵花卉树木之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
”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
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
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
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
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
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
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
”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
“吴刚伐桂”。
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
一说见自《晋史》。
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
”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
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
……许多才子争攀折。
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
”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
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
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
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名句佳作颇多。
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发感情的。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
”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
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所作。
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
”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
她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
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
例如,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就命名为《桂斋》,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
在两首题木犀的《采桑子》中词云:“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其后,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时,在祠旁筑了一个读书处,也题名为《桂斋》,以表继承李纲的爱国遗志。
桂花是木犀属(0sm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种,其民间栽培,始于宋代,盛于明初。
全世界现已发现32种,我国有27种之多,我国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炼自然、桂花香精、香水、香皂、香包);药材(桂花、根、桂籽、叶,都可入名贵中药);退耕还林(一些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价廉物美)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品种,在园林方面还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
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
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
八月桂花香今天从主楼前走过,忽然一缕幽香飘来,惊喜,是桂花!深呼吸,捕捉着这若有若无的幽香,一阵眩晕!这个城市一到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城市于是都浸淫在这桂花的香气渲染中。
走在马路上,徜徉在校园里,抑或住家附近,到处是桂花的天下。
那时,总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用,狠不得深呼吸下,将浓郁的香气尽染五脏六腑。
那时,爱将校园内每一处有桂花的芳踪觅尽,然后停留在一株桂花树下,让幽香将自己包裹,沉沦、冥想、空灵。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见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一首。
他很喜爱桂树。
这首咏桂花诗题下有小注说:“此树白花红心,因以为号。
”李德裕在平泉别墅栽种的这株桂花就是桂花
品种中的红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