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历史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桂花的历史
桂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素以芳香而著名,因其树势丰满、紧凑、姿态秀丽、四季翠绿、色泽四时有变,根系发达、抗寒抗逆能强,可作盆花、行道树、大小香花灌木球、盆景桩头等种苗。
她是集绿化、香化、美化、彩化于一身,品味、价值极高的珍贵花卉树木之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
”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
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
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
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
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
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
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
”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
“吴刚伐桂”。
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
一说见自《晋史》。
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
”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
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
……许多才子争攀折。
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
”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
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
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
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名句佳作颇多。
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发感情的。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
”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
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所作。
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
”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
她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
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
例如,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就命名为《桂斋》,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
在两首题木犀的《采桑子》中词云:“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其后,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时,在祠旁筑了一个读书处,也题名为《桂斋》,以表继承李纲的爱国遗志。
桂花是木犀属(0sm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种,其民间栽培,始于宋代,盛于明初。
全世界现已发现32种,我国有27种之多,我国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炼自然、桂花香精、香水、香皂、香包);药材(桂花、根、桂籽、叶,都可入名贵中药);退耕还林(一些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价廉物美)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品种,在园林方面还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
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
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
八月桂花香今天从主楼前走过,忽然一缕幽香飘来,惊喜,是桂花!深呼吸,捕捉着这若有若无的幽香,一阵眩晕!这个城市一到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城市于是都浸淫在这桂花的香气渲染中。
走在马路上,徜徉在校园里,抑或住家附近,到处是桂花的天下。
那时,总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用,狠不得深呼吸下,将浓郁的香气尽染五脏六腑。
那时,爱将校园内每一处有桂花的芳踪觅尽,然后停留在一株桂花树下,让幽香将自己包裹,沉沦、冥想、空灵。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见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一首。
他很喜爱桂树。
这首咏桂花诗题下有小注说:“此树白花红心,因以为号。
”李德裕在平泉别墅栽种的这株桂花就是桂花
品种中的红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