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引言:泱泱华夏,五千年光阴,孕育了无数譬如星辰般灿烂的文明。而春秋时期诞生的儒家思想就像是夜空中最夺目的那颗,随着岁月轮转,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一:兴起——春秋战国,孔孟之道
在那个周室衰微、礼乐崩坏的年代,一批衣袂飘飘的士人成为了时代的主角。作为儒家学派开创者的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要求人们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坚守自身品德,不被外界污染。在当时,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而之后的孟子、荀子提出的“仁政”“仁义”等思想,将儒学内外扩充,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开放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
二:鼎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经历了战火频繁的年代和六十多年的修生养息后,国家的发展,急需一个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而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并改造成的新的儒学体系就充分适应了帝王的政治需求,他在孔子“仁”“礼”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并充分宣
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思想帮助统治者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让儒学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哲学。
三:挑战——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隋朝的儒学家们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四:发展——两宋时期,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北宋时,程颢、程颐两兄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提出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等观点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南宋的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论调,束缚百姓的思想,使儒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成为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儒家文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的观点,但主体意识始终保持着连贯和统一。千百年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
标准和道德观念,无不在“儒”的基础上阐发。
积极作用
<一>重视自我修养,热爱知识,以礼束己
孔子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使普通民众也有机会学习,并“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在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每次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着书的亮晶晶的眼神就让人明白了知识的魅力。
在我们每个人童年的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父母、老师都会教我们要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身边的人有困难要尽力帮助等等,这不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对我们的良好熏陶么?无论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持正义的品德都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给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成为了“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好人好事的高尚品质的来源,成为让人感动的魅力所在。
<二>以民为本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也是给后世的统治者们一个最正确不过的箴言,而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和荀
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示也是当今中国严厉打击官员腐败问题的来由:国家不是少数人的工具,也不可能仅靠少数人就能运转。要以民为本,得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才能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
<三>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
不同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自私,儒家的思想是号召我们每个人都以天下为己任,都要积极入世,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看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宏大场面,你就能感受到每个人汇聚在一起的力量是多么温暖,多么伟大,面对灾难,相携双手,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并不遥远了。而积极入世的思想也激励着我们为理想而奋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努力实现中国梦。
<四>天人合一,和谐发展
儒家的节制思想是当今社会对于环境问题最好的答案。儒家追求“天人合一”,希望与天地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在这个环境问题严重的现代,是可以作为标语一般的思想观念。
消极作用
<一>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过于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否定了臣、子、妻的独立人格,以牺牲人性为代价过于维护伦理道德,为了整体的统一而要求个人抛弃内心想法、束缚自身发展。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和礼教为名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使得表面的封建盛世下风起云涌,危机四伏。在现代强调个性发展的观念下显得格格不入。
<二>不求科学之真
儒家学派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为了参政的,所以带有浓厚的统治需求,号召人们学习,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人才要求“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使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受到严重束缚。并且轻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开发,就算北宋的“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其目的也是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使人们思想闭塞,创造力大减。
<三>承认君权,维护等级制度
儒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维护封建统治。“无父无子,是禽兽也”、“君权神授”、“君为臣纲”等观点更是表现了儒家对于国君权力的极度推崇,扼杀了民主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不具有进步意义。
结语: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意识文化形态,虽古老,但现代意义浓厚。
虽有消极的一面,但万事万物皆如是,而它对中华文明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它在当今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让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多的认同。而作为儒家思想传承人的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