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f13ff160242a8956aece42b.png)
【摘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等。
从教育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家庭的协调合作。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的课程. 【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和他们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1 农村中小学父母外出打工者众多.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指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约为1980万,流动儿童为农业户口的约有1000万.)低年级学生家长比高年级学生家长打工人数多。
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家长外出打工的要高出10到30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10到20个百分点.[1]2 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2](二) 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1 道德教育危机.留守儿童大都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外出务工,孩子往往就成了家中的“孤儿”.如果是由祖辈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过多的溺爱,这样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将来的人生,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是托付亲戚监护,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亲戚们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
由于长期缺乏管束,一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成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或被害人。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6efc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0.png)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教学生活环境不良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
一、引言农村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面向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学校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素质低下,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现状分析1.学校资源不足中国农村地区学校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用具都明显不足。
这使得农村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教师素质低下农村教师的素质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地区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这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教授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也导致了优秀教师的流失,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育的困境。
三、问题分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学校资源不足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设备匮乏。
其次,教师素质低下也是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互作用,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优化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教育 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0e99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7.png)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一、引言
农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热点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加剧,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改善农村教育提出建议。
二、调研内容
1.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
调研发现,许多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设施,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连基本的教室和办公室都缺乏。
2. 教育资源配置
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一般质量较低,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的教师队伍更为稳定,在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3. 学生教育质量
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这与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有一定关系。
此外,农村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
三、调研建议
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济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
2. 鼓励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结合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鼓励一流的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3.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结论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农村教育的改善贡献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e75c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a.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紧迫话题,虽然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独特时代背景下产生特殊现象。
但国外也会发生劳动力大幅度流动的浪潮,它不时发生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但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显得更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属于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应对的实际问题,但也存在因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异性,其问题特点也存在差异。
国外关于移民人口儿童抚育课题的研究大多反映在国际移民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和由其亲属抚育儿童这两方面,这二者都属于亲子分离后的委托抚养范畴。
国外专家学者通过对上述两种留守儿童模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委托抚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Kuo认为,当孩子被留守后,儿童的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学习教育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并且也容易受到虐待,其被留守的经历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国外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抚养问题的研究,为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发。
国外有专家从人口迁徙的角度研究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从物质生活保障方面来说,SHU Wen认为:如果父母外出打工能因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因此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
[2] 但Mordeno Imelu G在多项实证研究中发现,孩子在关键的成长时期因父母的缺位带来的是亲子关系不佳,让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位带来的是孩子长期成长中无可挽回的身心伤害。
[3]另外,儿童要想获得健康成长,这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健康的孩子往往综合素质会更高。
但由于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他们大多数会有沟通障碍或性格孤僻的情况。
Davis Jason指出,与其他留守儿童相比,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做更多的工作,而这些家务活会耗费孩子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影响被遗弃儿童的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0dbce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f.png)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教师的整体学历和能力水平有所提升,教师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到了76.01%,比2012年增长了35.29个百分点。
此外,通过公费师范教育等方式,为农村学校定向输送了大量本科以上学历教师。
然而,农村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人数减少等。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与城市在教育投入上存在差距,导致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普遍较为匮乏。
此外,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和待遇相对较低,乡村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学生人数的减少,尤其是年轻家庭选择到城市或外地就学,也使得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
为了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加强宣传教育以及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d7495e3c1ec5da50e270e0.png)
石河子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综合实习报告学生姓名王孟荣学号 2010502287 学院系(所)政法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本人承担课题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实习日期 2011-12-1 总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当前,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十分严重。
那么,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哪些?农村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然后对造成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的各家观点和各个研究者的解决方案做了简略的综述。
二、关键词:教育差距城乡差距回归农村走向城市三、文献类别:人文教育四、综述正文:一、描述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教育差距。
所谓的教育差距,主要是指教育的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经费的差距。
其中包括:1)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
以2001年为例,我国小学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而我国小学、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是农村的3倍以上[1]。
2)学校危房。
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
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中,农村占81.97%。
3)教师工资拖欠。
虽然全国有97%的县已实行“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并不意味着教师工资有了保障,工资支付的重压没有转移出农村内部。
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依然很大[2]。
2、教师水平的差距。
3、升学率的差距。
4、辍学率的差距。
在农村,严重存在的辍学率现象,对农村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最尖锐的挑战。
5、职业阶层教育机会差距。
我国农林牧渔等职业从业人口的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家机关等职业相比,差距明显[4]。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1、农村教育已经“双重边缘化”[5]。
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经济严重地边缘化,而农村教育又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化位置。
2、农村教育陷入危机。
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权利同遭侵害、以教师和学生的一道流失为集中体现,农村义务教育这一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的确已经陷入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危机。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1b6c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0.png)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一、背景
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农村教育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教育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选择了若干个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三、调研结果
1. 师资短缺: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人员结构老龄化、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教材、课外书籍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3. 学生家庭环境差异大: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状况良莠不齐,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相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教育质量不均衡:农村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不均衡,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 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教材等资源。
3. 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帮扶力度,提高教育公平性。
4.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体系。
五、结语
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关于农村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934041e6c175f0e7cd137cd.png)
目前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著作涉及城乡教育的公平、均衡方面,如李淼的《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沈有禄的《中国基础教育公平——基于区域资源配置的比较视角》等等,此外还有廖其发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徐新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丛书:农村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范先佐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等著作,关于农村小学生源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现状、原因方面的研究,除期刊论文外,还有一些评论、新闻报道等,而立足某一市的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在注重宏观对策的同时、侧重微观个体教师、家长、学生内在需求的研究,探寻小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现途径方面的探讨则明显不足。
此外,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人计划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农村小学教育的具体发展模式、农村小学教育与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及农村未来发展的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小学教育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ba25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某省某市的几个农村地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与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意识较低,存在逃学、辍学等问题。
4. 教育管理不规范: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范,学校管理混乱,师生纪律不规范。
四、改进建议
1. 提高师资力量: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2.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资源配备。
3. 普及教育宣传:开展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教育宣传,提高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4. 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师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规范程度。
五、结语
农村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教育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村教育状况,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15148f4fab069dc50220148.png)
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通过对有关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充分关注,使农村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农村的教育与城镇的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孩子成长的需要。
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
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由于条件落后,设施的配置水平不够,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跟不上教育观念的改变,生源有限,教育投入的相对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因此,研究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资源限制,对人才的吸引有限。
农村教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单一,普通话不标准尤其是小学初中,女老师偏多,老教师偏多,中师学历的教师偏多,语文数学等正课老师偏多,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偏少每到有检查的领导来听课,好多教师无所适从,要么停止讲课,让学生自习,要么改变教学方式,抽查学生作业。
关于性别结构中小学女教师偏多本不是坏事,但由于中小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很容易导致男生女孩气,女生受娇宠,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日后性别角色认同障碍,这个现象泛化将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e38179a98271fe910ef9fe.png)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温州大学教育学院04小教本二陈荣(04131244)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来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充分关注,使农村家庭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农村的家庭教育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与城镇的家庭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子女成长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的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良好趋势,如家庭教育的环境改善,父母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增加,家长普遍重视学习和运用家教知识等等。
但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家庭教育意识淡漠、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诸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等。
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教育现状
![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教育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e732c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a.png)
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教育现状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社会实践是了解农村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来到了一个位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小学,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观察和了解。
一、教育资源不足首先,农村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同时,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专业教育设施相对匮乏,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我参观的小学中,教室简陋,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这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教育方式相对落后其次,农村教育的教育方式相对落后。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学校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内容单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启发式教学,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此外,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对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农村学生的教育发展。
三、学生个体差异大另外,农村地区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学生家庭贫困,无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而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上则相对得天独厚,他们更容易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四、教育机会不均衡最后,农村教育的机会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在农村地区,优秀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或者城市的学校,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
很多优秀的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者其他原因,无法进入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这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方式相对落后、学生个体差异大以及教育机会不均衡等问题。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2436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3.png)
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24年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发现:
1. 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2. 教育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尽管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科知识、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3. 学生流失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学生辍学、转学等问题。
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和劳动力需求等原因导致一些家庭无法供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质量问题也导致一些学生选择放弃学业。
4. 教师培养和素质提升问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对低的薪资和生活条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
为解决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学生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并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3. 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关爱和辅导,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4. 加强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的努力,预计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将得到改善,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5d8df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1.png)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农村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1.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研究表明,现代化的农村家庭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更倾向于将子女送往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一些农村家庭仍然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2.家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农村教育中十分普遍。
城市家庭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学校、丰富的课外活动等。
而在农村,家庭教育资源有限,许多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一些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冲突农村家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存在冲突。
传统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孝顺、纪律等传统美德的培养,而现代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创造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冲突导致了一些农村学生在面对校园和家庭的教育要求时产生困惑。
三、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培训通过加强农村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农民的教育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此外,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家庭的教育能力和素质。
2.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设施。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增加农村学生的接触机会。
3.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该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农村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家庭教育相结合。
鼓励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恪守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能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15b1c6647d27284a73518a.png)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命题,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术报告比比皆是,行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阵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团队。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有促进作用。
但是,在条件比较艰苦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欠佳,教育资源匮乏,公平教育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一、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教育家,学者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研究.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
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1】.霍礼强(2011)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缺乏政策与制度的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2】。
周红(2010)在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乐观,表现在教师资格标准偏低,职后学历提高培训“学教不一致"现象严重,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3】.黄翠华(2010)在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良好,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1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1](https://img.taocdn.com/s3/m/0b2de4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2.png)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一、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对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研究者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习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困难、个性发展缺陷、情绪状态消极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
[ 1]面对各方压力和冲击,他们中不少人开始出现消沉、颓废、沮丧、偏激、困惑、任性、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并且没有途径及时排解,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但也有学者指出,农村中小学生在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心理上有求知欲强、善于交际、兴趣广泛、社会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而问题则是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矛盾、抗挫折能力差。
上面的两种观点和结论是由于两者对于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评价不同而产生的结论上的不一致。
根据众多调查问卷及通过科学的量表分析发现,前者的观点更接近事实,且后者所提出的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矛盾与抗挫折能力差与其自身之前观点存在相悖之处。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留守学生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如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人生观与价值观偏移,包括自卑、性格内向、怨恨父母、逆反心理强、情绪消极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2]究其主要原因,留守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来自父母的养育和关爱。
实际上,这不仅是农村教育中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领域去思考和解决,还需要国家、社会、政府通力合作去改善。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研究者们认为是来自社会、个体、家庭和学校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各种传闻信息、考试成绩、父母期望、父母文化水平、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学习负担等。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反思及成因分析关于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结构、家长的观念及教养方式是学生心理的直接影响因素。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2699d2c81c758f5f71f6786.png)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摘要:在经过近几年的文献检索之后,对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回顾了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类型和表现,这些问题的影响和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以此来引发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
这使得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制定出科学有用的办法,以便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措施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村人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如此,但农村的教育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和城镇教育相比较,农村教育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满足农村孩子成长的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要想要提高他们的素质,以此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那我们必须要十分地重视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想办法来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农村教育水平低下,是由于农村师资力量不够,还有教学的设施设备差、生源也比较少、教育投入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研究农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村的环境以及农村的发展状况不像城市那么好,许多教师选择在城市教书。
还有就是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的严重失衡。
这样农村教师的需求就日益增大。
关于教师的性别结构。
小学女教师占的比例相当多。
而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模仿别人,很容易造成男生女性化,男女生区分度就减小,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日后性别角色认同发生偏差,如果这个现象得以泛化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于教师年龄结沟。
现在许多的师范生几乎都是在城市找工作,不愿意回农村进行教学。
因为城市的教师待遇比较高、交通又方便、各个方面都比农村要好,教师更新就变慢,所以农村教师基本上就是老教师。
虽然老教师比起新教师在教学上更有经验,并且责任心强、有耐心,但是老教师适应教育改革,使用现代实施设备的能力比较弱,比如现代的多媒体、白板等的使用。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0708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4.png)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摘要】本文对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农村教师面临的种种挑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方面,存在着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社会地位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收入状况不尽如人意,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
文章指出,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亟待改善,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心理健康关怀等。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呼吁更多关注农村教师群体,为他们的生存状况提供更多关注和支持。
通过对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教师、生存状况、工作条件、社会地位、职业发展、收入状况、心理健康、现状、改善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教师是中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责任。
由于农村教师经常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的生存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关心。
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通常比城市教师差很多。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分布,农村教师经常面临着缺乏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资源等问题,给他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他们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待遇都比城市教师要低。
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异也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
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教师很难得到进修和提升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
农村教师的收入状况也相对较低,很难满足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的需要,给他们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了解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研究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意义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农村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改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许红霞【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研究的文献回顾,简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的发展建议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文首先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依次概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从多角度提出对建设性建议以及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简单的评述。
【关键字】农村教育;现状;建议;成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主导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农村教育问题。
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对农村教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对国内现有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农村教育的概念、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农村教育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现综述如下:一、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事业是关系一个国家富强、一个民族振兴的前提性和先导性事业,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和四化成败的全局。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当前,对农村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却很少有人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认为,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索质为目标的教育才是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不应该混同,农村教育应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
[1]而另有学者提出:农村教育是指发生在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
对于广大发展中发展国家来说,农村教育实质上就是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在农村与城市二元社会里、农民处于不利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旨在使农村人口获取知识与劳动技能、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
[2]然而,通过对现有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阅读便可发现,大多数学者在论述农村教育的具体方面时,往往更倾向于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农村教育的界定,即义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
例如在总结农村教育的现状时。
而在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时则往往更易于采用公金梅的观点。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一)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讲话中提出,“深刻认识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
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
”[3] 然而通过大量在现实情况以及研究材料可知,今天的农村教育极端落后,要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 %,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 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 9 %,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 2 %,每万人日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
[4]透过这些数据,我们不能看出——我国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实。
目前,关于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1. 思想观念落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习惯于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教育、思考教育。
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没有对农村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父母及子女之间蔓延。
[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如何让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对农村教育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仍将是一个难题。
2.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的素质对教育者接受程度和教育价值的高低影响很大。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整体数量和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现象普遍存在。
又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等客观因素,致使农村地区原有的教师大量流失。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定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据国务院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投入中,乡镇负担高达78%,县财政9%(县乡财政的87%直接来自于农民),省地负担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
中央和省则政的教育经费大部分都用于高等教育和城市教育。
[6] 最终结果只能是“义务”教育几乎变成了“非义务”,农民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义务教育费用。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
此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任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
教育经费的不足必然导致教育环境落后的,致使农村教育发展陷入非良性的循环之中。
4.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涉及的乃是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农村教育目标的一元化。
农村教育目标的一元化,突出表现在单一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
农村教育目的单纯,只是面向升学,为升学服务,很少与农村的实际生活需要相联系。
农村教育的内容大都为应试而设,与农村生活毫无相关,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若升学无望,则“就业无门,致富无术”。
[7]5. 城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乡教育水平所出现的较大差距从某方面来说是由“城乡分治”这一制度导致的问题。
在此制度下,农村教育始终因稀缺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倾向城市而资源严重缺乏。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2001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初中阶段男童失学率为8.5 %、女童失学率为12.4% 。
此外,同一地区农村教育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县镇的教育明显优于农村。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县域内,农村与县镇相比,辍学率明显偏高,大大高于“普九”将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
6. 农村中小学撤并带来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小学,把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此举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
但也因此,全国各地大量村级小学消失,乡村教师加速逃离乡村,一些家庭举家搬迁,村里的青壮年也越来越少。
如何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规划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们群众满意的教育?怎样有效解决一些地方过快撤并带来的问题?无疑又是一个个有待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然往往很少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将农村教育的现状作为原因进行阐释,倒果为因。
目前,有个别学者对农村落后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陇东学院的毛粉兰、吕建喜指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历史遗留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先进文化集中和活跃的地方一般都在城市。
二是观念问题。
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
这种只注重教育的眼前意义而忽略教育的深远意义的思相必将影响其在教育上的投资,从而导致教育的落后。
三是经济问题。
经济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农村经济落后是影响其教育落后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劳动力问题。
[8]于此同时,华南师范大学的葛新斌教授提出产生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实为中国农村教育双重边缘化的命运。
双重边缘化,具体而言又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经济严重地边缘化了。
其次,再从教育系统自身来看,中国的农村教育也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了。
即教育已经是现代社会建制的边缘性结构,而农村教育又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化位置上。
[9](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及相关政策1.更新观念,树立“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思想积极通过有关的政策、舆论工具及典型示范的方式,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力图从观念上改变农民对教育的看法。
让农民多了解一此目前教育政策、现状及教育的重人意义,从而在意识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2.推进人事改革,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公开竞聘农村教育管理干部和农村学校校长。
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逐渐形成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队伍。
其次,实行全员聘任和教师资格准人制度。
再次,改革利益分配制度。
实行绩效考核,将教师的工作与收入挂钩,激发广大农村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
与此同时,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
3.增加教育投入农村教育要靠政府投资,但又不能仅仅依靠政府。
现阶段政府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维持现有义务教育规模的趋势。
因此有学者指出,增加教育投入可参考以下一些意见:政府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育条件保障等。
4.调整农村教育发展出路,为农村教育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当前主流的观点主要有“向农”、“离农”,或以“向农”为主兼顾“离农”几种观点。
农村教育不应当是城市教育的翻版,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也不应当完全与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脱离,农村教育不可只抱着“为升学服务”的态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绝不可使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后“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走出校门,回到农门,致富无门”的奇怪现象继续存在。
农村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农村,而应立足于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要求,适应农民留守农村和转移培养的需要。
最终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5.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增加农村教育保障一是要改革“城乡分治”的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应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三是转变农村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农村教育除了为升学服务以外,还应当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3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年]19号)规定: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的权力;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等各方面的建设意见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