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从“缩减制程、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等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电子焊接采用焊后“免清洗”工艺。但是如果焊后板面有“锡珠”出现,则不可能达到“免清洗”的要求,因此“锡珠”的预防与控制在实施“免清洗”过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锡珠”的出现不仅影响板级产品外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印制板上元件密集,在使用过程中它有可能造成短路等状况,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综合整个电子焊接情况,可能出现“锡珠”的工艺制程包括:“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波峰焊”制程及“手工焊”制程,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一一探讨“锡珠”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控制的办法。因为“波峰焊”及“手工焊”已推行多年,很多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本文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中产生“锡珠”原因及防控措施。

一,关于的“锡珠”形态及标准

一些行业标准对“锡珠”问题进行了阐释。主要有MIL-STD-2000标准中的“不允许有锡珠”,而IPC-A-610C标准中的“每平方英寸少于5个”。在IPC-A-610C 标准中,规定最小绝缘间隙0.13毫米,直径在此之内的锡珠被认为是合格的;而直径大于或等于0.13毫米的锡珠是不合格的,制造商必须采取纠正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为无铅焊接制订的最新版IPCA- 610D标准没有对锡珠现象做更清楚的规定,有关每平方英寸少于5个锡珠的规定已经被删除。有关汽车和军用产品的标准则不允许出现任何“锡珠”,所用线路板在焊接后必须被清洗,或将锡珠手工去除。

常见的锡珠形态及其尺寸照片见下图:

二,“SMT表面贴装”制程“锡珠”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控制办法

在“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中,回流焊的“温度、时间、焊膏的质量、印刷厚度、钢网(模板)的制作、装贴压力”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锡珠”的产生。因此,找到“锡珠”可能出现的原因,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就是达成板面无“锡珠”的关键之所在。

(一),焊膏本身质量原因可能引起的“锡珠”状况

1,焊膏中的金属含量。焊膏中金属含量的质量比约为89-91%,体积比约为50%左右。通常金属含量越多,焊膏中的金属粉末排列越紧密,锡粉的颗料之间有更多机会结合而不易在气化时被吹散,因此不易形成“锡珠”;如果金属含量减少,则出现“锡珠”的机率增高。

2,焊膏中氧化物的含量。焊膏中氧化物含量也影响着焊接效果,氧化物含量越高,金属粉末熔化后在与焊盘熔合的过程中表面张力就越大,而且在“回流焊接段”,金属粉末表面氧化物的含量还会增高,这就不利于熔融焊料的完全“润湿”从而导致细小锡珠产生。

3,焊膏中金属粉末的粒度。焊膏中的金属粉末是极细小的近圆型球体,常用的焊粉球径约在25-45μm之间,较细的粉末中氧化物含量较低,因而会使“锡珠”现象得到缓解。

4,焊膏抗热坍塌效果。在回流焊预热段,如果焊膏抗热坍塌效果不好,在焊接温度前(焊料开始熔融前)已印刷成型的焊膏开始坍塌,并有些焊膏流到焊盘以外,当进入焊接区时,焊料开始熔融,因为内应力的作用,焊膏收缩成焊点并开始浸润爬升至焊接端头,有时因为焊剂缺失或其他原因导致焊膏应力不足,有一少部分焊盘外的焊膏没有收缩回来,当其完全熔化后就形成了“锡珠”。

由此可见,焊膏的质量及选用也影响着锡珠产生,焊膏中金属及其氧化物的含量,金属粉末的粒度、焊膏抗热坍塌效果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锡珠”的形成。

(二),使用不当形成“锡珠”的原因分析

1,“锡珠”在通过回流焊炉时产生的。我们大致可以将回流焊过程分为“预热、保温、焊接和冷却”四个阶段。“预热段”是为了使印制板和表贴元件缓慢升温到120-150℃之间,这样可以除去焊锡膏中易挥发的溶剂,减少对元件的热冲击。而在这一过程中焊膏内部会发生气化现象,这时如果焊膏中金属粉末之间的粘结力小于焊剂气化产生的力,就会有少量“焊粉”从焊盘上流下或飞出,在“焊接”阶段,这部分“焊粉”也会熔化,从而形成“锡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预热温度越高,预热速度越快,就会加剧焊剂的气化现象从而引起坍塌或飞溅,形成锡珠”。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较适中的预热温度和预热速度来控制“锡珠”的形成。2,焊膏在印制板上的印刷厚度及印刷量。焊膏的印刷厚度是生产中一个主要参数,印刷厚度通常在0.15-0.20mm之间,过厚或过多就容易导致“坍塌”从而形成“锡珠”。在制作钢网(模板)时,焊盘的大小决定着模板开孔的大小,通常,我

们为了避免焊膏印刷过量,将印刷孔的尺寸控制在约小于相应焊盘接触面积10%,结果表明这样会使“锡珠”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3,如果在贴片过程中贴装压力过大,当元件压在焊膏上时,就可能有一部分焊膏被挤在元件下面或有少量锡粉飞出去,在焊接段这部分焊粉熔化从而形成“锡珠”;因此,在贴装时应选择适当的贴装压力。

4,焊膏通常需要冷藏,在使用前一定要使其恢复至室温方可打开包装使用,如果焊膏温度过低就被打开包装,会使膏体表面产生水分,这些水分在经过预热时会造成焊粉飞出,在焊接段会让热熔的焊料飞溅从而形成“锡珠”。

我国一般地区夏天的空气湿度较大,把焊膏从冷藏取出时,一般要在室温下回温4-5小时再开启瓶盖。

5,生产或工作环境也影响“锡珠”的形成,当印制板在潮湿的库房存放过久,在装印制板的包装袋中发现细小的水珠,这些水分和焊膏吸潮的水分一样,会影响焊接效果从而形成“锡珠”。因此,如果有条件,在贴装前将印制板或元器件进行一定的烘干,然后进行印刷及焊接,能够有效地抑制“锡珠”的形成。

6,焊膏与空气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这也是使用焊膏的一个原则。取出一部分焊膏后,立即盖好盖子,特别是里面的盖子一定要向下压紧,将盖子与焊膏之间空气挤出,否则对焊膏的寿命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会造成焊膏的干燥加快或在下次再使用时吸潮,从而形成“锡珠”。

由此可见,“锡珠”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只从某一个方面进行预防与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如何防制各种不利因素及潜在隐患,从而使焊接达到最好的效果,避免“锡珠”的产生。

(三),“SMT表面贴装”过程的“锡珠”预防与控制

1,焊膏的选用

在选择焊膏时,应坚持在现有工艺条件下的试用,这样,既能验证供应商焊膏对自身产品、工艺的适用性,也能初步了解该焊膏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表现。对焊膏方面的评估,应注意各种常见的参数,比如“焊油与焊粉的比例、锡球的颗粒度”等。

正确选择的焊膏不一定是各项参数都最优异,更多的情况下,对于SMT的工艺制程及产品特性来讲,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因此,选择适合自身工艺及产品的焊膏,并将所有参数定下来,在以后的供应商交货过程中做出品管验收及品检

的依据,一方面核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书面资料,另一方面取少量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试用。

优质供应商,会在配合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工艺建议,并根据客户具体要求进行焊膏产品的升级及缺陷改进;因此,相对稳定的、诚信度高的供应商,对客户在焊膏质量方面预防及控制“锡珠”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2,“SMT表面贴装”工艺控制与改进

在所有的工艺控制过程中,从焊膏的保存及取出使用、回温、搅拌都有严格的文件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存贮条件及温度进行存贮,一般情况下焊膏应存贮于0-10℃的冷藏条件下;

(2),焊膏取出后、使用前,应该进行常温下的回温,在焊膏未完全回温前,不得开启;

(3),在搅拌过程中,应该按照供应商所提供的搅拌方法及搅拌时间进行搅拌;(4),在印刷过种中,应该注意印刷的力度,及钢网表面的清洁度,及时擦拭钢网表面多余的焊膏残留,防止在这个过程污染PCB板面从而造成焊接过程中的锡珠产生。

(5),回流焊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已经订好的回流焊曲线进行作业,不得随意调整;同时应该经常校验回流焊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差异并修正;

(6),在“SMT表面贴装”工艺中,钢网(模板)的“开口方式”以及“开口率”很可能导致焊膏在“印刷特性”及“焊接特性”方面的一些缺陷从而引起“锡珠”。在相关实验中,我们对钢网进行了改进,将原来易产生“锡珠”的片式元件1:1钢网开口,改为1:0.75的楔形,改后试验效果较好“锡珠”产生的机率明显下降直至基本杜绝。

通过修改钢网的开口方式和批量的印刷试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改后钢网的开口方法可以有效防控“锡珠”的产生。修改后“防锡珠”钢网的印刷效果及焊接效果见图二:

按照多次的对比实验,并结合“图二”可以看出,通过修改前后三次的效果对比,第二次修改后的钢网,没有见到明显的锡珠,而锡膏的焊锡量也没有偏少。由此说明通过钢网的开口改变,对“SMT表面贴装”制程中的“锡珠”防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同时我们对更改后的焊接产品送到“赛宝实验室”进行检测(报告编号为

“FX03-2081691”),通对该线路板上的0603元件进行推剪力测试,在“R124、R125、R126、C16、C57”五个元件点的剪切力分别为“58.14N、56.53N、51.87N、50.90N、52.35N”,焊接强度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SMT表面贴装”制程虽然对“锡珠”的防控较为复杂,但经过长期的工作努力及经验积累,相信可以做到无“锡珠”,或有效降低“锡珠”产生的机率。

三,“波峰焊”过程中出现“锡珠”的原因及预防控制办法

在“波峰焊”工艺过程中,“锡珠”的产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在板子刚接触到锡液时,因为助焊剂或板材本身的水份过多或高沸点溶剂没有充分挥发,遇到温度较高的锡液时骤然挥发,较大的温差致使液态焊锡飞溅出去,形成细小锡珠;另一种情况是在线路板离开液态焊锡的时候,当线路板与锡波分离时,线路板顺着管脚延伸的方向会拉出锡柱,在助焊剂的润湿作用及锡液自身流动性的作用下,多余的焊锡会落回锡缸中,因此而溅起的焊锡有时会落在线路板上,从而形成“锡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波峰焊”防控“锡珠”方面,我们应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助焊剂等原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波峰焊的工艺控制。

(一),助焊剂方面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办法

1、助焊剂中的水份含量较大或超标,在经过预热时未能充分挥发;

2、助焊剂中有高沸点物质或不易挥发物,经预热时不能充分挥发;

这两种原因是助焊剂本身“质量”问题所引起的,在实际焊接工艺中,可以通过“提高预热温度或放慢走板速度等来解决”。除此之外,在选用助焊剂前应针对供商

所提供样品进行实际工艺的确认,并记录试用时的标准工艺,在没有“锡珠”出现的情况下,审核供应商所提供的其他说明资料,在以后的收货及验收过程中,应核对供应商最初的说明资料。

(二),工艺方面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办法

1,预热温度偏低,助焊剂中溶剂部分未完全挥发;

2,走板速度太快未达到预热效果;

3,链条(或PCB板面)倾角过小,锡液与焊接面接触时中间有气泡,气泡爆裂后产生锡珠;

4,助焊剂涂布的量太大,多余助焊剂未能完全流走或风刀没有将多余焊剂吹下;

这四种不良原因的出现,都和标准化工艺的确定有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已经订好的作业指导文件进行各项参数的校正,对已经设定好的参数,不能随意改动,相关参数及所涉及技术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预热:一般设定在90℃-110℃,这里所讲“温度”是指预热后PCB板焊接面的实际受热温度,而不是“表显”温度;如果预热温度达不到要求,则焊后易产生锡珠。

(2),关于走板速度:一般情况下,建议客户把走板速度定在1.1-1.4米/分钟,但这不是绝对值;如果要改变走板速度,通常都应以改变预热温度作配合;比如:要将走板速度加快,那么为了保证PCB焊接面的预热温度能够达到预定值,就应当把预热温度适当提高;如果预热温度不变,走板速度过快时,焊剂有可能挥发不完全,从而在焊接时产生“锡珠”。

(3),关于链条(或PCB板面)的倾角:这一倾角指的是链条(或PCB板面)与锡液平面的角度,当PCB板走过锡液平面时,应保证PCB零件面与锡液平面只有一个切点;而不能有一个较大的接触面;当没有倾角或倾角过小时,易造成锡液与焊接面接触时中间有气泡,气泡爆裂后产生“锡珠”。

(4),在波峰炉使用中,“风刀”的主要作用是吹去PCB板面多余的助焊剂,并使助焊剂在PCB零件面均匀涂布;一般情况下,风刀的倾角应在10度左右;如果“风刀”角度调整的不合理,会造成PCB表面焊剂过多,或涂布不均匀,不但在过预热区时易滴在发热管上,影响发热管的寿命,而且在浸入锡液时易造成“炸锡”现象,并因此产生“锡珠”。

在实际生产中,结合自身波峰焊的实际状况,对相关材料进行选型,同时制订严格《波峰焊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生产。经过实验证明,在严格落实工艺技术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克服因为“波峰焊焊接工艺问题”产生的“锡珠”。

四,“手工焊”过程中“锡珠”的出现原因及预防控制

在“手工焊”过程中“锡珠”出现的机率并不高,常见的是松香飞溅,偶尔会出现“锡珠”的飞溅或者在焊盘的表面残存有锡渣等;相比较松香的飞溅来讲,“锡珠”或锡渣的存在对产品安全性更具潜在危害。

出现锡渣、“锡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焊剂在热源未移开前已完全蒸发,故焊锡流动性极差,沾附烙铁头随烙铁之抽出而形成尖、柱或短焊情形,或不小心导致焊锡液自烙铁头溅离,冷却后沾附于板面或元件上。还有一种可能是没有按照先将烙铁头放在被焊接部分进行预热,而是先将焊锡丝烫化,然后再放到被焊位置,因为较大的温差而造成了焊锡的飞溅,从而形成“锡珠”。

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导操作人员,把握正确的焊接时间及位置,适量的添加焊锡并注意及时、正确地清洁烙铁头。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对“手工焊”员工进行专门的焊接技术培训,并严格编制《手工焊接工艺要求》,对“手工焊”进行标准化及可控化的工艺要求。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目前在“手工焊接作业”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锡珠”的产生。

结论:针对“锡珠”问题,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和相关客户一起,共同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对不同的焊接工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实践证明,通过材料选购、工艺控制等,在当前的电子焊接制程中,完全有可能杜绝或将“锡珠”产生的概率降至更低。

展望未来,将针对焊锡膏配方及生产工艺进行一系列的深入再研究,包括“焊锡膏中的溶剂、松香树脂、活化剂、触变剂、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多种类型添加剂之选用、配伍、配比等,以及焊膏生产工艺所涉温度、时间等多个方面”。希望从产品技术角度来解决或预防“锡珠”的产生,以保证在焊接制程中杜绝或更少地出现“锡珠”,从而配合更多客户达成焊后“免清洗”工艺。

锡珠的解决方案和分析

锡珠的解决方案和分析 焊锡珠现象是表面贴装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之一,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最烦人的问题,要完全消除它,是非常困难的。 焊锡珠的直径大致在0.2mm~0.4mm之间,也有超过此范围的,主要集中在片式阻容元件的周围。焊锡珠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外观,也对产品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原因是现代化印制板元件密度高,间距小,焊锡珠在使用时可能脱落,从而造成元件短路,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弄清它产生的原因,并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来说,焊锡珠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综合的。焊膏的印刷厚度、焊膏的组成及氧化度、模板的制作及开口、焊膏是否吸收了水分、元件贴装压力、元器件及焊盘的可焊性、再流焊温度的设置、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可能是焊锡珠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就从各方面来分焊锡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焊膏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焊膏中金属的含量、焊膏的氧化度,焊膏中合金焊料粉的粒度及焊膏印刷到印制板上的厚度都能影响焊珠的产生。 A、焊膏的金属含量。焊膏中金属含量其质量比约为88%~92%,体积比约为50%。当金属含量增加时,焊膏的黏度增加,就能有效地抵抗预热过程中汽化产生的力。另外,金属含量的增加,使金属粉末排列紧密,使其在熔化时更容结合而不被吹散。此外,金属含量的增加也可能减小焊膏印刷后的″塌落″,因此,不易产生焊锡珠。 B、焊膏的金属氧化度。在焊膏中,金属氧化度越高在焊接时金属粉末结合阻力越大,焊膏与焊盘及元件之间就越不浸润,从而导致可焊性降低。实验表明:焊锡珠的发生率与金属粉末的氧化度成正比。一般的,焊膏中的焊料氧化度应控制在0.05%以下,最大极限为0.15%。 C、焊膏中金属粉末的粒度。焊膏中粉末的粒度越小,焊膏的总体表面积就越大,从而导致较细粉末的氧化度较高,因而焊锡珠现象加剧。我们的实验表明:选用较细颗粒度的焊膏时,更容易产生焊锡粉。 D、焊膏在印制板上的印刷厚度。焊膏印刷后的厚度是漏板印刷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在0.12mm-2.0mm之间。焊膏过厚会造成焊膏的″塌落″,促进焊锡珠的产生。 E、焊膏中助焊剂的量及焊剂的活性。焊剂量太多,会造成焊膏的局部塌落,从而使焊锡珠容易产生。另外,焊剂的活性小时,焊剂的去氧化能力弱,从而也容易产生锡珠。免清洗焊膏的活性较松香型和水溶型焊膏要低,因此就更有可能产生焊锡珠。 F、此外,焊膏在使用前,一般冷藏在冰箱中,取出来以后应该使其恢复到室温后打开使用,否则,焊膏容易吸收水分,在再流焊锡飞溅而产生焊锡珠。 2、模板的制作及开口。我们一般根据印制板上的焊盘来制作模板,所以模板的开口就是焊盘的大小。在印刷焊膏时,容易把焊膏印刷到阻焊层上,从而在再流焊时产生焊锡珠。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制作模板,把模板的开口比焊盘的实际尺寸减小10%,另外,可以更改开口的外形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上图是几种推荐的焊盘设计: 模板的厚度决了焊膏的印刷厚度,所以适当地减小模板的厚度也可以明显改善焊锡珠现象。我们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实验:起先使用0.18mm厚的模板,再流焊后发现阻容元件旁边的焊锡珠比较严重,后来,重新制作了一张模板,厚度改为0.15mm,开口形式为上面图中的前一种设计,再流焊基本上消除了焊锡珠。 件贴装压力及元器件的可焊性。如果在贴装时压力太高,焊膏就容易被挤压到元件下面的阻焊层上,在再流焊时焊锡熔化跑到元件的周围形成焊锡珠。解决方法可以减小贴装时的压力,并采用上面推荐使用的模板开口形式,避免焊膏被挤压到焊盘外边去。另外,元件和焊盘焊性也有直接影响,如果元件和焊盘的氧化度严重,也会造成焊锡珠的产生。经过热风整平的焊盘在焊膏印刷后,改变了焊锡与焊剂的比例,使焊剂的比例降低,焊盘越小,比例失调越严重,这也是产生焊锡珠的一个原因。 再流焊温度的设置。焊锡珠是在印制板通过再流焊时产生的,再流焊可分为四个阶段:预热、保温、再流、冷却。在预热阶段使焊膏和元件及焊盘的温度上升到120C-150C之间,减小元器件在再流时的热冲击,在这个阶段,焊膏中的焊剂开始汽化,从而可能使小颗粒金属分开跑到元件的底下,在再流

浅谈输血科面对血荒的应对策略

浅谈输血科面对血荒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3-12-31T16:00:18.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作者:邓家强董清松[导读] 输血的质量难以保证输血流程不完善,只注重“输”,却不关心怎么“输”,致使输血过程显得杂乱无头绪。邓家强董清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 361003) 【摘要】面对血荒,输血科需要多功能、多方位转变,采取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输血质量、亲友互助献血、自体输血等多种应对策略缓解血液供需矛盾。 【关键词】合理输血缓解血荒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37-02 随着医改的深入及同城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献血量增速赶不上临床用血量增长被公认为是供血紧张的首要原因,在医院内因用血紧张输血科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也越来越大,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是传统的仓储、收血、发血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同时需要采取多种策略缓解血液供应与需求的矛盾。 1 笔者根据较长时间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总结了临床输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1.1 临床输血的随意性很多医生常常是凭经验用血,不重视节约血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输血,忽略了输血所具有的潜在性风险,观念陈旧,坚持输全血、新鲜血,对成分输血了解少,经常是红细胞搭配血浆使用,这与输全血没有什么区别,有些医生现在仍习惯用血浆扩容,习惯失血多少就补多少,特别是手术室麻醉医生,不考虑在少量失血的情况下机体完全是可以代偿的,常导致病人在输血后的血红蛋白比输血前正常的血红蛋白还高。临床输血的随意性是目前临床血液资源浪费的首要原因1. 2 输血的质量难以保证输血流程不完善,只注重“输”,却不关心怎么“输”,致使输血过程显得杂乱无头绪。即便是有了输血流程,在输血过程中也很少按照流程去做,表现在从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到从输血科取出血液,最后输到患者体内,整个过程各个部门衔接配合不流畅不默契,而导致输血进度延误。经常出现交叉配血结束很久也没有把血取走,或是把血取回科室常温下放置几个小时,也没输上,或是长时间放在温度无法保证非储血冰箱,特别是特殊血液制品如血小板都有严格的储存环境,这样严重影响了血液质量。间接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 1.3 亲友互助献血面临的困难在供血紧张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亲友互助献血是缓解供血紧张的方法之一,但常常因为解释和沟通较少,引起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认为被逼着去献血,而不是自愿去献血,存在抵触心理,使得亲友互助献血较难实施,同时增加了医患矛盾。 1.4 自体输血的现状和限制自体输血是应对血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开展得并不顺利,甚至有些医院并未开展自体输血,原因主要有几点:医院输血科同仁和临床医生观念的改变,以前都是拿来主义,较为方便快捷,现在需要自己去采血不仅技术上需要掌握熟悉,而且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由于国家对血液的管理非常严格,对血液的有偿使用价格限制非常死。这可能导致医院医生做那么多工作,并不能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没有积极性去做这个事情。当技术和经济利益缺失的时候,要推广自体输血并不容易。 2 对策和建议 2.1 督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严格掌握患者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把宝贵的血资源用于最需要的患者,保证抢救用血,缓解血源的紧张,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控血方法,缺陷是常常一刀切,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有时无法供应,这需要输血科做大量的工作:通过输血委员会对全院医生,护士进行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输血潜在的危害,从而避免盲目输血;转变临床医生的用血观念,本着“能不用则不用血”、“能少用不多用”、“能成分输血不用全血”的理念进行用血;对每一张用血申请进行细致审核,通过对检验科软件进行联网,可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等项目,同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了解病人目前状况是否是危重抢救、活动性出血、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临床病人发血,尽量减少红细胞搭配血浆、失血多少补多少等不良习惯用血,避免一刀切,使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在血液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供应。 2.2 加强管理、完善流程建立输血委员会,完善输血流程。输血委员会应对医护人员对输血流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可以适当地使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如确实需要大量输血,需加送临床用血审批单,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医务科同意后给予发血,且为保证血液质量,不要一次性把血液全部取出。对于输血文件的书写及保存要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大家按规定去做,输血委员会应定期对书写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有奖有罚。 2.3 对患者亲友互助献血使用不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和解释,将亲友互助献血宣传作为入院谈话内容,同时留下输血科联系方式,也可直接到输血科咨询,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宣传。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在医院血源紧张情况下,供血量优先保证危重病人,亲友互助献血是解决用血紧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求献血者本人和直系亲属间用血不受献血时间限制,随时保证用血。并不需要硬性规定亲友互助献血的量,而是合理的进行调配血液,在增加血源的同时也充分考虑病人及家属的负担。同时用血报销与血站联网,可直接在输血科报销,简化了用血报销流程,使献血报销落到实处。 2.4 自体输血主要应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其操作符合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自体输血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输血科应当大力发展术中急性等溶血液稀释、术前自体储血、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等自体输血方法,当下血荒已经开始制约医院临床用血,将来会越来越严重。开源节流,增加了血液的供应,扩大了血液的来源,将为医院产生巨大的间接效益,值得大力推广,是应对血荒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以前的血库不是单纯的转变为输血科,需要多功能、多方位的转变;科学合理管理血液,科学合理安全分配血液;面对日益严重的血荒,面对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3]张玮.浅谈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替代品.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8):134 [4]张钢彭骅.血液的开源节流与保护使用策略.中国输血杂志.2009,25 (5):492. [5]王强.医院输血管理探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300.

怎样消除pcb中的锡珠

消除PCB中的錫珠 本文介紹,一種U形模板開孔確定的錫膏沈澱可以防止錫珠的形成。 焊錫由各種金屬合金組成。由印刷電路板(PCB)裝配商使用的錫/鉛合金(Sn63/Pb37)是錫膏和用於波峰焊接的錫條或錫線的典型粉末。在PCB上不是設計所需的位置所找到的焊錫包括錫塵(solder fine)、錫球(solder ball)和錫珠(solder bead)。錫塵是細小的,尺寸接近原始錫膏粉末。對於-325~+500的網目尺寸,粉末直徑是25-45微米,或者大約0.0010-0.0018"。錫塵是由顆粒的聚結而形成的,所以大於原始的粉末尺寸。 錫珠(solder beading)是述語,用來區分一種對片狀元件獨特的錫球(solder balling)(圖一)。錫珠是在錫膏塌落(slump)或在處理期間壓出焊盤時發生的。在回流期間,錫膏從主要的沈澱孤立出來,與來自其他焊盤的多餘錫膏集結,或者從元件身體的側面冒出形成大的錫珠,或者留在元件的下面。 圖一、錫珠 IPC-A-610 C將0.13mm(0.00512")直徑的錫球或每600mm2(0.9in2)面積上少於五顆分爲第一類可接受的,並作爲第二與第三類的工藝標記2。IPC-A-610 C允許“夾陷的”不干擾最小電氣間隙的錫球。可是,即使是“夾陷的”錫球都可能在運輸、處理或在一個振動應用的最終使用中變成移動的。 錫球已經困擾表面貼裝工業許多年。對於只表面貼裝和混合技術的PCB,錫珠在許多技術應用中都遇到。查明相互影響和除掉錫珠的原因可以改善合格率、提供品質、提高長期的可靠性、和降低返工與修理成本。 錫珠的原因 人們已經將錫珠歸咎於各種原因,包括模板(stencil)開孔的設計、錫膏的成分、阻焊層的選擇、模板清潔度、定位、錫膏的重印、焊盤的過分腐蝕、貼片壓力、回流溫度曲線、波峰焊錫的飛濺、和波峰焊錫的二次回流。3-5

“波峰焊”过程中出现“锡珠”的原因及预防控制办法

“波峰焊”过程中出现“锡珠”的原因及预防控制办法 在“波峰焊”工艺过程中,“锡珠”的产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在板子刚接触到锡液时,因为助焊剂或板材本身的水份过多或高沸点溶剂没有充分挥发,遇到温度较高的锡液时骤然挥发,较大的温差致使液态焊锡飞溅出去,形成细小锡珠;另一种情况是在线路板离开液态焊锡的时候,当线路板与锡波分离时,线路板顺着管脚延伸的方向会拉出锡柱,在助焊剂的润湿作用及锡液自身流动性的作用下,多余的焊锡会落回锡缸中,因此而溅起的焊锡有时会落在线路板上,从而形成“锡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波峰焊”防控“锡珠”方面,我们应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助焊剂等原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波峰焊的工艺控制。 (一)助焊剂方面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办法 1、助焊剂中的水份含量较大或超标,在经过预热时未能充分挥发; 2、助焊剂中有高沸点物质或不易挥发物,经预热时不能充分挥发; 这两种原因是助焊剂本身“质量”问题所引起的,在实际焊接工艺中,可以通过“提高预热温度或放慢走板速度等来解决”。除此之外,在选用助焊剂前应针对供商所提供样品进行实际工艺的确认,并记录试用时的标准工艺,在没有“锡珠”出现的情况下,审核供应商所提供的其他说明资料,在以后的收货及验收过程中,应核对供应商最初的说明资料。 (二)工艺方面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办法 1,预热温度偏低,助焊剂中溶剂部分未完全挥发; 2,走板速度太快未达到预热效果; 3,链条(或PCB板面)倾角过小,锡液与焊接面接触时中间有气泡,气泡爆裂后产生锡珠; 4,助焊剂涂布的量太大,多余助焊剂未能完全流走或风刀没有将多余焊剂吹下; 这四种不良原因的出现,都和标准化工艺的确定有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已经订好的作业指导文件进行各项参数的校正,对已经设定好的参数,不能随意改动,相关参数及所涉及技术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预热:一般设定在90-110摄氏度,这里所讲“温度”是指预热后PCB板焊接面的实际受热温度,而不是“表显”温度;如果预热温度达不到要求,则焊后易产生锡珠。 (2),关于走板速度:一般情况下,建议客户把走板速度定在1.1-1.4米/分钟,但这不是绝对值;如果要改变走板速度,通常都应以改变预热温度作配合;比如:要将走板速度加快,那么为了保证PCB焊接面的预热温度能够达到预定值,就应当把预热温度适当提高;如果预热温度不变,走板速度过快时,焊剂有可能挥发不完全,从而在焊接时产生“锡珠”。 (3),关于链条(或PCB板面)的倾角:这一倾角指的是链条(或PCB

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产生“锡珠”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从“缩减制程、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等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电子焊接采用焊后“免清洗”工艺。但是如果焊后板面有“锡珠”出现,则不可能达到“免清洗”的要求,因此“锡珠”的预防与控制在实施“免清洗”过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锡珠”的出现不仅影响板级产品外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印制板上元件密集,在使用过程中它有可能造成短路等状况,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综合整个电子焊接情况,可能出现“锡珠”的工艺制程包括:“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波峰焊”制程及“手工焊”制程,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一一探讨“锡珠”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控制的办法。因为“波峰焊”及“手工焊”已推行多年,很多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本文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中产生“锡珠”原因及防控措施。 一,关于的“锡珠”形态及标准 一些行业标准对“锡珠”问题进行了阐释。主要有MIL-STD-2000标准中的“不允许有锡珠”,而IPC-A-610C标准中的“每平方英寸少于5个”。在IPC-A-610C 标准中,规定最小绝缘间隙0.13毫米,直径在此之内的锡珠被认为是合格的;而直径大于或等于0.13毫米的锡珠是不合格的,制造商必须采取纠正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为无铅焊接制订的最新版IPCA- 610D标准没有对锡珠现象做更清楚的规定,有关每平方英寸少于5个锡珠的规定已经被删除。有关汽车和军用产品的标准则不允许出现任何“锡珠”,所用线路板在焊接后必须被清洗,或将锡珠手工去除。 常见的锡珠形态及其尺寸照片见下图: 二,“SMT表面贴装”制程“锡珠”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控制办法 在“SMT表面贴装”焊接制程中,回流焊的“温度、时间、焊膏的质量、印刷厚度、钢网(模板)的制作、装贴压力”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锡珠”的产生。因此,找到“锡珠”可能出现的原因,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就是达成板面无“锡珠”的关键之所在。

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看“血荒”

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看“血荒” 发表时间:2012-03-31T13:58:21.2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8月总第197期供稿作者:陈白云袁婧张琳钰 [导读] 社会交换也存在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节制度、心理思想等。 陈白云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30022 袁婧河北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 067000 张琳钰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30022 摘要: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在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下,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对近期无偿献血中的“血荒”现象进行探讨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血荒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流派,它主张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结成一种交换关系。早期国外的研究大都通过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婚姻关系、商务洽谈等社会经济领域。近年来,在我国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及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领域进行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社会交换也存在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节制度、心理思想等。中国古代的“礼”、“报”、“让”、“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交换思想。 前期,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血荒”现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排除季节性“血荒”和需血病人增多等客观因素,我们从献血者角度进行思索,用社会交换理论探讨献血者的不愿献血的原因,这有助于我们在“献血”等类似亲社会行为领域中提出实践上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路。 1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1.1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即是个体以已有的某种资源为代价,从其他个体或团体组织那里换取某种报酬的社会互动过程。个体在采取行动或选择交换对象时,首先会对他人所能给予自己的回报做估价,即预期的回报期望值,按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最佳的交换对象。[2] 其创始人霍曼斯提出了理论的五个基本命题:①成功命题,个体的行为会因为得到奖赏而重复出现。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情境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符合其有利于自己的意愿,则会出现赞同行为,反之则出现攻击行为。 1.2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 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①资源吸引,即个人期待报酬或奖励而被吸引到交换中去,这里的报酬或奖励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报酬或内在奖励,包括满足感、爱、荣誉、社会地位、归属感、乐趣等;一种是外在报酬或外在奖励,包括金钱、特殊的服务待遇、纪念品等。当个体或组织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时,就形成了吸引。②竞争,在这种供需交换关系中,各方都会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以此在竞争中占的有利位置,同时也会选择最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报酬的合作伙伴,成功地换取自己所需的资源。③分化,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均等的,其结果必然造成分化,占有资源优势的人就可以顺利的换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更顺利的完成交换。而那些缺乏有效资源的人则不能如愿换取所需资源,当这些人愿意通过服从来回报资源给予者时,就形成了权力的分化。④整合,当缺乏优势资源的人愿意用服从来获得自己所需资源,而拥有着稀有资源的人愿意提供资源来换取别人的服从时,就确立了权力结构的合法性,整合作用就是权力向权威转化的过程。 2.社会交换与无偿献血行为 2.1成功命题与无偿献血行为 成功命题是指个体的行为会因为得到奖赏而重复出现。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对无偿献血的行为进行奖励,共有三种,①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②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3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及部门。③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奖励临床供血达到100%由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3] 对于无偿献血的集体和个人而言,这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无疑都是很好的奖励刺激机制,如果有效的实行可以促进并强化人们的献血行为。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中出现政策实行时伴随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无偿献血促进奖和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产生了副作用,有报道称,北京市每年都要根据当年医疗用血的供求状况,制定下一年度献血计划,并将计划下分到区县等单位。而且,献血指标的完成与否还直接关系着单位的政绩和利益。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职工还要交纳献血补偿金。因此,一些单位年年都要搞献血动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个别高校甚至出台了“不献血不发学位证、取消保送资格”等政策;还有一些单位规定,不献血者不能评先进、扣发奖金等。[4]这些都使无偿献血带上了“指令性”色彩,使资源无偿献血变成了强迫性社会交换。一些单位给献血者“高补贴”、“长休假”等经济补偿,这不仅对真正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公平,而且让“血头”、“血霸”钻了空子,给血液安全带来隐患。不仅如此,单位的高额补贴还使公众对献血产生了误解,认为交换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得,献血有害身体。许多单位不得不提高献血者“待遇”,以努力完成指标,使“有偿献血”陷入恶性循环。 2.2刺激命题与无偿献血行为 刺激命题是指相同的刺激情境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在目前的献血队伍中,大学生一直是献血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因为事实上的压力和宣传利好的诱导,士兵们、大学生们和农民工们在无偿献血中,一直处于领军者的位置,他们将献血作为进步的一种表示,这种内在报酬会对志愿者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近年来,大家开始不断的质疑国家公务员和医护人员献血少的问题,举例,分析往年昆明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目前,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而昆明市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

采供血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采供血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当前采供血的形势以及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供应长效机制,做 好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分析当前的采供血形势,探究完善供血工作的对策。结果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完善科学用血,解 决血液供需问题。结论血液供应不足是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要不断挖掘无偿献血 的空间、提高临床用血的水平、加强献血者队伍建设,更新完善临床输血的观念,以解决当 前采供血的紧张形势。 【关键词】采供血形势;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用血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实际的献血量却一直达不到实际的用血量 需求。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的血液供给严重不足,采供血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比 较低,这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冷静分析,采取有效 的措施和办法,来缓解这一现状。 1、采供血的形势分析 1.1到目前为止,血液还不能人工合成,且没有完全的替代品,无论是外伤性失血、产后大 出血、严重烧伤,还是各种血液病或实施大型手术,都要靠输血来补充治疗,临床输血仍然 是医疗领域唯一的一种不可或缺又无法替代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而血液供应的数量短缺将直 接影响各种需要输血支持的医疗行为,必然会形成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焦点。 1.2献血结构上的失衡使得“季节性缺血”现象周期性上演。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临床需 求量也以每年10%~15%速度在上升[1],其中的缺口只能靠团体招募来补充,企事业单位、 机关进行团体采血,大大弥补了街头采血的不足,但仅靠团体招募不是治本之道。破解“献血者招募”这一难题,血站在献血者招募方面做了一些应对之举,比如从现行献血者选择与咨询服务方法的改进,到体验营销理论引入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中,从利用电信媒体(热线电话、手机短信)招募献血者并对其招募效果监测评估,到改善献血环境,以及现阶段献血志愿者 组织发展,以及保留献血者力争建立安全与稳定的血液供应长效机制等。再则,国家卫生行 政部门也做出了一些努力,诸如:信息公开、异地报销、强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等改进 措施。但是采供血事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尚无有效、长期的根本性改善,长远而言,无偿献血 事业未来形势可能更趋严峻。 2、针对当前采供血形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对于采供血机构牢固树立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是每一个采供血机构人员的天职,既是义务更 是责任。特别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形式,加强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 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通过有组织的共同研究,探索现阶段无偿献血创新模式。采供血机构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模式与措施,个体和团体献血相结合, 献血淡季和旺季统筹考虑,对献血人群综合分析;配合开展合理用血以及自体血液回输来节流,找出解决血液紧张办法,完成采供血的使命[2]。 2.2深入挖掘无偿献血的发展空间 就采血业务工作的应对策略来讲:每次临床供血紧张一发生,新闻媒体就开始呼吁大家踊跃 献血,这种短期行为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供血危机,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济措施起到有限 作用。建立有效的机制,避免“季节性缺血”的发生势在必行:要想真正避免可能出现的“血荒”,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调动行政资源,获得真正有效支持,重点明确各级政府职责、与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借力各资源平台实现无偿献血向农村转 移的目标,细化监督考核条款,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对老百姓,必须给予看得见,摸

无铅焊接产生锡珠原因

原因:1.烙铁温度过高,焊料升温过快,造成助焊剂的溶剂“沸腾”而炸锡; 2.焊锡丝本身的质量原因。 其实焊锡丝都存在锡珠飞溅的现象,尤其是现在的无铅锡丝。只是不同牌子或型号的锡丝的飞溅现象程度不一样。目前飞溅现象最小的锡丝应该是日本的ALMIT ,但是价格很贵,都是客户指定要用的,如CASIO ,MATSUSHITA ,IBM ,SHARP。不过现在很多日系的企业用一种机器在焊锡丝上开一个V型槽,这样助焊剂就可以和空气接触,而不会膨胀而不会产生爆锡的现象,但开槽后的锡丝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用掉,否则助焊剂会失效。目前用SONY ,MATSUSHITA ,RICOH 都在用这种机器。是日本的叫BONKOTE 維修無鉛SMD元件 1)修理普通元件如0603,0805,3216的元件,電烙鉄溫度的範圍:350℃±50℃。 2)修理IC,電烙鉄溫度的範圍:350℃±50℃ 3)修理含有金屬材料的元件或元件接觸面積較大散熱較快的物料,電烙鉄溫度範圍: 380℃±50℃。 4.4維修無鉛THD元件 1)修理普通元件如1/4W.1/2W的電阻,小三極管,小容量內壓低的電容,IC,二極管等小元件電烙鉄溫度的範圍:340℃±50℃。 2)修理含有金屬材料的元件如散熱器,內壓高容量大的電解電容,高壓二極管,火牛等較大的物料,電烙鉄溫度的範圍:380℃±50℃。 3)修理含有塑膠皮的連接線,烙鉄溫度的範圍:350℃±50℃。 使用手工焊接时,烙铁的温度及焊接时间是多少?怎么控制?有无相关的标准? ?D#D蔲?n 睠3市 Z1c;??? 貼 這要看所焊的零件種類及面積, 同時要考慮焊接方法 !H g炒媖葏 如果是一般小電阻電容類, 就我過去的經驗如果用的 ?0腳f籗? 是30w左右的烙鐵, 溫度可設在約370度c應該足夠, 焊接時間約2-3秒且用較細的錫絲(0.8mm以下), 但是如果 @雵E?輛a 焊接面積大就應該用較大瓦特數(功率)如40w或更高, z%磕申 U? 有些超大焊接面積甚致用到60w, 而錫絲尺寸也隨著 ?檊靎?x? 焊接面積加大而加粗溫度可設在約400度c, 烙鐵焊接 9鑹?xUm? 除了溫度高低外還要考慮熱傳導量, 另外焊接方式方面癆n嚌?敿 傳統上很多人習慣先對錫絲加溫再加熱焊點的方法, "KM?叭繤 最好改為先對焊點加熱1-2秒後再加錫絲以避免錫絲內 ? ?FM诎 助焊劑加溫過久而焦化

城市参考选题

嘉兴学院2011-2012年第二学期《城市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封面格式统一,打印 正文手写,要求: 1,基于兴趣选择论题,在收研读相关资料基础上加深对该论题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看法,在此基础上尝试用自己语言(尽量有学术语言)进行表述。 2,注意思路要清晰,层次分明; 3,字数3000以上(应该4页以上),字迹工整。 4,相互间不得抄袭,如发现论文雷同,双方均按不及格处理。 选题(可以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但必须与广义的城市经济学相关) 1、深圳由小渔村变为现代都市的过程分析、原因分析 2、试从需求角度分析城市的形成 3、城市最合理规模研究 4、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原因解析 5、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市为例 6、我国政府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历程及措施研究——以×××市为例 7新形势下以城市化推动传统二元结构解决路径研究

8交通拥堵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市为例 9城市地价格暴涨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分析 10、城市基础设施(公交、自来水、地铁)投融资模式研究—————以×××市为例 兴趣题:(生活中的价格探析) 1、月饼(眼镜)成本探析 2、I-phone (芭比娃娃)的故事; 3、香港物品(酱油)价格低于深圳原因探究 4、古董、文物价格确定 5、篮球队员、教练、球队价格的确定 6、明星收入的决定因素(姚明身价如何决定) 7、文化产品价格确定(电影价格电视剧价格确定) 8、KTV歌曲收费 9、百度文库版权及盈利机制问题 10、网站收费手段研究 11、网络游戏市场竞争网络游戏收费问题研究 其它

锡珠产生的原因分析

焊锡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摘要:焊锡珠(SOLDER BALL)现象是表面贴装(SMT)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主要发生在片式阻容元件(CHIP)的周围,由诸多因素引起。本文通过对可能产生焊锡珠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法。 焊锡珠现象是表面贴装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之一,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最烦人的问题,要完全消除它,是非常困难的。 焊锡珠的直径大致在0.2mm~0.4mm之间,也有超过此范围的,主要集中在片式阻容元件的周围。焊锡珠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外观,也对产品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原因是现代化印制板元件密度高,间距小,焊锡珠在使用时可能脱落,从而造成元件短路,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弄清它产生的原因,并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般来说,焊锡珠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综合的。焊膏的印刷厚度、焊膏的组成及氧化度、模板的制作及开口、焊膏是否吸收了水分、元件贴装压力、元器件及焊盘的可焊性、再流焊温度的设置、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可能是焊锡珠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就从各方面来分焊锡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焊膏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焊膏中金属的含量、焊膏的氧化度,焊膏中合金焊料粉的粒度及焊膏印刷到印制板上的厚度都能影响焊珠的产生。 A、焊膏的金属含量。焊膏中金属含量其质量比约为88%~92%,体积比约为50%。当金属含量增加时,焊膏的黏度增加,就能有效地抵抗预热过程中汽化产生的力。另外,金属含量的增加,使金属粉末排列紧密,使其在熔化时更容结合而不被吹散。此外,金属含量的增加也可能减小焊膏印刷后的“塌落”,因此,不易产生焊锡珠。 B、焊膏的金属氧化度。在焊膏中,金属氧化度越高在焊接时金属粉末结合阻力越大,焊膏与焊盘及元件之间就越不浸润,从而导致可焊性降低。实验表明:焊锡珠的发生率与金属粉末的氧化度成正比。一般的,焊膏中的焊料氧化度应控制在0.05%以下,最大极限为0.15%。 C、焊膏中金属粉末的粒度。焊膏中粉末的粒度越小,焊膏的总体表面积就越大,从而导致较细粉末的氧化度较高,因而焊锡珠现象加剧。我们的实验表明:选用较细颗粒度的焊膏时,更容易产生焊锡粉。 D、焊膏在印制板上的印刷厚度。焊膏印刷后的厚度是漏板印刷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在0.12mm-20mm之间。焊膏过厚会造成焊膏的“塌落”,促进焊锡珠的产生。 E、焊膏中助焊剂的量及焊剂的活性。焊剂量太多,会造成焊膏的局部塌落,从而使焊锡珠容易产生。另外,焊剂的活性小时,焊剂的去氧化能力弱,从而也容易产生锡珠。免清洗焊膏的活性较松香型和水溶型焊膏要低,因此就更有可能产生焊锡珠。

浅谈应对血液短缺问题的对策

浅谈应对血液短缺问题的对策 无偿献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血液短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文针对中国无偿献血现状和临床用血需求情况及血液短缺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原因。结果表明献血人群结构单一化,地域、时间不均衡均是引起部分地区血液短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新媒体宣传,动态预警和知识普及等途径缓解血液短缺问题,更好地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标签:无偿献血;献血人群;新媒体宣传;动态预警 [Abstract]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concerns the social warfare undertaking,and the blood shortag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point that society pays attention to,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tatus and demand of clinical blood use and blood shortage problem from many aspect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gle structure of blood donation group and unbalanced region and tim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blood shortage,and we can relieve the blood shortage problems from the new media publicity,dynamic prevention and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thus better promoting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undertaking. [Key words] V oluntary blood donation;Blood donation group;New media publicity;Dynamic prewarning 自1998年10月1日,我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献血法》的实施,取缔了血液买卖,确立了全民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法》颁布后,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血液工作依然面临着挑战。2016年春节以来,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多个地区的医院出现血荒,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50多个供血不足,一些医院甚至因为缺血停掉了80%的手术,还有的患者一个月内手术被推迟了6次[1]。为减少血液短缺问题对社会医疗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献血现状的分析,从新媒体宣传,动态预警和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对策。 1 献血现状及分析 1.1 血液供求紧张 2010年底以来,一些地市出现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表1显示,北京市无偿献血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011年全国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 29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3亿人次和1 124万人。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

献血活动心得体会

献血活动心得体会 爱心献血活动总结 前言:xx年全国主要省会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血液库存一直在警戒线上下浮动。血荒、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 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全国大面积凸显的用血告急,血荒这个长久存在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更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它是一种爱心的表现,“伸出你的手臂,献出你的爱心”这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志愿者的这次无偿献血活动将会为更多的急需用血的病人带去福音,相信我们的这次活动将会为焦作人民造福! 一、活动主题: 爱心奉献无偿献血温情社会 二、活动目的: 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爆发出“血荒”现象,现在都是用血的 紧张时期,血库告急是多数城市常遇到的情况而且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无偿献血者的数量正在下降,血源不足。因此我衡阳师范学院计科系11级01班举行了此次“爱心献血、回报社会”的活动,此次为我市血库提供一定量的新鲜血液,以确保衡阳市血库的正常用血,同时也借此活动机会激励广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无偿献血,关爱生命。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活动,会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将爱心传递出去,号召 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志愿队伍中,来积极地应对近期因民众献血意识不足而引起的“血荒”现象,让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都能真正理解奉献的真谛! 三、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为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宣传鼓动工作任务较重,为了使得广大同学能及时了解活动近况,我们做了相关的的海报与横幅。 此次活动体现了同学的全新精神面貌,在活动开始之前,全体同学在教室召开了本次活动的动员大会。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活动做了具体的安排。在11月16日上午10点,同学准时地在我活动地点集合,并且携带系旗,青年志愿者帽,满怀着激情和责任向目的地出发,大家到达衡阳市中心血站,在与血站工作人员协调之后,同学们积极配合中心血站医务人员,按顺序进行了领表登记、血型测定、体检和抽血程序。

锡珠解决方法

几种SMT焊接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2002-5-30 13:48:54 阅读427次 双击鼠标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1 引言 表面组装技术在减小电子产品体积重量和提高可靠性方面的突出优点,迎合了未来战略武器洲际射程、机动发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特点对制造技术的要求。但是,要制定和选择适合于具体产品的表面组装工艺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SMT 技术是涉及了多项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电子产品的焊接质量。 元器件焊点的焊接质量是直接影响印制电路组件(PWA)乃至整机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受许多参数的影响,如焊膏、基板、元器件可焊性、丝印、贴装精度以及焊接工艺等。我们在进行SMT工艺研究和生产中,深知合理的表面组装工艺技术在控制和提高SMT生产质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作。本文就针对所遇到的几种典型焊接缺陷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艺方法来解决。 2 几种典型焊接缺陷及解决措施 2.1 波峰焊和回流焊中的锡球 锡球的存在表明工艺不完全正确,而且电子产品存在短路的危险,因此需要排除。国际上对锡球存在认可标准是:印制电路组件在600范围内不能出现超过5个锡球。产生锡球的原因有多种,需要找到问题根源。 2.1.1 波峰焊中的锡球 波峰焊中常常出现锡球,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由于焊接印制板时,印制板上的通孔附近的水分受热而变成蒸汽。如果孔壁金属镀层较薄或有空隙,水汽就会通过孔壁排除,如果孔内有焊料,当焊料凝固时水汽就会在焊料内产生空隙(针眼),或挤出焊料在印制板正面产生锡球。第二,在印制板反面(即接触波峰的一面)产生的锡球是由于波峰焊接中一些工艺参数设置不当而造成的。如果助焊剂涂覆量增加或预热温度设置过低,就可能影响焊剂内组成成分的蒸发,在印制板进入波峰时,多余的焊剂受高温蒸发,将焊料从锡槽中溅出来,在印制板面上产生不规则的焊料球。 针对上述两面原因,我们采取以下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一,通孔内适当厚度的金属镀层是很关键的,孔壁上的铜镀层最小应为25um,而且无空隙。第二,使用喷雾或发泡式涂覆助焊剂。发泡方式中,在调节助焊剂的空气含量时,应保持尽可能产生最小的气泡,泡沫与PCB接触面相对减小。第三,波峰焊机预热区温度的设置应使线路板顶面的温度达到至少100°C。适当的预热温度不仅可消除焊料球,而且避免线路板受到热冲击而变形。 2.1.2 回流焊中的锡球 2.1.2.1 回流焊中锡球形成的机理

小儿血液病患者门诊输血的护理风险和对策

小儿血液病患者门诊输血的护理风险和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病患者在门诊输血过程中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方法:对小儿血液病患者在门诊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医生、护士、环境四个方面。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及应对风险能力,能减少或避免输血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 标签:门诊;小儿;血液病;输血;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小儿血液病近几年呈上升的趋势,血液病患儿因血液成分部分缺乏、减少或异常改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反复多次甚至长期输血是维持和抢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措施。门诊输血治疗既方便快捷,又降低医疗成本,因此大多数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愿意选择门诊输血治疗[1]。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是福建省血液病诊疗中心,血液患者居全省之最。为满足血液患者门诊输血治疗,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观察室设置了3张输血床位。本文分析了小儿血液病患者在门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输血治疗的654例血液病患儿,其中男384例,女270例,年龄35 d~13岁。疾病分布: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549例,地中海贫血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血友病13例,其他血液病45例。共输血3791例次。其中红细胞悬液2715 U,洗涤红细胞45 U,血小板453 U,血浆72 U,冷沉淀112 U。血液均来源福建省血液中心。 1.2 输血指征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12 h 1250 32.97 观察室环境存在交叉感染风险98 2.59 3 风险因素分析 3.1 患者的因素 3.1.1 不能配合采集血标本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和其他治疗措施一样,输血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传播输血相关传染病。按照输血规范,对于多次或长期输血的患者,每次申请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标本配血型和行输血前普查,以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