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1)的论文

合集下载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
华林甫 : 华林甫 :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综述 ,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09 年。 综述 ,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09 年 , 第 67- 68 页。
王社教主编 : 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地理研究 ( 1368- 1949) , (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 2009 年。 翦伯赞 : 关于打破王朝体系问题 , 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80 年 , 第 29 页。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
丁 超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北京 , 100872)

历史人文地理
要素分析: 时段
区域
主题
这一学科门类的形成, 受中国地理学界照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分法的直接
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受到长期压抑的人文地理学迎来新生, 人文地理学界亦将历史地理学视为 主要研究内容和分支学科之一 。在此时代背景下 , 谭其骧先生在九十年代初期发出积极开展历史人 文地理研究的倡议 。 如果将历史地理学视为地理学在时间维度上的回溯, 那么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就是衡量历史人 文地理学的标尺。在哲学思潮及 GIS 和空间分析技术手段的介入下, 人文地理学 连续不断地朝多 元化发展 , 这种趋势今天仍在继续 。上述变化的光芒映射到历史地理学领域, 众多潜在的学术命 题将随之呈现。当然 , 守正出奇是一切学术发展的不二法门, 理论和技术手段翻新的速度不应超过解 决实际问题的适用度。通常, 经济 ( 包括农业、工业等) 、政治、社会文化、城市、人口、民族等被 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常规要素。依此类推 , 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对象的要素构成也大致如此。 中国历史地理学植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沿革地理 , 其研究对象大都着眼于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 象, 而以文献考据为核心的研究方法是无从改易的必由路径。当然 , 国内历史地理学界针对人文地理 问题的探讨不是漫无规律的 无主题变奏 。在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倡议发出后又经过约 10 年的 发展 ,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成书。该书从疆域、政区、城市 ( 都城单辟一章, 。如 并涉及到交通) 、人口、经济 ( 农业、工矿业、商业) 、文化景观等角度对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进行了知 识结构的梳理。该书仍低调地认为 目前我国对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还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 今, 又一个 10 年过去 , 整理此间的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梳理其发展脉络 , 对于该学科门类的继续

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文革”以前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①,至80年代初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学科属性等基本理论问题已经取得共识。

不过学术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致说来,以往因学科刚刚确立而主要着重于对该学科的整体性讨论,1990年以来则侧重于各个分支学科的探索,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场景。

谭其骧1983年就已经指出: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虽已存在几十年,但迄今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区历史地理研究还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因此这门学科无论在纵的方面还是横的方面都还有很多空白无法填补②。

朱士光1999年指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滞后,不仅湮没消蚀了学科固有的理论光芒,还使学科属性与归依问题出现新的模糊认识,并且因学科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不明朗而影响到学科整体的顺利发展。

有鉴于此,朱士光倡议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科特点,注意吸取有关学科理论原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抓好人地关系研究,应将研究对象时间下限延至当今,同时将研究内容扩大到包括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等方面③。

下面分四个方面作一初步总结。

一、地理学的观点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这个地理环境既指自然、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所以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研究所依据的资料和方法而言,它又具有历史学科的属性。

所以有人说历史地理学“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学科”④。

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

他着重说明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今天的地理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今天地理上的一切现象都植根在过去的地理中,且有它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存在,因此他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意义,说明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向后延伸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探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景观的形成和特点⑤。

【精品原创】走向世界_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_毛曦

【精品原创】走向世界_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_毛曦

2013年第1期No.1,2013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总第226期Sum No.226 走向世界: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毛 曦摘 要: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学科问题研究、中外历史地理比较、专题研究和相关工具图书的编著等方面,译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学科调整,原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被归入到中国史一级学科之下,中国历史地理可以继续开展学科问题研究,参与全球历史地理整体研究,开展跨国家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中外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以及世界历史地理背景下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建议在世界史学科下设世界历史地理二级学科,强化地理学中的世界历史地理研究。

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应积极做好学科建设,多学科参与,不断扩展研究领域。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史;世界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直至今天,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

[1]从理论上讲,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历史地理学,也应是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历史地理学。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业已取得非凡成就,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但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开展非常有限,仍属极其薄弱的学术领域。

不言而喻,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推进不仅对于历史地理学的整体发展乃至中国学术的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积极参与全球国际事务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在历史学一级学科已做出调整的新的情况下,如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做出响应,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不揣谫陋,在梳理总结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就世界历史地理的学科问题及专业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粗浅看法,以做引玉之砖。

一、从周边到全球: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渊源与现状“世界历史地理”,亦称“域外历史地理”或“外国历史地理”。

论历史地理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论历史地理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论历史地理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作者:程刚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9期摘要:在当今多学科交叉日益繁复、不可或缺的时期,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知识对历史学研究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结合有利于高校本科专业的调整,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扩展。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历史学;作用一、问题的提出初读《世说新语》时,笔者因对这一段历史知之甚少,故多被书中的人、事记载所困惑。

如至《世说新语·任诞》篇时,其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居住于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的王徽之因读到左思《招隐诗》,遂起拜访戴逵的念头,并连夜乘小船去看望住在郯县(今浙江嵊县)的戴逵。

最终,经过一宿的颠簸,终于到戴家。

谁知王徽之却“造门不前”,扭头返回了山阴县。

他人询问缘故。

其振振有词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408初读至此,颇为不解。

后来熟知这段历史典故后,才知当时高门士族信奉玄学思想,琅邪王氏家族尤甚之(1)。

然近些年读史,笔者渐觉历史地理学对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性。

如上文所提之事,利用历史地理学的知识,可知山阴和郯二县为当时北来高门士族所居。

其故陈寅恪早已揭示,即:“至南来北人之上层社会阶级本为住居洛阳及其近旁之士大夫集团,……(此集团)逃命江左,……旧习难除,自不能不作‘求田问舍’之计,以恢复其旧日物质及精神上之享乐。

新都(按:指建康)近旁既无空虚之地,京口竟陵一带又为北来此等士族所占用,至若吴郡、义兴、吴兴等皆是吴人势力强盛之地,不可插入。

故惟有渡过钱塘江,至吴人士族力量较弱之会稽郡,转而东进,为经济之发展。

”[2]69由此可见,当时政治地理因素是王献之、戴逵二人迁移会稽郡(山阴、郯二县皆属之,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所)的主因。

即为陈氏所言,为避免和南方士族发生矛盾,王、戴二族遂“求田问舍”于会稽郡。

二、历史地理学理论对历史学研究的意义侯仁之把历史地理学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广义包括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政治地理)[3]21两大类。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范文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英文标题】WUHong-qi,Shan某iNormalUniverity,某ian710062,ChinaThehitory,preentituationandtrendof development oftudyonChineehitoricalgeography【内容提要】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

近二十年,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化。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Chineehitoricalgeography/tageofdevelopment/preentituationofr eearch/trendofdevel2opment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处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一、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两汉时期;说它年轻,主要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本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

历史地理论文(共五篇)

历史地理论文(共五篇)

历史地理论文(共五篇)第一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认识摘要:如果要对历史地理学下定义,那么蓝勇教授所著的《历史地理》(第二版)的导言的便明确了: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但如果你要明确历史地理学科的属性的话,这个就比较混乱了。

简单的来说,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其中对于历史地理学属于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观点,其论据主要是:时空结合的理念和人地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当然最终历史地理学是否成为独立的学科,还是取决于其研究成果等因素。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独立综合学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通过史念海、谭其骧、侯仁之等大师学者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在全国高校的历史系的教学中,有些将历史地理作为了专业必修课,有些是专业选修课;而在一些高校的地理系也开设了历史地理课程。

一、历史地理学科属性的几种观点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学术界的争议都比较大,大概来说,主要有这样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在我国,由于在这一学科内以及其他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学者大都来自历史学界,所以,从旧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初都有些学者把它看做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在苏联这种观点持续到70年代。

苏联许多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学者也赞同这一看法,伦纳德盖尔克就直接说历史地理学是纯粹属于历史领域。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

这一理论的到了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侯仁之、陈桥驿、马正林等几位先生的认同,以及欧美国家大多历史地理学者的认同。

赫纳特在1927年指出:就其考察方式来说,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

而且就西方《历史地理学》杂志的作者结构来看,核心作者均为地理学作者,表明西方学术界对历史地理学科归属的认同。

第三种观点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边缘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保存情况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保存情况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

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

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地理学的分支。

但由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必须运用历史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学所用,也被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学的共性,而且具有中国的个性。

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拥有举世无双的优越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学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于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距今也有二千多却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而且由于其中的内容来源不一,并不排除一部分记载来自战国后期以前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人注意并记录以往的地理现象,开始于战国以前。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时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专著,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并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

尽管作者班固并不以地理学见长,但由于他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所以还是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雏形。

民族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为个案

民族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为个案

规模小 、职称 高、学 历高。办学以本科为主 ,研究生 下,发挥研究民族 历史文化的优势,坚持为少数 民族和 为辅 ,办学规模相对本校其 它人文类专业要小 ,但就 民族地 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 二 民族 高校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 历史地理学属于现行 历史学一级学科体 系下八个 色 ,有 学 校 比 较 强 调 学 科 的 边 界 ,有 学校 充 分 利 用 本 二级学科之一 ,具 有较 强的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 、综 校相关学科的资源办学并不特 别强调学科边界。各学 合 的学科性 质。本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体 校 办学 目标 大多定位在培养 中学 师资、公务员等 ,培 现 的 知 识 体 系和 能 力训 练 ,是 历 史 学 学 科 建 设 的 重 要 养方案设 置中加入 了教育学 、行政学课程 ,并注 重教 组 成部 分 。 学 实 习 和其 它能 力 的 培养 和 训 练 。 ” 中 国历史 地理 学 是研 究我 国 历史时 期地 理环 境
新 石 器 时 期 ,约 1 年 前 ,再 与 1 世 纪 末 至 2 世 纪 初 万 9 0
作者简介 :覃影 。女 。博士 .西南 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 师。
研 究 方 向 :历 史 地 理 学 。
中国近代地理学科体 系的形成相衔接 ,中国历史地理
学 对 于 探 索 中华 民族 地 域 文 明 的 起 源 、产 生 、发 展 的
中图分类号 :G 1 . 文献标识码 : A 783


民族高校历史专业建设现状
纪5 年代建校初至今 ,名称和师资的不断更改、重组, 0
( 应用型)人才,支持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
“ 民院有历史专业 ?”在 笔者接 触的人群 中 ,这 以适应新形势下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专门型 类疑 问并 不少见 ,一定程 度反映 了普通高校 与民族高

《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
————侯仁之
一、科学理论的探讨 二、研究领域的开拓 三、联系实际的方向 四、传统特点的发展

新兴学科 理论与方法 野外考察 吸收相关学科成果、技术手段 与其他学科联系 形成分支

历史地理学是否类比自然、经济、人文地 理学,划分为3个分支。
研究上溯到全新世,与古地理学衔接 例举两篇论文 有关学科相互渗透 考古|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质|动植物 学等学科; 技术手段 文献 考察 例:历史时期动物分布变化的研究
自然 气候 地形 人文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建筑功能
1、辽代 1.1建筑风貌及特点 1.2自然条件 1.3人文基础 · · · · · · 6、对现代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历史地理研究与社会主义生产建设 密切联系 例:水陆交通、城市起源发展 边疆历史地理

例:杨守敬《历代舆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典范+依据
国家大地图集中历史地图编撰计划

论文题目:
从历史地角度浅析大同市 现存古建筑建筑风貌

大同市现存古建现状:
辽代建筑主要有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 寺大雄宝殿等; 金代建筑有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善化寺山门、 三圣殿等; 元代建筑有关帝庙大殿、法华寺塔和浑源永 安寺大殿; 明代建筑有全国现存最大的九龙琉璃照壁以 及五龙壁、三龙壁等; 清代建筑星罗棋布,以观音堂、浑源恒山建 筑群和广灵壶山水神堂等最为代表。

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历史地理学,这一融合了历史学与地理学精髓的学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学子投身其中进行深入探索。

而作为一名历史地理学研究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所经历的学习与研究过程,都有着独特的色彩。

在踏上历史地理学研究生的求学之路前,大多数人可能是出于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又或者是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好奇。

而真正进入这个领域后,才会发现其中的深邃与广博。

历史地理学并非简单地将历史事件与地理现象叠加,而是要深入探究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相互作用。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生涯的重要基石。

历史地理学的课程涵盖了历史学的诸多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包含了现代地理学的前沿技术和分析手段。

我们需要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通史等历史类课程,以构建扎实的历史知识框架。

同时,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等地理类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我们从地理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学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

除了课程学习,研究实践是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

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为我们确定研究方向。

有的同学可能会专注于古代城市的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城市选址、布局如何受到山川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的则会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有的会关注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确定研究方向后,便要开始广泛收集资料。

这包括翻阅古代典籍、方志,查找考古报告,甚至需要对实地进行考察。

比如研究某个古代城市,就需要亲自前往遗址所在地,感受其地理环境,测量相关数据,与当地的居民交流,获取一些口口相传的历史记忆。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家常便饭。

资料的稀缺、观点的分歧、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当等,都可能让研究陷入困境。

但正是在不断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学术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与同行专家和同学交流观点,能够拓宽视野,启发新的思路。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推进流域文明研究的积极作用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为例一近年来我国流域文明研究之盛况及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㊂其中,流域文化或文明的研究也异军突起,成绩斐然㊂举其著者,近年来先后出版的就有‘黄河文化“①㊁‘长江文化史“②㊁黄河文化丛书③㊁大江大河传记丛书④㊁‘中国运河文化史“⑤㊁‘黄河文化史“⑥㊁长江文化研究文库⑦等鸿篇巨制㊂相比较而言,同样作为我国大江大河之一的黑龙江流域起步晚了一些㊂但我们①②③④⑤⑥⑦侯仁之主编,华艺出版社1994年版㊂李学勤㊁徐吉军主编,笔者参与撰写,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㊂由黄河流经的青海㊁甘肃㊁宁夏㊁内蒙古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8省区人民出版社联合发起,并组织撰写㊂整套丛书分为10卷,即黄河史㊁黄河人㊁服饰卷㊁民食卷㊁住行卷㊁民俗卷㊁文苑卷㊁艺术卷㊁宗教卷㊁名胜卷㊂笔者与吴宏岐教授主编了其中的‘住行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㊂河北大学出版社组织撰写出版,第一辑七本,即‘黄河传“‘长江传“‘珠江传“‘运河传“‘淮河传“‘塔里木河传“‘雅鲁藏布江传“与第二辑两本,即‘澜沧江㊁怒江合传“‘松花江传“,分别于2001年与2004年㊁2005年出版㊂。

安作璋主编,3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㊂李学勤㊁徐吉军主编,笔者参与撰写,3卷本,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策划并组织撰写,季羡林主编,2004年8月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50余种㊂新见书目有:‘长江古人类“‘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长江流域的商业与金融“‘长江流域。

的稻作文化“‘长江戏曲“‘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长江丝绸文化“‘长江漆文化“‘长江流域人才地理“等㊂欣喜地看到,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倡导与组织下,正急起直追,快步赶上㊂上述已出版的有关流域文化的著作,有的按历史分期,依次介绍各该流域之文化发展史实;有的则是从一些主要方面,逐个介绍该流域在这些文化领域之发展状况㊂但无论哪种类型,均是采纵横交织方式,将各该流域文化发展脉络,全景式地呈现了出来㊂借以展示各流域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折射出河流与流域,在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上的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㊂从而又触发当前人们进行深刻反思,充分吸取历史上人类活动对流域文明兴衰影响之经验教训,以便采取更为明智有效措施,善待孕育哺育了我们人类的大大小小的母亲河㊂关爱并保护她们,使她们永葆青春,永具活力,护佑我们子孙生生不息,绵绵不绝㊂。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引信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环境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地理学研究现状
1.环境与资源研究
环境与资源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理学者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水资源分布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等。

2.人口与城市化研究
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研究的另-重要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人口流动、城市发展模式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理学者在人口与城市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乡人口变化、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3.经济发展与区域研究
经济发展与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地理学者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与机制、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地区竞争力与发展战略等。

同时,随著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跨国经济活动也成为了地理学者研究的重点。

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的现状及革新策略分析

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的现状及革新策略分析

摘要:中国与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的相同性主要是人文地理学教材在哲学方法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方面含有共同的理论;其差异性则表现为人文地理学教材在理论体系结构、哲学方法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创建了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理论体系模式(理论体系框架)。

关键词: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革新研究人文地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不能把人文地理学称为是一门完善的学科,也不能很好地指导人文地理学参加社会实践,因此,人文地理学就失去了活力,就不能健康发展。

理论总是走在实践的前面,但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不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目前,中国人文地理学教材(专著)的理论体系不仅没有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没有创新,而且陈旧老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面对这种情况,人文地理学必须进行理论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否则,将不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育。

1 中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现状分析1.1 中国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现状分析。

分析研究中国人文地理学教材理论体系现状,有必要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作一简单历史回忆。

纵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明显地经历了4个阶段。

(1)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学者把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想引入中国,创立了人文地理学,初创的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全盘西化”。

(2)停滞阶段。

这一阶段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全盘苏化”,人文地理学被看成是“形而上学”的东西遭到全面批判和否定,进而被经济地理学取而代之,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无从谈起。

正因如此,才导致了目前中国地理学界存在着“二元论”和“三元论”的局面。

(3)复兴阶段。

这一阶段指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在老一辈人文地理学家的倡导下,中国人文地理学走上复兴之路。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

在对历史地理学进行研究时,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现象。

以中国古代为例,山川河流、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历史地理学研究从地形地貌到气候资源,探讨了这些自然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其次,历史地理学研究在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需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历史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出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比如,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形态、文化传承特点等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

再次,历史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社会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历史地理学研究了解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当代社会实践。

通过对历史地理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地理学通过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导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地理的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的论文篇1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

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

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历史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成因,同时也能够揭示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案例等方面,介绍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通过对地理环境与历史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和原因。

历史地理学关注地理空间格局、地理环境变化以及地理条件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二、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挖掘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2. 地图解读:利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读地理环境在历史时期的分布和变化,揭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地图解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格局,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 实地考察: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实地考察,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以及地理条件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实地考察能够提供亲身体验和触感,使研究结果更加具体和准确。

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案例1. 古代希腊城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邦的选择和发展往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雅典城邦位于内陆,地理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从而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

相比之下,位于地中海岸边的斯巴达城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战略优势,其发展方向与雅典有着明显的不同。

2. 中国古代的运河系统:中国的运河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有大运河和红、都、蓝等分运河组成。

运河的修建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而其路线的选择和规划则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文化保护

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文化保护

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文化保护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演进过程。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价值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主要通过对历史和地理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空间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发展的连续性过程,地理唯物主义则关注社会空间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能够深刻理解和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性。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对历史和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可以为社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历史和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空间的特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规划的原则,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此外,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还可为历史文化保护与遗产管理提供学术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通过对历史与地理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历史遗产的意义,为其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可以指导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对历史与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演变和变迁,为其保护提供合理的管理策略和规划。

此外,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推荐下载】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

【推荐下载】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

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历史地理学是近年来渐渐兴起的一门显学,有关的研究文献已经蔚为大观,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

 1984年以前,国内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屈指可数,除了侯仁之先生于1950年7 月在《新建设》杂志第2卷第11期发表的《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和1962、1979年初分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年第1 期发表的《历史地理学刍议》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同名著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外,似乎很难见到较有影响的论著。

1984年以来,伴随着历史地理学的兴起,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论著也日渐增多,虽然与历史地理学的其他部分相比,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仍相对薄弱。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最大亮色当数由日本学者菊地利夫著,辛德勇译的数篇文章,这些文章全部选自菊地利夫的《历史地理学导论》一书,该书出版于1977年,1987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以下正文中简称《论丛》)正式创刊以后,辛德勇从中选译了10篇文章,先后发表于《论丛》1987、1988和1989年各辑(《历史地理学的构成》,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辑;《历史地理学基本概念的革新》,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2辑;《历史地理学本质理论的多样化》,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辑; 《历史地理学的逻辑结构》,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2辑; 《历史地理学的复原理论与说明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辑; 《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类型(一)》,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4辑;《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类型(二)》,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辑;《历史地理学的叙述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2辑;《历史地理学绝对空间的叙述形式》,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历史地理学的时空连续型叙述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4辑),这些文章从历史地理学思想发展史出发,全面总结论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构成、逻辑结构、知识类型、叙述理论、复原理论、说明理论及其基本概念的革新、本质理论的多样化和绝对空间的叙述形式等诸多基本问题,使国内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的认识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1)的论文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文革”以前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①,至80年代初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学科属性等基本理论问题已经取得共识。

不过学术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致说来,以往因学科刚刚确立而主要着重于对该学科的整体性讨论,1990年以来则侧重于各个分支学科的探索,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场景。

谭其骧1983年就已经指出: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虽已存在几十年,但迄今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区历史地理研究还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因此这门学科无论在纵的方面还是横的方面都还有很多空白无法填补②。

朱士光1999年指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滞后,不仅湮没消蚀了学科固有的理论光芒,还使学科属性与归依问题出现新的模糊认识,并且因学科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不明朗而影响到学科整体的顺利发展。

有鉴于此,朱士光倡议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科特点,注意吸取有关学科理论原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抓好人地关系研究,应将研究对象时间下限延至当今,同时将研究内容扩大到包括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等方面③。

下面分四个方面作一初步总结。

一、地理学的观点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这个地理环境既指自然、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所以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研究所依据的资料和方法而言,它又具有历史学科的属性。

所以有人说历史地理学“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学科”④。

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

他着重说明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今天的地理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今天地理上的一切现象都植根在过去的地理中,且有它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存在,因此他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意义,说明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向后延伸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探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景观的形成和特点⑤。

谭其骧、史念海两位对侯仁之阐述的观点均表示赞同。

谭其骧承认:“就学科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并不属于历史学,而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⑦。

史念海则认为:“以前历史地理学还属于历史学的范畴,自然要运用治史的方法进行探索”,“既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就该兼用地理学的方法从事研究”⑧;曾明确地表示:“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是属于地理学的范畴,但也可以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⑨。

他在别的论文中,系统而又概括地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悠久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历史地理工作者对国家建设所做出的成绩,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以期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和壮大⑩。

韩光辉回顾了中国、欧美、俄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全过程,得出全世界历史地理学发展均存在沿革地理研究、近代历史地理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阶段的结论(11),与侯仁之的观点殊途同归。

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12)。

虽然在基本理论问题已取得共识,但面临的新形势对学科理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侯仁之的《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3) 就是对此作出的回答。

他认为,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必须扩展到地质史的最后时期,也就是随着人类的活动能力逐渐加强,并开始在自然环境上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以后的时期,指出目前我国地理学正经历着一个重大的变革,而且是极有利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他科学地倡议开展系统的“区域链”研究,对整个历史地理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90年代初,他又高瞻远瞩地指出:“可以用之于研究当前地理问题的现代科技手段,如何引用到过去时代的地理问题的研究中来,正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14)。

他的这一系列论文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学分支的观点历史地理学中的沿革地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沿革地理主要是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更易,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它的成果长期被视为给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

按过去的四部分类法,地理著作一般都归入史部,沿革地理自然属历史学范畴,历史地理学科从而也属于历史学,所以以前有的学者将它作为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但是至今还有学者将历史地理学狭隘地理解为考证古地名方位的(15)。

现在学界多数人赞成侯仁之的意见,历史地理的学科属性是毫无疑问的;但也应该充分注意其他意见中的合理部分,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虽然不是历史,但由于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主要依靠历史文献记载,使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其成果更多的是为历史学所利用。

地理学本身的研究范围就包括了自然、人文两个主要方面,历史地理学具有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性是很自然的事。

在1982年召开的全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谭其骧作《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的学术报告(16)。

他针对那种认为研究历史地理只需要多做野外考察、只需要学会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的片面认识,指出就研究方法而言,历史学的方法的重要性至少不下于地理学的方法。

事实证明,离开了文献资料,不仅历史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无法研究,就是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也不能取得应有的结果。

历史地理学界以往的研究过于偏重古代,研究时段的下限应该与当代相衔接,这一状况近年虽有所改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而邹逸麟、吴松弟呼吁历史地理工作者“尤其要注重研究与经济建设有关的重大课题”,建议“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时代应尽量后移,尤其要加强对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历史地理的研究”,“注意将历史状况与现今状况进行比较,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7)。

的确,历史地理学在边界谈判、政区改革、地区差异、经济开发、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减灾防灾、人口与移民、民族分布、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都能提供决策咨询,可以“古为今用”,所以他们的呼吁是十分中肯的。

三、异彩纷呈的新说历史地理学属地理学也好、属历史学也好,都有各自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新说,认为它是边缘学科者有之、认为它是社会学科者有之、认为它是独立学科者有之,有学者还引进、介绍、总结国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18)。

最早提出历史地理学是边缘学科观点的是黄盛璋。

还在20世纪60年代,他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任务和作用、学科性质、研究方向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为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分类说,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就其学科性质说,则既是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提出无论从学科的研究规律或学科的研究特点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重心都必须放在人类改造自然的问题上(19)。

钮仲勋也认为它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20)。

后来黄盛璋发表《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21),再次强调“历史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一个分支,也是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盛叙功认为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他在《历史地理刍议》(22) 一文中,极力反对把历史地理学分属于自然和社会两个不同科学范畴,他认为研究历史上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只“应属于古地理学或自然史的领域”,而历史地理学应该“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发展变化和地区分布的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青年学者尹国蔚回顾了中外学者关于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历史说、地理说、边缘学科说等各种观点,比较分析了关于这一理论问题中存在的四种矛盾,即二元性论、边缘与非边缘之争、自然与人文之争、历史地理从属于现代地理的自相牴牾,认为时至今日,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应再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同学科出身的人从事这项工作正好说明历史地理学的博大精深,因而他将历史地理学重新定义为:它利用历史学的方法而非历史、利用地理学的方法而非地理,与历史、地理相关而非介于其间或边缘,它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兼包并蓄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23)。

李令福也认为,历史地理学今后可能走向独立,成为一门既不属于历史学、也不属于地理学,而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兼包并蓄的综合性独立学科(24)。

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有待于学术界的检验,但这种勇于探索、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精神则是值得提倡的。

“历史地理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呼唤它的新生”。

这是孙天胜、曹诗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一文(25) 中提出的观点。

该文从学科性质、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入手,指出“历史地理学”命名上存在着名、实不符问题,认为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

在这里,他们提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观点和名词,虽未必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但也许会促进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四、学科体系及各分支学科理论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对历史地理学科理论的探索已不限于学科整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深入到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各个分支领域。

编绘历史地图是历史地理学领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有讨论(26),《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历史地图集》、《西安历史地图集》分别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大历史地理学术单位的代表作,因此历史地图编绘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中国历史地图集》除了内容丰富、收罗宏博的特点外,还在科学性、思想性和精确性方面大大超过了其他同类地图集。

黄盛璋《编制历史地图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上初探》对历代疆域、政区、交通、产业分布地图的绘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做法(27)。

韩光辉、尹钧科、俞美尔在全面总结《北京历史地图集》方面连续发表三篇论文(28),就历史地图集的编制内容、性质、理论基础、历史地图(集)与读史地图(集)的本质区别等基础理论问题,以及历史地图(集)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处理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这对促进我国城市和区域历史地图(集)的研究编制将有所裨益。

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历史地图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提供宏观趋势图幅的设想(29)。

不过,总体上对这方面的理论性研究还相当缺乏,对已有历史地图的评论也很不够。

若说在编绘的方法上有所新的突破,则要数20世纪末开始的chgis项目。

葛剑雄认为:理想的数字化历史地图集不仅将基本解决《中国历史地图集》这类印刷地图所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汇时间、空间、人类活动的各种信息于一体,成为一套具备各种不同层次的检索手段和链接、完全开放的、具有无限开发潜力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各类历史地理信息可靠的空间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