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图示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刘备
作业:1、P83页2题
国号
建立人 时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魏 蜀

曹丕
刘备 孙权
220年 221年
222年Βιβλιοθήκη 2、同步79页15题西 汉
刘邦公元前 202年—公元 8年
新 朝
王莽公元8 年—25年
东 汉
初期——光武中兴 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 末期——群雄并起,政权名存 实亡
刘秀25年— 220年
三国时期
秦汉大一统
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15课 三国鼎立

春 秋五霸 战 国七雄

秦 公元前221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 东汉公元25年
兵力
结果
影响
200 年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曹操 3、4万 控制 曹操胜 北方
10万 20万
5万
208 年
曹操 败
三国鼎 立形成
十 万
为 曹 操 统 一 北 方 奠 定 基 础
曹军5000人 夜袭乌巢, 官渡 之战 烧毁袁军粮草
三 四 万
208年曹操20万南 下孙刘联军5万赤壁 相战,孙刘获胜, 决定天下三分
曹军
孙刘联军
赤壁
分 析 讨 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 于少。你认为影响这两次战 役胜负的原因有哪些?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术得 当,而赤壁之战曹操骄傲轻敌,士 兵不习水战。

第15课 三国鼎立

第15课 三国鼎立
背景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刘备——巩固、像西 南发展
孙权——巩固江南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你能做对吗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 )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A)
B、袁绍控制了今河北一带,兵多粮足,想一举消灭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 字孟德,我国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 海》等诗篇,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革新政治、统 一全国的抱负。
促进江南 经济发展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发展起来, “魏国修建许 多水利工程, 北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家家丰足, 仓库盈溢” 。
翻车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
难点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没能南北统一的原因。
教具
板书、三国鼎立形式图
教学
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板书设计:
15课三国鼎立
时间
事件
人物
分裂
统一
184年
黄巾军起义
张角
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208年
赤壁之战
曹操、刘备、孙权
220---221年
三国鼎立
曹丕、刘备、孙权
265
西晋建立
司马炎
280
教学教案
授课班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第15周(2)
课型
新课讲授
课题
第15课三国鼎立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1、了解历史从东汉末年发展到三国再到西晋的历史脉络。
2、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基本事实。
3、理解历史人物真实情况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课本基本知识,建立所学内容的时空结构。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三国鼎立结束
魏灭吴、晋代魏,晋灭吴
1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1)赤壁之战,决定三分天下
(2)战后各国重视发展生产:
槽位、蜀汉、吴国、
2为什么曹操能够打赢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未能打赢赤壁之战统一南方。如何评价曹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

讨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为什 么?
袁绍
军队数量 三、四万十万军士策略 机动活,出奇制胜 患得患失,指挥不当
用人策略 求贤若渴,广纳贤才 猜忌怠慢,不得人心
个人能力 胸襟博大,智谋过人 志大才疏,色厉胆薄
官渡之战示意图
思考题:
1、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 2、官渡之战给我们的启示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故事会
对故 主 事人 内公 容: :诸 三葛 顾亮 茅 庐 、 隆 中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东 汉 末 年 群 雄 割 据 形 势 图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况 2、曹操的兴起
曹操兴起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2、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的力量对比
曹操
1、魏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2、蜀国的建立与诸葛亮治蜀 3、吴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三国鼎立局势图
练习
“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 史上的大阴谋家。”结合所学史实评析 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 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 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 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二、三国鼎立
1、刘备、孙权势力的发展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方水战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奴
袁绍(军
队10万)
刘璋
曹操(军
队3万)
刘表
袁术
曹曹操操取率胜军,约 率2万军驻向扎北于追 击官渡
曹操像
官渡之战形势图
2袁23绍年战,败袁, 绍向率北1方0万撤大退 军南下
曹操率5 千骑兵偷 袭乌巢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旳基础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 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 拥护丞相而唾弃袁绍。 民心所向, 丞相胜券 在握呀。 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骑万匹,我军不足 四万,胜败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丞相礼贤 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皆来投奔,这是袁 绍万万不可相比旳,而且丞相数年来募民开荒屯 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市试验学校 周文燕
魏 蜀吴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子女情长 没法执着 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后来 一切又从头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一种愿打,一种愿挨
A消灭袁绍旳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官渡之战 曹胜利:
赤壁之战 曹失败:
2、 国名
魏 蜀 吴
建立时间
建国者
都城
【自主学习】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双方
成果Biblioteka 223年曹操VS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

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

蜀221—263 魏220—265 吴222—280
西晋 265—316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
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1、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易生疾病;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而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火攻计,使用了 正确的战术。
3、4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地点 官渡(河南中牟) 赤壁(湖北武昌西)
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权、刘备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基础
5.三国鼎立形成、结束的时间?
政权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1.东汉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
政治上外戚、宦官交替专政,争权夺 利,政治极为黑暗;贫困和战乱使人民 的生活十分痛苦。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 操《蒿里行》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实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善用人才”

史 使
通过本堂课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
提示:当时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生活比东汉 时期进步了许多
是历史的进步。
东汉末年军阀之间长期混战,社会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三国都积极采取 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又巩固政权 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政权 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相 对稳定,有利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经济的 开发,有利于南北方经济之间差距的缩小, 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为以 后的再次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15课_三国鼎立(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5课_三国鼎立(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5课三国鼎立一、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2、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教材要点解析1、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十分艰难、无法生存。

184 年,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

2、在平定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地方割据的形势,出现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当时北方逐渐形成曹操和袁绍两个较大的军阀。

袁绍力量大于曹操,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主动。

3、公元200 年,袁绍进攻曹操。

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在曹操统一北方时,长江流域包括刘备和孙权在内的几股南方势力,力量都很弱小。

为壮大自身力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

5、统一北方的曹操在公元208 年率领大军南下,想进一步统一全国。

诸葛亮促成孙刘联合抗击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打败曹军。

曹操实力大伤,狼狈逃回北方,从此不敢轻易南下。

6、此后,孙权趁势巩固地位,向南扩张;刘备也乘机占领了荆州部分地区,又夺取了今四川地区,向西南发展。

从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7、三方都想消灭对方一统天下,因此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曹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蜀汉侧重发展丝织业;孙吴造船业比较先进。

孙权还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

8、263年,曹魏灭蜀汉。

265年,司马炎夺权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

280年,西晋灭孙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又归于统一。

四、同步练习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军事对手是()A.刘备B.孙权C.刘表D.袁绍3、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的人是()A.关羽B.赵云C.诸葛亮D.许攸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
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
说出所知道的三国相关成语,然后讲与本课有关的几个
初出茅庐 锦囊妙计 三顾茅庐 舌战群雄
虚张声势
乐不思蜀
缓兵之计
死心塌地
乌合之众
鼎足三分
如鱼得水
步步为营
鞠躬尽瘁
望梅止渴
七步成诗
才高八斗
空城计
过五关斩六将
桃园三结义
如果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 一次大一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 则是第一次国家政权分立时期。
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 196年去洛阳,迎汉献帝到许昌,用皇帝的名义向 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了 政治优势——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力不断增强。
4、军事上: 善用策略 5 、敌方: 袁绍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西晋 265—316


在戏曲脸谱中, 白脸细眉长目象 征阴险疑诈。你 认为曹操是奸雄, 还是英雄?
百姓眼中的曹操
乱治 世世 之之 奸能 雄臣 。,
勿宁 教可 天我 下负 人天 负下 我人 。,
曹操眼中的曹操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让县自明本志令》
名人眼中的曹操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 时期人,你认为这 个说法对吗?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刘备
孙权 建业(南京)
重视农耕 兴修水利
丝织业发达(蜀锦)
造船业发达 通夷洲(加强了内地 和台湾的联系)

2023秋历史七上第15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

2023秋历史七上第15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

二、论述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曹操进行评价。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 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 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请阅读课文导读部分和第一段后回答一下问题:
(1)你认识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人 物有哪些?
(2)请简述一下东汉末年的混战 情况。
东汉王朝的崩溃
• 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防止 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 政治权力不让他们权力过大。 皇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 以后继位皇帝多是小儿,太 后则是少年寡妇。太后临朝 听政,实际上是依靠娘家的 父兄掌权,因此形成庞大的 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 小皇帝多数不是太后亲生, 年长之后,忌惮外戚权势, 怕被废黜,就以身边的宦官 为心腹,除掉外戚集团,于 是宦官又掌握大权。政治极 为黑暗。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三国 的治 理与 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
200年曹袁战官渡, 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 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 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去台湾。
课堂小结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③三分天下: 魏 蜀 吴 ④四个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新版

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新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诗人。
2、曹操对东汉末年中国 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 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 系有着重大贡献。
曹操 (统一北方)

军东
赤壁之战
阀汉
(208年)

混 末 孙权
战年
努力发展
联合攻曹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 关?
(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

221年 刘丝备织业(成蜀都锦)

造船业(卫温率
229年 孙船权队到达建夷业洲)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四、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265年 魏
司马炎
国 尽
263年
西晋
材料: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 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 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令诸侯”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 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善于用人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1)政治上:① “挟天子以令诸 侯”② “唯才是举”,重视人才。 (2)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 业。(3)军事上: 战术得当。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东汉王朝的崩溃与军阀混战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1.官 渡 之 战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 龟 虽 寿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操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过渡:假如你是刘备,面对曹操虎视眈眈,怎么办?
看图说史

20万
赤壁
之战刘
孙、刘联军 孙
建立者 都城(今名)
(pī)
魏 蜀 吴
220
221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南京)



新课小结
袁绍
三国鼎立
220年 曹丕 洛阳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
三 国 鼎 立



222年 孙权 建业
221年 刘备 成都
盘点收获
ONE TWO THREE
基础题
选择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B )
A、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3.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重点) (1)“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 ; 政治上: (2)招贤纳士; 开荒屯田; 经济上: (1)袁绍骄傲轻敌; 心理上: (2)曹操虚心谨慎.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15课三国鼎立29页PPT文档

15课三国鼎立29页PPT文档

公元200年
袁 十绍万人
延津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统一北方?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结果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 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用人才
经济上: 重视农业,垦荒屯田
(二)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官渡之战: ⑴时间:_20_0年_⑵交战双方:__曹_操和_袁_绍_ (3)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 (4)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趁势北进,___ ___初_步_统_一_北_方___。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魏、蜀、吴三国鼎立 1、魏: 220 年,曹操死,曹丕 称帝,改国号为 魏,定都 洛阳 。 2、蜀: 221 年 刘备 称帝,定都 成都,国号 蜀, 史称“蜀汉”。 3、吴:222 年孙权称帝,定都 建业,国号 吴 ,史 称孙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4.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263年,魏灭 蜀汉,公元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 曹魏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 西晋。280年,晋军 灭孙吴, 三国鼎立局面 结束,全国又归于统一。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第15课 三国鼎立

第15课 三国鼎立

地区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开发
孙吴占据荆州、扬州、交州、广州,气候温暖,雨水 充沛,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 劳动力。 孙权的治理。
山越地区的开垦
目的:为了增加收入、扩大兵源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经 济 措施:“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强迫山越人进入平 原地区屯田,与当地汉族人同居共耕,开垦荒地。
到达夷州
•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今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 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卫温 (?——231年),三国时东吴将领,曾任将军 职。230年(黄龙二年),东吴皇帝孙权命他与诸葛直率 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虽未找到亶州, 却在台湾停留近一年。回来后,以“违诏无功”入狱被杀。 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密切北方后,亲自率领20万大军, 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企图一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仅5 万人,在赤壁与曹军相拒,火攻曹军,大获全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 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 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 化身。成都、宝鸡等地有武侯祠。
三国鼎立
黄巾起义
• 公元184年(甲子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此次 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冀州巨鹿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 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10 余年间,徒众达10万 ,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 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 挥 。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的谶语。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 的信号 。中平元年(184年)初 ,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 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 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 “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 动。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 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 刘备等。

第15课 三国鼎立

第15课 三国鼎立

五、西晋统一三国
263年,魏灭蜀 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建立西晋
280年,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灭吴,统一国家
1、公元200年,曹操大败袁绍的战役 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3
3、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有重要作用的 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败曹操
影响: 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三、魏、蜀、吴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城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都城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城建业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农业生产发达 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天下 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达到夷州(台湾)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三顾茅庐
隆中对
二、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败曹操
二、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东汉王朝的崩溃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
黄巾军起义
一、东汉王朝的崩溃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 军阀混战 东汉名存实亡
二、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

修:15三国鼎立PPT课件

修:15三国鼎立PPT课件
第15课 三国鼎立
(张角)苍天已死,黄 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黄巾起 义,军阀混战.
2、时间:200年 3、地点:官渡 4、、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5、经过及结果:(看课件) 6、影响:渡 3 、4 万人
曹 操 之战
1.时间:208年 2地点:赤壁 3、.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4、.经过及结果: 5、失败原因(请讨论) 6、.影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 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 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 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讨论: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打败 袁绍统一北方?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 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发展农业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重 用人才.
(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赤壁之战 曹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刘
赤壁
之孙战、刘联军 孙
火烧赤壁
二、赤壁之战
成都

222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A)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C)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二.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 大败袁绍。
2、赤壁之战爆发于
年。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唯才是举
军事上: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
(xié)
(jì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东汉末年 2、“壮心”指什么? ——统一全国 3、他最在的功绩是什 么? ——统一北方
组成孙刘联军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赤壁之 战中还发生了 很多故事,你 能否讲述一个?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说一说:你的家乡是哪里?三国时属于哪一国?
史 实 辨 析
课本P83。
1、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 诸葛亮应自称“汉丞相”。
2、诸葛亮领兵攻打曹魏时曹操 已死,不可能率军迎战;“魏”是曹 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因此,曹操 不可能打“魏”的旗号。
本课件根据中学历史
教学园地相关课件修改而 成,先致谢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孙 权
曹 操
刘 备
第15课
一、三分天下
三国鼎立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阅读与思考(P79) 1、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2、他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阅读P82—83,完成表格的填写:
地区
北方 蜀 吴
内容
屯田:军屯、民屯
屯田、都江堰、“木牛流 马”、盐铁官营、七擒七纵 孟获
作用
解决军粮, 农民安居
雄厚经济基础、开 发西南、民族融合
开发经营江南、屯田、 首达台湾
促进江南 经济发展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 个诸葛亮”。诸葛亮在中 国
Hale Waihona Puke 是智慧的化身,你能事讲七 嘴 八 舌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因此,有人认 为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 军打败这是天意,你认为呢?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曹操
袁绍(10万)
官渡之战
乌巢
曹操(2万)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备:
寄居荆州
孙权:
据江东
看图说话
三 顾 茅 庐
人物模拟
假设你是当年三国时 期的一位谋士,你会怎样 分析天下形势,为主进言?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
述有关他的一个故事?
学史今用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有 什么意义?
选择、填空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B )
A、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识 图 题: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A B C
成都
C的国号是

流传的三国故事中, 曹操阴险狡诈,这符合历 史实际吗?结合史实谈谈 你对曹操的看法。
正方: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 使曹操统一全国计划受挫,阻碍了统一的步伐。 反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中 国由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发展为区域统一,所 以赤壁之战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刘备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