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及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方向板的总弯矩 M0x和 M0y, 再乘以弯矩分配系 数, 即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支座截面负弯矩分别
板单元较真实地模拟楼板的刚度和计算变形。尤其 是目前的版本中增加了一种能真实计算楼板平面内
为 0.50 和 0.17, 跨中正弯矩分别为 0.18 和 0.15, 就 和平面外的刚度的楼板假定即弹性板 6, 因此我们
另 加Φ10@200
2500
2500
2500
ZM h=230
另 加Φ10@200
2500
2500
2500
ZMh=230
另 加Φ10@200
2500
2500
另 加Φ10@200
2500
另 加Φ10@200
2500
图3
3950
3950
3950
7900
面筋: 柱上板带Φ14@200, 非柱上板带Φ12@200
向的两个相邻平板中心线的间距;
某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 为一大型
② 有柱帽的等代框架梁、柱的线刚度, 可按现 地下停车场, 地下室 3 层, 地上为街心公园, 总建筑
行规范 GBJ 130- 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程》 面积 16000m2, 占地面积约 4000m2, 平面尺寸 100m×
给 柱 上 板 带 和 跨 中 板 带 支 座 负 弯 矩 分 别 为 75%和
P=g+q=1.2×6.25+1.4×3=11.7
24%, 跨中正弯矩分别为 55%和 45%; 有柱帽时, 其
N=11.7×7.9×8.2=757.93
支座负弯矩应取刚域边缘处的值, 除边支座弯矩和 边跨中弯矩外, 分配到各板带上的弯矩均应乘以 0.8 的系数。
支座截面负弯矩 0.5
经验系数法
等代框架梁进行计算, 因此在用 PMCAD 对无
跨中正弯矩
0.18
梁楼盖进行人机交互式建模时, 首先应确定等
支座截面负弯矩 等代框架法
0.75
代框架梁的宽、高, 再布置所定义的等代框架
跨中正弯矩
0.55
0.17 279.99 95.20
0.15 100.80 84.00
样地出现。可假设一方形开间单向板的 2 根刚度很 梁楼盖内力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活荷载为均布荷
大的梁从结构中取走, 只剩下 4 根柱子来支承此板, 载, 且不大于静荷载的 3 倍; ②每个方向至少应有 3
此时板自身就不得不顶替已被取消的梁的作用。因 此, 无梁平板的计算可以理解为首先在一个方向像 仍有梁支承的单向板那样传递全部荷载, 然后在另
可求得图 2 各部位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x、y 向板 就不用将楼板简化为双向等代框架梁体系了, 而是
的总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直接对无梁楼盖体系进行三维分析计算。但我们还
M0 x= qly ( lx- 2C 3) 2 8 M0y= qlx ( ly- 2C 3) 2 8 值得注意的是, M0x( M0y) 相当于简支梁在均布荷
图 2 无梁楼板板带划分
11
2007 年 3 月 第 3 期
李广斌: 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及计算
MAR 2007 No.3
⑤不规则柱网和柱的偏离值不应大于跨度的 10%。 梁。在采用 SATWE 软件进行分析时, 由于 SATWE
按经验系数法分析无梁楼盖内力时, 只要算出 软件具有考虑楼板弹性变形的功能, 可采用弹性楼
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
必须在建模时进行一定的处理, 在 PMCAD 人机交 互式输入时, 在以前需输入等代框架梁的位置上布 置截面 100×100 的虚梁 ( 但在边界处及开洞处最好
⑵ 等代框架法
布置实梁) , 其目的一是 SATWE 软件在接力 PMCAD
该法也是手工近似计算的方法之一, 计算宽度 的前处理过程中能自动读取楼板的外边界信息; 二
等代框架法与经验系数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等
Fl =N- r ( b+2h0) ( a+2h0) =745.53<0.7b h ft h mm h0 =764.36, 故板厚取 h=250mm。
⑴ 采用经验系数法: 总弯矩 M0=) *qlx( ly- ! "C) 2= 559.98, 弯矩分配结果见表 1。
个连续跨; ③任一区格内的长、短边之比不应大于 1.5;
④同 一 方 向 上 的 最大、最小跨度
l1
l1 2
l1 2
l1 2
一正交方向再完全相同地传递一次全部荷载, 以顶 比 不 应 大 于 1.2;
柱上板带
l2 2
跨中板带
边缘板带
边缘板带
l2 2 l1 2
l1
l2 l2 2
(支座负弯矩)
l1 2
l2 2 (支座负弯矩)
第3期 2007 年 3 月
广东土木与建筑 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及计算
No.3 MAR 2007
李广斌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 510010)
摘 要: 无梁楼盖已广泛应用于商场、多层厂房和地下室等各类民用建筑, 本文分析 其 受 力 机 理 , 并 对 两 种 常 用 的近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给出了 TAT 和 SATWE 软件的使用要点, 对结构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无梁楼盖结构; 经验系数法; 等代框架法
代框架法先分别算出等代框架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弯
⑵ 采用等代框架法: 对于中间跨, 若不考虑柱
矩, 再按上述系数分配到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的影响, 等代框架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可分别取
⑶ 无梁楼盖的计算分析
总弯矩的 2 3( 373.3) 和 1 3( 186.6) , 将前述的系数
无 梁 楼 盖 结 构 的 整 体 计 算 可 通 过 PKPM 软 件 分配到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其结果见表 1。
替这两根已被取消的梁。从概念设计上这样理解板
1 引言
柱体系的整体分析是完全可行的, 如图 1 所示。
但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 无梁楼体系的受力
对所有建筑物来讲, 楼盖体系方案的选择要考 则要复杂得多, 因而该结构体系一般应用于非抗震
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空间功能所要求的开间大小、活 设计的多层建筑、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以及抗震
的有关规定确定;
40m。底板面标高- 10.2m, 负 1~负 3 层层高分别为
③ 计算中纵向和横向的等代框架均应承担全 3.7, 3.2, 3.3m, 其中负 1、负 2 层为停车场, 采用无梁
部作用荷载;
楼盖结构, 厚 250mm, 底板厚 800mm。梁板柱墙使用
④ 计算中宜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无梁楼盖结构充分利用了楼板和柱帽的实际有 利条件, 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经验系数法是最简单 的计算方法, 可以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而直接手算, 因而最受设计人员欢迎。但该法只适用于规则结构。 等代框架法与经验系数法的主要区别是首先要分别 算出等代框架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 在分配到柱 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对于规则结构, 两种算法的结果 是基本相同的。
0.25 279.9 93.3
0.45 102.6
84
12
2007 年 3 月 第 3 期
广东土木与建筑
MAR 2007 No.3
4100
8200
4100
另 加Φ10@200
2500
2500 2500 另 加Φ10@200
ZM h=230
另 加Φ10@200
2500
2500
2500
ZM h=230
中的 TAT 或 SATWE 进行, 它们对无梁楼盖在 三维计算中的建模处理是不一样的。采用 TAT 软件计算无梁楼盖结构时, 由于没有梁和柱子
表 1 弯矩分配系数和弯矩分配值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
内跨截面
弯矩分配系数
弯矩分配值 M0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相连, 通常必须按照规范规定将板简化为双向
板柱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2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计算方法
一般较常用的有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和有限元法。
⑴ 经验系数法
2.1 结构受力特点
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之一, 可以不借助任何
对于支承在方形柱网上的无梁楼板, 其受力特 计算工具而直接手算, 因而最受设计人员欢迎。但该
征表现为板的整体抗弯将在两个正交方向同时和同 法只适用于规则结构, 否则会出现较大误差。分析无
底筋: 柱上板带Φ14@200, 非柱上板带Φ14@200
工程实例无梁楼板配筋图
板和柱帽之间构成“拱”效应, 板面荷载通过“拱”作 用传至柱帽和柱支座, 因此当 c l 增大到一定程度 后, 如 c l>0.1, 柱上板带梁的弯矩由上升转为下降 趋势。
从设计角度看, 柱的 c l 值一般为 0.07 ̄0.08, 只有在设置柱帽的情况下才可能大于 0.1, 采用柱帽 的主要目的是减小荷载总静力弯矩 M0, 根据计算对 比, c l=0.3 时的 M0 值仅为 c l=0 时的 50%, 整个板 截面弯矩就可减小一倍, 此外带柱帽的板系一般都 是无梁的。
柱(上支板(座跨带负中弯正跨矩弯中) 矩板) (带跨 中 正 弯





负wk.baidu.com



l1 2
l2
l2 2
l2 2
( 支座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支座负弯矩)
跨中板带 ( 支座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支座负弯矩)
柱上板带 ( 支座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支座负弯矩)
图 1 无梁楼板受力示意图
C30 膨胀混凝土, 钢筋为 HRB400。取一块内跨板进
按等代框架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板的弯矩, 当 行 计 算 , 柱 距 7900×8200, 柱 截 面 400×800, 柱 帽 尺
平板与密肋板的任一区格的长短边比≤2 时,可分配 寸 1600×2000, as=20mm, 板厚 h=250mm, h0=230mm。
层高受限的情况下, 采用无梁楼盖是增加楼层使用 要求外, 尚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
空间高度的最有效方法, 同时也能满足隔墙灵活布 20%, 即板柱体系抗震性能较差, 主要用于承受竖向
置的要求, 因而该楼盖结构广泛应用于商场、多层厂 荷载。
房和地下室等各类民用建筑中。
2.2 不同计算方法的分析
荷载的大小、规划设计所限定的建筑物允许高度、各 设防 烈 度 8 度 以 下 的 建 筑 应 采 用 板 柱 - 剪 力 墙 结
层使用要求的最小净高、需要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 构, 在地震区该剪力墙应能承担全部地震作用, 各
献大小以及允许的边支承条件等。在建筑物高度或 层板柱部分的截面承载力除满足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两相邻区格的中心间距, 计 是为了辅助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 虚梁不参与结构
算中纵横两方向均应承担全部荷载。在垂直荷载作 整体分析, SATWE 的前处理程序会自动将其过滤。
用下, 板柱结构的平板和密肋板可采用等代框架法
计算其内力:
3 工程实例
① 等代框架的计算宽度, 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
因此, 在设计上作出令 c l≤0.3 的构造规定后, 就不妨一律按 c l=0 时的分析结果来处理板带弯矩 的分配, 不再考虑因 c l>0 带来的板带弯矩的变化。
5 结束语
4100
4 构造措施
4.1 无梁楼板一般是等厚的, 当不验算板的变形时, 板的最小厚度为 150mm, 且板厚与板最大跨度之比 的控制值, 在有柱帽顶板和无柱帽顶板情况下分别 为 1 35 和 1 32。 4.2 配筋时与设计计算相对应, 将板沿纵横两个方 向均分成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 然后根据各个板带 的跨中及支座上计算所需钢筋, 如同单向连续板一 样配筋, 配置在板顶的负钢筋在施工时易被压弯, 故 其直径不宜小于 f 12。 4.3 无梁楼盖的周围应设置圈梁, 其截面高度不小 于板厚的 2.5 倍及板跨的 1 5。圈梁除与半个柱上 板带一起承受弯矩外, 还须承受扭矩和剪力, 故须设 置附加抗扭钢筋。 4.4 当板厚 h=150mm 时, 受力钢筋间距≤200mm; 当 h>150mm 时, 受力钢筋间距≤1.5h 且≤250mm。 4.5 垂直于非连续边的正、负弯矩钢筋均应伸到板 边, 受力钢筋伸入边梁、墙或柱内的长度应符合锚固 长度规定, 且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50mm。 4.6 柱或柱帽宽度对中间板格弯矩分布的影响。根 据分析和试验资料, 当柱或柱帽的宽度与跨度之比 c l 自零增至 0.3 时, 截面上柱上板带及中间板带负 弯矩之和( 总- M) 由 2 3M0 降至 0.6M0; 而截面上柱 上板带及中 间 板 带 正 弯 矩 之 和 ( 总+M) 则 由 1 3M0 降至 0.4M0 左右。柱上板带梁的弯矩, 尤其是其负弯 矩随着 c l 的增大而出现异常变化, 因柱帽增大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