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们一生足迹地图
揭秘唐朝诗人地理分布: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揭秘唐朝诗人地理分布:看看有你的家乡吗?](https://img.taocdn.com/s3/m/de92e4d7551810a6f52486df.png)
这时有人会发问,第一是谁,居然盖过京畿地区的风头 ?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答案留 在后面揭晓。
单独拿陕西省来分析,又会发现西安市是陕西省里面出产诗人最多的地区,达到
128
位,占整个陕西省的 59%。这个比例其实容易理解,毕竟西安就是当年唐朝的首都长 安,它不仅是全国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吸引了全世界各国人民
揭秘唐朝诗人地理分布: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提起唐朝,我们马上联想到诗,提起诗我们也会想到唐朝,确实,诗已经成为唐朝的 一个名片,一个代言。铸就这一奇迹的是当时无数闪耀苍穹的唐朝诗人们,是他们用 智慧和勤奋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华丽的诗章。 但这些诗人都什么来头 ?
? 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祖籍何处,来自哪些省份,哪些省份出产诗人比较多 据说,唐朝有三个中心:政治中心在关中(陕西省一带),文化中心在中原(以洛阳 为中心的河南一带),经济中心在江浙(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浙两省)。 真的是这样吗?中原真的是唐朝的文化中心吗? 为此统计了 1672位唐朝诗人的祖籍,根据各省的诗人数量做了个排序,以对各个省份 在唐朝时期的情况做个对比。
公元669年的唐朝地图(图片源自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1672位唐朝诗人的地理分布是怎样的?首先从首都长安所在的陕西省说起,既然是 首不都如所此在。地所,以当,然陕是西人省文祖荟籍萃的,唐集朝全诗国人政非治常、多经,济在、全文国化省资份源中于排一名身第,二历,朝达历到代概莫217
人,占 1672位唐朝诗人的 13%。
本文作者:好看连萌
; 亚洲城 https:/// 亚洲城 ;
; 亚洲城 https:///a/dierkeji/ 亚洲城 ;
安安,你打算上班。”鲜花被要求挂断电话,但他们不能再吃任何东西了。他们只是把自己扔到床上睡觉,当他们睡着时,他们不必考虑任何事情。还记得我最后一次对你说过什么吗?我不想再经历过爱的痛苦。我只 想找到一个了解真相的人,让我感到安心。我将过着平静而稳定的生活“。鲜花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冷静。 “花,你多大了?你是否必须让自己像一个经历过沧桑的老太太?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爱的支持,你确定你能继续支持吗? 它?”林米尔喜欢机枪,她不想让鲜花的生命因为混乱的决定而留下遗憾。
古代诗人旅游线路
![古代诗人旅游线路](https://img.taocdn.com/s3/m/7e6874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2.png)
古代诗人旅游线路
古代诗人旅游线路有很多,以下是部分示例:
1.李白线路:李白一生几乎走遍了整个大唐,他的游踪遍及长江南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从四川出发,可以沿着他曾经的足迹,游览蜀道、剑阁、三峡等地,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杜甫线路:杜甫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他的旅游线路也多与历史、文化相关。
可以游览洛阳、长安等古都,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3.苏轼线路: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人,他的旅游线路以江南水乡为主。
可以游览杭州、苏州、扬州等地,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4.陆游线路: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旅游线路以西南地区为主。
可以游览成都、重庆等地,体验蜀地文化和自然风光。
此外,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线路、王勃的滕王阁线路等。
这些线路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能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和思想。
苏轼路线图
![苏轼路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d7817baf1ffc4fff47ac05.png)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
由来一梦 2007-09-28 写了眉山旅游攻略
0喜欢14评论
我想追随苏轼,走一遍他的人生之旅……
——作者题记
苏轼一生主要走过的地方:
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南京——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
引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公元一零八二年三月湖北黄州的一个下午,日子很普通,与平时没有任何的区别。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一阵突如其来的黄昏急雨不约而至,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扑人脸面,雨点打在林中的叶子上啪啪作响。
这时,从转弯的山路上,走出了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左躲右闪,狼狈不堪地避着雨,惟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拄着一根竹杖,气定神闲地缓步走着,雨点密密地打在他高大的身躯之上,他却似浑然不觉。
脸上一片红润,大概是刚刚痛饮了一坛杜康的缘故吧。
只见他缓缓地转过头,望着来时的路,一声长吟:“归去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话一出口,带着一股浓浓的川音,回荡在山麓之中,与烟雨相和……。
高中部编新教材古诗词教学知人论世之诗人诗词足迹地图
![高中部编新教材古诗词教学知人论世之诗人诗词足迹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707453cba8114431b80dd84f.png)
高中部编新教材古诗词教学知人论世之诗人诗词足迹地图谈到古诗词鉴赏,我们常常会用到“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就是了解作者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如果我们把古代这些文人墨客的足迹标注在地图上,形成一张足迹地图,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以及时代背景。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天南海北车马劳顿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出过省。
但回头看看这些大诗人,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踏遍大江南北写尽大好河山!接下来,让我们边追随古代诗人的足迹,边吟咏诗歌吧!最“浪”的诗人——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浪”起来,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图中可看出,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还真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部编版教材中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19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194;《春夜洛城闻笛》8194;8194;8194;819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8194;8194;819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8194;8194;819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819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其一》8194;8194;819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19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19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折腾”的诗人——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是诗人中最受苦的一位了,国破家亡,战乱不断,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2d1357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3.png)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我想追随苏轼,走一遍他的人生之旅……——作者题记苏轼一生主要走过的地方: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南京——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引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公元一零八二年三月湖北黄州的一个下午,日子很普通,与平时没有任何的区别。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一阵突如其来的黄昏急雨不约而至,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扑人脸面,雨点打在林中的叶子上啪啪作响。
这时,从转弯的山路上,走出了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左躲右闪,狼狈不堪地避着雨,惟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拄着一根竹杖,气定神闲地缓步走着,雨点密密地打在他高大的身躯之上,他却似浑然不觉。
脸上一片红润,大概是刚刚痛饮了一坛杜康的缘故吧。
只见他缓缓地转过头,望着来时的路,一声长吟:“归去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话一出口,带着一股浓浓的川音,回荡在山麓之中,与烟雨相和……这个下午,一代文豪苏东坡,拄着他的竹杖,穿着他的芒鞋,在黄州泥泞不堪的雨中,以这么一身特殊的装束,正向我们徐徐走来……时间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永远不会逆流而上。
九百年前的往事已经如缕如烟了吧?九百年,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像流星一般名噪一时,继而划过夜空?又有多少人的名字被人日夜念起然后却又忘记?苏轼与他的那个年代早已成了陈迹,但是,他的名字和他的文章,却被后世的人们一代一代口传心记,流传至今。
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让人沉心其中而津津乐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流光一转,诗人走了,他的诗还在;他的诗模糊了,他的魂,依旧在……1.眉山。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这是富饶的天府之国。
入选教材里的古诗-杜甫诗人的足迹一图看懂诗人的一生
![入选教材里的古诗-杜甫诗人的足迹一图看懂诗人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894bf9f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3.png)
巩义
杜甫, 712年出生于河南巩 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 白合称“李杜”。
公元735年,应试进士落第,开始漫游生活
泰山
巩义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66年,杜甫夔州参观诸葛亮八阵图
泰山
蒲城
长安
洛阳 巩义
秦州
凤翔
成都
夔州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 年 ( 766 年 ) 夏 迁 居 夔州 , 夔 州 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 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 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 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768年,杜甫到达岳阳,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
泰山
蒲城
长安
洛阳 巩义
秦州
凤翔
成都
夔州
江陵
岳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创难。,作凄背苦景不:堪76,7 年年,老杜体甫衰处,境靠 饮艰
药州戎沿维马江持关由生山江命陵北。、7,6公8凭年安轩杜一甫路涕离漂泗开泊流,夔
秦州。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
。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
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 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 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 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 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开始一段安定的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知道李白一生去过多少地方?李白的出游方式,过了1000多年依然还很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知道李白一生去过多少地方?李白的出游方式,过了1000多年依然还很潮!!](https://img.taocdn.com/s3/m/6f07a433b4daa58da0114a44.png)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知道李白一生去过多少地方?李白的出游方式,过了1000多年依然还很潮!!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古人们也不宅着,而是走南闯北到处旅游。
创作了很多名诗大作,可不是宅在家中就写出来的。
看看诗仙李白一生的轨迹地图:图: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还有诗神苏轼一生的轨迹地图:图: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李白,文人骚客高级代表,“古代十佳娱乐明星”,旅行达人。
整天到处乱跑,隔三岔五不是他送朋友,就是朋友送他,然后一起喝酒吟诗,好不快活。
折个柳,诗一首;挥挥手,诗一首;你走了,我一个人,看着你的小帆船,悄悄再作诗一首。
有时候小美也寻思过,他就没缺过钱?对此江湖上还流传过各种猜想。
要知道,在古代,到处跑可不是个容易的事。
不像现在,一言不合,说走就走,揣张卡,背个包就行。
古代车很慢,路很远,相思很长。
如果骑马,日行100公里已经比较快了;手头紧的朋友,只能累一点,坐“11路”;而有钱的,可以包车,这也是文人骚客出行必选。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名句,对笔者这样的穷酸编辑来说,在这里似乎还品出点炫富的味道。
为什么?(主要是小美穷惯了,见不得人露富,请老板关注一下这个问题)据《新唐书》记载,唐贞观十年,一匹良马在长安市价约50000-75000文,放在现代,折合成人民币约10000-15000元,看起来也不算多,可在那个年代,九品芝麻官的月俸禄为半两银子(唐朝1两银子约等于2065元。
李白以马换酒好土豪!)。
而真正出游,那必然是要租个马车的嘛,不然作为一名骚客,是很掉范儿的。
唐朝包车的标准收费为马车负重一百斤,每走一百里,收费是一百文(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钱左右),而唐朝马车的标准速度一天大概走七十里,他们会在车上安装一个记里鼓车,类似于今天的里程表(洋气!),如果需要车夫,价格另算。
这样的出游已经算是高档次了,但依然会让人很难受。
因为出行难,你得去订一辆马车和车夫,为什么分开说,因为钱是分开算的……还需要通关文牒,就相当于今天的护照。
古代诗人们的旅行地图,远比你想象的潮
![古代诗人们的旅行地图,远比你想象的潮](https://img.taocdn.com/s3/m/3bb955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b.png)
古代诗人们的旅行地图,远比你想象的潮古代交通不便,基本靠走所以古人特别重“别离”或折柳相留,或望月思乡长亭连短亭,一程又一程……可诗和远方,似乎是诗人们的宿命。
他们去到月落乌啼的寒山寺听钟声,对渔火,忧愁难眠他们远戍塞北“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他们“朝辞白帝彩云间”耳畔猿啼不断轻舟却已过了万重山……这遍布大江南北足迹印证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语而那时候他们没有微信微博也无法拍照留念便唯有写下的一首首诗歌见证他们曾经来过……浪迹天涯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说李白是最浪荡的诗人,一点也不为过。
他的一生,几乎走遍了大唐的所有风景区。
李白出生在中亚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后迁居四川,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游成都,爬蛾眉,仗剑离乡,辞亲远游;驾一叶轻舟,“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他登荆门,游楚地,“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于黄鹤楼送知己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又于黄鹤楼遇见一生都无法超越的诗,不禁打油道:“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数次隐于“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庐山,望着“天门中断楚江开”;秋游金陵,“独上高楼望吴越”。
他寓居终南,醉酒长安,使唐玄宗调羹,让高力士脱靴,今日“天子呼来不上船”;明天又骑着驴,“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于江上饮酒,跳入水中捉月,就算死,也是如此浪漫。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浪迹天涯的心,无法阻挡。
趣味冷知识★关于李白的初生之谜:虽然90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认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红油,但是关于李白确切的出生地还是存在争议,大致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四川绵阳红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
颠沛流离的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相对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日子却十分艰苦。
少年壮游,中年失意,晚年适逢战乱,颠沛流离,郁郁而终。
专家将8位诗人云游四方的足迹绘制成图,27年18省80座名山
![专家将8位诗人云游四方的足迹绘制成图,27年18省80座名山](https://img.taocdn.com/s3/m/c11ca9c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7d.png)
专家将8位诗人云游四方的足迹绘制成图,27年18省80座名山专家学着们把8位诗人云游四方的足迹绘制成现代图,让人目瞪口呆,27年18省80座名山。
根据诗人的生平事迹还有他们名垂千古的诗作,能够看到古代诗人的轨迹地图。
快来看看,它们期待你给一个合适的描述呢~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天南海北车马劳顿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出过省。
但转身看看这些大诗人,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踏遍大江南北写尽大好河山!1、李白足迹地图李白喜欢云游四方,饱揽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
李白才华出众,但终不得赏。
孤独寂寞之时,他来到了敬亭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慰,写下了:“众鸟高飞进,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尽”一“闲”两个字,烘托出了李白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相看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把敬亭山写的知情达意,只有他理解李白内心的郁闷,久久对视毫不厌倦。
李白的游历诗还有很多,或描写美丽风景,或借景抒情,奇特的想象,绝妙的修辞,无不让人倾倒。
走近李白,走进他的诗歌,随他一起云游四方。
李白足迹地图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
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
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李白足迹地图(局部)在这很长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游山玩水,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偶遇高适,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有人把古代诗人的足迹放在地图上,才发现他们在湖南的这个秘密……
![有人把古代诗人的足迹放在地图上,才发现他们在湖南的这个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cb82fe3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a.png)
有人把古代诗人的足迹放在地图上,才发现他们在湖南的这个秘密……你知道吗在没有高铁、飞机的千百年前好些古文人却“任性”地走遍了大江南北如果把这些古代诗人的足迹做成一张地图你会发现......最“浪”的诗人——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浪”起来可谓豪情万丈,天下无敌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还真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一颗浪迹天涯的心最“折腾”的诗人——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大概是诗人中受苦最多的一位了国破家亡,战乱不断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为了躲避战乱他几乎跑遍了唐朝所有“不毛”之地最“闲”的诗人——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佛”王维的日子还是比较惬意的谓其人生赢家也不为过一辈子几乎没有怎么颠沛流离最多时候是独自一人隐居山林喝几杯泉水邀几回明月再品几首诗正所谓优哉游哉是也最“惨”的诗人——李贺射虎不成重练箭,斩虎不断再磨刀“诗鬼”李贺英年早逝实在是可惜活了27年大概一半的生命都在奔波中从北方一直流离辗转到了南方也是尝尽了生活之苦人生最“圆满”的诗人——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年最美是春景但韩愈这一生可比春景舒心调任、晋升、调任、晋升......这幅地图可以算是韩愈走向“人生巅峰”的路径最“豪气冲天”的诗人——岑参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岑参的足迹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那就是“一路向北”吧看遍了秀丽河山这也造就了他的诗豪情千丈果然好男儿志在四方最让妈妈“牵挂”的诗人——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母担忧孟郊走了这么多地方母亲怎能不担忧一首《游子吟》就道出了母亲的牵挂之心最会“享受”的诗人——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辈子其实也没闲着虽然屡遭贬谪但凭借走到哪吃到哪的乐观精神苏轼倒过得蛮滋润简直是行走的“舌尖上的中国”最“豁达”的诗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仕途坎坷也曾流离失所,辗转各地但杨万里却是个十分”看得开“的人无论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美写出如此美的诗句也必然有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实在”的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奋勇抗金,被贬遭俘文天祥堪称最实在靠谱的诗人他一生都是国家的“城墙”就像这些红点一样最“凄苦”的女词人——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烂漫少女到迁居流民李清照所经历的辛酸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她的词里在她的流离之路收藏尽失,丈夫离世真是一路辛酸,一路凄凉而湖南这个人杰地灵之地又有哪些古文人来探访过呢?长沙长沙自古以来就是楚汉名城吸引了不少诗人“到此一游”杜甫写过“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的岳麓美景柳宗元写过“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的长沙感怀文天祥写过“凡怀忠愤,无不弹指”的热血愤慨......岳阳说起岳阳脑海中还是会蹦出那一句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洞庭湖和岳阳楼到处”旅游“的诗人们当然也不会错过就说李白既写过“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的闲适也写过“巴陵定遥远,持赠解人忧”的友人赠别还有“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圭”的洒脱更有“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的豪情衡阳来衡阳的诗人也不少杜甫、韩愈、辛弃疾尤甚杜甫的衡阳是“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霁天”韩愈的衡阳是“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辛弃疾的衡阳是“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
![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f781ab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3.png)
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
寄语: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
如果生在当代,他就是我唯一崇拜的男神!
一、天才出生,势不可挡
公元1037年,四川眉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突然全都枯萎了,人们一时之间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直到65年后,这座山上的树又突然活了过来。
后来当地人都说,这与一个人有关,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父亲苏洵是个穷光蛋,母亲程氏家还稍微富一点,总体来说还算是小康。
可是苏洵虽然穷,而且一辈子没考中进士,但是人家照样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考不中进士不代表不会读书,《三字经》里面曾经有过一句描写苏洵读书的句子叫做:“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是说苏洵二十七岁之前就是个不爱读书的小伙子,二十七岁之后才开始闭门发愤读书。
“苏老弟,出去喝酒啊!”“不去,我读书呢。
”
“苏大哥,最近去开封逛逛啊!”“不去,我读书呢。
”
就这样,苏洵闭门读书,茶饭不思,每天都是读读读, ..........。
杜甫地图志
![杜甫地图志](https://img.taocdn.com/s3/m/ab4618fa83c4bb4cf6ecd1b7.png)
杜甫地图志今年是诞辰1300周年纪念,让我们顺着“诗圣”的足迹,缅怀这位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巩义东二里瑶湾——出生地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东二里瑶湾。
此地背依笔架山,前临沃野,、邙对峙,三河(黄河、伊洛、泗河)汇流。
杜甫自出生共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童年的教养和青年时期的游历经历为杜甫成为一代诗圣打下了基础。
现存的杜甫故里是一个坐东向西、大门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小青瓦门楼,院内坐西向东瓦房3 间,硬山式灰瓦顶。
大门外北侧临街房山墙上嵌有清代洛阳知府张汉草书“诗圣故里”碑。
故居路口有碑楼1座,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1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杜甫故里于1962年修葺后成立了纪念馆,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
偃师首阳山——婚后居所杜甫二十岁之后的十年,大部分时间在外游历,脚步遍布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
直到30岁,杜甫从山东回到东都洛阳与杨氏成婚,在偃师县城西北首阳山下的尸乡亭附近建了几间窑洞居住下来,这就是常常在他诗中出现的“陆浑山庄”、“土娄庄”、“尸乡土室”。
他在这里居住了大约13年,结识了、高适等挚友,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和《兵车行》、《丽人行》等一批不朽诗篇。
今天的偃师县杜楼村北仍保留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和杜甫祖父杜审言墓。
另有一处据称为杜甫之墓,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
陕西杜公祠——求仕之路杜甫35岁时曾移居长安以图实现求仕之志。
他曾长期居住在长安少陵附近,又因远祖杜预本是长安人,所以自称“少陵”、“少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诗集也以《少陵集》命名。
然而杜甫仕途坎坷,在长安经历了应诏不第、干谒无门、生活困窘等重重挫折。
如今的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畔。
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
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院内有五个水泥砌的大花坛,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
时代这张地图,记录了唐代诗人的宦游生活史
![时代这张地图,记录了唐代诗人的宦游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36c488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3.png)
时代这张地图,记录了唐代诗人的宦游生活史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起义,带领十五万大军从北京南下,势如破竹,一个月之后便攻入东京洛阳,登基称大燕皇帝。
次年六月,玄宗出逃,长安沦陷。
京师失守后,杜甫携家眷搬到鄜州(今陕西甘泉县以南)避难,一路上连绵阴雨,江河涨水,道阻且长。
在鄜州三川县,华池、黑水、洛水三川汇合之处,杜甫看见滔滔洪水,如安禄山大军,冲得国破山河碎,作诗《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的行迹。
图/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将家人安置妥当后,天宝十五年八月,杜甫只身奔赴灵武投奔新皇唐肃宗,途中写了那首著名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孰料还没见到皇帝,杜甫就被叛军抓获,押至长安,被软禁了起来。
同时被捕的还有王维,由于位高权重,王维还被迫到安禄山政府中担任伪职,唯有消极抵抗,长期赋闲在家,住在长安郊外蓝田县的辋川别墅。
与此同时,岑参正在新疆当随军记者,李白还在江南游山玩水,幸而未落入安禄山手中。
不过李白不久后到永王府中当幕僚,站错了队,永王事败后被捕,从湖北流放到贵州,一路“风悲猿啸苦”。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的行迹。
图/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以上事件的时间、地点、路线图以及当时的作品,都可以在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主持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网站上查到。
这是王兆鹏带领100多人的团队,用了五年时间打造出来的检索系统,目前已将150位诗人的诗文、年谱、生平考订论文等数据录入其中,未来还会陆续添加到500位诗人,甚至将各朝各代的诗人都纳入其中。
输入诗人的名字后,地图上便会显示诗人一生中到过的地方,点击某地图标,即可查到他在此地经历过何事,写下了什么作品。
而输入具体时间段,如755—763年(安史之乱),便可看到当时各大诗人的活动范围。
如李杜二人,安史之乱时一在东、一在西,遭遇各不相同,却又同在一个大时空里奔波流离。
王兆鹏说,在只有文献可以查阅的时代,诗人们的身影只是一个一个点,整个古代的时空都被割裂掉了,而《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把所有的点都聚集了起来,把一个诗人的一生行藏,一个时代所有诗人的行踪,都汇总到一张地图里,构成一副完整的文学生态地图。
诗人的足迹
![诗人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882da0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d.png)
最”凄苦“的女词人——李清照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这辈子其实也没闲着, • 虽然屡遭贬谪, • 但凭借走到哪吃到哪的乐观精神, • 苏轼倒过得蛮滋润, • 简直是行走的“舌尖上的中国”。
那么中国历史上最能考试的人是谁呢?是苏东坡。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大词人,发明“东坡肉”的 苏东坡。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就不用说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采无与伦比。另外字也写得好,还善于画画。 可谓是个全才。不过要说到考试,如果他排第二 的话,怕没人敢排第一,即使那个号称“诗仙” 的狂人李白。
但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 此刻的他只挂念着远在家乡的老妈妈,因此“既得(功名),即去”,全不在意。 • 四年后也是在母亲的督促下才再度赴京,最终仅被任命为溧阳县的公安局长。 • 三把手的位置令孟局大失所望,他日日潭边徘徊作诗,被县长参了一本,丢了权力不说,工资也被匀出
一半。 • 终孟郊一生,作诗仿佛哼哈二将,常常是胸中块垒掷地而出。 • 某次搬家,他说“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又某日友人雪中送炭,他感激涕零之余作诗答谢友人,
• • •
• 他一归来便是中年。 • 贞元八年,41岁的孟郊才过了州县会考,踌躇满志赴京高考。 • 出分的那天,孟郊自称肠子都苦青了,“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何况万事开头难,中间
更难,结尾最难。 • 更坏的消息是,这年高考扩招,录取了23人,这都没有他,真真是”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
杜甫入蜀踪迹图(天水至成县)
![杜甫入蜀踪迹图(天水至成县)](https://img.taocdn.com/s3/m/5dfc92d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7f.png)
杜甫入蜀踪迹图(天水至成县)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48岁的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弃官携家至天水,寓居约三个月后,因生活所迫,经甘肃、陕西、四川到达成都。
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第六集《力挽狂澜》要讲述杜甫入蜀的故事,为此绘制了《杜甫入蜀踪迹图》。
下图为从天水到成县部分。
这次旅行,杜甫按所经路线写的十二首纪行诗是寻找其足迹的主要线索。
1.天水:当时为秦州治所。
杜甫在此待了约三个月,作诗90多首,离开时作《发秦州》。
2.皂郊镇:南沟河流经此镇。
因其河谷山体呈红色故称赤谷。
杜甫作《赤谷》。
3.赵家窑村:此村所处峡谷名为铁堂峡。
杜甫作《铁堂峡》。
4.盐官镇:盛产井盐,自古闻名。
秦设西盐,汉设盐官。
杜甫作《盐井》。
5.大晚家峡:南北走向,因势险气寒,又称寒峡。
杜甫作《寒峡》。
6.石堡镇:有法镜寺(今非杜甫时原址)。
杜甫作《法镜寺》。
7.青羊村:此村所处峡谷名为青羊峡。
杜甫作《青阳峡》。
8.坦土村:附近有坛土关古栈道遗迹。
杜甫作《龙门镇》。
9.八峰崖石窟:杜甫作《石龛》。
10.飞龙峡:位于成县(唐名同谷县)南。
杜甫在此峡凤凰台结草庐寓居一个月左右,饥寒交迫,作《凤凰台》和《同谷七歌》。
离开时作《发同谷县》。
现此峡中有甘肃陇南成县杜甫草堂景区。
十二首纪行诗中,在《石龛》和《凤凰台》之间有《积草岭》、《泥公山》,故可推断在八峰崖石窟到飞龙峡之间还应有积草岭和泥公山两地。
但因古今研究者对这两地位置说法纷杂,尚未形成主导意见,故在图中无标注。
注意!图中所有节点都在著名的祁山道上。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第一集《雄关漫道》第二集《践草为径》第三集《栈道千里》第四集《暗度陈仓》。
唐朝主要诗人籍贯整理
![唐朝主要诗人籍贯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e3d55b3b3567ec102d8ab5.png)
唐朝主要诗人籍贯整理杨素( 544—606.8.31),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
字玄卿。
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杨炯唐代诗人。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沈全(佺)期(656年—约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初唐诗人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王维(699-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达人旅行徐霞客的最后旅程、终生遗憾和伟大之处(附一生轨迹图)
![达人旅行徐霞客的最后旅程、终生遗憾和伟大之处(附一生轨迹图)](https://img.taocdn.com/s3/m/d6bd78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9.png)
达人旅行徐霞客的最后旅程、终生遗憾和伟大之处(附一生轨迹图)时间来到1639年,(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已离家三年多。
这一年,明清松锦大战爆发,明军惨败,大明的灭亡,已不可逆转。
徐霞客出游路线这一年正月,徐霞客遍游鸡足山上诸胜景,考察山形地貌,抄录碑刻,寻访遗迹。
还记载了正月十五观灯、人工喷泉、架桥渡水等活动以及僧侣们的日常生活情形。
正月二十二日应丽江太守木增的邀请离开鸡足山赴丽江。
途经北衙村、西邑镇、松桂镇、辛屯镇、冯密等地,二十五日抵达丽江,二十九日在解脱林受到木增的隆重迎接。
丽江解脱林(图片来自网络)二月最初的十天,徐霞客受到木增的盛情款待,他为木增整理编校文稿,并辅导木增儿子的学习。
随后,离开丽江南下,经鹤庆县,再往西经汝南哨,十四日抵剑川县,遍游金华山。
十八日抵洱源县,游茈碧湖、直到二月底。
三月初,徐霞客到凤羽镇停留七日,登鸟吊山,游清源洞,欣赏白族的种种风俗人情。
三月初九,往南经邓川镇去往大理市,沿途游览欣赏普陀温泉、邓川西湖、蝴蝶泉、十里香奇树、清碧溪等。
三月二十日离开大理,过下关镇,途中考察澜沧江铁索桥。
经平坡镇、永平县,到保山市。
四月初十,徐霞客离开保山市,向西行,途经怒江、高黎贡山、龙川江,十三日抵腾冲市。
后来经顺江、固栋、界头乡、曲石等游腾冲北境。
腾冲是徐霞客一生游历最西的地方。
五月,徐霞客主要游览腾冲南境,最南到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
五月十九日,离开腾冲东返。
徐霞客1639年行程路线图(绿线)六月份,徐霞客又回到滇西重镇保山市,遍游附近胜景。
七月,徐霞客游历了一般人很难涉足的保山西北地区,经大寨、北冲等处,游览了水帘洞瀑布,并登上高黎贡山东坡的石城。
六月二十九日离开保山南行。
八月初,往东南经枯柯新街、昌宁县、凤庆县、云县,再回凤庆县。
随后向北,过澜沧江和黑惠江进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转东到弥渡县,再往东转北,经过祥云县、乔甸镇、宾川县,于八月二十二日,又回到了鸡足山。
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徐霞客在鸡足山一边治病,一边搜集资料,考察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浪”的诗人——李白
李白“浪”起来,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图中可看出, 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 还真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在她的流离之路,
收藏尽失,丈夫离世 真是一路辛酸,一路凄凉。 古时的交通之匮乏可想而知, 可诗人们还走过那么多的地方, 想必也看过了很多风景, 如此才有那么多的感慨, 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
写出如此美的诗句,
也必然有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实在”的诗人——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奋勇抗金,被贬遭俘, 文天祥堪称最实在靠谱的诗人。 看图便知,
他一生都是国家的“城墙”,
就像这些红点一样。
最“凄苦”的女词人——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烂漫少女到迁居流民, 李清照所经历的辛酸, 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她的词里,
最“惨”的诗人——李贺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诗鬼”李贺英年早逝, 实在是可惜。 活了27年, 大概一半的生命都在奔波中, 从北方一直流离辗转到了南方, 也是尝尽了生活之苦。 可看着图至少比杜甫好多了。
人生最“圆满”的诗人——韩愈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最美是春景,
但韩愈这一生可比春景舒心。 调任、晋升、调任、晋升......
最“折腾”的诗人——杜甫
杜甫是诗人中最受苦的一位了,
国破家亡,战乱不断,
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 为了躲避战乱,他几乎跑遍了, 唐朝所有“不毛”之地。 和李白的潇洒还真是不能比。
最“闲”的诗人——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诗佛”王维的日子还是比较惬意的,
谓其人生赢家也不为过, 一辈子几乎没有怎么颠沛流离。 最多时候,是独自一人隐居山林, 喝几杯泉水,邀几回明月, 再品几首诗,优哉游哉啊!
最会“享受”的词人——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这辈子其பைடு நூலகம்也没闲着,
虽然屡遭贬谪,
但凭借走到哪吃到哪的乐观精神, 苏轼倒过得蛮滋润, 简直是行走的“舌尖上的中国”。
最“豁达”的诗人——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虽然仕途坎坷, 也曾流离失所,辗转各地。 但杨万里却是个十分”看得开“的人。 无论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美,
这一幅地图可以算是
韩愈走向“人生巅峰”的路径。
最豪气冲天的诗人——岑参 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岑参的足迹用一首歌来形容, 那就是“一路向北”, 看遍了秀丽河山, 这也造就了他的诗豪情千丈, 果然好男儿,志在四方!
最让妈妈“牵挂”的诗人——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行母担忧, 孟郊走了这么多地方, 母亲怎能不担忧? 一首《游子吟》 就道出了母亲的牵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