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之比较

合集下载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
苏立昌;李建波
【期刊名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16)003
【摘要】隐喻在语言中的广泛使用让文学作品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但也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奈达的功能对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有相当多的隐喻在翻译过程中都只能做到部分对等或者根本不对等.一直以来,文化差异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翻译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概念合成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构成隐喻的概念系统在语际转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解释文化因素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语言机制.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苏立昌;李建波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5;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概念合成理论看言语幽默的生成 [J], 谢欣希
2.从概念合成理论看言语幽默的生成 [J], 谢欣希;
3.概念合成理论与隐喻翻译 [J], 邓颖琪
4.从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看指示映射现象 [J], 王巧红
5.概念合成理论下情感隐喻翻译的解读 [J], 杨姣;岳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动物隐喻认知分析

《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动物隐喻认知分析

牡丹《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动物隐喻认知分析外国文学鉴赏WAI GUO WEN XUE JIAN SHANG·52·两个女儿和……呃……一条狗?(彼得摇头)不对?两条狗?(彼得又摇头)。

没狗?(彼得伤心地摇头)啊,太不像话”。

一开始Jerry了解到了Peter没有儿子,所以当Jerry猜测彼得家养有宠物狗时,Peter只能无奈地摇头,正如他说“事实上,每个男人都想要一只狗”时充满无奈。

很显然,当Peter说出每个男人都想要一个儿子时,他是无奈而渴求的。

由于和妻子女儿的关系不是非常融洽,他只能选择每周末下午到公园的长凳上通过阅读来解闷。

实际上,在那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真心的交流与关爱,所以主人公Peter很渴望有个儿子能与他作伴,与他交流玩耍,分担快乐与忧愁。

Jerry猜测Peter家里会养狗,言外之意就是认为既然Peter没有儿子,那么总得养几只狗解闷作伴。

英语中狗除指一般的狗外,还可以指公狗、公狼、家伙等,所以这里的狗隐喻的是“儿子”。

作者阿尔比一再强调在那样一个荒诞的社会,动物狗可以直接作为人类的儿子,与人交流,消除人们孤离落寞的心患。

而人类却缺失了这一角色的扮演权,人与人之间剩下的仅是孤离、冷漠、悲哀。

阿尔比表面意图将狗视于人类的儿子,实际上是对人类关系的一种讽刺。

在那个利益量化、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与人的真心交流与和谐相处已变得奢侈,甚至是可望而不可求,唯有把自己变得渺小简单,并囚禁于动物般的牢笼世界里,与心爱的饲养动物狗进行交流为伴,人们方可得以平衡、欣慰与快乐。

(二)猫和鹦鹉正如Jerry所说,Peter是个喜爱动物的人,尤其是狗。

但当Jerry问及Peter家里是否有猫时,Peter懊丧地点点头,并表明养猫是她老婆和女儿的主意。

另外,Peter还道明了她的两个女儿各自养了一只长尾小鹦鹉与她们作伴。

首先,在家庭里,Peter无法与她的妻子女儿和谐快乐地相处,为此他渴望养育一条狗与他交流为伴。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摘要: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也一直是各领域学者关注的对象,其中也包括语言学家。

近年来,幽默语言学研究渐渐确立了以认知为转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幽默研究的三大经典理论,随后在语言学的范围内,分别从修辞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幽默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幽默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它能调节气氛,减缓压力,修复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幽默的研究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重视,其中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等。

本文将简要的介绍语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一、三种经典幽默理论关于幽默的研究历史悠久,在早期众多的西方理论中,人们大致将其分为三种:(1)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论,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霍布斯。

所谓优越,即指幽默源于人们对于他人的优越感,是对他人的缺陷和错误的嘲笑。

(2)精神分析角度的释放论,主张这种观点的是弗洛伊德,即幽默是用于缓解紧张或应付交际中困难或窘迫的情况的。

(3)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主要人物是康德和叔本华。

他们认为,幽默是在荒谬的,意想不到的,以及不协调的上下文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三种被视为经典的传统幽默理论。

尽管这三种理论都有其不完整之处,但是它们提出的幽默的基本机制都为以后的幽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后来各个学科的学者在对幽默的研究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三种经典传统理论的影响。

二、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幽默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极大的关注。

在语言学范围内,大多数学者们从修辞学,语用学,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幽默。

(一)修辞学角度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学者的幽默研究主要集中于修辞学研究方面。

代表作有胡范铸(1991)的《幽默语言学》和谭达人(1997)的《幽默与言语幽默》,他们对幽默的修辞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都把幽默看作语言使用中的修辞方式。

幽默修辞学研究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重视幽默的深层特征以及幽默共有的普遍特征,因而忽视了对幽默内部原理及其产生动因和过程的考察,同时对幽默相关的语境因素、主客体因素重视不够。

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研究宋冠军

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研究宋冠军

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研究宋冠军发布时间:2023-06-17T02:58:52.1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7期作者:宋冠军[导读]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由于时代与个人遭际等原因,他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充满隐喻性的作品。

本文即从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的理论视角对李商隐诗歌做一具体分析,试图从语言的认知学角度重新审视其诗歌,为深入研究李商隐诗歌内涵做出探索。

江西工程学院江西新余 338039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由于时代与个人遭际等原因,他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充满隐喻性的作品。

本文即从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的理论视角对李商隐诗歌做一具体分析,试图从语言的认知学角度重新审视其诗歌,为深入研究李商隐诗歌内涵做出探索。

关键词:李商隐;概念整合;隐喻1985年,福柯尼耶(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一书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概念合成理论。

这种理论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大大提高了隐喻理论的阐释力。

概念合成理论由两个输入空间(即源域空间和目标域空间)和类属空间及合成空间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跨空间映射,并形成层创结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如下图所示:这个图形结构表明,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的一些相似元素组成了第三个空间,即他们的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中的部分元素经过跨空间投射进入第四个空间,形成了它们的合成空间,合成空间经过完善、组合、扩展作用最后形成层创结构。

概念合成理论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理论,为理解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认识工具。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仅流传到现在的诗歌就有600余首。

他的诗歌(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意象朦胧、多用典故,读之甚美却解之甚难,因此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即便如此,对李商隐诗歌的热爱与解读却历代不绝,大家辈出。

下面我们以西方概念整合理论,对李商隐诗歌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

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

第一部分:心理空间理论一、概述“心理空间”是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他的第一部专著——《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Fauconnier,1985)中提出来的。

这部著作也是心理空间理论产生的标志。

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语篇生成和阐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它旨在用虚拟的心理空间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

根据Fauconnier(1985),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合(conceptual package) , 它不是语言形式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 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 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分派和处理信息的虚拟概念框架。

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语篇的加工与处理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构建网络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利用多种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构建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一系列心理空间, 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空间位置等。

空间内有各自的语义结构元素, 相同的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跨空间映射(包括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建立对应关系。

跨空间映射的基本原则是身份认同原则(ID: Identificat ion Principle), 又称可及性原则(Access Principle)。

二、理论术语及实例分析2.1 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也在建构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是通过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构建起来的。

空间构造语是这样的语言单位:它要么有助于构建新的心理空间,要么有助于在先前已经建构好的心理空间之间来回更换注意视点。

空间构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介词短语如:in 1966, at the shop,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概念整合对隐喻产出的作用

概念整合对隐喻产出的作用

概念整合对隐喻产出的作用黄琪(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本文旨在简要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产出过程所产生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论如下:概念隐喻能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概念合成框架,它可以引导我们形成一条具体形象的思维链,增强创作时的衔接与连贯。

关键词概念整合隐喻产出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73The Role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n Metaphor ProductionHUANG Qi(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Hubei445000)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meta-phor.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conceptual metaphor can form a relatively stable concept synthesis frame-work,which can lead us to form a specific image of the thinking chain,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Keywords conceptual integration;metaphor production1概念整合理论在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域或心理域角度研究隐喻的基础上,Fauconnier和Turner进一步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的理论。

从认知角度看My Life has stood a Loaded Gun中的隐喻

从认知角度看My Life has stood a Loaded Gun中的隐喻

学 术 论 坛1 认知与诗歌目前,从认知角度对诗歌中隐喻的认识有以下观点:诗歌隐喻与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没有本质区别。

前者只是利用和丰富了语言使用者能够创造和领会的普通隐喻。

诗歌中的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因而诗歌中的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隐喻是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使我们能通过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诗歌中的映射体现为投射映射、语用功能映射和图式映射。

隐喻是系统的:一个隐喻概念会生发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我们的言语和思维。

诗歌中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因而,一个隐喻映射一旦建立起来、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所接受,就会反过来将自身的结构强加于真实生活之上,从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实现。

2 概念隐喻与Dickinson的诗歌Lakoff &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MT (conceptual metaphor)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向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映射,源域的特征、关系及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

其心理基础不是两域之间的相似性,而是抽象的意象图式。

理想化认知模式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有关特征传递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详实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但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讲,固着度高的隐喻,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方向隐喻、容器隐喻、实体隐喻等比较适合用该理论来解释。

Dickinson会将我们认为不存在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依靠巧妙而奇特的意象,构成隐喻。

读者就要运用认知原则来实现对Dickinson的诗歌的理解。

例如:“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That perches in the soul—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And never stops—at all—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为了谈论和思考比较抽象的目标域,我们会使用源域的词汇,将源域的特征、关系及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研究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研究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研究作者:王顺玲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8期摘要: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认知过程,重点研究语言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和空间生成机理,对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有较强的阐释力。

本文首先概述了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继而在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进行解构。

最后,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加强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隐喻概念整合隐喻教学隐喻作为语言的表达形式,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思维现象。

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思维的基础,是我们的认知工具。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拟通过实例阐释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的影响,及隐喻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和合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1 隐喻隐喻不仅是一种增强语言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参与了人类的整个认知过程。

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将隐喻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了揭示思维规律的认知层面,从而展开了隐喻机理的研究。

隐喻具有相似性、文化性、创造性、冲突性等语义特征。

隐喻在本质上成为我们了解周围世界的概念工具,在日常语言中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如,媒体经常使用“牛市”和“熊市”来描述股票市场证券价格上涨或下降的趋势,这一隐喻表达方式与动物攻击对手的方式有相似性。

当攻击对手时,公牛将两只角伸向空中而熊却将爪子向下猛击。

如果股票市场趋势向上,就说是“牛市”。

如果市场趋势是下降,则称作“熊市”。

这一隐喻意义正是隐喻相似性语义特征的体现。

2 概念整合理论及隐喻意义的认知合成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M.Turner)联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关于认知与语言方面的著作,创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

2.3 Dynamic vs conventional
Dynamic: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emphasises the dynamic and mutable aspects of blending and its role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It has been more concerned with investig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o ongoing meaning construction. 概念合成理论中概念合成的构建和操作都具有创造性。因此,该理论不仅 能解释固定的概念隐喻,更擅长解释创新的隐喻。人们日常的交流和理解 过程就是具有创造力的即时在线映射及整合过程。如“He is not a"这一在线隐喻就是在"That surgeon is a butcher." 这个隐喻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这说明概念合成是一个即时在线的过程。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比概念隐喻理论更具动态性。
概念合成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动态意义的构建,这种构建 基于心理空间的整合。人们通过运用百科知识对概念进行分析和 过滤从而整合出新的意义,而这些新的结构是任何一个输入空间 都不具备的。上述提到的针对创新隐喻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对 从旧信息中产生的新的意义的解释不充分,而概念整合理论弥补了 这一缺陷;因此,可以用来分析隐喻理论不能分析的复杂隐喻。
2.2 Mappings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involves selective projection of structure from inputs to the blended space rather than unidirectional crossdomain mappings. In addition, structure from the blend can be projected back to the input spaces. 概念合成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模式不是源域和目的域直接、单向和绝对地 映射,而是以共享心理图式为类属空间,由源域和目的域两个输入空间 双向映射到合成空间的动态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进行跨空间 映射,即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存在部分映射关系; 然后,两个输入空间的元 素向类属空间映射并形成共同的抽象结构,再分别映射回两个输入空间 ,从而规定了输入空间之间核心的跨空间映射; 接着,两个输入空间的元 素有选择地映射到合成空间。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隐喻翻译中的应用核心思路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隐喻翻译中的应用核心思路分析

2472020年09期总第501期ENGLISH ON CAMPUS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隐喻翻译中的应用核心思路分析文/窦伟伟3. 在功能对等的前提下,选择形式更对等的翻译方法。

在进行对等功能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和信息传递功能进行创作,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对等条件的建立提供良好环境。

在完成功能对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多元化的翻译方式,这样才能完成翻译方法的选择。

从效果表达的角度来讲,可以对英文进行有效的翻译,在表达功能上可以完成一个程度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属于一种毕生需要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对于不同文化与民族之间语言以及文化交流来讲有着桥梁的效果,而且也在现实的角度下,真正地把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联系在一起,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获得相同或相似的心理感受。

隐喻作为英语语言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的翻译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隐喻进行汉译能够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顺畅沟通。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隐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1.功能对等地借鉴形象相同的汉语隐喻。

国人理解的英语隐喻形象,在汉文词典当中具有相对应的相同隐喻形象,因此能够采用借鉴形象对英语隐喻形象进行正确的翻译,从而完成功能对等的效果,比如:“It’s just a castle in the air”,运用借鉴形象可翻译成:“这就是天空中的楼宇”。

因为普遍应用英语的国家国民对这段英语句子进行阅读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我国国民在阅读“天空中的楼宇”时都能感觉到语句中所蕴含的“虚幻”之意,这就是功能对等。

再比如“His uncle is an old fox,up toall kinds of cvils”,其中“old fox”中所蕴含的形象就是“老狐狸”,因此这段英文句子中具有“狡猾”之意,在国内就可以使用借鉴形象将其翻译为:“他的叔叔可真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他什么邪恶的事都能做出来”。

这种译文就可以充分表达英语句子中所隐藏的形象,从而产生功能对等的效果。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含义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含义
其诗歌 的主题思 想。
关键词 :艾米莉 ・ 狄金森 ;诗歌 隐喻 ;概念合成理论 号: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0 3 — 0 0 6 2 — 0 2
1 9世纪美 国女诗人艾米莉 ・ 狄 金森的诗 歌不事雕琢 ,
质朴清新 ,却又极富深意 。尽管在她 生前 ,她 的诗只有 1 0 首公开发表过 。 但死后她与 同时代 的惠特曼一起被推崇为美 国诗 歌新纪元 的里程 碑 ,拥有着极高 的评价 。超乎 寻常的 隐喻是其诗 歌的一大特色之一 。 在她 的笔下抽象 的感受往往 幻化成具体的事物 , 如死亡 时而像一个彬彬有礼 的绅士 “ 好 心地停车把我接上” ,殷勤地邀请 “ 她”一起踏上 生命 的最 后旅程 ; 时而死亡却如一只停摆 的钟 , 全 身冰凉 , 悬挂不动 。 蜜蜂是 “ 驾着马车”大胆 向玫瑰求爱。而玫瑰则是娇羞等待 蜜蜂光临 的女子 。 诗 人通过将 不同的事物和 事件 的并置 ,创 造不 同寻常 的隐喻 , 从而使 本来属于 某一领域的事物特 征转 移到另一领域 。这个过程 给予读者极 大的想象空间 , 使诗歌 的语言极具张 力, 同时, 也给 我们正确解读诗歌带来 了困难 。 因此 ,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是深入诗 歌主题思想 , 揭开诗
念隐喻理论在 解释非常 规的新奇 隐喻 ,比如诗歌 隐喻 , 有着
更好的说服力 。
规隐喻是行之有效 。 但是对于并非单一 映射且非 日 常 生活 中
本来存在 的诗歌 中的隐喻 ,概念 隐喻理论无法充分 的解释 。 F a u c o n n i e r等在概念 隐喻理论 的基础 上 ,结合 神经科 学 ,认知科学 ,心理学和语言学等研究成果 , 提 出了概念合
成理论 , 很 好的弥补这一 空白。 该理论 以心理空间之 间的认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Conceptual Metaphor, Blended Space and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作者: 李勇忠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出版物刊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114页
主题词: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概念域;映射
摘要: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文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隐喻的两种理论

隐喻的两种理论

穷 。据 V nN e ・ P 统计 , a  ̄pn j 仅在 1 7 至 18 90年 95
年短短 L 年闻 , 5 西方 出版 的有关 隐喻的学术 专著就
有 43 7种 ,1 隐喻 研 究成 了热 中之 热 除 了 L k f ao 的概 念 隐喻理 论 (ocpul t hrter) 在 诸 oneta me o hoy , a p
理 论是从心理 空间理论发展 而来的。F uo ir : acr e 称 m
心理空 间是人们在思考 、 交谈 时为了能局部 理解和 行动而构建的一系列小概念包 (o cpul akt。 cneta pc e)” ( u ane THt/1 9 ) on i r& r ̄,9 6 心理空 间可 建立起一 系 3- 列的概念 , 如时间 、 信念 、 愿望 能性 、 可 虚拟 、 置 、 位 现实等 。人们在 思考 和交谈 时 不断建 立心理 空 问。 心理 空间的建立要受 到语法 、 境和文 化的制约 。 语
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 人们 可通 过隐喻 这种 基本 的认
知手段 , 运用较具体 结构较 清晰的概念去理解 那些
较抽 象、 缺乏内部结构 的概 念 从结构上说 , 隐喻是
将源域 ( e 加帅 ) 的较熟悉 、 易于理 解的框架 映
射到不太熟悉的 较难理解 的 目标域 ( re o m n t gt n l) a d
夏孝 才, 杨 艳
408) 10 2 ( 湖南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湖南 长沙
【 摘
要】 ao 的概念 臆喻理论对 臆喻 的研 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 两千 多年 以采一直作 为 L kf 它健
修辞手段 的臆喻成为一种 重要 的认知 方式 . 从而为认知语 言学的发展 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而 F t a, t i 的合成空间理论 是 目前最具权 成性 的隐喻理论 。本文试 图从认 知的角度研 究臆喻 , x e mn r 探讨 了

娱乐圈词汇的隐喻阐释

娱乐圈词汇的隐喻阐释

参考文献:
【1】【英l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田l美l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l美l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4】I俄l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I英l弗兰西斯・弗兰契娜・查尔斯・哈里森.《现代艺术和现代 主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61曾熏仁.《西方美术简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同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嗍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Wetaphors
We
Live
By)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隐喻的认知观。他们认
为.人们思维过程大都是隐喻的,即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为结构 的(Lakoff&Johnson 1980:6)。因此,隐喻具有潜意识的特征。 Ungerer&Schmid也指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 的认知工具”(Ungerer&Schmid 2008:114)。人们通常用一个具 体的概念域(即源域)中的词汇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 域),这就形成了隐喻。
并不足以成为绘画的目的”,有如中国水墨画家要完成好那几笔高度精 练的笔墨,既状物取神又有笔情墨趣,是要耗尽毕生心力去磨砺的。齐
‘‘。。●●‘r…-‘●。‘●●-●●●●●●●●●●●●●●●●-。●‘。。●●-●●●●●●●●●●●●●●●●●●。‘‘。-●●●‘‘‘‘‘。‘‘'●●●●●●●……●●●…。。’’。●●‘‘。。‘。‘‘‘。●●●●●●●●●●‘‘‘●●●●●●●●。●‘‘●●‘●‘●‘●。‘。。‘●●●●●●●●●●●●●●●●●●●●●●。。‘●●。‘●。。‘。‘。‘●●●●●●●●●。‘。●●●●●。’。●●●●●。。’。。。’。●。●●‘‘‘‘●●‘●●●●●●●●●●

概念整合与概念隐喻的区别与对比

概念整合与概念隐喻的区别与对比

概念整合与概念隐喻的区别与对比作者:孙宝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二十世纪,其中涉及“源域”、“目的域”、“恒定性”、“映射”等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试图对多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归纳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并阐释两者在语言的解释和说明上具有互补性,最后指出两者的差异和不足,为更好的对比和分析两个理论做铺垫。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映射;区别[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一.概念隐喻理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中首次提出认知隐喻理论的概念。

隐喻本质上是人们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隐喻往往是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

”换言之,人类的概念系统是被隐喻性地建构的,通俗讲,隐喻更多来自于概念性的事物。

概念隐喻的研究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更加完整,其中包含源域、目的域及其映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意象图式结构在内的认知机制。

其中源域和目的域均属于概念域,本质上来讲,一个实体(具体的)和关系(抽象)的基本结构如,“旅程”的概念域具有旅行者、道路、起始点、终点等角色。

概念隐喻是源域到目的域的基本结構的映射构成。

换言之,就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部分投射。

除此之外,理想化认知模式是一种同一的认知模式,模式是基于人类的同一认知及他们所处的背景和环境。

在映射的过程中,具体的实体和抽象的关系所构成的意象图式结构保持其衡定性,即“衡定性假说”。

“人类试图运用隐喻机制把意象图式结构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从而避免在目标域中制造新的意象图式冲突”[1]。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

心理空间理论在《心理空间》[2]和《思维和语言的映射》中提出改进并不断完善的。

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_焦点及趋势_林书武

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_焦点及趋势_林书武

2002年第1期 外 国 语 总第137期 No.1, January 2002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37 38 文章编号:1004-5139(2001)01-0038-08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林书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 要:本文在林书武(1997),束定芳(2000)的专著,李福印(2000)的背景下,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今隐喻研究的七个主题,包括理论研究到应用于语言教学等各个方面。

接着叙述重要的论著和研讨会,主要的研究学者、机构及刊物。

说明研究的焦点是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空间隐喻研究、转喻和其他修辞格的研究。

最后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继续进行侧重于认知平面的隐喻理论研究;结合语言的神经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隐喻研究;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空间隐喻;转喻Studies on Metaphor: State of Arts, Focuses, and TrendLIN Shu-wu(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against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survey works, i.e. Lin(1997), Shu(2000), Li(2000), and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induces seven themes of the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metaphor, includ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study to their applications to language teaching. Important books and works, conferences and symposiums, scholars and study groups, as well as journals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study focuses it states are: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or, blending), metonymy and other tropes. Finally, the trend for studies is anticipated: those on theories with emphasis on cognitive aspects, those combined with the neural theory of language, and those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will be carried on.Key words: studies on metaphor;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or, blending); spatial metaphor; metonymy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国内也有较系统的评述。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作者:李洁来源:《商情》2019年第17期【摘要】隐喻是我们日常生活存在方式一种方式,动物隐喻内涵丰富。

概念合成理论对认知语言中意义构建具阐释力。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理解中西“猫”和“狗”在句子中意义合成及构建,并指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用动物交际,概念合成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交际过程中认知构建。

【关键词】隐喻动物概念合成一、前言概念合成理论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隐喻是一种根本的大脑能力,人用这种能力理解自身和世界,方法是通过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在概念上映现到另一个领域上(林书武,1997:66)。

概念合成理论就是关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隐喻及一般言语意义在线构建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王文斌.2007:35)。

可见,概念合成理论在认知语言中具有普遍阐释力,也适用于解释中西动物隐喻内涵。

二、前人对动物隐喻的研究keof提出:“人类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构成并加以限定的。

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之所以可能,准确地说是因为隐喻存在于个人的概念系统当中”。

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知、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杨艳芳.1995:67)。

关于动物隐喻的研究并不是那么多见。

三、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相互映射的空间网络。

空间网络主要包含:输入空间I或源心理空间、输入空间II或目标心理空间、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

在隐喻认知里,输入空间一是源域事物特征,一是指目標语事物特征,类属空间包含二者所共有特性,而整合空间是一种新概念构造。

概念整合是各个空间之间映射关系,输入I和输入II之间相似成分之间的映射,也包含二个输入空间里所包含的共有的特征选择性的映射到类属空间里,二个输入空间相应的成分投入到合成空间。

整合空间是整个概念合成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这一核心部分有一个层创结构,这一层创结构是人的大脑在经过思考,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这些复杂的思维过程之后而衍生出来的。

英汉疾病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英汉疾病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1.引言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概念隐喻是人类用某一概念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概念域经验的认知活动,人类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

日常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语篇,如时空、情感、人体等是含有隐喻思维的,疾病也是如此。

虽然人类早已把疾病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国内外学者却在拥有大量语料的同时对此方面研究甚少,而英汉疾病隐喻对比研究更是一项空白。

疾病从来都是负载着道德、价值判断、社会、政治状况、意识形态等各种想像与神话的,并由于人类文化上的缺陷,疾病被赋予太多的隐喻意义,而语言是传达这些隐喻意义的最好载体。

通过对英汉疾病语篇中的隐喻现象进行梳理,透过英汉疾病隐喻表达的比较分析探索两种隐喻认知的共性及个性,剖析其深处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探索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动机与人类思维的关系,且增强不同民族、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因此本文拟对疾病语篇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英汉隐喻认知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选取疾病语料的原因不仅在于疾病语篇中丰富的隐喻表达,也为弥补现今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英汉疾病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张薇1汪少华2(1.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依据,通过收集英汉疾病媒体报刊中的概念隐喻,对其中的表达方式做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比较,发现疾病通常是战争、动物、自然现象、神秘实体等概念化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共同的体验基础,战争隐喻在两种语言中普及;以疾病为源域的隐喻泛化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中西方“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哲学观的不同,英汉语疾病隐喻有各自倾向的源域。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合成;英汉疾病隐喻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273(2012)03-0016-06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ease DiscoursesZHANG Wei WANG Shao -hu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ease media discourse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comparison both synchronically and diachronically.It is found that diseases are usually conceptualized by war ,animal ,natural phenomena ,mysterious entity ,etc..To some extent ,due to common experiential basis ,war metaphors are widely used in two languages ;metaphors in which diseases are source domains also exist largely in social life.Due to different philosophies of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opposi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in two cultures ,disease metaphors differ in source domains.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blending ;disease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收稿日期:2011-10-14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学院院级青年项目项目编号(NSK2009/C20)阶段性研究成果。

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

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映射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隐喻性表征,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

人们通过隐喻认识世界,语言通过隐喻构建人的认知,本文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隐喻的认知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隐喻性思维对词义的影响、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对现有语义结构使用和理解的影响。

可以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隐喻认知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映射一、隐喻及隐喻思维隐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也存在于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原则,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的产物,许多文化现象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示出来的。

隐喻是人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过程,通过隐喻化手段,将原本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属于同一范畴之中。

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束定芳, 99)。

隐喻思维是一种超越型思维,它超越概念、判断、推理的精确性和有序性,直接涉及认知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隐喻与隐喻思维是外部表现形式和内在思维过程的关系,隐喻思维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相关的大脑思维过程,形象性是隐喻思维的突出特点,并使之带有明显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评价。

隐喻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六感知,这种感知是对事物相似性的万形感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将表示截然不同语义概念的词放在一起而创造和理解隐喻(赵艳芳,101)。

二、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已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并被认为是解释隐喻认知机制的有效方法。

(一)、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每一个概念隐喻映射都有一套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两概念域的某些成分要通过映射而形成一系列的本体对应,构成两域间系统而稳定的关系,这种映射是传统的、恒常的,是我们概念系统中的稳定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则凌驾于输入空间 I 和输入空间 I 之上, 是两者 的上
位概 念 。其 包 含 了 两 个输 入 空 间 的 共 同 的抽 象 概 念 结 构 ,
构都 比较明显 的隐喻 。而 概念 隐喻理论 则是 以隐喻 为主
导 来 解 释 人 的 认 知 方 式 , 就 是 说 , 们 正 是 以 隐 喻 这 一 也 人 工 具 或 方 式 来 认 识 世 界 的 。所 以 , 喻 就 具 有 统 领 地 位 。 隐 然 而 , 述 两 种 理 论 也 存 在 相 似 之 处 。例 如 , 们 都 将 隐 上 它 喻 看 作 认 知概 念 现 象 而 不 是 单 纯 的 语 言 现 象 ; 在 解 释 隐 都
释 为 两 个认 知域 之 间 的 映 射 。 因此 , 可 以称 作 “ 射 理 又 映 论”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的 主 要 术 语 有 心 理 空 间 ( na met l sae) 影 射 ( ap g 、 创 结 构 (me et t c r) 优 pcs 、 mpi )层 n e r n su t e 、 g r u
区 分是 因为 认 知 域 和 心 理 空 间 的 运 作 过 程 存 在 着 根 本 差
异 。概 念 隐喻 理 论 认 为 , 的 思 维 是 单 向映 射 。 因 此 , 人 隐
为 , 于 隐 喻是 以一 种 概 念 和 经 验 来 理 解 另 一 种 概 念 和 经 由
验 , 以, 理解 隐喻就要涉及 两个心理 表象 , 所 要 即源域和 目 的域两个认 知域。这两 个认 知域蕴 含着单 个 隐喻所涉 及 的巨大的意义 网络 , 即隐喻表达 的喻体和本体 。源域 和 目 的域中都有很 多相关 的结 构及 特征 。隐喻就是 两个认 知
点就 具 体 体 现 在 两 种 理论 的术 语 上 。 三 、 念 隐喻 理 论 和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的 理 论 术 语 之 间 的 概
夫” 相关的概 念有 “ 施事 、 受事 、 工具 ( ) 程序 、 刀 、 目标” 等,
共 同结 构 如 “ 人 拿 着 刀 切 肉 ” 。这 三 个 空 间 中 的概 念 某 等 会有 选 择 地 影 射 到合 成 空 间 , 过 层 创 结 构 中 的三 种 合 成 经 过程产生新的意义。
认 知语 言 学 角 度 说 明 了 自然 语 言 的 意 义 构 建 过 程 。 概 念
p o hoy 以及富康涅 ( acnir 和特纳 ( u e ) 出 hr er) T F uone) Tr r提 n 的概念合成理论 ( h o fBedn pcs 为代表 。这 些 T er o l i S ae ) y n g 研究揭示 了隐喻不 仅是 一种 修辞 格 、 一种语 义 现象 , 是 更 人类 的一种认 知思 维 方式 。笔 者尝 试对 概念 隐喻 理论 和 概念合成理论进行初步 比较 , 过分析它 们之 间的相 同之 通 处 和不 同之处 ( 主要 是不 同之 处 ) 揭示它们 之间 的互补 关 ,
kf 和 约 翰 逊 (o no ) o) Jh sn 的概 念 隐 喻 理 论 ( ocpul t C neta Me — a
究范围 , 升 了人 们对 隐喻 的认识 。现在 , 外学者 基本 提 中
上都接受隐喻言学家 富康 涅和 特纳提 出的概念 合成 理论从
71
些类 型的隐喻其 意义产 生过程 正好属 于典 型的概 念合成
情况 。 因此 , 以通 过 该 理 论 加 以 解 释 。 事 实 上 , 念 合 可 概
成 理 论 只 能 解 释 部分 类 型 的 隐 喻 , 其 是 源 域 和 目的 域 结 尤
即 将 产 生 的新 的合 成 空 间 ( 喻 意 义 ) 供 “ 入 ” 隐 提 输 。类 属
也 为即将产生 的合成 空间提供 输入 。合 成空 间通 过层创
结 构 的运 作 产 生 新 的 意 义 。 例 如 , T a d c ri ab t — “ ht ot uc o s h
e. 这一隐喻涉及 四个心理空间, r” 即输入空 间 I 是与“ o— , dc tr有关的心理空 间, o” 包括 的特色概念和结构有“ 病人” 手 “

引 言
隐喻 一 直 是 中西 方 学 者 研 究 的 热 点 课 题 。 中 国 的 隐
喻研究最早可 以追溯到先秦 时期 , 西方最 早 的隐喻研究 则
开端于公元前的亚里士 多德。在过 去的很 长一段 时间里 ,
中外 研 究 者 都 将 隐 喻 视 为 修 辞 学 中 的一 种 修 辞 格 。 然 而 ,
域 之 间 的一 种 固 定 的 、 统 的 关 系 。 例 如 , Lf i a or 系 “ i s u— e ny ” 一 个 根 隐 喻 。 它 的喻 体 是 “ore ” 本体 是 “i ” e. 是 juny , le , f
第2 5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河 南财 政 税 务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a o n n C l g fF n n e& T x t n o r l fHe a ol e o i a c n e a ai o
Vo. 5. 1 2 No. 4
Aug 201 . 1
认 知 活 动 在 人类 的思 维 活 动 中起 决 定 作 用 , 现 了人 类 的 体
创造力。整合后 的结 构会随时间 推移 变得凝 固化。因此 ,
人 们 无 法 察 觉 它 的 存 在 。富 康 涅 和 特 纳 用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二 、 念 隐 喻 理 论 和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的 研 究 目的 及 研 究 概
系 , 加深对隐喻的理解。 以
合成是指在已经建立 的心理空 间网络 的基 础上 , 各空 间之 问相互影射并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 的空间 。这里 的“ 心理
空 间 指 的 是 在 概 念 整 合 中 的 一 个 场 景 或 心 理 构 建 ( na metl
cnt c) 。概念整合是人类普遍 的潜 意识认知 活动。该 o s ut” r
概念隐喻理论认 为 隐喻涉及 两个认 知域 。而 概念合
成 理 论 则 在 概念 上 将 两 个 认 知 域 化 为 四个 心 理 空 间 , 而 因
能更具体 、 更细致地描述人们运用隐喻时的心理过程。
第 二 , 射 与 影 射 。认 知 域 和 心 理 空 间 的 运 作 方 式 分 映 别 叫做 映射 和影 射 ( 莱 柯 夫 和 约 翰 逊 以及 富 康 涅 和 特 纳 在
从 认知语 言学 角度 出发 的 隐喻研 究理 论影 响广 泛 , 而又 以概 念 隐喻理 论和 概念 合成理 论 为代 表 。概 念 隐 喻 理论 和概念 合成 理论在 研 究 目的和 范 围、 本 理 论 术语 以及 转喻 这 三 个方 面 既有 相 同点 又有 不 同点 , 基
这 两种 解释理 论都 揭 示 了隐喻 的某些 特征 , 它们 之 间互相 重 叠 、 有侧 重 、 相补 充 , 以加 深对 隐喻 的 各 互 可
范 围 18 9 0年 , 国芝 加 哥 大 学 出版 社 出 版 了认 知 语 言 学 家 美
分别解释 了隐喻 、 借代 、 虚拟 句 、 指示 代词 、 语法结 构 、 用 语
预设等语言现象 , 以此 证 明 这 种 意义 构 建 过 程 模 式 的 普 遍 性 。 由于该 理论 对 意 义 构 建 过 程 具 有 强 大 的 解 释 力 , 而 故 被西方的认知学者奉为金科玉律。 从 上 面 的 描 述 可 以 看 出 , 念 合 成 理 论 并 非 专 门 用 来 概 解 释 隐 喻 的 。 该 理 论 不 仅 可 以 用 来 解 释 隐 喻 的 意 义 构 建
化原则 (pi lypi il) ot i r cp 等。概念 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 mat n e 理论 的理论术语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 区别 。
第 一 , 个 认 知 域 与 四 个 心 理 空 间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认 两
各 自的英 文著 作 中则都 称 为 m p i ) apn 。汉 语之所 以作 出 g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与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之 比 较
刘 沛
( 南大学 远程 与继续 教育 学 院 , 河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 摘 要 ] 隐喻 是 中西 方学者研 究的热 点 问题 。从 多学科 、 多角度 涌现 出了许 多 隐喻 研 究理 论 , 中 其
可少的认知工具。因此 , 喻对人类 日常的思维 方式 和话 隐 语 表达产生 了重 要的影 响, 现 了人类语 言和认 知的根本 体
属 性 。 莱柯 夫 和 约 翰 逊 的 研 究 理 论 大 大 拓 展 了 隐 喻 的研
自2 0世纪 7 O年代起 , 学者们开始从多学科 、 多角度 研究隐 喻, 涌现出了许 多研 究理论 , 中, 其 从认知 语言学 角度 出发 的研究理 论 影 响广 泛 , 又 以认 知语 言 学 家莱 柯 夫 ( a 而 L—
过程和工作机制 , 还可 以 分 析 其 他 的 语 言 现 象 和 概 念 。在 这里 , 隐喻 是 用 以证 明该 理 论 的 众 多 “ 例 ” 一 。 只 是 某 示 之
莱柯夫和约翰逊 的著作《 我们 赖以生存 的隐喻》( eahr M t os p WeLv y 。在这本书 中, i b) e 作者从认 知语 言学 角度研究 了 隐喻这一古老 的课题 , 以此来揭 示人类对 语言 和经验 的理
理解。
[ 键词 ] 言 学研 究 ; 念 隐喻理 论 ; 念合 成 理论 ; 关 语 概 概 隐喻 [ 中图分 类号 ] 0 H5

[ 文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8— 7 3 2 1 )4— 0 1— 4 10 5 9 (0 1 0 0 7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