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民族文化学情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民族文化学情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民族文化学情调查与分析一、内地高校招收西藏生源的历史溯源及趋势变迁内地支援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年。

早在1957年3月5日书记处召开的会议上,时任总书记明确提出:"藏族学员凡愿意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

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

"遵照中央指示,西藏工委于1957年6月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建民族学校,并于当年9月确定学校名称为"西藏公学",校址选在了陕西咸阳,而分散在四川、甘肃等地的西藏学员陆续向咸阳校址集中。

西藏公学设置了一、二、三、四部和团校共60个教学班,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率先拉开了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帷幕,同时它也标志着西藏学员在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的开始。

改革开放之后,西藏陆续选送学员到内地高校进行深造学习。

1984年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从1985年开始,在上海、天津、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重庆、云南等16个省市,依托当地优质学校的资源条件,举办内地西藏初中班;在北京、成都、兰州开办三所独立设置的西藏中学。

从此,拉开了西藏基础教育也在内地开办学校和培养人才的历史先河。

至2014年,仅高中层次的内地西藏班和独立设置的内地西藏学校总数已达13所;分散招收西藏学生的内地重点高中达到50多所。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内地面向西藏招收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至2012年,共有276所内地高校招收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的求学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市和自治区。

2013年,西藏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2361人,其中区内6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8280人,区外返藏毕业生达4081人,内地高校毕业生占西藏全部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3。

2014年,西藏籍学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13662名,其中区属高校招生6384人,内地高校招生7278人,内地高校招收西藏学生的人数已超过区内高校的招生数量[4],在层次结构、专业分布、人数规模等各项指标方面,已经达到了"区内外平分秋色"的双轨体系格局。

藏族调研报告

藏族调研报告

藏族调研报告
《藏族调研报告》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着一个神秘而迷人的民族,那就是藏族。

为了更深入了解藏族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征,我们进行了一次藏族调研报告。

我们首先深入藏区的村庄和城市,与藏族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们了解到藏族人民对信仰的忠诚和对家园的热爱。

他们将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视为自己的信仰,认为这是神灵的居住地,因此他们对这片土地极其尊敬。

其次,我们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

藏族的传统服饰、舞蹈、音乐、绘画等文化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藏族民歌更是记录了他们的历史和生活。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藏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此外,我们也深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藏族地区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冲击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藏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对藏族群众的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

与一般认知不同,藏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并不落后。

政府对此重点支持,为藏族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但在城市和偏远地区还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通过本次藏族调研报告,我们对藏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更多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地方。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为藏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分析

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分析
西藏大学生中 华民 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分析
西 部 教 育
西藏大学生 中华 民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校
【 摘
西藏 拉 萨
8 5 0 0 0 7 )
要 】 本文认为 , 对 西藏 大学生培育 中华 民族 文化认 同感 , 有利 于增 强西藏 大学生社会 责任 感和国家责任感 ; 有利于构建民族文化

活动 作 为 突 出的 政 治任 务 来抓 。高校 担 负着 培 育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民族 更好地 屹立于 世界 民族之林 。 建设 人 才 义不 容 辞责 任 , 加 强 他们 的 中华 民 族文 化 认 同感 培 育 , 不 二、 有 利于构建 西藏大 学生 的民族文 化价值观 断提 高他 们对 中华 民 族认 同感 十分 重要 , 即从 族 群文 化认 同上 升 到 “ 在不 同的 文化 价值 观 激烈 碰撞 的 今天 , 加 强大 学 生的 民族 文 对 中华 民 族主 流文 化 的认 同 , 是 摆在 我们 西藏 教 育工 作者 面 前的一 化认 同, 有助 于构 建大 学 生的 民族 文 化 价值 观 。 ’ , 【 在 中华 民族 的 项重 大课题 。 悠久 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 , 其 间发 生过 不 断的 分分 合合 , 但 其共 同 民族 中 华 民族 文 化 是 指中 华 民族 在 历 史发 展 的过 程 中创 造 和 发展 文化价 值观 指引着 我们进 步与发展 。中华 民族文 化价值 观包括 “ 求 包 容相 生 ”等 内容 。 起来 的具 有本 民族 特 点的 文化 。从 内容 上 , 中华 民族 文化 分为 物质 同存异 ”“ 文化 和 精 神文 化 ; 从表 现 形 式 上 , 中华 民族 文 化 分 为器 物 文化 ( 衣 今 天的 中华 民族 是作 为一个 民族 国 家的概 念而 言的 , 也就 是中 食住 行所 依赖 的 生产 工具 及有 形 的文化 遗产 ) 、 制度文 化 ( 政治、 法 华 民族是 由 5 6 个 民族构 成的一 个 民族 国家 , 而5 6 个 民族都 有 不 同 律思 想 、 国家 理念 )和 观念 文 化 ( 文 学艺 术 、 哲学 、 宗教、 语言、 民族 的历 史背 景 及渊 源 关系 , 文化 上的差 异, 性及历 史渊 源关 系的多 样性 心理 、 国家 素质 、 风 土 民情 、 价 值观 等 ) ; 从 历 史进 程上 , 中 华 民族 文 形成 了 各民族 在历 史 、 文 化等 方面较 大 的差异 。这 就需 要构建 以 中 化 既包含 中 华民 族传 统优 秀文 化 , 也包 含近 代 以来形 成 的以 中国 特 华 民族文 化认 同为 基础 , 形成 中华 民族 共同 的民族 归属 感、 价 值观 、 色社 会 主 义先 进 文化 为 主 导的 现代 优 秀 文 化体 系 ; 从地 域 上讲 , 中 民族 意 识 等共 同认 同, 从 而强 化中 华 民族 认 同 。同时 , 中 国是 一个 华 民族 文 化是 以汉文 化 为 主体 并有 机 融 合少 数 民族 文 化 的综 合 文 多 民族 的 国 家, 各 民族 间 共同 享有 平 等的 权力 , 各 民族 拥有 平 等 的 化体 。 发展 与 生存 的机会 , 各 民族 的文化都 受 到了 尊重 。因各 民族 的发展 中华 民 族文 化 认 同是 指 中华 民族 这一 群 体 对于 本 民族 内 部 相 与 生存 , 各 民族 的文 化 得 到了 保障 , 从 而确 保 了中 华 民族共 同认 同 对稳 定 的文 化模 式 的认 同 , 就 是 以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先 进文 化为 指 的实现 。各 民族 间相互 尊重 、 共 同发展 , 各 民族文 化与时 俱进 , 为 中 导 的中华 民族文 化体 系认 同, 对外 表现 出 具有 特殊 感召 力和 国际 认 华 民族 共 同的认 同的 实现奠 定了 基础 。对于 一个 国家而 言 , 必须形 知 度 的 文 化身 份 确 认 , 是 中 华 民 族 内部 成 员 对 本 民族 文 化 的 归 属 成 一种 共 同的认 同, 并 把这种 认 同融洽 到各 民族 以及 国民的 生活 行 感、 忠诚感、 立 场 感 和异 同感 。“ 大 学 生 中华 民族 文 化认 同 , 是 指 大 为中 , 成 为一种 行 为规 范 , 使 社会 成员 的每 一 份子 的思 想 行 为时 刻 学 生在 学 习生 活和社 会 实践 中 , 将 以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 为 保 持与 国家 的利 益一致 。共 同的认 同是 升化 了的意 识 , 它能 形成认 指 导 的中华 民族 文 化体 系内 化于 自身 心理 和 人格结 构 中 , 并以之 为 识 的 升化 , 必 定形 成 民族 利 益与 国家 利 益最终 统 一 , 使 国民对 国 家 行 为规 范 的状 态 。培育 大学 生中 华 民族文 化认 同 感 , 不 仅要 着 眼于 产 生感 情 , 自觉 爱护 国家 、 保 卫 国家利 益不 受侵 害 。因此 , 文 化认 同 培 养大 学 生对 中 国优秀 传统 文化 的认 同 , 也要 着眼 于 培养其 对 民族 是国家 的灵魂 。 现 代优 秀 文化 的认 同 , 更要着 眼 于 以中 国汉文 化为 主体 的综 合少 数 加 强西藏 大学 生 民族文 化认 同感培 育 , 构 建 西藏大 学生 对中 华 民族文 化为 补充 的多元 文化体 系 。 ' , 【 民族 的民族 意识 和归属 感 , 可 以使他们 深刻 认识 到中 国是 中华各 民 在少 数 民族 地区 积极 开 展中 华 民族文 化认 同 感的 教育 , 具有 十 族 存 在与 发 展的 前提 , 认 同 中华 民族 和维 护 中华 民族 的 利 益, 是 各 分重要 的意 义 。 民族 共 同发 展与 繁 荣的根 本 保 障 。通过 对西 藏 大学 生 中华 民族 文 提高 西藏 大学生 的社 会责任 感和 国家 责任感 化认 同感 的教育 , 使他 们认 识到 本 民族的优 秀传 统文 化 已是中华 民 中华 民族 是 由居 住 在中 国境 内的 5 6 个 民族 所构 成 的伟 大 民族 , 族优 秀文 化 的组 成 部分 , 学 习传 承 及发 展藏 民族 优 秀文 化 , 是西 藏 各民 族在 保持 本 民族 的文化 和本 民族 认 同的 同时 , 又对 中 华民 族国 大学 生 的崇 高使 命 , 在认 同中华 民族 主 流文 化 的前 提下 , 更 好地 传 冢以 及中 华 民族 国家 内的 主体文 化产 生认 同, 以 至形 成对 中华 民族 承和发 展藏 民族优秀 文化 。 的多 元 民族 的 认 同 。中华 民族文 化 认 同是 中 华 民族 认 同的 基础 与 三、 有利于 社会 的和 谐稳 定 核心 。“ 对中 华民 族文 化认 同是 各 民族 安身 立命 的思 想基 础和 共 同 在 多 民族国 家 , 人 们认 同 民族共 同体 及文化 对于 社会 的和 谐显 的文 化 信 念 。中华 民族 文化 认 同 的宗 旨 就是 “ 要高 举维 护 祖 国统 得尤 为重 要 。我国作 为多 元 民族 国家 , 如 果各 民族之 间 共同 的文化 维 护 社会 稳定 , 维 护社 会主 义法 制 , 维护 人 民群众 根本 利益 的旗 认 同缺 失 , 那 么民族 及 其文 化之 间 的冲 突 就有 可能 发 生 , 这 种 事例 帜” 。[ 3 培 育 西藏 大 学 生 中华 民族 文 化 认 同感 , 要 在 大学 生 中 普及 在今 天 世界 屡 见不 鲜 。中华 民族 的认 同是 我 国各 民族 和睦 共处 的 这样 的意 识 , 就是 要从 提 高文 化知识 水 平 , 解 决好 人 民内部 矛 盾 , 绝 需要 , 也 是 社会 稳 定、 人 民 安居 乐业 的 需要 。如 果 没有 了中 华 民族 不能 出现 破坏 祖 国统 一 , 破 坏 民族 团结 的文 化思 想和 苗头 出现 。在 文化 的认 同 , 各 民族 间也 就不 可能接 受共 同的道 德 、 生活 习惯等 , 就 中华 民族 内部 , 维 持 并 强化 各 民族 对 中华 民 族 及其 文化 的 认 同 , 是 不可 能接 受 中华 民族 文 化共 同的认 同 。没有 了共 同的认 同 , 中华 民 民族 发展 、 文 化繁 荣 的强 大的 凝聚 力与 内动 力 。只要 这种 认 同不 改 族也 不会 成 为一个 整体 存在 , 将 会导 致各 民族 的不 团结 社会 的不和 变, 那 么各 民族对 中华 民 族的 深厚 感情 , 归属 意识 就不 会 改变 , 民族 谐 。我们 只 要有 了共 同的认 同, 各 民族 才 可能 共 同发展 和 繁荣 , 中 的利 益 与 自 己的 利 益就 不 会分 离 , 为 了维 护 中华 民族利 益 , 就 能舍 华 民族 才可 能屹立 于世界之 林 。 身 奋斗 。在 过 去 , 无 数 民族 先烈 为 了维 护 这种 认 同而 前赴 后继 ; 今 四、 增强 西藏大 学生 的中华 民族精神 天, 我们 仍然 需要 这种 精 神 。加 强 西藏大 学 生 中华 民族文 化认 同感 中华 民 族 优 秀文 化 是 古 老 中国 屹立 千古 , 生 生 不 息 的不 竭 动 的 培育 �

西藏、新疆地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调查

西藏、新疆地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调查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地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 促进地区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地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 化认同进行多维度研究。
02
、地区的国家认同调查
国家认同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国家认同是指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 豪感。它是国家凝聚力、稳定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上存在的民族矛盾和现实中的民族政策可能 影响民族认同。
教育与传播
需要通过教育和传播手段,增强地区内各民族的 相互了解和认同。
04
、地区的文化认同调查
文化认同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认同的定义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所属文化系统 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身份认 同,是一种对于自己所属文化群体的归属感 和认同感。
问题
一些地区的居民可能存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满、对国家价值观念的不理解、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忽视、对国家历 史传统的遗忘和对国家地缘特色的不了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03
、地区的民族认同调查
民族认同的定义与内涵
民族认同
指个体对于所属民族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民族认同的内涵
文化认同的内涵
文化认同的内涵包括对于所属文化的认知、 对于所属文化的情感认同、对于所属文化的 行为体现和对于所属文化的身份认同。
、地区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
01
02
0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等方法,对特定地区的 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自我认同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概念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包括民族认同、学生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职业认同。

这五个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认同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认同感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认同危机。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其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同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字数:216】1.2 问题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问题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包括对国家、民族、地域、家庭和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承和心理健康。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如何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处于文化冲突和适应压力较大的环境中,他们往往面临挑战和困境,教育现状也反映了对其发展的不足关注。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教育现状,探讨有效途径与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2. 正文2.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概念解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是指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身份认同。

这五个认同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核心认同体系。

民族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源自于血脉相连的族群关系,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标识。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藏族青年群体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以便为他们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调研对象为在西藏地区的藏族青年,调研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式获得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一、藏族青年群体的现状1.人口分布和教育状况:调研数据显示,藏族青年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其中城市人口占比相对较高。

教育状况较为落后,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学历及以下。

2.就业情况:调研发现,藏族青年的就业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由于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只能从事农牧业和低技能劳动。

3.收入水平:由于就业情况不佳,藏族青年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文化传承:对于藏族青年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颇具挑战。

调研显示,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同,很多人甚至不会讲藏语。

二、藏族青年群体的问题和需求1.教育需求:由于教育水平较低,藏族青年对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较大。

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就业需求:提高就业率是藏族青年面临的一大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3.文化传承需求: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加强对藏族青年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基础设施需求:由于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藏族青年希望有更好的交通、通信和医疗设施,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三、为藏族青年群体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教育政策:加大对藏族青年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鼓励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2.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鼓励藏族青年参与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3.文化政策: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机会。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藏族民族文化的特点、传统和发展现状,为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贡献力量。

同时,通过此次调研,使调研人员对藏族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来源广泛的信息和真实的反馈。

2. 调研过程调研人员前往西藏自治区,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了100位藏族民众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题涵盖了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语言、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

随后,调研人员还参观了西藏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寺庙,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语言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能够听懂藏语,但由于多数藏族人受到汉语和英语的影响,使用藏语的比例逐渐下降。

然而,受访者普遍认为藏语作为一个宝贵的传统,应该被更多人重视和使用。

2. 服饰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藏族服饰在年轻一代中逐渐被西方服饰替代。

尽管如此,一些重要场合和节日上,传统服饰仍然被广泛使用,例如藏族的结婚仪式和新年。

调研人员从当地手工艺人那里得知,制作传统服饰的技艺正在逐渐失传,这不仅对藏族文化构成威胁,也对手工艺人的生计带来困扰。

3. 建筑西藏的建筑风格独特且充满艺术感。

寺庙和藏式佛教庙宇是藏族建筑的典型代表。

这些建筑多数采用白墙红瓦,色彩鲜艳且富有装饰性。

然而,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新材料的运用,传统建筑技艺正在逐渐消失。

调研显示,年轻一代更喜欢现代化的建筑,这也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

4. 风俗习惯藏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多样且充满魅力。

调研显示,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传统习俗仍然被坚守和传承。

例如,藏族的舞蹈、歌曲和传统节日,仍是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独特的藏传佛教信仰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应在教育领域加大培养藏族语言能力的力度。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

作为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藏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本报告旨在对藏族民族文化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藏族概况及历史背景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

藏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纪,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和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包括语言、宗教、服饰、艺术等诸多方面。

三、藏族语言和文字藏族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它有不同的方言,主要有藏语和景颇语等。

藏族的文字主要是藏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

它有自己的字符和书写方式,被广泛用于藏族的书法、文学和经典文献。

四、藏族宗教文化藏族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它在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宗教仪式,如藏戏、祈福仪式等。

此外,也有部分藏族信仰其他宗教,如本教和天主教等。

五、藏族传统服饰藏族传统服饰以藏袍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男子通常穿着藏袍、披氅和长靴,女子则穿着藏装、带上隆裙和饰着银饰。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防寒保暖的功能,还展现了藏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六、藏族传统艺术藏族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

在绘画方面,藏族以唐卡画和洞彩为代表,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拜和对生活的描绘。

藏族的雕塑主要用于佛教寺庙和宗教仪式。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藏族民歌舞和开通格鲁舞等形式丰富多样。

七、藏族节日和民俗藏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新年(藏历年)和望果节等。

这些节日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庆典,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民俗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舞蹈、歌唱等活动,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乐趣。

八、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虽然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受到一些冲击和威胁。

西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西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族优秀文化 的愿望会更加 强烈 。 ( 三) 西藏 藏 族 大 学生 无论 是 在 选择 交友 上 、 还
同和中华民族认 同上 , 不同民族学生表现出不 同的选
择f 顷向。
学 生基 本 是 生 在 西 藏 , 长 在 西 藏 。 由 于地 域 文 化 相
对封闭的特点 , 少数 民族 大学生在这种文化氛 围中 成长, 身上 必然根植本 民族 的传统思想 。集 中表现 在对本 民族宗教信仰的认 同、 对本 民族风俗 习惯 的 遵从 、 对本 民族传统节 日的向往n 等方面 。在西藏 , 藏族人数 占西藏人 口总数 的9 2 %, 其他各 民族只 占 8 %。在西藏高校 中, 藏族大学生的人数 比例显然也
接受 , 而中华 民族 的文化是 由5 6 个 民族组成的, 积极
的中华 民族认 同应该表现在对 5 6 个 民族的文化 的认 可和接受上。大部分学生认为我 国5 6 个 民族的文化 各有千秋 , 少部分学生选择了“ 本民族文化” , 还有极个 别的学生选择了“ 不知道 。 ” 而且在涉及到单一 民族认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 经历 了长期 的历史。它 既是众多民族各 自形成发展的历史 , 又是 由众多民族 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整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因此中华 民族认同和单一民族认同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 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到了近代 , 中华民族在 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中逐步形成了“ 自 觉” 的中华民族认 同意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民族意
成熟的。

西 藏高 校大 学生 的 民族 认 同现状 及原 因分 析
( 一) 大 多数 学生 不 管是在 对本 民族 的认 同上 还
是 对 中华民族的认 同上都是积极的 , 但 也有极 小部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摘要】本文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影响其教育的因素。

然后提出了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最后通过结论总结对本文研究进行回顾,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其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有效途径,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含义,重要性,影响因素,提升,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引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群体之一,其“五个认同”包括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和地域认同,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五个认同”教育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与挑战。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的教育现状,探讨提升其“五个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亟需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当前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加强对他们“五个认同”的教育,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

藏族大学生习俗认同调查研究

藏族大学生习俗认同调查研究

藏族大学生习俗认同调查研究习俗认同是了解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对藏族大学生餐饮、节庆、婚丧嫁娶、敬老等习俗进行探讨,关注他们的态度、行为与情感的认同,期冀更多人参与其中,共同谱写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华丽篇章。

标签:藏族;大学生;习俗认同引言民族习俗是指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习气和禁忌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从这里可以看出,习俗不仅是民族心理素质内在共同性的反映,也是民族风貌的外在特征。

可以说,习俗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具体象征。

习俗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习俗归属的认知和感情。

藏族习俗的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征、互溶性特征、时代性特征。

互溶性特征与时代性特征相互影响,也在影响着民族性特征。

民族习俗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对以往习俗如何看待,对外来习俗如何对待,成了人际互动与文化交流的焦点。

研究好这个问题,就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

在西藏高校,藏族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接触汉、回等其他民族。

习俗认同主要围绕藏族大学生对藏族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的习俗的态度和自己对相关习俗的坚持性展开。

而在习俗的认同上,藏族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情感和行为的分离。

他们对藏族习俗的认同比较积极,绝大多数的藏族大学生希望对藏族的习俗予以保留,并且大部分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典型习俗的一些特征逐渐淡化而感到忧虑。

当代的藏族大学生,站在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前沿,面对中西文化、汉藏文化、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该如何对待与取舍呢?因此,对习俗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学生对习俗的态度,就能对症下药。

此外,对习俗认同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民族间的了解,有助于化解民族间的误解。

习俗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藏区的藏族大学生的习俗认同会体现出差异性,对这种差异性的深层原因及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成为我们认识一个民族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
对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建 设 和 发 展 事 业 的 成 败 举足轻 重

本调查 以 藏族大学生 为 样本
,
,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法 》 规 定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受 民 族教育 的
同时
; ,
,

小在接
根 据 已 有 的 研究 成果 和 相 关 理 论


行编 制
必 然 受 到 国 家 主 流 文 化 和核
,
平 等 写 入 了 宪 法 采 取 了 许 多 措施 保 证 民 族平 等
豪的
8
,
6
.
3
%
关键 词 藏族 大 学 生
认同
;
国 家认同
;
民族
的 学 生 认 为 藏族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8 5
.
,
文化 认 同
9
% 的学生认
为 西 藏 的 社 会经 济 发 展 离 不 开 祖

,
_
国 大家 庭 的 支 持 和 帮 助 对 于
国 家利益至 上
8
"

历 史 证 明 多 民 族 国 家 内 公 民 的 国 家认
同 和 对本 民 族 的 认 同 呈现
致性
.

9
1
% 的
藏 族大
族身 份 的 认 同 以 及
, ,

己 和 其他 民 族 成 员 交
学 生 表示 精 通 本 民 族 语 言
,
9
3
2
%的
学生 了 解 本 民 读有 关本 民
往 时 的 情 况 调 査表 明 藏 族 大 学 生 有 着 强 烈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也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他们的认同教育也显得更加迫切。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教育,有“五个认同”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民族认同、地域认同、宗教认同、语言认同和文化认同。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的教育现状进行简析,并提出有效的途径进行探究。

一、民族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群体,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认识自己所属的民族,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认同感。

目前,学校开设的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较少,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还不够到位。

建议学校加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增加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二、地域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情感认同也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一些地方特色文化表现形式逐渐减少,导致学生对自己地域的认同感降低。

建议学校加强地方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地域的认同感。

三、宗教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些人信奉宗教,宗教信仰对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一些学校对于宗教的宣传和教育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对于自己宗教的认同感不足。

建议学校加强对于宗教的宣传和教育,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对自己宗教的认同感。

四、语言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会面临语言不通的情况,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议学校加强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增强对自己语言的认同感。

五、文化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习俗、礼仪习惯等方面与主体民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于文化认同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主体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标签: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歷史证明,多民族国家内公民的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度高,多民族国家就能历经风雨变化而保持统一,反之对国家的统一就会提出挑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而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状况,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自行编制《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调查问卷》和综合访谈提纲,调查藏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度、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度;对本民族的认同度;对藏族文化的认同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和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度。

一、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国家认同主要调查藏族大学生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利益的认同情况。

在受调查的藏族大学生中,87.6%的学生认为作为中国公民是自豪的,86.3%的学生认为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85.9%的学生认为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说法,持“同意”态度的为79%,80.3%的学生认为国家要加大力度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85%的学生期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比较好,能够积极地肯定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能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利益。

虽然藏族大学生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中长大,但成长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准则下生活,接受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自小在接受民族教育的同时,必然受到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在藏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扶持政策,使西藏教育、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代藏族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受惠者,所以对国家的认同度、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度和中华民族利益认同度比较高。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然环境 、 特 殊 的受 教 育 条件 和所
识结构。 ” l 也就 是 说 藏族 大 学 生 的 学 习认 知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周围环境 , 直观 、 形 象 和 参 与 型 的实 践 教 学 模 式 与 藏 族 大 学 生 的 认 知 特 点 相 匹 配 。 实 践 教 学 是 以实 践 活 动 为 载体 和形 式 , 让 藏族 大 学 生 在 参 与 、 身 体 力 行 和 亲 身 经 历 中 理 解 和 把 握 所 学
想 政 治 理论 课 学 习 , 掌 握社 会 主
义 主 流 文 化 和科 学 文 化 知 识主 义建 设 事 业 的 可靠 接 班人 。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自身 的 特 点 及 目前 教 学 资 源 状 况 决 定 了理 论 教 学仍 然 是 主导 形 式 ,
点是 “ 场依存 型” , 即“ 喜 欢 以 整 体 的方 式 看 问题 , 喜 欢 集 体 上
知识 , 使 学生从被 动 的知识 、 理
论 和 方法 的接 受 者 转 化 为 知识 、 技能 、 方法 、 理 论 思 考 和解 决 实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和
通过社会实践教 学提 高藏族大学生对 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认 同。 关键词 : 实践教学 藏族大学生 主流文化认 同
藏族 大 学 生 是建 设 西 藏 、 发
展 西 藏 和稳 定 西 藏 的 中 坚 力量 , 是 维 护祖 国统 一 、 民族 团结 和 社 会 稳 定 的生 力 军 , 藏 族 大学 生 只 有 立 足 于 中 华 民族 源 远 流 长 的 文化根基 , 积 极 适 应 和认 同 主流
利用环境 开展学习活动 , 希望所

藏族大学生外显、内隐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研究

藏族大学生外显、内隐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研究

藏族大学生外显、内隐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研究
杨子桢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46)003
【摘要】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及两者间的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因而辩证认识两种认同及其关系,是当代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将研究重点镇定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两个概念上,利用外显问卷
和内隐实验(SC--IAT)的研究方法,对藏汉大学生外显水平和内隐水平上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的民族发展现状,为各民族和谐发展以及高校民族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推动民族
政策的发展.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杨子桢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J], 葛数金
2.民族院校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基地——读《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 [J], 徐勇
3.城镇化背景下藏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内隐研究 [J], 王晓刚;徐畅;陈秋燕;程科;张海滨;任金明;依拉达·艾木拉江
4.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J], 葛数金
5.新疆民汉合堂合班合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影响的研究 [J], 刘永兵;李江;汤先萍;薛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 "期
万明钢等: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
#$
别计 $ 、 %、 &、 ’、 " 分。问 卷 为 集 体 现 场 作 答, 当时 收回。 !"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 所有数据在 ()(( *+, -./0+12 ( "34 3 版) 上进行 数据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在本研究中, 主要运 用了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的黑人认同的四阶段模型作为问卷编制的理论基 础, 同时对 8’9:;/+ 模型中的重新定位阶段 ( (1<*(19= .*/+) 和内化阶段 ( *+.1(+’,*-’.*/+ ) 进行了整合和归 并, 并且突出了民族认同的态度成分。根据 8’9:;/+ 的四阶段模型和研究者的构想, 本研究提出了三种 民族认同的定向类型, 并且从这三方面着手构建了 >?@A。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 问卷总共包括三个维 万方数据 度。因子!包括七个题目, 它主要与对主流文化的 # #
[ <] 特的亚文化。L8JJC 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
即整合 ( 03I84J/I0F3) , 个体能够很好地协调和平衡主 流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两种文化中都能很好 地适应; 同化 ( /EE0.01/I0F3) 指个体放弃自己的文化, 完全融入主流文化; 分离 ( E8G/J/I0F3 ) 指个体拒绝主
万方数据
! &’
#
!"
心# # 理# # 学# # 报
$% 卷
流文化, 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之 中; 边缘化 ( &’()*+’,*-’.*/+ ) 指个体既不能认同主流 文化也不能完全认同本民族文化, 处于两种文化边 缘地带。01((2 的文化适应量表就是根据这个文化 适应模式的四个维度编制的。藏族是我国一个文化 颇具特色、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由于商业活动、 旅 游、 通讯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 及与其他文化交往、 融合的机会, 加速了藏族文化自 身的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 藏族的民族认同呈现 出怎样的分化状态、 他们的民族认同又受那些因素 的影响,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一问题 的研究, 对于深入了解藏族与汉族、 藏族文化与主流 文化之间的关系, 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基于此, 本研究试图对藏族大学生的民族 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予以探究。

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特点及问题分析

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特点及问题分析

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特点及问题分析
郑雪莲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年(卷),期】2017(003)001
【摘要】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西藏地区的高校更应高度重视这一点.这对于校园和西藏地区的文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尤为关键.基于此,文章结合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分析了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郑雪莲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西藏拉萨,8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分析 [J], 郑雪莲;
2.西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培育的价值分析 [J], 郑雪莲
3.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J], 史鸿文
4.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中华文化认同论\"研究丛书》 [J], 万美容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思想方略及文化认同——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J], 刘慧;赵一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标签: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歷史证明,多民族国家内公民的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度高,多民族国家就能历经风雨变化而保持统一,反之对国家的统一就会提出挑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而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状况,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自行编制《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调查问卷》和综合访谈提纲,调查藏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度、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度;对本民族的认同度;对藏族文化的认同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和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度。

一、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
国家认同主要调查藏族大学生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利益的认同情况。

在受调查的藏族大学生中,87.6%的学生认为作为中国公民是自豪的,86.3%的学生认为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85.9%的学生认为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说法,持“同意”态度的为79%,80.3%的学生认为国家要加大力度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85%的学生期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比较好,能够积极地肯定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能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利益。

虽然藏族大学生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中长大,但成长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准则下生活,接受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自小在接受民族教育的同时,必然受到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在藏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扶持政策,使西藏教育、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代藏族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受惠者,所以对国家的认同度、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度和中华民族利益认同度比较高。

二、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
民族认同主要调查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以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交往时的情况,调查表明藏族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93.5%的藏族大学生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不分在西藏和在内地就读的地域区别,
93.2%的学生表示在参加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时,和其他民族相处没有困难。

以上数据和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呈现出一致性,即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度非常高,这和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正相关。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平等写入了宪法,采取了许多措施,保证民族平等,藏族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和保护。

藏族传统文化的特征是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藏族大学生在地处青藏高原的西藏长大,西藏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过程,孕育了藏族独特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藏族人民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黑暗压抑的社会条件下创造的藏族文化,是维系藏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精神纽带,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是藏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征。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占据影响力最大的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属于一种稳定的、缺乏快速反应力的意识形态,藏族传统文化也因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仍然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藏族大学生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特殊文化环境中,就算是进入外地学习,脱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圈,其民族认同度仍然非常高。

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文化认同主要调查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当代主流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为身份认同提供基础和基石,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本民族的认同呈现一致性。

91%的藏族大学生表示精通本民族语言,93.2%的学生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83.6%的学生会积极阅读有关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由于对中华民族利益的认同,藏族大学生主体对当代主流文化认同度比较好。

85.7%的学生赞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3%的同学赞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87.3%的学生赞同“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80.1%的学生赞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79%的学生赞同“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开放式问答中,藏族大学生最欣赏的内地人物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其后是孔子、李白、诸葛亮、孙中山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藏族大学生对当代主流文化的认同度比较好。

在访谈中也发现藏族大学生国家历史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在个别访谈中,学生对西藏纳入祖国版图时间回答正确的不到60%,关于西藏地方和中央关系史,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解,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较浅。

四、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的对策
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创新,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要想保持西藏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提高西藏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当代主流文化的认同。

藏族大学生是建设西藏、发展西藏和稳定西藏的中坚力量,
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生力军,提高藏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西藏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1.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体系,通过共同的文化纽带建构每个藏族大学生内心深层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概念,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内部生存,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制度,这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共同性提供了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涵盖各民族文化内容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概念和符号系统,要把藏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纳入到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系统之中。

藏族传统文化中不乏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更包含了许多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标准,如“知耻、公正、信仰、怜悯、诚实”等做人的道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佛教戒律,这些与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对人的道德伦理要求是契合的,应该不断促进藏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融合,引导藏族大学生积极团结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统一体和国家的认同。

2.促进西藏区域经济和社会公平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也就是说,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为了增加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经济基础,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促进西藏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构筑新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3.加强藏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高度认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倡导和维护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

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背景下,思想文化丰富庞杂,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形成一定的冲击和解构,应加强国家意识和主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和维护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藏族大学生文化建设和国家认同。

4.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创新校园活动、发展校园宣传媒体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等途径促进藏族大学生对国家和主流文化的认同。

藏族大學生只有立足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积极调适,提高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才能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在保持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前提下融入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万明刚,王亚鹏,李继利.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02,(5).
[3]张雁军,马海林.西藏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模式研究[J].青年研究,2002,(6).
[4]王水平,胡盛华,张修祥,李文.汉区藏族大学生的文化融合研究[J].社会发展,20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