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导学案
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48b6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c.png)
唐诗五首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课前预习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唐诗五首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4.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
诗仙”。其诗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赞美祖国山
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唐诗五首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知识积累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古诗词名句: (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维《山居秋暝》)
唐诗五首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类文阅读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唐诗五首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2)《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的喜 悦之情的诗句是:_几_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谁__家__新__燕__啄__春__泥__。 (13)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_属__国__过__居__延_。征__蓬__出__汉__塞__,归雁入胡天。 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萧关逢候骑,都__护__在__燕__然__。 (14)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江__入__大__荒_流__。 月__下__飞__天__镜__,云__生__结__海__楼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年级上第12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上第12课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62ab11eefdc8d376ee3269.png)
八年级上第12课诗词五首导学案(一)班别:组别:姓名:编制:八年级语文组:日期:2018.10一、学习目标:1.自读五首诗,扫清文字障碍。
2.搜索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了解律诗的特点。
3.读背诗歌,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第一课时一野望(王绩)一、自主学习:1.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唐初诗人。
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曾三仕三隐。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2.给下列字、词注音:东皋.()徙倚..()犊.()3.按律诗的四联八句,用楷书抄写诗句,并在诗句中划分节奏。
首联(句):,颔联(句):,颈联(句):,尾联(句):,4.朗读诗歌至能背。
小组长检查背诵结果。
二、课堂导学:1.群学: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小组间合作完成,后对照教师内容)2.合作探究:(1)“徙倚”是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儿看出来的?二黄鹤楼(崔灏)一、自主学习:1. 资料搜索:《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2.崔颢,汴州(开封)人氏, )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盛唐诗人,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3.自读诗歌,划分节奏,并找出本诗押韵的字,标注出来,说明押“”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83906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a.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导学案24诗词五首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XXX,一名潜,字XXX,世称XXX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XXX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今后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XXX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方针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哗闹扰攘的红尘,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叨教你为何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平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薄暮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辩清楚,却不知如何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25.诗词五首(导学案)
![25.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aa9dc33d4b14e85246875.png)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第25课诗词五首八年级()班学生姓名: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掌握字音、字义。
2.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4.学会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课前预习:1.积累文体知识。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绝句只有四句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2.走近作者。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还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3.准确认读下列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 )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布衾.(qīn )塘坳.(ào )何由彻.(châ)见.(xiàn )此屋4.熟读课文,填空。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课堂导学:1.朗读课文,解释字词。
号:吼挂罥:挂住,缠绕忍:狠心向:渐近,靠近俄顷:一会儿彻:彻晓,到天亮足:值得安:如何,怎么;安稳见:同“现”,出现2.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对抗:一组说原句,另一组说意思,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4.赏析诗歌。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https://img.taocdn.com/s3/m/47642c9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b.png)
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和“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因他官职卑微,所以未被囚禁。
至德二载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世称李长吉、李昌谷等。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8352a4cf84b9d529ea7a8e.png)
《诗词五首》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采取问题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建议】1.导语设计;2.作者简介;3.诗歌赏析;4.诵读默写.【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他与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文学,号.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诗(词曲).三.学生疑惑.(1)(2)(3)(4)(5)【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3)主题: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2)主题: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4)主题: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搂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6)主题: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2)主题:【教后反思】《诗词五首》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二.略三.略【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主题:描写了屋破雨漏,诗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抒发了诗人欲使〝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主题: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主题: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主题: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主题:通过描写暮春三日兰溪雨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0f3e371fe910ef02df84f.png)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先看第一首《野望》。
二、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三、文体链接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
还讲究平仄。
四、诗歌赏析王绩《野望》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东皋(gāo)薄(bó)暮徙(xǐ)倚犊(d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品析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f7d6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1.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课前预】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dōng gāo)徙倚(xǐ yǐ)驱犊(qū dú)...白沙堤(bái shā dī)萋萋(qī qī)燕然(yàn rán)...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1)薄暮望(wàng).(2)徙倚欲何依(yī)..(3)来从楚国游(yóu).(4)仍怜故乡水(shuǐ).(5)晴川历历(lì lì)..(6)芳草萋萋(qī qī)..【课堂探究】1.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2.《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请结合《使至塞上》一诗中的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4.《渡荆门送别》一诗写景是以什么为背景的?有什么作用?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具体分析。
【课堂检测】1.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______。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2a79c8376baf1ffd4fadd2.png)
课题:12.《唐诗五首》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2个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爱国”内容。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难点】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注音或写字:(1)东皋()(2)徙倚()(3)犊()(4)属()国(5)征péng()汉塞()(6)逢候骑()(7)燕()然(8)萋萋()(9)鹦鹉洲()(10)荆门()(11)马蹄()(12)白沙堤()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薄暮()(2)徙倚()(3)孤烟()(4)长河()(5)大荒()(6)仍怜()(7)历历()(8)萋萋()(9)乡关()(10)暖树()(11)没马蹄()(12)乱花()(13)侯骑()3、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河落日圆(长江)来从楚国游(往)B:山随平野尽(完)昔人已乘黄鹤去(前往)C: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原野)徙倚欲何依(徘徊)D:仍怜故乡水(可怜)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仍怜故乡水可怜身上衣正单B、大漠孤烟直烟波江上使人愁C、属国过居延国破山河在D、归雁入胡天带月荷锄归二、(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探讨主题1、朗诵《野望》A、《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B、诗的主题:2、朗诵《黄鹤楼》A、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B、诗的主题:3、朗诵《使至塞上》A.《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b503d27d3240c8447efa2.png)
12. 唐诗五首【知识链接】1.文体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和律诗叫近体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两联尽可能是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2.走进作者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
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
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3.背景介绍:《野望》选于《王绩诗注》。
诗人于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唐诗五首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b3eb6fd4d8d15abf234ea5.png)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 12唐诗五首(第 1 课时)主备人:李晓慧审核人:初二集备组授课人:备课时间:2017.8.3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目标达成: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徙倚(xǐ)驱犊(dú)采薇(wēi)崔颢(hào)千载(zǎi)萋萋(qī)2.作者链接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3.背景链接《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创境激趣】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各种类型的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山川名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王绩的《野望》和崔颢的《黄鹤楼》【自学导航】【合作探究】学习《野望》(一)整体感知1. 读准节奏。
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a4db8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c.png)
第26课诗词五首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结合诗词表达的情感,感受诗词独特的韵律。
2.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感悟诗词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3.感受诗人、词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处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明确责任与担当、气节与风骨的内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出世之情、入世之怀。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课前预学1.将下面的诗词与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饮酒》(其五) 乐府诗陶渊明《春望》五言律诗李清照《雁门太守行》古体诗杜牧《赤壁》词李贺《渔家傲》七言绝句杜甫2.利用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查找整理五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1)《饮酒》(其五) 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刘裕在朝廷中称王称霸),辞官隐退之时。
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2)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4)《赤壁》:诗人经过赤鼻矶时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此诗。
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5)《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南渡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b8aaf058fb770bf68a55cf.png)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曾:岁晏: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巩固练习】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折戟.()寥.落()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2)零丁:3)照汗青: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ecddf3c5da50e2534d7fad.png)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导学案
鸡豚羌管寐蕲水
②五名同学分别朗读五首诗词,师生共同评价。
③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
2、精读思考:理解下列诗句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4、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五首诗词各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崇高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杜甫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2、《过故人庄》中,写临窗对饮,畅谈农事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哲理。
现在,常用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至今被人传诵。
4、《游山西村》的下阕抒爱国思乡之情,把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5、《浣溪沙》中,能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43dfcceefdc8d377ee325a.png)
《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知识链接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课文理解《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
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构思奇妙,想象丰富。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一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768ac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d.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导学案课题: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五首古代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和写作诗词的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徐霞客游记》的内容,通过提问复习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诗词的动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诗句、观察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本课的五首古代诗词的题材和艺术特点。
二、在线阅读课文1. 学生根据老师指导,利用电子设备在线阅读课文《诗词五首》并尝试回答一些问题。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探讨并总结五首古代诗词的主题、风格、表达手法等。
三、合作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首诗词进行解读,并从诗词的意象、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五首诗词的共同点和特点,了解诗词的音乐性、抒情性和意境感等方面的特点。
四、巩固提高1.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动手尝试仿写其中一首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学生课后练习,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五首古代诗词,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五、总结反思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诗词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出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知识拓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流派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综合认识和鉴赏能力。
※课堂延伸:通过创作力助记助学、练习背诵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和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词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和写作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古代诗词的魅力。
通过分组合作和个人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教师案)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教师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5472a227916888486d785.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2课《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 (1)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探究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
1、重点的字积累:徙.倚()驱犊.()鹦.鹉()候骑.()都.护()燕.然()白沙堤.()2、重点词语积累(解释):薄暮()落晖()犊()征蓬()归雁()海楼()暖树()天镜()3、作者介绍:王绩【jì】(585—644),代医生、著名诗人。
字,号,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
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律诗之一。
王维(701-761),字,朝著名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号,唐代伟大诗人,人称“”。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
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奇特,风格雄奇豪放,是诗人的代表。
白居易(772~846),字,晚年号香。
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
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第二步: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学习王绩的《野望》一、听读课文,划分节奏。
二、借助注释,翻译诗文。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诗词五首
【知识链接】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
今江西九江人。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后人称为“诗鬼”。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一课时
《饮酒》《春望》
【预学】
预习指导:(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一)目标导引
1.熟读此诗,注意朗读节奏,达到背诵的程度;
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学检测
(一)《饮酒(其五)》
1.解释下列词语:
尔:悠然:相与:
2.理解诗词大意
(二)《春望》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烽.火()搔.更短()不胜簪.()
2.全诗以一个“望”字统领全文,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研学】
(三)合作探究与展示
1.“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指什么?《饮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想象《春望》中勾画的几幅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春望》一诗中抓住了哪些意象或词语表达情感?
(四)自探质疑
【评学】
(五)拓展延伸
1.历来评论者对《饮酒》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六)达标检测
1.背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雁门太守行》《赤壁》
【预学】
预习指导:(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一)目标导引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预学检测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黑云压城城欲摧.()半卷红旗临.易水()
自将.磨洗认前朝()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理解两首诗词大意
【研学】
(三)合作探究与展示
1.《雁门太守行》一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和“开”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好在何处。
2.《雁门太守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杜牧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自探质疑
【评学】
(五)达标检测
1.背诵两首诗
第三课时
《渔家傲》
【预学】
预习指导:(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一)目标导引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预学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研学】
(三)合作探究与展示
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 《渔家傲》全篇写梦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想要借此梦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思呢?(四)自探质疑
【评学】
(五)达标检测
1.对比阅读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回答下面的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请作出具体解释。
2.背诵《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