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特征变化研究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目录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
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上网计算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00万台,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6%(如图7.1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7.1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30万台,增长率为-4.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70万台,增长率为-3.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500万台,增长率为37.9%,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6.6%(如图7.2所示)。
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则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7.2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如图7.3所示)。
图7.3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2.上网用户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如图7.4所示)。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以下为《报告》的“第五章网民规模与结构”部分: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2014年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方面,2014年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2014年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2014年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2014年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模板
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3)一、调查背景 (3)二、报告术语界定 (4)三、调查方法 (6)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4)本章摘要 (14)一、网民规模 (16)(一)总体网民规模 (16)(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 (19)(三)分省网民规模 (20)二、网民结构特征 (22)(一)性别 (22)(二)年龄 (24)(三)学历 (26)(四)职业与单位性质 (27)(五)婚姻状况/收入/居住地 (28)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30)本章摘要 (30)一、基础资源概述 (32)二、IP地址 (33)三、域名 (35)四、网站 (37)五、网页 (39)六、国际出口带宽 (40)第四章上网条件 (42)本章摘要 (42)一、上网地点 (43)二、上网设备 (45)三、上网费用 (46)四、手机接入互联网情况 (49)五、非网民不上网情况 (52)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 (56)本章摘要 (56)一、概述 (59)二、互联网基础应用 (61)三、政府网站 (68)四、网络媒体 (72)五、数字娱乐 (75)六、电子商务 (82)七、其他 (85)第六章澳门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88)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141)附录2 典型互联网应用 (155)一、网络安全 (155)二、网络下载 (158)三、网络视频 (159)附录3 调查支持单位 (162)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21次调查。
第32次CNNIC报告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第32次CNNIC报告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导读]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
腾讯科技讯 7月17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
以下为《报告》的“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部分。
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一方面在于2012年中国政府在信息化推进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成效逐步释放,宽带普及和移动网络建设等行动直接带动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另一方面在于3G、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无线应用的多样化极大推动了手机网民的增加,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并且,来自手机端应用的带动作用明显,基于位置的应用等一些属于手机上网的独特应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的促进作用重大,是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3年上半年新增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2013年4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意见中指出2013年的目标是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8000个,实现5000所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宽带接入或改造提速。
从该专项可以看出,下一阶段互联网普及工作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推进,未来农村人群使用互联网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意见》也指出将优化宽带发展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网络升级演进,统筹有线无线发展,推动应用普及深化,强化产业链协同并进,改善上网体验,可见未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用户体验和应用创新模式也将获得巨大支持,中国互联网在网民规模和应用深度上都将实现进一步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目录报告摘要 (1)一、基础数据 (1)二、趋势与特点 (2)第一章 (4)一、调查方法 (4)(一)网民个人调查 (4)(二)网上调查 (7)(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8)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4)(三)农村网民规模 (15)二、网民属性 (15)(一)性别结构 (15)(二)年龄结构 (16)(三)学历结构 (16)(四)职业结构 (16)(五)收入结构 (16)三、接入方式 (17)(一)上网设备 (17)(二)上网地点 (17)(三)上网时长 (17)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18)一、基础资源概述 (18)二、IP地址 (18)三、域名 (19)四、网站 (19)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19)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0)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二、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22)(一)搜索引擎 (22)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3)(一)网络购物 (23)(二)团购 (24)(三)网上支付 (25)(四)互联网理财 (26)(五)旅行预订 (27)四、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28)(一)即时通信 (28)(二)博客/个人空间 (30)(三)微博客 (30)(四)社交网站 (31)五、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33)(一)网络游戏 (33)(二)网络文学 (34)(三)网络视频 (34)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36)附录2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36)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调查介绍 (6)一、调查背景 (6)二、报告术语界定 (6)三、调查方法 (7)四、报告创新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宽带网民规模 (12)(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14)二、网民结构特征 (15)(一)性别结构 (15)(二)年龄结构 (16)(三)学历结构 (17)(四)职业结构 (18)(五)收入结构 (19)(六)城乡结构 (19)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21)一、基础资源概述 (21)二、IP地址 (21)三、域名 (22)四、网站 (2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3)第四章网络接入 (25)一、上网地点 (25)二、上网设备 (25)三、接入方式 (26)四、上网时间 (27)第五章网民网络应用 (28)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28)二、热点网络应用调查 (32)(一)网络安全 (32)(二)网络涉农信息 (34)第六章手机上网行为研究 (36)一、手机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36)二、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38)三、3G市场预期与手机上网影响因素分析 (39)第七章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43)一、总体分析 (43)二、中国网民网络信任 (44)三、中国网民网络互动 (45)四、中国网民网络依赖 (47)本次报告的结语 (50)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1)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59)报告摘要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3.4%,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4.3%。
虽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很高,但是宽带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
cnni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 n n i 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互联网用户结构特征分析
互联网用户结构特征分析(一)性别结构2011年,我国网民中男性比例为55.9%,比女性高出11.8个百分点,网民性别比例与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2011年,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2010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25.7%,近两年来该年龄段占比持续上升。
40-49岁网民增长速度较慢,因而在网民中的占比出现下降。
10-19岁、20-29岁网民比例与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三)学历结构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2011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势头,由32.8%上升至35.7%,该学历人群互联网渗透率较低,未来网民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的比例继续下降。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学历结构(四)职业结构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其次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6.0%。
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0.8%,中层管理人员占3.2%,一般职员占9.9%。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7%和5.2%。
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3%。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职业结构(五)收入结构2011年,中国网民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上升,从2010年的33.3%上升至40.2%。
同时,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从4.6%上升至7.9%。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收入结构(六)城乡结构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
与2010年相比,农村网民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增幅依然低于城镇。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行业协会2010-2011我国网民城乡结构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一直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2007年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一)网民个人信息1.网民的性别分布:男性占%,女性占%,如图所示:图网民的性别分布2.网民的年龄分布,如表和图所示:3.网民的婚姻状况:未婚占%,已婚占%,如图所示:图网民的婚姻状况分布4.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和图所示:表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5.网民的职业分布,如表所示:表网民的职业分布6.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如表所示:表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1.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多选题),如表和图所示:图网民主要上网地点分布2.除免费上网网民外的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元3.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小时4.网民通常在什么时间上网(多选题),如表所示:表网民通常上网的时间段分布%%%%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18点19点%%%%20点21点22点23点%%%%5.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网络 % 电视 % 报纸 % 杂志 % 书籍 %广播 % 其他 %6.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 % 电视 % 报纸 %书籍 % 杂志 % 广播 % 其他 %7.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多选题):收发邮件 %浏览新闻 %搜索引擎 %获取信息(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论坛/BBS/讨论组等 %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 %即时通讯 %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 %文件上传下载(不包含音乐、影视下载) %网络游戏 %网上校友录 %博客(Blog,网络日志) %网络购物 %网上招聘 %网络聊天室 %个人主页空间 %电子杂志 %网络教育 %网络销售(含网上推广、网上拍卖) %网络电话(包括网上IP电话、PC to Phone) %网络金融(包括银行、网上炒股) %短信息/彩信服务 %网上预订(酒店、票务、挂号等) %电子政务(网上投诉、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等) %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 %其他 %8.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性,如表所示:表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学习%%%%%工作%%%%%生活%%%%%娱乐%%%%%9.网民对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满意程度及总体满意度,如表所示:表网民对互联网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网络速度%%%%%费用及收费规则%%%%%安全性%%%%%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真实性%%%%%内容的健康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操作简便%%%%%总体满意度%%%%%网络病毒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弹出式广告/窗口 %垃圾邮件 %网上虚假信息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网上收费陷阱 %网上不良信息 %隐私泄漏 %其他 %(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第1~2题为浏览过网络广告的网民的情况:1.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主动浏览 %被动浏览 %二者都有 %2.网民对各种媒体广告的信任程度比较,如表所示:非常信任比较信任一般比较不信任很不信任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第3~8题为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的情况:3.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原因是(多选题):接受方式灵活,可以自己安排时间 %花费少 %充电 %不用去外地即可接受网络教育 %内容有价值 %获得学历或资格比较容易 %好奇 %被要求参加 %其他 %4.网民最近一次接受的网络教育类型是:资格认证 %企业管理类培训 %学历教育 %考试类教育 %中小学学科教育 %外语类培训 %专业技能类培训 %5.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内容的满意度是: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6.网民最近半年内参加的网络教育费用来源是:完全公费 %完全自费 %二者都有 %其他 %7.网民平均参加一门网络教育课程的花费是: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1~300元 %301~500元 %501~700元 %701~1000元 %1000元以上 %8.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的花费认为:非常高 %比较高 %一般 %比较低 %非常低 %9.未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未来一年内接受网络教育的预期是:肯定接受 %可能接受 %不确定 %可能不接受 %肯定不接受 %10.未来一年内肯定或可能接受网络教育的网民能够接受的一门网络教育的费用是: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1~300元 %301~500元 %501~700元 %701~1000元 %1000元以上 %第11~12题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的情况:11.网民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通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多选题):收发电子邮件 %浏览信息 %下载彩铃、彩信、手机游戏、手机Flash、手机电影等 %与好友在线聊天 %使用手机搜索 %登陆手机网上社区 %使用手机银行 %使用手机博客 %在线手机视频 %其他 %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多选题):费用高 %速度慢 %可浏览的网页少 %连接不顺畅,有些网页打不开 %网络连接不稳定,经常掉线 %看不到图片信息 %手机病毒 %其他 %13.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是(多选题):费用高 %速度慢 %手机上网不方便 %可获取的信息太少 %手机没有上网功能 %不感兴趣 %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没有手机 %其他 %没有原因 %二、中国网民行为意识调查报告一、网民特征结构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据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 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 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 万和687 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
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
自1994 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
虽然自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 万美元。
11 月5 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 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 万美元。
11 月6 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 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 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
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
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下载
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下载篇一:第34次CNNIC报告第34次CNNIC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图]XX年7月21日 15:55 网易科技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较XX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
XX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XX、XX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亿、亿部,XX年前11个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亿部,XX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亿部,同比下降%[1]。
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非网民群体中低学历群体占比很高,且该人群上网意愿非常低。
本次调查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而该人群中仅有%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而该人群中仅有%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或可能上网。
目前,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转化策略。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10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的占比。
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初级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低龄学生开设互联网教育课程,将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贡献。
而从农村新增非学生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分析来看,即时通信、网上看新闻、网上收听音乐或下载音乐使用率分别为%、%、%,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针对农村非学生网民受教育水平低,掌握IT技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厂商应针对该群体开发操作简便的即时通信、新闻、音乐类软件,拓宽该群体的网络入口。
另外还应加大开发贴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工具类应用力度,向农民提供有实用价值信息内容。
网民规模结构特征
二、接入方式
(一)上网设备
2011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 点,手机上升至69.3%,笔记本电脑也略增至46.8%。随着台式电脑使用率走低, 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二)上网地点
2011年,中国网民在家里和单位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保持稳定,比例分别为 88.8%和33.2%,与2010年基本持平。
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 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年有 57.8%的农村非网民表示“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原因,这一比例在城 镇非网民中为45.7%。在大力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同时,提升农民 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也是缩小互联网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
(二)年龄结构
2011年,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2010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 点,达到25.7%,近两年来该年龄段占比持续上升。40-49岁网民增长速度较慢, 因而在网民中的占比出现下降。10-19岁、20-29岁网民比例与2010年底相比基 本保持稳定。
(三)学历结构 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2011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延续了 2010年的增长势头,由32.8%上升至35.7%,该学历人群互联网渗透率较低,未 来网民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的比例继续下降。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 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 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总 之,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 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 平,未来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的增速会进入平台期。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发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公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发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家庭、小灵通、宿舍〕或者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用户、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覆盖用户+其他宿舍覆盖用户】;子总体B:被覆盖人群;子总体C: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抽样方式CNNIC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纳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
采纳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名单,调查子总体A。
采纳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名单,调查子总体B。
关于固定覆盖群体,采纳分层二时期抽样方式。
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
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依据该都市固定住宅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
关于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
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号码被抽中的契机近似相同,使住宅多的局号被抽中的契机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咨询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咨询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
互联网报告用户规模及结构特征
2010年6月互联网报告:用户规模及结构特征2010年07月15日14:01?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
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2010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了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1.9%2。
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2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3。
宏观经济和通信行业的持续向好,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需求增长。
2010年以来,网络媒体在社会传播中趋于主流化,微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在资讯传播中的优势凸显,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参与,互联网向社会各界加速渗透。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企业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加快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洽商和合作的步伐,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政策推动相关技术应用的步伐。
2009年1月,政府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着三网融合方案和试点城市相继确定,未来将有助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
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逐步降低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推动了互联网向不同群体渗透。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总结报告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手机网民增长1.2亿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
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手机和笔记本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而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网络应用更加丰富,经济带动价值更高。
手机网民年增过亿网民结构不断优化经历了多年的迅猛发展,面对2008年接近3亿的网民基数,我国网民规模的增幅已经有所放缓,但整体来看,仍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
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
尽管增幅放缓,但是我国网络用户的结构却在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我国宽带普及率继续提高,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较2008年增长了7600万。
此外,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
由于3G牌照的颁发,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
对此,CNNIC分析师表示,随着3G业务的持续开展,手机上网将成为刺激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增长点。
商务交易类应用增幅达68% 中国互联网市场价值可期待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特征研究报告2008级统计1班学生:李旭鹏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以后每年的1月份和7月份相继发布半年报告,截止2010年已发布26次,在这26份报告里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络迅速发展。
报告从最初的寥寥三页到现在的几十页,从最初的简单几个指标到现在上百个指标,看到的是中国统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展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同时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本报告所截取的原始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通过对相应网民规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国网民构成及变化情况,所分析的项目有地域分布、文化程度等共计十个。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网民队伍日益壮大,从最初的62万人发展到现在的4.2亿,并呈平稳递增趋势,年平均网民数量约为5135万人。
环比发展速度期望达到134.63%。
环比发展速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而环比增长速度期望仅为1.71%,环比增速呈缓慢增长规律。
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以上,逼近14亿,而网民数量仅约占30%,通过以上数据显示,网民规模增长率呈递减趋势,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呈递减趋势,因此,预计网民数量占人口的比例会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值的范围内波动。
我国网民结构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比较明显,由东向西网民数量减少,南北走向:南多北少。
当然,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以上三表列出了东、中、西部的网民分布,同时也体现出南北差异。
其中,整个东部分布平均值为5.31%,而中部分布平均值仅为2.75%,西部则为1.63%,说明东、中、西部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以上数据仅代表了2002年1月—2006年1月的分布趋势,但是根据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种趋势将会持续,并有继续拉大的势头。
中、西部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这一块的投入。
我国网民在性别结构上变化也较明显。
从1997年10月的男性:87.70%、女性:12.30%,发展到2009年1月的男性:52.50%、女性:47.50%,逐渐靠近我国2009年男女人口比例:男性:53.90%、女性:46.10%。
从总体上来看,男性网民所占网民数量在逐渐增加,而所占网民比例却在逐渐减少,相反,女性的网民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
从图表得知,女性互联网普及程度在逐渐增加,男女比例逐步接近1:1。
女性网民数量从2000年1月的186.9万人逐渐增加到2009年1月的14155万人,平均环比发展速度为127.96%,女性网民的数量在未来几年仍会上升。
在我国网民中,35岁以下的人群仍占较大比例,平均为82.60%。
但是,35岁以上网民数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从1997年7月的11.80%,增加到2007年的19.30%,上升近7.50%,平均增长率为17.40%。
从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来看,18至24岁的年轻群体居多,平均占到37.00%。
18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在逐渐增多,呈波动上升趋势。
18至30岁的网民数量尽管是最多的,它们所占的比例却在逐次下降。
未来几年18岁以下的网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将会增加,数量也会持续增加。
而在婚姻状况的分布里,未婚网民数量与已婚网民数量的比例也在逐步缩小,图表清楚地表明,以婚网民数量在快速增加,年平均网民数量达到2154.21万人。
(已婚)我国人口中拥有高学历的人数占有比例较少,大多数集中在本科以下,而网民在文化程度的分布上也近似呈现此种现象。
从2000年开始的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毛入学率在变大,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同时大专、高中(中专)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每年踏入社会的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就多达百万。
中国人口整体的文化程度在提高。
在网民分布中,本科以下学历的占大多数,约占96.33%。
大专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基本保持没变,而本科学历的比例却在下降,中专(高中)、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在未来几年本科以下学历的网民仍是主导,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也会进一步增加,并且还存在一个趋势:本科学历及以下的网民数量会逐渐呈现四足鼎力的现象,所占比例同时靠近24.08%。
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影响着网民职业分布的比例。
其中仅学生网民数量所占的比例就达到了29.23%,在2008年7月达到了7600万人,这一数字在2009年1月更新为9893.6万人;另外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是相对较大的,达到了15.24%,这两类网民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会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基本不发生变化。
在网民中有这么一部分人不容忽视,那就是农、林、牧、渔工作者。
尽管他们所占比例仅为1.74%,但他们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他们拥有中国将近70%的人口,目前中国农村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中专)水平。
但是,随着我国对农村科技知识及设备方面的进一步投入,一些电脑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无土栽培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的传播,使得更多的农民接近互联网来寻找解决对策。
这些举措将使中国农民从普通农民的身份转变为知识型、技术型农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中的网民数量在未来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保持在7.67%左右。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在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之间仅为9.89%,在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之间达到了28.40%,而在随后几年又回落到了5.67%左右,起伏比较大。
另外,自由职业网民数量在缓慢爬升,从2005年7月的2.40%上升为2010年7月16.70%,这个现象当然与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密切关联。
无业人员也没有变化,在6.57%附近徘徊。
其他职业的变化都不大,都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波动。
由于数据的缺失,2005年以后的行业分布情况无法分析,只能通过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的数据判断,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各行业所占比例均未有较大变化,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是12.13%、12.36%、12.29%,而邮政业、娱乐业、文化艺术业、体育业、科学研究、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国际组织所占比例均小于1.00%,这与行业性质有莫大关联,也与中国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金融业只占5.63%,网民约为431.31万人,IT业占9.74%,网民数量不是很多,仅大约746.58万人,这个行业亟待发展。
制造业根据目前的数据判断在2005年后会平稳上升,会高于14.70%(见下表)。
依据这几年的数据判断,行业分布比例会以目前比例继续发展,各行业不会有大幅度变化。
但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网民数量所占比例都会有所调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会进步增加,尤其是IT业、金融业和娱乐业。
网民在收入这一块主要分布在3000元以下,其中500元以下占23.50%,500元—1000元为19.27%,1000元—2000元为26.22%,2000元—3000元占到了11.05%。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民主要分布在中低收入群体,无收入者除外。
但就发展趋势来说,500元以下和2000元—3000元的网民群体的环比增长速度为正,分别为0.83%和1.16%,说明这两群体的网民数量稳定增长,发展速度比较均匀,这从它们的环比发展速度上也可以看出来,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和2000元—3000元的网民所占比例的环比发展速度相对稳定,均在107.74%和107.65%周围波动。
而2000元—3000元的网民比例却在一直增长,截止2009年1月网民数量增加到4082.6万,年平均网民所占比例为11.05%,3000元—5000元的网民也在增加,但是就环比发展速度而言,波动比较大,环比增长速度为-0.53%,5000元以上收入网民所占比例基本没变,无收入群体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01年1月的16.35%下降至2009年1月的1.50%,但网民数量由367.9万增加为447万,年平均增加8.79万。
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最近几年表现的很突出,虽然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中国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并未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在进一步拉大,这就是中低收入人群数量增加,高收入网民数量只占到3.86%,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中低收入网民所占比例仍旧保持在较高水平,1000元—2000元的网民会波动持续增加,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从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的数据来看,未来几年我国网民仍旧分布在中低收入群体这一块,即收入3000元以下的群体,无收入者除外。
通过上网地点分析网民分布结构可以发现,在每年家中上网者居多,占到66.38%,其次是单位,为41.12%,学校为21.07%,网吧是19.96%,其他地点上网者是1.79%。
学校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变化不大,家中上网者的比例持续增长,环比增长率2.25%,网民规模截止2007年初达到了10412万,当年我国网民规模为13700万,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普及,家中上网的网民数量会继续增加,所占网民数量的比例也会继续上升。
在单位上网的比例持续走低,从2001年初43.92%减少到2007年初的33.40%,减少了10.52%,这与我国人均收入的增加,电子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大上网工程”的建设有关联;网吧上网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根据本地的网吧上网者情况来看,主要是一些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低收入者和无业人员。
截至2010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幅为7.7%;城镇网民规模达到30492万,占比72.6%,半年增幅为10%。
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三网融合方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这将会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农村网民规模有望加快增长。
10。